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保护论文范文

2022-05-14

小伙伴们反映都在为论文烦恼,小编为大家精选了《贸易保护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虽然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开放贸易政策一直是一个标准特征,但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被证实是一个转折点。这场危机推动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上任,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第一篇:贸易保护论文范文

贸易保护对我国纺织品贸易流向和贸易秩序的影响研究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贸易保护措施的三种作用机制,即价格传导、数量控制和市场准入;其次,剖析了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纺织品贸易流向和贸易秩序的深层次影响;最后,从科技和品牌两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纺织品贸易;限制措施;贸易协定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纺织品设限品种最多、受灾范围最广、贸易摩擦和贸易纠纷最频繁的国家之一,贸易保护和设限措施已经对我国纺织品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开展贸易保护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结合我国纺织品贸易实际,深入分析贸易保护对我国纺织品贸易流向和贸易秩序的深层次影响。

一、 贸易保护措施的作用机制

尽管贸易保护措施的种类繁多,但概括起来看,贸易方主要通过征收额外的费用、限制商品的贸易数量或控制商品的贸易增速以及通过抬高市场进入门槛等方式达到少进口或不进口的目的。为此,本文将贸易保护的作用机制分为三类:价格传导机制、数量控制机制和市场准入机制。

贸易保护措施的价格传导机制是指,贸易保护措施通过影响商品的价格进而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作用原理。商品价格的变动可分为商品价格的直接变动和商品成本的间接变动两种,商品成本的间接变动又可根据与其产量的关系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种。例如,2007年美国终裁决定对部分中国企业聚酯短纤类产品额外征收反倾销税,税率达44.3%。贸易保护措施的数量控制机制是指,贸易保护措施通过控制进口商品的数量进而对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的作用原理。数量控制又可分为绝对数量的控制和相对数量的控制,前者是指贸易保护措施规定数量范围之内的商品允许进口,超过这一限额的商品则一律不能进口,后者是指贸易保护措施不对进口商品的总量进行控制,而是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增长速度或增长幅度。如,2005年11月中美签署的纺织品备忘录中规定,协议产品的增长率2006年为10%~15%,2007年为12.5%~16%,2008年为15%~17%。贸易保护措施的市场准入机制是指,进口国通过颁布一些政府法规或法令对进口商品的规格、标准做出建议性的要求或明确规定,但还有的法规仅仅是针对进口产品而不适用于国产商品,从而达到干预进出口贸易和保护国内产业的目的。例如,埃及工业和外贸部从2012年6月15日起就强制要求对于进口到埃及的每一批次纺织品和皮制品都将需要随附一张检验证书。

二、 贸易保护措施对贸易流向的影响

在贸易保护措施实施以后,按照原有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的国际分工不再有效,而是在贸易保护条款的安排下从事国际贸易,致使贸易国原本从我国进口的产品转而从其他国家进口,或者我国原本向对方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不得不转向对第三方市场出口。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而贸易流向的改变意味着原有的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因此,分析贸易流向的改变应该从分析国际分工变化的原因入手。而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是通过干预产品的价格、数量以及进入市场的机会等来影响各国的国际分工基础,因此,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贸易流向的作用过程可以用图1表示。

影响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流向改变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有两种,其一,贸易国直接对我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如规定我国纺织品的出口数量、增长速度以及出口产品应当符合的其他标准等;其二,贸易国与第三方国家签订的贸易协定也能够起到间接干预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目的,如给予第三方贸易国的关税减让、无配额束缚、优先进口、特别入关通道等优惠待遇,相反,对我国则采取附加关税、配额限制,并附有复杂繁琐的海关手续和严格的审核、监管制度等,如此差别的待遇必然会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例如:美国与加勒比盆地国家的贸易协定中规定,凡符合法案所规定优惠条款的成衣、织物享受零关税和无配额限制的特别待遇(该协定2000年10月1日生效);美国与中美洲五国自由贸易协定规定,符合原产地规则的纺织品服装,从2004年1月1日起取消进口关税和配额限制。这些协议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这些发展中成员国在美、欧市场的纺织品服装占有率;另一方面,美、欧在协议中也附加了享受优惠待遇的条件和审核标准,如对纺织品服装生产加工过程的原材料、中间产品以及加工整理等工序的来源地或产地进行强制性规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美欧纺织产业的发展,并通过对原产地规则的管理严格控制了优惠地区的适用范围。综上分析可见,这些双边或多边协议实际起到了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变相转移的效果,损害了我国纺织产业的利益,是美、欧国家对我国采取歧视性贸易政策的体现。

