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单位旅游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特点,教师教和学生学比较困难。文章分析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旅游单位旅游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旅游单位旅游管理论文 篇1:

锦州市旅游业问题诊断及对策研究

作者简介:周佳(1992-),女, 内蒙古乌海人,现就读于渤海大学旅游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大四本科生。

摘 要:辽宁锦州于2001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该地旅游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并成功举办了2013世界园林博览会。文章基于对锦州旅游业发展现状的了解, 诊断出其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景点多而不精、景区规划欠佳,统一管理格局欠缺等问题,并据此提出资源整合、规划先行、管理体系构建等对策,从而促进锦州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业;问题诊断;发展对策;锦州市

旅游业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业之一,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世界旅游业的发展也进入了“黄金”时期。进入21世纪以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逐步由北欧、西欧、北美等地区向亚洲、非洲、澳洲等地区转移,同时,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代表之一,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它将是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这也将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与契机。辽宁沿海经济带地处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位置和东北亚经济圈的关键地带,资源禀赋优良,于2009年7月,该区域的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提出了“立足辽宁,依托东北,服务全国,面向东北亚”的战略定位。锦州作为该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地方旅游业朝着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成为锦州市亟待重视与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锦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1.旅游产业经济持续增长

锦州市近年来旅游产业经济呈现快速、持续的发展势头,年旅游总收入从2006年的39.3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37.2亿元,其发展速度不容置疑,且以国内旅游为主,而对入境旅游者吸引力逐渐增强(图1)。基于2009年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锦州市旅游业也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这对于锦州市来说是一个非常有利的大环境。

2.旅游产品结构渐成体系

锦州市旅游产品类型较多,内容丰富。为适应旅游者的需要,锦州市积极构建旅游产品结构体系,现已初步形成生态、滨海、宗教等旅游产品,游客可享受多样性且独具地方特色的产品体验。再者,锦州市注重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通过发展新业态旅游形式,如节事旅游、农业旅游、体育旅游等使得产品结构体系逐渐形成,以吸引各类游客并满足他们的需求。在产品质量上,锦州市竭力打造具有高品质及内涵的旅游产品,例如2013世界园林博览会,提供游客体验别味海上园林与园艺文化的机会。

3.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锦州市旅游业发展基础较好,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也在不断完善。截止2012年末,锦州市拥有星级酒店24家,其中五星级3家,四星级3家,三星级12家,二星级及以下6家,从酒店级别来看,主要集中在三星级层次,说明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旅行社53家,规模大小不一,主要以小规模经营为主,为今后的资源整合提供的基础与条件。再者,锦州市旅游交通不断完善,现有主要景区的专线客车,景区内也有像电动车之类的环保车,景区之间的交通线路在不断规范化。 二、锦州旅游业发展的现存问题

尽管近年来锦州市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尤其是在2013世界园林博览会的带动下发展势头更是强劲。虽然锦州旅游竞争力在辽宁沿海经济带中排名第三,但由于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晚、起点低、观念陈旧等缘故,与沈阳、大连、秦皇岛等周边旅游强市相比,差距甚大,这突显出锦州旅游业发展层次偏低、总体水平也不高。固然,锦州旅游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审时度势,更需要自省与反思的态度,找到旅游问题产生的根源所在。

1.旅游景区(点)多而不精

锦州的旅游资源是比较丰富的,拥有39项单体数量,其中包含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8家国家4A级风景区,1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处国家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处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6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等。具体来说,地区拥有备受游客青睐的笔架山滨海度假区、北普陀山旅游风景区、医巫闾山森林公园等自然旅游资源,还有辽沈战役纪念馆、北镇庙、崇兴寺双塔、万佛堂石窟、奉国寺、锦州辽塔、青岩寺等人文旅游资源。从资源的丰度上看,锦州旅游景区(点)多而丰富,但从级别上看,现有国家4A级景区有8家(其中2家待评),国家3A级景区7家,国家2A级和1A级的景区的数量占半,可这就缺少5A级景区,尚未形成竞争力强的王牌旅游景区与拳头旅游产品,这又往往会影响到地区旅游经济的整体性发展。

