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2024-05-09

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精选8篇)

篇1: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同济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实验情况检查项目

一、实验室承担本科课程教学实验的基本情况。

二、根据教学大纲,实验室应开出的实验数、实际开出的实验数;已开出的实验效果和实验质量。教学大纲(要求)中规定的实验却未能开出的原因?

三、已开出的实验中有哪几个是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其实际效果和质量如何?

四、每个实验的学生分组人数是否符合实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规定?存在哪些问题并如何解决的?

五、教学实验一般由谁指导?主讲教师是否参加指导?比例如何?

六、教学实验的文件(包括实验教学任务书、实验排课表、实验教学大纲(要求)、实验课程教材、实验教学指导书及实验项目卡片)是否齐全?管理情况如何?

七、实验环境、场地及实验设备是否满足本科教学要求?近三年来实验设备的更新情况如何?

八、实验室对学生开放的时间和方式,能否为学生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及创新性实验提供条件?

九、实验室教学实验人员的队伍结构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十、近三年来是否已制(修)订了本科课程教学实验建设规划,执行情况如何?是否有实验室的建设规划,建设经费到位及执行情况如何?

注:

1.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篇2: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科研促进本科专业课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为例

土地资源管理集行政管理、信息管理和工程技术管理等为一体,GIS作为该专业的`专业基础兼技术课,具有“来源于实残,应用于实践”的特点,因此GIS课程实验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该课程实践能力的高低.本文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GIS课程实验教学为例,将探索寓科研项目成果于GIS专业实验课的各种途径,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具体做法和实践效果,分析此举的积极作用.

作 者:郭亚东 段建南 黄文华 GUO Ya-dong DUAN Jian-nan HUANG Wen-hua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128刊 名:高教论坛英文刊名:HIGHER EDUCATION FORUM年,卷(期):2009“”(8)分类号:P20 G64关键词:科研 本科实验教学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 GIS课程

篇3: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关键词: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构建,问题

本科层次会计学科下设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是目前最普遍的学科设置。会计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都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会计学是技术性与实践性很强, 同时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重要学科;财务管理是集多学科理论与实务为一体的边缘性学科, 讲究知识的多面性和技能的复合性, 对财务管理实验课程的方法、手段及策略的要求是复杂多样的。在新形势下, 本科层次会计学科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 实验课程教学是理论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 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理论教学的质量和整体效果。建立符合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课程体系, 是促进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由此可见, 完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是本科层次会计学科教学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是整个实验教学体系的核心部分, 我国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开展实验教学活动较晚, 对实验课程教学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设置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相关专业的院校均开展了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但在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 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有以下方面:

(一) 实验课程体系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一是目前开展的实验课程教学活动中注重会计类实验, 忽视财务类实验。实验课程内容反映会计核算的内容较多, 涉及的课程有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 而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及税收筹划、金融等实验内容涉及较少, 实验课程教学完整性、系统性不足;二是对实验课程内容挖掘方面的研究不够, 导致教育对象职业能力发展不全面, 表现为实验内容狭窄、陈旧, 漏洞也较多, 缺乏深度和时代性, 不能适应相关法规、制度和准则的变化, 不能全面反映企业会计业务中遇到的各种复杂的经济问题;三是课程模拟实验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 主要完成从填制原始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 只是培养了学生的账务处理能力, 对学生分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预测、决策控制、税收筹划、内部审计等方面问题的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训练不够, 造成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二) 课程实验教材发展滞后, 缺乏高质量的实验教材 现行实验教材关于会计核算方法的内容较多, 对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及税收筹划等实验内容涉及较少, 更缺乏会计、财务网络模拟的教材。随着经济的发展,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 企业新经济业务不断涌现, 实验课程教学的发展对实验教材能否体现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具有很强的政策性, 国家经济政策经常都会有一些变化, 如2007年所有上市企业执行新会计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会使会计教学内容从内涵到外延都发生重大变化, 但模拟实训教材却很难跟上这种变化。因此, 亟需加强实验教材建设。

(三) 课程实验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的普及工作需加快进程 目前的实验课程教学多注重手工实验, 忽视了与电算化教学的结合, 现行课程设置中, 会计电算化课程在财务会计之后, 并且由于财务会计教学与会计电算化教学任务由不同的教师担任, 所以在财务会计课程讲授时, 手工实验与电算化实验无法同步进行, 导致学生无法深入理解会计软件各模块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如何使会计电算化操作技术能更好的贯穿于本科层次专业学习整个过程中, 以及更高效、便捷普及财务技术和教育技术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四) 担任实验课程的教师实验指导能力有待提高 专业实验教学是专业性和操作性十分强的复杂工作, 教学的关键是师资, 教师在组织实验教学活动中承担引导学生操作的工作, 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教学的专业性要求教师理论功底深厚, 实践经验丰富, 但目前许多高校存在缺乏专业实验教师的现象, 实验活动指导完全由理论教师兼任。这些教师都是从学校门到学校, 尽管理论知识结构合理, 但实验经验不足, 无法做到理论和实践很好结合。后续教育的缺乏, 使知识更新滞后专业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自身操作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不够, 严重削弱教师对实务的指导作用。

