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教育职教论文

2022-04-16

摘要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更是重大。因此,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基础,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谐教育职教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和谐教育职教论文 篇1:

和谐社会视野中高职教育的改革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将成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高职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受到高度重视。如何提炼“和谐”精神,实现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每个高职教育工作者必须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高职教育的发展提出迫切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依靠高素质从业人员的辛勤劳动,需要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我国各行各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的短缺表明,改革和发展我国高职教育是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需要。

1.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建设现代化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依靠高素质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队伍素质亟待提高。我国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文盲半文盲占7%,受过技能培训的还不足1%,而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中,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达45%~65%。我国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目前平均百名农业劳动者中,只有科技人员0.023人,平均每百亩耕地科技人员仅为0.491人,而发达国家平均每百亩耕地拥有1名农业技术员。由于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素质较差,大多只有简单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在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应大力发展适合新农村需要的高职教育,并以高职教育为龙头,逐步建立起农村中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

2.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生产力水平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加快城市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高企业生产力水平。目前,一个尖锐的问题摆在面前,即我国产业工人大军出现了高级技工的“断层”和“技工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目前我国城镇企业共有1.4亿名职工,其中技术工人为7000万人。在技术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仅占5%,与发达国家高级技工占40%的水平相差甚远。在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供求比例大约为4∶46,即使是在作为制造业基地的浙江省,高级技工的比例也仅仅为6.8%。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高级技工的缺口高达数百万。这一严峻的形势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扭转,将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影响我国现代化的进程。除此之外,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明城市建设也呼唤着高素质人才。因为城市文明社区的建设、服务业品位的提升、文化生活的开展、现代化城市设施的管理等,都需要从业人员有较完善的自身素质,上岗前应接受正规的职业培训。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现代化进程对高职教育提出了迫切需要。

3.完善教育结构,优化人才队伍需要发展高职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拥有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城市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农村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力度也大大增强,高等教育迅猛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学生规模超过23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1%,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预期到2010年将达到3000万人。然而应当指出的是,我国的高职教育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在校学生人数仅为72万人,仅占普通高校毕业生的31.94%,远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肩负着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等技术型应用人才的重任,以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没有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科研成果将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就不能实现有机结合,产业革命也无从谈起。为此,要加大高职教育的发展力度,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建立起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基础教育和成人教育比例协调、结构合理的教育体系,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奠定基础。

站在和谐社会高度探索高职教育的发展途径

和谐社会要求各个领域以其和谐的工作与之相匹配。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高职教育,理应是高度和谐的教育实践。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却存在一些不和谐现象,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影响了其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克服不和谐倾向,推进我国高职教育的改革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加强高职教育规律的研究。教育的本质是育人,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有其自身的规律。高职教育的宗旨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要使我国高职教育健康发展,必须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度探索高职教育的规律与特点。为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要认真对高职教育的地位、性质加以研究,要从改革教育思想观念入手,探索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模式;二是要进行高职教育专业建设研究,关注社会发展的需要,预测社会发展趋势,面向未来,开发有前途的高职专业;三是狠抓高职教育教学研究,加大课程体系研究力度,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对社会的调查,构建科学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决定我国高职教育成败。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对专业教师的一种特殊要求。即要求专业课教师一方面要有较高的文化和专业理论水平,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素质;另一方面要类似工程技术人员那样,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一定的组织生产经营和科技推广的能力。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应积极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途径。“走出去”即安排现有教师定期参加生产实践和外出进修,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践或进修任务,达到考核标准。“請进来”即从现场引进部分工程技术人员,或聘请其任兼职教师,要确保“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达到一定比例(约占总数的50%),以满足高职院校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需要。

3.切实搞好实训基地建设。良好的实训基地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增强职业素质、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为此,高职院校一方面应抓好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贯彻确保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注意从学校实际出发,对功能相同(或相近)的设备集中起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要避免重复建设,最好是建立跨学科的校级实训中心,做到合理使用有限的经费,实现对设备的集中监控、维护和管理;另一方面应认真办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根据本校学科特点及不同专业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选择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作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与基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4.建立健全政策法规,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应建立完善的职业教育法律体系,明确职业教育中诸如经费来源,企业、行业参与方式等重大问题,使我国高职教育有法可依,真正做到依法治教。与此同时,我国高职教育处于发展初期,必须给予高职院校一系列办学自主权。如专业设置的审批;在招生政策上也应更灵活些,有条件的院校可以跨地区招生,可以与本地、异地高职院校联合办学,让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实行“双专科”教育办学试点等等。

编辑:常忠武

作者:刘素芬 段交泰

和谐教育职教论文 篇2:

做好校园安全稳定工作,促进高职教育和谐发展

摘要 在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关于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更是重大。因此,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是高职院校办学发展的基础,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我们要清醒认识当前维稳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进一步增强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深刻领会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精神,从建立校园安全稳定机制入手,认真分析形势,不断创新学校管理理念和方法手段,着力解决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