一般地,贸易制裁越严重,造成的贸易转移量就会越多,但这并不是说轻微的贸易保护制裁所造成的贸易转移就可以忽略不计,贸易保护措施与贸易转移量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答案,但国外学者已经对一些贸易保护措施与贸易转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如,Prusa(1997)对美国1980年~1988年间全部具有终裁结果的反倾销案件的涉案产品的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中发现,即使征收低额反倾销税或案件被驳回,仍存在很显著的贸易转移效应,甚至只要存在贸易威胁,就会引起贸易转移效应。这也启示我们,哪怕贸易国只是对我国纺织品服装进行了轻微的贸易限制,或者只是对我国出口商品进行贸易保护调查,仍有可能造成贸易转移,对贸易保护措施的这种不利影响绝不可小视。

为了深入了解贸易流向改变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国际贸易的影响,还需要追踪分析贸易转移之后的国际贸易形势变化。当B国在吸收了我国从A国转移过来的部分纺织品服装以后,导致市场价格下跌,其国内生产者的供给能力可能会缩减,在这种情况下,B国纺织产业组织很有可能以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激增”、“市场扰乱”、“产业损害或产业威胁”、“重大贸易转移”为由要求B国政府进行保护,结果我国纺织品服装又遭到了B国的贸易保护限制。由此得出,A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贸易保护措施不只是简单的国际贸易转移,而是还将导致其他国家对我国纺织品服装也将采取贸易保护的潜在危险,因此,我国政府及行业协会应密切关注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市场大进大出的变化,防患于未然。

纺织品服装贸易流向的改变必然会影响我国及其他贸易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一方面,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在质量、功能、附加值、个性化、时尚性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自由贸易不仅能够很好地满足双方不同消费层次的消费需求,而且还因双方的文化生活、社会习惯的差异而创造消费需求,因此,自由贸易有利于两国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改善。另一方面,我国物美价廉的纺织品服装不仅降低了发达国家消费者的消费成本,刺激了消费者对其它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有利地促进了国内消费的繁荣,而且其国内生产者能够集中财力、物力、人力等资源用于技术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研发,进一步提高其科研能力和产品质量,生产者剩余也将得到改进。同理,对于我国生产者而言,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我国企业更好采用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术,充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有能力向市场供应更低价格的产品,由此可见,我国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福利水平均有提高。但是,由于贸易保护措施的干预使我国出口受到限制,事实上,我国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生产成本最低的国家之一,如果该国不从我国进口,那么该国消费者将不得不从其它次优国家进口价格较高的产品,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支出成本,而且价格上升也会压缩消费者的消费需求,甚至挤压消费者对其它产品的消费需求,影响国内市场的整体繁荣。如果由该国生产者补贴我国的供给空缺,这不仅有悖于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密集型比较优势,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在高生产成本之下的高产品价格也不利于消费者福利的提高,结果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均得不到改善,整体社会福利水平下降。

三、 贸易保护措施对贸易秩序的影响

贸易保护措施给国际贸易关系蒙上了阴影,贸易前景的不确定或不明朗以及贸易政策的不稳定等都将加剧贸易活动的“寻租”行为和“短视”行为,严重影响了国际贸易秩序。

国际社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贸易的层层设限很可能会诱发一个非常严重的国际贸易秩序问题——非法转口贸易。纺织品服装非法转口活动是指实际上由我国生产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利用第三国或地区的产地证明和标签向对我国设限国家转口的活动,其实质就是为了逃避设限国家给我国的限定输入配额(被动配额)而非法输入这些国家的行为。例如,由于我国是2005年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后唯一的一个遭受美欧重新设限的国家,结果导致2006年1月~5月从中国香港、韩国进口到欧盟的纺织品同比分别增长了234%和150%。

