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资源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国土资源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摘要: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是基于法律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方法,对国土资源法律及其体系进行的法律规范评价和法律价值评价。结合中国实际,对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系统的构成——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其内容,国土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国土资源评价的方法,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程序设置进行了探讨。

第一篇:国土资源论文范文

国土资源科技支撑体系研究

【摘要】 本文在充分分析广西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建立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国土资源日常工作需求为切入点,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及框架。从科技基础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科技投入体系建设、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大力推进广西国土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从而最终促进广西国土资源事业发展。

【关键词】 国土资源 科技管理 科技支撑体系

国土资源事业是高科技行业,加快广西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既是落实国土资源部“科技兴地”战略的需要,也是保障广西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一、广西国土资源科技管理现状及问题

1、广西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组织全系统积极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土资源大调查等部专项以及各地方科技专项项目,在土地、地质、矿产等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一大批优秀科研成果。经过汇交总结,“十一五”期间共计1881项成果,其中,各省(区、市)相关单位汇交成果867项,占46。1%,广西汇交成果95项,占省(区市)汇交成果总数的9。1%,排在各省(区市)汇交成果的第二位,但是广西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率并不高。

从获奖情况看,“十一五”期间,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共评出一等奖37项,二等奖301项。其中,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获奖数为111项,占获奖总数的32。8%;广西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0项。

从申请国家专利情况、科技著作出版情况、核心论文等方面看,广西国土资源部门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够,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广西国土资源科技研发投入情况

2012年,国土资源部门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8.9亿元,科技研发项目3016项,国土资源项目平均经费129万元。

2012年,广西国土资源部门141个项目中,19个部级项目,经费1153万元,项目平均经费61万元;区级项目56个,经费2420万元,项目平均经费43万元;本单位项目66个,经费9577万元,项目平均经费145万元。从项目数看,主要是本单位项目,区级和本单位项目较多;从项目经费看,以本单位项目经费为主,占总经费的72%。广西国土资源科技研发主要以本单位项目为主,其次是区级项目,没有国家级项目。

3、广西国土资源领域科技管理制度建设现状

从国土资源部科技管理制度看,在科技规划计划、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技人才管理、科技推广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在国土资源部和广西区委的领导下,在科技管理制度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科技项目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法规制度,但尚未形成科技管理的制度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

4、广西国土资源部门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状况

从国土资源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情况看,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在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科技创新人才工程、省级科技人才等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方面与其他省区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课题组对广西14个地级市中的9个地级国土资源部门进行了调查统计。从科技管理方面看,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实际科技管理人员多于所设岗位数,科技管理人员学历层次相对较高。课题组同时调查了四家相关单位,这4家单位的人员总数为617人,实际科研人员数为327人,占人员总数的53%。其中,本科以上有231人,占科研人员总数的71%。可以看出,广西国土资源部门科技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区级国土资源部门所属事业单位。

5、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工作,积极开展野外科学研究,国土资源部门建立第一批野外科学观测与综合研究基地84个,其中,广西地区有4个野外科学观测与综合研究基地,占基地总数的4.8%。

按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推荐及命名暂行办法》和《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标准》,国土资源部门自2009年以来,已在全国设立了两批共计105个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其中,科技场馆类有36个,资源保护类有61个,科研实验类有8个。广西国土资源科普基地总计有2个,即广西地质博物馆和中国岩溶地质馆,均为科技场馆类科普基地。

二、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及框架

在充分分析广西国土资源科技工作存在的不足及需求形势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为指导,以建立国土资源现代化管理体系为核心,以国土资源日常工作需求为切入点,构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总体目标及框架。这既是落实“富民兴桂”,“科技兴地”的重大举措,又是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破两难、促转变”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高队伍科技素质,提升管理水平,实现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意义十分重大。

1、总体目标

以国土资源领域重大科技问题创新研究和实践应用为核心,深化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改革,构建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保障体系。全区国土资源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高新、成熟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全系统工作人员的科技素质全面提升,科技拔尖人才大量涌现。建立与区国土资源工作相适应的科技工作新体制、新机制,促进全区国土资源工作的现代化。

