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宣传论文范文

2022-05-08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文化宣传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企业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可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在对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记录的基础上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还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进行集中展现,在企业内部营造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新闻宣传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喉舌。

第一篇:文化宣传论文范文

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分析

摘要:随着如今全球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互联网进入了千家万户。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以及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其宣传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企业能否在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赢得胜利。目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建筑企业一方面需要应对激烈的国内竞争,另一方面还要参与国际竞争,由于国外的一些同行企业拥有着更加优质的技术、管理经验,以及充足的资金支持与宣传手段,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不可谓不严峻。因此本文就從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工作着手,分析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帮助提升企业宣传效果,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为其可持续发展之路奠定坚持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

一、建筑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创新方法

(一)提升自身的内部发展潜能

企业可以搭建一个信息化的协同办公管理平台,以此为基础进行公司发展战略的相关宣传,从而更好地引领员工跟上公司整体的发展脚步,使企业整体的凝聚力进一步提升。此外,基于建筑企业本身具备的作业区域比较分散的行业特点,以及实际工程需要面临的地理环境差异巨大的问题,因而不同的工程项目实际上无论在工程结构规模,还是在施工进度等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其日常工作以及对公司管理信息进行下达的效率大大降低。然而,信息化的协同办公管理平台却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网络具有实时性与便捷性,无论项目有何不同,员工身处何处,通过网络登录平台就可以随时进入到各项工作流程中进行办公。此外,通过这一平台员工可以实时掌握公司发布的管理信息,明确企业当前制定的现实目标以及长期的发展战略。最后,公司还以通过包括QQ、微信等等现代化的信息通讯手段进行更加方便快捷的沟通,从而使公司内的交流渠道更为畅通,以此来提升企业自身的内部发展潜能。

(二)增强企业的外部宣传工作

通过构建更能符合时代需求的公司网站,是实现更好的对外宣传,提升公司社会名望,改善企业形象的重要手段。增强企业的外部宣传工作是促使企业文化更为丰富,增强宣传力度,提升宣传效果的重要举措。这要求企业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网站版面,一方面要使各个模块的内容显得更加丰富完善,另一方面应当使不同模块之间的划分更为清晰,还可以通过添加一些动画成分来提升视觉效果。除此之外,丰富网站内容,进行实时更新,提升信息时效性等等,也都是通过信息化方式进一步提升公司文化宣传工作质量与效率的重要手段。

(三)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奖惩与保障制度

一方面,需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上下联系,有着通畅交流合作通道,能够充分发挥不同部门,每位员工能力的宣传信息化体系。公司应当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依据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构想来对其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适时调整,从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它对于企业发展的助力作用。另一方面,应当建立更加清晰明确的奖惩与保障制度,使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都拥有更加明确的规定可寻,确保员工的努力工作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不断提升其工作积极性。在员工培训方面,可以更加积极地与各种媒体进行联系,组织安排报道员参与通讯员培训,促使企业的文化宣传工作更显得多角度与全方位。

二、做好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策略

(一)通过资源整合提升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科学性

社会与企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将为企业文化宣的建设工作带来巨大的益处,能够促使企业文化宣传的方式更加信息化与多元化,提升其发展的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为此,企业必须强化与不同类型媒体的接触,进行更加密切的交流合作,以社会舆论为重要工具,加强社会对于企业的了解,同时也促使企业得以接触到更具先进性的文化宣传信息化的方式,从而不断提升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

(二)通过营造积极的企业氛围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对于一个企业的良性发展而言,优秀的员工以及员工的满意度无疑是重中之重。我们一方面要将企业建设与时代发展的潮流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还要将企业文化的建设工作与每位员工自身的发展成才相结合,这其实也是进行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法。企业可以以加强生产经营,争创文明单位为把手,在构建更具独特性的企业文化工作中付诸更多的精力,将企业的整体发展与职工本身的待遇提升相联结,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有更加充足的精力与劲头投入到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

(三)进一步完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制度

在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相关工作中,实施更具规范性的管理无疑是确保其能长期高效进行的重要基础。而想要真正有效地提升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建立严格的相关制度是首要工作。因而企业必须积极地学习借鉴其他优秀公司的制度规范,从纵向与横向的两条线出发,贯穿技术到管理层面,从内到外的建立起具有规范性的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制度。此外,还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实际情况,积极地进行探索,找到一条能够符合实际要求,具有很好地可行性,能够与时俱进的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道路。最后,在制度建立起来之后,不仅要尽可能促使整个制度更加规范化,还要确保其执行力度,严格地依据相关制度来安排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制度体系的效果。

