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大学本科课程

2022-07-24

第一篇:英国大学本科课程

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要求及规定(学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本科课程设计(论文)管理规定(试行)

一、目的及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课程设计(论文)加深学生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工程设计或撰写论文的步骤和方法;提高制图能力,学会应用有关设计资料进行设计计算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以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增强实际工程训练。

课程设计(论文)要求学生在认真复习教材的基础上,阅读有关规范、设计手册及资料,独立按时完成任务;课程设计的说明书、计算书、论文要求简洁、通顺、计算正确,图纸表达内容完整、清楚、规范。

二、选题要求

课程设计(论文)的选题应尽量覆盖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其题目应当满足该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达到课程设计(论文)的目的,使学生得到较全面的综合训练; 题目的深度、广度和难易程度适当,使学生在计划时间内经努力能够完成任务。

三、任务书及指导书

1.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及指导书由指导教师编写,教研室主任审定,课程设计(论文)的题目也可由学生自拟,但必须报教研室主任审批,同意后方可在课程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印发给学生。

2.任务书应包括设计(论文)题目、目的与要求、主要任务、参考资料(参考格式见附件1)。对相关资料的查阅及设计成果有明确要求。

3. 指导书是学生进行课程设计(论文)的指导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论文)的类别、目的、内容;

(2)课程设计的设计步骤、设计要点;

(3)课程设计(论文)中所涉及主要技术的关键性分析和解决方案。

四、说明书(论文)的要求和撰写规范

对课程设计的成果一般由设计说明书和图纸(或其他作品)两部分组成,对工科类课程设计,一般要至少完成Al 图纸1 张,另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1份(原则上不少于3000字);对于理、文、管、经等类的课程设计或论文,要撰写一篇完整报告或论文(原则上不少于6000字)。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应包括封面(见附件2)、任务书、设计总说明或摘要(约300 字左右)和关键词(仅对论文,一般为3~5个)、目录、正文及参考文献(资料)等内容。

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手写、打印均可,手写要用统一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论文用纸,用蓝墨水或黑墨水工整书写;打印统一用16K纸,具体格式参照如下:

(1)字体设置要求为:

①题目:二号黑体居中,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lines;

②班级、学生姓名及指导教师姓名等:三号黑体居中,行间距为1.5lines;

③设计总说明或摘要:“设计总说明或摘要”为四号字体居中,内容为小四号宋体字,首行缩进二个字。“关键词”为小四号黑体字,其后为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字),各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面无标点符号。

④目录:“目录”为三号黑体字居中。下空二行为章、节、小节及其开始页码,为小四号宋体。

⑤正文:

大标题(章) 1 绪论 黑体小三号

一级节标题 4.1 实验装置和试验方法 黑体四号

二级节标题 4.2.2 实验装置 黑体小四号

正 文 宋体小四号

表题与图题 宋体五号

⑥参考文献及致谢等: 宋体小四号

⑦页眉字号为小四号,页脚字号为五号字。

(2)页眉中输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居中;页脚中输入“第 页 共 页”,居中。

(3)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

(4)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

(5)插图

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

(6)各类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连续出版物:[序号]作者.书名.刊名,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专(译)著:[序号]作者.书名.(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论 文 集:[序号]作者.文章名.文集名.会议地点,年.起~止页码

学 位 论文: [序号]姓名.学位论文题目:[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单位,授予年

专 利:[序号]申请者.专利名.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技 术 标准:[序号]发布单位.技术标准代号.技术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日期

六、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1.学习态度

(1)课程设计(论文)期间,学生要学习态度端正、勤于思考、刻苦钻研、独立完成,对有抄袭他人设计图纸(论文)或找他人代画设计图纸、代做论文等行为的弄虚作假者,一律按不及格记成绩,并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给予学籍处理。

(2)所作的课程设计(论文)应概念清楚,设计计算正确,结构设计合理,实验数据可靠,软件程序运行良好,绘图符合标准,说明书(论文)撰写规范。

(3)要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工程意识。 2.学习纪律

要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和作息时间,不得迟到、早退和旷课。如因事、因病不能上课,则需请假,凡未请假或未获准请假而擅自不上课者,均按旷课论处。 3.公共道德 要爱护公物,搞好环境卫生,保持设计室整洁、卫生、文明、安静。严禁在设计室内吸烟、嬉戏、打闹以及其它破坏设计室秩序的行为。

