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保护论文范文

2022-05-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水资源保护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阐述《长江保护法》颁行的意义,提出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工作思路,并针流域水资源保护重点工作提出建议,包括要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等。

第一篇:水资源保护论文范文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工业和城市的血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2 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

2.1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 建立和健全水资源保护

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决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4 科学利用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 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费和水价偏低。因此,应探索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加快出台全国性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使水资源既体现国家所有权又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力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这不仅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巩固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至关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的同时,还应同一规划、调动地表水、地下水,优化配置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全民教育加强节约用水意识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当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水资源保障。

作者:刘惠芹

第二篇:《长江保护法》对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重点工作的启示

摘 要:阐述《长江保护法》颁行的意义,提出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工作思路,并针流域水资源保护重点工作提出建议,包括要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强化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等。

关键词:水资源保护;长江保护法;河湖治理

中图法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202

1 《长江保护法》颁行的意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流域涉及19个省(区、市),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横贯东西的“黄金水道”、珍稀水生生物的天然宝库。保护长江是关系中华民族长远发展的大事,保护长江水资源不仅是流域4亿人民的福祉所系,也牵动着建设美丽中国的大局。制定《长江保护法》,保护好母亲河是关系子孙后代、关系民族未来的大事。

制定《长江保护法》是保障流域乃至国家水安全的迫切需要。随着长江流域开发建设的迅速发展,水污染形势严峻,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面临挑战,南水北调工程通水给水源区的保护提出更高要求;开发建设对流域水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加上水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空间不足,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制约。

长江“病了”,还病得不轻,急需治疗,必须开展综合治理,强化监管,加强保护。《长江保护法》建立了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是一部具有针对性、系统性的流域保护大法,特别重视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生态环境修复,有利于促进长江流域绿色发展,依法保障“三生”用水安全,保障人民喝上安全清潔的长江水,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对优美生活环境的需求。

制定《长江保护法》是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举措。关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近5年召开了3次座谈会,强调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党的十九大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了总体部署,南京座谈会提出使长江经济带成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的战略要求。《长江保护法》是将党中央战略部署以法律形式予以贯彻落实的体现,也是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最有效措施。

2 加强水资源保护的总体工作思路

水资源保护是《长江保护法》法律规制的重要内容。法规第1~5章对水资源保护管理内容、管理事权等方面均有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生态用水保障、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编制等职责权限,从法律层面夯实了水利部门水资源保护的法定职能,充分反映和体现了国家对于长江水资源保护事业的重视,也为新时期长江水资源保护管理提供坚实有力的法律支撑。

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部派出机构,主要是依据授权和委托开展水资源保护管理工作。根据《长江保护法》,仅在生态需水保障条款明确了“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将生态水量纳入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保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等。今后,流域机构将仍以水利部授权为主,发挥指导、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和作用。

流域水资源保护坚持有为才有位的指导思想,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贯彻《长江保护法》,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维,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原则。

要坚持保障用水安全和妥善处理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这一条主线;要努力实现建设“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长江,和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水资源、良好水生态、宜居水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等两个方面为目标。重点任务要依据三定规定和《长江保护法》来确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保障水安全,维护河湖健康;推进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有效监管。

方法上,流域机构要突出重点、强化监管。关于重点,在《长江保护法》(第34、56条、58条、95条)中已有明确界定,就是要突出长江干流、重要支流、重要湖库及重要饮用水水源地等四个方面重点水域。突出长江重要支流,是指流域面积1万km2以上的支流,其中流域面积8万km2以上的一级支流包括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和赣江等;突出鄱阳湖、洞庭湖、巢湖、滇池等重点湖泊;突出三峡库区、丹江口库区等重点库区。关于强化监管,就是要以强化水资源质量、生态流量监管为手段,有效维护河湖健康与自然功能等。

3 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的重点工作

为贯彻落实《长江保护法》,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将以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需求为导向,围绕流域水资源保护重点工作,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为流域水资源保护与监督管理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3.1 完善水资源保护规划体系

