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企合作的新闻稿

2022-12-08

第一篇:关于校企合作的新闻稿

校企合作新闻稿

今年5月初,中山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迎来了湖南郴州信息工程职业学校的110名实习生们,出生于90后的他们的前卫思想、观念曾给东菱威力的基层管理人员带来不少的麻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他们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积极地融合到了东菱威力电器有限公司这个大家庭,为东菱威力的生产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特别是在

七、八月份的生产旺季,他们不为辛劳,逐月达成车间分配的目标产量,有效地缓解了东菱威力公司生产任务的压力。本着校企合作双赢、有效推广公司企业文化、促进校企的长远合作目标,在东菱威力公司人力资源部的大力支持下,在实习生结束实习返校之际,东菱威力公司为他们举办了一场隆重的欢送会。

9月30日上午,东菱威力公司营运中心副总监任隽、微波炉事业部副总经理赵杰、人力资源部员工管理科余景槐、湖南郴州学员两位带队老师、全体实习生110名参加了欢送会。赵经理代表东菱威力公司对全体实习生表示肯定与感谢,并祝福他们学业有成,早日闯出一番天地,也希望他们的学员结束后仍然关注东菱威力公司,公司的大门随时都为他们敞开。而获得优秀实习生的学生代表学生做实习心得报告时说:他们非常感谢公司能够给到他们这样好的一个实习平台,也历练了自己的社会经验,可以说为结束学业,步入社会、上了非常重要的一课,对今后面对社会、面对工作岗位,在为人处事、人际交往方方面面累积了重要的经验和基础,他也代表全体学员对公司给予他们的帮助、宽容以及严厉表示感谢,让他们在这四个月中成长许多。带队老师代表也表示今后希望能与公司继续保持合作,让更多湖南郴州信息工程职业学员的学生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实习平台。

第二篇:校企合作新闻稿

校企合作 互惠共赢

——汽修学部与丽水德众集团洽谈合作协议

2011年3月31日,丽水职高汽修学部与浙江省丽水市德众汽车集团就全面深入进行校企合作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进行洽谈。 汽修学部学部主任、副校长江会平与丽水德众汽车集团企业负责人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书,我校向签约合作企业挂牌建立“丽水职高汽修专业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合作企业向我校挂牌建立“丽水市汽修专业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并授权我校汽修专业开设企业冠名班。 双方负责人就具体合作事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洽谈。

校企合作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模式,符合社会潮流和企业需求,而专家引领、行业支持、企业参与是校企合作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依托。此次我校汽修专业与有着紧密供需关系的丽水市德众汽车集团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将进一步推动学生校外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培养具有较高专业实践能力的技能型人才,并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使双方互惠互利。

汽修学部教务主任杨冬琴,就业处主任金良勇,汽修专业教研组长何洋参加了此次签约仪式。

第三篇: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新闻稿

校企合作谋发展、产学双赢谱新篇

———中电雪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与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

为践行央企入藏使命,带动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增强学校发展的的后劲和活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实现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2018年5月3日下午15:00,由中电雪域信息产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电雪域公司”)与西藏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以下简称“藏大信科院”)共同举办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在西藏大学纳金校区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顺利召开。

出席此次签约暨揭牌仪式的领导和嘉宾有:西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白玛次仁、拉萨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副局长成建华、中电雪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峰、中电雪域公司技术总监张允景,仪式由藏大信科院院长尼玛扎西主持,来自拉萨市工业与信息化局的旦增科长、中电雪域公司员工及藏大信科院全院师生参加了此次仪式,共计300余人。

仪式在隆重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仪式上,西藏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白玛次仁在讲话中表示:对学校而言,走校企合作之路,争取并依靠企业的支持和参与,主动服务企业的需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中电雪域公司实力雄厚,能与这样企业的进行深度合作,这无疑是对我校以往办学成绩、办学实力的充分信赖,也是对我们以往友好合作的肯定和总结,更拉开了我们在新形势下更深入的、全方位合作的序幕。学校今后将持续以企业的需求为动力,采取开放办学的模式,坚定不移的走产、学、研一体化的道路,要在与企业的合作中实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从而进一步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仪式上,拉萨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副局长成建华在讲话中对此次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给予了高度评价。适逢“拉萨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启动期,对于信息化方面高精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希望西藏大学能够与拉萨市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拉萨市工信局及中电雪域公司在信息化人才培养方面深度合作。通过实习、定向培养、硕博代培等多种方式,为拉萨市及自治区培养、锻炼、输送一批有实践经验的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等方面的人才,助力全区信息化事业发展。

仪式上,中电雪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峰表示:中电雪域公司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与拉萨市本地国企——拉萨净土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合资平台公司,希望通过此次合作,能把最好的技术、最好的经验以及融资带到、用到拉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上来,尽自己所能,为建设美好拉萨贡献力量,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助力拉萨市早日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新型智慧城市”标杆的目标。