九、课程设计成绩评定

1.答辩结束后,应及时确定学生的答辩成绩。课程设计的成绩建议由平时成绩(占20%)、成果成绩(占60%)和答辩成绩(占20%)三部分组成,三部分的最终权重由各教研室自行制定。

2. 课程设计(论文)的成绩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评为优秀的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25%。

3. 学生的课程设计(论文)成绩登记表(见附件4)应由指导教师和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交学生所在学院(系)存档。对答辩成绩不及格者,可在一个月后重新答辩。

十、课程设计(论文)的归档

课程设计(论文)的成果及相关资料由授课教研室或学院(系)负责保管,一般保管3 年,对于有示范意义的优秀课程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论文)保管期限可适当延长。

装入档案袋中的资料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课程设计的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课程设计(论文)成绩登记表、教研室课程设计(论文)工作总结。如学生课程设计硬件成果无法放入档案袋内,可以另存它处,但必须在档案袋封面上注明存放地。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的装订顺序为封面、任务书、目录、设计总说明或摘要、正文、参考文献。

教 务 处

二○○五年十二月十五日

教务处 2006-5-26 10:04:14

第二篇:四川农业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水产动物疾病学

总学时:54学时, 其中讲授 36学时,实验18学时 面向专业:水产养殖

一、课程性质

水产动物疾病学是研究水产经济动物病害发生发展的病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以及诊断技术、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的科学。它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一方面,它要以免疫学、微生物学、生理学、组织学、寄生虫学、病理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和水环境学等科学为基础;另一方面,它又要密切结合水产动物养殖生产实践,通过对水产动物病害的预防和治疗来建立并发展自己的学科体系。

本学科的任务是给学生传授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生原因、发病机理、病理变化、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等基本理论和技能,为发展水产养殖生产服务。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科,应在第三学年下期开设。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水产动物病害的发病原因、致病机理、流行规律和基本的药理学知识,具备一定的正确诊断、预防和治疗水产动物疾病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一)理论教授

第一章 绪 论

第一节水产动物病害学及其发展简史 第二节疾病发生的原因

一、病因的类别

二、病原、宿主和环境的关系 第三节疾病的控制

一、诊断要点

二、综合防治措施

三、疾病的治疗时机

第四节水产养殖动物的健康管理

一、改善和优化养殖环境

二、增强养殖群体抗病力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体

四、加强饲养管理,保证优质饲料 第二章 水产动物病原学 第一节 病原病毒

一、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二、病毒的分类

三、病毒的增殖

四、病毒的致病机理与病毒感染 第二节 病原细菌

一、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细菌的分类与命名

三、细菌的生长繁殖

四、细菌的致病机理与传染 第三节 病原真菌

一、真菌的形态与结构

二、真菌的分类

三、真菌的生长繁殖

四、真菌的致病性 第四节寄生虫学基础

一、寄生的概念

二、寄生生活的起源

三、寄生方式和寄主种类

四、寄生虫的感染方式

五、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第三章 药物学基础

第一节 药物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一、药物学的起源与概念

二、药物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三、药物学的分支--一渔药药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药理学概要

一、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一一一药物效应动力学

二、机体对药物的作用一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第三节渔药的安全高效使用

一、渔药的定义和分类

二、渔药的制剂与剂型

三、渔药的选择和合理使用

四、渔药的残留与无公害渔药 第四节 常用渔药

一、环境改良与消毒药 抗微生物药

三、抗寄生虫药

四、常用中草药

第五章 病理学基础 第一节 血液循环障碍

一、充血

二、出血

三、血栓形成

四、栓塞

五、梗死

六、水肿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一、萎缩

二、变性

三、细胞死亡 第三节 炎症

一、炎症的概念

二、炎症的原因

三、炎症的基本病理过程

四、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五、炎症的结局

下篇 水产动物病害各论 第六章 鱼类的病害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一、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 disease of gram carp)

二、传染性膜腺坏死病(Infectious pancreatic necrosis,IPN)

三、病毒性神经坏死病(Viral nervo us necrosis,VNN)

四、鰤幼鱼病毒性腹水病(Yellowtail asides virus disease)

五、红鳝东方纯白口病(Smut ulcer disease)