2.景区(点)旅游规划欠佳

我们知道,缺乏合理规划的旅游资源就像一盘散沙,基本无法形成竞争合力。锦州地区内有些景区(点)的规划不够完善,例如辽沈战役纪念馆中轴线的西侧空地杂草丛生,并且在杂草中杂乱地停放着几架飞机的空壳,这与中轴整齐的规划相比较,显得不够专业与科学。一个优秀的旅游景区(点)配备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完善的服务系统,然而,锦州的旅游景区(点)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与人性化的服务系统,比如辽沈战役纪念馆内缺乏明确的游览指导,游客进去之后找不到另一个展馆更找不到出口。其实,旅游景区(点)内不仅需要完善解说系统,同时还需要构建即时提供维修的反应系统,有很多景区(点)受到自然或人为的破坏都需要及时修补,例如北普陀山景区内有很多砖石结构的建筑有石块松动的迹象,这对游客产生很大的安全威胁,需要快速维护。该区域内各景区(点)的地理位置上就处于比较分散的状态,难以形成集群效益;而在资源的分类上也没有明确的主题,在给旅游资源的定位上不够清晰,缺乏主题感与十足的吸引力,以上都是景区(点)旅游规划过程中欠佳的表现。

3.统一有序的管理格局欠缺

锦州旅游业在旅游景区(点)的管理问题、旅游局的管理问题及旅行社的管理问题最为突出。锦州旅游局的监管不到位,集中体现在导游队伍管理混乱。按照规定持有《导游资格证》(还没有换成IC卡)的导游是不允许带团,可现实中很多导游手里只有“导游资格证”就去带团,更有甚者任何证件都没有也被允许带团,然而,这种监管不力使得旅行社敢用这些导游,尤其到了旅游旺季,这种无证带团现象更为严重,宰客现象也就很难规避。再者,锦州的旅行社实力比较弱且缺乏统一管理。目前锦州的旅行社分布比较散,大多是私人的小型旅行社,有些不到20平米的房子里一台电脑,一部电话、一个传真机、一个计调、一个经理(也可兼职导游)就可以成立一家旅行社,这样的旅行社较难形成品牌诚信效应,最为不利的是这样规模小的旅行社大多自助经营、自负盈亏、散乱分布,缺乏有效的统一管理与科学引导,容易影响整个城市的旅游形象。统一有序的管理格局才能够为锦州地区提供一个长远的发展环境。

三、促进锦州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1.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

锦州地区旅游资源类型较为齐全,可按照“颜色”将其分类并进行整合营销。以锦州笔架山风景区、滨海大道旅游观光带为主体的“蓝色旅游”;以辽沈战役纪念馆为核心,黑山阻击战战斗遗址为两翼,锦州牦牛屯前线指挥所及周边战斗遗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旅游”;以锦州北普陀山、医巫闾山、森林公园、大芦花、老爷岭为代表的“绿色旅游”;以青岩寺、奉国寺、万佛堂石窟、北镇庙辽金历史及佛教文化为代表的“金色旅游”;以温泉、冰雪旅游为主体,以冬季在农家院吃黏豆包、体验冰雪民俗风情为代表的“白色旅游”,“五色”俱全,锦州方可喊出“五色旅游在辽宁,辽宁五色在锦州”的城市旅游口号来吸引游客。除此之外,对锦州而言,以世博园、笔架山风景区、北普陀山风景区、青岩寺及奉国寺景区等作为锦州地区的旅游精品景点来包装,进而把这些点串成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加以营销,这种由点到线,再到面的组合方式将把零散的旅游资源做一个最佳整合来打造高水平的旅游产品。锦州旅游业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全面促进地区性旅游发展才是关键,并且锦州作为辽西走廊的中心城市,其旅游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到区域发展,故资源整合,打造旅游精品是发挥其旅游中心城市的前提条件。

