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论文范文

2022-05-1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学德育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思想道德品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中学开展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关键词:德育中学教育实施方法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一篇:中学德育论文范文

浅谈中学德育

【摘要】德育教育在中学阶段占有非常重要的份量,中学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成效,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重庆市田家炳中学在幸福教育理念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德育教育,成效显著。本文主要介绍了我校在德育教育工作中实行的方法和工作策略。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师生共创班级体 丰富校园文化 重视养成教育

良好的道德品质是一个人的灵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世界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认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一个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教育要以德为先,让受教育者先学会做人,把外部获得的知识、技能内化、升华为个人的稳定的品质和素养,使得社会文明在个人身上得以传承[1]。德育工作在中学阶段很重要体现在[2]:一、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大脑发育的日益成熟阶段,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的逐步提高,需要在加强行为规范教育的同时系统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从而提高按规范言行的自觉性;二、对未成年人来说,中学阶段是正确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三、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切实有效地实施德育教育极为重要。

重庆市田家炳中学时市级重点中学,目前学校有70个班,近3000名学生,学校确立了“以幸福的教育培养幸福的人”的办学理念,围绕“益物、益人、益己”这三个维度,多层面实施幸福教育。我校始终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通过不断努力探索,这些年德育教育卓有成效,多次被评为德育先进集体。

一、引领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班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直接领导者,是班集体建设中的管理者和组织者。班主任与其他科任老师的区别体现在班主任是学生学业成绩、品德形成和日常生活的重要介入者。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时间最多,引导、干预学生最多,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程度也最高。当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时,班集体的德育工作就会有声有色,生动而富有成效,反之,班级德育工作将陷于被动的局面。通过对班主任展开问卷调查发现近50%的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存在方式粗糙等问题,例如不少班主任在工作中只重管教,忽视情感上的投入。为了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設,提高班主任专业素养,更好的开展德育工作,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每年举办一次以“拨动心弦的艺术”为主题的班主任基本功比赛。比赛内容涉及:“我的班级管理”故事或经验撰写;“我的班主任观”工作论坛;“主题班会课”简案设计和现场比赛,以此提升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同时我校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定期开展班主任工作研讨,用研讨的形式重树和更新教育及管理理念,用研讨的形式去寻找平时工作中的不足,去寻找更优的工作方式开展学生进行德育。

(二)鼓励青年教师勇挑重担,敢于胜任班主任工作。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具有不服输、不畏艰的锐气和敢于尝试的勇气,他们善于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新的工作方式,自身素养高。近三年来我校从985、211大学引进30多名优秀大学生, 其中95%都走上班主任工作岗位,鼓励这些青年班主任在服从学校全局的原则下,灵活自主地开展班级管理和德育工作。实践证明他们是合格的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条不紊且在学生德育工作上充满创意。

(三)重视德育科研。在平时工作中让班主任有意识地收集在德育管理中所反应出来的比较有共性的问题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并进行甄选,然后确定一个研究科题,组织和发动班主任展开相应的科题研究,在研究中去寻找相关的理论支持和行之有效的操作办法。通过研究不仅可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还能提高班主任的德育理论水平。这种科研的形式可以大大丰富和完善学校德育管理方法。

二、师生共创幸福班级体

班主任虽然是班级的负责人、领导者,但是班主任不应当承揽班级所有工作,应当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建立自我管理机制,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只有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才能培养真正的独立自主的新型学生。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班主任是唯一责任人的班级管理模式,我们还对班级评价和班主任评价办法进行了积极的尝试,组织开展了“幸福班级”竞赛。

活动旨在提高我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把我校幸福教育的理念融入到具体的德育活动之中,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和教师积极向上、追求进步的积极性,彰显我校幸福教育的成果,突出我校的办学特色。我们根据各班的常规表现从班级常规管理、学生常规表现、学生奖惩三个方面分清洁、迟到、自习课纪律等15个项目进行班级考核:一每个学月的第一周升旗仪式,对获得月总分第一名的班级授予“田家炳幸福班级”流动荣誉牌;二每月竞赛结束后,各班都会获得一个积分进入班级学期评比,做为评选先进班级的重要依据;三每学年结束后,各班根据学年总积分参加全校“十佳幸福班级”评选。