六、鲤鱼的狂游病(Irritable swimming disease)

七、范莎病毒病(Herpesvirus disease)

八、虹彩病毒病(Iridovirus disease)

九、弹状病毒病(Rhabdovirus disease)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病及衣原体感染

一、鱼立克次氏体病(Piscirickettsiosis)

二、上皮囊肿病(EpitheliaIcystis disease) 第三节 细菌性鱼病

一、细菌性烂鱼患病(Bacterial gill-rot disease)

二、白皮病(White skin disease)

三、白头白嘴病(White head-mouth disease)

四、赤皮病(Red-Skin disease)

五、竖鳞病(Leprnorthsis)

六、鲤白云病(White cloud disease of carp)

七、细菌性败血症(Bacterial septicemia)

八、细菌性肠炎病(Bacterial enteritis)

九、打印病(Sti8matosis)

十、鲤科鱼类疖疮病(Furuneulosis of carps) 十

一、斑点叉尾细肠型败血症(Enteric septicaI1ia d catfish,ESC) 十

二、细菌性肾病(Bacterial kidney disease,BIO) 十

三、弧菌病(Vibriosis) 十

四、假单胞菌病(Pseudomonasis) 十

五、巴斯德氏菌病(类结节症)(Pasteurellosis) 十

六、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nosis) 十

七、屈挠杆菌病(Flexibacteriasis) 十

八、链球菌病(Streptococoosis) 十

九、诺卡氏菌病(Nocardiosis) 二

十、分枝杆菌病(lUycobactedosis) 第四节 真菌性性病

一、水霉病(SaprolegMags)

二、鳃霉病(Branchiomycosis)

三、虹鳝内脏真菌病(Visceral mycosis of salmon)

四、鱼醉菌病(Ichthyophonois of fish)

五、流行性溃疡综合症(Epimotic Ucerative Syndrome,EUS) 第五节 寄生原生动物疾病

一、由鞭毛虫引起的疾病

二、由于包子虫引起的疾病

三、由纤毛虫引起的疾病 第六节 寄生蠕虫病

一、由单殖吸虫引起的疾病

二、由复殖吸虫引起的疾病

三、由绦虫引起的疾病

四、由线虫引起的疾病

五、由棘头虫引起的疾病

六、由环节动物引起的疾病 第七节 寄生甲壳动物病

一、由挠足类引起的疾病

二、由鲍、尾类引起的疾病

三、由等足类引起的疾病

四、软体动物引起的疾病

一、 第八节非寄生性疾病

二、气泡病

三、泛池

四、中毒

五、饥饿及营养不良病 第七章 虾蟹类的病 第一节 病毒性疾病

一、对虾白斑症病毒病(White spot syndune virus disease)

二、对虾杆状病毒病(Baculovims pemei disease)

三、黄头病(Yellow head disease,YED)

四、传染性皮下和造血组织坏死病(Infection hypodermal and hematopoietic nemosisvirus disease)

五、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Penaeus monodon baelIlo Virus disease)

六、河蟹颤抖病(Picornvirus disease) 第二节 细菌性疾病

一、红腿病(Rdappendages disease)

二、烂鳃病(Gill rot disease)

三、甲壳溃疡病(Shell ulcer disease)

四、气单胞菌病(Aemmonasis) 第三节 真菌性疾病

一、对虾卵和幼体的真菌病(Mycosis d shrimp egg and larvae)

二、镰刀菌病(Fusariumsis) 第四节 寄生虫病道

一、细滴虫病(Leptomoniasis)

二、微抱子虫病(Microsporidiasis)

三、单孢子虫病(Haposporidiaisis)

四、尾单孢虫病(Urosporidiasis)

五、簇虫病(Gregadnidaosis)

六、固着类纤毛虫病(Sessilimas) 第五节 非寄生性疾病

一、白黑斑病(White and black spot disease)

二、维生素C缺乏病(Vitamin C deficiency)

三、肌肉坏死病(Muscle necrosis)

四、痉挛病(Crmmp disease) 第六节 虾类的敌害

一、鱼类

二、水鸟

三、挠足类

四、其他虾蟹类

第八章 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病害 第一节 鳖的疾病

一、鳖红脖子病(Red neck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二、 腮腺炎(Parotitis of soft-shelled turtle)