2、科技支撑体系框架

广西国土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包括“一个平台、三个体系、四个领域”。“一个平台”,指广义上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即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科技制度体系、科技人才队伍三个方面。“三个体系”指科技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系和科技投入体系。“四个领域”指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见图2)。

广西国土资源科技支撑体系,就是在科技规划计划的指导下,以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为基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系、科技投入体系,支持国土资源重大专项、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等方面研究的深入有效开展。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包括“三个硬平台”和“三个软平台”,具体来讲,三个硬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科普基地、野外观测基地;三个软平台包括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全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一个网”、地质资料信息“一个服务”。完善全区国土资源网络数据库系统、健全业务及行政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为构建科技支撑体系提供保障。

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具体内容

1、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1)信息管理和数据库平台建设

以“金土工程”二期为契机,以“一张图”综合监管平台和网络互联互通为基础,建立广西土地管理、地质矿产管理信息技术支撑体系和公共服务技术体系,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管理的信息化。完善综合监管平台、全区国土资源行政管理系统建设。

(2)地质资料信息与服务平台建设

对已有地质工作成果进行数字化,完善地质资料数字化平台,提高广西地质资料成果的科学管理及便捷使用。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推进地质资料信息化关键技术研究,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

(3)重点实验室建设

依托区内高等院校,建立广西土地整治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广西土地整理和土地复垦标准体系研究,开展土地整理、复垦潜力评价等研究。建立地质环境与灾害治理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广西地质环境监测与治理研究、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等。

(4)野外科学观测与综合研究基地

以加强野外科研工作为目的,引导基层加大科技的投入,继续加强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的建设,持续开展土地、地质、矿产领域关键数据、地质现象等要素的采集、观测与综合研究,试验示范新技术,实现国家野外科学数据资源的持续增加,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5)国土资源科普体系建设

积极实施《国土资源“十二五”科学技术普及行动纲要》,建立国家级和省级国土资源科普基地,开展系列科普活动,创作一批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普作品,形成特色鲜明的广西国土资源科普体系。

2、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1)国土资源标准化体系建设

深入推进国土资源标准化建设,开展国土资源标准体系建设,在详细分析土地、地质矿产管理和技术工作业务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国土资源工作发展趋势,开展国土资源“一张图”、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技术标准建设,进一步细化和建设土地、地质矿产、地质环境等领域的技术标准子体系,编制各领域标准体系表,提出需要制定、修订的标准和内容。

(2)质量监督检测体系建设

加强区级国土资源质检中心建设和认证,力争建设部级质检中心。加强监督检测技术创新与应用,不断完善质检仪器装备,提升广西国土资源质量监督检测和执法监管能力。加快制定监督检测技术标准与规范,为国土资源规划、整理、保护和利用、实验测试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和监管依据。

(3)科技管理体系创新

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规范项目申报、可行性论证、资金预算和立项审查程序,保证项目立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确保研究力量和研究经费真正用于国土资源科研和技术开发。加强科技项目质量管理,科技项目必须经过专家技术论证,加强科技项目管理,对新上项目要进行检索查新,避免简单重复,造成浪费。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有效监管,包括项目的论证立项、招投标确立实施单位、设计方案的审查、中期评估、验收、成果归档和资金使用审计监督。完善科技成果制度,对国土资源重大问题有贡献、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价值的科技成果给予奖励。加速科技成果应用与推广,尽快健全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示范、推广与应用新机制。

3、科研投入体系建设

(1)争取国家级、部级专项科技经费支持

积极开展基础性、公益性、培育性的国土资源科技研究,与国家和国土资源部科技计划和公益性项目相衔接,争取国家级科研专项经费。选取一批具有广西特色的、代表性的重大科技项目申请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科技专项经费,以及自治区科技专项经费。并建立每年经费递增的经费投入机制,保证科技项目的跟踪深入研究。

(2)设立区级科技工作专项资金

根据综合性、基础性国土资源科技工作的需要,开辟面向科技工作的常规性经费渠道,设立广西国土资源科技工作专项资金,保障国土资源科技项目的实施,支持重要科技成果的转化,支持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普基地建设、创新基地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经费配套等。