贸易保护措施对我国贸易秩序的又一个严重影响是助长了我国社会中的寻租行为,即人们为争夺出口权而竞相从事的非生产性寻利行为。寻租产生的条件是存在限制市场进入或限制市场竞争的制度或政策,贸易保护措施的存在正是对原有的市场竞争规则或准入制度的破坏。在配额制度时期,由于我国的纺织服装业对国际市场依赖性强,因此,许多服装出口企业需要花大成本购买出口配额,这种配额短缺的市场环境就给寻租者提供了大肆利用配额进行炒作的机会,一方面,出口企业苦于缺少配额而不敢接单,另一方面,炒家们却囤积居奇,爆炒配额。据2005年底对浙江沿海某出口大城市的实际调查显示,80%的配额是通过私下调剂获得的,而配额炒家则通过对政府的寻租活动拿到配额,部分企业购买配额的成本甚至占到了总成本支出的50%以上,甚至还出现过配额证比纺织品本身还贵的怪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即使2005年配额制取消以后这种配额炒作的恶性行为并没有因此而终结,“中欧协议”和“中美协议”中的出口限定增速与实际出口增速之间的巨大差距同样诱发了企业对出口配额的争夺,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类别的市场配额价都显著高于平均竞标价,个别种类的市场价达到了均价的3倍~4倍多。另外,我国政府在这一时期对配额的数量、增长率、范围、分配、审批等都有了主动权,换句话说,对“主动配额”的分配也将成为政府对纺织业进行产业调控的“利器”,政府利用权力配置资源其结果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额外收益点,即权力导致的租金,就会诱导越来越多的寻租活动,当然,如果政府在企业之间平均分配配额,也不见得能够实现有效分配,如果有配额的企业无能力接单,而能接单的企业无配额,则配额买卖会浪费纺织企业本来就不充裕的资源。由此可见,与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的寻利活动不同,寻租活动导致的是社会资源的浪费和社会总福利量的损失。

贸易保护措施还可能会加剧进出口贸易商的短视行为,即贸易保护措施不仅限制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数量与增速,而且还给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外贸形势蒙上了阴影,这种不稳定、不明朗的外贸环境会影响我国企业对出口前景的预期和担忧,导致企业热衷于短期订单而不愿意做长期订单,这种出口短视行为不得不说是国际贸易秩序的一大倒退。事实上,纺织品贸易周期非常长,一般要三个月到半年以上,企业接单一般都是在对方正式设限之前,所以不确定性非常强,企业本身很难把握这些风险,国际贸易政策的不稳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相当尴尬的境地,如果不接单就无利润可言,如果接单却又可能面临被设限的危险,因为绝大多数企业很难在设限以后转口到其他市场,如果不能顺利通关就只得积压仓库,企业解决这一现状的可能办法就是只作利润低、出口快、周期短的订单,放弃那些利润较高的长期订单。同理,国外进口商由于对我国出口市场预期的不乐观也会出现订单变卦,一方面,欧美进口商为了规避贸易限制措施,也会采取提前下单的进口策略,另一方面,把一些“敏感产品”的订单转给了泰国、巴基斯坦等亚洲其他低成本国家的客商,前者加大了我国加工企业的工作负荷,扰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后者则裁断了我国企业历经多年才培育起来的海外市场和客户关系,“前临设限制裁后恋进口订单”是对我国出口企业进退两难的真实写照。