(五) 课程实验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和教学监督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本科层次会计学科课程实践教学, 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 目前对实验教学效果尚无统一的考核标准和质量要求, 从而使这部分教学活动成为各高校随意性最大的教学环节。虽然各个学校在实施课程实验教学时都有教学大纲和实验评分标准, 但实际上所有的考核要求是由各自高校相应实验课程的实验指导教师自己确定的。从本科层次会计学科整个教育层面上看, 缺少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和教学监督体系, 缺少定性和定量的质量要求, 没有科学、规范可参照的标准指南, 使得课程实验教学质量难以横向评价, 实验课程教学的质量无法保证, 实验课程教学规范性较差。

(六) 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同层次教育对象应用能力培养横向评价困难 目前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同层次教育对象因各院校实验课程安排非统一性, 决定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深浅程度差异很大, 导致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横向评价无依据, 影响不同层次会计学科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合理定位。

二、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对策分析

笔者认为, 构建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可以使实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应该包括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实验课程教学监督体系三部分。

(一) 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 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相关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基本上是循着从低级到高级的逻辑顺序, 实践证明是符合认识规律的, 是有利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方法技能的合理体系。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相关专业实验课程教学活动开设零星、跳跃、不系统、不完整, 破坏了实践能力培养的循序渐进的规律, 直接影响到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科学合理性。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就是从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入手, 结合专业培养目标, 围绕课程的教学目标整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 突出专业特色, 强化技能训练。在对实验课程的设置和实验内容设计方面进行研究, 整合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相关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和实验课程教学内容。尽量选择接近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实际的内容, 避免实践教学与企业会计、财务管理实际脱节。构建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基础平台, 在此基础上构建专业基础实验、核心实验和拓展实验。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基础平台包括会计类核算内容、电算化基础实验、EXCEL工具的各种功能及基本操作实验, 将财务类验证性实验等内容列入专业基础实验, 将反映专业性业务能力强的内容列入专业核心实验, 即专业综合性实验, 在专业核心实验基础上开展拓展实验, 延伸专业能力培养, 如研究性实验。本科层次会计学科专业课程实验框架如 (图1) 所示。

本文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说明专业核心实验和专业拓展实验的构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实验包括专业课程、电算化会计和电子商务实战三方面。具体关系见 (图2) 。财务管理综合性实验是专业核心实验内容, 是在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 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融入到实验中才能完成, 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目前可以考虑开设的综合性实验项目:一是项目投资决策实验。建议组织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模拟创业项目投资决策实验, 将学生分组, 采用学生自主选择创业课题和由教师提供创业课题想结合的原则, 建议每个小组以一个创业项目作为实验背景材料, 实验经历从项目投资选取到投资财务决策的全过程。教师跟踪指导, 收集问题, 总结反馈, 然后进行组间交流、教师讲评。在此基础上, 对构思新颖、有创意的方案推荐参与每年高校举行大学生创业大赛。在该实验过程中, 既可以通过项目的筛选和财务决策过程锻炼学生决策判断能力, 也可以让学生的相关专业能力得到锻炼。二是证券投资模拟实验。不懂金融的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是难以适应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多方面的综合知识和能力, 特别要熟练掌握财务管理课程和证券投资课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在校内实验室, 采用模拟交易系统让学生运用上课所学的证券投资学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分析理论和方法, 进行模拟股票、债券、期货、外汇投资, 并利用证券投资的基本分析和技术分析方法判断单项证券的投资风险及价格走势。在模拟实践过程中, 学生进入证券公司网站, 通过互联网查询同步、真实的股市行情做出投资决策。并对投资内容、投资结果进行分析和小组间交流, 总结经验教训。三是ERP沙盘对抗实验。鼓励专业学生参与ERP沙盘对抗比赛, 财务管理是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系统的核心。作为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企业各个职能的工作流程都要熟悉。ERP沙盘模拟对抗是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 来模拟企业运行状况。让学生在分析市场, 制定战略, 组织生产, 整体营销和财务结算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企业经营运作的全过程, 认识企业资源的有限性。该训练融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和专家诊断于一体, 最大的特点是在“参与中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接近企业现状, 在训练中, 会遇到企业经营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学生必须和组员一起去寻找市场机会, 分析规律, 制定策略, 实施全面管理。在各种决策的成功和失败的体验中, 学习管理知识, 掌握管理技巧, 提高管理素质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可以利用所学专业知识, 从专业角度分析问题、制定决策、组织实施。这将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从中学习到了先进的ERP管理理念, 循序渐进、较为规范的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使其在进入职场之前就具有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四是ERP综合项目实验。通过ERP沙盘对抗实验, 学生对ERP系统有了一定的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 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来完成模拟企业各项基本业务的处理。ERP软件实习的主要目的是掌握软件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对企业静态业务能够利用数据分析做精确处理, 并将实物沙盘模拟和ERP管理软件结合运用。财务管理专业设计型、研究型实验是拓展实验的内容, 此类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研究创新能力, 如结合行业设计“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分析模型的研究与建立”、“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问题研究”、“上市公司企业价值评估”等的实验, 以一步了解行业情况, 同时拓展专业应用能力。

