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实务论文范文

2022-05-14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贸易实务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篇:贸易实务论文范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改革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经济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校国际贸易专业、海关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培养。过去在高职教师观念上一个最大的误区就是“有了知识,就有能力。”事实上,知识与能力之间不但不等同,而且有一道深沟,这道沟只能用“实训”来填平。因为知识可以传授,而能力是无法传授的,只能靠训练。所以我们要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进行设计改革,加强能力的训练。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改革 课程设计

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的设计有以下几项原则:教师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为了提高《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针对该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项目化教学对课程进行改革,并提出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我们对各专业所需培养的能力与教学内容进行能力与知识点的分析与归纳,根据国际贸易专业和海关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群,采用倒推的方法,即毕业生就业岗位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就进行什么知识和能力的传授,构建以工作流程为内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切入点的教学整体设计方案框架,形成项目课程的框架结构、各项目和模块的能力培养目标以及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内容。具体内容如下:国际贸易专业和海关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是各贸易公司、报关、报检、货运代理公司等工作岗位,我们就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分几大项目,如合同的磋商、货物运输、货物保险、报关、报检等环节,采用“项目引导、情景模拟、案例分析、技能训练”等方式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根据项目任务要求进行自主性学习,增强了学生学习动力。

一、对课程单元设计进行改革

我们根据高职学生及国际贸易专业与海关管理专业的行业特点,坚持职业教育课程目标的最终目标,就是具有实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单元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项目教学法,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高度投入事先安排好的一系列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从而达到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们改变过去单元备课的方式,试图对本课程进行单元设计的改革。通过课程单元设计,进一步明确课程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并将课程目标体现在每一单元的教学设计中。在教学实施中,通过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正反实例,讨论消化,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我们进行国际货物运输这一个单元的设计。

能力目标:能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对指定航线和港口进行运输的合理安排,进行运费的计算和成本的核算。

课程的引入:从将货物在大连港运到纽约港的实际问题开始,以一个案例进行货物运输方式相关问题的講解进行案例讨论,完成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劣比较,提出运输的任务,计算运费的方法,FOB和CFR贸易术语的变换。

完成本次课程任务:查阅教材上的知识,合适的运输方式、航线、装运港和目的港再进行案例训练;网上查询从大连港出发去纽约的航线、航次、港口和运费标准等;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系统的知识。引出不同的运输方式、不同的船舶运营方式的优缺点、运费的计算和不同贸易术语变换的方法。

系统知识的引出,归纳上升(运输方式的种类、运输条款的制定、运费的计算等)。尽可能由学生自己总结,也可以师生共同完成或由教师自己完成。

提出新任务,进行设计讨论。对细节技巧进行总结归纳。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自己进行分组查找从宁波港到鹿特丹港运输货物的资料,使学生达到明确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及主要航线和港口的知识目标。布置作业查询货物出口鹿特丹的航线、船期、航次、运费标准,再进行总结点评归纳。

二、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

新的课程教学设计体现了新的高职课程教学理念。突出了课程的能力目标,选择了符合要求的项目任务,开展了精心设计的项目实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了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学生始终兴奋参与。其中的核心是“能力目标、项目载体、能力实训”三个重要原则。

1.确定课程的整体目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以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员、物流员、跟单员等职业岗位需求为根据,首先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准确描述课程实际能够达到的能力目标——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用国际贸易相关知识做报关员、报检员、货运代理员、物流员、跟单员。具体包括:(1)通过课程的整体学习,学生能够初步掌握相关工作岗位的基本知识和简单的操作技能,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2)能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各个工作岗位实训,通过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执行、完成各项工作。(3)学生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对将要从事工作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通过实训能够清楚的知道每一个环节的工作流程及标准要求,如在货运代理过程中应该先进行运输再办理保险。(4)通过整个课程设计的完成,要培养学生在遇到各种问题如何处理的能力。

2.内容改造

职业教育课程的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技术的快速变化、市场的快速变化、各地经济环境的巨大差异,同一名称的课程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实施,取材和顺序都可能不同。因此,所有的课程都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这就是课程教学设计的必要性。我们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教材的改革,设计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课程综合项目的设计,最考验任课教师的功力和水平,项目设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教学的成败。职业教育教师在实践经验和能力上的缺陷,在课程项目设计上也表现得最清楚。能力是学生自己练出来的。所以一定要对学生进行能力的训练,要用尽可能接近学生未来岗位的项目任务来训练。

