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旅游学的视角看游客对园区环境的影响

2022-09-11

在整个沈阳世园会活动期间经历了五·一和十·一两大黄金周, 参观游客数量屡创新高。面对如此高的游客流量, 当地政府、经营者、管理者及市民确实应该高兴, 因为这给景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 大大的带动和促进了沈阳周边其他景区景点的旅游发展。但是, 在以黄金周为代表的旅游高峰期间, 面对短时间涌入大量的游客, 景区遭受的环境压力和负荷, 让人担忧、值得思考。

1 沈阳世园会期间参观游览的不文明行为

1.1 青草依依独见“小径”

走进世博园放眼望去, 园中半坡覆盖的尽是翠绿的青草。柏油路两旁也有围栏围起的草坪。这些小草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具有生机和活力。仅仅数几天后, 各路媒体所拍摄回的画面绝非如此。一片草坪连接的两个地方, 中间一定会有条小径。“曲径通幽”不适时的在这一片片的草坪中体现了一次又一次, 实在让人心痛。而游人则很习惯的顺着小路走了“捷径”。路人很自然的行为在这一片和谐的绿色世界中显得格外刺眼, 令人心酸!

1.2 铺路石成了“收藏品”

此次世园会有一条小路是一个特色景观, 就是这条小路在最初铺设的时候覆盖的就是非常漂亮的鹅卵石, 这些石头让人看上去很喜欢, 而且这些石头最初也没有像往常一样嵌在水泥地里, 就是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 充分体现了此次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但是五·一黄金周还没有结束人们发现这里的铺路石已经所剩无几了, 大多石头三三两两的被游人揣在了自己的口袋里, 做了纪念品……

1.3 随意性中见证不文明行为

游人随意丢弃垃圾, 这种行为不仅仅在世博园里可以见到, 在任何一个公共场合都极易见到。而随地吐痰等不文明现象也是屡屡发生。最近一段时间很多媒体会对中国游客出境游加以报道, 但是这些报道中尤其是外电对于中国游客的评价可以说是不算很好。而张张照片确实是最有力的证明。躺在公共区域的长凳上睡觉;吃剩的杂物随处乱扔;一个个烟圈旁若无人的升起……

1.4 景观随意被攀爬

可能很多游客对于景区景点建筑物上标有“请勿攀登”这样的字迹早已司空见惯了。但是当游人就在这样的牌子旁攀登景观时其他人又会作何感想呢?无视这样的忠告不仅仅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对自身生命安全的忽视。包括世博园在内的景区, 其假山、围栏很多景观是本着美观的理念设计和组合的, 只出于在非重力作用下的考虑。可是景观被非合理的攀爬, 比比皆是。

2 如何看待这样的灰色景象

人为破坏, 自然耗损必然导致景区景点接待能力的下降, 而这些现象对于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虽不可操之过急, 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解决那么这种现象给今后带来的影响也是可怕的。面对即将到来的2007年特奥会, 2008年北京奥运会,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应该有充分的应对措施。而好的方面大家完全可以借鉴到今后的活动当中。

2.1 人为原因亟待解决

践踏草坪、乱扔垃圾, 许多不文明的行为要归结于人为的原因。这从一方面也体现了人的素质问题。全民素质的提高, 良好的大环境会对这些不好的现象起到改观的作用。宣传教育只是一方面, 也许双管齐下, 软环境硬政策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在2006年夏季, 沈阳着重推出了文明活动月。从文明出行, 到治理乱扔垃圾这些报道贯穿了整个夏天。各种媒体的宣传也是铺天盖地, 各种宣传片、不同的宣传形式百姓也是天天能见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确实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改正了一部分人的不文明行为。好的宣传, 不好的曝光。虽然这两种情况存在很大的反差, 但是没有对比就无所谓好坏, 而没有这种鲜明的对比恐怕也就无法触碰到人的内心深处。这对于树立人们的荣辱观也不失为一种方法。

2.2 媒体与景区协作宣传

由上述观点笔者认为, 媒体与旅游景区景点的配合也是必要的。而这种协作不仅仅是对于景点特色及风光的宣传, 两者之间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合作。景区管理者可以在景点内部进行环境保护宣传, 一些小型的宣传片可以在媒体中宣传播放, 景区景点内适当的地方加入醒目的提示这都不失为比较好的办法。而不文明行为可以在媒体上曝光。如今媒体的强势宣传已经不容忽视, 它的覆盖范围也是非常广泛的。那么当这些不文明现象出现在如此和谐美丽的地方时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思考。

2.3 期待相应规范的出台

宣传只是一种办法, 这只起到监督和教育的目的, 而真正的治理却需要政府的力度。目前中国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法律对于这些不文明现象加以治理和处罚。地方性的条例会有各种规定, 但是并不通用的地方条例在执行起来也有很多阻力。这就不同于一些国家对于环境治理提出的严格硬性的要求。比如新加坡的一些法例条令。而我国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出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条例。

2.4 特殊时期的调节

对于短时大量游客涌入景区所带来的环境负荷也是让人们担心的。而面对这种情况让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一个词就是“分流”, 在黄金周分流集中的人群。这需要多种调节手段, 也需要多方面多部门的共同努力。2006年“五·一”黄金周沈阳市政府为了缓解世园会的交通压力, 对于沈阳市内的私家车辆采取了不同时间单双号分别上道的措施。而从沈阳市区开往世博园的公路则根据不同的时段采取了改变双向车道数量的办法, 这就有效的缓解了特殊时间段交通压力的问题。而前一段当青藏铁路建成通车后, 布达拉宫则根据旅游的淡旺季调整了门票价格。沈阳世博园也是随着不同的时段调整了世博园的门票价格。这些例子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大家借鉴的作用。调整门票价格只是一些旅游景点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那么一些单位给员工的有薪假期等也都可以作为调节的杠杆。景点日参观量的限制,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媒体的提前预报, 旅行社等多部门的及时沟通和调节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缓解特殊时期游客过量的问题。对于多方面多形式的办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采取可行的措施加以应用完全可以达到人们预期的目的。

总之, 以沈阳世园会作为一个例子、一个引子, 由世园会可以引发人们许多思考, 而这些思考后能够带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更何况可以应用到更多景区景点, 更多的旅游事件中去。

摘要:为期184天的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06年10月31日闭幕了。当统计数据定格在1260余万这样一个数字时, 世人清楚此次世园会让沈阳得到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立足沈阳世园会展会期间的景区环境状况变化, 从旅游学的视角看旅游文明。并且探讨游人的旅游行为对园区的环境保护及环境效益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灰色视角,沈阳世博园,景区环境

上一篇: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下一篇:基于新媒体背景的高校学生宣传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