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2024-04-18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精选12篇)

篇1: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参评论文

论文题目: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学段:高中

学科:政治

市区学校:江门市新会

程”,那么,教学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这样的话,当前推行的课改实验也就失去了原来的初衷。

因此,新课改并不是要寻求一种先进的标准教学范式,而是要求每一个老师以求真务实的态度,与时俱进地反思过往的教学模式:是否抹杀了学生的潜能和创造性?是否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是否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培养的对象是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否实现了过程与结果的优化结合?一句话,就是要反思我们如何教学才能够回应科学发展、社会进步以及教学实践本身发展提出的要求。让教师在反思中成长,让教育在探索中前进,是新课改真正的内涵。

同样,新课程是一种新理念,但并不是一项“新发明”,而是对过去原有课程的批判继承。换句话说,新课改不是要对过去的教育教学观念和模式进行进行全盘否定,而是既弘扬过去的优秀实践,也改进过去的偏差和不足,同时在此基础上得到发展和升华。因而,新课改的推行需要每一位老师揉合自身对教学已有的科学认识和有效经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尝试和探索,逐渐把外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课改才能有真正的意义。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尝试

新课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不能停留在一句口号上,要把其落到实处,就要结合学科教学的特点,力争全方位地落实科学素养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理念,应结合思想政治课本身的知识性、政策性、时效性、综合性、针对性等特点,建立一套适合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理念。这套理念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注重学生发展,关注学生个性需要;培养科学素养,体现与人文的结合;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多样学习方式;注意学科渗透,改变学科本位观念;构建多元评价,激励学生走向成功。

根据这种理念,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尝试和总结出以下几种具体的做法,以供同行参考和指正。

1、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这一做法主要针对新课标与新教材的特点而提出来的。现有的课程体系是以模块为载体而建立的立体网络,思想政治新教材由必修课与选修课组成,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对原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新整合而编成。新教材相对于旧教材来说课时减少了,但内容却增多了,并尤其注重掌握理论知识与开展探究活动相结合,这就决定了新教材不可能作

为全部教学内容的蓝本,而要求高中政治老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的内容目标,把握好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和详略的要求,恰当地处理教材与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性也是新课标的一大特色。因此,政治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是每一个政治老师面临的一项挑战。

根据这种特点,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设计的着力点不可能是课时设计,而是对大单元、整个模块甚至跨模块进行整体设计,有条件的还可以跨学科进行(如政治、历史与地理有许多联系密切相关的知识)。首先应确立教学目标,然后全盘规划实现教学目标所需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教师所需做的各项准备,学生的活动类型、活动方式、活动持续时间、活动的空间、对学生的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评价的标准和方式等。例如笔者在进行《政治生活》模块中

去完成的任务,并且不强调结果的预定性。弹性作业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主要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创新精神的发挥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4、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按照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进行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发展,并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根据思想政治课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与学生共同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

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自评、小组评、家长评与教师评相结合。自评让学生学会发现、反思和欣赏自我,合理的他评使学生培养了豁达的胸怀、建立了和谐的人际关系。

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多种评价指标。如除了采用考试方式考证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外,还结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评价阶段的多元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尤其注重对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只有把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点滴收获给予肯定,才能保证评价的真实、准确和全面,最终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是在对我国教育教学发展进行阶段性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的理想教育教学价值观,要使新课程理念得到更深更广的传播,以至于深入每一位学生和教育教学工作者的心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也是我们每一位政治老师的神圣职责。

篇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 新理念 教学实践

论文摘要:本文针对当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指出要把新课程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必须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即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新理念与教学实践的关系;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

当前高中新课程教学工作中,人们还有不少认识上的误区和困惑,由此带来的新课程教学的不到位,甚至偏离高中新课程改革理念和要求的现象仍然大量存在。真正走进新课程,主宰新课程,即把新课程新理念变成教学现实,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最要紧的是冷静地面对和思考关乎新课程实施的若干重要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新课程的教学实践。

1.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改革中继承与改革、发展、创新的关系这次新课程改革是在我国前七次课程改革的基础上进行的又一次大规模的改革。

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改革不能脱离“历史”,要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进行改革。目前我们在新课程教学中需要思考和梳理的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和证明的行之有效的优秀教学思想和做法有哪些需要保留和继承?又有哪些思想和做法已远远不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不能适应我国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对培养人才要求的实际?在进行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如何继承和改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做法?新课程教学要求与时俱进,改革、发展、创新。但改革什么?发展什么?目前哪些方面首先要发展?用什么标准来检验教学改革、发展、创新的成败?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服务于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大目标,改革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同时,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主动性,用新课程理念反思传统教学中的不足,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着力点,把学生教育成人培养成才。本次高中新课程方案的课程结构对教学实施的影响是诸多因素中最大的一个,新课程教学要特别关注课程结构的新变化,即由学科课程架构而成的平面结构变为由学习领域、领域下的科目及科目下的模块来构成一个立体的课程结构,从而多方位,多层面地对教学实施提出要求。学校应根据新的课程结构和学生学习的需要,创造条件尽可能开好新设置的选修课程。学科教学从总体上要兼顾好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使必修内容的教学与选修内容的教学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为选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扩展,选修学分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的一种反映,能更好地体现新课程的选择性特征。

