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与研究

2023-02-19

引言:

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包括了生活在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满族、蒙古族、赫哲族等少数民族和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他们因其各自的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差异而创造出了与汉族截然不同的音乐文化, 是我国音乐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北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

1.1 北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其生活的自然环境的关系

各族人民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必然会导致各族所创造出的音乐的不同。这里以蒙古族的音乐举例。与傍水而居、以农耕为生、钟爱琴箫的汉族不同。蒙古族的族人世世代代生活在空旷、辽阔的大草原中, 以畜养牛羊等动物的方式为生。因竹、丝等材料的缺乏, 他们多就地取材, 以马尾为弦制造马头琴等乐器。他们创造出的音乐主要以旋律的高低起伏和音程的跳进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在另一方面, 由于其居住地临近我国国境线, 蒙古族的音乐风格也会受到部分俄罗斯等国的音乐影响。

1.2 北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其生活的社会环境的关系

社会生活环境的不同也会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不同。例如, 长期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鄂温克族所创造的音乐就多以自由节拍和混合节拍的民歌为主。生活方式相似、多以畜牧业为生的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创造的音乐也与鄂温克族的音乐十分相似。而因为宗教教条的限制, 回族和东乡族等少数民族, 他们创造出的音乐则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相较于自在、洒脱的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 其音乐的娱乐化较少, 集体性较强。

1.3 北方各少数民族音乐的形成与其语言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个民族的音乐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例如, 维吾尔族人在说他们本民族的语言的时候, 几乎所有的重音都会落在最后的音节上。因此, 维吾尔族所创造的音乐的旋律会出现重音不断后移、切分音乐节奏的情况。而土族人在说他们本民族语言的时候往往会将长音语调的最后音节进行拖音和降调的处理。所以, 在土族人歌唱的时候会有“下滑行腔”的特点。

2.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特色

2.1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体裁丰富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体裁是极为丰富的。这里以鄂伦春族的民歌为例。鄂伦春族的民歌主要体裁为赞达仁、吕日格仁和萨满调。其中, 赞达仁有长调的赞达仁和短调的赞达仁之分。长调的赞达仁多采用散板, 节拍更为自由, 其曲调也更为高昂延绵、雄壮有力。短调的赞达仁节奏则更为平缓。吕日格仁则是指由一名鄂伦春族妇女即兴编词, 其余妇女应和、舞蹈的音乐形式。而萨满调则是鄂伦春族的萨满在举行仪式的时候唱、跳所用的祭祀音乐。

2.2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旋律丰富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旋律也是相当丰富的。这里以达斡尔族音乐为例。与现在常用的七声音阶不同, 达斡尔族的音乐多以五声音阶为主。它的音乐节拍较为自由, 常用宫调, 其次是商调、徽调、羽调, 最后才是角调。其音乐的旋律比较接近于蒙古族的音乐, 高低起伏较大, 经常上下行六度地跳进, 音域较为辽阔。达斡尔族音乐大多用颤音来演唱出长音, 在结束时会使用E滑音或下滑音来谢幕。

2.3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内容丰富

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内容是很丰富的。其音乐包含了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经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在这些音乐中, 有反映少数民族人民过去的苦难的音乐, 也有歌颂今日幸福生活的音乐;有崇尚自然的美好的音乐, 也有抨击社会的黑暗的音乐。北方少数民族通过音乐记录历史、思考时政、教化后人……音乐在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中起着多层次的作用。在另一方面, 北方少数民族还有大量与本民族节日有关的音乐, 如锡伯族为了纪念本民族在清代从东北迁往新疆开辟新家园的故事而在杜因拜专扎坤节上传唱的《西迁歌》。

3.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在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1 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多生活在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且生活方式以游牧为主, 居无定所, 因此他们的民族音乐往往只在本民族甚至本部族内部口耳相传。而这样的音乐传承方式是极为不利于北方各少数民族独特的音乐文化保存下来的。这里以裕固族的音乐为例。裕固族的文字早已失传且民族语言种类较多、情况较为复杂。本民族语言是传承本民族音乐的主要载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能够熟练使用裕固族语言并传唱裕固族歌曲的老一辈人已越来越少。在年青一代中, 裕固族的音乐已随着本民族语言的濒临失传而逐渐消失。

3.2 外来生活方式的影响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和旅游业的兴起, 北方少数民族偏安一隅的生活状态被打破。在外来人员的影响下, 北方少数民族的年青一代不断向汉族的生活方式靠拢, 追求手机、电脑等新传媒的便利, 而不愿意沉下心来去了解学习本民族的语言文字、学唱本民族的歌曲、学跳本民族的舞蹈。有的年轻人甚至会认为自己本民族的音乐太过生活化、太过原始, 不如流行音乐的好听、有趣。因为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 本来极为盛大的民族节日、祭祀、婚礼等仪式备受简化, 仪式用的音乐也逐渐流失, 不再出现在北方少数民族现在的仪式中。

