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

2022-05-13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心理、生理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迫在眉睫。一、当前中学生思想现状及成因近年来,青少年思想状况十分复杂,并且诱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第一篇: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

关于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简单思考

作为一名中学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作为班主任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认真教书,提高中学生的文化、技能素质,仅仅是教育的目的之一。真心育人,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拥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心理素质,才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其形成高尚的品德、坚定的信念和良好的素质,引导中学生全面发展。

一、注重教师行为的影响,率先垂范

校园无中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中节,处处是楷模。教师的职业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育学生不是靠“说教”,而是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要学生做的事,教师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师躬亲共守。中学生从家庭步入学校,他们的情感正处于发展期,因此教师的率先垂范作用不可缺少。陶行知先生讲过:“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并且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随着教育的改革,教师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联系越来越广,教师的思想、行为、品德、举止越来越多地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性格和品质,其影响不只局限学生在校期间,而能影响其终生,并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教师应该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学生,感化学生,教育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应该把真知、真学问传给学生,反对讲授“假知识”、“假学问”;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真人,要让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

教师教育要求的严肃性和科学性尤为重要,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的形象是神圣的,是不可替代的!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比如,一个教师无意中说了一句不文明的话让学生听见了,他们可能会认为有时候不讲文明也可以。再如,某个学生是领导的孩子,雖表现一般,教师却让他当了三好学生,这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健康的阴影,从而导致其道德信念的动摇和倾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有较高的师德修养,鼓励每个学生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这样,在正确的集体舆论力量影响下,学生会互相学习,互相竞争,集体中每个成员的道德行为获得积极评价而巩固发扬,良好的班风因而可以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实效

教材在德育中要体现尊重学生,首先要把主动权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让他们针对教师或课本中提出的德育问题去思考,寻求最佳答案,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如在学习“他们需要关爱”这课时,指导学生观察周围常见的社会现象,培养学生从中会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助人为乐的好习惯。例如,在帮助别人与接受别人帮助的问题上,可以用具体事例激发学生换位思考,让学生逐步形成一种自觉意识――即我需要帮助,别人也需要帮助,这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教师上来就讲一大堆助人为乐的道理,学生恐怕也只是在云雾之中,收获甚少。

另外,教师在面对学生时,要时时刻刻意识到你所面对的是有自尊、有人格的人,他们需要你的维护、关心、珍惜,尤其是对待犯错误的学生,老师更应以宽容的心态来处理问题,千万不要一见学生出了差错就夸大其词,痛斥一番,使学生如坠深渊,不得抬头。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应该提出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并启发引导说出准确答案,这样学生就自然感到了自己的热情被老师接受,被老师承认,他们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听课回答问题。

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实效,教师就应结合身边的社会实践,以自身的爱憎情感感染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如身临其境,使教学过程情理交融,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权利,只有立足于教育主体的德育才能收到实效。

总之,德育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中学生的品德教育必须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安全、愉快、积极、有爱心的生活,才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责任,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作者:郜俊博

第二篇:如何做好当前中学生德育工作

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具有心理、生理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强的特点,他们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时,能否全面认识、理性分析问题,不仅是部分人的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当前,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迫在眉睫。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现状及成因

近年来,青少年思想状况十分复杂,并且诱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很值得我们深思。一是违法犯罪呈现上升趋势。一些地方接二连三发生的青少年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二是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值得我们关注。据调查,一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有了一切。三是日常行为引人深思。在校园里,一些学生我行我素、脏话随口而出、爱好奇装异服等。纵观造成这些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现状的影响、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缺乏管教、影视音像垃圾及虚拟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二、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纵观当代青少年学生身上出现的诸多问题和面临的诸多挑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他们做出的种种举动令人堪忧,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去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学校要通过卓有成效的德育工作,帮助广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全面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进而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促使他们健康成长。

三、做好新形势下中学生德育的措施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要经常教育学生做人首先要讲道德。教育学生讲道德,主要是对他们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实施中即坚持“五爱”,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首先要率先做到“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同时,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去影响学生,让学生通过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自觉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二是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搞好心理健康,十分重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具有情绪不够稳定、意志不够坚强、性格不够定型,以及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培养他们的情感、稳定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是加强个性发展教育。个性发展教育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而言,主要是进行高尚的意志品格和正确的审美情趣的培养,帮助他们仔细分辨形形色色的影视作品、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通过对复杂社会现象的透视和“扬弃”,培养他们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总之,德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

(唐河县第一初级中学)

作者:段贺英

第三篇:中学生德育工作现状分析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德育 现状分析 解决对策

德育,即道德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政治和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在倡导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当下,德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密切相关,贯穿于学校教学教育的各个环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热爱社会主义国家、具有社会公德及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