《长江保护法》第二章对规划与管控进行了规定。特别是第17条,国家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长江流域规划体系。要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新时期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思路、内容。要依据水利部职责职能转变,研究提出涵盖“水质、水量、水生态”的新时期水资源保护专项规划体系,并积极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规划修编工作。

3.2 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长江保护法》第34~36条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水源地保护有关职责。

一要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管理。加强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分级分类管理,研究提出名录退出和新增管理规范;要全面开展流域重要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建立流域水源地台账,建立水源地基础信息数据库,进一步完善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二要做好规划落实工作。以已完成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建设规划》为基础,推动开展重要水源地生态隔离带建设,继续做好《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落实工作,合理布局沿江饮用水水源,保障水源水质安全。

三要继续开展达标建设与评估工作。规范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达标建设评估,建立水源地安全保障问题通报和整改销号机制,加快整改提升,确保供水安全。重点做好供水人口超过(含)20万人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工作,合理规划建设应急备用水源。要全面掌握地级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情况,建立清单。逐步将备用水源要求扩展到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定期组织检查应急水源建设情况,将应急水源建设、启用情况纳入最严格考核予以推进。

四是加强水安全保障。将重要饮用水水源水位(流量)保障目标纳入合理分水任务。在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论证中,科学选取水源取水口位置和取水方式。还要强化水质风险监管。做好水质监督性监测和水质预警,做好突发水污染事件应对。同时,要严格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把水源保护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四不两直”检查,对查实的问题持续跟踪整改进展。

3.3 强化河湖生态流量水量保障

长江保护法第31条规定“国家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用水保障”,明确了水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职责,保障生态流量,也是落实水利部新“三定”的要求。

一是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断面与目标的确定。要利用已有成果,按照分级管理权限,加快推进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控制断面和其他河湖生态流量管控指标,编制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逐步做到流域干、支流全覆盖,为全面把控流域生态流量保障提供基础。

二是落实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机制。《长江保护法》第31条规定“长江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上游的水利水电、航运枢纽等工程应当将生态用水调度纳入日常运行调度规程,建立常规生态调度机制,保证河湖生态流量”。首先要编制生态流量保障方案,按照“一河一策”的原则,推进完成跨省区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方案编制。要强化水资源统一配置与调度,有效保证河湖生态流量。要加强河湖生态流量监管考核,研究制定流域生态流量管理规范文件,组织开展生态流量日常监督检查,组织实施生态流量保障考核评估,建立生态流量评估考核机制。

三是加强流域内河湖生态流量管控。要建立健全河道内涉水工程生态流量管控体系,完善河湖生态流量监测站网。按照管理权限,对长江流域河湖生态流量保障情况进行动态监测。依托长江流域生态流量監管平台,对主要控制断面实时生态流量(水位)等信息进行动态监管,建立生态流量预警响应机制。

3.4 分类推进河湖综合治理与保护

一是推进河流生态廊道保护与修复。结合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以维护流域主要河湖健康为目标,实施河湖健康评估,以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为重点,建设滨河滨湖植被带和缓冲带,打造长江绿色生态水系廊道网络。实施岸坡生态防护工程、湿地生态保护工程等,推动河湖休养生息。

二是组织编制实施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研究制定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的河湖水系连通修复方案,对阻碍水系连通的河段实施清淤疏浚、河湖连通水道建设等。针对鱼类栖息繁殖重要河段开展包括洄游通道维护、鱼类天然生境保留、“三场”保护等水生生境保护与修复措施。

三是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组织开展地下水资源状况调查评估,监测地下水水量、水位、水环境质量;通过节约用水、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资源联合调度等措施,逐步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重点关注长三角等局部地区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超采状况,加强保护与治理修复,采取风险防范措施,保障地下水资源安全。