三、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已然成为了建筑企业实现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作为国有建筑企业,业务繁多,所面临的挑战也必然多种多样。当今时代,可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化挑战为机遇,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就必须予以企业文化宣传信息化建设更多的重视,必须构建起适合自己的宣传平台,建立起完善的文化宣传信息体系。在当前这个信息时代,信息化无疑就是最佳的选择,企业必须学会通过信息化的方式进一步优化自身的宣传工作。

参考文献:

[1]陈辉.浅析如何摆脱部分国有建筑企业改制引起人才流失的困惑[J].福建建材,2012(08).

[2]孙威峰.后危机时期国有建筑企业人才流失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

[3]叶琼,胡继波.波特理论在国有建筑企业竞争战略管理中的运用[J].建筑设计管理,2011(07).

(作者单位:南京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李欣哲

第二篇:新闻宣传与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可谓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在对企业发展历程进行整体记录的基础上深化企业文化建设,同时还对企业文化、企业精神进行集中展现,在企业内部营造起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新闻宣传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新闻宣传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喉舌。

新闻宣传可以通过声画、文字及直观性的符号对企业发展的历程进行直接展现,以一种生动形象的方式作用于企业员工及社会大众的感官,使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通过新闻宣传这一有效的窗口得到展现。可以说,新闻宣传是现代企业做好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手段,是企业文化传播的喉舌,同时也是企业与员工、企业与社会进行联系的纽带。

(二)新闻宣传能树立企业良好的形象。

企业形象是通过包含产品特点、人员风格及营销策略在内的各种标志构建起来的人们对企业的整体性印象。企业形象实质上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是社会公众在与企业的接触和交往中所感受到的一种整体性的影响。新闻宣传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种新政策、新技术、新方案、新工艺、新设备以及新产品等,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员工和社会公众进行传播,让员工和公众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在员工及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新闻宣传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有效的新闻宣传能够使企业员工之间得到沟通,同时还能使企业规范化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从而有效地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企业目标的实现成为员工努力的重点。在目标一致、利益相同和荣辱与共的条件下,企业凝聚力自然也得到切实的提升。

(四)新闻宣传能够引导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当中。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让每一名员工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以较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投入到岗位工作中,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相融合。新闻宣传是企业组织并开展内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手段。有效的新闻宣传可以提升企业在管理方面的透明度。如此一来,企业员工在明确自身岗位职责与岗位义务的同时,将更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工作中,为企业的发展贡献自身的力量。

总之,作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手段,新闻宣传在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加强企业凝聚力和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实践中,现代企业如何利用新闻宣传来推进其自身的文化建设呢?

(一)企业要树立“亮相”意识。

企业文化建设以企业的发展为基础,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公众对企业的了解与拥护,离不开整体的市场环境。因此,基于企业在公众心中的形象建设,现代企业必须树立起“亮相”意识,主动地将自身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经营业绩及相关发展动态等通过新闻宣传的方式进行传播,使企业的社会地位、市场地位、知名度与行业信誉等得到有效提升,为企业的发展赢取更多的机会。

(二)新闻宣传要注重策略,突出亮点。

对企业而言,新闻宣传肩负着文化传播和引导舆论的使命。要保证新闻宣传发挥影响人和引导人的作用,新闻宣传就必须高人一筹。实践中,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工作重心,规划新闻宣传工作,对年度及不同阶段企业新闻宣传的重点与深度进行确认,并创新阶段性新闻宣传的选题,找到宣传的亮点。如此,才能够在前期引导、过程跟踪及分析评估的整体规划中形成一种内聚的合力和形象的外塑,使新闻宣传在企业和谐发展、科学发展及跨越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而为丰富企业文化提供保障。

(三)新闻宣传要注重对文化资源的发掘。

找到新闻宣传的亮点,做好对新闻宣传的有效策划,现代企业还必须在新资源的广度和深度方面进行合理选择,以全方位和宽领域的意识在企业内部寻找可以用于新闻宣传的“闪光点”。比如,企业可以适时地对部分足以在业界引起较大反响的重大活动、重大举措、重大成就、重要人物或者重点项目进行精心的策划和周密的设计,并以规模性和系列性的方式来组织宣传,以形成较大的宣传声势,获取更佳的宣传效果。