思想政治课的建设过程就是不断发展、前进的过程。50年代以来曾数次制定、修订德育课程教学大纲,90年代中期就先于其它学科首次制订了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这次为了适应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战略要求,也是适应在发展过程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课的要求,又重新制订了新的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可以说思想政治课的建设是改革和继承的辩证统一过程,既非以改革否定继承,更不能以继承阻止改革。政治老师要对新旧课程标准进行比较,以明确本课程教学需要继承哪些行之有效的好的做法,如何按照新课程新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发展,并为了学生的发展,创新哪些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呈现方式,开发和利用哪些教学资源,克服成人化教学的倾向,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人认为,开与不开思想政治课的选修课无所谓,这种想法对思想政治学科建设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不负责任。着眼于学生的需要,政治教师要积极准备、创造条件上好思想政治选修课程,鼓励和提倡更多学生选修更多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2.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之间的关系高中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用前瞻性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

结合教育的现实性、可能性进行适当的超前性的规划,脚踏实地地开展教学。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进行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走进新课程,首先是要转变思想观念。如果观念没转变,新课程、新教材都只能是空谈,一旦在教学中遇到困难便会回到老路上去。而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则认为,早在中,教育部就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近几年该听的课改讲座听了,该接受的上岗培训也参加了,关于高中课改和高中新课程的理念性的东西,也能说上几条,以后不需要再继续学习课程新理论领会新理念,只要上好课就行了。事实上,走进了新课程的不少老师的教学是“穿新鞋走老路”;也有不少人艰苦努力,但是,举步维艰,问题多多,困惑多多。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和困惑的产生,固然有新教材本身的因素,但更多的问题恰恰是因为不少老师对新课程新理念没有真正理解所致,缺乏从实质上对高中新课程特点和要求的把握所致,把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当成了两张“皮”。而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根源首先在于没有真正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新理念,观念更新没到位。传统观念和做法的惯性使部分教师不能自觉坚持按照新课程要求进行教学。事实上,靠听几场讲座和短短几天的集中培训,知道了几条新说法新主张,就以为解决了理念问题,也是不可能的。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这一环节,才能把外在的新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认识,转化为自己的理论素养,并进而转化为自己的教学素养的一部分,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新课程的理念落到每日的课堂上,落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新课程才能有新局面。可见,对新课程新理念的学习并始终如一地用新理念来指导规范新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高中教师一边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一边继续学习并坚持研读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有关文件,以学习高中《课程标准》为重点,以明确高中新课程的性质,领会本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教育教学目标,认同高中新课程的价值追求,以确定本课程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从而为高中新课程的教学定准位、起好调,这是进行本课程教学的重要前提条件。这种边学习边反思边实践的方式,才能使新课程的新理念真正融人教学中,发挥其引领教学作用。

对高中思想政治老师来说通过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学习,一要深刻认识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核心价值和最终教育教学目标。二要在学科系统中和德育系统中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定位。三要认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新课程理念,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并以此为指导、规范和衡量高中思想政治每一模块每一单元每一个主题内容的教学。

3.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关系在高中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坚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本用好教材

规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但出于习惯,不少教师以高中课程标准表达的“粗线条”为由,没有把注意力放在对体现课程改革新理念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很少甚至不直接接触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认识肤浅。不少教师的新课程教学与《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存在较大差距,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基本上被忽略。导致不少教师对新教材把握不准,教学中把新教材上已经删除的或已经降低难度要求的旧教材上的内容又重新放人新教材的教学中,以致走进了内容多而课时少的矛盾的“怪圈”。事实上新课程教学只要以高中课程标准为标准、为根本要求,就比较恰当地控制教学总量,准确定位教学难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是在3月公布的,几个月后新教材又据此编写出来。与别的学科相比,很显然,其生成的时间不够长。起步晚,用时少,匆匆上马的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明显存在着不足。虽然经过培训学习,政治课教师对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面对全新的教材,解决课时减少与内容较多形成的教学矛盾、处理好掌握理论知识与开展探究活动的关系问题,对政治老师的教学仍是极大的挑战。加大学习和研究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力度,并以课程标准为根本标准,提高驾驭高中思想政治新教材的能力极为迫切。政治教师要仔细研究课程标准中以学生为行为主体表达的内容目标,是如何从过程性和结果性两种意义上表达、呈现具体的学习目标的;并借助课程标准中以教师为行为主体的提示与建议,把握有关内容教学的侧重、难易、详略的要求,恰当处理好教材上看似比较多的教学内容。

篇3: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一、积极引入时政

政治高考越来越倾向于考查能力, 这种抽象能力的考查使中学政治课面临着不断更新知识的挑战, 重要的是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改革和更新。传统做法是:为了提高能力, 在高三阶段大搞题海战术, 试图通过集中训练获得能力, 但效果往往不佳, 原因很简单, 丰富的能力内涵, 决非短时间内能形成, 所谓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也。因此我认为:从高一开始须积极把时政引入课堂。也许有人说:基础年级学习时政没用, 高考时新闻都成旧闻了。殊不知, 时政虽然过时但用时政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却留下来了, 在这一学习过程中, 学生培养和提高了分析、综合、归纳、评价等高层次的能力, 具体做法是:

1. 把课堂的前五分钟留给学生, 第一学期进行新闻

报道活动, 即由学生到讲台上来报道三条自己课前阅读精选出来的新闻, 其中两条国内新闻, 一条国际新闻, 从培养学生关心社会, 关心国内外大事的习惯入手, 从培养学生看书看报的习惯入手, 通过新闻报道活动, 不仅培养提高了学生看书看报关心时政的兴趣, 还培养提高了学生在公共场合下的表达能力。第二个学期进行新闻评论活动。就学生自己感兴趣的某个社会热点、时事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 为了提高这一活动的科学性和教育性, 我要求学生在轮到自己评论新闻的前一天写好书面稿子, 交给老师看, 老师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指导。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 表达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也在兴趣盎然中逐渐提高了。

