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自由论文范文

2022-05-14

第一篇:贸易自由论文范文

跨国贸易“自由”形态研究

【摘要】“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功运行,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利用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具有重要启示作用。目前,已经进入实质性谈判阶段的“中日韩三国自贸区”,与“北美自由贸易区”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分析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签署的动因和成功运行的经验,对中日韩三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北美自贸区 中日韩自贸区 启示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第一个以地缘关系为纽带,成功缔结“自由贸易协定”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历经20多年的成功运行,成员国合作而伴生的国际贸易、产业融合、直接投资、技术交流、服务贸易等相关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北美自贸区的发展经验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上实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在这个区域内,美国、加拿大、墨西哥三国在政治、经济、文化高度不均衡的情况下实现了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经济互补,推动了北美洲地区的自由贸易发展,改变了世界经济的格局,尤其是改变了世界自由贸易区发展的重要格局。20年的市场运行,积累了诸多成功经验。

实施有差别、非同步的关税消除。在北美自由贸易的框架下,三国修改了一些实施过程的规定,为了照顾经济体内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平衡经济发展进程,根据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实施有差别、非同步的关税消除。经过10年~15年的过渡期,建成一个消除所有贸易壁垒,取消贸易关税的商品自由贸易区,并实现生产要素在区内完全自由流动。为了实现该目标,参与国都通过分阶段、分步骤来达到相关的协约。规定了发达国家之间取消关税的时间是10年,发展中国家是15年。

区内贸易与环境协调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后,美加墨三国不仅加强了经济、贸易、资源、技术、金融资本、人力资源等多领域的合作,尤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美加墨在自由贸易协定的框架下签署了附属协议《北美环境合作协定》,在环境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制定了具体可操作的环境保护计划。开展了新环境保护合作计划,签署《2000年~2002年北美行动计划议程》。确保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环境合作是对现行贸易协议的执行和完善,是北美向整个美洲的环境标准的趋同和合作模式的推广。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在环境保护制度与合作方面,并没有设置环境或生态上的标准,强调了成员国要在环境保护上合作。共同建立了环境应急状态程序,采取共享环境保护信息的措施,制定了新的环境标准。

把扩大就业作为自贸区的目标之一。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就将扩大就业作为其构建的重要目标之一,以期通过增加投资创造效益,扩大就业岗位。国内外的直接投资首先给墨西哥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墨西哥的客户工厂的数量增加了17%,就业人数增长了46%。由于需要利用发展中国家当地的比较优势,外国大量直接投资流入发展中国家。墨西哥拥有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和低廉的劳动力,以及便宜的土地价格等因素均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外国投资主要流向制造业、加工业、食品等行业。这些行业使墨西哥获得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充分考虑发展中成员国利益。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中属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构建北美自由贸易区时,充分考虑墨西哥利益。北美自贸区协定签订了劳动关系合作协议。协议包含的内容有:罢工权利、劳工结社和组织起来的自由和权利,集体与用工企业签约的权力、禁止强迫劳动的权利和保护儿童、妇女同工同酬,消除雇佣歧视、防止职业病和职业伤害、提供最低劳动保护、赔偿工伤事故、保护移民工人等权利。为此,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了劳动合作委员会,要求各国加强本国的劳动法标准,协定没有明确制定新的劳动法律法规。

争取共识、先易后难。北美自由贸易区建设之初,面临许多困难和分歧。贸易协定开始执行的争议的地方是降低关税、非关税壁垒。但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签署的关贸协定并不仅仅是降低进口关税,还有许多三国共同关注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中普遍存在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侵权问题。另外,政府行政不能侵害外国投资者的财产和利润。在反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上,执行劳动法保护劳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等问题上政府之间要合作。在一些敏感问题上化解矛盾,平息争端,搁置争议,寻求共识,先易后难。

区域内投资,优化成员国产业结构。墨西哥有效利用了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大幅调整了进口关税,对外国的金融企业实行全面放开政策,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在外国巨额资本的作用下,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伴随大量的投融资所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外国的直接投资促进了成员国的新兴工业的发展,推动了成员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北美自贸区加强了成员国的产业分工和合作,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成员国之间的资源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 ,形成互补。