课程实验整合方面主要解决以下问题:一是要从社会对专业人才能力需求, 和会计学科理论发展的需要, 重构实验课程体系, 要根据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需要设计一些综合性实验课程。二是实验课程与理论课程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 及时进行补充, 如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涉及相关课程的相关教学内容的更新, 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三是处理好课程之间的衔接和避免重复, 如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在变动成本法、量本利分析、短期决策分析等方面;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在长期投资决策、时间价值等方面;财务会计、财务管理和财务分析在报表分析方面;资本运营和实务和高级财务管理在企业并购方面;高级财务管理和国际财务管理在跨国财务管理方面;国际财务管理与金融市场学和金融机构管理在金融市场方面进行必要的协调, 避免内容重复。四是根据学科专业理论发展适时完善理论课程体系, 增加实验课程容量。总之, 依据专业特色、知识体系、教育目标、教育规律, 加强实验课程的整体性、系统性的优化, 增加实验课程教学学时, 实验内容上增加综合性、设计性、专题研究型实验, 实验手段保留手工实验, 增加电算化实验和网络实验。实验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要密切结合, 实验进展力争与理论教学同步, 在保持原经典案例的基础上增加赋有时代意义反映改革现实的案例。使理论教学活动更科学, 实验课程教学活动更完善, 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整体上台阶。

(二) 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系统、合理的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实验课程建设的需要, 也是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需要。完善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有助于提高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质量, 有助于推动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课程教学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 重点研究以下问题:一是实验课程设置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围绕实验课程设置的条件、实验教师实验能力配备、实验教材建设、实验教学文件、实验教学内容开展。二是实验课程教学过程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主要围绕实验教学态度、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实验教学方法设计、实验教学手段使用、实验教学语言表达与技巧、实验授课与学生互动效果和学生接受程度等问题进行。三是实验课程结果考核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建设。实验课程考核形式是多样化的, 所以实验课程的考核标准应与考核形式有效结合。在大力倡导实验课程考核改革探讨的今天, 围绕不同实验考核方式及改革确定考核评价标准更具有现实意义, 对实验考核的组织、实验考核的监管、实验考核纪律、实验考核评定方法、实验成绩统计、实验课程考核成绩分析报告等标准进行规范。同时应该注意的是, 质量评价标准应随着时代进步和学科的发展与时俱进, 不断完善。

(三) 实验课程教学监督评价体系建设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保证。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包括信息收集、质量评价与反馈调整等环节构成的管理模式:对实验课程教学工作实施校、院、系三级质量监控管理, 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实施全程监控, 将实验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和结果控制结合运用;建立学生、教师、督导三级信息反馈系统, 及时反馈实验课程教学动态;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整。实践中要对实验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探索和总结, 制定适合实验课程质量提高的有效监督评价方法。建立对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和全程监控反馈机制, 同时加大过程考核力度, 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 对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关键作用。此外, 实验课程教学监督还反映在实验教学态度的监督、实验教学内容的监督、实验教学方法的监督等方面。实验课程体系的内容关系图如 (图3) 所示。

三、总结

综上, 笔者认为可以形成即集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的课程实验中的实验层次、实验内容、实验类型于一体的层次明晰的完整的实验课程体系, 如 (图4) 所示。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建设研究是一项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的工作, 是随会计学科理论及相关理论发展而发展的。目前的会计实验课程设置和实验内容的研究无论是在学科理论的高度上, 还是在实验领域挖掘的深度上都距本科层次会计学科教育目标要求存在差距。因此, 加强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的规律性和特性的研究, 寻找本科层次会计学科实验课程教学的有效形式与方法,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改进和完善, 探索适应本科层次会计学科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实验课程教学体系, 是推动会计学科专业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卫红:《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探讨与实践》, 《第七届全国高等院校会计实验和本科教学研讨论文集》2006年第12期。

[2]卫红:《财务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设想》,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第6期。

[3]于玉林、程夏:《会计实验学》,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阎达五、王化成:《面向21世纪会计学类系列课程及其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 《会计研究》1998年第9期。

[5]马文超、吴君民:《大学会计教育现状分析与思考》, 《财会通讯》2008年第1期。

篇4: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摘要:《财务会计学》是会计专业学生的重点学习科目,其能够将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研究结合在一起,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重要课目。在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视对这门课程的改革,目的是通过不断地创新改革让其在会计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当前该课程教学与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普通高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0-4

