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项目论文范文

2022-05-09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化学项目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目的:探讨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的制定方法及制定思路。方法:概述国内药品研发及研发计划现状及问题,分析项目计划与传统工作计划制定的区别。结果及结论:加强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管理,制定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的项目计划是我国药品研发企业有效实施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第一篇:化学项目论文范文

“新工科”背景下《纺织化学》实验项目的开设

摘要:新工科背景下学生们学好《纺织化学》实验愈加重要。鉴于此开设了“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实验项目。该实验既考核到高分子的聚合原理又涉及到模拟纺丝,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熟悉缩合聚合的原理和方法,亲自感受化学药品由液态变为固态并由界面膜转变为细丝缠绕在玻璃棒上的过程。这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工科;实验项目;纺织化学

一、引言

在教育领域,2017年最火的概念当属“新工科”。“新工科”的新首先体现在它针对新兴产业的专业,如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云计算等,但同时对包括传统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1,2]。2017年2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了《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指南》列出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10个“制造业十大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預测”专业引起社会各界对于工科教育的关注[3,4]。以上的10个专业中有很多专业都跟纺织有关,如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专业。这些专业与纺织相关的同时,与化学也有很大的关联,因而学生们要掌握好这些与纺织相关的专业,学好《纺织化学》是关键。鉴于《纺织化学》的重要性,很多高校和老师都针对如何提高《纺织化学》的教学效果做了大量研究。我校《纺织化学》的教学对象是纺织工程专业的大一学生,教学方式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配合其他的相关化学实验课程,以期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论水平。在教学环节中,实验课程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现在关于如何设计《纺织化学》实验课程的相关报道还不多。武宗文等报道了在《纺织化学》实验课程中开设氧化淀粉浆料制备实验,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关于《纺织化学》实验课程的开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5]。为了让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而且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拟在实验课程中开设“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实验。界面缩聚是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再将这两种溶液倒在一起,在两液相的界面上进行缩聚反应,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在界面析出。用镊子将聚合产物膜小心提起,并缠绕在一个玻璃棒上,转动玻璃棒,将持续生成的聚合物膜卷绕在玻璃棒上。

该实验既涉及到高分子的聚合原理又涉及到模拟纺丝,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熟悉缩合聚合的原理和方法,亲自感受化学药品由液态变为固态并由界面膜转变为细丝缠绕在玻璃棒上的过程。这对学生学好本门课程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思路

现在生活中所用的纤维绝大部分都是化学纤维。化学纤维是通过聚合得到的。界面缩聚是将两种单体分别溶于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再将这两种溶液倒在一起,在两液相的界面上进行缩聚反应,聚合产物不溶于溶剂,在界面析出。通过界面缩聚可以加深学生们对于聚合类型的理解。进一步掌握好各种聚合方法的优缺点。界面缩聚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反应,有利于学生们进一步理解书上讲解的比较抽象的反应机理。实验中有把缩聚界面取出的环节可看作是简易纺丝,该环节可让学生们体验高分子纺丝的基本过程。让学生们对高分子材料的纺丝环节不再陌生和抽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界面缩聚的机理及对单体活性的理解。让学生熟悉高分子纺丝的基本过程,激发科研兴趣。通过本实验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了解缩合聚合的特点,掌握界面缩聚的机理。(2)通过对苯二甲酰氯与己二胺的界面缩聚,掌握界面缩聚实施必须满足的基本条件。(3)通过细丝缠绕在玻璃棒上的过程让学生体验高分子纺丝的基本过程。

三、主要实验环节

在实验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有以下环节[6-8]。

1.量取一定量的无水CCl4放入锥形瓶,称量0.01mol对苯二甲酰氯并加入无水CCl4中盖上塞子,摇荡溶解对苯二甲酰氯配成有机相。同样方法用等摩尔己二胺和NaOH配成水相。通过这一步可以让学生们对聚合反应的单体性质有进一步的认识,如为什么把对苯二甲酰氯加入无水CCl4中而不是水中。另外可通过提问为什么加入NaOH,让学生们对缩聚反应的机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们自己计算等摩尔时所需对苯二甲酰氯和己二胺的质量,通过计算明白缩合聚合的基本原理。