(3)争取社会资金投入

鼓励和引导地方单位、企业和社会增加对国土资源领域的科技投入,争取社会资金。鼓励科研单位与企业的合作,拓展资金来源。对有较大产业化前景的科研项目,可策划多部门参与研发,共同出资,成果共享。

4、基于规划计划的科技管理体系建设

强化科技规划的指导作用,全面统筹、分层次落实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区、市国土资源工作的重大项目,在制定实施方案的同时应制定相应的科研方案,以提高项目的科技贡献率。建立年度科技计划制度,统筹推进广西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与应用。年度科技计划是落实科技发展规划、服务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基础。建立备选科技项目库,制定项目年度计划。

在科技规划计划制度的引领下,从科技创新、项目管理、成果管理、科技推广、科技人才管理等方面健全制度,完善科技管理制度体系。

5、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1)全力培养高端科技人才,重点培养管理经济复合型人才

以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为核心,以提升综合素质为导向,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物、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青年技术骨干。按照国土资源部《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2—2020年)》确定的4项重点人才工程和7项重点人才计划实施方案,结合广西实际,培养具有地矿管理、经济管理等综合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并力争在国土资源部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中争取尽可能大的培养比例。

(2)创新人才引进机制

根据广西人才引进相关政策,建立健全国土资源人才引进机制。大力推进人才、智力与项目相结合的引才方式,建立国土资源重点领域人才特聘专家、访问学者制度,鼓励用人单位采取咨询、兼职、项目合作等形式,吸纳人才和智力。围绕国土资源重点领域,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建立国土资源人才信息平台,发布急需紧缺人才供需信息。

(3)积极开展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

积极选拔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到发达国家培训、培养和国内先进省份挂职锻炼,在实践中培养高级复合型人才。利用广西的区位优势,加强与东盟国家为重点的国际合作。鼓励广西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加强国际合作,力争境外找矿有大的突破,培养一批国际型创新企业。

【参考文献】

[1] Asheim B.T,Isaksen A.:Regiona linnovation systems:The integration of local“sticky”and global“ubiquitous”knowledge[J].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02(27).

[2] Poter M.: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2).

[3]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J].国土资源信息化,2012(2).

[4] 国土资源部:中国国土资源统计年鉴(2000-2011)[M].地质出版社,20011.

[5]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十一五”科技与国际合作工作总结与“十二五”工作思路汇编[S].2011.

[6] 姜琳、朱欣然:我国矿业权市场化程度评估[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8(11).

[7] 鹿爱莉、谢承祥:我国矿产资源可供性分析工作现状与建议[J].中国矿业,2009(5).

[8] 马晓河:区域经济发展:两个轮子一起转[J].市场论坛,2012(4).

[9] 田凤鸣: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优质服务[J].南方国土资源,2012(1).

[10] 汪民:信息化与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J].资源·产业,2001(3).

[11] 姚华军:关于推进地质资料公共服务问题的思考[J].地质通报,2009(2).

[12] 姚华军:建立完善地质环境保护经济制度体系的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7).

作者:姜琳 鹿爱莉 厉福荣

第二篇: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刍议

摘要: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是基于法律评价的基本原理,结合系统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方法,对国土资源法律及其体系进行的法律规范评价和法律价值评价。结合中国实际,对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系统的构成——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其内容,国土资源评价的指标体系,国土资源评价的方法,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程序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法律评价

法律评价是社会主体对法律现象的认识活动形式,是社会主体基于自身需要而对法律现象的功能、价值、作用、含义等所作的事实、价值和审美判断与评定。结合国土资源管理的特性,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可以定义为:参与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全过程中相关主体依据特定的标准、运用特定的方法对国土资源法律及其实施状况做出的规范判断和价值评估。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判断,即法律规范的评价,是指对国土资源法律的内容、形式、性质、特征等状态的评价,即对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认识;国土资源法律的价值评估,即法律价值评价,是指相关主体对国土资源法律是否满足其需要的评判,即对国土资源法律价值的认识。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是一项可以运用系统科学和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国土资源法律进行规范评价和价值评价的复杂系统工程,是一系列旨在解决国土资源法律制度建设和法治问题的实践活动。按照系统工程学的一般原理,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应该运行于相应的评价平台,并遵循一定的技术流程和规范,是从准备基础资料,研究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到研究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再到模型检验,建立法律评价系统,最后进行系统优化和实证评价的一个闭环体系结构。