2.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

矢地引入时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材, 并且每天注意收听收看时政新闻, 积累素材, 在教学过程中, 合理利用典型事例, 恰当引入时政, 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深入浅出, 生动有趣, 引人入胜。为了使引入的时政事例具有针对性, 教师要注意, 广泛选材, 并且要精挑细选, 归类存档, 所以我经常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经济半小时》、《对话》等栏目, 从中吸收最新的时政要素, 充实我们的政治课堂。例如在讲述必修一《经济生活》中的“股票、债券、保险”这一节内容时, 我恰当地引入《直击华尔街风暴》的有关知识和著名专家的分析, 既深化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 又使学生加深了对当前美欧等国家发生的金融危机的认识, 引发了学生关于金融危机对中国有哪些影响的深思, 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二、实行“预习读书—讲义释疑—练习落实”的教学模式

具体做法是:

1.“预习读书”就是老师列出本堂课的教学提纲 (有时

也可由学生先列出来, 再由老师适当指导) , 利用多媒体手段打到屏幕上, 让学生围绕主要的知识提纲去阅读教材, 思考问题, 并做些简单记录, 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 把握本课的大体知识结构和基本知识点及其相互间的内在联系, 并且告诉老师本课内容哪些知识看后已懂, 老师可以不讲或少讲, 哪些地方难懂, 建议老师多讲。

2. 教师根据教材本身的重点难点, 同时结合学生的

疑点进行精要的讲析, 力求简明扼要而又让学生茅塞顿开, 这时采用讲议结合, 借鉴央视《对话》栏中的形式, 可先由学生提出问题, 其他学生回答, 教师再归纳点评, 也可以由教师先思考再提出问题, 分别由不同的学生来回答, 出现意见看法不一致时可进行短时辩论, 最后由教师综合分析, 归纳总结, 形成文字或图表显示在屏幕上。这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 自己质疑, 自己求索, 充分调动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性, 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培养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进而学会求知, 学会学习, 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3. 练习落实。即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要求和考试方向,

篇4: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新课程理念 贯彻落实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117-01

高中政治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一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与学习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究教学新方法,创新教学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胜任时代赋予人民教师的伟大使命。

1 正确处理高中政治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内在要求

课堂的设计是实施课堂教学的基础,一堂优秀的课离不开一份优秀的课堂设计。因此,有了一份优秀的课堂设计并不等于就有了一堂优秀的课。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总结教育经验,正确处理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以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在高中政治新课改培训时,李英姿老师在专题八中讲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李英姿老师这堂课的优点很多:在导入新课时结合了大量而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个政治学习研究小组学生的演讲也十分精彩,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学逻辑严密,师生互动很好等都是这堂课的优点。这些优点有参考和学习价值,有利于正确处理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

李英姿老师的这堂课也有许多缺点,如:身体语言单一,过于严肃,学生讨论时间过长,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不充分,提问学生的数量和问题时间太多,而针对个别学生回答的问题的评价太少,重点难点不够突出,没有结合学生自己身边的实例而过分重视大量图片展示教学,这些缺点都不利于学生対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真正做到正确处理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

李英姿老师这堂课的以上所述缺点启示我们:在现实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被已有的课堂设计所束缚,要善于在活生生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扬弃课堂设计思路,不断补充已有课堂设计的空白。要适时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辩证关系,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的和谐统一!

总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要善于克服多种主客观因素对正确处理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的负面影响,从而在课堂教学中真正实现课堂的设计与实施的和谐统一!

2 正确把握高中政治新教材中所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是贯彻落实新课程理念的重要一环

在现实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正确把握新教材中所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让学生在结合自己的生活与学习实际的基础上科学高效地学习新的概念和定义。比如在“神奇的货币”这一课中,课标的内容目标要求是“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课标的提示与建议是“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讨论‘金钱万能’吗”。

从课标的表述可以看出,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经济生活现象入手,揭示货币现象的本质,明确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并正确看待货币的作用,既有知识的要求,也有能力的要求,最后还要求落实到树立正确金钱观这一思想教育目的上。因此,教材的线索是清晰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教学资源的选择、探究活动的设计等都应该围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展开。至于教材中出现的商品的含义、商品的二因素、货币的派生职能、外汇的构成和作用、人民币的币值的变化及其影响等则是非重点,它们不应该作为共同的基础性要求扩充给全体学生,否则两个课时一定教不完。至于这些知识如果有学生感兴趣,可以作为提高性要求,在选修教材中得以体现。

总之,要让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和态度,而不是死记硬背新教材中所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要整合教材,不断创新对新概念的理解处理和教学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在反思和总结教育得失的基础上正确把握新教材中所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正确地把新教材中所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运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要贯彻落实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的高中政治新课改理念,就要防止教师使命的“淡化”

“作为一名当代中国的教育者,不但要有献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高度热情,还应掌握教育科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方法,才能自觉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这是大家的共识。”[1]因此,要实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就要防止教师使命的“淡化”,教师要正确科学地认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之间的和谐关系,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使命在于引导学生主体正确科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不是教师强迫学生学习!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真正起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任何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要真正做学生的引路人,始终不忘教师的教育使命和职责。总之,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得失,真正做到要实现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就要防止教师使命的“淡化”,这样才能真正适应新课程改革与教育教学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而作出应有的最大贡献!