在全场领导和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电雪域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高峰与藏大信科院院长尼玛扎西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西藏大学副校长白玛次仁与拉萨市工信局副局长成建华进行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揭牌仪式。

最后,中电雪域公司技术总监张允景进行了“数字中国、智慧起航——新型智慧城市解决方案简介”的精彩讲座。生动形象的讲座吸引了无数的藏大学子,学生们在讲座结束后纷纷就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与张总进行了深入沟通。张总得体到位的答疑解惑令现场掌声不断。

本次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签约暨揭牌仪式的成功举行,为校企双方进一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合作,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机结合和优化配置,共同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提供了契机。

第四篇: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的材料

开展校企合作是我院办好职业教育的经验所在,以汽车专业为核心,探索出了一套校企合作的先进模式,大大的提高了我院的办学水平,也对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及在职人员培训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对于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开办时间尚短,办学经验和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及该行业发展的不均衡及不完善,校企合作还没有真正的形成完整的体系,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具体体现在:

1、以就业为核心的松散式合作,为了解决好学生的出口,学院市场部及教研室积极寻求同企业的合作,来扩大学生的就业,目前已经有合作的大中型物流企业已达百家,其中不乏一些大中型的国有大企业及中外合作企业,如:2004年起同中远物流合作,2005年起同中铁吉盛物流合作,2006年起同北京邮政物流局合作,2007年起同招商物流合作,已经2008年起同翔龙物流合作等,而同北京修理公司的合作则是长期稳定的。通过同大企业的合作,对于推动我院物流管理的专业建设,课程开发,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以强化专业建设,共同研究开发校内实训体系的紧凑型合作,在解决了学生出口的同时,也得到了企业的反馈,发现学生在校期间理论知识学习很多,但专业操作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2004年起学院同交通部易通交通信息有限公司(现为招商集团易通物流有限公司)合作,以易通第三方物流有限公司这个实体企业为依托,探索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建设,将企业的实际应用同学院的教学紧密结合,利用学院的教学资源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资源,共同开

1 发建设出当时在国内,特别是北京地区中高职领域中最为先进实用的物流实训中心,对解决学生的动手操作应用能力提高的有利的保障,也大大的提高了教师的开发、实际运用水平。

3、以培养师资队伍为核心的校企合作,打造教师队伍,是职业院校搞好专业建设,专业教育的前提,因此,定期或不定期的将教师送入企业进行短期、长期的定岗实习,是我院长期探索的新模式,因此也强化以教师培训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先后同北京修理公司、北京邮政物流局、易通物流、北京络捷斯特等多家企业开展教师培养的合作,将教师送入企业,并真正参与企业的生产实际,为教师提供了了解企业的大平台。

4、以订单培养为核心的紧密式校企合作,物流管理专业由于受企业类型及发展特点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方式,也大大制约了同企业的零距离。为此,学院也加快了该项合作的进程,积极寻求同各企业的合作。年初,我们同北京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形成了合作意向,以协会为牵头,形成学院同其会员单位的合作。开办国际货运代理专业的订单培训班,同一家或几家有共同需求的企业开展以企业实际操作为基础、以其岗位要求为核心,以学院的教师和企业的专家共同组成的教师团队为支持,来开展同企业需求零距离的紧凑式合作,该项工作已经开始稳步推进。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行业协会主动,企业参与,学院实施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在近10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校企合作作为我们办好专业的依托,也正是紧紧依靠企业,才使得我们的专业发展达到了一定

2 的规模,毕业生将近3000人,分布于北京的各级各类企业。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形成了具有交通特色的专业发展之路。

1、专业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要想搞活专业,只靠学院自身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大力的依靠企业、社会的外力来推动,基于这样的思路,除了以不同方式同企业合作,还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展中外合作,2002年其同英国海博瑞大学合作,开展物流管理专业的中外合作,对刚刚起步的专业,给了很大的助推力,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建设模式,2010年起又在北京市教委的主导下,同德国工商业联合会合作,引入德国IHK仓储物流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证培训。通过中外合作,吸收真正地职业教育模式,通过校企合作,吸收企业真正地实际应用,二者的相融合,大大提升学院的职业教育能力,培养出的学生能很好的适应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上岗,并能较快的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目前以形成了高职类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按照工学结合的原则,以物流管理职业岗位工作为导向,根据岗位对人才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培养面向公路运输运输企业、第三方物流企业、大型物流中心、快递行业、汽车配件经营型企业、在生产、服务一线能从事运输运营、货运代理、客户服务、客户营销、仓储配送作业组织、物流信息操作与维护等基层管理、及后勤管理、物流网络管理、信息技术咨询等工作,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能独立学习与职业相关的新技术、新知识、对社会、企业和客户有强烈责任意识,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型高技能