2.规划先行,细节赢得游客

“旅游开发,规划先行”,锦州有成为著名旅游城市的潜力,然而,这种潜力除了需要政府、当地居民、外来投资商等各方的努力,还需要科学的开发与规划作技术支撑。锦州地区的景区(点)在规划过程中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理念,追求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细节决定成败”,锦州景区(点)在硬件建设上狠抓景区设施的同时,还应当在软件建设上注重服务的细节,力求游客的最大满意。另外,锦州市政府要加强市政规划建设,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和与旅游相配套的服务设施,积极建设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与营造开放友好的人文环境,对于一个外来游客提供便捷的交通和满意的旅游服务,比如设导游服务站、开通旅游专线、专为游客设置的旅游路标等细节至关重要。2013世界园艺博览会是锦州第一次在世界面前的亮相,加上正在规划建设的沿海经济开发带,这些对于锦州来说无疑都是发展旅游的良好契机,锦州需把握住机遇,迎接挑战,规划先行尤为重要。

3.体系构建,加强管理实践

政府监督管理到位,积极制定旅游发展战略体系,做好营销规划,统一管理导游队伍。政府除了履行监管职能,应该制定长期有效的旅游发展战略,并形成战略性体系,这将为锦州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宏观上的指导。政府应当借助不同的旅游形象传播路径实现多样化的目标,提高锦州知名度,例如,湖南卫视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备受目标观众的喜爱,其拍摄地易形成人们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导游队伍管理应采取统一原则下的多样化操作,首先需要制定严格、有效的管理制度去约束导游的行为,再者需要转变思维观念实现多样化操作。中国导游被看作是吃青春饭,国外导游则是在当地居住了几十年、有着丰富的生活阅历、对所在城市相当熟悉的年长者。面对着未来中国成为最大的旅游目的地国,如果中国有这样的导游就很难适应外国人的需要,其实,这样的年长导游可以是兼职的,而且适合带散客进行游览,这也能让当地居民参与到旅游中去,实现双赢的局面。

旅游企业采取合作方式谋取双赢,旅游景区(点)推出联票制度,旅行社朝着集团化发展。锦州地区景区(点)通过合作就能串联起来,最终达到共赢的状态。旅行社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连锁容易形成一个集团,在所有的连锁的旅行社中有统一的服务标准、统一的产品标准等,这有利于保证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如果组团社和地接社属于同一集团,那么组团社和地接社之间的矛盾就会减少,相互更容易合作,旅行社成本也相应降低;一个旅行社集团,更容易打造品牌,形成品牌效应。就锦州的旅行社而言应当合并,将几个分散的小型旅行社合并成一家大型旅行社,整合后其实力大增,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魏小安,韩建明.旅游强国之路——中国旅游产业政策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3.

[2] 彭德成.中国旅游景区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3] 陈才,于洁.锦州旅游业地域特征与发展对策的初步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7(1):71-73.

[4] 张利民,王素珍,栾凤.锦州旅游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27(5):99-102.

[5] 郝文军.辽宁区域发展“经济-环境-旅游”耦合模式分析——以锦州为例[J].北方经贸, 2008(8):21-22.

[6] 张凌云.“十二五”我国旅游业发展战略的思考[J].旅游学刊,2010,25(1):6-7.

[7] 王慧,夏学英.基于大推进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大推进理论的思考[J].发展研究,2012(2):45-48.