通过贸易优惠,扩大贸易规模。美国作为北美自贸区的倡导者,也是北美自贸协定的主导者,拥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分析贸易区内部的实力结构发现:美国拥有90%的经济实力,却只有66.6%的人口;加拿大有8%的经济实力和7%的人口;墨西哥虽然有26%的人口,却只有不到2%的经济实力。贸易区的贸易优惠政策,扩大了区域内的贸易规模。在关税和贸易选择上分别针对不同国家的情况给予了相应的优惠,以确保成员国的最大获益。

高新技术交流合作,优化经济结构。北美自贸区通过贸易机制和投资机制调整了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尤其是高新技术的交流合作,优化了经济结构。墨西哥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降低了生产成本,加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发,将商品重新出口到美国,再从美国再获得巨额投资和技术转让,加快本国产品的更新换代,在垂直分工中获得较多的利益。美国、加拿大利用其高新技术密集型产业,扩大了墨西哥的市场,通过商品和资本的流动,促进本国产业结构调整。

灵活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北美自贸区运行过程中,贸易摩擦和争端时有发生,双边的碰撞和维系既需要共识也需要必要的妥协。因此,北美自贸协定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维系各自利益的争端和摩擦,需要每个成员国在协定框架下自觉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原则和谐发展,合理化解争端。北美自贸区成功的运行,得益于其高效独特的争端解决机制。在一般争端解决机制中,基本原则是通过相互合作与磋商达成圆满的解决办法。该机制限定了争端解决的时间,一个争端的解决要经过争端双方的谈判和磋商,30~45天内不能通过协商解决的争端,成员国都可以要求贸易委员会解决。委员会通过召开全体会议,在发生争端的国家之间进行斡旋、调解、调停,或改用其他可以选用的手段来达到问题的解决。整个争端解决机制将实用主义和法制主义融为一体,灵活创新的机制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组建的区域经济共同体提供了便捷的争端解决方案。

提高通关效率,促进区内自由贸易。为了提高通关效率,北美自贸区采用了风险管理系统,人力报关系统被电子预报关制度取代。同时,报关行被改成由报关代理人申报进口,并且简化了报关单内容,实现了商品和生产要素在自贸区内的自由流动。在美国和加拿大全天24小时开放的有66个繁忙的大陆口岸,其他地方开放16个小时。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还签订了一系列海关、口岸方面的协议,简化通关手续,缩短口岸通过时间。北美自贸区全面实现了快速通关,为贸易自由和畅通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区域互助,化解成员国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北美自贸区建立之初,墨西哥爆发了金融危机,经济增长受到重挫,但是,美国、加拿大给予了重要帮助和支持。美国先后给予了墨西哥5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相继拿出数百亿美元援助墨西哥。墨西哥自金融危机后经济增长一直保持这较高的增长率。加强北美自贸区内的金融互助,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机,自贸区通过调整成员国的产业经济结构、资源共享、合理利用配置资源,加快区域内的国际分工,扩大和吸引了对外投资,增强了合作成员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增强了抵御经济危机和金融风险的能力。

对中日韩自贸区建设的启示

北美自贸区对中日韩自贸区的宏观启示。北美自贸区是世界最大的自贸区;中日韩自贸区是亚洲最大的自贸区,加上老牌欧盟自由贸易区,形成世界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相互发展而影响世界经济格局发展的三大自由贸易区,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北美自贸区志在必得,中日韩自贸区势在必行。两大自贸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独特之处。因此,从自贸区理论、战略、构建和发展、经济效应等方面来看,都有其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点,尤其是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与发展、成功与经验,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示范效应。

自贸区理论的启示。从理论层面来看,北美自贸区构建与运行的典型意义和成功经验,具有“模式”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对世界自由贸易理论体系建设是一种突破和创新;即北美自贸区成功,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构想的、只有经济发达国家之间才能构建“自由贸易区”的设想,才能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为各种经济矛盾和利益关系错综复杂,往往很难结成大型区域经济集团。北美自由贸易区历经20年的成功运行,突破了这种传统经济理论的认识思维模式,充分印证了构成经济集团、实现区域一体化,深层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地缘关联性、战略共存性,大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的理论设想和推论。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运行,也可以从北美自贸区的成功经验中,找到理论体系的突破口和创新点,找到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成员之间的利益“契合点”。

