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2024-04-09

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共10篇)

篇1: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浅谈CAD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 要:近些年来,CAD智能绘图软件在越来越多的领域中开始应用,由于其具备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等优势,这也使其深受人们的喜爱与欢迎,有效满足了相关人员的操作要求,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便捷。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对技术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CAD智能绘图软件已经成为这些技术人员的基础技能之一,各个高等院校也将CAD纳入到课程当中进行教学,不过,从现阶段的教学成果来看,在CAD教学中的教学成效仍旧较低,这也使学生的设计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培养,为此,有必要对CAD进行深化教学改革,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本文便对CAD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CAD教学改革的相关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CAD教学 教学改革 创新能力

一、CAD的教学特点分析

CAD软件作为一款最为常用的智能化绘图软件,人们对CAD软件的学习需要进行大量的实践操作才能对该软件进行熟练应用。不过目前来看,许多高等院校在CAD教学中所选用的教材内容只涉及到基础性内容的讲解,而对于深层次的应用内容及实践操作涉及的却不够深入,而这就造成学生只能对CAD软件进行简单应用,但却难以进行更加深层次的应用与创造,而这必然会影响学生对CAD软件的功能发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很大影响。从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分析,教师在对CAD软件教学时很难进行一对一的教学,而学生在学习CAD课程时,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进行理解,还要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当中去,并在实际操作当中对CAD的绘图经验进行积累。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将CAD软件与其他软件或学科进行结合,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CAD教学模式进行改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良好培养。可以说,CAD的诞生是现代化信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所以学生必须要对CAD软件进行综合学习。

二、重视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一)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现阶段,学生在进行CAD软件学习时,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强烈、模仿现象严重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做好以下工作,其一,传统的CAD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的,知识的灌输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必然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发挥,而要想使学生参与到CAD学习当中,就必须对这种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使其转变为一种以学生为核心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在课堂中加入互动环节来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性,以此营造出一个轻松活跃的教学气氛,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当中去,使学生能够从以往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主动学习方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讨论过程中进行自主思考,进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其二,教师应也改变传统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将学习成果和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与共享,通?^整个班级的力量来获取新的经验与新的应用知识,并共同对问题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加清晰的明确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要想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以此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就必须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参与,教师在对CAD软件进行教学时,必须紧紧抓住课堂中的任何机会,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想。同时,在进行CAD教学时,教师应将CAD课程划分成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对学生之前学习过的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使学生能够对这些理论知识加深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多个角度多个层面来对图形进行绘制。在进行CAD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学习时所遇到的问题在自身难以有效解决后,应向教师提出该问题,由教师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总整理,然后在课堂中提出由教师与其他学生的共同讨论来予以解决,以此找出最佳的解决方案。这样不仅能够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CAD教学课程的学习当中,还能通过多种思维方式的讨论运用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在进行CAD教学时,教师应事先将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安排,并在开始授课时要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概括介绍,使学生能够对CAD课程有一个正确直观的了解,此外,在进行CAD课程教师时,还要对CAD课程中的各个知识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步骤的讲解,对于一些需要进行大量实践的知识点更要进行重点解析,以此确保学生能够对各个解析步骤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在解析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等方法的运用来进行教学,这样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

三、CAD教学改革措施

从实质上来讲,任何一门学科都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熟练掌握的同时,还要形成良好科学的学习方法与学习思维。在以往的CAD教学当中,教师所采取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匮乏,难以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效运用。针对这种状况,对CAD教学的改进必须要重视学生自身独立个体的引导,使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并应用启发式教学对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的讲解。同时,在CAD教学改革当中,还要通过合作式学习的引入来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教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使CAD教学能够通过合作式学习模式的应用来营造一个具备开放性特点的学习环境,进而使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得到单数著增强,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通常来讲,在CAD教学中应以项目作为导向,在教学中应对学生主体进行若干小组的划分,通过小组式学习来改变教师在教学当中的地位,使其从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并在各个小组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掌握,然后对各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展示。教师应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明确讨论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解决。教师应以任务式的教学来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来对学习任务进行明确,并通过线上授课+线下操作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在线下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熟练掌握与操作,这样不仅能够避免CAD教学与操作相脱节问题的发生,还能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良好培养。

参考文献

[1]祝加雄.电子工艺与CAD教学改革与实训[J].教育教学论坛,2016,(31):100-101.[2]黄宗文.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服装CAD”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纺织服装教育,2015,30(02):148-151.作者简介:唐之浪(1969.03-),女,汉族,职称:讲师,学历:本科,单位:常德财经学校,一线教师,班主任,研究方向:CAD、Pro/E、CAXA、UG、Geomagic Studio等。

篇2: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2)测出洋葱表皮细胞的相对浓度为;

3)绘出1个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图。

选手们普遍感到时间不够用,实验时间不得不延长。究其原因,主要不是选手技能不熟练,而是模式僵化,套用教科书上的方法操作所至。实际上,如果我们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分别替代制作临时装片的清水,就可以省却在临时装片上繁杂的蔗糖溶液滴吸操作过程。之所以这样命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现在教师在教学,尤其是实验教学中,默守成规的多,启发引导的少,突破创新的更少。因此组织者期望通过检验竞赛选手的实验设计创新能力,能使中学青年教师重视自身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引导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对中学素质教育起一点促进作用。

