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与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2-09-11

当今, 世界已进入以智力资源为主要依托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创新”, 创新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因此, 培养创新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乃是当务之急代。

所谓创新性教学是以创新理论为指导, 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 创设民主、和谐、自由、安全的教学氛围, 在传授知识, 发展能力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

1 创设情境, 使学生乐创新

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意识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创造活动的内部动力。在小学生中, 已经存在着不可低估的创新意识的萌芽与强烈的求知欲、创造欲。教师要从多方面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

1.1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 最有魅力的教学就是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猜想等方法, 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也让学生在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同时, 创造出一些“新知识”。

1.2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增强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以其图文声像并茂, 充分展示知识形成的过程, 给课堂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 顺利地解决新问题, 这样的问题情境设计, 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 主动探求, 获取新识。

1.3 通过数学的应用价值创设问题情境, 发展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 也直接地被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通过应用, 既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又能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2 创设机会, 使学生敢创新

目前, 在一些教师身上仍存在着许多不利于或压制创造潜能开发的问题。课堂上, 有的教师仍习惯于一言堂, 师讲生听, 师问生答, 整个课堂缺乏民主, 缺乏活动, 学生没有积极参与和辩论的机会, 没有时间自主地学习和思考一些问题。教师要从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1 善于创设创新的意见

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 敢于标新立异, 勇于开拓创新。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 多一些活动的空间, 表现的可能, 创造的信心, 让学生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2.2 善于创设创新的素材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创新素材, 培养创新精神, 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 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渗透。这里的载体是指创新素材, 需要教师去挖掘、捕捉;这里的情境要符合创新素材的特点, 需要教师去创设。

2.3 善于创造创新的环境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必须创造宽松和谐, 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为学生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和谐、敢想善想的学习氛围, 产生出强烈的创新欲望, 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民主、宽松、和谐的创造氛围中有足够的表现自我的机会, 积极思考, 勇于创新。

2.4 善于引导创新的活动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乃是课堂教学活动, 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到创新因素, 是否善于捕捉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活动。

2.4.1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创新必须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

但是, 坚实的知识基础, 决不是照本宣科地完成教材的教学任务, 而是要让教材的知识活起来, 使各个知识能够在学生的大脑中连成线, 结成网, 为他们灵活提取和运用信息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创造条件。

2.4.2 引导学生“实践”发现过程

小学数学知识尽管十分浅显, 但也是前人通过实践探索才发现的。这个“发现过程”就是创新和创造的过程。因此,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成的知识的灌输, 而应引导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去实践知识的“发现过程”, 激发创新的兴趣, 培养创新的精神。

2.4.3 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

培养创新精神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就必须改变过去“教什么, 学什么”的状况, 特别是对“标准答案唯一正确”的旧观念, 要有较大的突破。在教学中, 要鼓励学生提出“创新见解”, 哪怕他们的“创新见解”还不完善, 甚至比较繁琐, 或是并不惊人, 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珍贵的, 也不要因此而挫伤他们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积极性。

总之,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程, 要不断探索, 不断研究, 不断完善, 理性地审视创新教育, 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3 发展思维, 使学生会创新

创新能力是根据一定目的, 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好体现, 小学创段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 学生能否初步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这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性人才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数学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创造因素, 具有促进人的创造性潜能开发的作用。

3.1 引导探索发现, 开发创造潜能

现代教学论认为, 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 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

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能力出发, 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定义、法则等巧妙地改造为问题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设计的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都要富有探索性, 以便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热情, 调动学生探索和积极性和主动性。

3.2 引导合理想象, 培养创造思维

想象能力是指人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它是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想象力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活动都要从创造想象开始, 所以想象能力是创造活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创造想象的培养要求我们加强双基教学, 扩大生活知识领域, 开展各种活动, 增加表象储备。就小学教学来说, 就是要注意, 通过各种题材进行引导和训练。也可以利用演示、猜测、实验探索、质疑问难、独立见解、感知操作等手段, 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3.3 引导探索求异, 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有碍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要减少思维定势带来的消极影响, 就要求异, 从不同层面, 不同角度思考, 探求问题解决的不同途径, 增强学生的创造才能。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 做到:尽量让学生探索:尽量让学生动手;尽量让学生发达;尽量让学生想象;尽量让学生归纳;尽量让学生应用。从而培养学生敏感性、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再定义性、洞察性。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使学生会创新。

总之, 要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必须更新观念, 树立“创新型”人才观。因此, 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生观、教学观, 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于培养有能力创新的人, 而不是重复前人所做的事情。”因此, 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通过创新性教学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摘要:运用创新教育思想和规律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创新性教学模式, 是课堂教学改革和研究的主题, 通过创新性教学, 激活并发展人所固有的创新潜质, 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因此要突破旧的教学模式,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 通过创新性教学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创新性教学,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诚.试论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策略[J].小学数学研究, 2007 (2) .

[2] 栗建林.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方法[J].教学月刊 (小学版) , 2006 (3) .

[3] 麻建国.谈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 2006 (3) .

上一篇: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产教融合的瓶颈及对策研究下一篇:探究空分压缩机厂房及其管道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