3 专门人才。

2、课程建设

随着专业建设的模式逐步的明确,课程建设就是学院要真正探索的内容。为了更好的搞好课程建设,从2008年起,我院参与了由北京市教委主导的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项目,并于2009年起在学院开设试点教学班,开展新课程模式的教学试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北京的物流行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多工作岗位进行提炼,形成了适合于中职、高职类学生所能胜任岗位的分析,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形成了物流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并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过程进行课程开发,真正实现通过课程学习就能适应岗位的需求,直接上岗就业。在完成的过程中,我们聘请了北京邮政物流局、易通物流、百福东方物流、中储物流等多家企业的一线操作员工、主管、部门经理、人力资源经理、运营总监等低、中、高层的专家,共同打造课程标准及课程实施,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程开发体系,和实用的课程。同时对于教学评价方式进行改革探索,改变了以试卷考试为主的传统方式,而以过程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同时突出技能考核,学生的学业和做人能力相结合,突出品行的考核等一套较为合理的评价新模式,将学生的德、能、知的培养进行有序的结合。

3、师资建设

教师队伍是我们办好专业的核心力量,目前我院物流管理专业已形成了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共10位,硕士研究生占60%,

4 中级以上教师占90%,有过企业工作、定岗锻炼的100%。在具备教师职业资格的同时,我们也很注重教师的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目前80%的教师具有行业职业资格,另外2位教师具备了由邮政体系颁发的快递员培训师资格。双师队伍的打造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心,真正的实现教师不仅会教书,还能够真正地完成企业的实际应用。兼职队伍也是提升我院办学水平的中坚力量,从企业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专家到学院来担任教学、讲座等,为教师队伍能随时带来企业鲜活的内容。通过校企合作,也解决了兼职教师的聘用问题。

4、校内实习和定岗实习

职业院校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根据专业定位及行业的需求,我们搭建了一套校内实习和企业定岗实习的新模式。校内的实习主要以企业的真实场景模拟化,实现点、面的模拟,而定岗实习则解决企业真实的作业实习,实现线的训练,使学生实现点、面、线的贯通。目前,在校内学生能够完成如物流信息软件的模拟、仓储作业的模拟、运输作业模拟、配送分拣作业模拟等,实现具体一个一个点的模拟,同时按照企业的作业实际,实现一个个项目的面上的模拟。而定岗实习则依托企业来完成,同时从2007年起开展了工作过程导向的定岗实习改革的探索,将定岗实习纳入到课程学习的环节,将企业的师傅、指导教师形成固定的模式,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岗位能力培养进行全面的监控,真正意义上实现实习的目的。通过两种模式的配合,培养学生能够尽早尽快的适应企业的需求。

5、其他方面

5 (1)招生就业方面,从2000年起开始招生,每年的招生规模为150人左右,目前共有中职毕业生近3000人。从2010年起开始进行高职生的招生,将形成三年制高职、五年制高职、四年制中职三种模式并举的招生模式,来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不同需求。就业方面,连续十年就业率达95%以上,对口率平均为80%左右,近几年的对口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2)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教师也积极参与行业企业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参与交通系统的行业培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易通物流、翔龙物流等企业进行企业培训,为高速路、运输局等进行行业培训,同时也将为邮政快递员进行行业培训。

对于继续教育方面,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积极的加强继续教育,进行专科层次的学习,每年的学生中有近30%的学生利用在校期间进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教师也积极参与继续教育的教学任务。

6

第五篇: 关于构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摘要】中等等职业教育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职业特征,以及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 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问题,阐述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几种实践思路和做法。

【关键词】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职业教育必须要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 导向”的办学方针,依靠行业企业办学,找准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的 利益共同点,注重探索校企合作的持续发展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企 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双向互动和长期合作,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只有企 业的积极参与,才能让职业学校了解企业的岗位需求,岗位职务能力需求,使职 业学校根据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搞好课程开发,按照企业的要求 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那么在理论转化到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如何达到上述目标?工与学、校与企在此过程中应该各自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什么样的工作呢?对此,本文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 中职学校应把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纳入教学工作并且常抓不懈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也是中职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工学结合,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对营造继续 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促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依托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师资,就要使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让他们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特长,培养“能文能武”的“实战型”教师,以确保带出的学生能顺利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条件作为保障。

(一)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生产第一线锻炼

要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由校企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包括企业工程师、技师和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负责制订“校企订单合作”的教学计划、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实施教学,同时开展教学研究、课题开发、企业技术攻关、企业职工培训等工作,定期进行技术交流和双向互动,实现学校和企业产学研的结合。学校应根据总体计划安排,结合教师的具体情况,分期、分批选派青年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和挂职锻炼,深人实训基地,以解决青年教师专业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提高青年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积极鼓励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与企业进行“工学交替”式合作,使学校教师向企业工程师角色转换,实现专业教师在企业兼职,便于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平台,积累教学经验,形成专业特长。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能够把企业生产情况与所教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将企业最新的生产工艺、技术成果应用到教学中,使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对接。