经济战略的启示。从战略层面来看,北美自贸区的成功运行,体现了以美国为核心的北美经济战略、美国经济战略。这种“国家级”经济战略,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潮流的“核动力”。北美自贸区积累了20年的战略发展经验,不仅对北美区域经济一体化产生了巨大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形成了“北美自贸区”的主导地位,获取最大的利益和资源。这就是战略的图谋和力量。

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同样具有“国家级”战略。作为继“欧盟”、“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中日韩自贸区不仅具有战略可行性,而且,对亚洲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力。北美自贸区体现了大国的引领、主导、先行、先试的带动作用;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发展,同样需要大国的引领、推动、先行和发展。中国是日韩最重要的第一贸易伙伴,日韩是亚洲经济强国,但日韩国内面积狭窄、资源匮乏,决定了其对中国市场及世界资源经济和贸易市场的依赖性。中日韩三国的地缘性、经济依存性、资源互补性等,都表明区域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潮流。

事实上,中国已经与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很多区域性自由贸易区,包括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中国国内的一些省级自贸区等等,但这些自贸区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力和影响力,但这种作用力和影响力是有限的。只有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运行,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自由贸易区,才是真正的国家级经济战略,真正体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高度融合、战略发展、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战略意图。

中日韩作为东亚地区三个经济大国,涵盖人口15亿,GDP总量超过15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0%,占东亚地区的90%,已超过欧盟。而构建中日韩自贸区,将实现三国产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产业深度合作,市场更加开放,贸易更加自由,逐步实现货物、人力、资本更大限度的自由流动,促进三国产业调整和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

自贸区构建与发展的启示。北美自贸区成员国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美国与加拿大之间的经济差距也较大,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等差异性,使北美自贸区具有“南北”共存性、一国主导性、经济互补性的特点;既存在美、加之间的“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也存在着美墨、加墨之间的“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

基于此,对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与运行,借鉴北美自贸区垂直分工合作的“模式创新”理念,利用成员国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发挥成员国的互补优势和比较优势。中日韩三国都是世界贸易大国,但经济水平差异较大,“求同存异,共赢发展”就显得非常重要。中国是人口大国,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丰富,具有规模较大的市场潜力,但资金短缺、技术水平不高等因素制约发展,需要借助外资和技术力量。日本经济最为发达,资本和技术资源雄厚,但自然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需要中国大市场拉动需求。韩国是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同日本一样也存在自然资源匮乏、市场狭小等问题,既需要借助日本更先进的技术,又需要利用中国大市场拉动消费,以及劳动力资源。中日韩通过自贸区模式合作,可实现资金与资源、资源与市场、市场与技术等诸多资源领域的互补优势。

另一方面,中日韩三国在政治上存在较大分歧。三国如何在经济合作中,从长远利益出发,本着政经分离的原则,求同存异寻找经济共同利益,通过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创造和开辟国际协商和协调渠道,增强政治上的互信,促使中日韩三国成为经济上合作共赢、政治上团结互信的战略伙伴。同时,还要探索与美国的制度联系。中日韩自贸区的构建进程中,要考虑和美国的合理关切,发展与美国的互利合作,诱导和鼓励美国在中日韩自贸区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经济效应的启示。一是借鉴北美自贸区的成功经验,区别对待对经济水平有差距国家。在贸易壁垒的取消上实行差别化。在中日韩区域经济共同体建设上增强中国参加的推动力量。二是根据国情采取区别对待的措施,在一些差距较大的产业上,分步骤实现贸易自由化。三是对条件成熟能够满足国际分工需要的产业可以先期实行自由贸易。四是加强三国之间合作分工,在竞争中分工合作,互相促进,提升区域产业质量和竞争水平。五是加强三国在科技开发、劳动力资源、环境保护、高科技产业、金融保险等领域的国际合作。六是实现互惠互利,和平处理纠纷和争端,共同促进经济增长。

总之,借鉴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经验和经济效应,最重要一点,就是,中日韩自贸区要建立健全一系列成熟完善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协定”制度和机制,理论是指南,战略是导向,构建与发展是创新,经济效应是动力,而制度和机制是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稳定运行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责编 / 丰家卫(实习)

