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利用论文范文

2022-05-14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水资源利用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我国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面临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第一篇:水资源利用论文范文

宁夏循环水资源利用分析

【摘 要】水资源短缺一直是制约宁夏发展的“瓶颈”,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实施多水源配置,是今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宁夏循环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循环水资源利用规划目标和促进循环水利用的措施。

【关键词】循环水利用;城市污水;工业循环水;农业排水

宁夏位于西部内陆地区,地跨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面沙漠包围,四分之三的国土面积处于干旱地带,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89m,水面蒸发量1250mm,平均干旱指数达4.3。当地地表水资源量9.49×108m3,地下水资源量23.52×108m3,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资源量21.38×108m3,水资源总量为11.63×108m3。平原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不重复的资源量1.5×108m3,加上国家分配的黄河水指标可耗用40×108m3,水资源可利用总量41.50×108m3,人均水资源量为641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属于严重缺水地区,水资源已经成为制约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在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的同时,加大水资源循环利用力度,实施多水源配置,是今后解决水资源短缺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建设节水防污型社会的重要措施。

一、宁夏循环水资源利用现状

循环水资源利用主要包括城市污水回用、工业用水循环利用以及农业灌溉排水回用等。

(一)城市污水回用

宁夏城镇化发展迅速,“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大力实施沿黄城市带发展战略等一系列战略措施,极大地推动了宁夏城镇化发展进程,城镇化水平实现持续、快速提高,2011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了51%。随着城镇化发展,城市污水排放量逐步增大,2011年城市和工业废污水排放量达到了3.8亿t,由于人口和工业主要集中在银川市,其污水排放量占到了全区总量的45%。

随着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自治区逐步加强污水处理配套设施建设力度。自2001年建成投运宁夏第一座污水处理厂以来,截止2012年,全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共28座,区内各市县已全部覆盖,形成了日处理91万t污水处理能力,建成8座污水再生利用厂,再生水日处理能力22万t。

截止到2012年底,宁夏全区实际污水处理量为2.9亿t,污水处理率76%,其中市区达到80%,县城达到69%。废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绝大部分达标排放,少部分经过中水厂处理后回用。2012年,全区中水利用量1600万t,中水厂处理过的中水主要用于城市绿化、湖泊湿地补水、电厂循环冷却水。

(二)工业用水循环利用

宁夏工业基础薄弱,工业用水结构以高耗能、高耗水行业为主,用水工艺较沿海省区仍有差距。自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开展以来,宁夏积极推进工业节水改造,引进先进节水工艺,开展水资源论证、水平衡测试等工作,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效益逐步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45%提高到66%。

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在加大工业重复利用外,加大矿井水开发利用力度,减少新鲜水利用量。目前,宁东能源化工基地16座矿井中12座开始开采,矿井涌水量为6.6×104m3/d。宁东基地已建和在建的矿井水处理站共10座,其中已建成的5座。矿井水处理工艺一般采用一级沉淀和二级反渗透膜处理相结合技术,处理后的水主要用于井下防尘、洗煤厂补充用水、车间冲洗等矿区生产用水以及矿区生活和绿化用水。现状处理回用量约为1.5×104m3/d,矿井水利用率为22%。

(三)农业灌溉排水回用

受宁夏特殊的土壤条件及地域条件限制,宁夏引黄灌区形成了“有灌有排”的灌溉方式。2012年,引黄灌区排水总量为33.5×108m3。水资源通过渠道自流进入灌区,又通过排水沟排入黄河。随着水资源日趋紧张,引黄灌区部分县区逐步开始利用农业灌溉排水回灌,但排水回用仅分布在青铜峡河西灌区渠道末梢灌水难以保障的区域,用于补充高峰用水紧张时的灌溉作物需水。2012年全区农业灌溉排水回用量为0.52×108m3。

二、循环水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循环水利用程度不高

目前,再生水回用、矿井水利用、农田排水回灌利用程度仍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水回用量仅为污水处理量的5%左右,矿井水利用量占排放量的22%,农田排水回灌利用量不足农田排水的2%。各类循环水总利用量7400×104m3,仅占现状全区总用水量的1%。

