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校园中学生激励教育的再探讨

2022-11-11

美国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著名实验:研究人员随意抽取了几名学生名单, 告诉校方和老师, 通过测试发现他们是天才学生, 此后由于受到了老师格外“关注”和自我“天才”心理的激励影响, 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它学生高出了很多。可见“激励”的力量是巨大的。什么是激励呢?著名训练大师吉米和约翰博士认为:激励是向别人提供积极性或以积极性影响别人, 而“积极性”是指促使一个人做事或以某种方式行事的内心动力、冲劲或意欲。故激励涉及到如何激发一个人内心深处的东西。

人和激励的关系我们曾撰文阐述过, 文中论述探讨了三种激励因素。今天, 我们将从“师魂”、学习激励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环境氛围等方面进一步探讨学生的激励教育。

首先, 教师的师德修养、责任感、成就感等间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因素。

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师魂精神。韩愈曰: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点明了老师的职责所在。大教育家孔子更是以他睿智才识和良好师德修养培养出“七十二贤”, 他的教育思想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照亮别人、燃尽自己的蜡烛精神以及谆谆善诱、诲人不倦的教学态度, 更是我们“师魂”精神的体现。然而在思想多元化冲击下, “师魂”被左右了, 曾激励过很多人奋发进取的师德精神正逐渐被我们遗忘。而“学而优则仕”、“升官发财”等消极思想取代了积极的师魂精神。最近在谈到教师职业生涯目标时, 也有老师抱怨:“作为一名教师, 我兢兢业业, 获得利益却比不上当官的零头, 我的职业生涯目标就定为‘升官发财’, 我所作一切均为‘利’而往。为了评职称搞点学术腐败与那些当官的腐败相比, 真是小巫见大巫, 不足为怪”。这些话正体现了新形势下, 老师内心的矛盾、苦闷和彷徨, 反映了传统的师魂精神与现代意识观念间的激烈碰撞。

试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丢失了师魂精神, 能培养出充满朝气、积极进取的职业人才吗?学生还会有心思和动力去完成自己的学业吗?“新东方学校”办学理念中强调:人格尊严的做人教育与专业培训相结合。清华大学知名教授曾因未能遵循该校的办学理念而被学生赶出新东方学校讲坛。

现实往往这样:教师越关心学生, 对学生了解越多, 师生感情就越深厚, 学生学习动力就越大。最近的国家中职骨干教师培训中, 有老师描述了这样的心理过程:“当一名后进生在自己花了不少精力后, 他逐渐明白事理, 端正了学习态度, 再也没有随意迟到旷课等违纪表现了, 学习也有了长足的进步, 自己甭提多开心, 这时才感觉到自己的价值得到了真正的实现, 感到教师工作的那份荣誉!”这就是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职业成就感对任何行业都非常重要。一个缺乏职业成就感的人, 是不可能把自己的身心奉献到所从事的职业中去的, 职业道德更无从谈起。教师的职业成就感的培养需要我们转变观念, 重塑“师魂”精神。照亮别人但却毁灭自己的“蜡烛精神”, 会使教师产生一种委屈和吃亏的体验, 在这种悲壮的氛围中, 教师的职业成就感很难形成。所以要转变观念, 让“蜡烛精神”升华为“火箭精神”, “火箭精神”在把学生送入“预定轨道”的同时, 自己也一级一级飞得更高, 所以更能激励教师积极进取, 并由此强化教师的职业成就感。

其次, 学习者的学习激励具有多元性。

1983年,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他认为智力是一种能力或一组能力, 这种或这组能力可使个体顺利地解决有关问题或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中创造时尚产品。

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慧类型不一样, 他们的思考方式、学习需要、学习优势、学习风格也不一样。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个体差异。当教学针对个别差异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方式来进行时, 就能取得最大功效。教学时, 我们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 采用适宜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 实施个性化教学, 发展每一个学生的多元智力优势, 挖掘其多元智力潜力, 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促使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根据这个理论, 为了最大限度发展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 在实施教育激励的时候, 必须采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

在工作上, 常有人把教育简单化、片面化, 只讲集体、整体, 忽视个体、个性, 但没有个体和个性, 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所以我们要遵循多元智力理论, 采用多元激励, 通过各种能力、知识的教学, 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激发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形成学习信念, 丰富学生精神世界, 激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智力特长。

最后, 社会环境氛围对学生教育也有着很大激励影响。

社会环境氛围不仅包含社会大环境、大气候氛围, 也包含家庭和学校等社会小环境、小气候氛围, 这些对学生成长也有着很大激励影响。

现今以升学、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实然目标”却对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发挥着实际的指导作用。在这样社会大环境、大气候影响下, 教育过程中面向少数, 冷落大多数学生;偏重认知, 忽视非认知因素;偏重应试, 放松素质养成等种种直接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片面的教育观点与行为油然而生。在这种教育氛围激励影响下培养出来的这些只会考试, 不会学习;只会背书, 不会创造;只会读书, 不懂人情世故的一代青年将会给民族以及他们的个人幸福带来何等样的危害, 则是不言而喻的。

家庭、学校等社会小环境和小氛围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影响作用也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同。《三字经》中有“昔孟母, 择邻处”的故事, 孟母为了孩子能认真读书, 毅然三次迁移, 最后把家安在了整日书声琅琅的“学校”旁, 为孟子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环境氛围激励下, 孟子发奋学习, 最终成为了古代杰出的思想家, 孟母可谓用心良苦矣。“子不学, 断机杼”的典故正说明了家庭氛围对学生成长的激励作用。少年孟子离家出外求学, 由于想念家乡和母亲, 就偷偷一人背起行囊连夜赶回了家, 孟母知道后, 愤而拿起剪刀“断机杼”, 告诫孟子求学不能半途而废, 否则就与这断掉的“机杼”一样不能再织布而前功尽弃。听了母亲的一番教诲, 孟子羞愧难当, 连夜赶了回去。试想如果孟母象我们现在的一些家庭一样, 过分溺爱、顺从孩子, 怎能使孟子成为流芳千古的大思想家呢?

古今中外,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拾, 两千多年前的孟母尚且明晓个中道理, 更何况今人乎!因此我们不能忽视社会环境氛围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影响。

摘要:如何使学生在激励中不断进步呢?除了《职教校园中学生激励教育》一文论述的三种激励因素外, 本文就教师的师德修养、责任感、成就感和学习者的学习激励的多元性以及社会环境氛围等进一步探讨学生的激励教育。

关键词:师德修养,多元性,社会环境氛围

参考文献

[1] 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论[M].河海大学出版社, 2002.

[2] [美]JIMDORNAN, JOHN CMAXWELL.成功的策略[M].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6.

上一篇:跨观音老路桥现浇箱梁支架施工方案简述下一篇:快速开发基于LinqtoSql的三层Web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