作者:李者聪

第二篇:浅谈自由贸易、保护贸易政策

【摘 要】当前,世界多极化与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分工与国际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产品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范围扩大、流动速度提高、流动量增加等因素使“发展”成为世界的一大主题,自由贸易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发达经济体与各新兴经济体出台各种政策,签订一系列协定,采取各种措施,如:与其他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制定各种贸易保护政策等,意图在本国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尽可能提高的同时保护本国的进口竞争部门免受或少受外来产品的冲击,降低进口依赖度。这就产生了一些讨论——自由贸易政策好还是保护贸易政策好?下面我将对自由贸易、保护贸易进行浅层次的分析。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对外贸易政策

一、自由贸易含义及特点

自由贸易主要指假如某类经济组织或直接与其他经济体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协定是两国或躲过以及区域贸易实体间所签订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目的在于促进经济一体化,消除贸易壁垒,允许货品与服务在国家间自由流动。这些协定伙伴国会组成自由贸易区,来自谢定国的货物可以获得进口税和关税减免优惠。无论是在进口国还是出口国,自由贸易协定均有助于简化海关手续。当协议国间存在不公平惯例时,自由贸易协定可以协助贸易商进行补救。

二、自由贸易实现途径及影响

自由贸易协定最终主要是通过建立自由贸易区来贯彻落实的,在自贸区内的货物绝大部分没有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没有市场准入限制,生产要素可自由流动,实现国于国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双方的社会福利水平,是处于弱势的消费者有更大的选择空间,降低消费者支出的同事提升消费品质。并且激励国内相关产业积极寻求转型升级,提高技术力量,增加产品附加值,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形成良性竞争。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进口外国产品必然会对本国相应产品形成一定的威胁,进口竞争部门必然面临严峻的国内形势,可能会花费更多成本或压缩利润空间与进口产品竞争,那么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被挤出市场,增加社会就业压力,实力较强的企业也会面临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压力,不利于本国产业的发展。做出选择必然有机会成本,要理智做出取舍。

三、中国的自由贸易发展阶段

中国的自由贸易发展经历了3个突出阶段:一是改革开放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贸易政策主要体现在对外开放。外贸经营者从由国家垄断经营并设置较高的贸易壁垒,统一实行行政管理转变为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扩大出口创汇,大幅削减关税以与国际经济接轨,鼓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政策,积极利用市场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通过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使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作为新时期中国融入世界经济大潮的讯号,为中国的自由贸易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基础前提。二是中国2001年加入WTO。中国成为WTO的成员国,在贸易自由化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承诺,如:扩大市场准入、削减出口补贴、减弱国内扶持力度、开放服务贸易、制定符合世贸组织协定相符合的有关技术贸易壁垒的标准等。无论2016年过去这些承诺实现与否,都标志着我国在实现自由贸易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我国由有限范围、领域、地域内的开放转变为全方面、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由以试点为单位的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全面开放;由单方面的自我开放转变为我国与世贸组织成员之间的双向开放;由被动地接受国际经贸规则转变为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我国在新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稳步快速地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三是近年自贸区的相继设立。我国自由贸易的程度正在逐步加深并与世界众多国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发展关系。以上海自贸区的成立为例,利用这一自贸区扩大出口和转口贸易,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吸引外贸,扩大劳动就业机会,为中国经济发展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建立自贸区在中国经济被欧美大国刻意压制时期和世界经济普遍萧条时期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我国必将继续开展自由贸易,提高开放程度,寻找更多与国际市场交流的机会。

四、保护贸易含义及分类

保护贸易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主张。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前者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进口配额等各种名义的壁垒限制外国商品的自由进入。在鼓励出口方面,主要是通过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政策刺激出口,求得貿易顺差,抢占国际市场份额。贸易保护政策越来越呈现出以下特点:由关税向非关税政策转移,更具隐蔽性;针对性越来越强,更多的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贸易保护政策,而对其他国家适当放松。