综上所述,要真正贯彻落实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新理念,就必须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做到正确处理高中政治课堂的设计与实施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高中政治新教材中所出现的“某些概念和定义”;要贯彻落实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和谐的高中政治新课改理念,就要防止教师使命的“淡化”的三方面辯证和谐统一,从而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篇5: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为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的革新、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五个方面展开粗浅的探讨.

作 者:伍幽 WU You 作者单位:安福二中,江西,安福,343200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年,卷(期):16(4)分类号:G631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主体作用

篇6: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天津一中

胡金颖

【摘要】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新的实践。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既是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场所,也是教师尽显才华、完善自我、提升魅力的平台。如何利用好课堂45分钟,使学生在轻松、和谐、灵动的课堂氛围中高效的学习,是我们每一个政治老师忠其一生的事业。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节奏

教学语言

课堂气氛

新课程,新理念,指导新的实践。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学习政治经济哲学理论的学科,有其独特的德育功能。为了提升教学的品位,教师需要不断加强学习,进行观念革新和教学能力的培养。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课堂45分钟无疑是最关键的一环。我们所有的理念、所有的设想都会在这个时间段有一个最完整、最真实的展现。所以,创造和谐、轻松、灵动的课堂既有利于育智又有利于育情,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一直以来,人们对政治课普遍存在误解,认为政治就是说教、形式、虚伪、唱高调。所以,嘴还没有张,话还没有说,学生就已经有自己的态度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政治教师的处境也很是尴尬。一堂语文课下来,学生们还没有从“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类的意境中走出来,突然换上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一切从实际出发”这类艰难晦涩的专业术语,就好象刚刚吃完口味香美的鸡肉,接下来是鸡肋。虽然鸡肋也有鸡肋的味道和情趣,但是,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有这样的兴致和爱好。因此,课堂气氛沉闷,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枯燥,这是在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教师作为思想的教育者,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组织者,如何发挥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引领学生主动求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合理有序的教学节奏为调动课堂气氛保驾护航

教学相长。良好的课堂氛围,不但能够调动教师的讲课激情,使课的内容充实饱满、妙趣横生,而且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致盎然,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在和谐的情感交流中使知识的传授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比如哲学这部分,哲学本来就是“博大精深”,语言抽象,哲理深奥。而对高一的学生讲哲学,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的教育可谓一个“难”字,如果能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从心底里真正信服这些观点实属难上加难。所以,工作中一直在摸索适合的方法。在讲第三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部分内容时,笔者曾以这种方式导入:

《致燕妮》

作者:马克思

燕妮,你笑吧!你会惊奇 为什么在我所有的诗章里 只有一个标题:《致燕妮》!

要知道世界上唯有你 对我是鼓舞的泉源,对我是天才的慰藉,对我是闪烁在灵魂深处的思想光辉。这一切一切呀,都隐藏在你的名字里!燕妮,你的名字——每一个字母——都显得神奇!

它发出的每一个音响是多么美妙动听,它奏出的每一章乐曲都萦绕在我耳际,仿佛是神话故事中善良美好的精灵,仿佛是春夜里明月熠熠闪耀的银辉,仿佛是金色的琴弦弹出的微妙声音。燕妮!要是我能控制迅雷的轰鸣,要是我能掌握语言的精灵,我便要在整个世界的高空,用耀眼的闪电编织成文字,向你表达我的忠心的爱情,让全世界长久地把你牢记!

在深情地朗诵完这首诗时,教室先是沉静片刻,之后是一阵热烈的掌声。随即,给学生解释了:这是马克思给他的夫人燕妮若干封情书中一个片段。燕妮出身贵族,是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最漂亮的姑娘,被誉为“舞台上的皇后”。追求的人大有人在,而只有马克思的品德和才华赢得了她的芳心。

马克思出生在德国,父亲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母亲非常贤德,操持家务。他从小勤奋好学,中学时代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有了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1835年中学毕业时写过一篇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他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他在大学攻读法学,除此之外,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开始研究黑格尔哲学,1841年结束大学生活获得博

士学位。毕业后,他担任《莱茵报》主编,在他的影响下《莱茵报》倾向革命民主主义,被当局查封。之后,他和燕妮迁居巴黎,在这期间恩格斯拜访了他们,相同的政治观点让他们走到了一起,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后人把他们关于哲学的观点,社会理论和政治学说称作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 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也是艰难的一生,一生靠着资助过日子。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在99年英国广播公司通过互联网经过反复调查,被评为千年最伟大,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超过了爱因斯坦。

介绍马克思的生平,介绍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马克思不是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只专注于学术,而是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热爱艺术、饱含热情的伟人。这样的气氛一烘托,能让学生全面的了解马克思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基础。当然,导语的设计可以是多种多样,或试题,或案例,或故事„„好的开端如“开场锣鼓响,招来八方客”,继而不失时机的启发诱导,投石击浪。如: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马克思哲学也是一样,那马克思所处的是什么时代,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学生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对这个特定的时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

进而推出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决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厚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就是这样应运而生,水到渠成的。”这样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环环相扣,节节相生,层层渗入,步步推进。

良好的课堂气氛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环环相扣的推进。最后,还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一是对学生思维的整理,二是对知识的存档巩固。当然,结尾的形式也可以千变万化,或归纳总结,或悬念设置,或拓展延伸„„

比如,在讲完社会发展规律这一框题后,尝试着做了这样的结尾:人类社会存在着两对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这两对矛盾就像两个车轮一样;它们沿着怎样的方向运转呢?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那么,车轮有了,道路有了,谁来驾车?是孔孟老庄、秦皇汉武还是我们的毛主席,胡主席……(为下一节《社会历史的主体》埋下伏笔,并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这堂课。)当然,无论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是整节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处理得当,它能为整个课堂添墨加彩,切不可在忙乱中草草收兵了事。

