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贸易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中韩贸易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随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部分贸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对中韩贸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第一篇:中韩贸易论文范文

论中韩贸易发展中的中国因素

摘 要:中韩两国都是彼此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韩关系的密切,中韩的经济合作度、依存度也越来越高。本文探究韩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因素,来寻找双方利益的契合点,为中韩经济继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韩国经济 中国经济 中国影响中韩经济合作

1、韩国经济发展现状及中韩经济合作现状

1.1、韩国经济发展现状

韩国是一个自然资源匮乏、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国家。但是由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高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是世界第7大出口国和第9大进口国,2013 年的人均GDP已达到25973美元。

1.2、中韩经济合作现状

中国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出口对象国以及进口来源国,而韩国是我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

2012年,中韩双边贸易额为2151亿美元,韩国对中国出口在韩国总出口中所占比重呈上升态势,并且远高于对中国进口在其总进口中的比重。也即中国在韩国外贸中的地位远高于韩国在中国的外贸地位。但是无论哪一方地位更重要,两国的经济合作关系是十分紧密而有发展前途的。

2、韩国经济发展的中国因素

2.1、中国经济增长的自然带动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一发展所带来的对外经济交流的需求,自然是会为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带来新的、重要的合作伙伴。中韩两国1992年建交以来,经济的交流愈发紧密,仅相隔一个海峡的韩国,在中国高速发展、两国建交的情况下,自然会受到中国经济增长的惯性带动。

从中国角度看,对韩的投资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提高而继续稳步增加;中国的劳务输出也将继续在韩国国内保持较高比重,尤其是韩国目前对中国的劳务输出持接纳、充分运用的态度。

从韩国角度看,韩国要想在东北亚地区实现其国内传统产业的转移,籍此延长其传统产业的生命周期,以获得更多的产业升级与更新所需资金,中国成了它最理想的投资国。中国所具有的廉价而高效的劳动力成本、技术、质量控制、基础设施和毫不动摇的改革承诺等因素而造成的。

举例来看,就金融服务业而言,仅有五千万人口的韩国社会已很难为具有成熟技术和理念的韩国保险业提供充足的展业空间。建立在大数原理和风险不确定原理基础上的保险业务在参保人数不足的情况下,必然会以提高保险公司运营成本和风险,或提高投保人费率为发展的前提,这是韩国保险业界先天性的缺陷。目前韩国每个家庭的投保率已经超过86%,属于饱和状态,显然,固守国内的保险业将陷入停滞不前的绝境,而地理位置的相近并且经济能力今非昔比的中国城市人口,特别是目前中国仅28%的平均投保率则为他们提供了足够的展业空间。

因此,韩国一方面以对中国的产业投资为战略,另一方面以中国市场为新的营销对象,将为韩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收益。

2.2、中国政府经济政策

中国的政府经济政策对韩国的影响,笔者认为应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政府为两国企业提供的服务,二是政府的政策对两国企业经营的影响。

从服务角度看,目前比较公认的观点是,政府职能越完善,政府为企业做的事情就越少。因为越发达的政府,相关的经济政策、法律体系就越完善,企业自己通过法律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目前韩国的政府职能已经愈发完善,但是其第一大贸易伙伴却仍有许多要提高的地方。韩国的外交官曾经这样说:“中国经济在飞速发展,政局也很稳定。我想,当中国进入发达国家后,在华投资的韩国企业来大使馆寻求帮助的现象会越来越少。”由此可以推测,韩国对中国的政府职能提高也应是充满信任和期待的。

从政府政策角度看,首先国高层领导互访密集,两国的人员交往得到了增强,使得两国经贸发展有了很好的外部环境。其次,就中国层面而言,中国国内实施了十五规划以及西部大开发、加入WTO等措施,对中国吸收外资有很大的帮助,中国的市场进一步开放和扩大。包括中韩合作在重庆建立规模巨大的“韩国城”都是这一影响的体现。另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有很强的吸引力,中国的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两国的经济往来受到国家制度的差异的阻碍将进一步减小。

作为最直接作用于经济的政治因素,中国当前所实行的种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开放的经济政策,是中韩经济合作重要的助力。

