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12-10

近些年来,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很快, 时代赋予我们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者不仅要传授专业的知识, 也要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唐代教育家韩愈曾说:“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他把德育放在首位, 即“授业”之前先“传道”。教师应当“在教学中自觉地把传授知识的工作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 把教学当作思想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 要求我们中等医学生在有基本理论知识及较强实践技能的同时, 更要有良好的品德。作为基础医学实验教师, 应挖掘教材德育功能, 寓德于教, 培养实用型卫生技术人才, 在此谈几点粗浅体会。

1 把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操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融思想性、科学性、适用性为一体, 而且穿插图文, 以趣味的方式介绍国内外有关微生物免疫方面做出贡献的人物和事件, 在教学中, 我们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功能适时进行教育, 再则通过病原学和免疫学发展史的学习, 使学生认识到, 世界上将微生物和免疫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和疾病防治中最早的国家是中国。比如: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朝仪狄就会酿酒;民间用盐渍、风干的办法保存食物;16世纪明朝已广泛使用人逗苗预防天花, 是我国对预防医学的一大贡献, 后传至邻国, 直到18世纪英国医师琴纳才发现牛痘苗, 比我国晚了数百年。新中国成立后, 我国实行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 研制出多种痘苗, 大力推广预防接种, 消灭或控制了一些严重的传染病, 比如结核病这个解放初期被视为不治之症的呼吸道传染病得到预防和治疗的成就, 就足以证明。再有我国现代学者汤飞凡教授在世界上首先成功分离出沙眼衣原体, 他也是世界上发现重要病原体的第一个中国人, 开创了沙眼衣原体的实验室研究工作;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我国毛江森教授主持研制出国际上唯一获得成功的甲型减毒活疫苗, 使甲型肝炎发病率得到控制。大量的事例唤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增强了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责任感。解放前, 寄生虫病夺取了无数劳动人民的生命, 解放后, 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的健康, 开展了群众性的大规模防治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使五大寄生虫病基本消灭或有效控制;刚刚过去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 在我们的卫生防疫工作人员的努力下, 消毒防腐工作及时彻底, 有效的预防了微生物的扩散, 使灾区没有发生任何疫情。所有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2 注重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免疫学基础比较抽象, 理论性强, 学生难于理解, 在学习之前普遍认为免疫对人是绝对有益处的。针对这一现象, 在讲到免疫概念时这样说, 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这种功能多数情况下对机体有益, 但在某些条件下有害, 比如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因素某些抗原进入人体会引起疾病, 但某些抗原 (如疫苗) 则会诱导机体产生抗疾病的能力;疾病;多数抗体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即对机体有利, 但在一定条件下抗体也能诱导超敏反应的发生, 会造成组织损伤或生理功能紊乱。又如对吞噬细胞的理解, 一般只想到吞噬细胞具有吞噬杀伤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对人体有好处, 而忽略了在吞噬过程中溶酶体释放出的多种酶体和生物活性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造成邻近组织损伤。细胞内寄生菌和一些病毒进入人体后, 有时会造成不完全吞噬, 随着游走的吞噬细胞造成机体其它部位的感染, 证实了吞噬作用对人体既有利也有弊, 通过这样深入浅出的讲解, 培养了学生辨证看待事物的观点。

3 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为医学奉献的精神

中等卫生学校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 只求文凭, 不讲水平, 看到医学基础内容多时间紧, 有畏难情绪, 专业思想不稳定。这些给基层培养实用性人才带来很大障碍, 本人在讲课中适当插入近代、现代科学家探索发现真理的故事, 既增加了学生上课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如介绍微生物的奠基人法国的巴斯德、德国的郭霍医生等为微生物学创立做出杰出贡献, 我国著名学者国际免疫药理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余贺及美国医师在研究立克次体时不幸感染而牺牲的感人事迹。听到此类例子, 学生为先辈坚韧不拔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所感动, 逐步提高了对微生物乃至医学的学习兴趣, 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 进而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提高了学习效率。

4 培养学生学好科学知识, 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笔者认为, 医务工作者的责任心和服务意识非常重要,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很注重培养学生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医德医风, 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重视基础理论学习和实践技能的掌握, 加强服务意识。在讲超敏反应时举一案例:有一位医护人员由于责任心不强, 配错了血型引起Ⅱ型变态反应, 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又一案例:一位内科门诊医生因急于下班, 对一位主诉有咳嗽气喘且已说明有青霉素过敏史的病人未予注意, 且未做皮试 (先锋Ⅴ与青霉素有交叉过敏反应) , 病人用后出现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休克, 幸亏抢救及时才幸免于难, 这是欠缺责任心、工作不细致造成的严重事故。用这些深刻的教训引起学生的警惕和对生命的爱护, 从而认识到只有学好本领, 同时具备高尚的医德, 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才是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综上所述, 在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 多处可贯穿思想教育的内容, 作为一名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教书育人的阵地, 适时地结合教学内容把德育渗透到本门课教学中, 使专业课教师与学生管理人员一起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从而培养出优秀合格的卫生技术人才。

摘要:当前社会发展环境下, 中等职业教育在学习基本理论和加强实践技能的同时, 更要注重德育教育, 基于这一点, 本文就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中渗透德育教学的有关方面进行了探索, 提出在教学中要贯穿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操, 要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为医学奉献的精神, 以及学好科学知识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从而使专业教学与德育教学相互渗透, 相得益彰, 在此与同仁共勉。

关键词: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教学,德育

参考文献

[1] 白宝刚.免疫学基础与病原生物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卫生职业教育, 2005 (1) .

[2] 姜凤良.高职高专教育医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5 (1) .

上一篇:浅谈汽车驾驶模拟器及其改进下一篇:妊娠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