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2022-05-13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利率风险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的类型及其度量方法进行简述,并以中国银行为例,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中行目前所面临的风险现状,并指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

第一篇:银行利率市场化论文

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探究

【摘要】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利差收入下降、金融客户融资渠道多样性等问题,同时也对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先对利率市场改革对银行利率定价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进行合理定价,谈一下个人的观点和认识,以供参考。

【关键词】利率定价机制 利率市场化 影响 对策

近年来,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逐渐提升。然而,从现阶段的利率定价管理工作现状来看,较之于国际发展水平,商业银行利率定价能力仍有一段差距。在当前的形势下,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应当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

一、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现阶段商业银行利率定价产生的影响概述

(一)影响存款定价

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条件下,利率定价方式发生了转变,而且现阶段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定价管理工作理念和模式较之于以往也有所改变,过程变得非常的复杂。从现阶段国内外市场发展情况综合考量,近年来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下行之势,而且利率的市场化和理财化思想倾向逐渐鲜明,银行存款数量同比有所下降,而且各银行以及商业金融机构的存款竞争压力明显增大。

(二)影响贷款定价

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贷款是其最为主要的资产业务,近年来国内经济快速发展刺激了银行信贷需求膨胀,加之信贷规模受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较大,而且与存贷存比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所以贷款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的出现属于一种必然结果。目前来看,贷款定价主要决定于卖方,以致于存款定价压力增大。近年来,利率市场化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的银行等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竞争也变得更加的激烈,很多情况下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贷款市场上存在着一种不良现象,即因征信管理乏力而影响银行等机构对贷款客户的准确把握,这主要是因为客户信息把握不全面,风险综合评估乏力。

(三)银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定价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发展的金融行业发展形势下,市场利率出现了一定的波动,而且这种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与此同时,资金在各大银行之间、资本市场上的流动性非常的大,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潜在问题和风险隐患。以2013年震惊国人的“钱荒”事件为例,就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资金市场化管理工作能力的考验;后查明原因,主要是因为银行人员为意识到央行的态度转变,也未没对银行交易定价进行主动的调整。

二、利率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完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想顺应利率市场改革趋势,进一步完善银行利率定价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建立切实可行的管理体系

对于利率定价来讲,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于银行出台的价格政策以及相关决策,为此建立切实可行的动态存贷款定价授权机制和管理体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这一体系中,由总行负责利率价格,并且对资金源的利率水平和期限综合权衡与模拟分析。笔者认为简政放权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实践中可以适当的下放定价权限,分支机构在坚持总行出台的基准利率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采取应对措施。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专业管理,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优势,通过流程以及机制形成合力,以此来提高利率定价管理体系的高效性。

(二)完善和健全利率定价基础支持系统

基于对现阶段国内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来看,应当集合当前以及未来的发展情况与需求,制定适合市场发展规范和要求的利率定价制度,其中应当具有一项功能,即为基层金融人员提供信息支持。从这一方面而言,现阶段国内各类商业银行应当立足实际,不断拓宽思路,建立开放、移动的定价信息管理系统,而且银行应当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积极打造能够有效全产品线以及全部流程的利率定价管理系统。第一,加强FTP资金转移定价管理机制建设。所谓FTP,实际上就是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业务能够产生一定影响机制,可以在业务、信号间实现点对点接收,对于每一笔业务成功的成本以及由此可得的收益等精确的显示出来。第二,构建MIS以及RMS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不断完善功能和发挥作用来支持信用和市场风险管控信息。第三,对收益定价以及客户贡献率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特色资产负债应对体系。与此同时,商业银行等国内金融机构应当立足实际,对信息进行全面搜集和整理,构建以期限、客戶以及利率和金融产品为主要要素的模型,定期计算以及精确显示风险机构和范围等内容,以此来自动化监控利率定价和异常情况,致力于利率定价准确性与应用效率的提升。