二.幽默艺术的教学语言为调动课堂气氛锦上添花

教师是开口职业。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的不同,效果就

可能相差20倍。”教学语言主要是指一个教师授课语言的修养和艺术,它是一个教师上课的必备手段。虽然板书、手势、表情、演示等也是不可能缺少的,但那毕竟属于辅助性的,是为教学语言服务的。很难想象一个口齿不流利,笨嘴拙舌,不善于口头表达的教师能教得十分出色。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门人弟子填其室”,就是因为他善于言谈,循循善绣。而韩非子也很有学问,正因其口吃语言表达困难,才退而著述。由此可见,教学语言对教师来讲是十分重要。

那么,对于思想政治课这样一门理论性强,概念较抽象的学科,教师更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幽默艺术的语言能够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我们政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语言流畅、思路清楚

教师要对基本理论的理解相当透彻,这也是政治课教学的中心内容。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展开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也就达不到教学目的。那么,思路清楚了,再将内容用自然、连贯、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

(二)表达准确、语速适当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以与时俱进的思想、严谨的态度、准确的语言讲清基本理论、概念、方针、政策是我们传道授业解惑最根本的要求。另外,教师的“讲”是为了学生的“听”服务的,“讲”和“听”必须协调一致,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语速要适当,要富有节奏感。虽然这个速度快慢没有固定标准,但是笔者认为宜慢不宜快。如果语速过快,像连珠炮一样的发射,攻势太猛,使学生的听力跟不上,容易造成混乱,更疲于理解,难以展开想像的翅膀,更谈不上思维活动的延展,教学效果会受到严重损伤。

(三)谈吐幽默、妙趣横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政治教师的语言,如果能像相声、小品演员那样妙语连珠,引人入胜,定会使学生感到听课是一种享受。而要使语言具有幽默感,首先应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新鲜和富有社会生活气息。其次应注意语言的表达技巧,比如,在适当的内容和情节中,可以把相声、小品的片段或民谣、谚语的表达移植到我们的教学环节中,可以增强政治课教学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样,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喜爱这门课的长久而稳定的学习热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验证了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妙不可言的教育手段。当然,我们所追求的幽默,并不是简单的滑稽逗乐,哗众取宠,更不是为了博得学生廉价的一笑,而是一种可贵的情趣和智慧的结晶。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健康的品质。”作为政治教师,我们为何不在课堂中尝试、探索和展示这种优秀的品质呢?

篇7: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李钱华 十堰市第十三中学

摘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今年我省思想政治课的课改也正如雨后的竹笋样节节高——新的课改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这必将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形成严峻挑战。我们为了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本文从三个层次谈高中思政新课改学习中思考的问题及策略:首先介绍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其次我谈了谈新课程改革学习中思考的问题与分析,最后应对思想政治新课改问题的思考

关键字:高中思想政治 新课程 教学

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进,今年我省思想政治课的课改也正如雨后的竹笋样节节高——新的课改理念开始深入人心。这必将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形成严峻挑战。因此,客观准确的分析原因,采取有效的手段,来积极应对这次新课改,是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职责。现在,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教育工作者,我就来谈谈高中思政新课改学习中思考的问题及策略: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1)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知识的机械传授,教师是“传道者”。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教师最重要的使命将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创设来自生活的教学情境,并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2)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强调学科知识逻辑和学科本位。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学科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一味认真听讲、机械回答问题、认真记好课堂笔记等,属于典型的接受式学习方式。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模式将改变一味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搜索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探索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4)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过分注重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的观点是不容置疑的“绝对真理”。而新的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是让教师适应风格迥异的学生。

二、新课程改革学习中思考的问题与分析

在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一个最突出、最显眼的问题就是内容多、课时紧;探究多、教授少;活动多、理论少。

(1)教学内容顺利贯彻难

在高中思政新课程改革中,新教材的一个最突出、最显眼的问题就是内容多、课时紧。思想政治课新课程删除了些繁、难、偏、旧的东西,增加了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新的知识,并结合探究案例情境新的教学方式予以给同学讲解。但由此就产生了个问题:新教材拥有如此多的知识,又涉及到如此多的教学方式,我们如何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贯彻进行下去呢?要想解决此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1、原因一:内容繁多

新教材紧跟时代要求,增加了很多具有时代特点的知识。如增加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公民与政府关系等内容,使知识体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中,采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2、原因二:教学方式转变带来的课时问题

首先,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提倡开放互动教学方式。给予教学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开展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亲自体验;进行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自我思考等。这些教学方式一方面获得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与肯定,另一方面也使老师们不仅困惑:我们抛弃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利用诸多的教学方式,在充满各种变化与未知的丰富的活动中学习,这需要我们以花费大量的时间为代价;理论的学习与提升又是一个过程,教学方式的转变引起教学内容的顺利贯彻遇到了问题。

例如: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培训中听到的一节课《财政的巨大作用》:这节课大概是这样完成的:引入课堂知识三分钟,课堂讨论十五分钟,课堂总结三分钟。在这节课知识学习中,教师为了使同学更好理解财政作用,还将学生带入天津城际铁路站中,让同学们亲自去看、体会领悟此。但我想说这样的教学,课时够嘛?由此看来,教材设计了众多活动,并希望在教学中一一开展,可能有时只能是一种理想状态。

