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化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对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常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关键词:高中化学学习习惯心理健康教师教学对于顺利结束初中生活,考进高中的新生而言,对高中学习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

第一篇:高一化学论文范文

高一化学新课程情感教学初探

[摘要]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关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独特的魅力,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过程,研究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以达到用情感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真正实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快乐教学,学生享受学习”。

[关键词]学科情感 生活情景 感悟生活

一、设置悬念,精彩亮相第一课

化学绪言课,不能理解为师生之间的拉家常,也不同于一般书本的简单介绍,而要精心设计,给学生一个精彩的亮相,展示教师的风采,展示化学魅力的窗口。

1.设计精彩的实验。化学实验引人注目,如果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验作为引课,自然而然会带学生进入化学的世界,不由地对化学产生兴趣。本人在上绪言课时,也尝试用铝热反应或“水能点灯”或“冰块燃烧”等一些看似魔术又神奇的实验,现象既明显又漂亮,不但渗透了“实验是化学的基础”的思想,也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涨。

2.展示化学在各领域中的应用。有一位在读高二学生,曾提出“知识无用论”而离家出走,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而是过重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导致学生在认识上的偏激,针对这一现象,我在第一节课就提出“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学科理念,利用我们学校先进的硬件设施,在上课时显得得心应手:教师上课时有计划地展示课件,观看录像、让学生了解到化学与国家建设、与现实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

3.感悟化学的发展史。通过录像展示中国辉煌的过去,对比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展示中国历史在医学、自然、地理等方面杰出的代表人物,再对比近代西方国家崭露头角的科学家,由自豪到屈辱,由强大到落后,通过强烈的反差,让学生引起共鸣——科技很重要,化学作为其中一门学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过去的已过去,在为我们的祖辈感到自豪的同时,同时也应认识到自己应担负的富民强国的责任,学好化学也是一种责任。

二、 创设情境,精心上好每节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而每节课的优化,则是成功教学的必要保障。下面笔者就从课堂教学的内容、组织入手,在教学实践上为情感教学的实施努力探求,实现语言信息和化学实验有机结合。

1.立足元素化合物教学,展示化学外在美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这些内容又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在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应用,对学生学好化学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注重发掘生活中潜在的化学教学资源。

(1)“生活情景”导入授课法

例如,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节,本节课的引入,很多教案都是从“滴水点灯”这个小魔术开始的,能不能通过一些生活的事例来引入,尽量把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中,从而展开对钠方方面面的探究。

(2)“生活实验”创新授课法

在元素化合物的教学中,化学实验具有魔术般的魅力,是绝大多数学生喜爱的,所有教学活动中最吸引学生,最易让学生参与的是实验。“教师演示,学生观察”这一类按部就班的演示实验司空见惯,上课、听课效率同样也很高,学生的兴奋度也很高,但学生可能对演示实验的注意观察还只停留在觉得实验有趣而缺少更多的探究精神,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尝试设计一些有探索性、生活性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利用有趣的化学实验去探究知识,培养兴趣,激发创新心理意识,同时消除了一些学生(特别是女生)对化学实验的恐惧心理,使情感促进知识同步提高。

(3)正视化学学科新形象

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积极的情感犹如“正催化剂”使人奋进,而负面的影响往往会扭曲化学的形象,更谈不上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激情。所以,在教学中遇到有害有毒有味的物质时,要客观公正地去评价:化学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对环境的污染是客观是存在的,但起决定性的是人的因素,并不是化学本身,通过绪言中及平时生活常识的介绍,知道化学在解决中国十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和医疗卫生问题等众多领域做出巨大贡献,在消除环境和解决生态危机,也要靠化学大显身手。通过对学生的情感交流,不要让“污染”两字成为化学的代名词,切忌在教学中过分渲染和夸大化学药品的危害性和实验的危险性。

2.把握时代脉搏,感悟化学概念美

作为基础科学的中心科学,目前化学所涉及的概念往往知识性很强、内容较为抽象、重基础但脱离具体生活情境,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但这种深奥、理性、枯燥的语言却是化学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凝炼和结晶,虽然没有明显的感性形象和生动的语言描述,面对我们现代化的学生,我们有责任去引导学生感悟这种纯净之美。

