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命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化学生命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一篇:化学生命论文范文

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

摘 要: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生命科学的语言。随着现代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化学与生物学不断交叉、渗透和发展而形成的边缘学科——生命科学已成为21世纪最富有拓展力和生命力的科学领域之一。该文从化学的学科地位以及对生命科学的贡献两方面阐述了化学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突出作用,旨在为生物科学类的本科生明确化学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提供参考。

关键词:化学 生命科学 生物科学

众所周知,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它贯穿于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之中,与能源、材料、环境和人类生活紧密相连。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又渗透到与人类健康密切联系的生命科学领域,而成为21世纪最富有拓展力和生命力的科学领域之一[1]。因此,化学又被称为是生命科学的语言。

1 化学在传统学科中的地位

化学被称为“中心科学”,在“数理化天地生”六门传统科学中的占据重要地位。什么是“化学”呢?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

化学不仅是重要的基础科学之一,也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作为基础学科在自身快速的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例如,核酸化学的研究成果使今天的生物学从细胞水平提高到分子水平,建立了分子生物学;对地球、月球和其他星体的化学成分的分析,得出了元素存在的规律,发现了星际空间有简单化合物的存在,为天体演化和现代宇宙学提供了实验资源,还丰富了自然辩证法的内容。在新物质的创新性研究中,要想得到精确的物质结构必须进行精准的化学实验。在我国古代,道家为寻求长生不老药炼制“不老仙丹”,甚至希望能“点石成金”,这些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从理论上来讲,他们却成了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先驱。前人所用的研究方法即是“实验”法,只是限于当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水平,对物质组成的了解和实验技术的掌握尚不足,导致这些开创性的研究工作成为后人的“笑谈”。随着科技和人类认知的发展,作为我国四大发明的“火药”被发明。据记载,“火药”是炼丹的副产品。此外,陶器和玻璃的发明与制作都是古人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利用化学反应进行的实践活动。著名化学家拉瓦锡,早在200多年前就用定量试验的方法测定了空气成分。这些在客观上为化学学科的建立积累了研究基础。

2 生命科学的研究范畴及发展前景

2l世纪是信息与生命科学的时代。那么,何为生命科学呢?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虽然至今学界对于生命的概念仍未有清楚的认识,但基本上,生命具有与化学成分同一性的特征,具备严整有序的结构,能够自我新陈代谢并产生应激性和运动等特征[2]。

就生命科学的起源而言,它并不是近代才产生的。在人类出现文明的初期,生命与非生命的差异就被人类认识到,并开始对生物进行观察、描述,留下了大量的材料。17世纪以前,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神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古老的生物学始终停留在观察和描述阶段。到18世纪,伴随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学的积累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对生物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成为主要课题。19世纪,随着物理学和化学的发展,新技术被不断应用于生物研究,使生物学由描述性的学科發展成为实验性的学科。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分别通过对植物和动物细胞的研究,提出了细胞学说。这一学说的提出,使生命科学的研究由宏观水平深入到微观水平,对于揭示生命运动规律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1865年,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发现了生物性状遗传的两个基本定律,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20世纪初,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在基因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因定位于染色的基因学说,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质的飞跃。

到20世纪后半叶,生命科学在分子生物学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具体表现在学科分支细化和深化,各近代学科间的交叉加强,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边缘学科。如研究基因及其表达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生物体内化学变化的生物化学等等。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物工程、克隆技术、PCR技术构成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

3 化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3.1 化学学科分类及研究内容

按照学科分类,现代化学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高分子化学等五门学科。

无机化学研究的是除碳氢化合物之外的一切物质;有机化学研究的是所有的碳化合物;物理化学是应用物理的原理、方法研究化学的现象以便用数学的语言定量地描述化学的有关信息;分析化学是定性确定各种物质的组成、结构以及定量表示物质组分的含量;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和反应的学科,包括各种聚合反应理论,新的聚合和改性方法、高分子基团反应等。