3.5 强化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

3.5.1 加强水资源保护法规体系建设

强化《长江保护法》生态流量保障、饮用水源地保护等已有各项相关制度实施的流域层面配套法规建设,逐步开展有关制度在流域内实施效果的评估,研究提出新时期水资源保护立法框架、主要制度内容,指导地方开展水资源保护立法活动。

3.5.2 创新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机制

《长江保护法》第4条明确“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旨在消除部门间行政事务管理之间的壁垒,解决多个部门协作问题。未来水资源保护工作的开展、重大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修复工程的落地实施、流域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等,均需要有关部门协同合作。

《长江保护法》仅明确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的原则要求,具体操作层面尚需研究、落实。应抓紧研究以国家建立长江流域协调机制为统领,建立(国家、部委、流域、地方政府等)多层级的协调机制,应研究整体构架和发挥流域机构(技术、流域管理)的优势条件,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协作机制、保障机制等,可采取试点方式,逐步推行。

3.5.3 建立完善水资源保护监督考核体系

要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严格考核评估与监督;要通过建立河湖长制评价考核机制,促进水资源保护要求的落实,积极推进准入清单管理;要以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河(湖)长制为抓手,提升水资源保护监管与执法能力,建立流域执法与区域执法相结合的联合执法机制。

3.5.4 完善水资源保护监测监控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水资源保护监测监控。建立和完善以“水资源质量、生态水量、水生态”为重点的水资源保护监测体系,并对重要断面、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监测。加强自动监测和遥感监测,全面提升水资源保护综合监控能力。

二是加强水资源保护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各部门和单位已有工作成果,推动建立共建共享的数据库与数据平台。要积极推进流域水资源保护管理有关的调查与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在“水利一张图”基础上,积极推进长江委长江经济带资源环境数据库建设,解决好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基本信息支撑。

收稿日期:2021-04-06

作者简介:刘兆孝,男,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江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规划、水资源保护、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计等专业技术和管理工作。

Enlightenment of “Yangtze River Protection Law” to the Key Work of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 in the River Basin

Liu Zhaoxiao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Yangtze River Water Resources Protection,Wuhan 430051,China)

作者:刘兆孝

第三篇:水资源保护现状与修复探讨

摘 要: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的构成元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1/ 4,是全球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随着时代发展,人类活动造成的水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严重损害了生态环境,影响人们的用水安全。从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水资源管理现状入手,明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合理的管理实践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资源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分类号:TV213.4

近年来爆发的洪涝灾害越来越多,人们已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出了科学、环保的发展模式。但是,由于早期粗放式发展影响较大,我国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破坏。水文资源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源,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会影响人们的生活。相关部门应强化水文管理,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进一步保护好生态环境。

一、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基本内涵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要实现最大化的保护与管理,才能科学合理利用,推动人类全面健康发展。首先,进一步明确水资源保护与管理的范围与目标,水资源保护与管理是指人类社会生产生活过程中,要充分重视资源的开发与使用,通过采取有效手段与方法,对区域性水资源进行保护、开发与利用,要合理控制好水资源的使用,水资源开发和利用过程要科学有效,防止水源枯竭、水源污染、水流阻塞等问题的发生,通过有效地管理与控制,最大化满足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确保科学性与合理性。从概念上看到,水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具体来说就是水资源科学的利用,发挥最大价值。水资源保护包含的范围较广泛,主要由水资源水量保护和水质保护两部分组成,任何一个部分都与水质量有直接关联。狭义水资源保护是对水质有效保护,保证水质不受到污染,通过对水质实时监测、评价及技术控制做好保护。这种保护与我国发展不协调,与科学发展相悖,所以说,我国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必须要全面满足综合发展需求,按照不同水功能明确不同水体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通过有效地界定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任务,全面实现科学的资源保护。从已知的水资源价值中,可把水资源划分为生活用水、工、农、渔业用水、生态调节用水、航运用水等多种不同的价值功能。那么,对水资源的保护,就需要根据功能来实现,通过采取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工程等相关措施进一步对水量和水质两个方面进行管理。水量保护可以由政府主导,综合统一规划、科学统筹进行全面配置,发布完善水资源取水许可证制度,以用水量多少与实现价值对等为标准,全面做好水资源的管理与控制以及对应水量目标管理,避免过度开采、配置不合理现象;水质保护上,也是由政府主导,根据水资源纳污能力提出污染物限制最大排放量制度要求,加强入河排污口水质控制,避免出现源头污染,确保生态得到净化,全面有效改善水体和水质状况,保证水资源功能与性质。