2.把玻璃棒紧贴烧杯壁插到有机相底部,借助玻璃棒缓慢地将水相倒入有机相,聚合物膜马上就可在界面观察到。在这一步中可以让学生们思考,如果没有把玻璃棒紧贴烧杯壁并插到有机相底部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如果加入水相时动作很剧烈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通过这些思考学生们对课堂上所讲的缩聚知识点会有更深的掌握。

3.将聚合物膜小心提起,并缠绕在玻璃棒上,转动玻璃棒,将持续生成的聚合物膜卷绕在玻璃棒上。聚合物膜卷绕在玻璃棒上的过程是一个简易纺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可以了解高分子材料纺丝的基本原理。也可以通过调节聚合物膜卷绕的快慢及玻璃棒离界面的距离来感受这些环节对高分子纤维成型的影响。进一步让学生们明白纺织化学和高分子与纺织的联系。

四、教学效果

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对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理解,而且激发同学们的科研兴趣。通过实验学生们更直观的明白缩合聚合和界面聚合的基本原理。高聚物的聚合机理在高分子材料的知识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而新工科中的很多(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专业都需要学生们掌握高分子材料的知识。实验中让学生体验细丝缠绕在玻璃棒上的过程,速度的快慢和细丝的粗细有直接关系让学生自己体会,掌握纺丝过程。通过这一环节学生们对高分子纤维的结构与性能及其影响因素有了更深的体会。这些体会使学生们更容易掌握高分子材料的设计与改性等方面的知识。可为学生们学习和设计新型的高性能纤维提供帮助,这也符合新工科理念的提出思路。

参考文献:

[1]吴爱华,侯永峰,杨秋波,郝杰.加快发展和建设新工科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经济[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1):1-9.

[2]林建.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7,38(2):26-35.

[3]叶民,钱辉.新业态之新与新工科之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5-9.

[4]李华,胡娜,游振声.新工科:形态、内涵与方向[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6-19.

[5]武宗文,黄伟韩,王东伟.纺织化学教学实验———氧化淀粉浆料制备实验设计[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4(3):66-69.

[6]宋才生,蔡明中,王发科,曹春清.对苯二甲酸氯与一己二胺界面缩聚反应的研究[J].合成纤维工,1987,(3):15-17.

[7]敖玉辉,耿杰,陈刚.界面缩聚法制备聚间苯二甲酰间苯二胺[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2,28(12):21-23.

[8]敖玉辉,耿杰.界面缩聚法制备间位芳香族聚酰胺的研究[J].应用化工,2012,41(3):462-464.

作者:杨洪芳 孔令乾

第二篇:浅析化学药品研发之项目计划管理

摘要:目的:探讨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的制定方法及制定思路。方法:概述国内药品研发及研发计划现状及问题,分析项目计划与传统工作计划制定的区别。结果及结论:加强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管理,制定系统性、可操作性、可控制性的项目计划是我国药品研发企业有效实施项目管理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药品研发 项目管理 项目计划 计划管理

1 国内药品研发项目管理现状及研发计划存在的问题

1.1 国内药品研发管理现状 中国药品研发、药品生产、药品流通等各个环节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数量多、规模小、水平低、竞争激烈等问题。就药品研发而言,目前全国有将近200多家医药科研院所,另有企业研究机构1000余家,每年立项研究的课题有几千个,申报临床或申报生产项目获得CFDA批件的约只有一千件,能顺利实现产业化及商业化的品种更少[1]。

据资料统计,目前国内药品研发项目管理,只有6%的项目能实现其目标;约60%的项目需要“补救”;34%的项目彻底失败。其中17%严重费用超支,38%一定程度费用超支;27%完全按预算执行,12%一定程度费用节余,6%大量费用节余;35%严重拖期,34%一定程度拖期,22%按时完成,8%一定程度提前,1%大量提前。

总体来说,药物研发机构研发成果的平均转化率低下。导致药品研发成果低转化率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模式,绝大部分国内药品研发公司目前的管理模式仍然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但在发达国家,药品研发领域广泛使用的是项目管理模式。世界50强制药企业的药品R&D都采用项目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如辉瑞公司、拜耳公司、安万特公司、杨森公司、中美史克公司都设有项目管理中心,对研发项目进行全球化管理,并开始逐渐在中国成立研发中心,组建项目管理团队[2]。但中国本土的医药企业却鲜有应用项目管理模式对药品R&D进行管理,虽然很多公司的研发部设立了项目经理职位,甚至成立了项目管理部,但此项目管理非彼项目管理。