(三)充分发挥央行监管协调作用

央行的职责中有制定利率政策一项,没有被赋予更多的指导和利率监督权力,有待于提高央行间接管理利率水平。第一,强化辖区范围内的金融利率定价监督与管理。在此过程中,应当对不计经营成本以及人为操纵定价和影响或者破坏金融市场秩序的行为风险进行及时的提示。第二,构建完善的非现场利率监测监督管理机制,对辖区范围内的银行金融机构利率情况综合分析,以此来指导和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其利率定价能力。第三,对互联网金融加强监管,健全和完善互联网金融市场准入机制以及监管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规机构,并采取市场限制准入以及追究高管责任等方式,加强监管查处。值得一提的是,除以上措施外还应当督促金融协会加强行业自身的监管,以此来促进银行业合规经营、有序竞争,提高服务质量,并最终维护本行业的利益。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健全和完善利率定价机制,可以对银行内部各种风险问题进行有效管控。对于理想的银行利率定价管理机制而言,应当能够为生产营销与业务谈判人员提供较为详细的成本资料以及价格数据信息等,事先明确利率价格底线,以此来增强其谈判能力和提高利率针对性、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马运全.我国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机制研究——基于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2).

[2]李宏瑾.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J].国际金融研究,2015,(2).

[3]韩松.中国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

[4]曹国强.商业银行资金转移定价实务[M].中信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王齐(1979-),汉族,辽宁铁岭人,大学学历,中国人民银行沈阳分行营业管理部,经济师,金融专业。

作者:王齐

第二篇: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摘 要]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利率风险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本文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的类型及其度量方法进行简述,并以中国银行为例,通过利率敏感性缺口模型,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中行目前所面临的风险现状,并指出这是我国商业银行的共同问题。最后,本文从利率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应对利率风险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

1 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衡量方法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度量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利率敏感性缺口法、持续期分析法和VaR度量法。其中,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的假设条件较少,数据容易获得,衡量风险所需的成本相对较低,技术水平的要求不高。所以,本文选取利率敏感性缺口法对利率风险进行分析。

利率敏感性缺口法用来衡量利率变动对银行当期收益的影响。具体来说,就是银行将所有付息负债和生息资产按重新定价的期限划分到不同时间段。在不同时间段内,利率敏感性资产(IRSA)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IRSL)得出的数值即为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即GAP=IRSA-IRSL。当某一段时间内的资产大于负债时,就会产生正缺口,GAP>0,即资产敏感性缺口。此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上升。相反,当某一段时间内的负债大于资产时,就会产生负缺口,GAP<0,即负债敏感性缺口。此时,如果市场利率上升,会导致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下降。当某一段时间内的资产等于负债时,会产生零缺口,GAP=0,此时,银行净利息收入不受影响。

由GAP引申的相关指标还有缺口率(Δ)、利率敏感性比率(λ)和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θ)。缺口率(Δ)是指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缺口除以商业银行总资产,可用公式表示为:Δ=GAP/总资产。缺口率是一个相对指标,它表示银行所拥有的总资产对其所面临的缺口风险的承受能力,缺口率与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利率敏感性比率(λ)也是一种相对指标,公式为:λ=IRSA/IRSL。IRSA与IRSL的相对大小决定λ与1的偏离度,即θ=λ-1,θ同样为衡量利率风险的相对指标,当θ的绝对值趋于0时,银行因利率波动而承受的风险较小,反之亦然。

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实证分析——以中国银行为例

2.1 研究范围的选取

实证研究范围选取2007年至2013年,该研究范围包含两个升息周期和一个降息周期,并在2012年7月6日出现回调拐点(如下图所示)。这段时间呈现利率频繁波动的状态,有助于研究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所面临的利率风险,也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体系。本文实证研究数据均由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各年度报表整理所得。

2007—2012年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变化曲线

数据来源:由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数据整理所得。

我们从易受利率波动影响的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即利率敏感性资产与负债出发,运用利率敏感型缺口模型进行数据的分析,以衡量中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并对其加以有效控制。

2.2 指标的选取与计算

根据上文所述,本文采用利率敏感性缺口法,选取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比率(λ)、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θ)和缺口率(Δ)四个指标对中国银行的利率风险进行实证分析。