前言:会计专业是很多学生高考后选择的热门专业,也是高校建设中的重点专业。《财务会计学》这门课程是会计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也是很多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内容的主要参考依据。因此,当前非常注重该课程的教学与实验研究,对于当前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都在积极地探索、改革。因此,对其改革创新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一、《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当前《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高层次的教学目标,通常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基本会计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欠缺。在教学中,更多时候是让学生学会简单的记账登记、资金核算。同时,学生通常是在学习完《初级会计学》课程后,学习《财务会计学》,课程难度增加,让学生很难适应,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部分教学内容,不注重二者之间的衔接。我国会计专业的制度在不断地修改,但是会计学的教学内容却一成不变,教师在教学中准备的教学内容也是固定的,不能够灵活变通[1]。

(二)教学体系不完整

当前《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体系依然不完整,不能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会计学老师通常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实验教学,导致学生有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手能力不足。这也源于学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忽视,通常只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高校会计专业实验课程上,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很多教师既是理论课程的教师,也是实验课程的教师,其自身往往缺乏足够的实践能力。在学生实验过程中用到的很多资料,都很陈旧,不能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地更新。在学生的课时安排上,不能合理地安排实验课程,通常只有很少实验课时,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

(三)缺乏与信息技术的结合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很多学科在教学中需要与信息技术相结合。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过程中,学生使用计算机知识进行简单的业务处理,目前并没有把计算机教学与会计教学相结合。会计学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升,导致教学与实践不能有机结合。而且学校会为会计学的学生购买商品化的会计教学软件,这就给学生的会计学习带来了局限性,学生只会运用这种单一的会计软件,一旦遇上其他种类的软件就不会使用,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将来工作中能力的发挥。学校不能为学生的会计学习提供充足的资源,导致其学习过程与信息技术不能结合起来,限制其能力的发挥[2]。

二、《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生的技能教育

会计专业是理论性和技能性相结合的专业,《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会计技能的提升。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通过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弥补学生在实际学习中的局限性。其次,在会计教学中完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过程重视学生的报账记账、会计报表的学习,这根本不能满足会计专业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现实的新形势,让学生通过简单的业务往来和业务实践,让其认识清楚在会计工作中需要的达到的能力和需要完成的工作[3]。

(二)建立科学的实验教学体系

要改变当前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首先,学校需要重视会计实验课程教师的素养提升,要培养专业的会计实验老师,或者聘请专业的高级会计人才,通过其丰富的时间经验和坚实的理论技术,指导学生的会计实验。同时,在其手里也掌握着丰富的典型案例,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分析进行实验学习。对《财务会计学》教材内容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完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作出积极的调整,利于教学进程和教学效果。学校要加大投入,为学生创立良好的实验环境,让其在专业的场景中进行学习,也要丰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尽量真实的资料。在学生《财务会计学》学习后,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不仅仅要注重学生理论知识的考试成绩,应当在考试中加重实验能力的考核,比如对学生会计工作具体操作程序的考核,各种业务的处理方法与技巧,以此来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的会计问题,包括票据的填制,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现今流量表的编制等等。

(三)推进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

加强会计教学过程中的信息化建设是会计专业的重要工作,在《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中,会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技术的融合。这不仅仅能够满足新形势的教育目标,也能够满足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其更符合当前企业的需求。尤其在实验教学中,要将手工会计和计算机会计技术融合起来,注重多媒体技术的投入,CAAI课件在高校会计教学中受到广泛运用,不仅仅能够对手工会计进行模拟,也可以设计到会计理论知识的各项内容,为会计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也能够提升实验教学的效果,为教师和学生的会计教学提供很多便利之处,从而促进会计专业教学效果[4]。

结论: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学校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课程教学与实验的改革研究,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更要加强学生的实践研究,让学生在学习中总结经验,加强运用知识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对《财务会计学》教学过程的研究仍然需要不断地前进和发展,提升该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杨茂公.普通高校本科《财务会计学》课程教学与实验改革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0.

[2]李中,刘卫柏.高校会计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2,4(16):38-39.

[3]周英.经管类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研究——基于管理学院《会计学》平台课程的教学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1,6(06):90-92.

篇5: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构建一方面在于我校大力倡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为了支持本科生从事科研活动,学校设立了针对本科生的基金项目,如“大学生开放基金项目”和“大学生挑战杯校级项目”,学生覆盖面广,学生参与科研的意识较强。以来,临床医学本科生累计承担开放基金项目236项,挑战杯项目129项。科研项目的支撑为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开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实施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医学部本科生早接触科研的教育理念。深圳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本科生采用双导师制培养,分别为基础医学导师和临床医生导师。导师制的管理模式使学生很早接触了导师的科研团队,有很固定的科研场所,科研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在此背景环境下,适逢我校医学部进行系统器官课程整合。在系统器官课程整合的大环境下,也将基础实验课程进行梳理,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课整合为机能实验课,将部分机能实验学时减少,增设基础医学创新实验课程36学时,最终实现了基础医学实验创新实验课程的成功开设。

篇6: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 背景

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如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要求、培养具有较强应用能力、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就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经管实验课程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实验教学课程是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也是学生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实验课程与理论教学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尤其在建设以基础扎实,特色突出应用型人才为宗旨的民办本科院校, 立足院校传统优势,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和完善的实验条件为保障;构建完整的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提高学生培养质量。

