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研究

2023-02-05

1 影响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实问题

1.1 传承人才匮乏

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发展上极度缺乏能够继承传统文化的人才, 以至于非物质文化保护、继承、发展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非技术, 无法在高校或者社会中广泛推行培养人才, 多数技艺代代相传、手手相教, 绝非一蹴而就, 而需要长期日积月累耳濡目染, 才能积淀深刻的文化底蕴, 进而表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技艺学成极难, 需要持之以恒在此项技艺中奉献一生, 致使所学者中途放弃的不在少数。而且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都以进入迟暮之年, 能够坚持从事创作的也越来越少, 因此传承问题十分紧迫。例如冀东“三枝花”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传承上正处于青黄不接的时期, 后备力量不足成为其发展的最大限制。并且演出市场日趋萎靡, 演绎人员收入维持基本生活尚存困难, 以至于从事此业者已经寥寥无几。因经济收入不高, 多数传统技艺日渐枯竭, 以唐山皮影戏为例, 在世艺人不足百人而且多数年事已高。可以说后继无人已经成为所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最大限制。

1.2 缺少资金支持

缺少相应的资金支持, 是目前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根本瓶颈。由于资金不足, 多数非物质文化得不到有效保护与收藏。唐山市现阶段每年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支持资金仅为25万元, 以至于无法收集更多的非物质文化产品, 例如皮影人、铁画、泥塑、剪纸等, 这些都需要较多资金才能收藏。有其因为资金短缺, 致使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产厂家倒闭。以遵化铁画为例, 始创于康熙年间, 被誉为前所未有的绝技, 更被郭沫若称赞“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 进而在解放后建设了铁画厂一度兴隆, 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 运营资金严重匮乏, 以至于最终厂家倒闭。遵化铁画目前仅有第四代传人洪鑫在传承这门技艺。现在唐山地区多数传统工艺生产厂家多处于相同困境, 停产倒闭、经营惨淡、举步维艰都是因为资金短缺造成的现实问题。

2 促进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机制上进行优化, 改变传统的师徒传授模式, 才能为传统技艺找到接班人。尤其多数传承者年事已高, 如不加快培养新生力量, 势必造成传统技艺消亡的可能。一方面, 应当一改往昔师傅带徒弟的培养方式, 可以在高校开展相关专业课程, 聘请传统艺人作为授课教师。教学上可以深入浅出, 主要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如果找到适合从业的学生, 亦可加大针对性培养的实施。另一方面, 民间传统技艺也可在社会上招贤纳士, 例如乐亭大鼓可以在民间招生, 并通过曲艺协会的支持, 加快培养模式的形成, 促进曲艺文化爱好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进而投入到这项事业中。仅以丰南区为例, 目前挖掘非遗项目30余种, 如风俗民情、神话传说故事、手工艺品制作、工艺美术等等, 这些传统技艺皆可作为教学资源, 在校园与社会中普及, 吸引年轻人的关注, 引导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中。

2.2 寻求市场资源补充发展资金

唐山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上, 除乐亭县刘美烧鸡、鸿宴饭庄、蜂蜜麻糖厂、玉田老酒厂等企业外, 其他项目在建设规模与运营方式上相对没有较高的市场化基础。纵观较为成型的项目, 其根本因素在于迎合市场需求, 因此在经营上自身利润对非物质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那么促进多数民间技艺的市场化路线才是非物质文化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也正源于此, 打开市场销路, 迎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并传统技艺增加实用性, 才能通过自身的经营效益促进根本的发展动力。如泥塑、面塑、剪纸、皮影雕刻、铁画、银器、布浮雕等, 其实质上都可以找到融合现代元素的途径, 进而提高可扩大销售的市场空间。以剪纸为例, 将其融入现代装饰装潢, 即提高了剪纸艺术的市场占有率, 也促进了剪纸技艺的现代化发展。此外, 促进非物质文化产品与旅游产业相融合, 找到市场化的突破口也能够增加相应利润。打造多层次、开放型、多元化的特色文化产业, 通过丰富旅游纪念品或者商务礼品, 提高非物质文化的可塑性, 才能为非物质文化的长远发展寻求有利的契合点。

2.3 引入政策支持, 拓展社会资源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长远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 也只有在政策支持的作用下, 才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提供有利的发展便捷性。一方面, 政府部门应当为非物质文化传承者提供相应的政策优惠, 可以提供资金和社会资源的不同支持。另一方面, 也对非物质文化的规模化生产做出政策引导, 提供发展空间与宣传的绿色通道, 引导企业扩大宣传寻求更高的发展空间。此外, 也要增加建设投资的力度, 建设高标准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 以展出和收藏艺术精品为主。各级区县也要成立相应的非物质文化保护部门, 加大对非物质文化产品的挖掘、研究、宣传、保存以及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音像、实物、资料提供相应的展览平台。具备一定条件的村镇亦然可以建设相应的展览室和博物馆, 收藏展出相应的非物质文化产品。尤其需要充分调动民间力量, 鼓励民间组织或个人, 参与到非物质文化传承的建设中, 共同保护传统文化, 共创繁荣发展的有利条件。

3 结语

综上所述, 目前唐山地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展中, 相对缺乏优秀的继承人才与支持资金。但是可以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激励年轻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中。并通过寻求市场资源的扩大化, 补充自身的发展资金。同时引入政策支持, 拓展社会资源, 从根本上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问题。

摘要: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 多数民间技艺缺少继承人, 后备力量严重不足。而且在缺少发展资金的情况下, 让岌岌可危的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举步维艰。为解决以上问题, 本文对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度研究, 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唐山地区,非物质文化,传承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黔平, 李杏丽.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传承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的作用[J].河北科技图苑, 2012 (4) .

[2] 李霞, 李蔚, 李宗海.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价值点、存续环境与保护路径[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6 (4) .

上一篇:对接创新创业的“12345”高等职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下一篇:论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