1.2 国内药品研发项目计划存在的问题

1.2.1 缺乏整体、系统的项目计划。众所周知,药品研发具有:周期长、高投入、风险大等特点,一类新药研发从发现活性部位到新药上市美国等西方国家一般需要10年~15年的时间,我国需要6年~10年的时间,仿制药开发时间约需3-7年。药品研发过程是药物合成、药物分析、药物制剂学、药理毒理学、临床医学、药政注册等多个学科间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的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部门众多,实际过程中既要求各学科完成独立的专项技术开发,又要求学科间进行整体的系统衔接,实际面临很多复杂问题,从而对新药研发团队提出很高的要求。项目计划制定的完整性、系统性是各部门各学科工作链接、协调的重要沟通工具。但目前国内大部分研发机构,大多数没有专注于项目的专职项目经理,以项目为主线统筹各学科工作,拟定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项目计划。大部分研发机构采取的都是职能性组织结构,各部门只负责拟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难以打破的“部门墙”。其各自拟定的工作计划,缺乏整体性、连贯性,无法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无缝衔接。

1.2.2 组织结构不适应项目计划。新药研发是多部门联合共同来完成的一项系统工程。而现行大多数公司组织结构是职能型,这种组织是按层次结构建立,每个员工只向一个管理者负责,最终由公司最高领导负责,新药研发涉及多个职能部门,但是在这种组织结构里,每个部门只负责完成项目的一部分,项目间的问题往往就成为部门间的问题而上报主管副总甚至CEO,解决方式主要通过部门经理会议协调。同时这种组织存在严格的命令链接关系,导致组织之间的信息沟通效果很差,最终不能有效利用整个项目资源。

1.2.3 项目计划普遍还存在以下问题:如项目计划估算不切实际,工作分解结构不健全,项目计划考虑不周到,这些问题通常是由于项目计划拟定人员缺乏经验,对项目任务工作周期以及项目预算预估不足,对项目任务缺乏完整的了解而导致的。这些问题往往是导致项目延期或超支的主要原因。

2 制定药品研发项目计划的必要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周密而严谨的计划=项目成功了一半。在《PMBOOK》中也说“没有计划,就没有项目管理”。可见,项目计划在成功的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新药发现过程是一艰巨、复杂、周期长、风险大的过程。据国际上统计,一个全新药物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0~12年时间,耗资3~5亿美元,并且这一费用正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随着中国加入WTO及中国医改政策出台,中国已成为全球十大医药市场,我国药品研发企业面对有强大技术、资金优势的竞争对手,除积极汲取先进的技术、增加研发投入外,还应从加强管理方面来提高新药研发的水平,增强竞争力。这就要求研发企业要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新药研发的管理。项目管理技术非常适合药品研发这种多学科交叉的,面临诸多未知因素的、独特的、一次性的任务的管理,而做好药品研发项目管理,首先要从项目计划管理着手。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制订项目计划,特别是在做出影响项目整个过程的主要决策的概念阶段尤其如此。制订一个构思缜密的项目计划,以确定项目的范围、进度和费用,是实施项目管理的首要目标[3]。

3 制定药品研发项目计划

3.1 了解项目背景 项目经理要准确把握项目目标,首先要了解项目立项背景,准确定位项目目标是制定项目计划的首要步骤,通过以下方式可了解项目立项背景:①查阅项目立项建议书、项目预研究总结报告等已有的立项依据资料,了解项目立项过程。②与项目立项负责人或项目预研究人员沟通,确认项目立项的主要目的及本公司预研究详细情况及后期项目推进可能遇到的关键问题及主要风险。

3.2 制定项目计划前准备工作 根据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及药品技术审批要求,3类以下化学仿制药申报临床前,要求必须在生产厂家实现中试生产,甚至达到商业化生产规模。这就意味着药品申报前,药品研发机构不但要完成实验室的研究工作,同时要与药品生产厂家共同完成中试放大及生产工艺验证等工作。因此,制定一个完整的项目计划,还需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①检索FDA、CFDA、日本厚生劳动省等国内外医药行业的权威网站,进一步了解本项目在国内外的研发、注册、上市状况,以便准确定位本项目的进程管理、质量管理目标。②进行技术市场调研,通过调研国内技术市场实际研发状况,了解项目起始原料、标准品、对照品等关联供货商的供货情况,验证、补充拟定项目计划必须了解的信息,进一步评估项目可行性。③了解生产企业生产设备及人力资源安排状况,沟通项目目标、合作分工,取得企业对本项目进度、预算的初步计划。④与研发机构内部合成、制剂、分析、药理、临床等各技术部门领导沟通获得各技术主管对本项目目标及初步计划的认可,并协商确定项目团队组成。