(四)统筹规划宣传方式。

企业新闻宣传应注重与社会性媒体的联动,在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媒体资源的基础上,以深化双方合作的方式,提升新闻宣传的档次。

总之,在企业文化发展方面,新闻宣传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现有的信息社会下,企业文化宣传效果已经对企业的整体性发展形成较为突出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必须加深对新闻宣传的研究,通过更有效的新闻宣传来推进企业文化发展,为企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长庆油田公司第三采油技术服务处)

作者:蒋小国

第三篇: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研究

【摘要】新媒体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宣传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助推器。近年来,新媒体迅速发展改变了法治文化宣传的发展环境,对法治文化宣传产生了变革性的影响,因此,新媒体已成为舆论的引领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运用新媒体宣传法治文化理应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新媒体;法治文化;宣传研究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法治价值观,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信仰、法治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已经成为社会信息化的重要标志。新媒体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改变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交往方式,改变着社会管理的方式,也改变着法律的运作模式,因此,新媒体已成为舆论的引领者。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运用新媒体宣传法治文化理应成为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新媒体情境下传播法治文化的优势

新媒体是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中介,同时能够满足公众或用户信息需求和传播欲望的媒介形态[1]。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信息传播的全方位变革,打破了传统媒体因拥有传播权而控制传播内容和效果的局面,使传播者由传播机构单向传播转为多元媒介传播,使接收者摆脱了消极被动的角色定位,让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更加自由与便捷。从舆论生态变化看,新媒体的话题设置、影响舆论日渐增强,大量社会热点在网上迅速生成、发酵、扩散,新媒体带来了信息传播的新态势,将对法治文化宣传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一)新媒体传播拓展法治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步完善和手机上网的迅速普及,不断刷新着互联网的用户群体,使得新媒体传播的需求不断被激发。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突破地域和身份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的法治文化宣传,能有效拓展法治文化宣传的广度和深度。

在新媒体狂飙式发展的今天,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不能被忽视,如何让农民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现代化成果,任重而道远。[2]新媒体的应用,有效扩大了法治文化传播的覆盖面,不仅使农民能够通过新媒体共享到法治文化成果,并且节约了法治文化宣传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成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1.95亿,在网民中占比28.4%,较2014年12月增加1694万人,增幅为9.5%。[3]中国整体网民规模持续增长,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上升证明广大农村的用户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下,实现了信息更大意义的平等,蕴含着提升法治文化宣传广度的巨大潜力。在新媒体情境下,接收者通过随时携带的手机等移动终端能够在任何时候和任何地点接收到法治文化信息,有助于提高社会公众获取法治文化的深度。

(二)新媒体传播增强法治文化宣传的互动性和个性化

新媒体传播中的法治文化宣传是一种多向互动,个性化的信息传播系统。首先,接收者能够根据自身个性化需求,使用电脑、手机、上网本等个性化设备,根据自身需求来定制法治文化信息,实现定时、定向传播,节省用户搜索和阅读大量信息才能发现自己需要的法治文化信息的时间和精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信息传播的个性化需求,提升法治文化宣传的精准度。同时,每个接收者都可以通过新媒体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信息,然后通过分析和加工再发布出去,使法治文化信息成为供大众共享的资源,越来越多的接收者充当起了“公民法治文化传播者”的角色,使宣传内容的多次传播成为可能。其次,在传播渠道上,超越传统媒体的单一传播平台,新媒体传播平台能将音频、视频技术融合使用,利用诸如微信一类的通信产品来实现文字、语音、图片等综合信息的传递,还能够实现实时语音通话、视频通话等功能。[4]吸引接收者的注意力,拉近法治文化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充分调动受众的参与性,使法治文化在交流与传播中丰富内容并增添价值。

(三)新媒体传播提高法治文化宣传的实时性和感染力

法治文化宣传主体的核心目标是将法治文化信息在适当的境况下传播给需要信息的人或系统。首先,新媒体传播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能实现法治文化宣传者与接收者之间的实时信息传播,大大提高了法治文化的传播效率,且信息的传播者和接收者是平等关系,消解了现实生活中等级身份的界限。其次,新媒体传播具备一点对一点、一点对多点的私人空间,同时还具备多点对多点、点对面的公共空间。在新媒体传播空间,特别是微信朋友圈聚集着共同特征的人群,介于人类对信息选择的心理倾向特征,手机端对端的传播更具备可靠性,信息更具备感染力,使得法治文化更容易引起共鸣和信赖,也能很快增强法治文化宣传的速度和热度。