3、中国与韩国的文化因素

中韩两国在地理位置上比较近,彼此互为近邻。而且两国之间的文化也存在很强的相似性,同属于儒家文化。中韩两国同为东亚国家,在文化背景和对一些问题的基本认识上有很多相似和共同的地方。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与文化的相似性可以更好地了解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从而减少研发周期,降低商品成本及市场风险。也能够扩大交易及投资的可能性。自古以来中韩两国在政治与经济上都有着紧密的关系,不得不说中韩建交后两国经贸的快速发展与地理位置接近和文化的相似性有很大的关系。

另一方面,从韩国角度看,韩国的“韩流”文化,正在不断地扩大影响。当然,除了亚洲以外,在其他欧美国家还没到“ 韩流热风”的程度。但是至少对于中国而言,“韩流”所带來的娱乐业风潮已经大大冲击了中国的娱乐业市场。同时,在韩剧、韩国歌手的影响下,韩国的文化输出带来的更多的潜在经济增长点。例如:中国服装产业以销售“韩版”服饰为策略,为所有的服装都附上“韩版修身款”的字样;中国地方电视台大量购买韩国娱乐节目版权,将“爸爸去哪儿”、“我们结婚吧”等韩国节目借鉴过来;国内韩餐厅大量出现,既包括韩国人经营的,也有中国人经营的;韩剧的收视率已经在国内电视台达到了惊人的比重,以至于国家广电总局颁布条文限制国外节目的播放。这一切都是韩国大打“文化牌”的结果,中国市场对于“韩流”的需求为韩国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参考文献:

[1]姜慧.韩国经济增长的中国因素[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2]刘蕊,汪洪涛.中国因素:为韩国经济复苏提供动力[J].社会观察,2004年10期.

[3]彭化英.韩国参赞:中国是韩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J].新财经,2008年01期.

[4]姜慧.韩国经济增长的中国因素[D].吉林财经大学,2013年.

[5]林炳燮.“韩流”的意义和在中国的“韩流”[J].青年文学家,2013年01期.

作者:董健鑫

第二篇:基于中韩产业内贸易分析中韩贸易发展趋势研究

摘 要:随着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演化与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部分贸易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也成为了衡量国家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对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成因,对中韩贸易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中韩贸易;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

产业内贸易,是产业内国际贸易的简称,该理论也是国际经济学界禅城的一种新理论。指的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一段时间内、同一产业部门产品,进口与出口现象同时出现,例如中国向韩国出口某种品牌的服装,同时也会进口韩国的品牌服饰,并且还包含某项产品的半成品与零部件的进口与出口。

一、中韩产业内贸易的成因

据不完全统计,韩国的农业产品一直实行高价保护政策,中国的农产品价格仅有韩国的20%,一方面韩国的农产品高价形成了出口中国的障碍,另一方面成为了中国农产品出口韩国的有利时机。韩国除了大米、园艺作物、畜产品等少数农产品可以自给自足外,多数的农产品都必须依赖于进口,因此进口贸易发生比较频繁,是农业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农产品对外贸易属于单向贸易。工业制成品由于存在着品种、规格、包装、服务、款式、品牌、广告宣传、质量、等级、大小、技术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同类产品的也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形式,因此,韓国过的产业贸易由此达到了快速的推动。

二、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趋势研究

首先,产业内贸易分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两种,中韩产业内贸易主要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的是质量与价格相同或相近的差异性产品的进出口,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则相反。Greenaway根据中韩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在1994年提出的的测算公式,即是使用SITC进行分类,将前三位数相同的各组商品中国对韩国出口出口的单位价格/中国从韩国进口的单位价格,如果是介于(0.75,1.25)之间即是水平型产业内贸易,而超出这个范围的则是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因此,中韩两国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占所有产业内贸易商品组数的25%以内,其中有60%的商品价格比超过1.25、16%的商品价格比低于0.75。这说明了中韩两国的产业内贸易中,韩国对于中国出口的产品价格高于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同类产品。而中韩两国的旅游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升高,说明了旅游产业内贸易可以在可以相互提供既有差异又有相似的产品的同时满足了消费者的差异性需求。赋予不同内涵的的两国旅游产业内贸易,促使中韩旅游贸易服务GL指数的大幅度变动,影响着中韩产业内贸易竞争力与贸易格局的急剧变化。