[8] 张满林,赵恒德.辽西走廊区域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作者:周佳

旅游单位旅游管理论文 篇2:

基于CDIO理念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探讨

[摘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具有理论性、技术性和操作性强的学科特点,教师教和学生学比较困难。文章分析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CDIO;课程教学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8114

1引言

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加强,并发挥着主导的作用,其主要标志是,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程度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产业,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比较高,信息化时代的旅游需要信息化管理。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通信设备等组成的系统,能对经营管理的信息进行收集、加工、存储、传输,向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及管理信息系统自身的管理维护。旅游企业要实现管理现代化即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现代化是离不开管理信息系统的——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资源和越来越复杂的企业内外部环境,旅游企业就必须建立高效、实用的管理信息系统,为企业管理决策和控制提供保障。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旅游企业管理和提供竞争力不可缺少的手段。

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特点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是从旅游行业的行业特点出发,以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的应用能力而设置的课程。目前,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教材版本很多,但其内容体系大同小异,大体包括理论、技术、规划开发和应用四部分。比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比如,宫小全等编著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普通高等学校旅游管理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的内容是:第1章概论、第2章基于结构化方法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3章酒店管理信息系统、第4章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第5章旅游交通信息系统、第6章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第7章旅游汽车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第8章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第9章旅游电子政务系统、第10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杜文才等编著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高等院校旅游与饭店管理专业规划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0年版)的内容是:第1章旅游业信息系统与技术概述、第2章旅游信息管理基础、第3章旅游业信息系统应用概论、第4章管理信息系统硬件与软件技术基础、第5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网络技术基础、第6章数据资源管理技术、第7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开发、第12章旅游信息系统应用的安全与道德;陆均良、沈华玉编著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的内容是:第1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概述、第2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的技术基础、第3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第4章饭店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5章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6章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7章旅游交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第8章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第9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维护与安全管理。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主要特点:一是很强的理论性和技术性。课程的理论、技术和规划开发部分涵盖了信息系统的软硬件技术、网络技术、数据资源管理技术及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原理等,这些内容理论性和技术性比较强。二是很强的操作应用性。课程的应用部分,比如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电子商务系统等,都会涉及软件应用问题。三是极强的综合性。按照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目标设计,学生不但要掌握信息技术理论和懂得各种旅游管理软件应用,还要懂得结合旅游行业的特点,利用旅游专业知识分析旅游企业业务流程和用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业务流程进行再造。

22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它是一门教学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这个难度主要来自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从教师方面来看,许多担任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师,要么是旅游专业毕业的,要么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其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術知识比较精通,各种编程对他们来说不在话下,但是,他们没有旅游专业知识背景和旅游行业工作经历(哪怕是见习也好),这样,他们所授的课显然偏重理论,旅游行业结合度很差,学生普遍感到难懂,学习兴趣提不起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有旅游专业知识背景和旅游行业工作经历,但他们的弱项也比较明显——恰恰就是技术这一块,以致上起课来感到很吃力,课程无法教好。无论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还是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他们期末的时候都要面临学生评教的压力,以致许多教师都不愿意承担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教学。从学生方面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绝大部分是文科生,理科基础比较弱,而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又是偏理科的,所以学生首先表现出来的是害怕这门课,加上教师的因素,学生普遍不喜欢这门课程。此外,还存在课时少、教学试验设备缺乏的问题,这就使得这门课大多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弱。

3CDIO教育理念与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31CDIO教育理念

CDIO即由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施)和Operate(运行)四个英语单词的首个字母拼凑而成,是21世纪初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的研究团队创立的工程教育理念和实施体系。CDIO教育理念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并且通过培养使学生这四个方面达到预定目标。其中,构思和设计是在对市场需求了解的基础上对生产方案的开发,实施是将生产方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运行主要是对产品质量的评估。CDIO教育理念的主要特点是学校理论学习与“真实场景”的实践操作一体化实战教育,把学校里理论学习转向了生产实践的应用,[2]是一种被公认的比较好的工学结合、强调实践能力培养的教育机制。