3.2 化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3.2.1 无机化学与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早期化学领域的研究无不是以无机化学为基础的。如法国的拉瓦锡、英国的玻意尔和道尔顿、俄国的门捷列夫等,他们的研究都是以无机物质的变化、反应和性质为研究对象的。20世纪发展起来的各化学理论也是从研究无机物质的结构和价键开始的。无机化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进一步加强。无机化学与生命科学交叉使人们不仅仅关注技术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其模拟,而且从活性分子、活体细胞和组织等多个层次研究无机物质与生命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机理,热力学和动力学平衡、代谢过程,同时,更加关注生物启发的无机智能材料在生物体自修复、生物信息响应和传导及生物免疫体系构筑中应用的研究[3]。

3.2.2有机化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有机化学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基础学科,并已渗透到生命科学领域。有机化学在揭示物质结构的本质的同时,促进了生命科学等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发展,同时,生命科学又为有机化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研究内容。生物的多样性使有机化学的研究充满了活力,有机分子的生物功能也充分反映了两学科之间的同源和紧密联系。20世纪60年代,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 牛胰岛素,随后80年代又合成了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是在揭示生物体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上取得的重大成就。

20世纪后半期,复杂生命现象的研究进入分子水平。从DNA的双螺旋结构到人类基因组计划,有机化学的理論和方法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美国著名生物化学家、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获得者阿瑟·科恩伯格指出:“现今分子生物学的成就其实属于化学”,“生命实际上是一个化学过程”,“人类的形态和行为就如同它的起源,它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命运一样,都是由一系列各负其责的化学反应来决定的”。可见,有机化学在生命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3.2.3 生物化学对生命科学的贡献

19世纪以来,化学理论和技术介入到生物学领域,建立起“生物化学”这一新学科。生物化学是的主要任务是了解生物的化学组成和它们的化学活动。生物化学从早期对生物总体组成的研究,进展到对生物的各种组织和细胞成分的精确分析,使得生物学研究逐渐从宏观的描述水平深入到微观的分子水平,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

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中最活跃的前沿包括: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生态学。由这些前沿引伸出的核心问题的探索包括:生命的起源,物种和生态系统的进化,遗传发育及其在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层面的调控、蛋白质的分类、结构与功能、细胞信号转导行为与脑的认知等[4],这些核心问题都包含着急待解决的化学问题。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也成为了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科技领域。

4 结语

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体内物质分子运动,有学者认为可以“把生命理解成化学”。虽然,生命过程不能简单地还原为简单的化学过程,但研究生命过程的化学机理,从分子层次上来了解生命问题的本质,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将会对人类认识生命提供基础。作为本科学生,不仅要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过程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参考文献

[1] 杜琳珑,冯定坤,韦建前.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化学奖[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6(3):72-74.

[2] 谢放.中外文化发展历程[M].吉林:长春出版社,2013.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未来10年中国学科发展战略化学[M].科学出版社,2012.

[4] 陈竺,邢雪荣.2005年国内外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进展[J].中国科学院院刊,2006,21(3):224-233.

作者:葛涵博

第二篇:探究化学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摘 要: 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本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及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进行了分析探究。

关键词: 生命教育 化学教学 生存教育

长期以来,人们对化学教育的探究与认识不够深入,人类漠视生命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自杀、暴力、犯罪等现象频发,这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生命与教育的关系。化学作为一门基础实验学科,是人文的特点,与生命研究息息相关,与人类的生活密切联系,因此,探究生命教育以化学为切入口切实可行。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探究以人的生命为本,以人的生命活动思想发展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阵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教育理念的教育,是生命润泽生命的教育,是师生用生命激励生命、智慧点燃智慧、心灵感动心灵的教育,是师生互相尊重、彼此激励的教育,是人与人、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