三、 红底板病(Red abdominal shell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四、 出血性肠道坏死症(Heamorrhage intestinal necresis of soft-shelled turtle)

五、 腐皮病(Ulcerate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六、 穿孔病(Caverred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七、 疖疮病(Furuncle of soft-shelled turtle)

八、 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a disease of soft-shelled turtle) 第二节 龟的疾病

一、龟颈溃疡病(Neck ulcer of tortoise)

二、腐甲病(Shell ulcer of tortoise)

三、烂板壳病(Ulcerous shell disease of tortoise)

四、肠胃炎(Enterogastritis of tortoise)

五、口腔炎(Stomatopathy)

六、溃烂病(Skin ulcer of tortoise) 第三节 蛙的疾病

一、红腿病(Red-leg disease of frog)

二、胃肠炎(Enterogastritis of frog)

三、脑膜炎黄杆菌病(Encephalitis of frog)

四、链球菌病(Strepto coccicosis of frog)

五、烂皮病(Skin ulcerative disease of frog)

六、腹水病(Ascitic disease of frog)

七、爱德华氏菌病(Edwardsiellosis of frog)

八、温和气单胞菌病(Aeromomas sobria disease of frog) 第四节 大鲵的疾病

一、疖疮病(Furunculosis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二、赤皮病(Red-skin disease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三、打印病(红梅斑病,Stigmatosis of chinese giant salaI1ander)

四、肠胃炎(Gastroenteritis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五、水霉病(Saprolegmash of Chinese giant salamander) 第九章 水产动物病害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6 第一节水产动物病害对人类的影响

一、水产动物病毒性病原对人类的危害

二、水产动物细菌性病原对人类的危害

三、水产寄生虫对人类的危害

四、生物有关毒素对人类的危害 第二节水产动物病害的防治方向

一、控制水域污染,改善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

二、加强苗种生产管理,采用健康优质苗种

三、规范渔药使用,综合防治病害

四、开发使用健康饲料

五、完善政策法规,健全管理体制,促进无公害水产养殖的顺利发展

(二)实验教学

水产动物疾病学实习课与水产动物疾病学理论课同时进行,于第三学年下期开设,总学时数18学时,共开设6个实验,其中验证实验4个,探索性实验1个,综合实验1个。

通过实验课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和巩固理论课知识理解,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观察、描述各种疾病眼观和组织学的病变特点,加以分析综合,做出真确诊断,并结合理论了解其发展规律和结局,从而学会正确诊断、防治水产动物疾病的方法和基本技能。

实习一 鱼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3学时

目的:掌握和了解水产动物疾病的检查和诊断方法,为水产动物疾病的防治打下基础。 材料:病鱼、养殖池塘水和水质快速分析盒。 内容:

1、心脏和尾动脉采血,及血涂片的制作与观察;

2、病鱼的剖解

3、水质分析(H2S、氨氮、溶解氧、PH值)

实习二 基本病理变化

4学时

目的:掌握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障碍和细胞组织变性、坏死及炎症的基本病理形态学变化。 材料:

1.大体标本:水产动物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变性、坏死和炎症的大体标本; 2.组织学标本:水产动物充血、出血、血栓形成、变性、坏死和炎症的组织切片观察。

实习三 常用鱼药的识别、使用及药敏实验

2学时

目的:了解水产养殖中一些常用的药物,掌握正确的选用原则以及通过药敏实验选择药物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材料:各种商品鱼药如消毒药、抗寄生虫药、抗菌素、抗真菌药、中草药等;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

7 内容:

1.常见消毒药、抗菌素和中草药的识别与使用

2.纸片法测定一些常用抗菌素对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的敏感性。

实习四 鱼类病毒性、细菌性疾病的观察

2学时

目的:掌握和了解水产动物病毒性和细菌性疾病的病变特征,鉴别和掌握各种主要传染病的典型症状、病理变化及其预防与治疗方法。

材料:鱼类主要细菌病和病毒性疾病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学切片。 内容:

1.大体标本的观察: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穿孔病、疖疮病、白云病、打印病和爱德华氏菌病等。

2.组织切片的观察:细菌性败血症肝、肾、鳃和肠道切片;细菌性烂鳃病鳃切片、肠炎病肠道切片的观察。

实习五 鱼类真菌性、寄生虫性、非寄生性疾病和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观察

2学时

目的:观察和掌握水产动物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疾病和非寄生虫性疾病的典型症状与眼观病变及其病原真菌与常见寄生虫的形态特点。了解和掌握一些主要的特种水产养殖品种的主要疾病的典型症状和大体的病理变化,及其病原体的基本特征。