其次,对于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企业的规模对中韩的产业内贸易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国的产业内贸易中,大中型企业的个数增加1%会使中韩产业内贸易指数增加0.9%。克鲁格曼(1979)在建立的克鲁格曼模型中得出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来增加消费人口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事实上,产业内贸易对企业获得规模经济的作用,而具有规模经济的大中型企业对产业内贸易的反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此外国际的贸易并不是决定一国企业整体规模的唯一途径,一些人为的政策因素也会影响一国企业的规模。

再次,中国与韩国农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仍然较低,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基本是垂直的。中韩两国的收入水平,研发水平,直接投资形式,企业规模和外部经济环境是影响中韩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的影响有关。外商投资企业是我国进出口货物的主体,外商投资企业主要依靠加工贸易。往往需要大量的加工贸易进出口,这将不可避免地产生贸易等与贸易有关的服务和出口需求,而加工贸易自然营销渠道的进出口则主要掌握在外商手中,那就是说中国和加工贸易相关的主要贸易和其他贸易相关的服务进出口的外资企业。外贸企业和其他与贸易有关的服务在其他商业服务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因此,其他商业服务在中国的出口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出资。对于中韩双边服务贸易,由于韩国在中国也有大量从事加工贸易的外商投资企业,需要从韩国进口原材料和设备,大量出口到南韩韩国等地区在中国加工组装后,大量的相关服务进出口,产品附加值的加工和组装,所以出口更多的商业服务。因此,中韩双边服务贸易呈现出较大的贸易顺差,这可能主要是由韩国在华外商投资企业贡献的。

综上所述,中国和韩国的产业内贸易特征在制造业制成品贸易中特别明显的原因,不仅取决于制成品的贸易特性,而且与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禀赋水平不同中国和韩国。一方面,由于产品包装,外观设计,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的多样化选择,工业产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广泛的“异构”产品,从而使产业内贸易更加便利。另一方面,经济发展水平与中韩比较优势的差距是推动中韩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具体而言,这种差异表现在整个制成品行业,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生产方面比南韩制造业成为一个竞争劣势,而在劳动密集型和部分资本化或技术密集型工业制品生产拥有竞争优势。就具体贸易产品而言,不同之处在于韩国在产品包装,设计,质量和市场营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而中国往往能够提供更便宜的产品。因此,正是由于中韩两国在整个产业和产品市场上的竞争优势的差异,才有可能通过纵向分工和产品分割来发挥各自的竞争优势,占据高位分别建立低端产品市场,发展两国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

参考文献:

[1]李盾.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07(04).

[2]范爱军,李丽丽.中国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贸易为例[J].世界经济研究,2006(08).

[3]林琳.促进中韩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J].亚太经济,2004(06).

作者:许昕

第三篇:携手开启新时代中韩贸易发展的对策

摘 要:自1992年中韩双方正式建交以来,中韩双边贸易稳步发展, 2013年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正式签署中韩自贸协定(FTA),都为中韩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2017年韩国又提出了“新北方政策”,中韩双方就此达成一致,将“一带一路”和“新北方政策”进行对接,实现更加优越的发展中韩贸易,但双方之间仍存在贸易不平衡、投资缺乏双向流动等问题。本文新时代中韩贸易的发展近况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中韩贸易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展开研究,并以加强双方贸易沟通,加快我国企业对韩投资等角度,对加快中韩贸易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韩;贸易发展;进出口贸易

1 新时代中韩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后,中韩贸易发展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双方贸易额逐渐上升。随后在2015年,双方签订了中韩自贸协定(FTA),为双方双边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平台,2017年韩国提出的“新北方政策”促成同我国“一带一路”的倡议对接,根据我国商务部统计,在2019年我国向韩方出口的交易额为1072.3亿美元,同时双方相互投资的规模也逐渐扩大。

1.1 双边贸易规模

从地理角度上看,中韩两国隔海为邻、交通便捷,是发展双边贸易的天然优势,同时,双方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处于不同时期,更有利于双方优势互补,互利互惠。据我国商务部整理得出,2019年双方的双边贸易交易额为2434.3亿美元。其中,我国自韩国进口1362.0亿美元,我国向韩国出口的交易额为1072.3亿美元。

2019年排在我国向韩方出口的前三位的分别是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和化工类产品,其在2019年的进口额分别占韩国自中国进口总额的50.2%,11.4%和9.6%。