一、对生命教育内涵的探究

生命教育理论最初由美国的詹姆斯·唐纳德·华特士(James Donald Walters)提出。华特士认为生命教育是追求生命“成熟”,这里的成熟不仅指身体的成熟,还指个人与自然、他人、社会建立和谐关系的能力,其宗旨在于实现个人的完善。而英国教育学者把生命教育理解为一种全人教育,即通过生命教育培养积极主动的公民,促进国家经济与政治上的进步,提升社会的文化、道德及社会风气。在20世纪末,台湾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青少年问题,把生命教育确定为“从观察与分享对生、老、病、死之感受的过程中,体会生命的意义及存在的价值,进而培养尊重和珍惜自己与他人生命的情感”。其后教育界的学者逐步扩展到对生命价值、人生意义、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讨论、探究,以构建一个天人合一的和谐社会。

其实,我国大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末才开始关注生命教育,目前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生命教育”的内涵认识尚未达成一致意见。综观研究者们对生命教育所作出的界定,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内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存在的教育;二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目的”,认为生命教育是服务于生命个体的成长、融会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三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主体或对象”,认为生命教育的内涵是教育“生命”,也就是教育青少年尊重生命和具有生命意识的教育;四是将“生命”定位为“教育的基础”,也就是未成年人的教育;五是认为“生命与教育”间是多重关系,“生命”可以同时是“教育的内容、目的、主体(对象),以及基础”。另有研究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要尊重生命主体,为其创造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发展的教育。

从人们对生命教育探究的内涵分析、总结得出: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客体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教育,为其创造生动活泼、充实丰富的环境和条件,以促进生命主体全面、和谐、主动、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同时教育的客体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践,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意识到生命的珍贵,从而尊重生命和爱护生命。

二、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生命教育的必要性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可以从生活中的与生命密切关系的化学知识入手,以凸显生命教育的意义,利用与生命相关的丰富的化学资源,通过学生生活实践,认识生命,加深对生命的理解,进而珍惜和爱护生命。同时,为学生提供一个认识生命物质基础的科学视角,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探究生命,从了解物质的生命着手,引发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从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摒弃单纯的说教,结合日常生活实践,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来思考与生命有关的问题,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又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基于学生化学知识的不断积累,从化学的角度科学阐述与生命有关的现象,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生命的神奇与珍贵,从而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爱护生命,健康地学习生活。

三、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

应用化学知识实施生命教育,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与生命有关的现象融与化学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生命教育成为日常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在化学教学实践过程中渗透生命教育。根据所要探究的化学知识与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开展适度合理的课堂教学活动,把生命教育渗透到相关知识中,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化学与生命的关系,懂得欣赏和尊重生命,从而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爱惜自己的生命,并扩展到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例如学习氢键时,可以提出“生命分子中的氢键——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的观点,然后加以诠释。生命体内许多大分子中存在氢键,它对维持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构型和生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介绍生物的遗传基因本质就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的碱基顺序,而DNA的双螺旋结构是由两条DNA大分子的碱基通过氢键形成配对的。DNA分子中的氢键在遗传信息的编码和复制等遗传机制中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所以,没有氢键就没有生命。通过学习,学生更加珍惜生命,更加热爱生活。

