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伯特蒙古族节日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2022-09-10

每一种歌曲都有自己的音乐语言, 歌曲的旋律也称曲调, 它是由一系列的音组成的, 这些音所排列的方式或习惯构成了固定的曲调风格特点。旋律是音乐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的东西, 也别人称之为音乐的灵魂, 旋律在本质上必须与接受者产生共鸣。音乐的旋律就是语言的腔调, 作曲家河歌唱者适用固定的旋律与接受者交流。如果将组成旋律的音高、音值、强弱关系精心妥当地安排和组合, 就会产生不同的旋律效果。

蒙古族音乐的民歌旋律优美, 或抒情奔放, 或哀婉细腻, 或轻松诙谐, 具有浓郁的山乡特色。杜蒙蒙古族先民的发源地——呼伦贝尔、科尔沁草原在历史上都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曾优于其他地区的蒙古部落, 在音乐文化中其小调也逐渐出现了起承转合的四具体结构, 歌曲节奏感鲜明, 对称呼应井然有序, 逐渐增加了乐器伴奏, 艺术感染力越来越强。杜蒙短调民歌也是承袭了此种民歌小调的关键, 随着其他民族与蒙古的融合, 特别是汉族音乐中的民间歌谣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步融入, 传统的杜蒙民歌伴随着先民生活的酸甜苦辣和岁月沧桑的流逝演变成现在的杜蒙短调民歌, 在民众千万人的传唱过程中逐渐定式, 成为了很强的个性与风格。

杜蒙民歌其实也流传了数百年, 其中有很多蒙古族民间生活成分, 地方文化鉴赏价值极高。其艺术样式也较为独特, 传统歌曲保留的同时也在与时俱进,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新民歌创作都是在原来民歌音乐语言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如果我们用今天的眼光和时代的特征来审视杜蒙民歌, 以此为灵感, 把蒙族风情融入到歌曲的创作中去, 如《女神湖》。

一、提取精华, 改变装饰音, 拓张旋律

现当代叫做本土作曲家将杜蒙民歌作为创作源泉, 将其作为写作素材。他们将其中的某些歌词或者音乐元素提取出来, 进行进一步的创作, 将特定的音素保留之后再创作自己的作品。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被称为“拆卸”作品。它已经使很多作品失去了原来的面貌, 他们的行为应该规定为创作的范畴, 但并不能将其定性为民歌的整理和加工, 或者说是再度创作。在杜蒙民歌的研究和学习采集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种方式同时进行。也就是说, 纪要完整的原汁原味地保留杜尔伯特蒙古族民歌的资料, 又要积极地鼓励和支持新一代作曲家和音乐工作者创作具有时代特色和时代气息的新民歌。把传统和时代的艺术音素融合在一起, 传统的杜蒙民歌通常都是农牧民在草原田野等户外劳作时候随口而唱, 他们的特点是普遍自由而且强调抒情性, 很多演唱者并不十分收到节奏方面的局限, 进而我们可以发现装饰音的使用更为随意。曲风方面单一而又简洁。现代的作曲家完全可以在这个基础之上将思维方式更加开阔的展开, 努力创新, 将杜蒙民歌的精华部分进行拓展, 旋律线条和相关因素之间变化。如此一来, 民歌既含有传统民歌的韵味又能够更加大气地抒情, 让时代的气息在民间歌曲当中逐渐显露。