2019年我国自韩国进口的机电产品交易额为707.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9.6%。机电产品始终是我国自韩国进口的数量最多产品,中国同时也从韩国进口以化妆品、护肤品等为代表的化工产品,2019年中国自韩国进口的化工产品占比也比较大,达到14.7%。排在韩国向中国出口的商品第三位的是塑料、橡胶,2019年韩国共从向我国出口了109.23亿美元。这三种占比较大的产品共占我国自韩国进口总交易额的74.7%。

如表1所示,在2015年中韩自贸协定成功签订和2017年中韩双方政策对接以后,我国对韩国出口的交易额明显增长,并且逆差也逐渐缩小,整体上看与韩国的贸易发展逐渐成熟。

1.2 双边投资

在双方投资方面,中韩双方始终互动频繁,对于韩方来说,中国是第二大投资对象国家。韩国向中国企业近几年的投资总体平稳,2000-2019年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1.2.1 中国对韩国投资现状

2015年双方中韩自贸协定的正式实施更是加大了中国对韩国投资的信心,同时“一带一路”与“新北方政策”的对接为中国企业对韩国投资提供了优势。中国对韩国企业的投资主要是并购的方式,原因是并购能使中国企业迅速进入韩国市场并且可以增强市场的竞争力。我国主要是利用价格低廉的劳动力,开发附加值相对较低的产品为向韩国投资的主要方向。中国人持有济州岛房产面积逐年增加,中国企业主要集中对济州市新建住宅进行投资。中国在所有外国对韩国所持有的土地面积中,位列第一。

1.2.2 中国实际利用韩国投资

从区域的角度分析,韩方最初对我国的投资聚集在东北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区,而后逐步向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发展,并且逐渐扩大向中国西部的投资。从行业角度分析,韩方实际对我国的投资主要在第二产业上。

三星电子作为中国利用韩国投资典型的企业,在2019年11月底,由于近年来三星电视子的销量持续萎缩,关闭了位于天津的电视工厂,这家工厂起初是三星电子在国外工厂中比较受重视的电视生产基地,可以实现三星在我国市场以及部分海外市场的战略发展。但三星电子并没有因此放弃中国市场,而是将投资重心转移到半导体、锂电池项目等。

1.3 产业园合作

为了加快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双方陆续建设产业园逐步扩充双方合作领域。我国国务院于2017年12月15日在我国盐城市、烟台市以及惠州市正式开展与韩国的产业园合作。上述三个中韩产业园将利用当地现有的开发区建设,利用其对中韩贸易发展的优势,打造中韩贸易发展的新高地。以山东省烟台市的产业园为例,2019年2月在首尔举办的有关中韩双方在烟台产业园在合作交流会,山东绿叶生物科技园等13家企业与韩国企业围绕合作进行了交流,并在电子商务、生物科技、智能制造、旅游、基金、汽车及零部件等领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并且,与其合作的韩国企业都是具有比较明显优势的企业,同时烟台也有许多可以与韩国进一步合作的优质企业和平台,从而中韩双方可以在贸易发展中互惠互利。

在中韩自贸协定签订后,韩方开展新万金(中韩)产业园的合作,同时也是韩国唯一的“中韩FTA产业园区”。在韩国建设的新万金产业园中,对进驻外资企业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在税收方面,法人税可以根据投资额最长免征5年(相当于“企业所得税”),之后两年减免50%。

2 中韩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015年6月1日双方在韩国签订中韩自贸协定,这一协定的签订更是加速了中韩贸易发展,为双方贸易发展提供了更优越的平台。

2.1 双方贸易不平衡

自双方1992年友好建交以来,双方的贸易往来愈发频繁,我国自韩国进口在的金额增速较快,而我国在与韩国贸易发展过程中总是处于逆差的状态。我国在与韩国进行贸易往来时所处于逆差的状态是伴随着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产生,这说明了在双方贸易发展所获得的益处中,中国付出的代价远大于韩国。如果中国只是短暂处于贸易逆差状态也属于常规现象,但这样长时间的贸易逆差会对双方的贸易关系带来负面影響,甚至会加大两国的贸易紧张程度。根据表1 分析,我国虽然在与韩国的贸易发展中长期处在逆差状况,但逆差额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2019年中国的逆差值已经减少的到289.7亿美元,同比2013年我国的逆差减少了338.5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在中韩自贸协定的成功签署和双方政策对接的促进下,中韩贸易发展逐渐趋于平衡。