五、保护贸易实现途径及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形式已转变为以环境为名筑起“绿色壁垒”,凭借技术优势构建技术壁垒,对外贸易管理和反倾销及针对中国劳动力廉价的“蓝色壁垒”等。新贸易保护主义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和形式上的隐蔽性,比关税等限制措施更让人难以招架。因此,要提高科技水平,努力抵制新贸易保护主义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客观上说是不利于国家及世界经济的长足发展的,它损害了两国的福利水平,使消费者消费水平降低,不利于商品的自由流动,国际间分工合作不能很好开展,但他可刺激企业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员工福利待遇,从另一角度来说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以大国为例:

Pw为国内原价格,Pt为收取关税后国内价格,Pw为收取关税后的国际价格;实施进口关税政策后,国内价格上升,国际价格下降;国内生产增加S2-S1,国内消费减少D1-D2,进口减少S2-S1+D1-D2;生产者剩余增加a,消费者剩余减少a+b+c+d,政府收入增加c+e;净福利不确定,变为e-b-d。

六、中国的保护贸易发展阶段

中国保护贸易政策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实行的封闭型保护贸易政策。这一时期我国对保护的对象不加选择,没有明确的保护期限,导致国内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失去了参与国际分工、获取比较利益、充分利用国际生產力的机会,不利于中国工业的进步,延缓了工业化的速度。实行对外贸易的管制,征收较高的关税来保护国家的产业和提高财政收入,虽然保护了本国有一定基础的工业的正常发展,但不利于对外贸易的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错过了提高本国竞争力,增强国家实力的大好机会。二是改革开放时期作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来实行开放的保护贸易。这一时期国家重点鼓励和扶持出口型产业,实施较严格的传统进口限制措施,为外贸企业利用市场机制、自主经营创造了外部环境,为本国企业的良好发展,不被跨国企业践踏起到了较强的保护作用,实行了有条件的动态的贸易保护手段。三是入世后“有管理的贸易自由化”。中国在加强贸易自由化的同时也注意保护本国产品的出口顺畅,通过出口退税等政策维持我国的贸易顺差。近年来,中国与许多国家产生贸易摩擦,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其认为中国采取不正当的贸易保护政策,出于对本国产业的保护对中国出口到其国家的产品进行诸多限制等。针对金融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包括提高关税和“报复性”反倾销。对影响国内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进口品征收较高关税,减少贸易损失;针对国外对中国出口品的反倾销措施,我国采取同样的反倾销。从政府方面保护本国出口的良性发展。一方面起到了均衡作用,从国家层面对保护贸易政策进行抗议;另一方面是一种两败俱伤的局面,两国在限制另一国进口时必然会使本国经济遭受损失,降低本国福利水平,民众消费的选择空间缩小,生活水平降低,不利于国际国内分工合作的神话,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Dominick Salvator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enth Edition,205--208.

[2]P.E.K Kenen, “Reform of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CSR NO.29,May 2009.

[3]WTO,Annual Report(Geneva:WTO,2008).

[4]H.G.Grubel and H.G.Johnson,Effective Tariff Protection(Geneva:United Nations,1971).

作者:孙璞 陈媛 巩文超

第三篇:全球自由贸易遭遇强劲“逆风”

【关键词】贸易保护主义 关税 自由市场

2017年至今,特朗普政府绕开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根据美国的单方面判断挑起国际贸易摩擦,频繁出台具有浓厚霸权主义色彩的措施,损害诸多国家利益。伤及国家不仅有中国,也有其他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包括美国的传统盟国。

美国除了继续采取非关税壁垒措施以外,歧视性关税壁垒显著加强。2018年3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备忘录,称依据“301调查”结果,将对中国进口的商品征收大规模关税,并限制中国对美投资并购。紧接着,2018年6月15日,美国政府发布了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将对从中国进口的500亿美元商品加征25%的关税,自7月6日开始正式实施,涉及领域主要为航空航天、信息和通信技术产业。2018年9月,美国政府又宣布对2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并表示,从2019年起,加征到25%,如果中方采取报复措施,美国将对另外价值267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美方的加征关税措施进一步升级,不顾后果地挑起中美贸易争端。