32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

321重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模块

现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是按照普通本科高校培养目标设计的,理论性比较强,显然不符合地方本科院校的实际。为地方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掌握职业应用技术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内容要从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出发进行重构,在有限的48课时约束下,最大化实操应用课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也就是说,基于CDIO教育理念,以旅游管理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熟练应用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和信息化软件为主线进行课程改革。据此,可以对现有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理论、技术、规划开发和应用四部分做如下修改:压缩理论、技术这两部分内容(有兴趣钻研的学生可以课外研读)——这种处理是要腾出课时来加强实操应用部分的教学,以便保证规划开发和应用这两部分的教学课时(酒店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旅行社管理信息系统、旅游目的地管理信息系统与应用等课程内容,主要是学软件应用,如饭店管理类软件——如国外开发的Fidelio、Opera,国内开发的西湖软件、华仪系统、中软好泰等;旅行社管理类管理软件——如金棕榈旅行社管理软件、天港城旅行社管理软件、旅贸通旅行社管理软件等;旅游电子商务系统与应用软件,等等)。

2017年3月,国家旅游局公布的《“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信息服务集成化、市场营销精准化、产业运行数据化、行业管理职能化的旅游信息化发展目标,旅游信息化的十大主攻方向(推进移动互联网应用,打造新引擎;推进物联网技术应用,扩大新供给;推进旅游电子支付运用,增加新手段;推进可穿戴技术应用,提升新体验;推动北斗系统应用,拓展新领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培育新业态;推动计算机仿真技术应用,增强新功能;推动社交网络应用,构建新空间;推进旅游大数据运用,引领新驱动;推进旅游云计算运用,夯实新基础),九大重点工程(全国/全球全域旅游全息信息系统工程、民宿客栈信息化工程、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工程、旅游网络营销平台工程、“12301”国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工程、旅游行业监管综合平台提升工程、旅游应急指挥体系提升工程、旅游信息化标准体系提升工程和国家旅游基础数据库提升工程)和四项优先行动(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建设优先行动、旅游网络营销建设优先行动、旅游电子商务建设优先行动、旅游电子政务建设优先行动)。这是一个以信息化助力旅游发展的规划,是在充分考虑我国旅游业发展、旅游信息化现实基础以及信息化发展趋势而确定的。因此,学习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除了学习各类管理软件的使用外,还要增加其他跟《“十三五”全国旅游信息化规划》有关的软件平台的学习。

322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真实情景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实训基地近年来,地方本科院校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应用型办学定位,加大了校企合作的力度,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在校企合作方面(主要是与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的合作)的进展比较大,但是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主要是旅游企业为学校提供学生顶岗实习的实践机会上(惠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第四个学期开设,顶岗实习发生则在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结束之后的第六个学期),校企合作的层次比较低,企业还没有介入学校教学中来。因此,校企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来说,可以考虑把相关课程内容安排到旅游企业里进行真实工作情景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传统课堂教学达不到的效果,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23打造一支专兼合理的师资队伍

专业教师方面,一是强化培训。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的教师,其弱项是计算机知识,可以对他们进行计算机知识培训。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教师,其弱项是旅游专业知识匮乏,可以送他们到高校旅游专业进行培训。二是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获取行业经验。兼职教师方面,聘请参与校企合作的旅游企业相关人员到学校给学生授课。

324实施项目化教学

适应CDIO教育理念,教师授课要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教师讲授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的项目教学,让学生在项目的构思、设计、制作、运行四个环节中主动学习并获取知识,从而把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动手教学有效结合在一起,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具备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方面,教师结合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工作的实际,遵照由浅到深的教学规律,编排旅游企业信息管理工作项目模块若干供学生小组选择。学生方面,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扮演旅游企业运行中的不同角色即把自己融入具体工作情境,带着问题主动学习,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讨论和合作,学会项目构思、制订计划、项目实施和项目的组织管理,并将成果归纳整理成论文和制作PPT参加答辩。科任教师最后根据各个环节完成情况给出成绩。作为项目化教学的副产品,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325建立以“过程”为主的考核方式