(二)循环水资源利用结构不均衡

循环水资源存在明显的用水局限性和不均衡性。现状全区再生水回用中87%用于火电行业循环冷却水,仅有13%用于其他行业;矿井水处理后仅在煤矿内部开展循环利用;农田排水仅用于渠稍部分地区补充灌溉。

(三)循环水资源总体配置体系尚未形成

全区尚未系统开展循环水资源的调查,对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以及水质等情况缺乏详尽数据。尚未统一制订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对循环水利用重视程度不足,未能与常规水资源纳入统一配置。同时,对于循环水利用的系统研究不充分,循环水利用中存在的技术和政策制度难点尚未突破。

(四)循环水资源管理不统一

循环水资源来源不同,涉及的主体部门也存在交叉。再生水利用主要在城市,矿井水开发利用主要在各个煤矿的企业。管理职能交叉比较严重,如银川市城市水资源由水利部门管理,城市工业废水的监测由环保部门管理,城市污水处理由城建市政部门管理 ,而再生水的利用却又涉及水资源管理、城建、卫生和工业、农业等各部门,给循环水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问题。

(五)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

由于水价水平偏低,循环水利用并没有显示一定的经济性,不利于循环水利用的实施与推广。目前,水价调整仍以补偿供水运营成本、減少财政补贴为目的,没有体现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水价形成没有充分起到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控作用,城市供水水价、水资源费、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收费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未能形成有效的循环水利用激励机制。而且,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高,收费率低,难以补偿污水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

(六)财政投入不足

全区循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依靠市场,公共财政投入不足,致使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步伐缓慢。同时,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设施和管网系统建设滞后也是造成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能得以推广的瓶颈因素。

(七)公众参与度低

由于对循环水资源缺乏有效和全面的宣传,公众对循环水资源的安全性认识不足,一些潜在用户对使用循环水资源存有顾虑,造成公众参与度低,开发利用缓慢。

三、循环水资源利用规划目标

根据国务院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要求,2015年以前,分配给宁夏的用水总量为73×108m3。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各行业用水规模将逐步增加,供用水矛盾将日益凸显,水资源短缺的形势将持续存在。今后宁夏水资源开发利用将向“开源节流”方向发展,开发利用再生水等一系列循环水资源,改善现有水源结构;加大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新鲜水利用量。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十二五”规划》、《宁夏回族自治区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将提高到75%以上(规模以上企业达到9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0%;矿井水回用率达到95%以上。各规划中未确定农田排水利用程度,考虑规划年农田排水回用率达到5%。

四、促进循环水利用的措施

充分利用循环水资源,是缓解水资源紧张形势的一条较为合理、切实可行的重要途径。根据循环水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分轻重緩急,针对不同的区域、形式、用途,通过供求平衡进行开发利用。

(1)加强循环水资源规划管理

从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循环水源的重要地位,对循环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提高各级政府对使用循环水资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开展《循环水开发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将循环水利用工程建设体系纳入水资源配置体系,实现循环水与地表水、地下水、外调水共同纳入区域水资源系统进行统一配置。同时,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审批时,要优先考虑循环水水源。

(2)加大循环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

根据循环水资源利用规划目标,2015年可利用循环水资源达到2.8×108m3,其中再生水0.9×108m3,矿井水0.2×108m3,农田排水1.7×108m3。

加大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将再生水资源用于道路、绿地浇洒、洗车、冲厕及生活杂用等。综合治理灌区排水沟,减少沿途生活、工业废水排放量,从源头保障排水水质满足灌溉及景观要求,扩大农田排水回灌区域,逐步将农田排水回灌区域由灌区下段扩大至中段,同时考虑农田排水用于补充维持城市河道生态流量,补充公园湖泊等景观用水。在宁东基地修建矿井水集蓄水库,将煤矿的多余矿井水集中收集后再处理,处理后用于对水质要求不高的企业项目。

(3)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使用循环水资源

制订循环水资源化产业政策,鼓励污水、农田排水、矿井水资源化,对于利用循环水资源的企业,从水价、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4)加强循环水资源的技术研发和试点推广

鼓励循环水资源的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非常规水源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循环水资源利用示范区,探索循环水资源利用的工作经验,以点带面,促进全区循环水资源工作的开展。

(5)加大宣传力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

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循环水资源的使用,提高群众水危机意识,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和认识循环水利用在缓解水资源短缺中的重要作用,引导人们正确的用水观念,同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管理,充分发挥公众在循环水资源利用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魏礼宁,马如国等.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调查评价[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5.