3.整体设计

目标明确。每个单元课程都要有明确目标,特别突出能力目标。

案例引入,问题驱动。教师举案例,不是为了引向“新概念、新知识”,而是为了引向任务、问题。

正反实例,操作示范。能力的形成必须有正反两方面的实例,通过对比才能真正形成做事的能力。目前的教学中,通常只有正面实例,而缺乏反面实例。对于相对复杂的操作,教师要做解决问题的操作示范。

实例模仿,改造拓宽。教师以实例进行操作示范,学生可以先模仿,然后将实例的功能进行提升,将实例的结构进行改造,由学生试着独立完成。

讨论消化,归纳总结。事情做完之后,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消化总结。注意,不是先学后用,而是尽可能先做,先完成任务。知识是完成任务的工具,能力是主要的教学目标,知识本身不是教学的主要目标,而是为“做事”服务的工具。

理实一体,练习巩固。用理论与实践一体的方式,完成项目和任务。能力与知识同时得到训练和巩固。

老师讲A,学生做B。老师演示的任务与学生完成的任务最好是不同的。避免学生仅仅对每个实例死记硬背。

作者:赵 岩

第二篇: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中贸易术语教学的创新实践

[摘 要]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 贸易术语 教学方法 创新实践

一、国际贸易术语教学难点

国际贸易实务是高职院校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贸易术语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内容中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然而,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广泛复杂、零碎繁琐。《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对13种贸易术语做出了解释,每一种贸易术语对卖方义务和买方义务各做出了10项规定,依此推算,一共有260条之多。而每种贸易术语项下买卖双方的义务的规定都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如果要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来掌握这部分内容,几乎是不可能的。怎样把握贸易术语项下进出口双方的责任义务问题,是学生常感困惑之处,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分开讲授13个贸易术语,抑或对于每个贸易术语下双方义务进行逐项介绍,不仅教师费时费力,学生掌握起来也很困难,他们甚至会产生恐惧和排斥心理,使教学受挫。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教学内容和高职学生的特点,摸索出了一些比较生动的讲解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贸易术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教学法在解析贸易术语定义和作用中的应用

1.弄清贸易术语的定义

贸易术语涉及的内容具体而繁杂,对于从未在外贸一线实践过的学生而言,很难从书本上抽象的文字感受到真实的外贸实务情况,自然对于贸易术语的理解会有困难。很多同学反映学习贸易术语时就像听天书,学完之后还像在梦里,根本找不到身临其境的感觉。而采用情境教学法,即通过设定的外贸人物角色进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的案例情景,把学生引入外贸实务情景,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真实的“体验感”,这样就可以将教学中许多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以帮助学生轻松地掌握那些过去被认为枯燥繁杂、难记易忘的内容,从而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例如,笔者在讲解贸易术语定义时就设计了以下的模拟情境:

小张是北京某出口公司新手业务员,有一天收到一份从美国纽约发来的询盘传真,但是小张一看到这份传真就傻了眼,为什么?因为他发现传真中的价格如下:“USD110 Per M/T,FOB Tianjin”即“每公吨110美元,FOB天津”(课堂上PPT展示传真样本),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是“FOB天津”代表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把它放在价格里,因为通常在国内贸易的报价中是没有这个的……这时学生们也跟小张的思路一起产生了疑问。这种做法的好处: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如临其境。面对困惑,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求知的渴望;二是教师即可以此为“切入口”,趁机讲解这是国际贸易中商品单价的表示方法区别于国内贸易之处,即多出了一部分内容“FOB天津”,由此引出本章节要讲的内容——贸易术语。那么究竟什么是贸易术语呢?紧接着介绍贸易术语的定义:贸易术语是指用简短的概念或三个英文缩写字母来表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及说明货物在交接过程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风险和费用的划分问题。从定义中不难看出,贸易术语主要有以下两个作用:划分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问题;说明商品的价格构成。可是,如何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和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呢?