(1)强调责任意识,渗透学科思想

高一新课程概念教学要求把握深浅度,知识难度不宜无限延升,在教学中透射学科思相就非常重要,化学的学科思想不乏为: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用途联系生活、守恒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等,在教学中我们要让这些思想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

(2)紧随时代潮流,关注社会发展

传统的化学概念是学生学习的主题,作为教师,也应关注化学在社会生活中的新应用、新概念,而尽快、尽早地学习和了解化学领域的新发展,才能带给学生新鲜而不过时的知识和理论。利用我校先进的硬件设施,我们备课组从杂志、电视、媒体等多渠道搜集频率较高且和社会生活、技术、环境有关的时代前沿概念,并作归纳整理。绿色化学、室内装饰材料污染、微量元素的应用、食物中的化学、农药化学等,适当地穿插贴近生活的时代概念,有意识地结合基础概念,并赋予了生动的生活实例。

3.注重化学史教育,领略化学家人生之美

科学家爱国敬业、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埋头苦干、坚忍不拔的非凡毅力,不畏艰险、积极进取所折射出的人格魅力可能比他们的发明创造所带来的瞬间美更值得我们思索和学习。我们不仅要追溯古今中外化学家的丰功伟绩,展示他们在化学领域所带来的外在美;更要学习他们高风亮节永恒的内在美。中国化学的典范——侯德榜博士,从小热爱祖国,学习勤奋。留美8年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国外的优越条件,以赤诚的爱国之心回到祖国,建起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永利碱厂。“七•七”事变,天津沦陷,日本侵略者威逼永利合作时,侯德榜态度坚决,断然拒绝,后率众入川,筹建了川厂。在他的努力下,经过多次的摸索和试验,终于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名震中外,为中华民族争得了荣誉。言简意赅的几句话,意味深长啊!

面对新一轮课改的深入,学科知识的人文化、社会化已趋向主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特点,挖掘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按照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事实证明能达到以情优教的效果。当然,化学的魅力不单单来自于教学内容本身,它还无限量地存在于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之中,只要我们真心地利用这些情感“资源”,就会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活力,充满魅力,爱“你”没商量。

参考文献:

[1]梁杏娟.新课程对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影响的调查.化学教育.

[2]王麟生.中学化学教学要重视化学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化学教学,2006,(7).

[3]姜红.新课程教学中树立化学学科新形象.中学化学,2006,(11).

[4]王荣梓.展示化学魅力的窗口.化学教育,2004,(7).

(作者单位:浙江玉环实验学校)

作者:颜丹峰

第二篇: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

摘 要: 本文对如何提高高一学生的化学成绩,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学常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学习习惯 心理健康 教师教学

对于顺利结束初中生活,考进高中的新生而言,对高中学习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新生普遍感觉高中化学课程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特别化学必修一的知识,更显得枯燥、乏味、抽象。做习题或实验时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很多学生成绩较初中时期出现了严重的滑坡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初高中学科之间的知识过渡问题。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注重定性分析,以形象思维为主,从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入手和实验入手建立化学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很大程度上是记忆型,学生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进入高中阶段不仅是化学知识的总量增加、知识的系统性与逻辑性明显增强、理论性知识和高科技信息的比重增大,而且对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表达能力、实验能力、计算能力、记忆能力及知识迁移能力的要求都大大提高。

高一化学是学习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必修1第一章物质的量的概念一个接一个,同学们会一时不适应,成绩下滑速度很快,好不容易攻破了第一章的难关。而第二章氧化还原反应有关概念既抽象,理论性又较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判断正误,离子共存知识多又杂,又一次等待学生攻克。第三章和第四章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要求记忆的知识点很多,课内和课外的相关化学方程式特别多,相关计算题难度加大。这是每一个高一新生进入高中阶段化学学习面临的困难,给教与学带来极大的挑战。那么怎样提高高一新生的化学成绩呢?