然而综观当代中学生,不少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水准、思想观念、法纪意识、价值观、理想信念等方面的表现都体现出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不到位。学校、家庭和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关心当代中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心健康地成长。

一、当前中学生思想行为问题分析

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中学教师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青少年思想状况复杂化,行为自由化,诱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一)极端思想导致极端行为

当代中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长的宠溺,而家长与学生的代沟较大,不能实现每一对亲子间的贴心交流。久而久之,中学生因为缺乏生活经验会产生一些“理所当然”的想法,遇到一些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总认为命运不公,自己无法改变现状,继而自暴自弃,选择用逃学、吸烟、喝酒、甚至轻生等极端的方式来逃避现实。

(二)恋爱低龄化

中学生在青春期发育加速,第二性征出现后,逐渐性成熟,生理和心理都有成人化趋势,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或是发生恋爱行为。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智未成熟,不少学生因此耽误了学习,甚至受到了巨大的身心伤害。

(三)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上升

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不良的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大多是因为缺乏他人关爱,思想稚嫩而缺少社会经验,在人际交往中遇到挫折时,不懂理性处理,而用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解决。

(四)沉迷网络

中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加上学业繁重,常感到心灵空虚,不少学生通过网络寻求心灵寄托,例如玩网络游戏、看电影、电视剧甚至淫秽作品来排解,形成网瘾。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无法管教,父母不注重与孩子交流、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确、垃圾影视音像及不良虚拟网络文化泛滥等都可能是催化中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

二、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科学

部分教师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将学习成绩的好坏当成衡量学生优差的主要标准,而往往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的评估考核不太重视,德育工作甚至是走过场。

(二)学校追求升学率,忽视德育

当今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大多只重视升学率,导致不少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以获得社会的好评,而忽视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不良社会风气渗入校园

一些个人主义思潮、及时享乐思想等不断渗入学校,对价值观未成熟的中学生造成巨大影响,导致青少年集体主义观念缺失,道德漠化,追求个性张扬以及醉生梦死。

(四)家庭教育方法不科学

许多家庭的教育方法欠科学,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有的家长因种种原因无暇顾及孩子的生活学习,有的家长过分追求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德育,有的家长重物质奖励轻精神鼓励,让孩子产生了道德不重要的错觉。

三、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的策略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学生德育意识

要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首先要培养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意识,加深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教师要将学校作为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把德育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畴并形成常态,特别是不能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出要求的同时,也应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提出要求,将品德教育形成具体条例纳入日常行为规范,形成检查评分制度。班主任除每天对学生的细微观察指正外,还可组织班级集体德育知识学习与知识竞赛。当然,也要保证德育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例如,每周设计一节主题班会课,内容为当月备受关注或热议的热点事件,让学生自行分成小组做准备工作并在班会上讨论,班主任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关心时事,对社会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性格尚未定型,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管理自己的情绪。学校一方面应成立由专业心理辅导员组成的心理健康咨询室,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另一方面要善于开设并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课,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帮助学生正确、及时地消除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让学生学会面对挫折、接受挫折,以此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自制力,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加强家校联系,做好家校联合教育

要做好中学生德育工作,还需要加强家校联系,即学校、家庭双方相互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家校联合教育可采取的方法有定期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开办家长学校,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成立家长委员会,为家长提供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组织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学生间、学生与教师间、家庭成员间的团结合作能力,形成良好的家校氛围;建立家校联系卡,向家长定期反馈学生一周或两周内的在校表现,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晚修纪律、宿舍内务、值日情况等基本情况,也要体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达标情况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家庭、学校联系反馈机制,让家长协同学校做好学生德育工作,加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增进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四)形成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进行“情感性素质教育”

学生情感的培养与外部环境和氛围紧密联系,网瘾现象之所以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缺乏与人情感交流,因而与虚拟网络的人交流,进而沉溺于网络世界。因此,在整个社会形成关爱和呵护、肯定和鼓励、期待和信任、严谨和严格、容忍和宽容等良好的人际情感应答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营造良好的情感应答氛围,学校与政府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要建立起良好的互动与联系。在学校,情绪饱满、情感丰富而敏感度高、具有积极人格的教师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感染与鼓舞学生,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教师要做有心的、积极的教师,时刻关注和发现学习有困难、情感上需要援助的学生,公正对待学生的情感,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家长要怀着爱心与责任心与孩子相互坦诚交流,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培养出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让孩子健康成长。

中学生的德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认真对待中学生德育教育,将会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教师应当把德育工作作为当前中学生教育的重要工作,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对德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完善德育教育机制,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家校联系等,全方位抓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理性分析当前错综复杂的社会,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责编 陈 蓉)

作者:蒋佩先

上一篇: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下一篇:社会管理法治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