活动的实质是以竞赛的方式开展班级评比,师与生作为班级管理效果的共同责任人共同参与,积极性高、容易操作、量化易于比较、结果易于引起师生关注,这样即改变了以前班主任孤军奋战的管理局面,又把先进的德育思想、幸福教育的理念融入到了具体的德育常态活动之中。

三、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在创新开展学生德育活动,拓展学生教育领域方面,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做到每月一主题,每月一活动,每月一集会。通过德育活动润物细无声地滋润孩子的心田,让学校的教育成果真正成为孩子的精神文化,渗透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从而指导他们的思想和行为。

学校贯彻“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成立学生代表大会,营造民主、和谐的校园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和发展,培养参政意识。学生代表以年级为单位,召开小组会议,商讨学校现状,提出学校工作改进意见和建议,校行政办公会责令各级管理部门书面回应学生代表的各类建议,并在学生集会时间统一宣读,由全体学生督促改进。

上学年,学校以新生年级为试点,利用每月一节的班会课时间,由年级组长组织,班主任及该年级全体学生参与,德育主任做重要讲话的年级学生例会模式,旨在站在学校的高度,提供一个与年级学生对话的平台,沟通教育理念,疏通管理矛盾;畅通学校工作;倾听学生建议;和谐师生关系。每一次学生例会均明确会议主题,制定会议议程,并在会后及时听取学生代表的反馈意见。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尝试搭建师生互动平台,增进师生理解,从而真正践行培养幸福学生的理念。

我们积极地为学生搭建平台,充实学生的活动空间,协助学生自主开展了“创建书香教室”,“我的校服我做主”,“校园十佳歌手卡拉OK比賽”等活动,学校还安排专业师资在课余时间指导帮助学生组建了“幸福鸟”学生合唱团、“舞动幸福”舞蹈队和健美操队、“幸福原色”美术兴趣小组、“幸福印象”师生影像社,组建了“幸福阳光”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在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整体德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形成了“德育习惯”,才能真正的养成良好的德育品行。养成教育是通过有效的培养和训练,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不良行为,这正是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一)端正态度,养成习惯

“养成教育”首先要端正学生的态度,要学生认清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思想上开始进行根本改变,可根据生活中的一些常见事件,激励学生,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自觉的遵守规范,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可定期的组织学生对周边困难老人进行帮助,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帮助困难群体的意识,从而有效增加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学生以后步入社会不会出现嫌贫爱富的情况,做一个有基本道德的人。

(二)规范行为

根据我校具体情况,制定《日常行为规范》《基本道德标准》《班级量化考核细则》、《升降国旗规定》、《违纪学生处罚决定》、《校园卫生管理制度》等具体的条款来约束学生,要学生熟读其内容,根据其内容实施,规范学生行为标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养成教育”的实施。

德育教育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良好的德育教育对学生未来的发展、生活乃至是否能够成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在德育教育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效但在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不断地总结改进。总而言之,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管在任何历史时期,在任何地方,德育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抓好学校德育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需要。让我们共同携手,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德育工作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紫灵.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德育教育重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29):76-77.

[2]金玮.中学德育教育的探讨[J].农家参谋,2018(17):162.