关键词 校园 安全稳定 和谐发展

一、高职院校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1.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工作体制机制不完善。2.缺乏经常性教育。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安全稳定工作的教育基本上体现在两个特定时间点上,一是在迎新开学季,二是期末放假时。在新生入学教育会上,各学校大多会讲到安全和稳定的问题。每学期放假前,按照教育主管部门要求,高校大多会例行公事地通过班级辅导员或口头,或书面形式通知告诉学生注意假期安全和稳定。3.片面追求学校经济效益,轻安全稳定工作。由于各校规模差异,往往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招生工作和日常教学工作上,对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存在疏忽和放松。4.辅导员队伍建设跟不上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需要。无论是从辅导员数量还是工作能力等方面看,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存在着不是辅导员配备的力量不够,就是辅导员履行工作职责的能力不够。5.学校安全稳定工作方法不够,缺少创新意识,注重表面,疏于真抓实干。

二、做好校园安全稳定的机制和方法 1.加强学校党委班子建设,让党委成为学校维护安全稳定的核心力量。学校的安全稳定是大局,必须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校园该项工作落到实处。首先从健全体制机制入手,落实学校党政领导是维护稳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稳定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是主要责任人,部门领导都是责任人。同时党委要增强工作力度,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选聘配备工作,把德才兼备、乐于奉献、潜心教书育人、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优秀人才选聘到辅导员队伍中来,引导辅导员、班主任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实。针对校园网络特点,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素质较高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增强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力量,使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经常化。要加强协调配合,与有关部门实现互动沟通,积极开展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学校周边区域安全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注重方式方法,提高防范和处置问题的能力。2.客观分析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因素,从而在制度设置和机制建设上把握治理源头。当前,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在下降,校园周边环境复杂,诱因较多;高职院校行政和业务管理两级化;贫困学生比例居高不下,助学贷款、极少数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等,使学校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和不稳定因素增加,这是存在的事实,应该予以更多关注。针对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加强高职院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高职学校必须按照规定配好配足辅导员,同时严格用人标准,做好辅导员考核考评工作,落实辅导员工作责任制。这些是做好学生安全稳定工作当务之急。其次,是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我们要在学生的心理调节上使之健康化,形成开朗的性格和稳定而愉快的心境,产生积极的内驱力,避免许多因痛苦、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障碍而引发不安全稳定因素,并启发积极而适当的行为表现。同时,学校对评先评优、奖助学金、入党、推荐就业等方面要真正地实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和规则为准绳,阳光操作,消除校园不安全稳定因素。 3.突出师生为本,将维护师生正当权益作为维护学校稳定的先决条件。教职工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我们要从制度设置上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从工作上要创造良好的环境,从生活上要服务到位。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校的建设中去,使他们成为学校安全稳定的中坚力量。学生是学校和谐发展的主体,我们要从学习条件、学习动力、思想教育、身心成长、人文关怀、教学软硬件设施等方面入手,着力解决他们提出的问题,让他们在安全、和谐、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成才。比如我院近几年所建成的学生公寓、热水24小时保障系统、电子阅览室、校园绿化等,让学生切身地感受到了环境的变化给他们学习带来的愉悦心情。4.坚持并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对于建立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提升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促进学校内涵发展,保持教育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同时,要认识到加强教育法制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实现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有效化解教育矛盾和纠纷的根本途径。今年我校根据湖北省委关于建设“法制湖北”的指示精神,认真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多种形式的安排部署,做好教育行政干部、教师、职工、学生的法制学习宣传教育工作,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为依法治校的深入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起到了积极作用。5.切实加强管控,健全突發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学校是一个特色的社会群体,往往一件细小的公共事件的发生,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因此,建立健全高职院校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对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反应行动,救助遇险人员,控制校园公共突发事件危害扩散,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公共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当中就需要对全体教职员工、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全体人员都要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培养安全责任感。6.创新学生管理方法,促进校园安全稳定。只有管理方法的不断创新,才能满足学生工作的需要,尤其是学生的安全与稳定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显得更是迫切。有鉴如此,首先,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要做到坚持责任到位,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和辅导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认真落实“四在”要求,即知道自己的学生“在什么地方”,“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需要什么”只要责任到位,工作才会卓有成效。同时,高度重视和实施“家校一体化”教育模式。充分运用网络、信函等方式,通过家校互动的管理办法,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学习、缴费等情况及时告知家长,让学生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的说服教育工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其次,要落实“三全”,即安全稳定工作要全员化、全覆盖、全天候,不给安全稳定工作留死角。我校自2007年以来,共发出家校联系信函累计达70000余封,家校联系电话达6000余次,接待来校家长200余次,辅导员找重点学生谈话谈心累计达5000余人次,通过这些途径较好地解决了学校的安全稳定问题。7.落实“感恩教育”,激发校园和谐氛围。当代学生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无论是来自于城镇还是乡村,都不同程度地享受着优越的环境,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父母、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如何回报思考得较少,因此享乐思想严重、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思潮较普遍,具体表现是:缺乏爱心、包容性差、上进心不足,甚至厌学、打架违纪等现象常有发生,给校园的和谐稳定造成隐患。为了有效解决这些矛盾,有必要进行感恩教育。譬如我校每年新生的开学季,通过主办“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等一系列专题教育活动,使学生清醒地知道并且深深地懂得自己父母的含辛茹苦,老师的谆谆教导,学校的精心培育和社会的宽厚、包容。也让学生明白了为谁而学习的问题。进而他们狭隘的个人意识空间被压缩了,集体观念增强了,恶习和毛病改掉了,正义和文明归真了,为学校的安全稳定添加了正力量。