(三)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积极争取企业的支持,聘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来校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的实战水平,使教师真正理解消化本专业知识。同时,学校也可聘请企业工程师、技师来校兼职授课,吸收企业优秀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到职业学校任教,加快建设兼有教师资格和其他专业技术职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制定激励机制,正确引导教师自觉提高

为使中职教育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必须制订一套适合中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在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与调整上,引人竞争机制,实现量化和科学化管理,体现政策的导向性和激励性。

二、学校依托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开发职业教育教材

成功的开发职业教育教材离不开 准确地把握职业岗位群的需求,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前沿信息和技术支持。职业教材应力求反映社会和企业用人的现状和趋势,要采用最新的国家技术标准,引入原厂第一手资料,力求教材科学、规范、实用。尽量接近企业生产的实际需要,根据企业对学生知识结构和操作技能的要求进行编写。校本教材是在“把企业引进学校,把课堂搬到车间”“生产教学一体化”的模式下,根据企业的生产和技术需求而编定的适合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材,要体现“教学与生产同步”、“教学管理与生产管理同步”。此外教材要遵从中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在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上,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强调师生互动和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多规格、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学校应加强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推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提高实践教学水平

学校应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和应用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具 备“系统性、生产性、开放性”特征的校内实训基地;按照“以专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专业”的 思路,创新“系企一体”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产学一体”的、满足学生综合实训和生产 实习需要的系办产业;紧紧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完善校企共建共管的长效运行机制和校企一体的 实践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确保全部学生有半年以上的顶岗实习经验。

四、深化管理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围绕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模式,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建立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和工作规范,完善顶岗实 习管理、指导和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生顶岗实习信息管理平台,构建以实践教学为重点的质量 保障体系。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搭建全方位、全过程的学 生就业服务平台。确立学生在校园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的、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为主的育人环境。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人文教育,广泛开展第二

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坚持以引导为主、限制为辅的原则开展学生工作,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学校与企业都应当深入思考可能产生的问题

怎样化解“校企合作”中“企”的经营活动与“校”的教学活动的矛盾。 “校企合作”的优 势在于“企”受制于“校” ,企业由专业系统管,在这种体制下,企业具有培养学生和为学生提供 实践训练的义务,利于校企深度融合。在工学结合过程中,企业得到了学生的智力支持,但由于 工学结合是全方位、全过程的,当学生的技能和经验不足时,或多或少地会影响企业的效益,对 一些关键技术的使用和处理,学生还只能停留在观察体验阶段。因此,如何解决企业经济效益与 人才培养的关系,是“校企合作”模式应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优惠和鼓励政 策,企业之所以愿意与学院实施订单培养,目的是为得到零距离上岗员工带来的劳动力支持。目 前我国就业市场总体疲软,人才相对过剩是普遍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对人才有较大的 挑选余地,从企业角度出发去积极主动寻求合作伙伴开展订单培养的热情不是很高。相反,面对 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寻求订单合作培养的积极性却很高。在合作双 方积极性不对等的情况下要开展大规模订单培养,具有一定难度。另外,由于订单培养方案要按 照企业的要求“量身定做” “量体裁衣” ,针对性较强,一旦企业经济效益滑坡,就会给订单学生 的就业与转岗带来一定困难。

如何解决“工学结合”中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的转换。在企业的生产施工高 峰期,企业不希望用新的实习学生来替换那些已经掌握技能的员工。怎样实现企业的施工进度与 学校学习内容的转换和衔接,也是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的内容。

综上所述,我国在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办学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大胆开拓思路,大胆创新,还需要积极的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拓宽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大胆探索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新路子,围绕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开展教学改革,加快实训中心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紧密结合市场,贴近职业教育发展前沿,办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特色的高水平的中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 .教职成[2008]8 号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构筑中职学校 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的思考》

蒯晓牛 范学银.2009年

【3】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意义》 《中国教育报》 2010年 【4】《探索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和发展的基本方向》

2010年江苏职业教育创意论坛

【5】《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职教学改革探析》 何涛 安徽省汽车工业学校 2011年 【6】《“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 王林 《教育与职业》 2008年 【7】《浅析关于中职学校积极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探讨》 李靖 论文天下论文网 2011年.

【8】《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课程与教学模式的行动研究》 邹蕾 2006年

作者单位:贵州省商业学校 姓名:侯文亚

详细通讯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花果园沙坡路124号贵州省商业学校 邮编:550000 Email:40085869@qq.com 电话:18984588512

上一篇:关于祖国在我心中诗歌下一篇:关于学风建设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