作者:颜晋

第二篇:中学德育研究

摘 要: 思想道德品质是人的基本素质,中学开展德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应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核心。

关键词: 德育 中学教育 实施方法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题,在学校教育中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而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育具有阶级性,教育的阶级性决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群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也明确了中学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德育

1.1德育。

狭义专指道德教育。广义的概念为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支撑,是维持社会性存在的重要基石。

德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处于半成熟期,可塑性极强,对其思想品德教育有深远意义。学校作为德育教育的主战场,有着强大的功能。

优美的校园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熏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及思想言行具有规范作用。良好的班风、学风,良好的习惯、合作精神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做好德育工作可以使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及人文精神、科学精神,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德育的内涵不断丰富与充实,但对人及人性提升的关注是德育工作的永恒追求。

中学教师健全的人格魅力,永远的微笑,是学生的人格榜样。

德育对个体社会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可满足个体的精神需要,促进人的精神需求层次的提高和精神境界的升华,激励人们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滋养品德,陶冶情操;训练人的行为,使人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2我国中学德育现状。

德育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只要学习好,什么都好。整个社会、家长等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的投入中,智育的投入占90%以上。

德育,口头重视,实际落空,“说起来很重要,做起来往右靠”。“德育为首”这条不可变更的教育原则,许多人在一次次的实施中开出了一张张的“空头支票”。学校的德育系列方案措施也只是“纸上谈兵”。

形式简单,单调乏味,基本上是说教,全在班主任的一张嘴,效果甚微。政教(德育)处布置,班主任实施、学生会监督这种被动的运行机制沿袭至今,班主任像保姆一样看护着“嗷嗷待哺”的学生,政教处像警察一样监督着“负重前行”的班主任。管理、教育、整顿、奖惩就是德育的全部内涵,德育成了其他教育的点缀或应付检查的门面装点。

农村的德育更为堪忧,农村中学的德育落实仅仅是为了找出路,只是生存教育而已。

1.3中学德育的原则。

走出德育教育的误区。中学德育教育是由教育的阶级性决定的,是中学教育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任何统治阶级统治下的教育都深深地渗透德育教育,德育是人的素质的重要内容,并非是中国特色的产物。

不同的历史时期,德育的内容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人的素质所需的内容必须是爱国、爱民族、爱自己国家悠久的历史、优秀的文化传统、勤劳智慧的人民。

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德育内容可以有所不同。如,边疆地区的中学教育,爱国是最重要的内容;民族地区又可能是民族和谐、大团结等尤为重要。

中学德育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爱国、立志励志、团结和谐、奋发图强、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教育。

以“双基”教育为主,寓德育教育于各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教书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德育教育渗透于知识教学之中,紧扣教材、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必须在教材内容范围内进行,充分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因素,并随时收集资料和信息,按教材章节顺序有计划地安排可结合的内容,防止“贴标签”式的牵强附会的结合,做到有的放矢。

德育教育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多样化。可以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可以到社区、工厂参观;可以开讨论会;可以阅读有关报刊;也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进行。

在进行国情教育时既要讲成就又要讲差距。讲成就易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讲差距易于唤起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激发他们为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进行。青少年学生具有热情高、情绪不稳定、爱幻想和好奇心、求知欲、自尊心强等心理特点。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要晓之以理(给学生以祖国的历史、宝藏、成就、前景的知识),动之以情(激发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深情),励之以志(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作准备),持之以恒。

德育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全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整体设计。如,学校建立德育教育网站,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体,有意识并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2.中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

2.1按照中学各科教学的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整体设计,各科独立实施。

如《历史》课程主要设计“丰富的历史、悠久文化、魅力中国教育、智慧、勤劳的人民”等;《地理》主要设计“美丽中国、壮丽山河”等;《化学》设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教育”等。