材料:鱼类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疾病的大体标本;

一些常见鱼类寄生虫的压片和虫体标本; 一些主要鱼类真菌和寄生虫病的组织学切片。

鳖、蛙、鲟鱼、雅鱼、大鲵等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的大体标本;

鳖红脖子病、雅鱼细菌性败血症肝、肾、心、鳃和肠道等组织器官的组织学切片。

内容:

1.鱼类常见真菌性疾病、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疾病的眼观病变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2.原虫(小瓜虫、车轮虫等)、蠕虫(指环虫、三代虫、绦虫、线虫和棘头虫等)和甲壳类动物的形态特征观察与识别;

3.常见真菌性疾病和寄生虫性疾病病理组织形态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4.鳖、蛙、鲟鱼、雅鱼、大鲵等特种水产养殖动物眼观病变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5.鳖红脖子病、雅鱼细菌性败血症肝、肾、心、鳃和肠道等组织器官病理组织学变化的观察。

实验六

鱼类细菌性疾病的复制、病理学观察与药物筛选

5学时

目的:通过人工感染鱼类细菌性疾病,复制病理模型,观察其特征性的病理变化,并通过药物治疗实验筛选相应的治疗药物,让学生掌握水产动物疾病诊断、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材料:

嗜水气单胞菌、爱德华氏菌; 鲤鱼、鲫鱼、斑点叉尾鮰和云斑鮰;

8 生产中常用的一些抗生素。 内容:

1.疾病的人工复制(腹腔注射或经口感染病原菌);

2.感染鱼的临床症状与病理剖解观察;

3.发病鱼的治疗实验;

四、考核方法与成绩评定

课程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其中总成绩中理论占70%,实验和平时成绩占30%。

五、教科书及主要参考书

1.《水产动物病害学》,战文斌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水产动物疾病学》,黄琪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鱼病防治手册》,汪开毓主编,四川科技出版社,1998;

4.《渔药手册》,农业部渔药手册编撰委员会主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5.《鱼类寄生虫学》,张剑英主编,科学出版社,1990;

6.《对虾疾病防治手册》,孟庆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7.《水产动物疾病诊断图鉴》,江育林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杨先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9.Textbook of fish health,Post. G. T. F. H. Publ, Inc. 1987; 10.fish diseas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Edward,J. New Yrok. 1995; 11.Diseases of carp and other cyprinid fishes. D. Hoole, Blackwell Science, 2001. 9

第三篇:浙江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格式

有机化学大纲

一、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

有机化学是综合性大学化学系基础课之一,也是生物化学、药物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高分子化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础。通过有机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要求:

掌握各官能团结构、性质、制备及其相互转换和有机化学基本原理组成。涉及的官能团有:烷、烯、炔、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羧酸衍生物、胺、硝基化合物、杂环、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涉及的基本原理有:立体化学、结构解析、自由基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亲核加成和亲核取代等机理初步。

通过基础知识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有机化学学科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并了解其在化学、化工、环境、材料、能源、生命、医药、农业等学科中的根基地位及其相互的关系。

二、 教学内容 (一)、结构与性质

1. 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史以及有机化学与生命科学的关系; 2. 有机分子的结构:共价键、碳原子的特性;

3. 有机化合物分子的表示法:实验式、结构式、投影式; 4. 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碳原子的杂化轨道、σ键和π键; 5. 共价键的属性;键长、键角、键能、极性和极化度; 6. 有机化合物结构和物理性质的关系,分子间作用力对溶解度、沸点、熔点、比重的影响。

(二)、饱和脂肪烃

1. 烷烃的结构:SP3杂化;同系列;烷基的概念;同分异构现象;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概念;烷烃分子的构象:Newmann投影式,重叠式与交叉式构象及能垒。

2. 烷烃的命名:普通命名法及系统命名法; 3. 烷烃的物理性质;

4. 烷烃的化学性质:自由基取代反应游离基取代反应历程(均裂反应、链锁反应的概念及能量曲线、过渡态及活化能) 5. 氧化反应及热化学方程式; 6. 烷烃的来源和用途;