其次,在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下,我们提倡采取新的教学方式,这对于我们初次涉此的教师而言,我们是缺乏经验的。一方面,教师对探究式教学、案例式教学、情境式教学的开展我们心里的确没数,虽然我们进行了培训,但是对于这些教学方式我们在概

念上也只能是个大概,短短的学习并不能使之透彻。例如:在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需要老师讲解,什么问题需要学生活动,什么问题需要探究,探究到什么程度等等,我们还不是很清楚。另一方面,教师对探究性学习活动设计比较陌生。活动设计与活动效果有较大差距;活动设计的深度把握不准;活动设计与教材的要求还不能保持同步。同时我们为了单方面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会自己选用些课本中没有的教育资源,这样有时又会偏离活动设计的最终目标。

(2)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一致性难

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的不一致性,是在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这表现为:教学形式丰富多彩与教学绩效差;学生活跃但知识掌握欠缺等。产生此现象的原因为:教师把新课改教学的理解存在误差,没有真正领会新课改的意图所在——“授学生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只注重外在的、表面的、具体的形式,而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认知、情感的培养。教学活动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而应有明确的指向性——为了学生!

(3)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一致性难

教学理念与实践一致性难,是在教学中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我们高一大多数教师在暑假都参加了2次的新课程培训,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三贴近”原则、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式教学等都深入人心。但要将其真正的转化为教学实践,我们还真有些许疑惑:是老方式换新提法,我们照旧教学?还是新旧方式的融合,对传统精华保留加入新的理念方式?甚是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此,我认为:我们应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有利结合,开拓创新。每一项新的事物的发展是不会一帆风顺的,他会遇见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只要我们找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我们都会实现教学理念与实践的较高一致。

三、应对思想政治新课改问题的思考

1、准确理解现行教材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体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是本学科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点。

教材是落实课标的载体和手段;教材依据课标又不拘泥于课标。我们要把握好凸显

课程的基本教育目标,要把教材中与时俱进最新的理论成果给与掌握,要将旧教材中滞后性的观点思想予以摒弃。如:在教学前,我们要认真对比新旧教材,了解在新教材中,增删了哪些内容,只有了解了变化,我们才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思想教学才能与时俱进。如在《政治生活》教材中对 “为人民服务的政府”的编写中,表述了我国政府改革的新观点,即建设服务型的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效能政府等,这有利于我们使学生能更加准确的当前形势以及国家各项政策。

2、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各种教学方式各有各的特点,我们怎样才能选择一种既适合教材内容,又适合学生理解,还适合我们老师讲解的教学方式呢?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考虑教学方式自身的特点考虑,而且我们还要看看其他的各种因素,看我们的教学时间、学生的接受能力等综合考量。

3、认真把握新教材的“神”,不要局限于“形式”

我们要使学生将教材中的知识得以内化,提升自己能力,这是新课改的目标所在。因此,我们要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结合,使学生达成既定目标。我们课堂的每一项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指向性,新教材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但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也不能整节课硬“灌输”。我们要有的放矢例如,把握每节课的“神”,更好地驾驭课堂。例如教材正文中的知识窗、教材链接、看一看等,需要学生自己去完成、了解、掌握的,就让他们自己主动地去完成;教材中的议一议、探究性活动,要真正落实,不要流于形式,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掌握运用知识。

篇8: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一、树立了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全新的教学观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在以往的教学体系中, 教师们按照统一的课程来教学, 使用统一的课程来上课, 学生按照传统的方式接受老师们“塞”给他们的知识, 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事先规定和设计好的, 有板有眼, 井井有条, 甚至每个环节需要几分钟, 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学生被“设计”得规规矩矩、老老实实, 与老师配合得尤为“默契”, 因此教学任务也得以“圆满”完成。但这种“默契”是毫无生气的“表面现象”, “圆满”是虚假不实的“一团和气”。随着社会的进步, 我国教育人士开始对“教学大纲”所带来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 最终要以“课程标准”来代替“教学大纲”, 这就促使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 紧跟时代脉搏。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 在一年来的新课程实践中, 我们的观念在不断地变化, 体现在上课中, 过去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教”, 现在思考得最多的是“如何学”, 真正从学生的角度认识新课程, 而不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

二、政治教师要结合新课程的要求,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

比如, 除常规方法外, 还要求教师尽快掌握体现时代性特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并运于教学过程之中。而这一点在政治课教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要求更为迫切。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或者是照片、图片、挂图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教学手段, 或者通过师生的讲述, 把学生带入某种特定的情景之中, 学生有如身临其境。通过这种情感渲染和传达, 学生更容易接受对知识的诠释和理解, 免去了生涩与呆板, 也达到使学生学会对知识活学活用的目的。

三、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

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 这就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 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 以调动每一位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 通过群体教育个人, 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 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 促进个人的进步。

四、突破试题答案的单一性, 探索开放型试题, 培养创新能力

近几年高考开放型试题越来越多, 而且新课改下还会考查研究性题目, 开放型试题。一般以某个实际问题为切入点, 在答题要求和答题设计上增加了多样性和灵活性, 以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因此, 我们在教学中树立“一种意识”, 即促进教学开放的意识, 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 让学生去取得唯一答案转变为要求学生积极置疑, 大胆想象, 独立思考, 各抒己见, 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答案。做到“三方面注意”:一是既关注问题的结论, 又注重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过程;二是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 从而把握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三是通过情景模拟、现实模拟等方法, 构筑学生的综合思维模型, 树立多学科、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操作上, 我们采用了“三类思路”:一是抛出“二难推理”, 即引入辩论赛的做法, 启迪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质疑, 去分析论证、归纳演绎, 做到自圆其说;二是“主体尝试探究”, 引入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师生一起搜集、编写、分析案例, 让学生主体参与, 探究自己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案、多种方案或最佳方案;三是上好“热点课”, 讲清热点的内涵、形成、发展、知识联系和学科内、学科间分析的角度。例如在讲到保护环境这个热点知识时, 首先介绍2006年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例子。然后向同学们提出四个问题:第一, 这个案例反映了我国目前存在哪些问题?第二, 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第三, 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第四, 面对这个问题, 作为青少年, 你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后学生提出了许多看法和大胆构想, 有些观点还出于教师的意料之外。