CDIO教育理念强调“干中学”,在“干”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来达到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目标。因此,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考核就要侧重学生“学的过程”,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过程为观测点,即要考核学生知识转化能力,注重形成性过程评价,以学生完成项目中的各项知识、能力、分工合作、创新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这部分成绩构成期末成绩。具体考核操作是,建立有旅游企业有关人员(兼职教师)、科任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考核小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的部分过程(主要是实操部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等级评分。科任教师要录制教学影像资料,并将影像资料播放给学生。其好处是教师可以总结教学的效果,学生可以发现自己学习不足之处和进行自我评价。学生是采取小团体学习的,大家之间的学习表现如何都是知道的,让学生相互打分比较接近学生的实际。学生对旅游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开发和应用能力,用上机实验方式来考核。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采用闭卷考试方式,这部分又叫基础知识考试。最后,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论文答辩的表现、课堂表现、出勤率综合评定平时成绩。这样,学生的总成绩=期末成绩(40%)+实验成绩(20%)+平时成绩(20%)+基础知识成绩(20%)。

参考文献:

[1]易婷婷旅游管理信息系統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5):108-109.

[2]方敦礼,余向洋CDIO教育理念下《导游业务》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15(1):129-131.

[3]崔杰酒店管理专业CDIO课程模式及信息化资源开发[J].电子测试,2014(24):67-69.

[基金项目]惠州学院教研教改项目“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旅游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JG2015028)。

[作者简介]李颜(1966—),男,海南海口人,惠州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经济管理、文化旅游。

作者:李颜

旅游单位旅游管理论文 篇3:

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职业人才培养改革探讨

摘要: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改革后出现的新的学生群体。针对这一群体在文化基础、学习方式、心理特征及专业认知等方面与普通本科生的不同表现,应通过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人才培养目标,科学设置旅游管理课程,优化教学方式以及加强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高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改革

对口生源是指通过对口高考升入普通全日制高校的大学生。对口高考,即高校单独招生考试,是为进一步推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而设立的一种特殊考试制度,对口高考的招生对象为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具有正式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包括普通中专、职业中专、职业高中、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成人中专及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等。旅游管理对口高考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旅游管理专业应届毕业生,为我国旅游业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对口生源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与普通高考招生的本科生在文化基础、心理特征、行为模式等方面有很大的区别,因此,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改革,因材施教,为我国旅游业培养出更杰出的、综合素质优秀、适应行业发展的旅游管理人才。

一、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特点

(一)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综合素质良莠不齐

对口生源旅游管理的本科生,入学时参加的是由所在生源地省组织的单独招生考试,考察的内容为基础文化知识和专业课,难度相对较低。而参加过普通高考的本科生,经历过高考的历练,文化基础知识比较扎实。在进入大学后,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学习能力上就表现出了弱势,尤其是在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旅游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学习上比较吃力。在对同一学习问题的处理上,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与普通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也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一部分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参加过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等旅游企业的专业实习,人际沟通能力、环境适应能力、随机应变等综合素质较强,在大学期间表现尤为突出。

(二)学习的主动性不足,缺乏学习兴趣

通过对口高考升入大学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职业高中或普通中专学习期间所接受的教学和日常生活管理模式和普通高中有很大的区别。在学习习惯的培养方面多处于被动地位,再加上大部分学生文化基础较差,就更加缺乏学习的兴趣。在进入大学后主要表现为:听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不愿意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对老师布置的课程作业不能高质量地完成等。

(三)心理早熟,自主意识强

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之所以选择通过单独考试的方式进入大学,主要的原因是文化基础知识薄弱,难以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或者是厌学情绪较重。在进入大学之前,这些同学就承受着来自于父母、学校以及其他上普通高中同龄人的压力,甚至是被歧视或冠以“不良少年”的称号,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通过职业高中的专业实习,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因此,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进入大学后比来自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表现得更加成熟,在处理大学里的人际关系和学习生活中的其他问题上考虑得比较全面和周到。作为90后的学生,他们也具有这个年龄阶段所有年轻人的共性特点,即追求个性,不愿意约束自己,部分学生纪律性和自控能力较差。