江苏省1位几年来一直负责生物奥赛组织和命题工作的教师尖锐地指出:我省中学生生物竞赛实验成绩每年都很差。1996年有一道题让学生通过徒手切片说明青紫木叶片一面绿,一面紫的原因,结果几乎没有一个学生清楚地通过制作横切片和叶片的上下表皮撕片来充分说明原因。徒手切片的技能非常差,不少学生竟然还没有切就划破了手指……

其他实验的技能如设计实验的能力就更差了。不得不承认,问题的出现和我们教师是有很大关系的。试问我们在生物教学中是否存在对教学中的问题不作研讨,照本宣科,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的现象?事实正如诺贝尔奖新得主朱棣文教授所说:“在我们的教学中,过多强调学生的书本知识和书面应试能力,而对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则显得明显不足。”无论是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事业人才的需要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来看,都需要教师大大提高对于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重视,同时还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不能恪守成规。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程度上要靠学校、教师创设适当的环境和氛围进行引导和培养。

据资料介绍,爱因斯坦在瑞士读大学时,由于实验没有严格按照教师规定的方法去做,招致校领导和教师的不满。爱因斯坦不以为然,他说:“认为用强制和责任感就能增进对观察和探索的兴趣,那是一种严重的错误。”这是否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呢?

由此,我们建议,在中学生物实验及其他教学活动中:

1)少一点灌输验证,多一点启发探讨如“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高中生物教学中安排为理论课学完后的验证性实验,操作比较简单,学生实验成功率一般很高,原理似乎也很简单,很少有人会进一步对其原理进行深思,如能改为新课学习“矿质代谢”一节中引导学生边实验观察现象,边联系书本知识分析原理,学生的收获就要大得多。如果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浸入氯化钙溶液中的根为什么仍呈淡蓝色?是否是因为部分亚甲基蓝阳离子已经进入根细胞内部?如何通过实验证明?如果实验对照组的蒸馏水变蓝了,你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这样做,相信对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将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2)少一点指责压制,多一点宽容引导例如:生物实验课上,1名初一学生完成了规定实验,就自作主张地在显微镜下观察带来的橡皮、小木片,实际上黑乎乎的什么也看不清。教师A认为这是违纪行为,应予以警告,并宣布以后再犯就将停止其实验资格。教师B的看法不同,他认为学生这样做虽有不妥之处,但探求科学的积极性却应加以保护和正确引导。B对学生说:“看来设计一个实验并不简单,课后我们一起讨论好吗?现在请你想想今天规定实验中有值得改进的地方吗”在教师启发下,学生经大胆而积极地思维,果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与赞扬。

篇3: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1激发学生兴趣, 提升学习积极性

对于学生来说, 兴趣是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推动力, 如果兴趣不强, 则学习缺乏积极性。

首先, 教师应改变过去以自己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课堂上多开展有趣的活动, 加强师生间互动交流,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同时, 要改变学生对学习的态度, 引导其独立思考、 大胆创新, 从厌学过渡到乐学, 再变为善学。

其次, 改变教师以往采用的照本宣科的呆板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上机实践操作时,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绘制主体图案, 不再采用过去的书本指导实践训练的方法。比如, 在利用计算机进行制图演示时,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 设计关于“家”的理念效果图, 进行CAD绘图的操作练习。同时, 培养学生的讲解能力, 让学生将自己掌握的绘图知识在讲台上进行讲解, 这样既能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加深印象, 又可以促进同学之间的相互学习, 拓展思维。

2充分结合学生认知特点,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首先, 学生对于所学课程应有一个基本了解和直观的认识。例如, 道路桥梁类专业的学生, 学习目标就是学会使用CAD软件绘制桥梁等施工图案。教师可以为学生演示利用CAD软件进行桥梁等建筑的设计与绘图过程, 展示CAD课程强大的作用, 提高学生对于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在课堂的演示中, 向学生展示实际工程项目的CAD制图案例, 使他们了解专业技能在社会实际中的运用, 形成对该课程直观、全面的认识。例如,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道路施工专业的纵断面设计图纸, 为学生讲解关于地面线、桩号的标注、 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基本道路绘图知识, 使学生在这些实际施工图中学到专业技能。

其次, 在绘图课程的演示过程中, 对于每个CAD制图命令进行仔细讲解, 对于设计的图形方案进行反复调整和修改。

最后, 要求学生结合实际施工背景思考图形方案是否合适, 并进行校对。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也应从课堂延伸到实际, 由易到难, 逐渐提高学生的制图能力。使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 让乏味无趣的课堂变得富有活力, 可以在课后给学生安排些趣味性的绘图任务, 让学生掌握CAD软件的功能。