3.3 项目计划拟定 项目计划拟定通常采用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这两种方式。由于药品研发是高科技项目,通常项目技术负责人由各技术领域的技术主管或技术骨干担任,此种情况,自下而上制定的项目计划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及可控性。可采取以下步骤制定项目计划:

①项目经理召集项目团队,介绍项目立项背景、项目目标、项目范围管理及项目计划准备工作。②明确各领域技术负责人职责及各部门间的分工合作,由技术负责人对所负责的技术工作进行工作结构分解(WBS),即将复杂的任务逐步分解成一层一层的子任务,直到任务具体、可控为止。WBS通常控制在3-5层为宜,除非超大型项目,一般不主张分解到7层以上。③各领域技术负责人为分解的WBS各项任务进行工时估算,并分配资源,填写《责任矩阵表》,链接各任务间的逻辑关系。同时,对所负责任务进行风险评估、质量分析,拟定风险应对计划、质量目标计划及成本预算计划提交给项目经理。④项目经理根据分管主管提交的项目计划,整合系统的项目计划。⑤项目经理组织项目团队及管理层召开项目启动会,对《项目计划》、《工作分解结构》、《责任矩阵表》进行讨论、确认,使项目计划在团队内达成一致意见,使团队成员充分了解项目目标,明确各自在项目中承担的责任及所起的作用,并对公司管理层承诺,保证遵照计划实施项目工作直至达成项目目标。⑥最后,项目管理层完成项目计划审批,项目团队实施项目计划,项目经理根据项目计划跟踪、控制、管理项目实施过程。

通过让项目干系人参与拟定、审批的项目计划,既通过了项目团队对项目计划的承诺,又正式通过了高级管理层的审批,项目计划具有更好的完整性、可实施性及可控制性。

4 结语

药品研发是一项多领域、跨学科的研究开发活动,项目任务复杂,项目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要提高项目开发效率,加强新药研发过程中的管理,需采用有效的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全生命周期进行系统的计划管理,以便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开发出高质量的新药产品。

参考文献:

[1]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中国报告大厅市场研究报告网,20006-8-7.

[2]中国医药产业面临战略.39健康网 http//blog.39.net./yiyao

shengwu,2009-1-7.

[3]于海,黄秦康,吴春福.浅析新药研发过程中的项目管理[J]. 中国药房,2005,16(12):886-888.

作者:谢小飞

第三篇:项目引领: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探究性教学模式取得了一些成就,比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完成知识的建构。同时不可避免地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对学生而言,对探究任务的全局不容易把握,在某种程度上不易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会学习”目标的达成;在效果上,侧重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对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却较薄弱。

基于此,笔者将项目学习的理念引入到初中化学探究性教学中来,提出了基于项目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即以学科概念和原理为中心,以制作一个完整的“作品”或完成某一项特定的“任务”为目的,在真实世界借助多种资源开展探究活动,并在一定时间内解决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问题的一种新型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下面以“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项目为例,对我们在项目引领下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流程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一、以近乎真实的任务情境导入项目

以真实的任务情境导入项目,不仅有利于探究活动的开展,还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态度与观念上的积极影响。当然,由于现实生活和真实情境中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复杂而又不可预测的,这与接触化学不到一年的初三学生的认知水平与生活经验不甚相符。因此,将任务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下简化处理,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将会使探究活动更加顺利。例如,在“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项目中,笔者以“实验室中如何处理氢氧化钠废水”这一问题情境导入项目,一是基于学生的认识水平,简化探究任务,明确废水中处理的物质只有一种,就是氢氧化钠,二是将只有一种物质要处理的废水设置在实验室中要比在生活中或工厂中更加真实化。