(四)专业思想牢固,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和技能

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虽然在文化基础知识上存在弱势,但在中专、职业高中阶段,已经树立了较为牢固的专业思想,对未来所要从事的职业已经有了相对全面的认识。另外,一部分同学在进入大学之前,通过专业实习,已经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实践能力较强。

二、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容

(一)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着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层次和方式,是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基础。根据教育部的要求,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1]。这种定位其实是相对狭隘和模糊的,尤其是针对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在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引下,导致学生形成本科生一毕业就能从事管理工作的就业思想误区,从而学生在一开始从业时不愿意选择层次低、实践性较强的服务性工作。因此,应根据我国旅游行业发展的实际趋势,培养符合旅游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谓应用型人才是从旅游业的市场需要提出的,它不同于培养基础科学、未来科学等方面的人才,而是应用现代科学培养应用型人才[2]。

(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设置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是高等院校旅游人才培养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未来就业。我国旅游管理本科办学历史较短,对专业课程的设置缺乏经验,课程体系对培养目标的实现支撑不足,内容也相对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目前,对于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课程设置也同样存在诸多问题。普通本科生所学的大学英语、高数等课程,超出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能力范围,在未来的旅游从业中也不太适用。还有一些依托于地理学科、历史学科和外语学科设立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原专业特点依旧比较显著,缺乏旅游管理的特色课程,或课程设置不足。其次,由于对口生在中专或职业高中学习时,已经接受过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进入大学后,一些内容相近的课程重复开设,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及教师的创新能力。另外一些院校因为师资的原因,还存在“因人设课”的现象,导致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三)旅游管理教学方式改革

目前,针对于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相关高校采取的依然是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是对高中时期应试教育教学模式的习惯性沿袭,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旅游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相关的操作技能课程由于收到场地、师资、实验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只是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不能对学生起到实质性的锻炼作用。我国旅游本科教育由于理论教学占据了教育的中心,实践课时设置严重偏少,以至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的任职要求[3]。

(四)旅游人才培养师资队伍改革

旅游管理高校教师素质的高低,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就目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的构成情况来看,师资结构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一部分教师是在旅游管理专业创办之初由地理、历史、经济等专业转型的,一部分青年教师是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直接参与教学。因此,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以及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另外,由于高校职称评定主要以论文、著作、项目等为参考依据,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理论、轻实践的行为。

三、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改革的途径

(一)准确理解和把握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1.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旅游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强的应用型学科,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上,不应局限于培养高级人才、管理人才,而是培养与旅游业发展需要接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尤其是针对通过单独考试进入普通高校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应该在拓宽和深化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在职业高中时的专业技能优势,培养“T”型人才,即理论基础知识宽泛,同时又在旅游专业上有所长的旅游管理毕业生。与此同时,针对90后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心理特点,还要注重对其职业道德目标的培养,培养他们诚实守信、热爱专业、乐观自信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2.彰显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人才特色

招收对口生的旅游管理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地理区位、当地旅游资源禀赋条件、办学历史等条件,综合确定独特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企业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和普通本科教育培养相结合,避免旅游本科人才培养的同质化,打造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品牌,增强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竞争力。

3.培养目标的设定要以就业为导向

各个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导向是学生的就业,宗旨是为学生服务。要依据社会旅游业发展的需求、高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学生自身的特点,提出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4]。因此,要把握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特点,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同时,结合旅游管理本科生近年来的就业方向,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进行创新和改革,提高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就业率。

(二)根据对口生的特点科学把握旅游管理课程设置

旅游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其行业发展也很迅速。因此,在课程内容设置改革上,要体现理论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1.注重旅游管理课程的适用性

根据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内容设置首先要注重适用性,以行业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导向。在本科阶段的课程,应紧跟旅游行业发展的态势,关注旅游行业中的新业态,据此来设计课程,以便学生在毕业时能适应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要慎重选择教材。因为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一些理论性较强、内容复杂的教材不适合他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相关专业教材,提倡由旅游管理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及课程实际情况,与时俱进,自编教材。