3引入小组合作式教学法, 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 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 改变过去以教师和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逐渐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采用合作式教学方法, 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增强学生自身的主体意识, 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为学生营造一种互动开放式的学习氛围, 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从而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教师在绘图课的教学过程中, 应按照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 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 分配不同的小组任务, 构建不同的学习环境。使同学之间多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并进行合理的任务分工, 集思广益, 发挥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在教师的监督下, 各学习小组将自己的绘图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教师给予适当的评价, 指出出现的问题, 并与同学一起解决。在此过程中,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充当学生的帮助者和引导者。

采用合作的教学方式, 可以让学生们在互动交流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 掌握绘图技巧、命令使用等操作技能, 也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小组成员经过探讨, 完善绘图方案, 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教师分配的绘图任务。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不仅建立起了团队合作意识, 而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强化CAD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创新能力

教师要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 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实践操作, 就会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将理论知识具体运用到实践中, 并发散自己的思维, 产生独特想法, 从而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 提升实践能力。例如, 对于机械专业的学生, 教师在对其进行钳工、车工等专业实践指导时, 可以结合与一些理论相关的问题, 让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实践操作, 使学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牢固掌握绘图知识, 锻炼绘图能力, 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也要打破过去传统教学方式, 为学生营造正面、积极、有趣、直观的课堂环境, 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5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 提升创新教育的积极性

在新时代下, 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使得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才能跟上社会步伐。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承担着整个教学改革的重大任务, 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 不能照本宣科, 既要牢记旧知识, 也要学习新知识, 要学会打破传统, 创新教学方式, 才能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 培养学生新的思维观念和创新能力。教师也要多参加培训和学习, 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 逐渐转型为“双师型”教师。此外, 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 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 探索和发现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采用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提高自己对于创新教育的积极性。

6结语

总之, 在CAD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训练学生发散性和收敛性思维, 同时在加强对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注重强化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操作和创新能力, 最终培养出兼具知识与技能的现代社会亟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桂菊, 肖才远.基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类实验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2 (5) :165.

[2]王继荣.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电子商务, 2013 (11) :74-75.

[3]昌晶.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CAD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考试周刊, 2013 (31) :5.

篇4: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一、提高创新能力,从培养科学细致的观察能力开始

观察是一种基本的认识活动,而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知能力的基础,也是构成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因素。创新能力的起点在于观察能力,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新能力,观察是“源”,创新是“流”, 只有使观察与思维互相渗透,才能促进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只有善于观察,才能创新。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整个科学探究活动,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首先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始。

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深入细致观察的品质,学会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根据科学学科自身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但是,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且学生的年龄特点又决定了他们不知如何去发现、研究、探索,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帮助,去启迪。众所周知,科学课以实验为主,而几乎每个实验都要进行观察,所以,在实验过程中,我总是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一是用眼看,眼是最重要的观察器官,如果不用眼仔细看,实验中的现象会“昙花一现”,要时刻提醒学生注意用眼观察每一个微小的环节,每一步细小的变化。如《冰、水和水蒸气》一课(河北版教材四年级下册),在进行水的沸腾实验时,学生在老师提醒下用眼观察到了沸腾全过程的变化:底部聚集较小水泡→水泡变多变大不断上升→水上下翻滚→试管口出现水气。二是用手摸、用耳听、用鼻闻、用舌尝,手、耳、鼻、舌也是人体重要的感官,它能帮助学生更全面地感知事物。如果学生在实验中动用这五个感官去全面观察,那么,学生就尝到了做“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喜悦,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反复强化练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样,学习兴趣促进能力提高,能力提高又促进兴趣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二、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独特的观点

去年上学期,我就开始培养学生写科学观察日记与科学小论文。首先,我让学生写在日记本上,每周两篇。写了一段时间,我发现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应付心理,纯粹为写观察日记而去观察,还有个别抄袭网上作品的现象。于是,我就向同学们讲明写观察日记的重要性,告诉他们每一个伟大的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世上有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现象,关键在于要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继而教给学生写观察日记的方法。为了保证质量,改为每周一篇。一开始学生观察的范围比较局限,视野比较狭窄,喜欢写一些常见小动物、植物的观察日记,如小狗、小鸡、蚂蚁、乌龟、金鱼、滴水观音等,学生的每篇观察日记我都及时认真批阅,对写得好的同学进行表扬鼓励,并指出不足之處,让学生修改,在班上范读,还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分为四个等级:A+、A 、B、C,并把相应的得分纳入到班级量化管理中。这样,学生写观察日记的积极性高涨,质量也大有提高,有时还经常向我提一些自己弄不明白的科学问题,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科技小制作。这样经过一段时间,涌现出了一批写得比较好的同学,而且在写科学日记的过程中渐渐养成了善于观察、积极动脑、勇于质疑的好习惯。