3.3 民族音乐的传承“变形”

前面我们说了外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北方少数民族年青一代的观念, 对本民族的文化不够重视。而大多数北方的少数民族多以一个老师带一个学生的形式单对单地传承本民族的音乐。而随着老一辈乐师、歌师等掌握大量本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艺人的老去, 年青一代缺乏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 由于年青一代缺乏对本民族音乐的敬畏和了解, 北方各少数民族本民族的音乐也出现了后继无人的情况。这里以侗族为例。侗族的音乐逐渐被年青一代变作谋取利益的工具, 将饱含本民族历史文化的音乐编成了娱乐大众的商品, 音乐的文化性逐渐被商业化所取代。既缺乏对原有的音乐内容的继承, 也没有对本民族的音乐进行有效的创新。

3.4 部分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竞争力不强

在北方少数民族中, 人们往往更为了解的是蒙古族、藏族和维吾尔族等人数较多的的少数民族的音乐, 而对名字较为拗口、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的音乐不够了解, 经常会出现错认为是人口大族的音乐的情况。这里还是以裕固族的音乐为例。上面我们说过, 裕固族的文字已经失传, 并且因为人数较少, 与其他民族混居的情况较多, 所以受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语言和音乐影响较多。由于裕固族的音乐主要以民歌为主且没有本民族独有的乐器和歌舞, 其音乐风格不够明显且没有知名的音乐人才, 没有明显的标志帮助人们记忆其民族音乐。

4. 传承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策略

4.1 政府要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抢救、保护

在民族大团结的今天, 政府的文化部门可以联合电视台、出版社等媒体, 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宣传、弘扬。例如, 政府可以联合当下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节目, 让人气较高的嘉宾参与到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节日之中, 如那达慕大会等。让观众通过嘉宾的视角了解北方少数民族的节日音乐。另外, 政府可以在内蒙古、新疆等地建立音乐文化保护区, 及时掌握当地民族音乐艺人的情况, 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族音乐博物馆等项目对当地独有的音乐文化进行抢救和保护。

4.2 北方少数民族自身加强对本民族音乐的传承

北方少数民族中的民族音乐人才应该正确认识本民族音乐的传承现状, 充分发挥自身的声望和地位优势或形成志同道合的民族音乐组织, 弘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扩大本民族的音乐的影响力。另外, 掌握较多民族音乐文化的艺人, 如巫师、琴师等, 可以改变以往师徒式、家族式的教学模式, 使更多的年轻人能够向他们学习本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北方少数民族内部的宣传, 能够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认识到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吸引他们从事民族音乐相关的工作或创立工作室来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并对本民族音乐进行一定的创新。

4.3 专业院校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我们应该及时改变北方少数民族一对一传承音乐文化的模式, 通过在本地开设专门的民族音乐学校或在本地区的专业院校中开设民族音乐相关的专业, 由这些学校聘用少数民族中对本民族音乐掌握较好的艺人, 为民族音乐的教学制定较为科学的规划。专业院校通过较为专业的指导和严格的课程考核制度, 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 培养民族音乐人才, 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民族音乐的传承提供较大的帮助。另一方面, 专业院校还能够通过建立相应的少数民族音乐档案, 出版专业的书籍、资料, 使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能够较为完善的保存下来。

结语:

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珍宝, 需要我们所有人的保护和传承。对北方少数民族音乐展开一定的研究和探讨是了解少数民族音乐至关重要的一步。我们需要在了解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基础上, 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记录北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通过拍摄纪录片、开办民族音乐专业等方式, 有所筛选地传承我国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并加以创新。

摘要: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在我国音乐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经过漫长的生活实践, 北方各少数民族创造出来的音乐呈现出各民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蕴含了少数民族质朴、自然、豪放的民族特色。其记录的悠久的历史文化, 多种多样的音乐体裁, 特殊的旋律、曲调无一不让人心生好感。然而随着人们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 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出现了后继无人、商业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本文就北方少数民族音乐的研究与传承展开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北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音乐研究

参考文献

[1] .蒋丽, 王守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研究--传承原则与途径的选择[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1 (04) :127-129.

[2] .卢丹.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与保护的发展趋势与制度构建[J].北方音乐, 2011 (06) :110-111.

[3] .曹鹏.从黔东南苗族、侗族民间音乐的异同看少数民族民间文化多样性的保护与传承[J].北方音乐, 2016, 36 (12) :19.

[4] .杜涓, 杨国龙.少数民族民间音乐、舞蹈资源对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音乐类素养成长的影响--对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专业音乐类课程教学的再思考[J].参花月刊, 2015 (01) :155-157.

[5] .樊祖荫.近三十年来的中国多声部民歌研究及展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 (音乐与表演版) , 2009, (03) :21-26.

[6] .吴春晖.汪莹.民间音乐理论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改革与创新--谈东莞民间音乐的传承与保护[J].音乐时空, 2015 (23) .

上一篇: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下一篇:轨道交通35kV环网供电一次系统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