四、 对策

面对国际社会的贸易设限,我国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也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诸多行动已经付诸于实践,并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生产和出口的纺织品服装主要还是中低档的大宗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品牌缺失,产品价值不高,因此,面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威胁,以及能源、环保、资源、劳动力成本提高的约束,发展纺织科技、加快品牌建设、全面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升级是我国应对国际竞争趋势和贸易保护形势的必然选择。为此,本文重点从科技和品牌两个发展战略出发,详细阐述促进我国纺织品进出口贸易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在科技方面,抓住世界纺织产业国际转移的战略机遇,不断调整商品结构和区域发展结构,将中低端大众产品向我国的中西部地区转移,将耗材、耗能产品向周边国家转移,推进东部地区向高端产品和高难度生产环节延伸。针对国际技术壁垒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发展趋势,建立共同研发和自主创新齐头并进的科技创新平台,特别地,可以通过共同研究、共同实验等多种方式加强我国纺织产业与国际先进企业的合作。针对我国技术标准落后的现状,要加快我国纺织产业标准的制定和执行监管工作。此外,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同时,要对基础性研究、试验性研究进行适当倾斜,提升我国纺织产业的科研层次,加强纺织新材料技术、高新工艺技术、生态纺织品和节能环保技术、信息化和快速反应技术、新型成套纺织机械技术装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掌握其核心产权。

在品牌方面,首先应建立并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机制,需要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联合社会力量加大对驰名、著名、知名品牌及涉外品牌专用权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和伪造品牌行为,为品牌成长创建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环境。其次,应加大自主品牌建设的力度,强化中国企业的品牌意识,引导企业注册国际商标,为拓展品牌国际市场打好基础。最后,应扩大营销渠道,构建多层次宽领域的国际营销网络,提升我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行业协会还可以利用我国驻海外各地的办事机构或民间组织,为国内企业提供国际流行趋势、经贸动态、政策趋势等信息化服务,从而延伸企业的信息触角,协助企业制定成功的营销战略和多元化的营销战术。

参考文献:

1. 居占杰.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及应对策略.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2(6):42-47.

2. 王丽萍.贸易保护对我国纺织产业影响的经济学分析.天府新论,2008,(2):53-56.

3. 陆圣.迈入后配额时代第五年:对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新格局与政策的思考.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11,(2):5-11.

4. 郝淑丽.我国纺织服装行业对美贸易困境及策略转变.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3-58.

5. 谢少安.解析我国纺织服装2009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对外经贸实务,2010,(6):27-30.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11YJC790078);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项目号:2012B267);河南理工大学博士基金项目(项目号:B2009-60)。

作者简介:王丽萍,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

收稿日期:2012-07-08。

作者:王丽萍

第二篇:美国贸易保护:已对贸易伙伴产生显著冲击

虽然自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以来,开放贸易政策一直是一个标准特征,但2008~2009年的经济危机被证实是一个转折点。这场危机推动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上任,贸易保护主义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从2018年年初开始,美国政府就对其在贸易保护主义方面的一些威胁“信守诺言”,对各种进口产品征收关税:太阳能电池板和洗衣机(1月开始征收),钢铁和铝(3月开始征收,然后6月份对欧盟、墨西哥和加拿大征收关税,8月对土耳其征收关税)。2018年前三个季度,美国开始对中国进口商品征税(7月份价值500亿美元,9月份又增加了价值约2000亿美元的商品)。

由美国近期关税调升所触发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令人担忧许多产业链所涉国家都会被冲击效应波及。除直接影响外,科法斯认为,关税增长还会对遍及63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业务部门的增值型出口造成间接负面冲击。对任何对象国家,美国的关税每提升1个百分点,其关税针对国的贸易伙伴国的增值型出口就会减少0.46%(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估算仅限于制造业,则下滑幅度为0.6%。同时,这对运输(包括汽车)、机器和设备及电子产品等部门的间接影响特别大。相比之下,这种效应对食品业影响不大,金属、化学、采矿、纺织品和农业也没有受到严重影响。