二、提炼出杜蒙民歌中优美的音乐素材

将音乐素材由小到大逐渐丰富乐段结构, 创作在曲风与结构上接近新民歌的原创歌曲。

蒙古族民歌受到旋律和语法句法的限制, 多为乐段结构。传统杜蒙短调民歌音乐结构单纯, 前后的呼应也较为对称, 在形式上通常是四句一体或者是五句一体的结构 (也有少部分二句体和五句体, 但是单句体几乎没有) 。每一个乐句常用的汉字为七字以上, 在旋律上有意思的是都采用汉族民歌的特点——乐段调式的旋律旋律。通常都是五声音阶只有极个别的旋律采用“4”和“7”这两个五声调式中的偏音。杜蒙民歌也有十分不一样的音乐特色;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歌, 它具有简单的旋律, 无论是演唱者和是听者都能够将其朗朗上口的曲调哼出学会, 风格变化并不明显, 口语化较强;在另外一个方面它的装饰音比较明显, 其中包括滑音、倚音等, 中间还有各种拖腔、润腔、甚至自由散板和混合节奏等特色。创新的杜蒙民歌是在其优美的音乐素材和音乐元素中进行提炼创新民歌, 在能够保持好蒙古族民歌调式结构的基础之上, 结合一些适当的现当代流行的音乐元素, 将作曲家脑海中的知识节点相结合, 创造出一些形式非常崭新的蒙古族民歌, 如:《吉祥杜尔伯特》。

这首歌曲的歌词是近现代民歌的创作模式。通过两位蒙古族青年的二重唱描述对家乡草原湖泊的赞颂, 表达了热爱家乡的情怀。歌词里有很多的地域性质描述, 比如银沙湾、连环湖。整首歌曲旋律中有大量的流行音乐元素, 但是仍然不失蒙古族音乐内涵, 在曲子中间有蒙古族呼麦的说唱, 节奏感强烈, 蒙古族呼麦的喉音音色浓烈, 体现出蒙古民族性格奔放豪爽的一面。A乐段的自由高亢, 抒情豪放, 用民间戏曲紧拉慢唱的表现手段, 表现出蒙古族青年高歌赞颂家乡的豪迈气魄;中段加入了马头琴旋律高亢而嘹亮, 抒情达意, 节奏明快。似乎一幅蒙古族草原湖泊河流交织在一起的平原图画。这首歌曲旋律大气、悠扬, 体现这浓郁的蒙古族风情。

三、节奏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 也是音乐时值有序地排列以后产生的, 它通过节拍、重音、休止符等相互关系结合在一起。音的强弱、松紧、快慢都是决定节奏的重要因素。节拍是音乐节奏的表达重要方式之一。传统的蒙古族短调民歌节奏清晰, 抒情委婉, 表述感情十分具体, 因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生活当中, 所以节奏或速度多少会有些多变的特质。在杜蒙民歌中通常都是以2/4拍子、4/4拍子为主, 4/4拍子最多, 3/4拍子相对少见, 几乎见不到1/4拍子的。其他三拍子的做旋律也较少见到。此外, 还大量的运用了各种变换拍子, 常常在引子或尾声还会有散板和自由拍子, 这些通常在长调民歌或者蒙古族的旋律中有所出现, 暂时本书不将其作为狭义短调民歌的概念所研究。

需要重要提及的是尽管单句体形式在杜蒙民歌中非常少见, 但还是可以找到一首非常具有代表性特点的歌曲——《哈布日哈图》, 其歌词如下。

第一段

春天的大地干硬是热风吹干的, 能为人上人是福气决定的。

第二段

冬天的大地结冻是大雪封严的, 能做人上人是命运决定的。

我们可以借用我们可以运用蒙古民歌大量使用混合拍子这一特点, 通过歌曲节奏的伸缩变化来改变歌曲的风格, 从而改变传统杜蒙民歌的原来面貌, 使之变得丰满而完整。这种通过节奏对比来达到丰富歌曲风格的创新手法在许多蒙古族民歌中可以被音乐工作者广泛运用。

四、曲式

在音乐中, 音乐的结构具体体现在曲式的结构里。特定的历史环境当中可以构成相对典型的音乐曲式。通过各代艺术家们对于难以计数的音乐作品在一定历史环境当中的实践和总结, 以内容为便捷的重心逐步演化形成, 这种想象的边界同时也制约着音乐的发展, 通过固定的表现模式和表现手段, 促成作曲家和听众在感性方面趋向于认同和接受。在我国民族音乐当中会有很多其他民族音乐也受到汉民族音乐的影响。比如我们的板腔体就是我国代表性艺术形式之一, 它使用某些程式化的曲牌来进行演绎。在西洋乐中也会出现例如“乐段曲式”、“变奏曲式”、“单二曲式”、“奏鸣曲式”和“回旋曲式”等等。