2017年4月,美国政府根据《1962年贸易扩展法》,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钢铁和铝产品启动“232调查”。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钢铝产品加征关税,分别为25%和10%。这一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涉及众多国家,引发强烈不满和反对。德国总理默克尔公开表示不赞成美国这一举措,法国、日本、韩国表示要采取应对措施。欧盟启动了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自由贸易谈判,向全世界发出信号——反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行为,推动自由贸易,开放自由市场。2018年8月,中国等9个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向世界贸易组织起诉了美国的钢铝“232措施”。当美国宣布对欧盟钢铝产品从2018年6月1日起恢复加征关税后,欧盟向世界贸易组织提出了申诉,批评美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欧盟贸易专员马姆斯特罗姆指出,“美国正在进行‘危险游戏”’。美国对北美邻国加拿大与墨西哥采取又打又拉的办法,允诺可以暂时豁免,但前提条件是两国必须重开三国贸易谈判。

至于美加墨三国贸易,美国总统特朗普认为20多年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让美国吃了亏,影响了美国的就业岗位,曾以退出协定相要挟。最终,经过艰难谈判,在美国政府的强硬姿态下,加拿大、墨西哥妥协,修改了美国认为不利的条款,达成新版《美国一墨西哥一加拿大协定》(USMCA)。然而,新协定中加入一项被美国商务部长威尔伯·罗斯称为“毒丸”的条款。即规定倘若加入协定的三国中有一方与“非市场经济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其他两方有权退出《美国一墨西哥一加拿大协定》(USMCA)。对此,《华盛顿邮报》报道称,“特朗普的新北美贸易协定对准更大的目标:中国”。美国的目的就在于禁止其贸易伙伴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特朗普政府依据自身的主观认定,以所谓“非市场经济国家”攻击中国,其霸权主义行为在贸易领域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5月,特朗普政府又以所谓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汽车及零配件发起“232调查”,遭到传统贸易伙伴的强烈反对。对美国出口汽车及零配件的大户,主要是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国、韩国等,大多为美国的盟友。美国此举也有进一步压加拿大和墨西哥在新北美贸易协定谈判中让步之意。特朗普政府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四面出击,挑起国际贸易摩擦,最终将会破坏多边主义体系。
美国搞经济霸权扰乱全球贸易秩序,损人害己

事实上,美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不是近两年才有的事情。2009-2017年,美国政府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1378项,高居世界榜首。特朗普政府执政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在全球所占比例持续走高。全球贸易预警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共有837项新的保护主义干预措施,其中143项是美国出台的新措施,占全球总数的17.1%。2018年1-7月底,美国出台的保护主义措施占全球比重达到33%。美国政府一意孤行,逆全球化而动,严重干扰了全球化中世界经贸的有序发展。

滥用国家安全概念,本国权益至上。美国所谓对国家安全的维护都是基于美国自身的利益和价值判断,体现的是本国权益至上原则。国家是否安全,是否遭遇威胁,完全是以美国的利益诉求、目标、国内法为依据来判定的。只要美国认为有必要,可以不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更不需要国际社会的认可,随时可以在自己选定的时间、以自己选定的方式,对自己认定的对手或潜在威胁采取单方面行动,以多样化手段实施打击。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实质上是美国长期以来单边主义外交的继续,是经济霸权主义的又一表现。有美国贸易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名,启动‘232调查’,实则是搞贸易保护”。

违背世贸组织规则,扰乱全球贸易秩序。美国是世界性强国,也是二战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多边贸易体制的主要建立者和参与者,其一举一动都对国际社会产生较大影响。但是,特朗普政府并没有带头遵守多边贸易规则,在“美国优先”思维下,不断启动“301调查”“232调查”等,非法使用惩罚性高关税对待世界贸易组织成员,频繁挑起国际贸易争端。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是非歧视贸易原则,促进公平竞争,致力于建立全球多边贸易体制。美国的做法违反公平竞争原则,与世界贸易组织倡导的开放、公平的自由贸易目标是相违背的,严重扰乱全球贸易秩序。