一、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必要性

(一)推进国土资源法治建设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处于更新、变革状态。新的社会形势对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即要求我们进一步贯彻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求国土资源法律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在此情形下,继续推进国土资源法治,首先必须建立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国土资源法律本身及其立法前、立法后情况进行评价,全面掌握依法行政状况,科学评估法治建设水平。在对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基础上,以“两法”修改为契机,夯实法制基础,以完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达到国土资源立法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改善国土资源法律系统动态品质的目的。

(二)完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

当前,国土资源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较为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部分法律法规在结构设计和内容上日显陈旧;对重大理论问题研究薄弱,对重大现实问题难以应对,法律制度建设方面缺乏新的突破;国土资源权力配置不清,集中统一管理的法律和体制障碍明显;部分法律内容规定模糊不清或者过于原则,不便于操作;部分法律有关法律责任的规定效能低等。这些缺陷和不足,使得当前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呈现出“四个背离”的趋势:一是国土资源法制建设的加强趋势与国土资源法律绩效低下或绩效下降之间的背离趋势;二是为建立公正有序的国土资源工作秩序而付出的高昂社会成本与低水平的秩序效果甚至是局部性秩序恶化之间的背离趋势;三是国土资源法律制度的社会效益低于预期与制度运行的高昂社会成本之间的背离趋势;四是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逐渐普及与法律公信力的衰退之间的背离趋势。

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必须对国土资源法律体系予以完善。只有建立促进法律与法律评价之间的信息“传递一反馈一矫正”的机制,使“法律运动”积极地反馈社会相关主体对之的评价,并及时修正“法律运动”中存在的不足,才能促进国土资源法律的逐渐完善,促进社会相关主体对国土资源法律的肯定性和积极性评价,增强其对国土资源法律的信仰,促进国土资源法律的更好实施。

(三)实现良法之治

“法治应当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良好的法律可以引导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可以保障生态文明的落实,实现自然一社会的和谐;可以推广先进的法律理念,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必须保证其良法的本质。判断一部法律是否为良法的基本标准是价值合理性、规范合理性、体制合理性以及程序合理性。因而,国土资源事业的治理要实现良法之治,必须对国土资源法律的目标价值、价值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必须对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结构的完整性、规则要素的齐备性、内容组合的确定性和语言文字的精确性进行全面考量,必须对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和“权利-义务”构造进行重新判断,必须对国土资源法律立法是否民主、程序是否规范、决策是否公开等进行评判。

“理性地研究法律,当前的主宰者或许还是‘白纸黑字,的研究者,但未来属于统计学和经济学的研究者。”面对国土资源法律体系这个开放复杂的巨系统,运用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对之进行评价,是法律研究前瞻性的现实之需,也是良法之治的应有之意。

二、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系统的构成

(一)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主体

当前,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主体应以立法部门为主,相关执法管理部门为辅,同时注重广泛引入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因为国土资源法律实施中涉及政策方面的信息公开程度不易把握。就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作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而言,由国土资源立法部门或者执法管理部门承担评价工作具有较强的操作性。由社会力量与其共同组成评估主体,不但能够充分利用立法、执法部门所掌握的法律资源,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力量的监督制约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立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从而提高国土资源法律效益评估工作的有效性和客观性。

由于国土资源立法部门和执法管理部门与被评价法律具有一定的利益关系,容易影响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性。因此从长远来看,根据“自然正义原则”的要求,最理想的评估主体模式应当是由独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自主开展的评估,由独立机构自主评估得出的评估结果公信度更高,因为其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摆脱了对国家行政主管部门的依赖,能够独立、自主、客观和公正的开展工作。而根据我国现行政治体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民主监督职能,也可以作为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主体。