对2008~2013年我国中国银行年度报告公布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将利率敏感性缺口(GAP)、利率敏感性比率(λ)、利率敏感性比率偏离度(θ)和缺口率(Δ)分别从短期、长期和总量三方面进行计算、统计,得出结果如下表所示。

2.3 指标分析

从利率敏感性缺口角度来看:只有在升息期,GAP>0;在降息期,GAP<0,银行才能获得更大收益。如果GAP>0,银行应该适当的减少资产,增加负债,以规避降息带来的风险;如果GAP<0,银行应适当的增加资产,减少负债,以规避升息带来的风险。

虽然在2008年底开始的升息周期中,中行的总缺口为正,为其在升息周期下带来可观的利息收入,但是,由于短期内中行存在负缺口,因此将会产生较大的利息损失,存在较大的短期利率风险。从表中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外,中行一般呈现为长、短期正缺口,总量正缺口的状态。如果处在降息周期,银行将面临较大的利率风险。而且,中行受利率的周期性变动影响较大,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是数据显示出一种政策调整的滞后性。这可能与中国银行自身资产规模巨大,相比中小商业银行来讲,其资产、负债结构调整的灵活性较差的原因有关。

从利率敏感性比率角度来看:根据利率敏感性缺口的分析可知,当处于升息周期时,λ>1;当处于降息周期时,λ<1,商业银行才能有效防范利率风险,并且获得更多的收益。

由总量指标可以看出,在2010~2013年之间,无论处在升息周期还是降息周期,一直在不断减小,越来越趋向于1,说明中行在此期间采取了被动性的策略来防范利率敏感性风险。无论利率如何变动,这种保守型策略都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利率风险,确保中行收益的稳定。而在2009年开始的升息周期中,虽然刚开始维持在1附近,但是总体上呈不断上升趋势,这会降低银行的利息收入幅度,若不及时有效调节,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银行利息损失空间将会进一步扩大。从长期指标来看,均与1严重偏离,但呈逐年下降趋势,可以看出,由于中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不匹配,使得其面临较大的长期利率风险;但是工行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过一定的逐年调整,使得长期利率风险有逐年降低的趋势。

从缺口率角度来看:总量方面,中行的缺口率从2009年开始波动较为平稳,且数值不大;短期缺口呈现波动状态,长期则由2009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这说明:中行所面临的利率风险和总资产相比而言不大,现有的资产可能达到全面防范利率风险的目标。但是,其应注意调整长、短期缺口率,并对长、短期资产和负债进行合理匹配。

3 启 示

通过上文对中国银行相关利率风险指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利率风险的最主要因素在于资产、负债规模与期限的不匹配。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商业银行要提高对利率风险的重视程度,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构建利率风险的内部防范体系,设立职能明确的风控机构,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对利率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和规避。

其次,调整资产负债结构,加强长、短期资产和负债的匹配,从而尽可能将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引导金融产品创新。

最后,政府应该设立相关机构部门,加强对金融市场风险的实时监控,特别是对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监控。大力推进经济发展,为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降低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衍生产品的良好运作提供完善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参考文献:

[1]顾彦恒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商贸,2013(17).

[2]林乐芬,陈旭阳利率市场化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压力测试分析[J].经济纵横2013(12).

[3]谢晓雪利率市场化与利率风险管理[J].中国金融,2012(15).

[4]闫晶怡,闫凤祥利率市场化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3(70).

[5]朱霞,刘松林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J].金融改革,2012(2).

[6]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分析小组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二○一四年第一季度)[R].2014-5-6

[7]Duffee,GR,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easury yields and corporate bond yield spreads[J].Journal of Finance,1998(6).