7. 环烷烃的分类和命名(单环烷烃、螺环和桥环化合物); 8. 环烷烃的结构,张力学说;

9. 环烷烃的化学性质:开环反应、取代反应

10. 环烷烃的构象:环己烷的椅式和船式构象;直立键、平伏键;优势构象;纽曼投影式;

11. 构象分析:顺-十氢萘、反-十氢萘;顺、反-取代环己烷的稳定性。

(三)、不饱和脂肪烃

1. 烯烃的结构:SP2杂化、异构现象(结构异构和位置异构); 2. 烯烃的命名:顺反异构体的命名;Z、E标记法;次序规则; 3. 烯烃的物理性质

4. 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加卤素、卤化氢、水、硫酸、次卤酸、硼氢化、催化氢化等),氧化反应,聚合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不对称烯烃与极性试剂的加成反应和加成产物的定位; 5. 亲电加成反应历程,碳正离子的稳定性; 6. 诱导效应:产生、特点,马氏加成和反马氏加成; 7. 炔烃的结构和命名、炔烃的物理性质;

8. 炔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 (亲电和亲核加成);氧化反应,聚合反应,金属炔化物的生成;

9. 共轭效应:π-π共扼效应,p-π共扼效应,超共轭效应;

10. 共轭二烯烃:1,2-加成和1,4-加成;Diels-Alder反应; 11. 炔烃的制法。

(四)、芳香烃

1. 芳香烃的分类和命名;

2. 单环芳烃:苯的结构、苯的稳定性;

3. 单环芳烃的物理性质;

4. 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卤代、硝化、磺化、Friedel-Crafts烷基化和酰基化);芳烃环的氧化反应;芳烃侧链的反应 (氧化和α-氢的卤代); 5. 芳环亲电取代反应历程; 6. 芳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及其解释;

7. 稠环芳烃:萘、蒽、菲的结构;稠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氧化、还原;

8. 芳香性与Huckel规则;环多烯。

(五)、对映异构

1. 偏振光和旋光性;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2. 手性和手性碳原子,对称因素和对称操作,分子的手性与对称性;对映异构体,外消旋体;

3. 旋光异构体构型表示法,Fischer投影式和透视式,顺序规则,对映体的命名:绝对构型和R、S表示法;

4. 含两个和两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开链化合物,非对映异构体,内消旋体;

5. 外消旋体的拆分。

(六)、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

1. 核磁共振氢谱:屏蔽效应和化学位移,自旋偶合和偶合常数,积分比例;

2. 质子去耦碳谱:碳化学位移;

3. 质谱:分子离子峰,同位素丰度,主要碎片峰; 4. 红外光谱:振动的类型,各官能团的特征吸收频率; 5. 紫外光谱:跃迁类型,共轭体系和最大吸收波长的关系。

(七)、卤代烃

1. 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异构现象,伯、仲、叔卤代烷; 2. 卤代烷的物理性质;

3. 卤代烷的化学反应:亲核取代反应 (被亲核试剂如OH、OR、NHR、CN等取代),消除反应 (脱卤化氢),与金属的反应 (与金属镁反应生成格氏试剂、还原反应,卤离子交换反应;

4. 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SN

1、SN2;反应坐标,过渡态和中间体;试剂的亲核性强弱;亲核取代反应的立体化学;

5. 消除反应的历程,E1,E2;消除方向的查依采夫规则;消除反应的立体化学;

6. 消除反应与取代反应的竞争;

7. 卤代烃制备方法;

8. 卤代芳烃及反应:芳环上亲核取代反应及机理,苯炔。

(八)、 醇、酚

1. 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

2. 醇的物理性质;氢键对醇物理性质的影响;

3. 醇的化学性质:醇羟基的酸碱性;醇与金属的反应;醇羟基被卤离子取代的反应 (与HX氢卤酸的反应,与卤化磷PX

3、PX5的反应,与二氯亚砜的反应);醇的脱水反应 (分子内、分子间);醇的酯化反应;醇的氧化反应; 4. 一元醇的制备;

5. 酚的分类、命名和结构;酚的物理性质

6. 酚的化学性质:酚的酸性;取代基对酚的酸性的影响;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酚的氧化反应;