2.通过化学实践探究体验生命教育。借助化学实践探究活动,学生体验生命,从化学的视角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多等方面的问题,了解化学物质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懂得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身边的化学资源,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日后面临与化学有关的健康问题、安全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挑战时,能保护自己并做出理智、科学的选择,促进人与生态、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例如:针对重庆的氯气泄漏事件和硫化氢泄漏事件,先分析氯气、硫化氢的物理性质(密度、状态、气味、溶解度等),介绍其化学性质(毒性、酸性等),让学生研究处理方案,树立生命价值观、人生观、社会人际观和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观,以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3.通过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接受生命教育。运用学生在社会生活或日常生活中获取的信息,开展专题研究或主题讨论,使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加深对生命的理解,树立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例如: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苏丹红事件等,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与交流,了解到一些不法之徒为了牟取暴利,全然不顾别人的生命安全,将廉价且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工业色素当做食品添加剂使用。通过分析热点背后的原因,学生明白只有运用化学知识和规律提高对生活中食物的认识,树立质量意识,规范食品管理才能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进而树立食品安全、食品卫生、珍惜生命的意识。又如在讲授《配合物的应用》一课时,运用所学配合物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重金属盐中毒时,为什么可以蛋清解毒?这是因为重金属进入人体后,能与人体中的蛋白质形成配合物,导致蛋白质变性或替换酶的中心原子,使酶失去生物活性。蛋清中含有的蛋白质是自由蛋白质,结构相对松散,而人体中的蛋白质是结合态的,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要困难些,由蛋清代替人体中的蛋白质与重金属离子形成配合物可以解毒。这样使化学知识更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科学素质,丰富知识,树立用化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意识,正确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卫生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从而提高生命质量,建构可持续发展的人生。

四、生命教育中的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向受教育者传授生存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受教育者的生存能力,以保证受教育者适应时代环境的发展与变化,特别是在险峻的环境下也能生存和发展的教育。可见,只有让学生熟练掌握相应的常识和技能后,才能使学生在危险或突发事件面前,镇定自若,正确应对。如在“燃烧与灭火”的教学中,教给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如何在火灾中逃生;创设生产生活中火灾的情境,让学生应用灭火原理正确灭火。然后让学生调查灭火器的种类、适用范围、使用方法及如何预防火灾,如何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处理,同时了解可燃物在什么情况下不会燃烧,火焰是如何伤害到人的,一些易燃物如何存放或者安全放置,正确的灭火方式有哪些,灭火器为什么能灭火,遇到火灾如何逃生等,使学生具备自救能力,掌握生存的技能,从而安全、健康、高质量地学习生活。

总之,生存教育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在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生存教育必须常抓不懈。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将有关生存的素材与化学教学内容有机地融合,有效地渗透安全知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借助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必要的自救方法。要确保生存教育的顺利进行,教育工作者就必须更新观念,增强生存教育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深学生对社会、自然、生活的体验,从而实现基础教育的价值———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晓宇.中学历史教学中关爱生命教育之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5,(11).

[2]麻洪友.历史教学应着力渗透生命教育[J].历史教学,2006,(03).

[3]刘春元.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工作研究,2010,(09).

[4]王明宪,张显国,毛伟.高中生命教育的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0,(03).

作者:黄运平

第三篇: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化学教学与生命教育

摘 要:随着整个社会对人的生命的特别关注,中学的生命教育问题成为文化教育界热烈讨论的共同话题。在一定意义上,化学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表征了某种生命教育的诉求。它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在生活化教学中引导中学生领悟生命的本质,使生命教育与中学化学教学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关键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生命教育

在确切的意义上,在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的理念已成为今后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新课程标准提倡个性化和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在实质上表征了生命教育的诉求。新课程标准强调中学化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与学生实行互动式教学;化学教师要尊重中学生的人格状况,关注他们截然不同的个性;课程教学内容也应该尽量体现人类生命的诸多特质。在确切的意义上,化学学科作为研究地球物质结构、特征及其用途的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其课程中存在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笔者以为,作为中学化学一线教师,我们应该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挖掘中学化学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