(二)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客体

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国土资源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的目标之一是:国土资源法律法规框架体系基本建立,国土资源管理法治环境明显改善。至今,我国的国

土资源法律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土资源管理的各个领域都已基本纳入法治的轨道。目前,以《矿产资源法》、《土地管理法》等十七部国土资源相关法律为基础,以《矿产资源法实施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二十多部配套法规,与大量的地方性法规和部门规章为补充的国土资源法律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这样就为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提供了系统的评价客体。对于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完备性及其内容的动态运行进行评价,构成了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主要任务。

(三)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内容

基于法律的实体性,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内容可以分为对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评价和对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评价。鉴于系统工程研究具有很好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其研究领域已经延伸到自然、社会、人文各个学科,因此可以运用系统工程原理进行国土资源法律评价。

国土资源法律体系是指我国全部现行的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经过分层分类组合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对国土资源法律体系进行法律评价就是把它当作一个总系统进行优化研究。具体包括国土资源法律体系“调节机制研究”和“演化研究”。

1、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调节机制研究”,是对法律及其衍生系统(立法、司法以及执法部门)的结构及动作原理,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系统和环境(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静态关系的综合研究。

2、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演化研究”是从时间维度对系统的动态而不是静态的研究,同时强调对系统生成以及系统和环境互动过程的研究,强化系统对现实需求(应急状况)的反应。

作为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子系统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评价,评价对象数量庞大,出于评价效益的考虑,评价对象的选择应遵循“重要且急迫”的原则,既贴近社会现实、关注社会公共利益,又兼顾评估成本,既考虑社会公众的关注程度,又考虑评估对执法可能产生的影响。具体而言,评估内容的选择应该综合考虑如下因素:

1、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有重大影响的法律法规。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进行法律实施评价,体现了立法为民的理念。

2、由于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亟需进行修改的法律、法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国土资源领域容易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就对国土资源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对这方面的法律进行评价,不但可以及时发现制度设计中的不合理因素,并对其及时进行纠偏或者拾遗补漏,而且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

3、公权力比较集中的法律、法规。由于国土资源多为国家“一级所有”,公权力容易扩张,选择公权力比较集中的法律和法规进行评价,便于及时消除由于制度设计上的瑕疵而对公共秩序和公民私权造成的不良影响,同时,还可以对公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监督。

三、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指标体系

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指标包括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评价指标和法律价值评价指标。

(一)国土资源法律规范的评价指标

国土资源法律的规范评价是对国土资源法律的外部表现形式和内部结构的评价,即对法律概念、法律逻辑、法律原则和规则及其法律的表述载体的评价。具体包括:

1、法律的确定性。法律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必须明确地告诉人们可以、应该、必须或禁止做某事、实施某一行为。

2、法律的稳定性。法律一经制定和颁布,就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得随意修改或废止,以便于法律施行和人们遵行。

3、法律的系统性。法律作为一个行为规范体系,必须保持内部的协调统一,相互之间不得出现矛盾和对立。

4、法律的公开性。法律必须文本化、明文化,向社会公布,公之于众。

5、法律的逻辑性。法律规范的结构、用语等等必须合乎逻辑,以免出现歧义。

6、法律的详备性。法律体系应当做到法的各部门门类齐全,各部门法应该明确、详细而完备,以保证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均有法可依,避免法律空白。

7、法律的可操作性。法律必须适应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需要,具有极强的规则性、技术性、明显性,以便能及时有效地应付和排除法律纠纷问题。

(二)国土资源法律价值的评价指标

国土资源法律的价值评价指标就是国土资源法律对评价主体需求的满足与否及满足程度的判断元素。具体包括:

1、法律颁布时所产生的社会反响。主要表现在社会各阶层,特别是广大人民群众,对所颁布的国土资源法律的态度。这一态度往往是相对的,是与人们的阶级立场、文化观念和知识水平相关联的。

2、法律的被实施程度,即制定法律的目的是否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是否得到或者多大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贯彻执行。

