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司法视角看我国教育培训学校内部治理机构引发的思考

2022-09-10

一、我国教育培训学校的现状

我国现存多种教育培训学校, 人们经常会站在不同角度讨论, 它是一个商业机构还是一个教育机构。如果是教育机构, 那么就应以教学为宗旨, 与公办学校的教育目标一致, 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而传道、授业、解惑。如果是商业机构, 那么必然会追求 创造更多 的利润, 以营利为目的。

我国现存的教育培训机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经出资人出资, 在教育部门注册, 取得办学资质, 并且在民政部门登记, 成为民办非企业的“教育培训学校”; 二是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为“教育咨询”公司。这种注册方式是一种“擦边球”的方法, 他们在不具备正规办学资质的前提下, 进行教学培训等相关业务; 三是经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许可, 建立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四是私人在民用住宅楼, 未经注册或许可, 以“家教”或“培训班”名义开展收费教学的事实性教育培训机构, 此类培训机构在全国各大中小学附近广泛存在。

二、教育培训学校与公司内部治理机构的比较

( 一) 公司的治理机构

我们国家现存两种运营模式的公司, 一种是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是股份有限公司, 这两种公司都是由出资人出资, 股东在其出资限额内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 公司依法应设董事会、经理、监事会等职务, 董事会负责除股东会之外的重大事项表决, 经理负责日常工作的处理, 监事会负责对公司进行监督。而在国内公司的运营中, 为达到营利目的经常设立的部门有: 市场部、人事部、技术部、财务部、后勤部等等。这些部门是除法律强制规定设立部门外, 依据生产销售关系、人员管理模式以及财务管理而设立。

( 二) 教育培训学校与公司治理机构的对比

我国的教育培训学校, 仿照公办学校, 设立校长、理事会、教师、后勤等职位, 为了更多的招收学生, 设立咨询部、市场部等部门, 为了学生满意度, 设立学习管理部等类似于售后服务的部门。教育培训学校多是由出资人以营利为最终目的出资, 而不是由政府拨款建立。

教育培训学校的理事会为最高权力机构, 由投资人和负责管理的校长等人员组成。教育培训学校的理事会下设教学校长与市场总监或销售总监, 分管教学和招生的工作。同时人事经理、财务负责人等行政人员负责机构的日常运营。教学校长下设学科主任等教学岗位, 下一级是各科教师, 比如主教文化课的数学、语文、英语等和排课等专职教务教师。某种程度上讲教育培训学校对内的治理模式与有限责任公司除名称不同外, 在性质上几乎一致。

三、公司法调整教育培训学校的可行性

( 一) 从公司法角度看我国教育培训学校

我国教育培训学校对内的管理有投资人、理事会和校长等高级管理人员, 对外虽然打着“民间非营利”机构的旗号, 实质上也是以营利为目的。所以不妨直接用公司法来调整我国教育培训学校, 让教育培训学校更利于管理。从公司法的角度来看我国教育培训学校的治理机构, 建议将教育培训学校的投资人看成是公司的股东, 行使培训机构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公司法中规定的董事会和监事会, 在培训机构中直接设置, 更利于管理。

( 二) 教育培训学校转化成公司可能产生的问题

如果按“一刀切”的形式, 将全部的教育培训学校都转化成公司, 虽然有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规范化, 但是, 如果所有体制外的教育培训学校都变成了“教育公司”, 标榜以营利为目的, 那么, 不利于国家的教育政策实施。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 教育培训学校转化成公司的优势在于让培训机构运营更加规范化, 符合市场经济, 对内好管理, 对外应该接受公司法的制约。教育培训学校转化成公司运营模式的劣势在于不符合我国传统文化, 我国历来不提倡教育以营利为目的, 这对大众情感来说是一种伤害。教育培训学校转化成公司的机会在于顺应历史前进的潮流, 是全球商业化发展的趋势。教育培训学校转化成公司的不足之处在于国内没有先例, 势必导致一些连锁反应。

( 三) 公司法调整国内教育培训学校的前景

在我国, 用公司法来调整教育培训学校, 可以解决现有的名义上是教育机构, 其实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机构这一问题。以前教育培训学校曾被称为“三不管”企业, 工商局认为是教育局管, 教育局认为是工商局管, 税务局觉得出问题了才应当管, 最后是谁也不管。如果用公司法调整国内教育培训学校, 将会使管理规范明确, 不会出现几个相关政府工作部门互相推诿的情况。

四、结论

我国教育培训学校存在定位不清, 管理不规范以及经营不合理的现象, 直接或间接的侵害了学员及其家庭的权益, 应该受到更加规范化的管理, 应将其定位为“商业培训”而非打着“教育”的旗号做着“表里不一”的买卖, 所以应该用公司法管理相关教育机构, 促进教育培训学校的的良性发展。

摘要:我国现存多种教育培训学校, 他们打着“非营利”的口号, 实际上“姓商不姓教”, 本质上说以营利为目的, 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机构, 这些教育培训学校的内部治理机构与一个公司的内部治理机构有诸多的相似。本文将公司与教育培训学校的治理方式与运营模式进行了对比, 从公司法视角来研究我国教育培训学校的内部治理机构, 最终建议用公司法来调整我国的教育培训学校。

关键词:公司法,治理机构,教育培训学校

参考文献

[1] 付洪秀.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存在的问题及其反思[D].首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2014.

[2] 杨正志.培训学校法律风险防范[J].科技信息, 2011 (14) .

上一篇:关于完善地方人防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下一篇:新课改中教师应树立的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