2018年经济危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贸易保护

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净数量是2010年时的2.5倍。在大多数发达经济体(如美国、西欧、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和不少较大的新兴国家(巴西、阿根廷和印度)中,受到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负面影响的进口份额,高于受益于有力措施的进口份额。

近年来,巴西和阿根廷等新兴市场实施了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旨在保护本地制造商免受亚洲竞争的影响。2015年,印度是G20关税排名前3位的国家。2018年3月,印度宣布计划增加约50种产品的关税,确认了这一趋势。

然而,部分国家正在抵制这种保护主义倾向,包括拉丁美洲的墨西哥、哥伦比亚和秘鲁,它们都为2011年发起太平洋联盟做出了贡献,这一联盟旨在促进区域一体化。

东南亚的几个国家也决定选择开放的贸易政策,主要是越南、菲律宾和柬埔寨。俄罗斯也属于此类国家:2017年,76%的俄罗斯进口产品受益于自由贸易政策(2009年仅为6%)。这种开放市场的趋势与2012年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和2015年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相匹配。自由贸易政策带来进口平均关税的降低,2012?2015年,俄罗斯进口关税从9.1%下降到3.1%,远远低于许多其他大型新興市场。

在考虑受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影响最大的国家时,中国似乎是各种保护主义政策的首要目标。这些贸易保护主义政策都是为了维护当地市场的利益而实施的。

截至2018年8月底,适用于中国产品的现有明确保护主义政策的数量是其他排名靠前的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和加拿大)的两倍。印度和韩国也出现在了受影响最大的前15个国家名单中。

在众多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进口关税的抬升可谓首当其冲。尽管相比其他手段,关税还未必是用得最多的,但其占比9年以来已经翻番(至2018年9月,占总措施数的16%,相比之下,2009年时仅占8%)。

尽管所有主要国家似乎都受到增税的影响(除了日本,2009年其实施的政策中,进口关税为12.3%,而2018年8月底降至4.4%),但各国之间的关税规模却大不相同。与欧盟其他成员国一样,德国在过去10年关税从0.7%上升到5.7%。这个数字在巴西似乎比较稳定,在20%左右。

不出意料,2016?2018年间,美国的进口关税增长尤其显著,从5.4%增至12.5%。这一时期体现出美国贸易政策在特朗普当选总统后出现的拐点。

与此同时,关税也被视作促进商业活动的一种手段,国际平均关税从1990年的14.1%下降到2016年的4.8%。2018年,降低关税成为促进自由贸易的主要手段,占所有现行政策的38%,而2009年占比为13%。这一趋势反映了在此期间缔结的区域贸易协定数量的不断增加。前述太平洋联盟的例子很好地说明了这种方法。

尽管关税作为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地得到执行,但它仍然是少数派政策:全球贸易协定确定的全球保护主义政策中有84%不是关税。大多数保护主义政策都涉及对出口的公共补贴,以及其他非关税政策。如果规则不协调,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植物卫生规定、不同的标签程序或政府执行的行政程序也可以阻止贸易进行。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对国际价值链产生影响

在世贸组织的指导下,自由贸易政策已成为过去20年的一个主要特征。2016年,全球平均关税仅为4.8%,美国和欧盟分别为1.67%和1.6%。关税的下降鼓励了多国生产体系的启动,使每个国家都可以专门研究它们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

在当今世界,生产一个产品通常需要来自不同国家的几家公司共同完成,它们在组装最终产品之前生产各种组件。价值链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因此将贡献于产品的所有公司或子公司聚集到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各个生产地点。这些生产结构在某些部门,如汽车或信息和通信部门,可能特别长或广泛,并且不同的贡献者是相互依赖的。

在这方面,对这个生产网络中的一个贡献者的任何影响都会对其他利益攸关方产生连锁反应,因此,贸易壁垒的发起——如提高关税将增加生产成本——可能影响生产网络中的所有业务。