随着家庭网络的普及,我了解到班里多数学生家里都能上网,于是从今年开始,我就要求家里能上网的同学每人建一个博客,把日记发表在博客上。不限数量,但一定要有质量,到现在有一部分学生写的博客已相当好了。有这么几篇观察日记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个同学在玩肥皂泡时发现,肥皂泡吹出来之后总是先升后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于是激发了她的探究欲望,她又联想到热气球升空的原理,可是热气球升空是因为燃料燃烧产生了热空气,而热空气密度比空气小所以能升空,可肥皂泡里并没有热空气呀。于是她通过查阅大量书籍,终于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当我们吹肥皂泡的时候,肥皂泡里就充满了我们吹进去的气体。除非天气非常热,否则我们呼出去的气体总要比空气的质量轻,所以刚吹出去的肥皂泡就会上升;但时间一长,肥皂泡中的气体温度下降,热空气的体积缩小,肥皂泡就逐渐比空气重,只好慢慢的落下来了。最后她感慨道:原来我呼吸的气体,就是肥皂泡上升的“燃料”啊!还有一个同学家里养了一只猫,一有空她就观察猫的一些生活习性,时间长了她发现猫经常舔毛,不只是猫,像虎、豹、狮子等动物也有相同的行为。猫的这种习惯我们通常以为它是爱清洁,讲卫生的行为。但这个同学却不以为然,她通过上网得知猫之所以喜欢舔毛是因为毛上有维生素C及一些微量元素,舔毛可以补充这些营养。还有一位同学在用压力壶喝水,怎么也压不出水来,于是他就用纸筒、手电筒等材料设计了一个压力壶的模拟实验,终于弄懂了压力壶的工作原理,并画图说明,而且还找到了压不出水的原因——密封带没安装好。从而他真正的体会到科学真是无处不在啊!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总之学生在发现问题,进而自主解决问题,并以科学观察日记或小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过程中,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自发自愿进行的,并乐在其中,每当有新的发现,他们都会兴奋不已,真正体验到了当小小科学家的乐趣,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观察习惯。通过观察能够发现许多生活中经常被我们忽视的科学问题,积极动手动脑,敢于向“常理 ”挑战,向“权威”挑战,破陈出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培养了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

篇5: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独立学院不同于普通本科大学,其发展时间相对较短,教育品牌的影响力也相对薄弱,独立学校的大学生也不同于普通大学学生,其社会竞争力落后于本科学生。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可以提高竞争力,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有着推动作用。

一、培养创新能力在实践中的作用

现今我国依然长期保持着传统的教育模式,缺乏发散思维、死板教条、单一化的教学方法导致了大学生创新能力低下。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需要面对复杂且实际的工作环境,面对艰巨的工作内容,保守的思维模式不利于其发展。社会实践是帮助学生在社会工作上提供自我能力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其在实践中的创新能力,为学生建立起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为大学生迈向未来社会生活提供帮助。

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利与弊

(一)优良教育环境不能合理利用的矛盾

独立学院的师资普遍是母体学校老师兼职或高薪从其他高校聘请的教师,很大程度上为其学生提高了师资水平,但教师兼职于独立学院并不能保证其教学质量与母体学院一致,聘用的教师也远不能与重点大学教授的教学质量相比较。独立学院教育设施相对健全,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但是由于独立学院的招生分数与普通本科大学分数相差较大,其在校学生学习基础远落后于本科学生,其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相对较低。学院虽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学生却失去了掌握的机会[1]。

(二)社会对于独立学院的偏见与学生自身发展的矛盾

人们对于独立学院仍有偏见,多数人将独立学院视为“三本”,认为其在教育行业地位低下,正因为独立学院教育影响力较弱,打击了在校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学生逐渐失去了竞争的意识。社会上大多企业招收就业人员时,常常对于独立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予重视,认为母体学校学生能力高于其独立学院学生。在受到同等教育的同时,得到不同的学位证书,使其得不到平等的就业机会,让独立学院学生面对就业更加困难。正因为社会“看证看学位”,导致了创新型人才的大量流失。

(三)实践创新落实与实施的矛盾

学院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而这些活动往往趋于形式化,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执行教师所传达的实践内容,并没有独立思考的过程和意识。这使实践创新能力犹如纸上谈兵,学生依然在形式化地完成实践。学生并不能从社会实践中体验到创新能力带来的.核心竞争力,也不能提高学生主动创新的意识,从而达不到实践创新的教学目标。

三、探索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一)建立独立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竞争力

常言道:“术业有专攻。”独立学院在教学资源上要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竞争力,在求全面发展的同时,应先根据学院自身条件,形成独特的教学理念。在培养人才上提出明确的方向,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及创新意识,这在学生未来竞争中有着重要的影响[2]。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其教育品牌的影响力

独立学院自经国家规定开始实行,至今地位远低于国内名牌大学,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但是独立学院的发展要逐步累积,加强其社会影响力,在人才教育上注重个性的培养,建立起自己的教育品牌。让独立学院从“三本”的框架中挣脱出来,成为教育行业中独有的教育机构,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更适应社会的创新型人才。

(三)改善学校创新实践的形式,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篇6: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目前,单片机被广泛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控制系统、测试系统上发挥着作用。如机床设备上的电子控制,能够使劳动生产率提高并保证产品质量;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和电控技术的完善,也在促进汽车的智能化、舒适化的发展;家电产品中的电控系统更是不可或缺的,为人类生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高效快捷的方法。