3、法律实施后产生的社会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立法目的,是促进还是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定的执法体制、机制是否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情况。主要表现:在经济建设上,国土资源法律的颁布实施对增加社会物质财富的作用,是否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提高了效率;在文化塑造上,国土资源法律的颁布实施是否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社会风气的改善,是否维护行业秩序的和谐稳定。

4、法律是否符合平等、正义、自由、安全等价值取向。平等是源自人类的天性,正义是给予人所应该给予的东西,国土资源法律制度必须体现平等的价值,使每个人都得到正当的结果,并保证和扩展每个人在其领域内的最低限度的自由。保障国土资源法律的安全性,必须建立国土资源法治工作的动态监测与分析系统,确立国土资源法律风险的预警与预处理机制。

四、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方法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国土资源法律相关的信息和材料进行评估,最终得出科学的评价结论。所谓定性的评价方法,是指在初始的状态下,在当时当地收集第一手资料,从当事人的视角理解他们对有关国土资源法律的看法。几种主要的定性方法有价值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德尔菲法(专家评判法)、主观概率预测法等。而所谓定量的评价方法,是依据统计数据,建立数学模型,并用数学模型计算出评价对象的各项指标及其数值。主要类型及具体方法有预测分析法、效益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模糊分析法等。

实践中,定性和定量评价方法各有长处,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可以在评估活动中把定量评估指标与定性评估指标,按照一定的权重拟合形成综合评估结果。就国土资源法律这一特定对象而言,可以采取的评价方法包括:

(一)模糊评价法

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具有模糊和不确定性的特点,模糊评价法采用精确的数学方法来描述模糊性现象,在不确定性环境下,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某一事物作出综合评价。首先运用德尔菲法或者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各个指标间的相对重要程度设定指标权重。然后就被评价方案对评价集中

各元素的隶属程度进行评价,由低到高逐层确定权重并进行该级综合评价,将所得结果构造出高层次的模糊矩阵,进行高层次的综合评判,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评价结论。

(二)BP网络评价法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是个动态的复杂系统,BP神经网络在处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且具有复杂的交叉效应和动态效应的变量间关系方面有着独特的功能。首先,建立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神经网络系统,包括规范评价神经网络和价值评价神经网络。网络建立以后,需要收集大量的现场实例,收集到的实例在训练网络前通过数据规则化。利用经过规格化的数据训练网络、收敛网络,建立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神经网络。成熟的网络一方面可以得到在国土资源法律评价过程中,各个指标的重要程度,即各因素的权重,另一方面可以对国土资源法律的运行进行评价。

(三)逻辑框架法

应用问题树、目标树和规划矩阵三种辅助工具,分析和分解问题,找出问题问的因果关系、目标一手段关系和外部制约条件。逻辑框架法通过建立宏观目标、具体目的、产出和投入四个层次的目标及因果关系,形成垂直逻辑关系,确定国土资源立法的各个目标层次、层次之间的因果链和重要的假定条件及前提。通过比较原预测目标、实际实现目标并分析变化与差距,形成水平逻辑关系、垂直逻辑关系。

(四)对比法

将法律法规制定实施前的情况和实施后的情况、预测的效果与实际效果、法律法规制定后出现的实际情况与没有制定该法律法规应该发生的情况进行对比,以确定法律法规产生的作用,揭示法律法规计划、决策和制定的质量。也可对同一领域相关法律、法规之间横向比较,来实施对法规的立法效益评估。

五、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程序设置

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是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国土资源法律这一复杂系统问题的工程体系,无论是评价体系的设计或建立,还是体系的运行实施,都可以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是组织管理的技术,其体系包括评价平台、评价目标、评价方案、评价系统的设计实施等内容,是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实施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必须明确评价的工作规划和工作程序。

(一)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工作规划

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应当制定评价规划,由国土资源法制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实施。关于国土资源法律评价规划的制定,应当根据不同法律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按照分层次、分类别、分周期的原则,科学地制定。

由于法律体系具有长期稳定性的特点,因而对于国土资源法律体系的评价,可以每五年进行一次;国土资源法律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因而对于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可自法律生效实施满三年进行一次,规章生效实施满两年进行一次,对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较多意见的或者立法、执法机构等认为有必要进行评价的法律,应当立即组织评价。