鉴于参与当前“贸易战”的国家所发挥的领导作用(美国、中国及较小程度上的欧洲联盟),全球价值链中大量利益攸关方受到连锁反应的风险都很高。

超越直接效应:美国关税增长的间接效应

如果美国对来自A国(比如中国,或其他任何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国家)的进口实施更高的关税,那么该国对美国的出口将下降。然而,由于全球生产系统同在一个价值链,且A国很可能使用其他国家制造的中间产品生产出口到美国的最终产品,因此,如果A国对美国出口减少,那么,可能会导致该国对其他国家生产的中间产品的需求下降,进而这些国家的出口也会放缓。

随着美国和中国之间“贸易战”的加剧,美国征收关税不仅会损害中国出口,也会对中国的贸易伙伴产生实质的负面影响。这被认为是间接作用。

科法斯首席经济师Julien Marcilly认为,美国关税对关税针对国贸易伙伴的增值型出口造成的间接影响是显著的,尽管其无疑要低于直接影响。这也是为何一些贸易伙伴国会将其出口重新定向至那些未受到关税影响的对美出口国的原因所在。此举有助于这些国家缓和因中间品出口造成的感染效应。

间接影响主要取决于业务部门的生产结构

科法斯研究发现,受美国关税增加间接影响最大的行业是运输业(包含汽车产业),因为该行业涉及复杂的跨国产业链行为。如果美国对某个目标国家的运输业关税增长1%,则会导致该国相关贸易伙伴的增值型出口平均下滑4.4%。例如,德国、日本和美国是受到美国对中国汽车出口关税壁垒间接影响最大的3个国家。

机械价值链由相当长的跨国生产链组成,对美国关税比较敏感,双边贸易对关税的响应表现出-3.1%的弹性,即目标国相关贸易伙伴的增值型出口平均下降3.1%。

同样值得指出的是,电子设备行业的增值交易也受到美国关税的影响,下降1.43%。需要强调的是,这是科法斯基于1995~2011年的数据做出的判断,而随着电子元器件价值链的日益成熟,这种间接影响可能在过去10年中持续增加。

此外,鉴于中国在电子行业的生产网络中所起的关键作用,美国最近对中国电子产品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甚至可能高于科法斯的估计。越南、韓国、日本、中国台湾和泰国会是美国对中国手机出口关税所造成间接影响的最大受害者。

据科法斯估计,木材行业和矿业也受到美国关税的较强间接影响,分别下降3.1%和2.4%。

与此相对,对于食品行业而言,这一间接影响带来的冲击较小,而金属、化工和农产品行业受到的影响甚微。

(节选自科法斯集团2018年10月经济刊物)

第三篇: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政策调整与我国贸易发展

摘 要:新贸易保护主义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以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为指导,利用WTO的相关协议和本国法规和贸易政策,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弱势产业和就业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和冲击,其关注的焦点由传统理论所关注的经济问题扩展到社会问题,由产业发展转向了人类本身。同时通过补贴、税收优惠以及政府与部门的合作计划促进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创造比较优势,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从而维护本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经济利益。

关键词:新贸易保护主义;外贸发展;影响及对策

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贸易领域中形成的以非关税壁垒为主、以关税壁垒为辅的新的贸易保护主义。它一改过去旧贸易保护主义以关税措施为主要保护手段的传统,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补贴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保护政策并延续至20世纪80年代。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跌入低谷,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些旧有措施的作用逐渐削弱,但发达国家并没有放弃贸易保护,而是趁势调整措施,采取了以公平贸易和人类健康、生态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面目出现的更为隐蔽和“合理”的新贸易保护措施,使新贸易保护主义在当代呈现出新的特点。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全面分析和充分认识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一般特征及特征演变,这对于分析目前盛行的各种贸易保护现象,研究与把握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积极提出应对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歧视性政策取向

随着经济区域化、一体化,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即:在区域内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区域外则实行歧视性的保护贸易政策。如欧盟不仅通过关税同盟与共同的农业政策对外筑起贸易壁垒,而且将这种区域保护范围扩大到联系国(如对46个发展中国家实行优惠的洛美特惠税协定);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标志着美国由片面的全球自由贸易退到强调“互惠”的區域自由贸易的立场上。