2 课程建设及内容

2.1 课程体系概要

按照应用型本科办学定位,确立以学生为本、知识能力并重、职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专业技能训练、专业实习、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经济管理学科应用能力训练为主线,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验的方法步骤,在实验教师指导下较熟练地独立完成各项实验,并能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完成各类论文。根据院校所在的地域性特征,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企业实际需要作为实验教学的理念,并把它体现在专业实验课程设置中,贯穿在日常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职业能力,使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实践和操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强化学生在运筹学、统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课程科目的应用能力,建立合理的会计学,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等专业学科实训课程规划。

2.2 实验教材的选用

基于实验教育和理论教学的差异性,在引入一部分外校以及外聘教师优秀实验教材的同时根据本校教学实际需要,加大自编实验教材的力度,形成一批适应本校专业定位、内容新颖、贴近经济发展的教材,包括自编案例讨论教材、实验指导、实训等。

2.3 实验教学队伍建设

(1)提升教学团队的业务能力,聘用一批有研究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学任务,选调中青年教学和技术骨干去企业第一线锻炼和摸索经验。(2)改善实验教学队伍的结构。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法,更好地服务实践教学、技能培养、职业训练工作。以紫金学院为例,引进具有多年会计财务从业经验的某置业集团财务总监,高级会计师郝文老师充实到会计实验教学队伍中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3)施行双导师制,打破理论与实验教学界限,实行师资互动,解决理论与实验教学的脱节问题。在实验报告、小论文、毕业论文等各方面与校外企事业单位中具有实际从业经验的专业人员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校外导师制度,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2.4 实验室建设

依托计算机和网络,经管专业的大部分实验课程使用统一的平台。按教学需求从实际出发,合理利用资源,重视教学效果。采购设备和教学软件系统,从提高利用率出发,配置合理,既满足教学需求,又不浪费资金重复采购。软件选购倾向于B/S模式,可以极大提高服务器的使用率,降低因电脑故障而导致教学受到的影响。如simtrade国际贸易实务模拟系统,只需分配给学生登陆号和密码,即便下课后,学生只要在学院内上网都可以继续做国际贸易实务实验。

3 实验教学的几点革新

3.1 教学方法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由经验传授向启发引导转变。鼓励学生关注生活、深入企业、积极参与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建设。以专业模拟实验室为基础,可以安排学生的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2)增强实验教学开放性,经管实验教学系统多为服务器/客户机模式。利用网络系统,学生也可以在实验室空间以外任何有网络接入的地方做实验;同时学生不仅在课堂内可以做实验,也可以在课外时间自主进行。不同专业、不同学时、只要对经管专业领域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申请选做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方案设计和实验项目。

3.2 教学手段

(1)科学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电子教案、终端服务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实验教学服务,完善教学资料,把教师讲解、示范、投影和动画等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验环境中能够身临其境地进行角色体验、分析,认识和掌握各项实际业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开通经管实验教学中心网站,通过网络发布实验项目、公布实验信息和操作规程,可用于实验预习、课件观看、课堂录像观看、教学效果反馈等,充分共享网络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各种不同实验教学方式的学习,达到比传统教学方式更优的教学效果。

3.3 教学考核机制

建立新的成绩评价体系和考核方法。在方法上,实验课程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采取上机无纸化考试,以社会岗位需要为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通过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参加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证书和国家统一从业资格证书。例如,对于会计专业学生,结合国家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要求,确定考核内容,对于已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同学,可以免修会计电算化、会计政策法规等课程。

增加实践考核的内容,部分课程实行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由于平时上机也要进行实践考核,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更强,更加注重实验及平时的实验模块内容的练习。有些课程实践考核比例是100%,比如紫金学院开设的国际商务模拟实习课的基础理论已安排在专业基础课国际贸易和专业课国际贸易实务中学习过,因此这门课的主要任务是国际贸易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学生能够自学,老师只要适当加以辅导就行,学生其主要精力放在实际应用,内容安排注意实用性,明显增强了学生的适应能力,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普遍感到得心应手。

4 结语

篇7: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化学实验是师范本科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一、课程目标

程。

通过教学,应使学生:

1、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无机化学基本操作技能(见后);

2、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分离提纯方法,学会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

3、培养学生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归纳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绘制仪器装置图和撰写实验报告,查阅手册,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以及处理实验室一般事故等的能力。

4、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为后续实验课程打好基础,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二、教材、参考书 教材:

《无机化学实验》(第三版)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

1、《化学实验规范》

北京师范大学

1985年。

2、《实验无机化学》王致勇,连祥珍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1987 年。

3、《实验无机化学》沈君朴主编,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年。

4、《无机化学实验》(第二版),中山大学等校,高等教育出版社

5、《重要无机化学反应》(第二版),陈寿椿,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2年。

三、教学时数及分配

本课程共108学时,可如下分配 综合设计实验8个

24学时 考试

6学时 其中:

基本操作实验

10个

29.5 % 基本理论方面实验

8个

23.5% 无机制备及性质实验8个

23.5% 综合设计实验

8个

23.5%

四、大

实验一

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安全教育

1、明确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2、认领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了解使用注意事项。