一、学生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化学知识的有力保证。培养良好习惯要从高一第一堂化学课做起,建立和坚持必要的学习常规。课前做好预习学案,老师要坚持检查学案完成情况。上课专注听讲,做好听课笔记,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课后及时做学习小结;做到每课总结,每周总结,每单元总结。按时独立完成作业,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及时进行各种知识技能的总结,体会守恒法、关系式法、差量法、平均值法、极值法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和运用。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勤加练习,做到善于质疑。

重视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为学生形成化学概念、掌握化学理论提供感性认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知识、化学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中有大量实验,每个实验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直观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引导学生认真研究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练习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学会怎样分析实验目的,明确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对提高化学成绩至关重要。

自我归纳总结。首先,及时总结。一个单元学习完毕,总结本单元重要的物质性质、化学方程式、现象、用途、存在、制取方法和鉴别等。如金属和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的学习。形成知识网络,以点带面,融会贯通。其次,集中对比,加强记忆。如常见物质的颜色、俗名、实验现象等易混零散的知识,可以自行归纳在一起,对比记忆。总而言之,初高中化学衔接不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学习方法的衔接,应当相辅相成,互为促进。

叶圣陶先生特别强调习惯的重要性,他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习惯的培养开始的时候有强制性,经过一段时间坚持后,学生就会由他律变成自律。对于老师更要把习惯培养当做重中之重,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你教得怎样好,学生的成绩还是很难提高。

二、家长方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高中功课的难度、学习强度较初中都有所增大,学习内容跳跃性更大,使高一新生一时难以适应,而且竞争对手更强大,教师的教学风格、学校的管理方法,新环境的变化迥异于过去,学生对高中生活充满期待,加上家长、老师对学生的期望过高等。当学生一次考试成绩下降就会引起巨大的恐慌,从初中时的佼佼者一下子变成各科成绩不及格,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从而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才智,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家长再有抱怨和不理解,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进而导致成绩下滑得更快。

首先家长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做孩子的榜样。面对孩子升入高中后学习状态的改变、成绩的下滑,家长尽量不要表现出过度的担心和焦虑。家长以镇定的心情面对孩子诸多“不应该”时,无疑给孩子树立了榜样,让孩子更有信心面对自己遇到的困难。重要的是体谅孩子的处境,尽量缓解孩子压力,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潜能。责骂和埋怨只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

其次引导孩子重新定位,帮助孩子重树自信。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遇到的“进了高中,我不再优秀”是很多高一新生的共同感受。学习成绩暂时落后并不意味着自己的退步,只是因为环境变化了,竞争比较范围发生了变化。无论过去学习成绩如何,升入高中后大家又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高中三年有足够时间提升自己,何必为暂时落后而沮丧呢?鼓励孩子充满信心,迎接挑战。

三、教师方面:要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常规教学水平。

备、教、批、辅、考是教学常规的基本环节,少了哪一个环节或者哪一个环节工作不细致,提高教学成绩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备不好课就上不好课,课堂教学效率就低,教学成绩的提高就成了无源之水。同样,作业批改不细致、辅导不到位、考试作弊,则难以准确反馈学生学习信息,教学则会变得盲目、无目的、无重点。尤其课堂教学,必须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效率意识、学法指导意识、学生参与意识和全员达标意识,不让学生留下知识和能力的夹生饭,保证让学生每一节课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在教学过程中巧设计、善挖掘,循循善诱、循序渐进。学生不断积累了知识,形成了能力,就会不断提高成绩。

作者:刘艳红

第三篇: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

摘要: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校本课程开发在全国各地展开。本文通过对某实验区部分学生、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阐述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研究如何开发出富有特色、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发展,甚至对未来的人生规划产生影响。

关键词: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开发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11.001

一、化学校本课程开发的背景

校本课程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源于对50年代和60年代课程发展的反思。在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等一些国家出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现象:由专家学者编制出一系列体现他们“意图”的课程;由学校教师实施他们原本没有参加编制的课程;由外界的评价人员或督导人员承担课程的评价工作。课程编制者(专家学者)、课程实施者(学校教师)和课程评价者(评价人员或督导人员)之间的脱节现象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弊端暴露无遗。在以后的20多年中,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的政府曾经先后把全部或部分课程编制权下放给基层学校,学校教师在课程编制方面有了较多的自主权。这逐渐形成一股世界潮流,这股潮流被称为“校本课程运动”。

在我国,1985年教育部公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地方获得了部分教育管理权限。但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开发机制转换的正式启动,要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其中提出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01年教育部又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2003年《课程标准》实施,实验区的学校开始开展校本课程开发。2005年秋季,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全面进入新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逐渐升温。