开放型试题要求政治教师进行开放型教学, 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正如美国哈佛大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所说:“很重要的一个素质是‘进攻性’, 不是人与人之间的进攻性, 而是队自然的进攻性, 不要安于书本上的答案, 而要去尝试一下, 发现有什么与书本不同的东西。”这就是说, 要鼓励和指导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对学生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想法和做法, 要给与肯定与支持。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应启发、引导学生善于把不同知识重新组合解决问题, 善于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分析问题, 开拓思维, 大胆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等。这样会大大增强教学实效性, 提高教学效果。

篇9: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一、确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建立平等的交流平台

学生虽然知之甚少,尚未成熟,但作为一個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的。低年级的学生倾向于把教师看做是父母的化身,对教师的态度类似于对父母的态度;高年级的学生则往往视教师为朋友,希望得到教师在学习、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的指导,同时也希望教师是分担自己的快乐与痛苦、幸福与忧愁的朋友。在体育教学中,只有建立这样的平等交流平台,形成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才有保障。

二、教学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的体育趣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系统地传授体育基本知识、训练技能、发展体质的过程,而是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练习,充分肯定学生的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技术、技能的学习不再是精讲多练,而是教学手段、方法形式多样化的聚集,必要的时候向学生进行适当的示范、表演、指导及归纳总结。不求规范统一,但求学生练习主动积极、创新求趣。利用互补性充分肯定和发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健康成长。

三、在教学活动的内容选择上,应该灵活多变

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原则上必须求稳求实,处理好系统知识与系列活动的关系,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科特点,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乐此不疲。同时,教学活动中要考虑到本民族、本地区及城乡的差异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充分开发、渗透乡土课程资源,突出自己的特点。教学活动不拘一格,敢于取材,勇于开拓、敢于创新。

四、对学生的评价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注重能力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评价体系过于注重对学生身体能力的评判,而忽视了督促和鼓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及经过反馈改进学习的功能,也忽略身体差异与体能的大小,这种方式不利于发现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不利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也不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和确立自信。其数字式的分值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易造成对学生人格上的摧残和扼杀。新课标提出了过程评价、总结性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同时又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对所学的知识、技能的了解和运用,重视参与性、健身性与娱乐性的统一。即客观求实,承认差异,注重能力发展,使评价体系尽可能地反映出学生的情况,评价更趋于合理,这种较为客观的“健康三维观”的教学评价体系,不失为教改的一次飞跃。

在推进新课程的改革浪潮中,学科教育教学改革自上而下已经形成一股坚实的力量,给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机遇和挑战,我们别无选择,要任重道远,在新课程理念下更应该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余文森.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5

2.教育学[M].(等待补充)

3.周正贵.希望[J].2005.(06)

篇10: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摘要:思想政治课是高中学生接受社会科学思维训练的主要渠道,大多数学生对政治课并不感兴趣,主要为高考而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疲软”。笔者在本文中,阐述自主学习的内涵和提点,结合新课程核心理念,提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自主学习;新课程理念;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和特点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含义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决定的自觉能动的学习,实现自主性发展的一种学习理论和学习方式。教师的合理指导是基本前提和保证,学生是自主学习的主体;由学生自己计划、判断、选择、执行、监控、调节的积极能动性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基本方式;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自主学习的实质是学生独立学习,是学生主宰自己的学习。这里的“自主学习”既包括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也包括学生群体的自主学习,是狭义上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的基本特征

第一、能动性

能动性相对于受动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能动性上,它以尊重、信任、发挥人的能动性为前提。能动性的表现形式有:自觉(自律)与主动(积极)。从这个角度说,自主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一种主动学习,它走出了强迫性学习的沼泽地。

第二、独立性

独立性相对于依赖性。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对他人的依赖性上,将学习变成了机械活动,丧失了学习品质的独立性。自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独立性上,独立性是其实质和灵魂。它要求学生摆脱对教师、对书本的依赖,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自行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

第三、差异性

传统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往往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以同样的学习速度掌握同样的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这种“一刀切”、“一锅煮”的做法致使很多学生的学习不是以自己现有的水平、基础出发,忽视了学生个体不同的最近发展区,结果是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

第四、协调性

自主学习重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和学生自身学的相互作用,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以求教和学的协调以及师生关系的协调。自主学习同时也重视同伴帮助,注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等形式以达到生生互动、协调发展。

二、新课程核心理念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

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应该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用“心”施教体现着教师对本职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切,体现着教师热切的情感。

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

三、新课程理念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策略

(一)激发学习动机和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达到某种目的的心理动因。它表现为学习志向和愿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推动力,中学政治教师,必须根据思想政治课自身的特点,苦练本领,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以情趣横溢、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因材施教,从学生的差异性这一实际出发,把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资源来开发,发展学生的优势差异。

教师不能一味只看分数的高低,而是要细心观察,善于发现个性,捕捉其闪光点,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允许学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利用多种渠道为其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

