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群众文化突出专业特色的传承发展——浅议寿县书画的传承发展

2022-09-10

一、传承厚重文化底蕴孕育淮上艺术

寿县是个古老而美丽的地方。位于安徽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之阳。古称寿春、寿阳、寿州, 战国时曾为楚都, 历代为郡、州治所。史书盛赞地势冲要, 称之为“中原屏障, 江南咽喉。”这里是淝水之战古战场, 淮南国之故都, 诞生《淮南子》和发明豆腐的故乡, 楚风汉韵堪为地域传统文化的精髓。寿州古城障濠环绕, 雉堞逶迤, 古迹密布, 文物宏富, 素有地下博物馆之誉。此雄州胜景, 留下了历代众多名流词赋和广为传诵的人文典故。在书画艺术方面, 1986年寿县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胜迹宏博、人文荟萃, 书法资源十分丰厚, 清末民国时期, 由于寿县地区书法活动十分活跃, 在江淮之间享有“怀诗寿字桐文章”之称。宋代黄庭坚、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清代梁巘, 当代启功、林散之、赖少其、钱君匋等先后在这里留下了数十方刻石。著名书法家梁巘曾在寿县主讲循理书院十余年;在此期间所著《承晋斋积闻录》是清代书论研究的重要名篇, 邓石如、萧景云、姚莲府、王鲁庵、许春林等书法名家皆出其门下。孙蟠、薛鸿、孙家鼐、张树侯、柏文蔚、汪以道等寿县籍书法名人辈出。近现代, 寿县曾出现一大批知名书画家, 如被于右任先生誉为“天际真人”的张树候先生, 徐悲鸿的弟子孙多慈, 当代著名书法家司徒越先生等。寿县现有中书协会员21人, 省书协会员88人, 市县级书协会员1300余人, 具有一定创作水平的书法爱好者数千人。书法已在寿县形成良好的传承条件和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丰厚的文化沃土孕育出淮上明珠并散发着璀璨的艺术之光。

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群众基础广泛

文化设施关键在于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为提高县城居民的综合素质、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提高城市文化品位服务。为此, 各类公益性文化设施场所, 要以社会效益为主, 开展好各类以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旨在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文化艺术活动, 为实现文化强县的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和智力支持。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在注重社会效益的前提下, 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上世纪90年代以来, 寿县先后组织成立了寿州书画院、寿县书协、美协等专业艺术协会。其中全县中书协会员21人, 省书协会员88人;中美协4人, 省美协26人;具有一定创作水平的书画爱好者数千人。他们精心创作, 相互切磋提高。既秉承传统, 又图变求新;既具民族风格, 又有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 试图将传统的书画“基因”与现代的文化元素相结合, 使之互为映发, 浑然一体, 既有传统底蕴, 又体现现代理念;既继承传统文化精髓, 又探索现代审美的趋向, 作品别有一番气象。作品水平的提高, 得益于画家们全面艺术素养的积淀。他们平时十分注意修炼画外功, 常常浸淫于古诗文和书钤之道, 以诗书入画, 以题跋款识与丹青相映生辉, 使作品标格更高, 情致更胜。山水花鸟风物不是简单的自然摹写, 而是人文精神的外化。表现在创作理念上, 普遍重视走传统笔墨的路子, 讲究对传统技法的锤炼, 着意于勾皴点染全面修持, 揉合运用, 画面上尽管呈现出多样的形式和体格, 或工稳细致, 或萧散写意, 或丰腴华滋, 或疏秀淡雅, 都能体现出传统功夫的习练和笔墨功力的积淀。再者, 敢于探索创新, 在承继传统的基础上, 或变通技法, 张扬个性;或在构图、设色上大胆突破, 引入新的意念和时代气息。特别是几位资深书画家, 其作品显然透示出对古代和近代某些大师们艺术精神的贯彻, 又能看到笔墨技巧的化用, 庶成一家风格, 开张宏阔, 摄人心魄, 或反复积染, 满纸氤氲, 气韵生动;或大气磅礴, 冲淡淋漓, 迭宕起伏, 颇具视觉冲击力。全县书画家出版书画论著 (作品集) 25余部, 在各种书法报刊发表书法论文 (书评) 200余篇, 16名书画家相继在中书协、中美协举办的国展、中青展及单项展中获奖或入展。积极举办书法培训、笔会联谊、书画展赛、交流、学术研究等各类书法活动100余次。先后举办“寿州乡情书画展”、“醉墨斋中国画作品展”、“画里寿州美术作品展”晋省展览;联合安徽埇桥、江苏淮安、浙江桐乡举办“中国书法之乡华夏行——三省四地书法作品联展”;分别于与界首市、明光市、太和县、临泉县、霍山县等周边县市举办两地书画交流联展, 促进学术交流。2012年4月, 寿县正式启动“中国书法之乡”申报工作,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 将其纳入推进文化强县建设的十年规划, 并调整充实县书法家协会等书法艺术研究传习机构, 增加设立了县直机关、教育和重点乡镇等10个县书协分会, 在寿县形成了良好的传承条件和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健全组织体系, 规范场馆建设, 活动开展频繁, 教育培训广泛, 书法市场繁荣, 研究成果丰硕, 在全县上下营造出浓郁的翰墨书香之气, 极大地丰富和促进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建设。中国书法家协会经实地考察, 于2013年7月决定授其“中国书法之乡”荣誉称号。