二、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面临的困境

(一)欠缺适应新媒体传播的法治文化宣传理念

在现代社会,法治文化宣传对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不仅是提供信息的工具,还是改变法治运作模式的工具。新媒体消解或融合了信息传播者和接收者之间的边界,打破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式的法治文化传播结构,社会民众提出利益诉求和表达愿望的渠道空前便捷和宽广,参与法治运作的积极性也大为增强和提高,其影响力和作用日趋强大。就目前而言,法治文化宣传落后于时代,导致法治文化宣传仍延续了陈旧、滞后的宣传理念,习惯于教育和灌输,不注重与社会公众当前的语境和需求相结合,未满足社会公众自觉学习的需要,宣传方式单一陈旧、方法简单刻板,导致社会公众对法治文化宣传效果感受不深,从总体上影响了法治文化宣传的效能。

(二)未建立适合新媒体传播的法治文化宣传载体

一是法治文化宣传载体与社会需求不同步。信息时代微信、APP、客户端大行其道,微信、微博形成了较大的社会力量,每个人转发一次,凝聚了强大的舆论力量。由于法治文化宣传载体沿用传统手段和形式如法治文化讲座、法治文化读物、法治文化戏曲、法治文化景观等,明显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大众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习惯以手机来搜索和浏览信息的现状,必然影响法治文化的传播。二是法治文化宣传载体欠缺科学性设计。在实践中,不能结合法治文化宣传的目的、区分对象阶层特征和客观环境的变化去分门别类地运用载体,存在着随意性和盲目性,不能适应法治文化宣传面广量大的客观实际,使法治文化的要素在载体运行中有机融合。三是法治文化宣传载体的互动功能薄弱。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可以变单向法治文化信息的灌输为宣传者和接收者之间的双向交流,使得双方成为法治文化传播的主体,在这个新的传播链条中,个人既是传播的终点也是传播的起点。但在实践中,法治文化宣传往往以单向的法治文化“灌输”为主,在方式上忽视了载体应当承担的交流、体会和理解的功能,缺少双向的交流互动,不利于形成反馈和传播。

(三)缺乏新媒体情境下传播法治文化的有效规制

相比较传媒发达国家,我国出现新媒体的时间较晚,新媒体的规制起步也晚。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法治文化宣传未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新媒体传播法治文化的有效规制。当前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手机为技术支持的终端为例,每一个普罗大众只要有一部手机在手,都可成为媒介,信息的流出没有管制,信息的内容不经过滤,没有把关人,因为新媒体传播的零成本特征导致信息泛滥,逐渐对公众形成了包围圈,新媒体的传播者和接收者以及传播渠道都呈现出个性化、多元化、复杂性、不确定性的特点,事件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结果往往很难由事件中的单一力量完全决定,这就使得事件呈现出难以控制的特征,甚至走向失控。[5]如持续存在的问题药品、有毒食品、暴力犯罪、执法不力、司法不公等不良社会现象的披露和曝光,优秀的法治文化难以占领舆论高地,久之使社会公众产生了“秩序混乱、社会不公”的看法,主管机关针对负面或敏感信息仍旧倚重以堵为主的删帖、封号等信息屏蔽措施,奢望一堵了之,实则适得其反,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党政机关和相关机构的信任,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也暴露了我国新媒体传播存在的许多管理和规制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新媒体加速发展是大势所趋,从信息传播和思想生产的视角考察,法治建设必须适时应变,利用新媒体助力法治文化宣传,是社会科技发展的结果,是国家稳定有序前进的需要,是法治文化宣传必然的方向和最优路径。因此,研究新媒体传播规律,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的法治文化理念,优化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人才建设体制,建立贴近群众的话语体系,健全新媒体监管体系,是法治文化宣传活力的重要保障。

(一)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的法治文化理念

真正确立权力属于人民的法治文化理念,是解决一切与宣传有关的观念前提、价值取向。政党政治的基本规律是人心向背决定着政权或政党的兴衰成败,是人民选择政党而非政党选择人民。[6]由此决定了法治文化宣传以保护公民的权利为前提,以保障人民合法、合情、合理地使用权利为目的,也决定了执政党依法、用法和顺应时代潮流的特点,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宣传法治文化的民众基础,减少我国法治进程的阻碍,这在一方面体现了公权力原本属于人民的特质,另一方面又体现了法治文化的精神内核。唯有在这种理念下,才能真正把法治文化宣传作为法治化进程中的重要元素高度重视,并以适当的制度化安排体现法治文化的功能。

