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形教学中学地理

2022-09-11

地理教科书里有许多插图, 在购置教科书的时候, 书店也随书送了不少挂图和光盘。教师应该怎样利用教科书上的插图和配置的挂图呢?

1 图片负载的信息要单一

不同的图片负载的信息不一样, 包含的信息量也不一样。中国交通地图、中国旅游地图、中国行政地图、中国地图, 都是反映中国的地图, 但是负载的信息却不一样, 中国交通地图主要反映中国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与交通有关的信息, 中国旅游地图主要反映国内的旅游景点、旅游线路、以及与旅游相关的信息, 中国行政地图主要反映中国的行政区域、行政管理等信息。中国地图的外延比较宽, 有中国的交通, 有中国的旅游景点, 有中国的行政区域, 等国内信息, 信息量是前几种地图的几倍。

地理课的教学, 通常根据教科书选择教学内容, 依据地理课程标准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把教学的内容分解成若干部分, 一个部分包含一个方面的信息。每一个部分都是一个教学环节, 一个教学环节解决一个问题, 所有的环节都教学完毕, 也就完成了所有的教学内容。这种分而治之的教学方法, 符合人类的认识规律。每一节要达到的目的, 常常包含着若干个小的、局部的目的。中学生的统筹能力与成年人相比较, 还有很大的差距, 同时考虑多方面的事情比较吃力, 常常顾此失彼, 让他们同时接受大量的、来自不同方向的信息, 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分解教学内容, 化繁为简, 有助于学生接受教学内容。特别是七年级和八年级的学生, 初步接触地理, 缺乏学习地理知识的经验, 学习地理的方法也不一定恰当, 对地理课的学习还不适应, 接受信息量大的内容比较吃力, 难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内容确定以后, 要认真研究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教学的目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考虑如何用图形表现教学的内容, 尽可能一幅图形表现一个知识点。在中国的版图上, 包含有多种信息。当我们教学中国地势的时候, 就可以在中国地图上隐藏其他信息, 只保留地势方面的信息, 用红色表现第一阶梯, 桔黄色表现第二阶梯, 绿色表现第三阶梯。图形色彩简单, 线条明快, 学生看一眼就可以大致记住图形的样子。记住了图形的样子, 也就记住了中国的地势。

2 要科学安排图形的出现顺序

世界上许多事物之间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 有什么样的原因, 就会引出什么样的结果。

地理知识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中国的地势是西高东低。根据水往低处流的原理知道, 中国的雨水、雪融水、冰化水, 不管它在局部地域是朝着什么方向流动的, 但是大的趋势必然是自西向东流淌的。由于流动的水具有搬运能力, 会把沿途的石块、泥沙就势带往下游堆积, 使得上游水流经过的地方越来越低, 形成沟壑, 下游地区的沉积物越来越多, 形成冲积地带。深的沟壑即山谷、峡谷、巨大的冲积带就是平原。所以, 我们国家河流的大趋势是东西走向, 自西向东流动。大的河流形成的冲积面比较大。而我国比较大的河流有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这就出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和黄淮海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松辽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 也都是有水流冲积形成的。这就使得我国的平原多在现在江河的中下游。河与山是伴生的, 有低必有高, 有低的河, 必有比河高的地形, 大江大河的两侧, 必有大山存在。这就是中国地理因素之间的一些因果关系。

笔者曾经做过一个试验, 教学中国的水系, 在第一个班级里, 先指明中国的水系, 然后讲水系形成的道理;在第二个班级里, 先复习中国的地势, 经过一系列演绎推理, 得到中国的水系;对于同样的作业题, 第二个班级要比第一个班级完成的好得多。由此看来, 按照从因到果的方法教学, 要比从果索因的方法效果好。出示图片, 应该按照因果关系编排先后顺序, 先因后果。记住了中国的地势, 就比较容易理解中国的水系图片;记住了中国的水系, 就比较容易理解中国的平原图片和山脉图片, 记住了中国山脉和水系的图片, 就容易理解中国风的示意图。

通常, 根据事情的原因, 人们就能够推测出由此引出的结果;根据事物发展的结果, 也能够推理出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那么人们为什么能够由因得果、由果索因呢?其原因就在于因果之间存在着客观规律。在客观规律的制约下, 起因的事物只能够朝着某个方向发展, 而得到必然的结果。中国的地势是因, 中国水系的走向是果, 在“水往低处流”这一客观规律的制约下, 才是落在中国土地上的水自西向东流去。假如没有这一客观规律的存在, 那么中国水系的走向就不一定是自西向东啦。客观规律是由因导果的重要依据。利用图形教学, 既要出示反映“因”的图片和反映“果”的图片, 还要强调联系二者的客观规律。

3 图形的使用方法要灵活多样

图形, 就是以图的形式出现的东西, 有照片、示意图、图标、写真、素描、写意、漫画、立体图、平面图等等。中学地理教科书里的图形多种多样, 基本上包括了我们常见的所有图形艺术。每种图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有自己独特的视觉效果, 产生独有的视觉冲击力, 给人以特殊的刺激。所以, 在教学的时候, 不能强求用同一方法使用图形, 应该根据图形的特点灵活使用图形。

地球仪是贴在球体上的图形, 特点是可以转动, 立体感强, 比较逼真地再现了地球。但是它比较小, 图形上的线条比较细, 图形的标注也比较小。教师把它放在讲台上, 指点某个位置教学, 可能讲课桌跟前的几个学生能够看得清楚, 其他学生恐怕一个也看不清。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多种器官并用的过程, 参与的器官越多, 各个器官的负担越轻, 学习的效果越好;相反的, 使用的器官越少, 学习的效果越差。学生只能够听, 而不能看, 学习的效果自然要差。使用地球仪教学, 教师要把地球仪放到学生中间, 让他们三五成组, 围在地球仪的周围详细地观察研究。

教科书里有大量的示意图。示意图并非真实情景的再现, 而是真实情景的概况, 它淡化、隐藏了与主题无关的信息, 突出了所要表现的主旨, 是地理课本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图形。示意图主要用来揭示地理现象、规律、结构。而这正是我们需要告诉学生的。示意图作为语言教学的辅助物, 常常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教师或者根据示意图阐述地理理论, 或者根据示意图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或者根据示意图组织学生演练。

照片在地理教科书里也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照片是实际情况的真实再现, 真实可信, 有比较强的说服力。但是它包含的信息太杂乱, 常常有大量的与教学主旨无关的信息存在。在地理教学中, 照片可以作为地理理论的佐证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对照片的解读而坚定所学习的地理理论。中学生, 从纷乱的事物中筛选有用事物的能力比较差, 对信息量比较大的照片会浮想联翩, 游离教学的目的。教师在展示主题不甚突出的照片时, 要根据教学的需要, 引导学生从照片上剥离与主题无关的信息, 去伪存真, 显露教学的重点。

在课堂上, 图形是由教师展示的, 教师有选择图形的主动权。利用图形教学地理知识的效果如何, 关键是教师。要想提高利用图形教学地理知识的效果, 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科书, 深入探究学生的心理, 细心斟酌教学挂图和教科书里的图形, 积极研究图形教学的方法。

摘要:地理图形资源丰富, 科学地开发地理图形资源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使用图形教学, 要灵活使用图形, 科学安排图形的出现顺序, 控制图形的信息量。

关键词:地理,图形,图形教学

上一篇:浅析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应用下一篇:论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