三、突出文化专业特色绘制宏景蓝图

近年来, 寿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 制定了“文化旅游特色化”战略, 提出了加快建设文化强县的宏伟目标。相继落实寿州书画院、寿县书法家协会、寿州书法研究会、炳烛诗书画联谊会寿县分会、寿县女子书画协会、寿县青年书法家协会及13个基层书法组织书法社团办公、活动场所。同时落实了寿县书法培训中心、老年书画培训学校、青年书画培训学校、少儿书画培训学校等书法培训活动场馆。为弘扬中华传统书画艺术, 培养少年儿童艺术才能, 积极争取社会各方面支持, 自2007年5月——2017年6月, 连续主办了十一届全县少儿书画比赛暨“老少同乐”笔会活动。该活动每年都突出一个主题, 成立大赛领导小组和专家评审组, 拨出专款作为活动经费, 并在“六·一”儿童节期间, 向全县中小学广泛征集少儿书画作品, 经专家评审组认真评选, 予以表彰奖励, 同时举行获奖作品展览、少儿现场书画才艺展示, 并邀请书画家临场挥毫泼墨, 为少儿示范、指导。十一年来, 共收集学生书画作品3200余幅, 种类涵盖书法、儿童画、素描、国画等。共计800人次获奖, 100多人次在省内外书画比赛中获奖, 涌现了一大批“小书法家”、“小画家”。2016年12月8日, 寿县纪念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命名30周年诗书画摄影作品特展开幕式在孔庙大成殿举行。展览的举办是力求用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展示寿县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硕成果, 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致力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推进寿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尽责担当, 出力流汗。完善提升了寿县书法馆、孔庙西廊庑、明伦堂展厅功能。建成寿县一中书法活动场所——循理书院, 寿县文化艺术中心 (含书画展馆) 即将启动建设。把书画产业作为寿县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 积极鼓励书画企业壮大发展。在城区黉学、箭道巷、宾阳门一带形成初具规模的书画专业市场雏形, “海天画苑”、“寿州画廊”、“雅歌画廊”、“晚晴斋”、“华宝斋”、“楚淮堂”、“松雪斋”等书画字号成为金字招牌。以寿县紫金砚为依托, “中国紫金砚大市场“、“文萃书社”等企业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 产品远销国内外。书画作品已成为寿县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出台相关奖励政策鼓励全县广大艺术家要与时俱进, 奋发有为, 更多、更好地创作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宣传寿县风貌的优秀美术作品, 促进推动寿县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县域经济发展, 宣传寿县、推介寿县, 扩大寿县对外影响力。

寿县文化工作者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鼓励支持下, 争当排头兵, 引领基础艺术爱好者, 激发出涌泉般的创作热情和对自然的深厚情感, 用生花妙笔反映了时代日新月异的新变化, 以浓墨重彩描绘的美好蓝图。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 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法热情讴歌了新时代, 唱响了主旋律, 展示了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由衷赞美之情, 展示了积极向上、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和时代风采。让书画艺术成为寿县群众文化的一张特色名片, 成为了解寿县的一个窗口, 成为连结世界的一缕纽带。诚愿这张名片在省内外文艺园地和更广阔的社会经济舞台上, 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摘要:文化传承的张力和水平, 直接关系到群众文化权益的实现和文化发展成果的共享程度。如何正确处理群众文化中的传承, 探索和研究群众文化中的文化传承路径, 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课题。寿县书画这一特色专业带着地域魅力风情和火热情感, 近年在屡在省城举办专题展览, 大放异彩, 引起了安徽艺术界及广大群众的关注和点赞。

关键词:群众文化,专业特色,传承发展

上一篇:数控车床梯形螺纹切削及编程方法应用下一篇:气凝胶绝热材料,助你走向绿色节能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