3、练习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4、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和常见事故的处理方法。

实验二

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1、了解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初步练习玻璃管、棒的截、拉、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三

台秤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1、了解台秤和分析天平的基本结构,学习正确的称量方法。

2、掌握使用天平的规则。

1、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

实验四

溶液的配制

1、掌握一般的配制方法和基本操作。

2、学习比重计、吸管、容量瓶的使用。

3、巩固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五

镁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1、了解置换法测定镁原子量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气态方程和分压定理的有关计算。

3、巩固分析天平的称量技能,学习正确使用气压计、定量测定实验报告的规范撰写和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六

氢气的制备和铜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

1、通过制取纯净的氢气学习、练习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及干燥的基本操作。

1、通过氢气的还原性来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

实验七

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

1、学习气体相对密度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原理和方法。

2、加深理解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和阿拂加德罗定律。

3、巩固启普发生器的使用、气体的净化、干燥、收集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八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试剂氯化钠的提纯

1、学习由粗氯化钠制备试剂氯化钠的方法。

2、练习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3、实验九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 转化法制备硝酸钾

1、学习温差法和复分解法制备无机盐。

2、掌握物质的溶解度的有关计算。

3、初步掌握重结晶提纯的原理和操作。

4、巩固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实验十

水的净化

——离子交换法

1、了解离子交换法制备纯水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水质的检验原理和方法

3、学会电导仪的使用方法

实验十一

化学反应速度和活化能

1、测定过二硫酸铵氧化碘化钾的反应速度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度常数和活化能。

2、加深理解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练习恒温水浴操作,掌握温度计、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4、初步掌握数据处理和作图方法。

实验十二

过氧化氢分解热的测定

1、测定过氧化氢稀溶液的分解热,了解测定反应热效应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2、学习温度计、秒表的使用和简单的作图方法。

实验十三

醋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的测定

1、标定醋酸溶液的浓度并测定不同浓度醋酸的pH值。

2、计算电离常数以加深对电离常数的理解。

3、巩固滴定操作并练习pH计使用。

实验十四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1、加深理解电解质电离的特点及电离平衡的移动。

2、巩固pH值概念,掌握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的使用。

3、了解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并实验其性质。

4、观察盐类水解作用,了解影响水解的主要因素。

5、掌握沉淀平衡、同离子效应和溶度积规则。

6、实验沉淀的生成、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7、学习电动离心机的使用和离心分离操作。实验十五

I-3

1、测定I-3

I-+ I2平衡常数的测定

I-+ I2 的平衡常数。

2、加强对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的理解并了解平衡移动原理。

3、巩固滴定操作。

实验十六

原子结构和分子结构

1、实验阴极射线的产生和性质,理解电子的微粒性。

2、从光的衍射实验理解电子衍射原理,理解电子的波动性。

3、实验原子光谱的产生和性质,理解电子能级的不连续性。

4、实验分子的电性和磁性

实验十七

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1、熟悉典型的无机物分之(离子)的空间结构;

2、熟悉金属晶体三种密堆积的排列方式,复习晶胞、配位数等概念;

3、熟悉四种离子晶体的空间结构,了解正负离子的堆积情况,配位情况以及晶胞中离子的个数比;

4、了解金刚石、石墨和干冰的结构;比较四类晶体质点间的作用力的异同及其对性质的影响。实验十八

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平衡

1、掌握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反应方向的关系以及介质、反应物浓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2、加深物质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的理解。

3、了解盐桥的制作方法。

实验十 九

P区非金属元素

(一)(卤素、氧、硫)

1、学习氯气、次氯酸盐、氯酸钾的制备方法和主要性质。

2、掌握次氯酸盐、氯酸盐懂得强氧化性的区别。

3、掌握双氧水的某些重要性质。

4、掌握不同氧化态硫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5、了解氯、溴、氯酸钾的安全操作。

实验二十

P区非金属元素

(二)(氮族、硅、硼)

1、]实验并掌握氮的不同氧化态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实验磷酸盐的酸碱性和溶解性。

3、掌握硅酸盐、硼酸、以及硼砂的主要性质。

4、练习硼砂珠的有关操作。实验二十一

常见非金属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学习和掌握常见阴离子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2、学习和掌握离子检出的基本方法。

实验二十二

主族金属元素

(碱金属、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

1、比较碱金属、碱土金属的活泼性。

2、实验并比较碱土金属、铝、锡、铅、锑、铋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

3、练习焰色反应并熟悉使用金属钾、钠的安全操作。

实验二十三

dS区金属

(铜、银、锌、镉、汞)

1、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氢氧化物的酸碱性、硫化物的溶解性。

2、掌握Cu(Ⅰ)、Cu(Ⅱ)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3、熟悉铜、银、锌、镉、汞的配位能力。

4、熟悉Hg2+和Hg22+的转化。

实验二十四

常见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

1、巩固和进一步掌握一些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常见阳离子混合液的分离和检出的方法。