单片机课程是电子技术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是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主干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同时还是学生进行完整的智能电子产品开发必修的课程之一。学生对该课程内容掌握的程度直接影响其专业课程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提高,对于人才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单片机课程在工科专业的设置是必要的;另外,对于单片机知识的了解、学习、掌握也都是必要的。这就对于单片机教学如何顺利地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学习程度的深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正是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总结了近年来单片机教学的问题和弊端,在与时俱进的思想引导下,提出了基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单片机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

一、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010 年,教育部基于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010 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的相关内容,提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

笔者依据十余年的单片机教学经验,总结了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根据存在的普遍问题找到解决方法,更好地促进单片机教学。

1.传统的书本知识讲解方式。现在仍然在单片机的教学中存在单纯的书本知识教授的实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方法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不利,单片机课程本身就是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这种讲述方式不可能给学生以直接的刺激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文献指出单片机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实践性强,课程本身对学生的理论基础要求不是很高,它侧重于具体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但是这种认知也是有局限的,基础和理论知识必不可少,只是把精力完全放在理论知识的教授与学习上,对于单片机的掌握是远远不够的。

2.单片机知识的孤立讲解,与前续知识的衔接困难。单片机技术是与数字电子、模拟电子、计算机基础等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学科,孤立的讲解一定是不见成效的,如何使前续知识可以融合于后续的单片机学习也是教学环节必须注意的问题。

3.学生学习兴趣难以保证,课堂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基于以上的教学现状,学生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完全是晦涩的知识传授,学生不知道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以致用,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很多学生对单片机的学习是知难而退,提不起兴趣,干脆放弃。

4.单片机的实验环节设置不足。几个学时的实验环节,基本上只能满足演示实验的时间要求,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流于形式。

5.现有考核形式的弊端,以试卷的形式考核单片机知识的掌握无疑是不恰当的。这种考核形式也是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的弊病之一,对于学生的考核还停留在对于知识点的记忆上,而忽视了单片机教学是要学以致用的宗旨。

二、单片机教学方法改革的系统化措施

注重能力培养无疑是单片机教学的重中之重,单片机课程在所有的工科专业课程中是最容易与实践结合的一门课程,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创新思维的锻炼,实践能力的拓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关于单片机教学的几点改革意见可以概括为:

1.从课程导入环节入手,设置实物展示与学生制作的产品展示环节,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通过单片机课程的学习,能学到什么,通过学习可以做什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有可能在学习碰到困难时,正视困难,不逃避,不半途而废。这节导入课,对于单片机这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来说,是关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克服传统教学的弊端,做到知识讲授与掌握程度的最大化。这就要求对课堂的教学时间的有效利用,教师对于教授内容的合理设计,有效地利用教学视频,与应用仿真软件的有效结合,丰富学习的手段,取得高效的学习收获。

3.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单片机的实际应用特征决定,对于单片机的学习不能单纯局限于对课堂时间的利用,课下的消化理解,实践动手,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要有效地利用网络学习资源,对于疑难问题寻根溯源,对于相关软件进行学习与操作,对于单片机开发系统进行实际操作,这样才能真正地学好单片机,用好单片机。

4.依靠开展学习兴趣小组,以团队学习的形式,巩固课堂知识。仅凭学生吃大锅饭喝大锅粥,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单片机学习中得到好成绩是不现实的,特别是对于非计算机电子专业的学生而言。依靠学生的兴趣选择,成立针对不同目标的学习兴趣小组,划分的依据可以是以对于课程掌握要求一类,做实际的不同产品设计一类。团队学习的形式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取长弊短,促进共同学习,小组之间也可以以实际的产品开发等成果进行交流,进而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对于单片机学习的教学政策支持,也是尤为关键的。对于电子控制技术发展在社会生活各个环节的普及,使得单片机越来越重要,工科院校的各类专业不仅要开设单片机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更要在实验条件、师资上给予重视和支持,老师教得好,有方法,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实验条件和配套设施的购置和使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学校的学生创新项目的立项和资助上也应该向单片机控制方向的课题倾斜,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创新思维,把idea 转化为产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和参与各类各项的单片机方面的比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将不再是纸上谈兵。

三、单片机的有效学习法总结

对于有效的单片机学习方法进行总结,具体的学习过程按照理论学习→入门→能力训练→创新与实践→产品开发与设计→产品成果的过程进行,其中理论学习与能力训练作为基础环节,两者相辅相成,在同步的学习中,找到单片机的学习技巧,培养技能,从编程软件的运用,硬件设计的环节获得能力提升。但是,单片机的学习不会只局限于理论学习能力和虚拟软件的应用能力,就连单片机开发板也只能作为学习单片机的工具。对于产品的开发设计环节要求学生首先有一个创新思想的切入点,对于某个产品进行实际的设计理念,从硬件设计,到硬件系统的合理搭建,再进行相关的软件编程。而实现产品的功能,最终,进行性能的可靠性调试,完成了单片机产品的设计。设计的产品成果可以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学生的实践能力。

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了从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采用系统化的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对于单片机学习效率的提高。学生的实际产品成果,包括了汽车电动窗帘、药丸分装机、菌袋打孔机、自动装卸系统设计等。这些成果也充分证实了单片机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得学生更早地接触产品设计,促进了能力培养。

四、结论

篇7: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摘 要:一个国家的教育,如果不能开发人的创新精神,那么这个国家就不可能兴旺发达。作为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本学科的特点在教学中很好地去发掘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能。本文从培养学习兴趣、尽心设计课堂疑问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关键词:创新精神 实践能力 创造性思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力量。”它揭示出,一个国家的教育,如果不能开发人的创新精神,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能兴旺发达。原因在于它缺乏一个“灵魂”——创新精神。以此看看我们教育下的学生: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看重分数和名次,频繁的考试、过量的作业使学生整天跋涉于书山题海当中,使我们的学生丧失了应有的灵气,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又从何谈起!