作者:江胜

和谐教育职教论文 篇3:

浅论高职教育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文章从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出发,阐述了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我国正处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阶段,从招生总量看,高职教育已成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从人才培养质量来看,高职教育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要把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具体要从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着手改革,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职教育的期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关键词]高职教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欧汉生(1962- ),男,江苏宜兴人,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物理教学、教育管理研究。(江苏常州213164)

建设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在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①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

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

进入21世纪,按照国际汇率计算,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美元,正在向人均30000美元的新台阶迈进。从国际的发展经验看,此时的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党中央在这样一个重要阶段到来之际,在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2004年又在四中全会上第一次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从而使我党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奋斗目标,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扩展为包括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内的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②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③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

要达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要求,实现社会和谐,教育是最根本的手段和途径。温总理在《求是》杂志上撰文指出:“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缩小不同群体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为群众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群众对发展教育的期望,不仅要切实解决‘上学难、上不起学’的问题,还要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解决“上好学”问题,推动教育在更高起点上实现更大的发展。”他又说:“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各类人才。经济发展能不能跃上更高层次,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也都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一要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能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办好职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者素质,有利于缓解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紧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扩大就业。二要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长远看,我们还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必须提高办学质量。”④可见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离不开职业教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职业教育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更是注重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年加大。2009年10月28日至30日,温总理在山东考察期间,在谈到职业教育时又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天的学习就是为了明天的就业。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重要一点就是解决就业问题。职业教育大有前途,因为它面向就业,面向青年,面向整个社会。”总理同时鼓励教师“要立志把职业教育办好,把学生教好”。他说,“党和政府非常关心职业教育,特别是农村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职业教育发展的广阔前景,怎么描绘也不过分!希望职业学校的学生们好好学习,立志成才,将来报效祖国。”⑤温总理在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视察时也曾讲:“我们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办好!中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发展了,整个社会就更加进步了,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就提高了,整个现代化事业就会向前发展!”⑥

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出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讲话指出: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加快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三农”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培养大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必须更加重视和加强职业教育,大力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⑦

正是国家对发展职业教育的强烈推动,促进了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随着和谐社会建设的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对中国教育发展,乃至对整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我们仍需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是在中央文件里第一次把职业教育摆在这么高的位置。⑧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和谐社会的坚强意志。

三、不断提高高职教育质量,努力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目前,高职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到2008年,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68所,在校生近880万人,占全日制普通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47%。⑨就其招生规模来看,已超过了普通高校本专科的50%。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一方面极大地缓解了各地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同时也有效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但也要冷静看待现有高职教育的发展,这是一种理智的认识。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来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尽适应。高职教育,之前应冠以“规模上”“数量上”等限定词才算准确。“金融危机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高职教育面临的挑战、机遇都前所未有。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是在高职教育的规模急剧扩大下,教学质量难以满足发展要求,难以适应现实而引发的就业难风暴;而机遇就在于学校加快走出传统办学模式,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强化学生就业能力,凸显高职特色,凝聚社会共识,以及为此进行的一系列努力。”⑩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今后10年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目标。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的精神,按照《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笔者在这里就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一些想法。

(一)改革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1.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主动适应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能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职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国家在“十一五”期间,启动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教材建设,极大地带动了各省、各校的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教学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使更多的学生受益。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持续地推进项目化课程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方法的改革。只有工学结合,才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只有工学结合,才能使高等职业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只有工学结合,才能推动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提高教师的高职教育水平;只有工学结合,才能有效地开展校企合作,使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可持续的轨道,使学生的顶岗实习成为可能。常州高职教育园区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按照工学结合、资源共享理念建设的实训基地不仅在园区内实现共享,而且在常州市乃至江苏省范围内实现共享。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四结合、六合一”实训基地建设理念(校内与校外结合,仿真与实操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小试与放大结合;车间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科研合一,服务与创收合一)和“SHER”实训室建设标准(S安全、H健康、E环保、R真实)。学院自主设计研制的流体输送、传热实训、化工管路拆装实训装置获得国家专利,并转让给多家兄弟院校使用,《化工技术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了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工学结合理念“四结合、六合一”为指导建设高职人才培养实训基地的探索与实践引领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一个方向。2010年3月21~23日由教育部、全国化工协会联合主办,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职业教育与石油和化工行业发展对接高峰论坛”也是旨在推进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的一次有益的尝试。