作者:陈希娟

第三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摘 要:伴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率市场化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变革直接导致利率水平的波动,同时也严重影响着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本文对利率市场化和风险进行全面分析,结合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产生的影响,对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提出几点策略,旨在为商业银行稳定发展助力。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利率风险

1 利率市场化和风险分析

1.1 利率市场化概述

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是指由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货币市场的利率的现象。利率市场化主要分为四大方面,分别是利率结构、利率传导、利率决定以及利率管理。利率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机构所决定的,金融机构通过自身对市场的掌控以及对资金的需求决定着利率的高低,这种决定权也可能是其他市场主体,只要市场竞争激烈,其他市场主体也可以通过利率市场化的环境来主导利率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意义在于提高金融主体的竞争意识,不断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只有金融主体的不断创新,才能增强金融机构间的竞争意识,从而使金融主体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而取得更大的收益。

1.2 利率风险定义和特性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受到市场利率的影响而遭受的损失,它具有不确定性。利率风险的主要因素则是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包括利率受到政府的调控,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以及生产效率的变化等因素而引起市场利率变化,从而导致系统性风险的发生。系统性风险不仅能影响利率水平的变化,也会受到货币相对价值的影响,这些因素都是商业银行较为关注的风险;针对于非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大多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控制,例如对冲、规避、分散以及保险的方式。

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1 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金融体系创新

利率市场化前,商业银行由于受到价格管制的约束,价格以及产品功能都存在雷同,推出的产品毫无创新而言,制约了商业银行的创新力;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在定价权方面得到了解禁,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增强,一些受利率影响不大的业务以及不需要银行本身资金的项目得到快速发展,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方面得到发展并且能够规避利率风险;受到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商业银行在对存款及贷款利率放开的同时,将替代性的金融產品价格也依次放开,这样,既能使利率市场化在金融体系中发挥作用,也能够使商业银行的产品得到创新,促进商业银行走向多元化发展。

2.2 利率市场化导使商业银行经营体制转变

利率市场化前,商业银行推出的金融产品,其经营成本难以估量,不能通过价格来反映成本投入以及风险性,而商业银行出于自身风险及收益考虑,大客户则是其首选客户。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得到了利率的决定权,对于存款及贷款利率能够自主决定,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其经营战略,在经营成本、经营收益、经营风险等方面全方位进行产品定价,加大对客户的选择权,选择客户则是以风险、收益为依据,这样,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战略实施。

2.3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利润率变小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是信贷业务,银行通过利差收入实现利润,而实行利率市场化后,由于商业银行得到了利率的自主决定决,各大银行为了得到更多的客户,势必会以提高存款利率的方法吸引客户,从而吸收更多的资金,使存款利率大幅上涨,这样,也就导致了商业银行利率空间变小,经营成本提高,严重影响着商业银行的生存能力。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方法则是通过直接融资,非上市公司只能通过商业银行贷款来获得资金,商业银行之间为了生存会产生激烈的竞争,降低贷款利率取得优质客户则变成了关键一环,贷款利率的下降,导致商业银行收益减少,利润率也相对变小。

2.4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加大

利率市场化前期,商业银行对于利率没有自主权,各大银行的利率都是根据央行利率来执行,银行吸收存款以及发放贷款的利率水平都是一致的,利率风险不大。而实行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取得了利率的自主权,利率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化,这些不确定因素也就导致了利率水平的变动,利率风险也随之增大。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由两方面来决定,第一,银行的资产负债期,利率水平随着期限匹配是否一致而变动;第二,市场利率,市场利率的波动变化也决定着利率水平的高低。如果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商业银行就会存在着利率风险。当前,商业银行在利率风险的认识程度上存在明显不足,应对的措施不完善,而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利率风险也不断加大。

2.5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加剧

利率市场化促使利率水平提高,商业银行出于经营利润方面考量,发放贷款时所选择的客户则更倾向于愿意支付高利率的贷款人,高收益必然会存在高风险,受到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影响,商业银行无法第一时间获取借款人所借款项目存在的风险,对于借款人的道德品质也无法考量,这就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加剧,一旦发生无法还贷现象,银行的预期收益就会远远低于实际收取的贷款利率。实行高贷款利率不是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高贷款利率会使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增加,同时经营风险加大;银行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治理机构构成不键全,导致对于客户的监控薄弱,使信用风险加剧。针对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一般通过两点来应对,第一,通过提高存款利率来吸收资金;第二,提高贷款利率,加大高风险项目的投入,获取高收益,增加赢利的能力。这两方面相互制约,银行通过提高存款利率获取资金,维持银行的支付和经营,如果投入的项目存在风险,不良资产比例加大,使商业银行的利润减少,就会使商业银行陷入资金困难,无法周转,甚至出现倒闭、资产重组的状态。