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是主要途径,我是这样做的`。

—、注意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良好的兴趣、爱好能激发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推动人们积极去感知、想象、创造,从而取得创造性科学成果。所以教学时首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铁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理论性强、趣味性少。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把幽默、寓言故事、名言警句、漫画、时政热点等融于教学中,把讲解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每节课设计1—2个思维高潮,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发现、新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

课前三分钟演讲是我多年来一直坚持的活动,深受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利用这一时机,谈古论今、畅所欲言,小到个人思想问题,大到国内外重大时政,启迪了同学们的思想。每当此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涨,有时掌声经久不息,这滋长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二、精心设计课堂疑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

教学中,当学生的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及时地提出具体、有思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疑问,课堂巧妙地提出疑问,撞击学生思维的火花,问题提出后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应“引而不发”给学生思考的余地,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讲述“做个聪明的消费者”时,我展现给学生这样的漫画:一个人把竹子嫁接到仙人掌上。然后问漫画“嫁接”的含义是什么?问题提出后,学生的思维立刻活跃起来,展开了联想的翅膀,纷纷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回答:生产者的产品要保证质量,不能以次充好……有的学生回答销售者经营的商品不能掺假使杂,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还有的学生从生产者和经营者两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培养了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三、鼓励学生多质疑,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只有在强烈的创新精神引导下,人们才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释放创造激情,进行创造思维活动。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形式和发展离不开创造精神,而创造精神的培养需要能独立思考,提出问题的的环境。人是能思维的动物,“问”是人的天性,通过质疑解疑才能发现真理。“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因此,作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不怕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个性心理品质,这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在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异议,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都要采取尊重、宽容的态度,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独出心裁。只有尊重和发展学生个性,才能让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才会真正有创造性可言。

四、开发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创造人格

创新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或智力,并不一定成为创造型人才。创造性人才不仅需要创造性智力,还需要创造性人格。大量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创造性的关键因素。

长期以来,在“升学率”指挥下,我们片面强调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忽视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少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意志薄弱、缺乏探索和挑战意识,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因素,因而要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我们可以不失时机发挥教材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在对学生进行战胜挫折的教育时,通过观看杰出人物如张海迪、朱彦夫等战胜挫折的优秀事迹,增强学生抗挫折能力,还进行了“新世纪呼唤强者”的演讲比赛,通过与优秀人物相比找差距,克服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就这样通过演讲、辩论、社会实践、写政治论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学生的创造人格。

另外,在教学中,我还鼓励学生由分数竞争转向发展竞争、能力水平竞争。素质检测命题也加大了提高创造性题型的比重,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篇8: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一、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有利条件, 使学生从实践中感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相当广泛的概念, 不同情况下, 常有不同的含义。最早将创新与创造以独特的含义严格区分的概念, 是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德提出的, 他认为“创新是发明的第一次商业化应用”。良好的实验教学平台是实验教学的根本保证。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实践教学是培养能力、激发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创新能力是指在前人发现或发明的基础上, 通过自身努力, 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创新能力就是有扎实的基础知识, 高技术素养, 在紧跟新技术的基础上, 发挥个人的想像力, 产生新的设想、新的思维和创造性的能力;是人们产生新认识、新思想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创新能力涉及到一个人的多种能力, 如认识事物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超前的丰富的想象能力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具体体现。因此, 我们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时, 应注意对组成创新能力的各种相关能力的全面培养, 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大学生创新精神的现状分析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北大时曾指出: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创新是不断进步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自强不息、锐意创新的光荣传统。如果不能创新, 不去创新, 一个民族就难以发展起来, 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 很根本的一条路就是要靠教育。目前, 我国大学生特别是一般普通高校的大学生, 创新能力还是较低的。一是缺乏创新观念和创新欲望。许多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 但往往只是唉声叹气, 缺乏主动创新的信心。二是缺乏创新性思维能力。有些人也想创新, 但不知道如何去创新, 三是教育的缺失。在传统的实践教学过程中, 我们为学生提供了详细的讲义, 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或者按老师的要求一步一步的操作, 整个的训练过程达不到启发和培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在创新能力培养中具有独特的作用

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思想认识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 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更高要求。要使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成为时代教育的必然特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社会对未来人才的创新能力要求必将越来越高。伴随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变化,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人才标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高等学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基地, 时代就必然赋予其新的要求和使命, 不仅要传授大学生科学文化知识, 而且要全面培养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 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造意识是驱使个体进行创造行为的心理动机, 没有创造意识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许多调查结论都指出, 学生普遍具有创造潜能, 在适当的激发教育下, 它有可能在每个大学生身上发展和显现。