2.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在讲授中,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入话题。如,在国际贸易中,为什么会产生贸易术语? 首先引导学生思考。然后,为生动形象地讲解贸易术语的作用,我们继续上述业务情境。不难看出,这批货物是从中国的北京出口到美国的纽约。假设是国内销售,报价“每公吨110元”足够了,而在该笔对外贸易中仍用该方法表示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与国内贸易相比,国际贸易线长、面广、环节多(海关、商检、进口许可证)、风险大,买卖双方分处中美两国,相距遥远,如果要谈判达成这笔交易,从业务流程来看(结合货物交接图示),必然遇到以下问题:(1)卖方在什么地方(出口地本地、外地、进口地)办理交货;(2)货物交接过程中风险何时由卖方转移给买方;(3)由谁负责办理货物的运输(买/卖方全权负责,还是分别负责某一部分);(4)货物在长距离的运输过程中有遭受损坏灭失的风险,需要把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由谁负责办理并支付相关费用;(5)出口与进口通关过境手续的办理及相关费用。

图示

以上5个问题简言之即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统称为买卖双方在货物交接过程中的责任、风险与费用划分问题。

将以上业务情境推而广之,如果每笔交易都要求买卖双方对上述责任、风险和费用,逐项反复洽商,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费用,并影响交易的达成。为此,在国际贸易的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贸易术语。在一笔进出口交易中,通过使用贸易术语即简短的概念甚至三个英文缩写字母,买卖双方即可对货物交接过程中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一目了然,以促进交易高效快速达成;而责任及费用的划分又与价格息息相关,所以在国际贸易中贸易术语是构成价格的一部分。如此讲述,学生会很自然就理解贸易术语的作用。

三、系统教学法在《2000年通则》贸易术语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整体把握六大问题,准确掌握每个术语

系统教学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注重知识的关联性和整体性,即把要学的概念或知识看成是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通过对这些概念或知识的共性归类后做整体把握。分析后我们发现,所有贸易术语都涉及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5个问题,《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又特别强调了13种贸易术语各自适用的运输方式。因此,对于贸易术语的学习应从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转移的界限、运输的责任及费用、保险办理的责任与费用、通关过境的办理及费用等6个方面去把握。这6个方面对每个贸易术语的理解和掌握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每个术语的讲解都从这6个方面入手。反之,如果学生对于每个术语项下的6个问题都能搞清楚,那么对于所有的术语也就基本掌握了。

2.13个贸易术语分组讲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系统教学法的又一大特点是注重知识的结构性和层次性。整体性主要是把握知识的共性,而结构性和层次性是把知识的共性和个性统一起来。《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共有13种贸易术语,我的做法是把这13种术语分为三组,对于每一组术语,在总结其共性的基础上,同时细分其差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要点讲述如下:

第1组 FOB、CFR、CIF

该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装运港交货”。在国际贸易业务中使用最多。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那么如何讲授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呢?为方便教学,在讲解一开始,就让学生理解并记住每个术语的英文全称。比如CFR的英文全称是“Cost & Freight”,字面意思是“成本+运费” ,这里的“Cost” 代表的是FOB价格,“Freight”指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水上运输的运费。所以CFR可以理解为“FOB价格+货物从装运港到目的港那段水上运输的运费(结合上页图示)”。因为所有这13种贸易术语都是从卖方的角度进行命名的,所以与FOB相比,CFR术语下的卖方多出了一项办理水上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恰恰就是两个术语之间的主要区别之处。再比如CIF,它的英文全称是“Cost,Insurance & Freight”。显然,与CFR相比,卖方又多出一项办理水上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所以以上三者之中卖方承担的责任和费用是依次递增的。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简单公式表示为:CFR =FOB+水上运费;CIF=CFR+水上运输保险费= FOB+水上运费+水上运输保险费。综合三者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三项贸易术语下买卖双方的责任义务的划分就非常清楚明了了。

第2组 FCA、CPT、CIP

这组贸易术语统称为“货交承运人”。为适应国际多式联运业务的发展而产生。它们的共同点:三者在所适用的运输方式、交货地点、风险划分界限、通关过境,即六大问题当中的这四个也都是完全相同的。它们的差别也同样主要在于运输和保险办理这两个问题上。讲授所采用的方法同上一组。比如,FCA的英文全称“Free Carrier”,字面意思“(指定地点)货交承运人”,从交货地点到目的地的运输责任和费用由买方承担;CPT的英文全称是“Carriage Paid To”,其中“Carriage”有别于CFR与CIF中的“Freight”,它代表各种运输方式下的运费,所以,CPT的字面意思是“运费付至(指定目的地)”,显然,与FCA相比,CPT下的卖方多出一项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运输的责任与费用。这正是两者的区别所在。而CIP的英文全称“Carriage,Insurance Paid To”,字面意思“运费,保险费付至(指定目的地)”,顾名思义,与CPT相比,CIP下的卖方又多了一项办理运输“保险”的责任与费用(从交货地点到指定目的地)。所以,本组三个术语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与上一组术语非常相似。这种教法为学生对6大常用术语的准确把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第3组 EXW、FAS、DAF等其他贸易术语