2.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个人潜力

针对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思想政治类、体育类、文化通识类课程可适当减少,为学生创造更大的空间,使他们能有更多的精力去钻研专业课程,发挥个人所长。另外,课程的设置中还应该体现出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如激发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从业情感,塑造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和阳光心态。

3.鼓励教师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旅游管理专业是具有涉外性质的专业,开设双语课程是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也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实现学生学习外语和专业知识的良性互动。教师应根据对口本科生的外语水平和专业发展趋势,选择国外原版教材作为主要参考书,同时配以中文教材作为辅助,进而平衡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实际需要。

(三)优化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教学方式

1.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是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传授理论知识的重要方式。但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难以实现老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因此,对传统的课堂教学应加以优化,在讲授基础理论知识时,要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对职高和大学中重复的教学内容加以压缩。采取案例教学、任务带动教学、情景模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堂教授中,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学习者”转换成“讲解者”,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他们各方面的专业能力,才能够培养出真正具有全方面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5]。

2.注重学生创意能力的培养

当前,创意经济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崛起。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天然的联系,创意能力将会成为未来从事旅游管理工作者的核心竞争力。因此,针对于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应发挥他们的个性化强、思维活跃的优势。在本科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融入创意思维培养、创意思维训练及实践等手段,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意能力,使其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更具竞争力,能真正成为能够胜任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行政管理的中高级专门人才。

3.建设校内校外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的建设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必要延伸和优化,也是培养应用型旅游管理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加强对常规校内实验室的建设,提高实践教学的广度和趣味性。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建设仿真环境下的导游模拟实验室、旅行社及酒店虚拟经营系统等;还可以依托旅游管理专业,在校内成立旅行社、创办咖啡吧及小型酒店等方式,在校内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环境和平台;同时,要积极拓宽校外实践平台,改变旅游管理实习“重酒店,轻旅行社”的格局,除了星级酒店以外,加强与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度假村、旅游电商、会展公司等旅游企业的联系,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实习渠道。

(四)加强旅游管理教师教学团队建设

1.培养双师型教学团队

加强旅游管理教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一定要注重对旅游管理教师的定向培养,在寒暑假委派教师去相关的旅游企业挂职锻炼,留学深造、分期出外学习培训等多渠道深化其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最终形成理论基础知识深厚、实践操作技能优异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通过结合教学实际,加强教学改革,提高项目科研能力;同时通过主动承担社会服务项目,带领学生做课题,做到教学科研两促进,质量与效益双丰收[6]。

2.整合社会资源充实教师队伍

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旅游企业负责人、高级导游、旅游酒店金钥匙等到学校担任客座讲师或特聘教授,以专题讲座、座谈、定期授课等方式成为校内旅游管理教学的有益补充,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掌握旅游行业的最新管理理念以及行业发展水平、旅游者需求等信息。

3.引进高级旅游管理人才

引进旅游管理或外语、历史、地理学科下旅游管理方向的博士毕业生,或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重视对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和培养工作。在此基础上,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新知识、新技能、新动向的把握能力及吸收能力,鼓励教师申报和参与旅游管理实践性课题和旅游规划项目,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教学团队的教学、科研能力及实践水平。

旅游管理专业在我国虽然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时间,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在未来依然具有广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对口生源的旅游管理本科生作为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补充,是我国高级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渠道。加强对口生源旅游管理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改革,是符合我国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要求的具体体现。在进一步丰富我国旅游管理人才层次和结构的同时,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精英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春奎.试论地方性本科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7):36-37.

[2] 邱瑛.应用型大学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鸡西大学学报,2014,(4):18-21.

[3] 李先跃.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15):126-127.

[4] 秦志学.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4,(4):148-150.

[5] 刘晶晶.中韩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对比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80-181.

[6] 郑春奎.旅游管理专业“一式三化”模式人才培养实践[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40-42.

作者:罗艳玲

上一篇:现代企业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施工企业成本控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