要把过去以“授业”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为启发受教育者对知识的主动追求。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积极创造条件, 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教学过程, 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老师要我学习到我要学习。鼓励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要勇于探索和提出问题。破除盲目迷信, 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 实践能力的培养

创新人才的培养首要一点就是不能脱离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竟争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要在过去重视知识教育的基础上, 着力加强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实践环节, 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建立大学生长久教学实践基地, 设立开放型实验室, 建立创新教育实验基地, 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的机会和场所, 以进一步培养、锻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建立长效实践教育机制, 开放教学实践基地, 开办暑期技能资格认证班, 短期培训班等各种方式, 要大力推广“定单式”培养, 推行“双证书”制度,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

(三) 加强实践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

实践教学是教学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内容理解消化, 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空间, 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 从而达到牢固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当注重引导学生有意的去设计创意, 从而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设计创意实践, 从直观的现象中认识事物的本质, 从而掌握事物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只有通过实践教学, 在实践中发现问题, 研究问题,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创新教育不是一蹴而就, 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通过实践环节, 强化学生的理论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综合能力、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 作为本科教学的主旋律, 只有这样, 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现代知识飞速发展的需要。

总之, 只有不断加强和深化实践教育教学, 把学生看成主体, 给予学生自主思考的余地, 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有利于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并激发学生去努力获取应具备的才智和能力, 才能培养出符合国家发展和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陶学忠.创新能力培育[M].海潮出版社, 2003.

篇9: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关键词】工程力学教学 实践 创新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C-0137-02

工程力学课程是建筑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工程力学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是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一座桥梁,是基础与技术的结合。只有学习好这门课程,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解决问题,才能为后续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师不注重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面对此类问题,教师应积极改进教学方案,通过各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工程力学的课程内容及特点

(一)课程内容

理论力学以及材料力学是工程力学课程的经典内容,其中主要包括:计算杠杆的稳定性、强度性以及硬度;分析物体的受力程度;研究点的应力状态;分析和计算构件的应力及应变。

(二)课程特点

工程力学课程主要有三大特点: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工程力学的基本规律就是经过科学分析、归纳、总结出自然规律以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从而得出理想化的力学模型。第二,综合性强。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中,面对许多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到多个综合性理论知识及定理才能解决问题。第三,灵活性强。在工程力学课程中,很多情况下一个题目往往有多个解法,所以在实际操作时,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分析多种解决方案,并从中采用最佳方案。解决问题时,要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

二、工程力学教学现状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分析

(一)教材知识过于系统,学生不易理解

工程力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在学习时,学生需要运用这些大量的高等数学知识来推导一些公式。但是,假若不具备较好的数学知识基础,那么完成公式的推导则是学生面临的巨大难题。

(二)教学时忽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

由于学生初入大学,工程力学的理论基础还相对匮乏,又因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以及辨图识图能力,因此,在接触工程力学课程时,学生经常会碰到一些未曾见过的工程问题。学生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不能灵活地把具体事物与力学简图联系起来。教学中忽视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在学习理解工程力学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三)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脱离

工程力学的实验课程应该服务于理论课程,而不是仅仅对理论课程的验证。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目前,高职院校中对工程力学的实验课的课时分配少,因此,学生在实验课时很难达到每人都能亲自动手实验,实验机会甚少。甚至有些教师并不注重实验课,不进行实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不重视实验操作。

(四)教学不足的原因分析

工程力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建筑专业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出一线的建筑技能型人才,但是,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而不注重介绍工程的背景知识。并且课程教材与后续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少之又少,主要针对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材也少之甚少。第二,大部分民办院校的校史较短,师资力量不够雄厚,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占主导地位。由于许多青年教师是一毕业就上岗,很大程度上缺乏对工程的实际锻炼,以至于在教学时只注重力学本身知识的传授,大多数教师都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激发。由此可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是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当务之急。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措施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良好的改善。在现代教育模式中,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知识水平,更要求教师时刻了解现代职业教育的教育模式及动态,除此之外,还要求教师加强对学生基本素质、基本技能以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师自身的职业能力是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首要前提。因此,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在教授力学课程前应熟悉掌握建筑行业的实时情况,并且不定期地去施工场地进行实践,利用专业知识解决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自身的教学积累经验,做好教前预备工作。这样才能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教学素材。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适当地提及一些相关的工程实例以及工程事例的有关历史及现状,注重对学生工程意识的培养和激发。