3、巩固检出离子的操作。

4、实验二十五

铬、锰

1、了解铬、锰常见氧化态化合物的生成、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

2、掌握铬(Ⅲ)还原性和铬(Ⅵ)的氧化性。

3、掌握高锰酸钾的氧化性及介质对其氧化还原产物的影响。

4、以MnO2为原料制备KmnO4,练习碱熔操作。

实验二十六

铁、钴、镊

1、了解铁、钴、镊氢氧化物的生成和性质、掌握二价铁、钴、镊的还原性及三价铁、钴、镊的氧化性递变规律。

2、掌握铁盐的氧化还原性。

3、了解铁、钴、镊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并掌握Fe2、Fe3、+

+Co2Ni2鉴定方法。++

实验二十七

高锰酸钾的制备

——固体碱熔氧化法

1、学习碱熔法由二氧化锰制备高锰酸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熔融、浸取,巩固过滤、结晶和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3、掌握锰的各种氧化态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实验二十八

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1、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2、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巩固电导仪的使用。

实验二十九

醋酸铬(Ⅱ)水合物的制备

——易被氧化的化合物的制备

1、学习在无氧条件下制备易氧化的不稳定化合物的原理和方法。

2、巩固沉淀过滤、洗涤等基本操作。

3、实验三十

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的鉴别

1运用所学习的元素及化合物的基本性质,进行未知物的鉴定和鉴别,进一步巩固常见阳离子和阴离子重要反应的基本知识。.[要求]:

1、学生在全面复习基础上制定设计实验方案,经老师批阅后由学生独立完成;

2.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进行全面的训练和检查。

实验三十一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1、学习溶剂法提纯工业硫化钠和用提纯硫化钠制备硫代硫酸钠的方法;

2、练习冷凝管的安装和回流操作;

3、练习抽滤、气体发生、器皿连接操作。

实验三十二

碱式碳酸铜的制备

通过碱式碳酸铜的制备条件的探求和生成物颜色、状态的分析,研究反应物的合理配料比并确定制备反应合适的温度条件,以培养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三十三

硫酸亚铁按的制备

1、根据有关原理及数据设计制备复盐;

2、进一步掌握水浴加热、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

3、了解检验产品中杂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 目视比色法。实验三十四

环境化学实验 —— 水中溶解氧及大气中二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本实验选择两个环境监测中的实际课题,要求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与实验方法、步骤,进行定量测定,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实验内容也可由教师指定或学生自拟,如:离子的鉴定和未知物鉴别、中学化学实验改进、利用废弃物制备无机物、无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等。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题目,通过自己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出具体方案,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独立完成。

一般时间可安排在期中或期末。

1、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教书育人,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教学方法,阐明化学基本原理和元素及化合物的变化规律,逐步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实验中应教育学生重视安全;爱护仪器;节约药品、水电;注意整洁;保护环境;提高学生道德修养。

2、切实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基本操作是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基础,规范的基本操作更是化学教师必须具备的能力。可采用观看录象、讲解操作要领、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并通过抽查、讲评等逐个落实。实验时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除加强巡视解决一般问题外,应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几位学生的操作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实验结束后,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撰写实验报告,做到绘图规范、文理通顺、字体端正、无错别字。

3、加强因素化合物性质和制备实验,通过元素和化合物性质的实验、个别离子及混合离子的检出实验,掌握常见元素和化合物的溶解性、酸碱性、热稳定性、氧化还原性、水解及配位等性能。这是师范院校化学实验的重点。选择实验内容时注意联系中学化学教学实际,中学化学实验中难度较大的演示实验尽可能在本课程中得到练习。无机制备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必须重视。

4、实验后可紧扣教材安排一些实验作业,要求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己选择仪器、药品,当堂完成,以培养学生具有自己学习无机化学书刊和查阅手册、独立进行无机化学实验的初步能力。

5、尽量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6、在完成大纲基本要求下,可因地制宜另选其他类似实验,实验前后顺序也可以根据条件由教师调整。设计实验分量可视条件适当加大。

7、在实验课中,应该使学生掌握废液的处理方法,注意节约,回收有用物质,防止污染环境。

8、考核内容包括: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运用理论解释实验现象,实验仪器组装和使用能力,实验技能、技巧,实验态度以及安全、卫生、药品的节约等。考核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或学生实际操作等方式。

要求掌握的基本操作

一、仪器和使用技能

1、掌握

试管、试管夹、烧杯、锥型瓶、量筒、滴管、烧瓶、蒸发皿、表面皿、漏斗、研钵、离心管、、洗瓶、酒精灯、酒精喷灯、台秤、打孔器、锉刀、圆锉、燃烧勺、铁架台、温度计、三脚架、石棉网。