二、以基于模拟的“生产方式”设计项目

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当学习目标确定以后,教师会把学习目标分解成若干个探究任务,然后通过设置一系列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建构和能力的培养。与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有所不同,在基于项目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学生在项目活动的开始就需要在头脑中预先勾画出一个最终的“产品”。在这种学习活动设计中,教师用的是一种模拟的“生产方式”把由学习目标分解成的若干探究任务串成一条主线,即在探究任务执行之前,教师为学生创建一个执行任务的环境,即特定的情境,它能为学生构建一种高度合作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运用技能和方法,提供一种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的学习方式。如“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项目中,学生的主要知识学习目标是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即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在设计学习活动时,把学习目标分成两个探究任务: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探究酸和碱反应的产物。笔者把这两个探究任务置身于“实验室中对氢氧化钠废水的处理”这个项目中,然后以完成这个项目必须考虑到的两个重要问题为情境,将这两个探究任务串联起来:一是加入处理剂后怎么判断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了(创设执行探究酸和碱能否发生反应的任務环境),二是所加的处理剂与氢氧化钠反应所生成的新物质会不会带来二次污染(创设执行探究酸和碱反应的产物的任务环境)。

三、以问题解决为引导策略实施项目

项目实施阶段是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模式的核心阶段,主要由学生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加工提炼完成。当然,这一环节并不是“放羊”式的,教师要基于问题的解决提供一定的引导策略,组织探究性学习的进程。如学生在执行项目中第一个探究任务“怎么判断所加处理剂(稀盐酸或稀硫酸)把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时,他们所能想到的可能是两者反应现象的停止,然而当他们把处理剂加入废水中时却发现无任何反应现象。判断无明显现象的两种物质间的反应程度对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难度,仅凭小组间的探讨以及查阅资料很难让学生“走出困境”,于是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使氢氧化钠恰好反应完,即使溶液的碱性恰好消失,谁能指示溶液由碱性至中性?如何操作才能做到“恰好”?由此学生会想到用指示剂,并探讨哪种指示剂更好,由此制订出实验方案。

四、以多样化的体现方式展示项目

项目展示是项目学习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的展示。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展示项目,如论文、研究报告、电子幻灯片、视频等。当然,这需要花费学生较多的时间,可以在课后完成。在本项目的展示阶段,有的小组采用实验与讲解相结合的方式,也有幻灯片的形式,也有论文的形式。学生在展示的过程中有利于完善知识的建构,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学生对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交流,使成果在此基础上得以升华。

五、以多元激励的方式评价项目

项目学习的评价不能单纯地以一些知识点的考核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评价内容应是多元的,比如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的表现、计划的安排、结果的表达、成果展示等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多种评价方法的优势,使学生达到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我效能感,发现自我价值,发展个性特长的目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后,反思实践,笔者发现该教学模式相对于传统的化学探究性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点优势。

1.重视整体结构设计,提升探究活动效率。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整体对于部分来说具有逻辑上的优先重要性,因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统一的复杂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组成部分的性质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有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关系网络中,即把它与其他部分联系起来才能被理解。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学生的探究活动是在一个项目的引领下完成的,不仅可使教学各个环节之间形成一个自然流畅的衔接链,同时也可引导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进行探究。这样,就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组织最有效的探究活动,在具有变化因素的教学活动中“游刃有余”。

2.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突出主体性。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现代课堂的教学不仅承担的是知识传递的责任,也承担着学生主体发展的责任,即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增强和发展人的现代性、有效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在项目引领下的探究性教学中,不论从项目的实施环节、展示环节、评价环节等哪个环节来看,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大大提高了,学生不仅是项目的决策者、实施者,也是项目的评价者。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始终以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在完成某件“产品”或某项任务,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3.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达成师生双赢发展。

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相对于传统的探究性教学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带来了不小的挑战。传统的探究性教学中的情境内容可以是不统一的、分散的,而项目引领下的探究性教学是基于一个“产品”的制作或某一项任务的完成,它对情境内容的要求不仅需要教师储备一定量的相关内容的情境素材,而且需要教师具备高度整合探究内容与情境素材的能力,使项目设计既不失真实性和趣味性,又富有思考性。对学生而言,在基于项目的探究性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对整个项目的把控能力、与同伴间进行讨论交流的能力、进行自评和他评的能力。所以,通过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研习和探究,有助于教师自身理论素养和教学技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发挥这门学科的育人因素,达到师生“双赢”的现实价值。

以上是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运用“项目学习”理论指导化学探究性教学的一些尝试,基于项目的化学探究性教学,真正让化学学习进入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走向社会打通了渠道。

作者:钱婧

上一篇:畜牧学论文范文下一篇:写作素养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