(三)实行课堂讨论法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讨论法就是学生根据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在集体中相互交流小组的观点或个人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学生自己的学习活动为中心,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获得知识,在学习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实行开放性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所谓开放性,就是不拘于传统的、固定的或单一封闭的模式,而是要冲破学科、课堂和书本的局限,实行思维方式和教学途径的多元化。

实行开放性教学,要求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走出课堂,超越书本;不迷信老师的经验和权威,敢于向教师、书本和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敢于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做别人所未做的事;要积极开拓获得知识的来源和获得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方莉: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12):180

[2]苏东坡:让思想政治课“活”起来――政治课上提高学生兴趣的几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03)

[3]史维东: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教学的几点反思[J]思想政治课教学,,(04)

篇1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教学的改革

新课程理念给传统的高中政治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如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解决传统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弊端和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以顺利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是以下所要探讨的.

作 者:蔡仙炜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第二中学刊 名: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AL TECHNIQUE & EQUIPMENT年,卷(期):“”(7)分类号:G42关键词:

篇12: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新课程理念的思考与做法

学号:0903040004 姓名:陈章龙

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2

(一)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2

(二)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2

(三)教与学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3

二、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难点............................3

(一)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3

(二)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3

(三)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三、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摘 要:新课改给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注入了一支强生剂,但现代教育的理念及方法尚处于探索之中,目前中学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远不相称,教学改革必须不断深入推进,在新课改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随着越来越多的同行加入到新课改教学实践的行列,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明天。

关键词:思想政治;新课改;教学;思考

面对着信息化和国际化高度发展、国际竞争空前激烈、基础教育作为核心竞争能力的基石作用更加凸显的时代,面对着物质生产的高速发展而精神生产相对薄弱的时代,面临着现代高科技给人类带来的精神、道德、生态、知识压迫危机以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种种困境,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思潮风起云涌,全球教育改革迅速发展,各国都在积极应对努力培养适应未来生活的全面发展的人。面对如此的国际形势和我国现阶段的国情,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转变方式、重建制度。即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因此,我认为高中思政教学推进新课改的重难点和容易产生的误区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重点:实现课程功能、教学目标、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转变。

(一)课程功能: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转变。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深刻分析了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鲜明地提出了:“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

新旧课程的最大区别在于课程目标从单维向多维的转变。旧分科课程的特点是: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相对独立,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强调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新课程的特点是:新课程的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教材内容多为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强调了“五性”特征――即科学性、社会性、生活性、实践性与整体性;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实现了分学科课程目标由“知识与技能”的单维目标向三维目标的转变。

(三)教与学的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是学习方式的转变。在新课程所要完成的三大主要任务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尤其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核心的任务。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最终目标是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使培养出来的人能够比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更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学习方式的转变是以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为前提的,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二、课程改革教学中的三大难点

(一)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旧观念的束缚。

一切改革的最大阻力都无一例外是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与一切新事物诞生的命运一样,新课程改革的最大阻力同样是来自旧观念的束缚。我们实施素质教育这么多年不见成效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减负”声越响学生的课业负担越重的原因也在于此,因此,要实现课程改革的既定目标,就要转变人们的教育观念,尤其是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和社会、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对学校的评价观念。

(二)课程改革的最大困难: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考试制度。有人报怨:如果高考不改革,新课程改革实验将无法取得成功。更有人把高考制度批的体无完肤,建议取消高考。其实我国高考制度是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和借鉴的,美国基础教育的许多改革正向我国借鉴成功经验,正沿着与我国几乎相反的改革方向前进,这说明我国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还是有许多合理性的。但许多弊端是大家深有感触的,如“高考升学率成为政府与社会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指标”、“用一次性的书面考试成绩来取舍学生的大学学习权”、“用终结性的学生考试成绩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等。因此,必须改革并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评价与管理制度是迫在眉睫,但真正改革起来却要受到现行教育体制与社会环境的制约、旧的教育观念与现实中“功利”思想的阻扰,必须解决具体实施可操作性困难、能否得到社会认可与支持等难题。比如高考的指挥棒仍有无穷的魅力和威力,如何进行高考制度改革、解决高考命题中的技术性问题;如何改变社会上以能否上大学来评价学校、老师、教育的观念问题;如何改变家长以分数为唯一标准来评价学生,评价学校,改变我们的课改还要被分数所困扰等问题;所有这些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三)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研究性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师要指导研究性学习,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它通常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学生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材料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它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备受政治教师的关注,纷纷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活动,但传统的教学观念、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传统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能力,以及如何引导学生确立课题,如何正确处理政治学科课程与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如何处理学习过程和学习评价的关系等等困难和问题却成为我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学活动实际教学中的种种障碍,所以说如何开好“研究性学习”这门必修课程已成为高中政治课程改革的最大挑战。

三、课程改革教学中容易产生的三大误区

(一)重视“学”而忽视“教”。新课改提出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变教本为学本,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增强教学互动,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但容易产生因强调学生主体而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误区。

(二)重视“能与情”而忽视“知”。新课改提出改变课程过于强调知识本位向能力培养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强调教学以引导正确的价值判断为核心,培养能力是关键,但不是放弃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是基础,没有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是一句空话,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强调“主动”学习而“放任”学习。新课改提出主动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自主学习老师要有要求、指导和控制。探究学习老师应指导选择适当内容,合作学习不能仅追求形式,应注意形式与效果的统一。

参考文献:

上一篇:一封毕业感谢信范文下一篇:六坝中心幼儿园大班语言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