(二)优化新媒体传播背景下法治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体制

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对新媒体传播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从而对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由此决定了新媒体传播人才将成为人才市场的亮点。运用新媒体加强法治文化宣传,必须培养一批既懂得新媒体传播技术、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又懂得法律的人才。从当前的党政部门来看,新媒体传播人才的配置还存在许多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制约了党政部门运用新媒体加强自身建设的水平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法治文化的宣传,影响着我国法治化进程。因此,必须解决新媒体人才建设问题,第一,将既具有深厚法学知识功底,又具有新媒体传播观念、懂得新媒体传播技术和规律的人才纳入党政干部人事管理系统,配备合适比例的人才结构。第二,重视引入优秀外部力量,引进具有国际视野、立足国情的、有前瞻眼光的管理人才充实到新媒体管理队伍中,培养一批能够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的新媒体宣传专家,形成在新媒体法治文化宣传领域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的队伍。第三,形成尊重新媒体传播人才的良好环境,党政机关对此的重视是法治文化宣传人才队伍建设的关键要素。第四,建立在新媒体情境下法治文化宣传人才科学、规范的考评制度,规范工作目标和落实具体责任,并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给予人才足够的发展主动权和自主权,促进人才与时俱进地提升本领。

(三)建立贴近群众的话语体系

新媒体庞大的用户群中包含各个阶层的人群,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话语特点,这就要求传播主体掌握语言技巧,运用符合新媒体风格,符合群众喜好的语言来宣传法治文化,推动我国法治化进程。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各种社会思潮都希望在社会公众中占据主要位置,而人们在众多选择面前,更倾向于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因此,要实现法治文化的有效宣传,就要在传播话语上贴近群众生活,符合群众喜好。第一,新媒体传播应找准接收者感兴趣的话题,增强接收者对法治文化的亲近感。第二,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语言丰富多彩,从传统文化中吸收精华,使法治文化符合我国民众的思维习惯和语言方式,可以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效果。第三,新媒体的语言形式多样,出现了很多新颖而又富有时代感的词汇、谐音词以及大量英文字母或汉字与英文字母的混搭使用。[7]新奇性和趣味性是吸引民众的法宝,网络语言虽然纷繁复杂,其中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选择运用积极恰切的网络语言,做好学术语言与网络语言的有机结合,不仅不会丧失权威性,反而能增强接收者的关注度,提升接收者内心对法治文化的认同感。

(四)健全新媒体管制体系

第一,从立法层次和管理域界上,尽快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与新媒体发展现状有效对接,使执法主体有法可循。第二,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协调构建适应社会需要和新媒体发展的法律框架,保障新媒体参与主体的正当权利。第三,在没有时空限制和真实身份隐匿的新媒体情境下,通过多种教育途径使新媒体传播者认识到,自由传播不仅意味着权利,还担负责任的履行,新媒体传播者应明辨是非,减少主观情绪影响,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借此加强信息自由和自律素养建设,防止自由滥用,为法治文化的正面宣传奠定基础。

四、小结

新媒体是现代法治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改变了法治文化宣传的环境,也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考量着法治建设能力的强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形式将会层出不穷,新媒体传播法治文化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指出:“充分运用新技术创新媒体传播方式,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本文的探讨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所展开的,分析新媒体时代法治文化宣传的现状与优势,进而提出如何为传播者和接收者搭建立体式、全方位的高效传播平台,健全法律法规,掌握法治文化宣传的策略,不断提升法治文化的宣传效能,在法治文化建设和舆论引导中化被动为主动,占据优秀法治文化引导的主动权。

(本文为201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BFX022)

参考文献:

[1]陆地,高菲.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79.

[2]李凌达.新媒介平台与乡村媒介化演进——以农民利用微博售卖农产品现象为例[J].新闻爱好者,2015(7).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5年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摘要(一)[N]http://www.199it.com/archives/432572.html[EB/OL].

[4]车勇成.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态势[J].新闻研究导刊,2015年3月10日.

[5]唐远清.新型主流媒体建设的困境和对策[J].新闻爱好者,2015(7).

[6]高新民.新媒体与党的建设[J].理论探讨,2012(11).

[7]张凌彦.新媒体语言话语多样性的文化思考[J].商2015(46).

(作者单位:中原文化艺术学院)

编校:郑 艳

作者:阮丽铮

上一篇:水资源论文范文下一篇:管道安装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