逆全球化而动的贸易保护主义,损人不利己。经济全球化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经贸关系像纽带一样,将各国带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联系之中。美国政府单方面挑起贸易战,不仅对全球市场产生冲击,而且也损害了美国自身利益。美国汽车制造商联盟提交给政府的一份文件显示,美国对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将导致汽车价格大幅上涨,这将使美国消费者每年的消费成本增加近450亿美元。由于美国政府貿易保护举措不断升级,美国相关州的利益遭受不小的损失。美国一家研究中心认为,政府的关税措施实际上在“惩罚”自己的国民,依赖出口的北卡罗来纳州超过15万个工作岗位、南卡罗来纳州6500名工人受到报复性关税的直接影响。特朗普政府在“美国优先”的逻辑思维指导下,逆全球化潮流而动,不仅损害他国利益,自己也不可能独善其身。


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合作共赢乃大势所趋

经济全球化乃世界发展潮流,不可能逆转。2018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上指出,“尽管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思潮不断有新的表现,但‘地球村’的世界决定了各国日益利益交融、命运与共,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国家之间的关系靠双边、多边的维护,才能越走越近。国家间遇有分歧和利益之争时,可以通过善意沟通、积极谈判加以解决,而不是靠强权、大棒。霸权主义行为看似一时管用,但只能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无论中美关系,还是美欧、美加墨等关系,都是如此。美国作为世界一等强国,更应自我反省,不应自恃强大,唯我独尊。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后的关系发展跌宕起伏40载。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中美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诚然,中美双方在许多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在历史、文化以及社会制度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两国间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共同利益。中美两国经济总量占世界1/3,人口占世界1/4,贸易总量占世界1/5,双方互为贸易大市场,中国的快速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实惠显而易见。例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中国对美旅行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中国商务部统计显示,2017年中国游客赴美旅游、留学、就医等旅行支出达510亿美元。据美方的统计数据,2006-2016年间,中国对美国旅行服务贸易逆差年均增长50.8%,从4.3亿美元增至262亿美元。目前,在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中,美国约占总额的20%,成为中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来源国。中美两国在经贸领域是互利共赢关系,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大市场以及中方在美投资等,都为美国国内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因此,合作才能共赢。美国能否正确认识客观事实、冷静处理彼此间的矛盾,关系到双方的切身利益。

不要用以往“经验”套用中国。长期以来,美国与其伙伴国——日本、欧盟的贸易战也没有断过。随着上个世纪日本的经济崛起,日本商品、投资大规模进入美国市场。于是,美日之间钢铁战、汽车战、半导体战、大米战不断,美国政府采取反倾销、反投资等手段,迫使日本自主限制出口、对美放开市场。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被迫一次次退让。2016年,日本是美国第二大贸易逆差国,2017年,日本是美国第三大贸易逆差国,逆差额为688.5亿美元。特朗普政府为削减逆差,对日等主要贸易对象国亦采取强硬姿态。在贸易霸凌主义政策下,即使日本在外交上跟随美国的步伐,在经济上,仍然不能躲过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如今,美国试图如法炮制,像对付日本等国那样,通过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迫使中国就范,明显是错误研判了形势,低估了中国的决心、信心和能力;美国试图通过制造贸易战遏制中国发展,更是异想天开。中国不会在美国的指挥棒下行事、逆来顺受,甚至拿国家利益换取一时安逸。对缺乏正当性与合理性的大国经济霸權主义做法,中国任何时候都不可能接受。

中国将坚持对外开放,扩大进口。中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姿态与美国形成鲜明对比。2018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在扩大开放方面,中国将采取以下重大举措”。包括: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等。同时表达了推动贸易自由化、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信心和决心。2018年11月,中国举办了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种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在世界上尚属首次。博览会是在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之际举办的,中国政府对外积极主动扩大进口,表明我国继续开放市场的方针不变。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这个博览会“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是国际贸易发展史上一大创举”,“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前来参展,包括G20成员、金砖国家和上合组织所有成员国。

尽管全球自由贸易遭遇多年来最强“逆风”,多边贸易机制面临挑战,但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和多边贸易机制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2018年10月,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杜尚别会议就反对任何形式的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达成一致立场。第十二届亚欧首脑会议强调支持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2018年11月1日,中美两国领导人通话,释放出解决问题的善意信号。通过对话而非对抗来处理贸易摩擦,是中国的一贯立场,也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注: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8AKS024)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习近平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人民日报》,2018年11月6日。

责编/肖晗题 美编/于珊

作者:卫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