(二)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工作程序

遵循科学的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作程序是评价工作展开的关键环节,对促进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由理论走向实践,保证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基本程序可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准备评价工作、制定评价方案、实施评价过程、检验评价结果。工作程序图如图1所示。

1、准备评价工作。成立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平台(如评价实验室、评价工作站等),明确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主要任务和目标,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落实评价工作经费。初步收集制定评价方案所需的各类资料,包括评价对象实施前后的相关信息和文献资料,并分层次地进行归类整理。

2、制定评价方案。在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制定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方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选择评价方法,明确国土资源法律评价的任务、内容、方法和具体的评价步骤。

3、实施评价过程。根据制定的评价方案,综合采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合理的调查手段,全面收集相关信息。然后分析处理评价信息,综合运用多种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方法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统计和系统研究,得出评价结果,形成评价报告。

4、检验评价结果。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报告是为法律是否需要存、废、改、立提供信息,其内容一般包括:评估的内容,评估法规的成绩、问题所在,提出改进的建议、改进的措施和方案等。评价工作完成后,应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将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反馈到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平台,进行修正,完善评价理论和方法,改进评价模型和指标,健全国土资源法律评价工程系统。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国土资源法律的评价模型,可以借鉴综合评价决策模型,探索国土资源法律规范评价模型和国土资源法律价值评价模型,具体的建模仍然需要作进一步探索。

六、结语

法律的实现,是法律评价的终极任务,也是立法和执法工作十分重视和追求的目标。只有当法律转化为人们行为中对其权利和义务的实际操守,法律才从纸上的规则转变为人们行动中的法律。就国土资源法律而言,不仅可以对其进行评价,而且应当对其进行评价。国土资源法律评价是一个新鲜的尝试,关于评价的指标、评价的模型、评价的方法等都有待进一步探讨,但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有益的尝试。观测国土资源法律在社会实践中的运行状况,能够提高我国国土资源立法决策科学化水平,改进立法过程管理,提高法律效益,从而进一步推进国土资源法治建设。

(责任编辑 周振新)

作者:孙英辉 张锦高

第三篇:新经济时代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策略分析

摘 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经济发展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国各项事业的建设工作越来越快,而人民对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另外,在新经济时代发展的今天,正是我国进行全面建设的大好时期,我国正抓住这一机遇,进行全面的建设工作。我国这些发展的进行,都需要占用大量的国土资源,而随着这一发展的深化,我国国土资源已经出现了危机,这制约着我国全面的发展,是亟需得到改革和发展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作出了许多的调整,建立了更多的职能部门,建立了更先进的改革方案,确立了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但是,由于国土资源系统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具体性,其工作针对面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繁琐,因此,其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我国当前正处于知识人才的社会,各方面受人才的制约较大,国土资源系统更是如此。因此,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加强势在必行,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研究得出了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希望能为我国此方面的发展助力。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 国土资源 人力资源管理 管理加强

前言

人力资源管理在当前人才社会的条件下,地位越来越高,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够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遇到的一些问题。我国由于发展的高速度,对国土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当前的国土资源,已经难以满足这种高速发展的需求,这是严重制约我国发展的,是亟需得到改变和完善的。在这一方面,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已经作出了一定的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一问题,但是其作用,难以适应我国社会的全面发展,是不利于我国全面建设事业开展的。其中,人力资源问题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屏障,使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改革难以绕开,而随着人才社会的发展深化,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受人力资源的制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必须尽快的解决这一问题为我国人力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保障,使我国能够持续的保持发展的活力与积极性,为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提供帮助。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认真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问题,并研究了大量的文献,对我国各大行业的发展做了借鉴,并结合了国外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措施,总结出了一些切合我国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案,希望能为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推动此类工作的进行。