笔者通过对苏州市12所高中学校教师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不同学校化学校本课程的开发情况。调查表明,不少学校及其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对于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学校特色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对开发校本课程的必要性有比较一致的认识;12所学校中8所学校以选修Ⅱ形式开设校本课程,3所学校以课外兴趣小组形式开设校本课程,1所学校尚在筹备安排中,课时安排以每周1~2课时为主。但很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定位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很多教师就把校本课程等同于兴趣小组或研究性学习活动。而12所学校现行的校本课程在科目设置上相对比较集中和单一,如《诗歌鉴赏》、《影视鉴赏》、《中学生写作原理》、《英语口语风暴》等文史类课程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设置,理化课程基本就以学科竞赛辅导为主。在各校普遍开展的化学类校本课程很少,除了《高中化学竞赛》外,只有两所学校曾开设《化学史》和《生活中的化学》课程。同时教师们也普遍反应校本课程的内容缺乏特色,同时内容的安排仍以应试为目标,并不能兼顾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高一阶段开设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可能性

校本课程开发的最主要出发点是富有特色、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课程特色可以是学科特色,也可以是地方特色,还可以是学校特色或教师特色;而课程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首先要使学生感兴趣,其次要对学生能力发展和情感发展有作用,再次可能对学生的未来人生规划有影响。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科研的基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本身就具有浓郁的学科特色。而对学生而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具有重要作用。

1.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笔者对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表明,学生普遍对化学实验比较感兴趣,并且与初中时主要被化学实验有趣的现象吸引相比,高一学生不仅关注实验现象,更注重通过化学实验帮助自己理解和解决化学问题;而且学生不仅仅满足于动手做已知现象的验证性实验,更希望能先通过实验现象提出问题,在教师帮助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自己根据所学知识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也就是进行探究性的实验;同时学生也希望能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化学实验,如性质实验、制备实验、定性实验、定量实验、无机实验、有机实验、趣味实验等。学生普遍认为自己动手做实验不仅能帮助自己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锻炼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很大帮助,更能强化实验安全意识,形成绿色化学观念等。

2.实现化学实验的教学要求

从中国教育部2003年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可以看出,无论对高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安排和理念的设置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一化学课程也是如此。结合苏教版教材分析,教材中各模块都渗透了化学实验,高一年级安排完成的《化学1(必修)》和《化学2(必修)》教材中,共安排了43个化学实验,实验方式上由原来验证性实验为主变为探究性实验为主;实验教学的设置也打破原来教材中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分离的形式,变演示实验为边讲边实验、学生探究性实验等,旨在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和各学校的不同条件,尽量为学生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做实验创设有利条件。因此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注重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实验教学与培养学生创造性和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融为一体。而高一阶段是整个实验教学的基础,它面向的是全体学生,更注重培养的是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方式方法,无论是对今后的进一步学习还是实际的应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影响学生对高考科目的选择

按现行《课程标准》,高一学生一学年学习结束后将面临文理分科的选择。根据调查,“化学实验引起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化学学科的成绩”、“对今后高校专业的选择面的影响”、“认识到化学在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化学教师的影响”等是学生选科的重要考虑因素,其中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是首要考虑的。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对化学成绩的提高也有一定帮助;同时学生也可对自己化学学习能力有更全面的评价,为选择更适合自己深入发展的学科继续学习提供参考。

三、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内容的设计依据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国家《课程标准》对化学实验教学的要求提高了,但根据调查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实验教学的实施没有真正得到加强,相反却有不同程度的“弱化”趋势:学生分组实验次数屈指可数,视频录像使用率大幅提高,还有以口述实验步骤和现象的方式进行“黑板实验”,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的机会比起课改前更加少了。而化学实验校本课程恰好可以与国家课程的课堂教学相互补充,从课本出发,浅入深出,联系生活生产,真正体现课程的特色和个性发展。据此从以下三个方面设计课程内容。

1.课堂学习内容的深入

对课堂化学实验教学中不能进行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的内容,可安排学生利用该课程进行学生分组实验,这样能更深刻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本知识,掌握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实现化学实验课程目标,同时对笔试中实验试题的解答也会有很大帮助;并且在课本实验内容基础上进行深入、变化,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探究意识,提供学生更广阔的自由发挥空间,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学习的乐趣与艰辛。如《化学1》课本中有关于氨气的喷泉实验,通过动手实验,学生更能深刻理解和记忆氨气极易溶于水和氨水显碱性的性质;同时提出“烧瓶中的气体能否改成其他气体,如HCl、CO2?烧杯中不用水,用其他溶液呢?”,“若装置中没有胶头滴管,能否设计操作完成喷泉实验?”通过喷泉实验的原理进行实验设计、验证,来应用所学知识。