二、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趋势

1.保护商品的范围日益扩大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对象一方面是本国正在哀落的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另一方面是本国已经高度发达的具有竟争优势的产业如金融业等,因此保护范围不仅扩大到货物贸易的一切领域,而且扩大到服务、技术、投资、知识产权等领域。近年来在商品的保护上出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一个是对于服务行业的保护日益趋于严厉。当前,服务行业的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国际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断上升,目前已接近30%,其中美国的金融和快餐等行业对世界的扩张最为突出,这也促使世界各国加强对本国服务行业的保护。另一个是高技术产品领域的保护不断加强。

2.从国家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随着国际经济竞争的日益加剧,贸易区域化和集团化趋势加强。新贸易保护主义不再以国家贸易壁垒为基础,而趋向区域性贸易壁垒,即由一国贸易保护演变为区域性贸易保护。

区域化和集团组织具有天然的排他性和贸易保护性,组建区域性经贸集团一方面可以实行内部自由贸易以促进内部经贸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外构筑贸易壁垒,抵制贸易对手的入侵,保护成员国的市场。同时,可以凭借组建经贸集团力量抗衡和抵制外部国家的报复性竞争。在当今世界上,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安第斯条约组织、东盟、西非共同体等等经贸集团遍布全。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在内部实行自由贸易而对外实行严格的保护,从而严重削弱了世界范围内的自由化。

三、新贸易保护主义背景下我国面临的挑战

1.外国出于对我国出口迅速增长的嫉妒和报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和外贸发展“风景这边独好”,中国外贸出口速度更快。高于全球贸易同期增幅的一倍多,与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不景气形成鲜明对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遭到西方国家的打击是必然的。可以预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会与外国产生更为激烈的竞争,客观上会导致针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较高的数量。

2.反倾销措施中的反吸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反倾销案件中的吸收行为是指在采取反倾销措施后,出口商或生产商可能与进口商达成协议,将本应由进口商承担的反倾销税由出口商或生产商来承担,从而继续向进口国倾销出口,使反倾销措施无法达到抵消倾销的目的。反吸收措施就是在存在吸收行为时进口国所采取的一种保护贸易措施,它对贸易存在着反面影响,也是我国出口贸易面临的一大困难。

3.削弱了传统商品的竞争优势

我国传统商品出口以劳动密集型商品为主,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等因素的限制,商品的科技含量、质量较低并且难以迅速使之得到提高。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出于保护本国经济及生产者的利益等目的考虑,往往制定较高的质量标准和技术性标准限制我国“价廉”商品的进入,这对我国的商品出口制造了极大的障碍。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出口产品都受到了对象国的技术性规章和规范、包装和标签的要求、检和检疫的规定、环保等方面的限制。

四、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建议

1.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

国家应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技术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加强对国际及外国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及时跟踪、研究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措施,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企业,让他们做好防范工作,政府、行业组织与企业应该共同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

2.树立“绿色”新理念

绿色产品是21世纪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胜的保证。企业要注重绿色产品的设计与开发,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同时,企业应通过绿色营销观念、制定绿色营销战略计划、将绿色环保标志导入企业的识别系统等途径来树立良好的绿色企业形象。

3.实施主动灵活的国际谈判策略

近年来,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面对这样的局面,我国应该充分发挥大国实力,在WTO中积极斡旋。我国在WTO的国际活动中,应坚持原则,团结发展中国家反对发达国家将劳工标准纳入多边国际贸易规则,在策略上“主动出击”;在标准的内容与实施方式上据理力争,争取有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

参考文献:

[1]林狂:《试论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J].世界经济研究,1994(6)

[2]梅俊杰:《新贸易保护主义何新之有?》,《社会观察》,2004

[3]贾格迪什·巴格沃蒂:《令日自由贸易》(海闻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作者:王长顺

上一篇:情境教育论文范文下一篇:低保审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