2.2充分挖掘各科教学中的德育内容。

德育教育是各科课程的任务,是班主任、全体教师和学校的责任。各科教学中都有德育教育的任务。人才培养不能仅靠单打独斗,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不必说中学文科类的课程中的语文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展,内容比比皆是。中学理科类课程教学中德育教育也非常丰富。如,中学《化学》、《物理》等课程中就渗透有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离子等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的学科。研究对象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化学知识中蕴藏着许多哲学道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挖掘,注意寻找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结合点,加强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的同时,自然而然地培养起辩证唯物主义思想,逐渐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2.3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在课堂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穿插一些中国古代光辉灿烂的历史,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感觉祖国的巨大变化。我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在技术上也有过巨大成就,对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如,讲化学的“置换反应”时,可介绍我国古代的湿法炼铜技术,让学生了解这是现代“湿法冶金”的起源。学生了解了这些丰富而生动的历史史料后,既增长了知识,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现今中国虽然是第二大经济体,但人口众多,底子较薄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夜郎自大,要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的国情,使其认识到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几代人付出艰苦的劳动,从而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向学生讲述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要让学生知道我国人均指标还很低。在介绍煤炭、水泥、钢、铁、石油等行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说明人均产量是很低的,产品质量也急待提高,能耗还需大幅降低,等等。结合这些素材教学,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树立为祖国四化建设立志成才的远大理想。

2.4立志励志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

知识改变命运,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立志励志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意志品质是人们在实现一定的思想品德过程中为克服一切内外困难时所作出的顽强努力,它是克服困难、调节行为的精神力量。

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必须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才能使学生自觉地培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意志。

教师应以科学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的精神来激励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时地引导学生渡过难关。如在做“银镜反应”实验时,有的学生做了几次没有成功,就想放弃,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鼓励学生,直到学生做出“银镜”为止。学生在学习上普遍希望得到关心、鼓励、理解和帮助,这是正常的感情需要。尤其是差生失败的时候多,挫折感和感情上的压抑常常表现出学习兴趣和信心的萎缩,甚至悲观失望,自暴自弃。因此,他们更需要关心、鼓励。

教师要深入学生当中及时了解学生,关心帮助学生。在评价学生及其学习效果时一定要从热爱学生的愿望出发,客观、公正、及时地进行评价,做学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催化剂。

2.5社会公德教育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

大气雾霾、酸雨、臭氧层空洞、水体富营养化、土地贫瘠等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种教学中只要涉及生存环境问题,就要从社会公德的层面对学生进行教育。任何教育都必须从孩子抓起,给学生灌输环境保护思想,并联系环境保护对他们进行关心社会、关心集体、遵守社会法纪和社会公德教育。

2.6研究、解决新问题,延展德育教育。

通过相关专题讲座,相关黑板报、参观等课外活动进一步延展德育教育,通过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来强化德育教育。

如,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地区由于种植三七等药材或有的家庭开矿或做生意或小城镇改造等因素,家庭经济较好,学生从小生活在蜜罐子里,缺乏吃苦精神,意志薄弱,贪图享乐,加之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他们不愿意读书。“读书苦,读书累,不如加入黑社会,白天有酒喝,晚上有地方睡。”是他们中一部分人意识行为的写照。因此,如何加强德育教育,值得更加深入地进行研究。

把德育有机融入中学各科教学中,会使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得到提高,爱国热情、历史责任感进一步增强,能正确认识与对待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质量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研究是中学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

参考文献:

[1]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

[2]易连云.重建学校精神家园.交流论文,2003,3.

[3]彭辉.中学德育的心理认同模式.作者单位:河北石家庄第六中学.

[4]刘树仁主编.教育学.吉林大学出版社.

[5]周烨.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思考.上海教育杂志.

作者:徐怀春 周云波

第三篇:中学语文德育教学探析

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处于正在逐步形成的阶段,中学阶段的思想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师应利用语文教材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学。

中学语文 德育教学 思想教育

赫尔巴特曾说:“教学以个性为起点,以德性为终点。”教学的起点永远是个性,而终点是德性。任何一门学科,在教学时都要考虑到是否有利于人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崇高品德的培养和高尚情操的陶冶。语文学科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该学科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许多的优越条件。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凭借语文教材发挥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