二、水资源被污染的原因

1、水资源极为短缺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 我国的淡水资源拥有量达到了 27210亿 m 3 ,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是我国的总人口高达 14 亿,使得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十分有限,属于相对缺水的国家。 因此,我国经济社会的长期发展中, 淡水资源十分有限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突出性问题, 各个主体在用水的过程中, 必须要始终坚持节水理念,以缓解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在我国的东部和南部地区,由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的特殊性,使得这些地区的水资源相对丰富,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地区在当下的发展中同样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比如,虽然我国有 70% 的淡水资源分布在长江南部地区,但在一些相对发达的沿海地区,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仅为 430m 3 ,这一数值比缺水非常严重的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都低。 根据调查,我国的缺水城市高达 180 个之多,其中,有 40 个城市存在严重缺水的情况,因此,未来的发展中,加强对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关注非常重要。

2、水资源污染严重

污染同样是我国水资源面临的一大难题, 在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过程中,水资源污染日渐严重,生产生活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排放,使得清洁水质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再加上水体的流动性,使得水污染愈发严重,且后续的治理和恢复难度非常大。 根据有关研究,经由专业的检测,我国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已经远远超出了环境容量,其超出量甚至达到了 84.8% ,很多的水资源都面临着污染、恶化的问题,且水资源污染程度在一段时间内维持直线上升的趋势 。 近年来,国家对于水资源污染、水质恶化问题越发重视, 虽然我国范围内有 75% 的湖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污染,但经过国家对污水排放量、排放标准等的严格规定,水资源污染问题得到了一定的治理。

3、水资源分布不均

我国的国土资源辽阔,空间跨度非常大,这一特征使得我国的水资源呈现出地域与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 从水资源分布的地域角度来看,因为我国的空间跨度比较大,在不同的地理空间内,降水呈现出季节性变化,水资源分布也有所不同,比如,我国南方地区的全年降水量偏高,水资源分布较多,而北方地区的降水量偏少,甚至部分地区全年干旱。 根据有关数据,南方的降水量可以达到北方降水量的 3 倍以上, 虽然南方地区的全年降水量要超过北方,但降水集中在每年的 6 到 8 月份,其他月份的降水量也是比较少的。 水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使得我国南北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水资源制約的程度有所不同, 在未来的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中,也需要加强对这一因素的考虑。

三、保护途径

1、提高防洪减灾意识

为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水文部门应担负起监测洪水险情的职责,并在洪水爆发时提供相应的救援技术,提升抗洪效率。但是,水情检测和防范工作效果不佳,人们缺乏防护意识。应提升人们防洪减灾意识,加强防洪减灾建设体系,普及抗洪防涝知识,提升水文管理部门的工作质量。要加强防洪抗灾知识宣传,传播与防洪抗灾有关的知识,有效提升人们防洪抗灾意识,使其能够从容面对,减轻损失。水文部门要实现对水文资源的科学监测,统计和分析监测数据,提升监测质量,如果监测到可能会发生的危险,需要及时上报。