2.2 贸易结构不合理

中国与韩国在贸易结构方面为贸易结构的互补性特征,韩国作为新兴工业国家,在对外贸易中首当其冲的是交通运输业和通讯设施。从中韩双方的贸易结构分析,韩国的工业化水平比较高,由于韩国自身的资本丰裕,十分有利于韩国发展技术密集型产品,对中国的出口集中在资本和技术为基础的机电产品、化工产品、汽车等。而目前中国正处于发展中国家阶段,劳动力要素密集并且价格低廉,我国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更具有优势,其中原料产品及制成品为主要对韩出口的商品。

2.3 中韩投资缺乏双向流动

在以往的近20年中,中韩双方的投资现状处于一边倒的局势,韩国大部分投资金额集中在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中国是韩国的第二大投资对象国,韩国十分重视对中国企业的投资。相反,中國对韩国的资金流动极其少。据我国商务部整理所得,2018年我国向韩国企业的直接投资流量10.34亿美元。

2.4 中韩贸易摩擦严重

韩国提高对轻工产品和27类农产品的进口调节税,其中有17类产品大部分是来源于我国的出口,如大蒜等农产品韩国长期以来自中国进口,但由于受到高额的进口税影响(大蒜关税30%),我国的这17种产品对将更难向韩国出口。韩国为了保护本国市场的发展,除了采取对中国的关税措施以外,还多次采用非关税措施,比如,反倾销、检验检疫措施(SPS)、技术性贸易壁垒(TBT)以及其他一些饱含歧视性的做法,均影响中国向韩国出口商品。

韩国的重重技术性贸易壁垒,使我国向韩国出口商品增加难度。在我国向韩国出口的多种类型产品中,由于韩国在技术性贸易方面的壁垒,出口受到阻碍比较严峻的种类包括:医药及医药原料、农产品等。其中,果类、肉类产品以及医药(尤其是中药)等受到影响最为严重,无法向韩国正常出口。

自2016年韩方决定执行“萨德”系统后,中韩贸易摩擦又进入到紧张的阶段。由于在韩国部署此系统以后,对涉及多个韩国化妆品品牌被勒令禁止进口到中国以后,韩方认为这是中国对“萨德”的报复,由此,韩国贸易委员会决定对中国生产的胶板产品收取高达5.73%-10%的反倾销税。

3 促进中韩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7年在第三届东方经济论坛上韩国文在寅总统提出了“新北方政策”,韩方提出的“新北方政策”与我国的“一带一路”有着很大的折叠空间,有利于双方的政策对接,利用政策方便两国的贸易沟通,加速中韩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中韩双方贸易沟通

中韩自贸区的创办可减少韩国对中国的进口限制,通过区域经济合作有效缓解双方的贸易摩擦,深化多种贸易方式的贸易合作,增强中韩贸易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为了减少我国与韩国之间的贸易摩擦,更好的发展双方贸易,应该加强双方的贸易沟通和磋商,加深中韩双方的商业交谈,创建高效的磋商机制,令韩国减少对中国的贸易壁垒。目前,中韩贸易壁垒的存在的主要是由于韩国采用了贸易保护主义,特别是一些具有歧视性的针对中国产品的政策。中韩应该更好地进行贸易协商,尽力消除各种制度上的壁垒,取消非关税壁垒。形成一个互相平等、互利共赢的平台,是双方更有效地进行磋商。

我国企业同时应该积极利用双方出台的政策,合理利用中韩双方已经实施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FTA)。目前我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韩国“新北方政策”对接顺利方便我国企业在与韩方企业进行贸易沟通,最终实现双方贸易便利化。

3.2 优化对韩出口商品结构

中国对韩出口贸易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我国在双方贸易中长期处于逆差的局势的主要原因,由于我国自身劳动力低廉,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品是我国向韩国出口在主要产品,但想仅凭这两种类型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相较于其他类型产品而言,更容易遭受冲击。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来临,中国的5G等新基础设施建设迎来新的机遇,带动产业升级的潜力很大。因此中韩两国可以在建设5G基站、数字经济、城市交通、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扩大经贸交流,抢占数字革命的主导地位。强化双边高层的互动,共同制定数字经济合作方案,加快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各项合作准则,创新合作载体,拓展“互联网+”领域的合作。同时加强跨国电网领域的合作,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半导体、环境保护等方面仍有可开发的合作空间。