1、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独立发展

国土资源系统的人力需求量大,人才素质要求高,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在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发展中,我国国土资源研究者已经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作出了大量的发展方案,例如广招人才、例如进行人才的再培训等等,这些措施使得我国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能力逐渐提升,管理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提升,帮助了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加强。但是,在实际考察中笔者发现,由于人才的大量引进,使得其中出现了一些人才冗杂的现象,使得人才的招募投入与系统的应得利益不成正比,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受各大上级部门的制约,工作的开展难以快速的进行,制约着其整体的发展和进步,因此这种模式是不适应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发展的。上级部门的制约,是其发展的一大阻力,影响着其灵活性和部门活力,因此,笔者认为要想真正加强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就必须给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一定的自主性,使其发展和改革得到一定的独立地位,并增加其职能,使其不仅能得到大程度上的发展,也能承担更多的责任。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做了大量的研究,认为有以下几点措施可以采取,帮助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的管理得到真正的加强。

1.1、推进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相对独立

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承担着人力资源的招募、人力资源的培训和人力资源的分配等责任,是对国土资源人才的全面管理部门,其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制约着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发展。而21世纪我国已经进入了人才世纪,加之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工作的复杂性与繁琐性、具体性与变化性,其对人力资源的要求更为迫切,因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地位在当前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受上级的影响,在效率和灵活性上受到极大的制约,在某些地区,更是缺乏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主要由上级部门直接进行,这是制约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发展的问题,应当得到解决。首先,要使其在人才招募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人力资源部门是全系统对人力资源研究和了解最深的部门,其能准确的分析出系统内人才缺乏的类型,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才的招募。其次要使其在人才分配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性,我国国土资源人力资源有着人才冗杂的现象,而这主要是由人才分配不合理造成的,人力资源部门了解人才的专业技能,了解各部门的发展情况,因此在人才分配上给予其更大的自主性,能有效的解决人才冗杂问题,使国土资源系统的人才分配得到全面的优化,促进其全方位的发展。最后要在发展和改革上给予其一定的独立性,我国国土资源系统对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改革已经进行,但是效果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对其工作认识不全面造成的,而其部门自己对自身的认识是最为全面和直观的,而其在实践中也更能发现新问题,因而在其改革上给予更多的独立性,能促进改革的进行,帮助其工作的有效开展。

1.2、增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

人力资源的管理,其最终目标是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其管理工作的加强,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整个系统的进步。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人才问题的解决上,职能作用针对面少,也难以对国土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要加强其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要增加其部门职能,使其能够为我国国土资源管理系统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首先,可以令其进行系统的监督工作,其对人员的了解较为全面,对部门的了解较深,因此可以胜任这一工作。其次可以使其参与到系统的决策当中,根据其遇到的问题,分析系统存在的短板,并帮助决策的制定。

2、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才招募和培训

人才短缺、人才素质低依然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而要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这一问题的解决是首当其冲的。人才的短缺,使得国土资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运行不合理,而人才素质低更是制约着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一问题,笔者认为要通过人才的招募和培训来完成。笔者对这一问题做过深入的分析,发现人在自招募和培训中,也要有一定的方式,其中,笔者主要总结了以下问题:

2.1、完善人才招募制度

人才不足会制约系统的发展,而招募不当则会造成人才的冗杂,同样会影响国土资源系统的整体进步,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人才招募制度。首先,要严格考试选拔制度,更为合理的设计考题,严格考试,并进行多方面的考核,招募真正有能力的人才。其次要充分研究国土资源系统面临的问题,招募更为合适的人才类型,避免造成人才的冗杂。

2.2、建立人才培训制度

人才的培训能够使人才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发展,是人才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缺乏对人才的再培训,是需要注意的。首先,要定期对人才进行课堂培训,使人才能实时的得到补充,适应社会的发展。其次要定期安排人才进行考察和实践,使其对社会的发展,有更为深入的认识,从而使其在工作时,能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促进其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的提高。

3、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国社会的建设工作全面开展,而这种全面的建设,对我国国土资源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我国国土资源系统难以适应这种需求的增长,主要是其受人才的制约,发展更为缓慢。本文笔者就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我国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些措施,希望能促进我国国土资源系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芳.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1(08)

[2]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国土资源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11(05)

作者:鲁瑞琴

上一篇:高职语文论文范文下一篇:金融风暴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