2、学会

移液管、容量瓶、滴定管、坩埚、坩埚钳、气压计、比重计、秒表、布氏漏斗、吸滤瓶、水浴锅、离心机、恒温槽、低压电源、U型管、启普发生器、泥三角。

3、练习

干燥管、离子交换柱、pH计(酸度计)、电光分析天平、比色管、烘箱。

二、操作技能

1、掌握

玻璃管(棒)熔断、塞子钻孔、导管的选择和连接、仪器的装配和拆卸、气体的发生、收集、净化、溶解、吸收、仪器装置气密性检查、气体纯度检查、混合爆鸣、固体物质的称量、(直接法)、及估量、液体试剂的量取及估量、溶液的配制、稀释、溶解、搅拌、震荡、固体物质的粉碎、加热(直接、石棉网、水浴、蒸汽浴)烘干、冷却、常压过滤、倾析分离、蒸发、浓缩、结晶、试纸的选择、使用、玻璃仪器的洗涤。

2、学会

干燥、玻璃管的弯曲、拉细、沉淀的洗涤、离心、常见事故的处理。

3练习

篇8: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1 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 新建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新设了许多应用型强的本科专业, 新设专业在建设初期遇到了许多问题。针对当前的办学情况, 建筑材料实验课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建筑材料实验课教学方法落后

传统的建筑材料实验均为验证性和演示性实验, 教师将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材料、仪器、步骤甚至计算公式都为学生准备好, 学生只能来到实验室观看教师的讲解和示范, 根据指导书完成实验, 甚至不需要提前预习, 即使后来为了提高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理解和吸收而强制要求的实验预习报告, 学生也是照葫芦画瓢, 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传统的实验教学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1.2 建筑材料实验课教材内容陈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 知识更新日新月异, 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 造成了实验教材原有的内容滞后于最新的企业生产。

1.3 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缺乏独立性, 学时少

建筑材料实验课是建筑材料课程教学的一部分, 与理论教学相比, 处于附属地位, 缺乏独立性。实验课授课学时只是理论学时的1/3, 实验只能对理论教学的某个概念、原理进行验证,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综合性实验或验证性实验, 只能实验结束后交一份实验报告, 个人的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 不能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1.4 建筑材料实验课程师资薄弱, 设备少

新建本科院校的新设专业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匮乏, 学科梯队断层, 职称不合理, 符合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师少。同时因为建筑材料实验室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实验室建设面临设备少, 设备不全的客观条件。以上客观条件也制约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 我校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实行“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学思路, 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具体措施如下。

2.1 修订新教学大纲, 修订教学内容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修订新的教学大纲, 根据大纲要求, 增加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内容, 设计性实验是指老师给出实验目的及条件, 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完成, 综合性实验是设计课本多个知识点的整合, 但不是知识点的简单叠加。通过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锻炼了学生对于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分析运用能力, 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及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2.2 根据大纲要求, 编写新的实验指导书

针对新型建筑材料的不断涌现, 相关知识日新月异, 许多国家标准、实验方法、实验规范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实际情况, 定期查看相关新标准、新规范、新方法, 定期更新实验项目, 定期更新实验指导书的内容, 做到与时俱进, 做到与现实企业生产的同步性。

2.3 合理分配实验时间, 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

根据修定的培养方案, 教学增加了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需要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时间来完成, 显然当前的教学时间是不能满足的, 故我们进行实验室开放。通过合理分配实验时间, 实验室开放, 保证了每一个同学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杜绝部分同学眼高手低, 激发了广大同学学习的兴趣, 增强了每一个同学的主人翁意识, 提高了每一位同学的动手实践能力, 每一个同学都通过实验产生了成就感, 提高了理论课的学习效率。

2.4 加强校企合作, 共建实验室

针对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师资薄弱, 设备少的客观情况, 实行“请进来, 走出去”的办学思路, 一是去高水平院校聘请高水平的专家教授作为我们的兼职教授;二是与有建筑材料检测资质的企业进行校企合作, 通过合作, 实现了双方的共赢, 学校选派骨干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提高实践能力, 为企业的经营项目和从业人员提供技术指导与培训。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参与科研, 充实实践教学, 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教学管理。以企业承接的社会检测项目作为实践项目让学生做,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也使得学生了解了学习该门课程在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2.5 改革建筑材料实验课的考核评价方式

原有实验教学的考核只要求完成一份实验报告, 考核方式单一, 存在互相抄袭实验数据, 考核标准不一致等情况。为了配合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 我们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依据实验报告评定实验成绩的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全面深层次地来评定学生的实验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基本理论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思考、设计、分析以及创新能力, 尤其重视实验操作、思考、创新能力的考核。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构成最终的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包含纪律卫生、考勤、预习、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等各个方面, 综合各方面给出每个实验的成绩, 综合每次实验得出平时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分为操作和笔试两部分。

3 结语

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新设专业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现状, 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学时以及新建本科院校的客观实际分析了传统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针对性措施。通过改革实践, 建筑材料实验教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陈红光.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科技教育, 2010 (7) :175-176.

[2]李春红, 秦怀泉.建筑材料实验教学改革与探讨[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9, 16 (5) :46.

[3]杨军, 常伏德.建筑材料实验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1996, 21 (4) :92-97.

上一篇:人教版化学九上元素下一篇:2010年湖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