3.3 加快我国企业对韩投资

我国对韩投资应当采用“走出去”战略,增强我国对韩国各领域的投资力度,建议到把工厂建设到韩国,扩大对韩国企业的投资,推动中韩贸易稳定发展。鼓励国内企业对韩国投资,以投资作为动力进而推动韩国从我国进口,推进中韩贸易发展踏上一个新台阶。近年来,国内民营企业在技术实力和资金方面发展迅速,同时民营企业也在积极融入国际经济协作和世界经济产业链,拥有较高的海外投资积极性与发展前景,而中韩双方又有较高的经济互补性,是众多民营企业的投资首选。政府部门也可具有针对性的对民用企业对韩投资进行指导,帮助民营企业拓宽海外市场,更好地融入国际经济协作和世界经济产业链中。同时,中国应该把目光注重放对韩国投资上,改善中国的投资环境,引导韩国向中国投资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需要投资的区域。

我国企业对韩投资的方式目前大都是通过收购兼并企业的方式,但这种投资方式的成功率偏低,并且不容易实现。为了加大我国对韩国企业的投资,我国需要不断追求适合韩国的投资方式,积极拓宽向韩投资的范畴,或可以采用合资参股等不同的投资方法。

此外,还可以拓宽我国对韩国的投资领域,近年来韩国在半导体领域发展迅速。虽然中国目前对于新型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半导体产业的重要性,都已经达成了基本共识,但同时也面对着积累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支撑等问题,我国企业例如华为等电子科技公司可以通过投资韩国芯片、半导体产业从中学习韩国先进的芯片半导体技术,掌握更成熟的芯片半导体技术。减少我国企业对海外的半导体产品依赖,避免其他国家对我国芯片技术的限制出口,在芯片半导体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3.4 将“一带一路”融入中韩贸易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推进,我国的基础设施为拓宽经济贸易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加速了中韩贸易的快速发展。中韩双方也曾多次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形成共识,先后在通信工程、电子商务等方面建立合作关系。从实际情况看,“一带一路”倡议下与中韩贸易的重大突破口之一是在以金融、旅游、监狱、医疗、文化等为主要领域的服务贸易产业作为双方合作重点,也将推进中韩自贸区的发展。

韩国同时也提出了以扩大贸易合作范围并且形成多边外交为主要目的的“新北方政策”。“新北方政策”主要通过互惠合作促成双方共赢、通过互联互通可以实现中韩双方经贸共同繁荣。这一政策侧重在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并与我国东三省展开经贸合作,双方的政策对接对中韩贸易发展将有重大貢献。

随着区域全面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签订,在各种贸易方式以及投资中实现了平衡,在2020年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的背景下,包括中国、韩国等包含在内的十五个成员国都在重新申请在今年顺利签订RCEP,时刻鼓励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提升信心发展中韩双方贸易。

中韩双方积极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的谈判,首先,提出加强双边合作顶层设计,加快编制《中韩经贸合作联合规划》,推动双边经贸发展提质升级。其次,提出深化双方贸易交流以及投资领域的合作。支持两国有实力、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双向投资,为对方国家企业在本国投资提供非歧视的营商环境。接下来提出扩大地方经济合作,双方均认为,地方合作是中韩贸易发展中最有活力最具潜力的组成部分,双方将继续扎实推进共建中韩产业园合作。最后,提出促使如期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鼓励中日韩自贸协定的合作,保护多边贸易体系,携手开放新世界贸易往来。

参考文献

[1]孙伏园.“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韩经贸合作潜力分析[J].现代营销,2019,(5).

[2]李昌株.“韩半岛新经济地图、新北方政策”与“一带一路”对接方案[J].东北亚经济研究,2018,(4).

[3]东瑞雪.我国企业遭遇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现状及策略探讨[J].产权导刊期刊,2018.

[4]闫微.中韩经贸关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1).

[5]南美华.促进中国对韩国直接投资的对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4.

作者:顾芳溪 金花

上一篇:古琴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司法理念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