中学化学教材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书,也是我们化学教师开展生命教育最方便的资源。化学教材里的很多知识和素材都可以用来进行生命教育。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元素化合物就涉及许多有毒性的物质,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中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产生一定的误解。我们化学教师应通过日常化学物质毒性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懂得生命其实是很脆弱的,学生应该珍惜生命本身。再比如,进行二氧化硫时,教师应该告诉学生二氧化硫作为一种气体究竟具有哪些用途——漂白、制取硫酸还是保鲜?更加重要的是,教师应该通过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的那些安全装置向学生阐明当二氧化硫气体向外泄露时学生应该如何自救,当然,教师应该首先告诫学生的是二氧化硫气体是有毒气体。另外,一些化学反应具有相当的危险系数,但学生心理上的畏惧会导致自己实验的时候缩手缩脚,此时,教师就应该让中学生懂得遵循相应的科学原则,按照正确的程序和路径进行科学的实验操作,以防危险事件的发生。因此,教师在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授课过程中,要讲清楚他们的具体危害,努力从相对积极的方面引导学生,让他们懂得:“学习化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了发展生命、学习生存知识、提升生活质量。”[1]

再如,中学化学教材中新设置了“化学与生活”这样一个主题。这可以说是课程标准设置上的一个新的亮点,是“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中的集中表现,是中学化学新课程标准落实人文关怀的重要路径。这对于增强化学日常教学的生活性与实践性的特质,培养中学生的生命伦理元素,培养他们爱惜生命和尊重生命的意识,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

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念

化学课程标准的改革突出了实验的教育功能,在实质上表征了新课程标准对生命教育的深度关注。因为化学实验总会产生有害或有毒的物质,它们会污染自然环境,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后果很严重。这就需要化学教师在化学实验教学进程中,通过实验教学的诸多安全化设计,以消解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确保化学实验进程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中学化学一线教师,我们必须充分重视实验的安全性,必须尽可能地熟悉实验的原理,遵循科学的操作规程:“认真仔细地进行操作,就可避免各种事故的发生。安全地进行化学实验,可以保证在获取知识过程中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就可以达到了生命教育的目的。”[2]

当然,体现生命化教育的化学实验过程,除了需要实验的绿色化和安全化之外,还要尽量回避用活体动物做化学实验。比如,不能为了证明一氧化碳气体的有毒性,就用鲜活的小兔子等动物进行实验;在弄清硫酸腐蚀程度的实验教学中,也不适宜用活生生的鱼类做实验对象。这些都是漠视生命的行为,会对中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

三、从化学生活化视角认识生命的运动和过程

基于化学视角,生命过程本身就是无数化学变化的综合表征。在生命运动进程中,可以说,每一种生命的元素都有它独特的功能。我们化学教师要引导中学生厘清主要生命元素的存在形态和重要功能,比如,钙主要寄存于人体的骨骼中,铁则是血红蛋白的重要元素,是生命物质变换和新陈代谢的重要载体。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在缺水的情境下,血浆中的肾素就会明显升高,于是大脑的神经感受器就发出需要饮水的“命令”。在确切的意义上,从化学视角理解生命本身的运动和过程,就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生命是在不断运动变化”这样一个命题的真实含义,这对我们认知生命和爱惜生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另外,“生命教育的课堂应该选在什么地方、以什么方式展开是困扰生命教育展开的关键问题。”[3]生活其实离不开化学教育,化学学科离不开日常生活本身,这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要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细致地落实“生命教育”。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与化学有关的事件,从理论上讲都可以作为生命教育十分重要的理论资源。这些日常生活的素材如果被有机地运用到中学化学教学实际过程中去,可极大地丰富生命教育的内涵和外延,让中学生从中能够理解、体会自己生命的本质和意义,提高中学生自觉实现其生命价值的愿望。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一个人一生永恒的主题,是一项极其漫长和十分细致的工作。在中学化学日常教学中,我们化学教师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各种潜在的生命教育资源,并使其能够真正融入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最终让中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生命理念,同时也切实增加中学化学学科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并使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和相得益彰。

参考文献:

[1]杨丽.论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三生教育”[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2):75-76.

[2]王锋.在中学化学课程中实施生命教育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53-59.

[3]朱晓明.略论当前生命教育推广之困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2(5):152-15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南京南师附中江宁分校)

作者:陈莉

上一篇:医事法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工厂供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