一、正确理解中学语文德育

语文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但并不是只有语文课才有人文精神,物理也有人文精神。要防止一种错误认识,语文课不等于文学课,人文精神不等于文人精神。在大家都讲语文的人文性时,我们还要注意语文的工具性。语文教学不能以培养文人、培养作家为目标,连大学中文系都不能以此为目标。学语文是要学会表达,学会熟练准确地使用汉语。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作为德育主要载体的语文课必须注入新鲜血液,站在人类的高度关怀人生。在当前的德育中,我们必须正视传统教育的不足,在重视群体价值教育的同时,重视以往忽视的个人情感和意志方面:情感方面有善良、同情、礼貌、诚实、勇敢等;意志方面有雄心、适应变化、目标设置、自我决定等。

二、中学语文德育策略

1.经典渗透

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语文是美的对象,汉民族语文更是世界上最美的语文。”它含有丰富的外形美和内质美,诸如语言的音乐美、文字的绘画美、事物的意境美、人物的心灵美、题材的实在美,思想上的哲理美、道德上的崇高美等。课外读物可以广泛一点,广泛一点视野也就开阔一些。读作品,应当拒绝那些宣扬暴力和色情的东西,更多地接受一些经典作品。流行文化不用说也会进入青少年的阅读视野,我们不用提倡青少年就会去找这样的东西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提倡阅读经典,并不是说要排斥时尚的的东西。但经典应该放在最高的位置,应当是最重要的。经典作品是经过历史洗炼的,具有高贵的品格,经典中有最基本的、也实际上是最深厚的人性思考。青少年应当多读读那些公认的经典。青少年要读一些向善的、向上的作品,读一些有利于他们精神成长的作品。健全的人格是对生命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的敬仰。与文学美育结合,潜移默化地渗透德育与文学美育结合,对内容丰富多彩的文章教学渗透德育是中学语文德育的最经常的、最有效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当代作家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对于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正确对待生死问题,如何对待自己的生身父母,如何提高心理素质,着意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避免过激举动、预防发生意外等,显然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2.榜样的力量

现代教育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间通过这种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因此,教师价值引导的落脚点应是学生的自主构建,整个教学过程应是教不断向学转化,以促使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不断提升。这就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进行换位,要从传统的传授者转向现代的促进者。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其情感表现最好,师生情感最和谐,为此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要的。教师要走近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尊重、关心、爱护学生,不随意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保持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语文教师只有以平等的心态与学生同学习、同感受、同思考、同共鸣,才能使学生进入善学、善思、善得的学习境界,以榜样的力量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

3.运用多种教辅手段,加强实践,联系生活

在教学中,如果没有情感因素的参与,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木然、无反应,对学习内容和老师的讲授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进而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可借助多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特别在讲授艺术性较强的课文时,可借助音乐、图片、录像、多媒体等直观可感的手段,调动学生情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是语文整体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语文课外活动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品德的熏陶。活动的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并注意有层次性和针对性。例如,有些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相交错的充满矛盾的时期,他们的行为富有模仿性。故课外活动还要坚持选择正面良好的榜样,以培养优良品质、积极进取精神、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爱国主义情感,如革命诗歌朗诵会、名人成功故事会等。这些活动形式生动活泼,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这些活动渗透道德品德教育,把语文能力训练与品德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寓德育于语文课外活动中。

三、结语

过去,在我们国家,对德育内容非常重视,认为没有德育内容就无法达到德育目标。但是,中学语文课的德育内容却体现出惊人的一致性,甚至有点单调以至僵化。实施中学语文德育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只要把握住德育的特征,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就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选玲.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教育——中学语文德育内容新探[J].教师天地,2005,(10).

[2]温儒敏,孙志军.中学语文是人文教育而非文人教育——温儒敏教授访谈录[J].博导新观察,2010.

[3]张兴文.素质教育下中学语文德育教学的渗透[J].读与写,2007,(3).

[4]杨小年.试谈中学语文的德育教学[J].成功,2010.

[5]马丽.语文教学应渗透德育教育[J].琼州学院学报,2008.

作者:周双玉

上一篇:景观设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理财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