7. 酚的制备。

(九)、醚

1. 醚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

2. 醚的化学性质:醚的碱性和 盐的生成;醚键的断裂;环醚的分类和结构;

3. 环氧化物的开环反应;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4. 冠醚:命名和应用。

(十)、醛、酮

1. 羰基的结构和特点;

2.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醛酮的物理性质;

3. 醛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加水、加醇、缩醛缩酮、加亚硫酸氢钠);与氮亲核试剂的加成 (肟、腙、缩氨脲和Schiff碱的生成);与碳亲核试剂的加成 (与有机金属试剂、氰负离子的加成);α-氢的反应 (羟醛缩合,卤代,卤仿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歧化反应;安息香缩合; 4.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 5. 酮-烯醇式互变异构及平衡;

6. α,β-不饱和醛酮:1,2-加成和1,4-加成;Michael加成反应;选择性还原;

7. 一元醛酮制备方法;

(十一)、羧酸

1. 羧酸的分类、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

2. 羧酸的酸性;取代基对羧酸酸性的影响,诱导效应;

3. 羧酸的化学反应:羧酸衍生物的生成,脱羧反应,还原反应,α-氢的卤代反应; 4. 一元羧酸的制法; 5. 二元羧酸的性质;

(十二)、羧酸衍生物和取代羧酸

1. 分类、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2. 羧酸衍生物的化学性质:水解、醇解、氨解、酸解反应,反应活性比较;

3. α,β-不饱和羧酸:反应和制备;

4. 羟基酸:制备及反应;个别醇酸 (乳酸,酒石酸,柠檬酸); 5. 酚酸:制备方法,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

6. 羰基酸:丙酮酸的性质;β-酮酸的性质;γ-酮酸的性质;

7. β-酮酸酯:β-酮酸酯的α-氢的酸性;酮式-烯醇式互变异构平衡;β-酮酸酯的烃化和酰化;成酮水解和成酸水解;β-酮酸酯 Claisen 缩合和Dieckmann 缩合;

(十三)、胺

1. 胺的结构、分类和命名,胺的物理性质; 2. 胺的酸碱性及强度比较;

3. 胺的化学性质:烃基化反应,酰基化反应,与亚硝酸的反应,芳胺的保护和芳环上的反应;

4. 胺的制备:直接氨化,Gabriel合成法,还原法,醛酮的还原氨化,Hofmann重排;

5. 季铵盐和氢氧化四烃基铵:相转移催化,Hofmann消去; 6. 胺的氧化物:Cope消去。

(十四)、其他含氮合物

1. 芳香族硝基化合物:还原、芳环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2. 脂肪族硝基化合物:性质和反应;

3. 芳基重氮盐:结构和性质;重氮盐的取代反应;重氮盐的偶联反应;还原;

4. 偶氮化合物:制法和反应;

(十五)、杂环化合物

1. 杂环化合物分类、命名; 2. 杂环化合物结构与芳香性;

3. 含一个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吡咯、呋喃、噻吩):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

4. 含两个以上杂原子的五元杂环(咪唑、三唑、恶唑、噻唑、异恶唑等):结构和基本性质;

5. 六元杂环(吡啶):结构、物理性质、化学反应;

(十六)、碳水化合物

1. 单糖的结构:单糖的链状结构、变旋现象和环状结构;Fischer投影式、Haworth式和构象式;

2. 单糖的化学性质:异构化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成脎反应、成苷反应;

3. 重要单糖和糖苷:D-核糖、D-2-脱氧核糖、D-葡萄糖、D-果糖、D-半乳糖;

4. 低聚糖:常见还原性低聚糖: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常见非还原性低聚糖:蔗糖。

(十七)、氨基酸、蛋白质和核酸

1. 氨基酸的分类、结构和命名;氨基酸的物理性质;

2. α-氨基酸的化学性质:两性性质和等电点;α-氨基酸的化学反应; 3. 多肽的结构和性质: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测定;

4.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5. 蛋白质的性质:两性性质和等电点;

6. 核酸:核酸的组成和结构;核苷、核苷酸;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

(十八)、类脂、萜类化合物、甾族化合物

1. 类脂类:脂肪酸、油脂、蜡、磷脂; 2. 萜类化合物结构和命名; 3. 甾族化合物结构和命名。

第四篇:大学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所学课程

专 业 选 修

运筹与优化组合数学开关电路与布尔代数数理统计初等数论统筹法与图论初步 数学史选讲点集拓扑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中学数学高考及竞赛课外活动辅导