4.突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金融危机促使人们反思金融、商业活动中所暴露的精英人才人文素质与职业道德的缺失。我们培养人才的时候,没有培养人文精神和职业道德,所以我们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这说明,一方面素质教育理应是高职教育的应有之义;另一方面,高职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笔者认为,强调素质教育,不是开几门选修课、增加几项活动就够了,更重要的是要让参与教育工作的每一位员工都能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特别要强调把第一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主战场,让素质教育“进人才培养方案、进教案、进课堂”,管理部门、后勤部门都要落实素质教育的责任,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局面,把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笔者所在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直在这方面不懈地探索着,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建设一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无论是教育行政部门,还是学校,都在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地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尽管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办学体制、教育规模、教师观念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还远没能达到“双师型”内涵的要求。要解决“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从机制和体制两方面来加以解决。

1.要增加专业教师到企业工作的经历,可以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要提高专业教师的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要建立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机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这就需要对教师评价办法、校内分配制度等进行一系列改革,建立一套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和激励机制。同时,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宣传、教育,引导其观念的转变,形成一种积极发展、主动发展、乐于奉献的校园氛围,从“要我干”的被动状态上升为“我要干”的主动状态。

2.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同时要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这就需要改革现行的用人体制,形成教师能进能出的良性局面,这就需要政府适时地推出用人制度的改革措施。目前对“双师型”教师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需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同时还须制定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推动。

(三)建立健全高职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府、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笔者在这里从改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方面谈一些个人观点:

1.理顺高职教育质量评估体制。要通过立法或行政手段,对教育质量评估体制加以确定,明确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关系,使评估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真正发挥教育质量评估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促进作用。

2.提高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方案科学性。教育质量评估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逐步进入我国的,尽管在二十多年的实践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绩,特别是在规范高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促进人才的培养质量的提高等方面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但也不可否认,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评估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估方面尤其如此。因此,要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不断地对高职院校的评估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评估方案更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更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以提高其科学性。

3.切实提高高职教育自我评估质量。要引导高职院校自觉地开展自我评估,注重发挥高职院校在质量保障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高职院校自觉承担起维持和不断提高自身质量的责任,建立起切实保障自身质量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目前,已经有一些学校正在这方面开展积极的探索,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麦可思公司合作开展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已经连续了两届,从调查报告中可以发现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工作能力、知识结构等情况,也可了解到毕业生对学校的教学设施、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水平乃至校风学风等各方面的满意度,从而为学校合理地设置专业、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校风学风等提供了依据。这些客观的评价涉及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对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客观检验。

4.建立高职教育质量社会评价机制。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职业性、大众性和产业性,因此,社会评价特别是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对控制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是不可或缺的,但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笔者认为,要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的社会评价机制,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等三方的共同努力,具体地说,需要政府大力推动,社会积极参与,学校自觉行动。

5.建立高职教育质量评估监督制度。为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科学、客观、公正,应建立教育评估监督制度。对评估的监督可以是行政监督,也可以是舆论监督、来自高校的监督,相信有了这些方面的各种形式的监督,可以确保评估方案的合理性、评估程序的合法性、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除了高等职业教育界自身的努力,还离不开政府的继续推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作为高职教育人,我们要认真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按照教育部文件和《规划纲要》要求,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职业教育的期望,从而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注释]

①②覃雪.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15,316.

③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4/3187879.html,2005-02-19.

④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4/01/content_19729054_8.htm,2010-04-01.

⑤张威.温家宝在山东考察纪实:必须使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10/30/content_12361893.htm,2009-10-30.

⑥李斌,陈梦阳.温家宝在大连考察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一定要把职业教育办好[EB/OL].http://news.cctv.com/china/20070908/100803.shtml,2007-09-08.

⑦魏武.刘延东出席中华职业教育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8/18/content_11905266.htm,2009-08-18.

⑧李剑平.中央文件首次把职业教育摆这么高[EB/OL].http://edu.qq.com/a/

20100315/000040.htm,2010-03-15.

⑨⑩参见新浪网2009年5月4日发布的“任重道远——理智看待‘半壁江山’的高职教育”一文。

杨晓江.教育评估纵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8.

作者:欧汉生

上一篇:小学教育管理论文下一篇:素质教育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