(二)增加实验课的课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工程力学的实验课课时不足,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的机会少之又少,更不用说在课外能够有实际操作的机会,这就导致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十分薄弱。因此,学校应增加工程力学课程的实验课课时,让学生能有更多更好的机会亲自体验,亲身参与力学实验,为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建筑专业的学生在学习工程力学课程时往往会因为专业背景知识的缺乏而对力学知识产生困惑,从而大大降低了学习力学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尤其是在面对教师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时,学生会因严密的逻辑框架结构、反复的力学理论知识而产生严重的学习隐患。因此,对传统的授课方式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开设实验环节是对传统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其中主要是工程力学实验以及工程力学仿真。工程力学实验的主要对象是建筑材料,比如模版、钢筋混泥土。工程力学仿真主要研究对象则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建筑物或者构筑物。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以低碳钢和铸铁为主要对象来进行压缩、拉伸等变形的力学实验。但是,钢筋和混凝土才是建筑专业学生主要面对的建筑材料。所以,在进行工程力学实验过程中,应该以实验钢筋和混凝土的拉伸、抗压等实验为主,并结合有关的土木工程材料进行实验。这样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可以达到教师进行实验教学的目的,还可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了解并掌握建筑材料的变形过程及破坏方式,并为之后的技术课程学习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体积较大的建筑物采用工程力学仿真,对其进行力学性能以及破坏模式的研究,与工程力学实验相比,具有造价低且周期短的优点。况且,利用工程力学仿真对较大的建筑物或构筑物进行力学分析,不仅可以清晰看到变形的动态过程,还可以让学生更直观、更有效地学习力学知识。

(三)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一切研究和探索的源泉,教师在工程力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形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启发式教学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特点,对教材重点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设置。同时,教师还应根据教材的重点及难点,对学生提出有层次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比如,问学生为什么教室的矩形截面梁是竖放的而不是横放的。针对此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力学知识解释其设计原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多引用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对平常未曾注意到的问题展开思考,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丁晓玲,盛琳.高职《建筑力学》工学结合教学改革与实践[J].课程改革,2010(5)

【作者简介】许书娟(1980- ),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广西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电气与智能化。

篇10:CAD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论文

基础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作为学生在机械设计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设计和创新能力以及训练工程意识时都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当中它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意识以及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当前形势下,实践教学环节是广泛应用的,但是由于落后的测试设备,落后的师资队伍,陈旧的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影响了实践的发展,学生更不能有效的进行动手和创新,所以,必须要提高教学的实践性,从而才能加强对学生专业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开辟出一条新的途径和有效应用。

一、机械设计教学的创新和实践

通过在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选用一些以往的学生作品当成教学演示,再应用多媒体教学作为课堂的技术方法,把这些好的作品带进课堂当中,让学生可以更为直观的参观欣赏,让他们不再有一些畏难的心理负担,从而也可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开创性。最后让学生通过这些作品进行分析讨论,分享体会,从而来引导他们可以更为细致的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创新立意,进而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机械设计作为实践综合性非常很强的一门主要课程,在实验教学过程当中则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了,实现教学目标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我们在培养学生机械设计课程时,实践则是一条不可小视的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理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在掌握机械原理的程度会影响到具体的实践能力。我们都知道,在机械产品当中,主要是由运动机械以及多个零部件组成的,它们都具有不同的应用功能,并且所适用的场合也是不同的,所以必须要充分的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以及各个原理才可以更好的运用它的工程实践。此外,由于机械设计一般包括的体系是非常宽泛的,不仅有理论知识,计算推导,也需要一些图表与公式的配合,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在这门课程当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有效的知识,但是在现阶段而言,由于学校在多方面都受到了一些限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学习,从客观角度来讲对实践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探索出一条更适合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学到具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技能,更为科学的与理论相结合。

(二)由于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具有一定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改革以往的课程目标,重新设计课程内容。学校一般会安排几名老师作为技术指导,但在新的课程安排当中减少了老师的比例,这样不仅可以减轻老师的负担,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当中找到创新的能力。在机械类的学科当中,一般包括机械方案的设计以及制作,在这个过程当中一般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运用以及培养他们的能力实践创新,从而来提高他们的思维意识,在部分学校当中还会应用团队合作来完成设计实验教学,通过让学生自己做相关的课程设计,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收益,也降低了敷衍设计的比例。此外,在机械设计课程的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应用一些相关的软件作为辅助作图设计,可以更好的构建三维模型,达到传真的效果。我们清楚的可以看到三维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一些应用功能,所以在零件的设计上是非常明显直观的,而它的参数多功能也是非常强大的,所以极易修改零件图以及装配图当中错误的特征。而我们在建立整机装配模型时,应进一步的分析设计产品所具有的运动仿真以及干涉检验等问题,对于所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解决,来加强学生在机械设计学习中的创新能力,全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性。

(三)在机械设计课程的试验中,我们所要达到的目的就

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学到最有效的知识,但是在现阶段的学校当中,在很多方面都受到了一些客观限制,这对于学生获取知识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一些高校当中为了让学生可以学到丰富的知识,便探索出创新的实验教学应用,理论结合于实践,作用比较明显。在很多高校当中都会应用这种方法,一些老师也对这种方法提出了不错的评价,当教师传授机械理论知识时,可以不受课本当中一些内容的束缚,并且让学生置身在具体的实验操作当中,其目的就是把实验的过程变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在学生提出疑问时也可以找到更好的方法进行解答,理论实践应用在创新当中,所得到的效果则是非常明显的,而吸收也是较为快速的,在短时间内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设计实验不仅巩固了知识也增加了思维的创新意识。

二、结论

上一篇:局年度消防工作计划下一篇:暑期实践报告 家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