2、强化技术研发创新

只有掌握更多的水文水资源信息,才能更好地应对洪水。要想了解更多的水文资源信息,就必须不断研发先进的水资源管理技术,使用尖端科技设备来开展水文工作,为提高水文工作质量提供坚实力量。洪水的发生不仅与水资源管理有关系,还涉及多个方面,如地质、气象、城市建设等,所以应提升科技设备的可靠性、准确性及应用性能。要建立水文预警系统,融入信息化技术,提升对水资源的信息采集和处理,准确了解各地区水资源分布情况,有效提升水文水资源管理效率。建立水文预警系统可形成科学的防御体系,能够在洪涝灾害来临前发出警报,其他部门能够根据警报及时疏散风险地区人群,减少洪涝灾害造成的影响。

3、加强节约用水宣传,健全现有的法律法规

明确公众参与的重要性,从多个角度创新,加大宣传力度,促使公众形成良好的节约用水意识,从自身入手,树立良好的形象,从根源上实现节约用水。例如,可以积极开展各项宣传活动,针对性地开展创新,引导公众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有效整合现有的资源,以实现全面发展,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情况。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健全相应的法律,如水资源污染治理、海洋环境保护、排污许可等,并强化执法力度,明确其权责内容,形成清晰的管理体系,以满足发展需求。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对水流、深林、草原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管理,加强整体监管,为人们提供优质的自然环境。与此同时,要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考核评价体系,优化现有的监督功能,推行绿色理念,鼓励企业积极参与水资源保护,实现统筹规划,满足保护水资源的需求。实际管理工作中应该着重强调和遵循开源节流的基本原则,全面提升用水方面的管理效果和效率。

首先,从开源节流方面来讲,应利用审批管理的方式促使水资源开源增量工作得到良好落实,强化对资源方面的论证研究,有效控制水源,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取水、节约用水的基本原则,合理执行水资源论证等工作,并且针对项目用水状况进行严格审查,全面研究取水水源的保障情况,严格预防和规避耗水问题、水污染问题等,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果和配置效果的同时,有效预防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其次,从提升用水管理效率的层面而言,要贯彻落实行业中的节水标准,归纳总结我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且积极贯彻落实建设节水型社会任务,加强在节水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改造力度,合理开展水平衡测试活动、用水审计活动等,推广成功经验,例如串联用水方式、水源节约利用方式等,在企业生产方面进行“零排放”示范,在合理推广与落实相关节约用水、高效用水管理工作的情况下,满足当前的节水工作要求。

4、植被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

(1)在森林水循环中,森林能够把降水截留到地表,被植物吸收,从而能够对生态系统进行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覆盖面广和结构复杂的特点,植被生长周期比较长,储水能力较强,应当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这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同时,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平衡径流河川的作用,一是在暴雨季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凭借储水能力,对地下水进行补充。二是在干旱季季节,森林生态系统可以用所存储的水资源,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转。(2)通过水土保持来治理水土流失,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主要表现为 :一是通过水土保持可以减洪增枯,对地表水流进行拦截,延迟洪峰,提升水资源利用率。二是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有效调节水流、改善水质,对水资源的保护作用相当明显。三是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林槽植被种植范围,改良土壤耕作技术,可以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河流泥沙,保护河流水环境。

5、建立水资源修补工程

相关工程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要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每个地区水环境的污染源头和因子都有所不同,地方政府应该发挥宏观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督促企业及时整改,革新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将三废处理后排放,并根据实际工作反馈结果不断优化水资源修复方案,查缺补漏,争取在细节取胜,实现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参考文献:

[1]高中地理知识点.人类对水资源保护措施[M],2017.

[2]鲁巧辉.浅析我国水资源与水污染治理现状[J].中小企業管理与科技, 2010,7(上旬刊) .

[3]甘泉基金简介.网络,2010 .4

[4]阳光乐园.水利工程对地表的影响(第2组),2019.

[5]水资源的短缺与污染[M].生态学概论,2019.

[6]孟涛;侯濮楠.关于水资源保护的几点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 2015,6.

张盈盈,性别:女,汉族,本科学历,出生于1988.11,现任睢县水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助理工程师 ,主要从事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作者:张盈盈 张晓宇

上一篇:艺术培训论文范文下一篇:围术期护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