非常多的乐段式再现当代被众多作曲家所使用, 这正是由于民族音乐蓬勃发展而出现的现象。在民族音乐中很多作曲家为了能够使音乐的内容进一步的到拓张、发展和揭示, 并且还为了能有效率地将情绪的内容在作品里被音乐亦步亦趋的推动向高潮, 在我国音乐创作中广发的运用了“二部曲式”。这个现象再结合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音乐的基音时, 使得杜蒙短调民歌中的音乐元素得到更快的发展, 更广泛的扩大, 也为其实践所带来更为坚实和理性的理论支持。

和多数民族民间小调一样, 传统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民歌的结构普遍短小, 歌曲整体音域有限, 演唱的风格和作曲的风格单一, 这些传统的形式和创作手法都对当代人的演唱与欣赏由一定的束缚, 这些束缚作用的根本原因是当时历史环境下蒙古族先民在表达情感、艺术创造和演唱技能等方面同现当代艺术作品审美与生产的差距所在。作为新时代的客观环境下的音乐工作者,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够将杜蒙短调民歌重新创新整理, 甚至创作提升出来, 被快节奏和物质精神两方面资源极大丰富的现代人所认可和接受, 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文化融合并产生新的文化现象的必经之路。

从传统的杜尔伯特蒙古短调歌曲的一般结构来看, 它具有相当多的汉民族歌曲典型特点。这一点应该是由该地区蒙汉两族人民为主要群体的人民长期杂居而演化而来。因此, 用发展的眼光和包容的视角来分析现当代音乐结构扩大发展的可塑性是非常明显和强大的。文艺工作者的思路已经从简单探索单一曲式结构方面转向了结合多种曲式的实践。使杜蒙民歌具有了新的时代气息, 贴近现代人社会生活的状态和审美标准, 这种新创作的歌曲作品也能够更好地将杜蒙民歌传播更久远。如《云朵》。

这是一首结合流行音乐元素的歌曲, 委婉悠扬, 间奏由马头琴独奏旋律, 旋律中经常出现东北民歌润腔似的装饰音和润腔特点。第一段音乐非常自由、抒情;中间间奏充满张力;第二段是全曲回归的部分, 仍然彰显曲调的委婉悠扬。钢琴的配器和马头琴独奏使原汁原味的蒙古族短调民歌旋律展现新颖的艺术性格。再配上德德玛的孙女青春的演唱, 把这首表现人民美好生活的热烈气氛渲染得有声有色、温暖人心。这种较为完整的曲式使歌曲显得现代而丰满。

在上面的例子我们能够发现很多新情况, 根据当前形势的百姓关于艺术表演和艺术审美的需要, 我们必须对杜尔伯特蒙古族短调歌曲原始的创作方式进行创新, 实施趋向某一典型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单三部曲式”、“回旋曲”或“变奏曲式”等所进行的有机扩充发展, 是使传统蒙古族民歌具有时代气息、贴近当代人的生活情感与符合当代人得审美的重要音乐创造手段和步骤

五、结语

随着社会得发展进步, 杜蒙短调已逐渐从“山野之曲”的自娱自乐, 登上被誉为“大雅之堂”得音乐殿堂, 成为被人们赏析的艺术。因而它的演唱方法也和我国各地区的民歌一样, 逐渐形成了科学的发声和演唱体系, 它的包装手段也逐渐发展成为多种多样的。

摘要:文章通过对杜尔伯特蒙古族节日音乐的描述, 将现代杜尔伯特音乐与传统音乐进行细致的分析, 从曲式、歌词、素材和旋律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蒙古族节日,音乐文化传承,发展研究

参考文献

[1] 耿生廉.民间歌曲〔M〕.中国音乐学院教材, 内部资料, 1983年

[2] 何晓兵.音乐作品赏析教程:中国民歌〔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08年1月

[3] 曾田力.中国音乐传播论坛〔A〕.赵志安.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传播〔C〕.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4年6月.136页

[4] 黄允篇.生存与释放—论遗存原生态民歌的传统功能与观念〔J〕.音乐艺术, 2003年, 第4期

上一篇:培养学生探索意识强化学生数学语言下一篇:连锁经营的若干问题分析——以福建省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