3 利率市场化进程商业银行应对策略

3.1 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

实行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取得自主权,对于客户的选择范围加大,也就出现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商业银行对于存款、贷款利率的市场动向也更关注,市场利率的变动直接影响着银行经营利润。商业银行应针对不同的客户做出充分的市场调研,掌握不同客户中产生的贷款成本、贷款费用以及违约成本情况,对这些客户进行全面地分析,采取差别定价的方法,减少商业银行经营成本及风险,从而增加经营利润。

3.2 加大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加大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是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关键的一环,利率市场化环境下,商业银行间竞争日益激烈,各银行间为了争夺客户,会采用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降低的方法取得市场主导权,而这种方式无疑会加大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要想吸引更多的客户,必须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出更多的金融产品,筹措到更多的资金,同时,还要考虑规避市场利率风险。

3.3 商业银行要树立市场观念

面对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要树立市场观念,主要从两点来体现,第一,信用风险的应对,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客户违约,贷款客户不能按时还款,利率市场化实行后,客户对于市场利率的变化不适应,极易出现因为利率变化而无法还款现象。第二,市场风险的应对,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的利率发生变化,风险性也骤然加大,商业银行考虑风险要从自身经营策略方面来出发,利率的变化不仅会影响到商业银行自身资产波动,还会影响到业务发展的方向。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变化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上两点风险,树立市场观念,做出及时的业务调整,商业银行的风险约束机制不断完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4 创新商业银行业务模式,调整金融战略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性也在不断加大,银行利率管理需求就越来越重要,而金融产品的创新要求也在不断增加,商业银行需要不断调整金融战略,在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模式下,加大对于中间业务的比例,例如,增加客户委托服务、提供代理收付款業务,以这些业务收取收续费的方式增加中间业务收入。

3.5 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改进风险管理和定价模式

利率市场化进程促进商业银行利率产生流动性,因为利率水平的波动导致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增加,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改善风险管理模式,调整定价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风险。商业银行在提高管理水平方面,要将风险管理理念加以转变,逐渐转变为长期稳定型,可以在绩效考核中加入风险管理,将股东利益最大化作为经营首要任务,控制财务杠杆比例,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定发展,将短期经营目标逐渐向长期目标发展。商业银行还应该完善其内部风险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等部门,时刻关注风险变化,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管控体制;在定价模式方面,要从两点来实行,第一,建立定价授权制度,减少高风险现象;第二,建立尽职免责设计制度,避免出现高利率、人情化的行为,将商业银行内部管理架构进行优化,不断提高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

4 结语

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将面临着一场艰巨的考验,各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商业银行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优化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加大商业银行的创新力度、树立正确的市场观念、调整金融战略、提高商业银行管理水平以及改进风险管理和定价模式,这些都是顺应利率市场化进程的解决途径。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发展,有利于推进商业银行金融创新能力,为商业银行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参考文献:

[1]] 陈晶,曹艺.浅析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 01) .

[2] 王玮,周湘萍.利率市场化“施压”商业银行[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3,( 07) .

[3] ]林榕辉.人民币理财业务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J].中国金融,2016,( 08) .

[4] ]苏培科.利率市场化宜早不宜迟[J].商品与质量,2011,( 08) .

[5] ]张永成.利率市场化条件下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实证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03) .

[6] 苏培科.利率市场化宜早不宜迟[J].金融管理与研究,2011,( 03) .

作者简介:

李晓红(1976-),女,汉族,内蒙古兴安盟人。经济学博士,副教授,中级经济师,现为辽宁金融职业学院金融管理专业带头人。

作者:李晓红

上一篇:社区管理与服务论文下一篇:中学生德育工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