这组术语包括EXW、FAS、DAF、DES、DEQ、DDU、DDP等7项。这7项都属于实质性交货。并没有统一的交货地点或相同的风险分界线,但经研究发现,这组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参照下表)。

按照上表的顺序排列,清楚地展现了这组贸易术语的交货地点与风险分界线的变化趋势,即由卖方工厂逐渐向买方所在地推进。如果把EXW称为买方“上门取货”,而DDP则为卖方的“送货上门”,显然,卖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增的,而买方承担的责任、风险与费用是递减的。因此,教学过程中,学生只要在理解术语字面意思的基础上,用整体运动的观点把握交货地点或风险分界线移动的规律,那么就会轻松自如地掌握这7项贸易术语。

参考文献:

[1] 殷磊夫.讲授开放教育“国际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初探,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2009.29(8):14-15

[2] 蔡环宇,饶华.“全程情境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广场,2007(8):161-162

[3] 凤燕.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中贸易术语的教学方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3) :131-132

[4] 张俐.国际贸易术语整体教学法的初步探索[J].魅力中国,2010(20):287

作者:乔伟丽

第三篇:浅谈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术语及价格核算

中圖分类号:F732 文献标识:A

摘 要 对于国际经济和贸易专业而言,国际贸易实务是其主要课程,其中心在于不断的传授以及训练学生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具体工作中相关基本知识与技能。而贸易术语则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要素,跟随着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本文结合国家贸易术语的具体变化过程,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进出口报价的具体文献基础之上,论述了国际贸易术语的具体变化历程,同时相应的提出了各个费用变量的相关设想,从而确保出口报价更加方便与快捷。

关键词 国际贸易实务 国家贸易术语 价格核算

国际贸易术语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价格术语,其主要在长期的国际贸易实践中而产生的,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展现成交的具体价格构成以及其交货的主要条件,以此来确保买卖双方的风险以及责任与相关费用划分等各种问题的专业用语。对于国际商会而言,为了有效的避免以及解决在国际贸易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普遍使用的相关贸易术语所产生的纠纷,而专门的制定与颁布了一整套用来解决国际规则与国际贸易术语的相关文本,也就是《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这也是当前国际贸易惯例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其对于整个国际贸易实践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与此同时也跟随者国际贸易的不断变化而调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相关变化历程同时也是多年来全球性经济贸易发展的缩影。

一、国家贸易术语产生及其变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1.1统一的规范性的国际贸易术语的产生

对于国家贸易实践的过程中,由于国家的不同,其对贸易术语也有着不同的解释,因而会产生一些误会,从而对于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为了有效的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方便商人的使用,可以出版一个较为准确与规范的贸易术语解释出版物,从而方便涉外买卖合同的签订。当前较早的规范性的国际贸易术语其相关规定主要产生在上世纪20年代,其核心主旨是为了有效的解决世界各国对于贸易术语在解释方面的分歧。

1940年,美国商会以及进口协会等所构成的联合委员会对于在1919年所发布的《美国对外贸易定义》进行了系统的修订,从而使得买卖双方的责任能够更加的清晰和具有操作性。该协议于1941年进行实施,统称为《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这项协议受到了广大国家的认可与推广,从而延续至今,尤其在同美国的贸易过程中,许多贸易商会均采用这项惯例中的一些条例当做交易的具体条件。

1.2国际贸易术语发展的新趋势

国际商会于2010年9月27日,推出了贸易术语新版本,这一变化全面的展现了当前国际贸易术语其不断发展的新趋势与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国际贸易术语以及其分类发生了新的变化,《INCOTERMS 2010》通常将国际贸易术语依据其开头的字母,主要划分为E、F、C以及D组,一共可以分为13种,与此同时将卖方对于买方的责任依据大小来进行排列。《INCOTERMS 2010》里的贸易术语可以从13种降低到11种,同时创造了DAT以及DAP这两个新术语,从而代替了DAF、DES、DEQ、DDU。通过这种方式,将之前的四组术语逐渐减少为两组,一组能够有效的使用在所有的运输方式里,另外一种则主要适用在水路的运输过程中,通过简化国际贸易术语,能够将分类更加清晰与科学。