2.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相连的学科,可以选取与社会生活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化学实验和实践内容,这样能适应高一各个层面的学生,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乐趣,而且可以让他们认识到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学习化学并不是仅仅为了应试,而是能更好地为生活生产服务。如《化学1》课本中写道“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那碳酸氢钠的发酵原理是什么?发酵效果如何?制出的糕点口味又如何?生活中糕点的焙制用的是否是碳酸氢钠?学生可以走出课堂,去学校食堂、去街头糕点包子店、去长辈处讨教,然后动手试一试,看看到底添加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能使糕点既美观口感又好。再如“牙膏成分的测定”、“如何使切开的苹果不变褐色”等,都可以利用化学实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课堂学习内容的拓展

高一学生尚未选科,在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中适当穿插少量选修中的实验,也有利于为对化学特别感兴趣的同学打下今后深入研究学习的基础。但这类内容要尽可能与必修知识相联系,对于实验原理并不需深究,只要能完成实验操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解释可留至课外或选修课程时再详细解答,也为学生树立学习是不断深入、不断寻求解答,持续发展的过程的观念。如《化学2》课本“拓宽视野”中给出了锌锰干电池的电池组成和电池反应,可安排学生切割干电池观察构成(注意回收),并用相关物质模拟设计实验,制作模拟干电池。若更换电极、电解质,也可制作铝空气海水电池、氢氧燃料电池等。

四、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实施效果

选取江苏省苏州中学高一学生95人两个班作为实验班(国际班学生50人、普通班学生45人),在高一下学期开展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并选取未开展高一化学实验校本课程的平行班两个(国际班50人、普通班45人)做对比教学。

1.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

“听过的很快会忘记,看过的有一些印象,做过的才能理解、掌握。”这句话说明,学生只有亲自操作,经历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才能深刻,记忆才能牢固。该课程正是提供了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的机会,不仅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结果分析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而且配合必修课教学中理论知识的传授,大大提高了化学理论教学的成效。如对于“喷泉实验”的原理——利用溶解性或化学反应形成烧瓶内外压力差,实验班学生的掌握程度远高于平行班学生,测试中涉及该知识点的正确率国际实验班、普通实验班分别比平行班高出12%、9%。

2.培养了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遇到化学问题,你会如何解决?上网搜索,问老师、同学,不了了之;这是大部分学生的态度,很少会有学生想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利用化学实验来解决问题。校本课程的整个实施过程,就是逐步培养学生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像“如何使切开的苹果不变褐色”、“发酵粉是如何发挥功效的”。学生也慢慢习惯于用实验来解决化学问题。如某国际实验班学生从电视购物频道看见一个净水器广告,展示普通水电解后有大量沉淀物,但经某品牌净水器净化后电解就没有沉淀了。学生在课堂进行电化学实验的同时提出疑问:这样的广告是不是有猫腻?提出猜想后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最终找到了答案。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化学实验校本课程,不仅对学生化学学科知识技能的提高有帮助,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学生在课程结束的访谈调查中写道:“在与同桌合作进行实验时,我发现了分工合作的重要性”;“多次与同学、老师探讨实验的现象原因,特别是走出校园去糕点店向老板讨教包子的制法,大大提高了交流能力”;特别是负责与陶艺公司接洽的几位学生,其组织、协调能力有了很大的锻炼。

4.为选科提供参考

通过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学生对自己化学学习能力有更全面的评价,为选择更适合自己深入发展的学科继续学习提供参考。国际实验班和普通实验班选择化学的学生分别比平行班高出14%、20%。

参考文献

[1]王祖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化学1,化学2)[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丁念金.试论校本课程的历史演变[J].教育发展研究,2000,(4)

[4]徐泓.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对策[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

[5]王更飞,李伟.江苏新高考模式下我校化学选修情况调查报告[J].化学教育,2009,(5)

作者:蒋静 王伟群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高一化学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高一化学论文提纲11-15

高一化学多媒体教学论文04-21

免费高一化学练习04-14

高一化学复习要点07-02

高一化学教学经验07-02

高一化学教学总结07-02

高一化学教学进度07-02

高一化学十字交叉法04-11

上一篇:精细化学论文范文下一篇:过程管理论文范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