公 共 课

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 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中国近代史纲要 教育心理学教 育 学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论 书法普 通 话马克思主义哲学 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文献检索形势与政策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军事理论就业指导

专 业 必 修

数学分析空间解析几何中学学科新课标及教材剖析

计算方法初等代数研究数学学科教学论 近世代数概率论基础常微分方程高等代数复变函数论C语言程序设计 微分几何空间解析几何数学模型与实验初等几何研究 高等几何研究实变函数论基础

第五篇:东南大学本科生课程论文统一格式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单击此处输入中文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

作者(学号)

(1.单位名1,城市名1邮政编码1 )

摘要: 在此处输入中文摘要(字数一般不超过200字)。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 词1;词2;词3(不多于5个,选词应规范,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取)

Title in English

Author

(1.Affiliation 1, City 1Post Code 1)

Abstract: 单击此处输入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用第三人称写法,必要时可适当加长),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

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key words:word1; word2; word3(中英文关键词须一一对应)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编,不编序号时“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精炼,遵守我国著作权法,注意保守国家机密。每篇论文(含图、表)不超过10个page。其内容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不多于5个)、参考文献。另请在稿件首页地脚处给出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及基金项目名称与批准号等信息。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

1可接下一级标题或正文。

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

1.1 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

1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要便于

在脚注位置注明课题或基金项目类别及其批准号.在首页末注明作者的个人学术信息.包括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或学位,职称,博(硕)士生导师(联系人)或课题负责人,两院院士,Email 地址等.编制题录、索引和选定关键词。不宜使用非公知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符、代号等,也不能将原形词和缩略词同时列出;一般不用副题名,中、英文题名含义应一致。

1.1.

1单击此处输入标题1.1.1

下接正文。页码采用A4纸型纵向排列,页边距上、下均为3cm,左右均为2.5cm。文字大小规定如下:摘要、作者简介、图名、表名及内容、参考文献均为小五号字,正文中除标题外均为五号字,标题见样例。中文均采用宋体,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含图、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文中各级标题采用阿拉伯数字分三级编序,且一律左顶格排版。一级标题形如1,2,3,„排序;二级标题形如1.1,1.2,„排序;三级标题形如1.1.1,1.1.2,„排序。

文中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以10幅为限。图中文字、符号或坐标图中的标目、标值须写清。标目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物理量和单位符号。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和文字内容重复。

图、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表序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排于表的上方。

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

图、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

表1 中文表题居中(表随文出现,且出现在同一页面内) 基本要求

表中文字中文采用小5号宋体,西文采用

Times New Roman字体。

物理量和表中的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

计算单位 准和国际标准。

注: 表注采用小5号宋体

公式主体居中,编号右对齐,如下所示。 M11M12x

MgC11C12CxK11K12x0(1) 21M22x21C22xgK21K22xgF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ΦTMΦIΦTKΦΩ2diag21222

n(2)

ΦTCΦdiag21222nn

图1 中文图题(图随文出现,且出现在同一页面内) 图中说明文字采用小五宋体,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参考文献只列出已经公开出版且在文中直接引用的主要文献,近5年的文献量应占50%以上。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

各类主要文献的著录格式如下:

①期刊:[序号]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②专著:[序号] 作者.书名.版本(第1版不著录)[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③论文集: [序号] 作者.题名[A].见:(In:)编著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④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⑤专利文献:[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出版日期.

⑥部级以上技术标准:[序号]起草负责者.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发布年 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

⑦技术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技术报告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东南大学本科生大学课程论文

⑧电子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EO/OL].电子文献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名,后加“,等”或“, et al”。外文作者姓前名后,名用缩写,不加缩写点。

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2] 作者. 书名[M]. 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

止页码.

[3] 李晓川,孔轶群,冷凯良,等.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测

定方法的分析研究[J].2002,23(4):76-81.

[4] Russel H Taylor, Dan Stoianovici. Medical robot in

computer-integrated surgery[J]. IEEE Tra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 2003, 19(5): 765-781.

参考文献:

[1] 作者1[,作者2,作者3][,等]. 期刊论文题名[J]. 刊

上一篇:依法治校创建总结下一篇:院感科的职责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