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22-09-11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 是难以自立自强、难以发展进步的。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 如何通过创新课堂教学, 使思想品德课充满创新活力,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1 从培养学生好奇心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好奇心是人们由于力争弥补已有知识与未知领域的差距而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好奇心是求知欲的重要表现, 又是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揭开科学家成长的历史画卷, 不难发现, 许多科学家小时候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他们走上科学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 是创新的原始动力。因此,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对于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而且这一过程又能使学生的好奇心理得到进一步深化。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教师要抓住一切有利时机, 在教学中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 使他们在问题情境中乐于思考、主动求得问题的答案。如在讲八年级上册《诚信做人到永远》一课中的“做诚信的人”时, 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提出以下问题, 让学生分组讨论: (1) 你认为“老实人吃亏”吗?为什么? (2)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不诚实的人吗?你是怎么对待的? (3) 你愿意与经常说谎的人一起共处吗?为什么? (4) 守信的人所以失败, 是守信惹的祸吗? (5) 诚信就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 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吗?为什么?这些问题, 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理, 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在讨论中表现得非常活跃, 甚至还向老师提出许多创新的见解和建设性意见。通过学习, 学生明白了: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信守承诺是一种美德, 一种品格。由此可见,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 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设置的问题, 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使他们的知识、能力及思维得到升华和发展, 从而使课堂形成师生之间双向互动的智慧交流状态和教学相长良好氛围。

2 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主体, 只要学生积极能动的参与教学, 兴趣就会促使他将凝聚于知识中的智力因素转化为个体的创新能力。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各种主动发现的机会,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凡是学生能想能说的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想去说, 让教室成为学生探索问题的空间。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质疑, 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勇于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参与质疑, 就能变教师的外部给予为学生的内部求索, 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在质疑过程中, 学生能学会独立获取信息, 并将信息与原有知识结构相结合, 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学生提问参与的同时, 教师要多设疑, 设疑使学生从原有的认识结构中产生矛盾,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学习《立志成才, 报效祖国》一课时, 教师利用图片和录像, 让学生了解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 通过观看电影, 使学生知道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和惨无人道的日本7 3 1部队对中国人民的残害。之后,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样让学生们思考, 一下子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此时, 教师让学生联系实际谈体会, 学生们讲到周恩来总理在上小学时, 面对灾难深重的祖国从小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愿;鲁迅先生为了拯救祖国, 三改个人理想, 他那“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名句, 凝结他对祖国的一片深情;“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为了中国科技的发展, 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 冲破重重阻碍而回到祖国。最终得出“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结论。

3 从激发学生的成功体验出发,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创造性是人们能动性的一种特殊表现, 以不循常态独辟蹊径为标志, 不满足于既有状态而着力开拓的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通过指导具体的创新活动渗透在创造过程中,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不安于课本上的答案, 而要去尝试一下, 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 内容丰富, 而外部世界存在大量复杂的信息, 有些是常规的问题, 有些是创造性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去鉴别, 选择有关问题。人们通常获取的问题往往只限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范围, 重视常规性问题, 忽视对创造性问题的探索。这就要求我们上思想品德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创造, 要准确把握好教学时机, 启迪学生的智慧,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设出令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式, 同时引导学生的独立探究活动, 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不墨守成规。在教学中, 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培养学生主动富于创造的精神。在学习有关环境问题时, 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厂、企业、被污染的河流去参观。参观前明确提出参观的目的, 在实地参观时给学生以具体指导。学生在参观时发现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除课本上以外, 还有居民向河里乱倒垃圾污染水资源, 工厂乱排放废水污染河流, 农民焚烧秸杆污染了大气等情况。面对这些比书本上更多更严峻的环境问题, 学生很是震惊。参观后, 针对本地区日益严重的水污染问题, 向居民、工厂发出保护环境的倡议, 向本地政府提出了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 并得到了很好的响应。通过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探究形式, 使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学生们感到从思想品德课上不但学到了知识, 更重要的是学到了怎样做人, 怎样做一个高尚的人。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从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出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把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实践有机结合, 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上一篇:优化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下一篇:肩胛骨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