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初探

2022-09-12

一、活态传承要素

1、活态传承

活态传承是一种常见的文化传承方式,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 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也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进行传承与发展的一种传承方式, 只有这样的传承方式才能够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进行彻底的保护。活态传承是有别于当代使用科技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式。

2、满族及其音乐文化

满族源于女真, 1616 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1635 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 简称满族。满族拥有自已的语言与文字。根据记载满文借用蒙古文字母创制于16 世纪末, 17 世纪四十年代后, 满族开始学习使用汉语言文化。满族与其它少数民族一样有着祭祀祖先与天地的习俗, 满族人民信奉的是萨满教, 崇拜祖先。满族人民居住分散于全国各地, 其中居住于北方城市较多, 例如承德市就有围场、丰宁满族自治县。

二、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的社会背景

1、承德地区满族音乐文化传承情况

承德地区满族音乐有丰宁满族自治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吹打乐“吵子会”、省级南营子村的吹打乐、朱守营村的“竹板舞”、滦平满族自治县的棉花鬼、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满族“花会”、承德市“清音会”这些传统音乐舞蹈, 据调查研究传承情况不容乐观。传承者年纪均为60 岁左右, 传承者本身多为体力劳动者, 在县城与农村更为明显。

2、满族音乐文化研究状况

随着非遗保护力度的逐渐加大, 对于满族音乐文化的理论研究更加正规化, 系统化和与时俱进。如今满族音乐已形成自己的学术传统。据笔者搜寻资料发现, 在60 年代, 满族民间音乐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幵始, 丢失并焚毁了大量珍贵的民间音乐资料, 在经历了这样的浩劫之后, 民间音乐工作者们又积极的将音乐搜集与整理工作开展起来。既有我校钱树信教授编写的《避暑山庄宫廷音乐》、宋瑛的《试探满族民间音乐的辨析》、赵润波的《满族民间音乐初探》等文献资料, 又有大量的满族音乐舞蹈在不断的挖掘整理。

三、承德地区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现状

满族音乐活态的传承更加注重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和传播主体, 如果失去了它生存的依据, 又何谈传承呢? 所以我们不能只关注传统音乐的传播与传承本身, 还必须关注它的生存环境。随着外界对满族音乐传承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现在在满族音乐覆盖的一些主要区域, 例如承德市各区县范围内的几乎所有当地的政府部门以及有关的文化部门已经认识了到满族传统音乐所带来的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从现今的满族音乐流传来看, 目前只在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北京等地流传较多、在其他地区失去了满族音乐依存的文化生态土壤, 满族音乐的活态传承面临着十分严峻的问题。这也使得作为活态传承人的民间艺人与保护人应该积极的行动起来, 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不是本民族的问题, 对于原生态的民族土壤上培养起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是我们国家需要努力保护的对象, 也是全球各个民族需要深思的文化课题。

四、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保护措施

每一种文化都拥有多种传递方式, 也拥有多种载体, 但是每一代文化中最关键的元素一定是一代接着一代的传承, 音乐其实是传递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音乐就好像是一个有力的导师, 引领你了解一种文化的价值观。悠久的文化历史便通过传统音乐的洗礼将每一代人与过去和未来的几代人结合在一起继续升华与发展。

满族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它是我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员。但是, 满族音乐存在的问题比较明显, 其一我国满族人民居住相对分散, 并且主要集中于经济落后、信息不畅的偏远地区。其二我国现代化进程发展越来越快, 现代流行音乐的普及与传播比较快速, 这是传统民族音乐不能比拟的。其三就是各地区对于当地满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没有进行较好的政策性的保护。另外, 长期以来满族音乐文化较少与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融合, 没有过多的创新与发展。因此, 人们对满族音乐的喜爱逐渐淡化。据了解,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对东北地区满族民歌进行过深入的考察, 调查数据显示, 由于政府缺乏重视, 有着鲜明特色与深厚文化底蕴的满族音乐文化, , 正在严重流失。所以我们更应该积极地区挖掘整理这些珍贵的音乐文化遗产。

五、结论

不容质疑, 由于我们现在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改变,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社会生活环境。例如过去住在大山中人们在进行伐木时, 需要大家一边唱一个口号来一起用力, 这就成为这个民族的生活习俗。然而当机械时代来临, 再不需要人工伐木, 自然不必为了保存这项习俗而非要去人工劳作, 它只作为一项民俗活动来演示, 告诉后代曾经有过的历史风俗。今天, 我们所做的不仅仅是传承过去的风俗习惯与传统文化, 更多的是我们传承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明与智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 能够与我们一起,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传承下去。

摘要:在人类历史文化的长河中, 先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精髓, 这些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二十世纪末, 人们意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的重要性, 开始积极地进行保护与传承工作。在“非遗”中, 民族音乐文化传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并且在历史的长河中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 满族音乐文化在我国各民族文化中有着特别的韵味。笔者将依据满族音乐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与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来进一步梳理出满族音乐文化如何进行传承的问题。

关键词:非遗,满族音乐文化,活态传承

参考文献

[1] 乔海燕.高职院校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有效路径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5 (2) :65-68.

[2] 胡壮利.恩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现状调查[J].戏剧之家, 2015 (11) :238-239.

[3] 覃志鹏.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前沿, 2008, (11) :89-93.

[4] 高玉侠.满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对策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1) :28-30.

[5] 褚晓东.满族音乐文化及其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 2011 (5) :113-116.

[6] 焦垣生.马宝云.从文化的传播看多元文化交融的态势[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3) :84-88.

上一篇:人权保护在我国死刑制度中的体现下一篇:刍议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