二、在国际贸易实务背景下商品出口的价格核算

众所周知,对于商品出口贸易而言,对外报价是其需要遇到的具体环节,相关外贸从业者要仔细的考虑怎样综合的参考人民币的汇率以及出口的退税率与各种费用、预期利润率等变量,来有效的计算出口商品的价格核算。本文结合了外贸企业的具体实际情况,针对现实情况,提出了将费用变量归纳进入预期的利润里的想法,从而包含为汇率、出口退税率以及商品价格之后的第四个变量,更加方便快捷的进行出口报价。

2.1关于出口报价相关文献的综合叙述

结合各种文献可以得知,当前国内学者以及业界对于整个国际贸易过程中的报价进行了详细的探究与分析。通常认为,出口的业务里主要牵涉了买卖、运输以及保险、国际结算与海关等各个环节,而在每一个环节里都会产生一定的费用,综合所有费用高达10余项,因此要将各种费用有效的归入出口的总成本之中,以此而得出了计算的公式:

出口报价=[(总成本+各项费用之和)/(1—各项费率—预期利润率)]÷计价货币汇率

相关学者在结合当前的出口价格核算方法之后,认为其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出口的总成本不够直观;其次没有参考到出口的退税方面的问题;第三没有良好的建立其出口商品盈亏率以及兑换成本之间的具体关系;第四各个企业之间的费用水平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而不能够合理的反映出企业以及国家的盈亏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而提出了换汇比的相关概念,与此同时还提出了推导毛利润率与换汇比之间的具体函数关系等。

2.2找出本币同外币之间的具体折算

对于外贸从业者而言,这是其进行出口报价的有效“基点”,也就是“出口盈亏点”,在此基点的基础上,应该结合该公司或者国家的具体盈利目标,从而快速的计算出商品的具体出口价格,再结合“折算率”进行价格核算。具体而言,其基本出发点可以用以下公式进行表达:

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商品的购入总成本(含税)

在上述公式里,对于出口商品的具体销售收入,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出口退税的相关收入,另一部分则为国外的货款结汇收入。而在出口的代理中,关于业务洽谈、货物的生产以及检验等各种环节都需要委托人自己来完成,因此在这之中,所有商业活动的风险也需要委托人自己来承担。针对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代理人按照每个美元来收取数额不同的人民币代理费。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一般而言都采取美元作为结算的货币,同时人民币对比美元的汇率正在处于上升的时期,因此要先提前预知未来某个时间窗口里商业银行的现金汇率买入价格,以此来降低因为汇率升值所产生的损失。

在进行价格核算的过程中,还要正确的估算未来的汇率变化以及出口退税的相关变化,其次还要详细的参考作价原则,具体而言,就是要坚持平等互利的相关原则下,要结合国际市场的具体价格水平,同时参考国家以及地区的相关财政政策,结合公司的具体销售意图,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制定出合适的价格。

三、结束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入WTO之后对外贸易出口取得了很大成就,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由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贸易小国逐步发展成为举足轻重的贸易大国。而贸易术语和出口价格核算则是国际贸易能够顺利进行的主要要素,跟随着相关交易规则以及世界形势的发展而变化。我国出口总量在不断增加的同时,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在国际贸易实务中国际贸易术语以及价格核算问题,我们应运用最新的社会理念并借鉴国外经验不断完善,正视问题,认真分析,为我国经济飞跃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程德钧.国际贸易惯例新发展——l99O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4(04):59—60.

[2]逯宇铎,侯铁珊,苏振东.国际贸易惯例的最新发展及其应用.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1(6):76-77.

[3]刘兵权.对《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思考.四川职业技术学院.2006.9(2):110-111.

[4]魏君英.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56-58.

[5]李刘艳.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9(01):85—86.

[6]陈德华.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的应用.科教文汇.2010.26(01):119—120.

[7]MatsEmborg and StigBemander.Assessment of risk of ThennalCraeking in Hardening Concrete.Journal of Structural Engineering.in.2012.9(2):110-111

作者:李凤蓉

上一篇:安全预防论文范文下一篇:物理教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