[2] 郭宇杰,王学超,等,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回用调查研究[J].环境科学,2012(11).

[3] 刘大刚,王少丽,许迪 ,等,农田排水资源灌溉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13(4):93-96.

[4] 梁士奎,左其亭.非常规水资源利用关键问题讨论[J],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2,10(3):109-153.

[5] 左其亭,马军霞,陶洁.现代水资源管理新思想及和谐论理念[J].资源科学,2011,33(11):2214—2220.

[6] 曲炜,我国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水利经济》, 2011,29(3):60-63.

水利部综合事业局.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现状[R].北京:水利部综合事业局,2009.

[7] 孟丽娟,林健.关于城市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的初步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12):139.

[8] 万育生,张国玉,加快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 中国水利,2012(17).

作者:韩卫红

第二篇: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摘要:我国城市缺水问题尤为突出,面临严重的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应当更加清醒的认识到,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保障和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水资源;可持续

1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现状

十一五期间,在科技部的支持下,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政策、标准、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攻关计划,目前建设部正在组织相关研究与示范工作。与此同时,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相关技术标准规范不断完善。2002年以来,国家陆续颁布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标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建筑中水设计规范》等技术标准,规范了污水再生利用设计工作,也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已经启动,国家和地方都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一些城市和地区正在全面规划和实施污水再生利用工程,有的已经取得较好成效。例如北京、天津、大连、青岛等地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在制定地方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发展再生水用户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京市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为30%,2008年达到50%。在2008年前北京将新建再生水厂9座,敷设再生水管线400 KM,新增再生水处理能力40万M3/d。届时,清河、北苑、肖家河、北小河等再生水厂分别向北郊地区、西北郊地区、清河集团、望京地区提供再生水,并为清河、北小河提供景观用水;酒仙桥、东坝再生水厂分别向东北郊地区、酒仙桥地区、东坝集团提供再生水,为坝河、亮马河、水礁湖等城市河湖提供景观用水等等。在再生水厂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再生水管网。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率,缓解水资源短缺矛盾,减轻水体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城市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可替代优质水,用于农业灌溉、工业生产、城市景观、市政绿化、生活杂用、地下水回灌和补充地表水等。应用先进的膜技术,可生产达到饮用水标准的再生水。澳大利亚、新加坡在这方面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应用,将优质再生水用作电路板加工过程中的超纯水,工业生产中的工艺用水和空调冷却水,也在尝试将部分再生水送人水库,对原水水源进行补充,有效地解决了缺水问题。

必须充分认识到,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城市补充水源,是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在解决城市缺水问题时,应当首先立足于本地自有水源,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的再生利用,籍此增加可用水量,提高城市供水的可靠性。尽可能的降低对外部水源的依赖程度,减少或避免远距离调水对生态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远距离调水除了经济成本外,还存在潜在的生态影响和工程控制成本问题。各地在制定城镇节约用水发展规划中,应该充分重视污水再生利用这一有效途径,将再生水作为水资源的组成部分,直接纳入城镇用水供需平衡中,实行综合管理。

2 污水再生利用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目前各地污水再生利用尚处在起步阶段,规模小,利用范围窄。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受到重视,但总体进展缓慢,存在问题较多,主要是:

(1)污水处理率低,管网不配套,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条件。近年来,虽然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速度加快,但仍然滞后于城市发展的需要。截止到2007年底,我国已经建成537座污水处理厂,但污水处理率仅为40%左右,污水再生利用率更低。特别是一些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建成后,由于难以落实配套管网的建设资金,造成设施闲置,而难以发挥投资效益。污水处理厂出水未经有效利用而排入水体,既浪费了水资源,又对水环境构成潜在的污染威胁,这种状况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极不相称。

(2)水价形成机制不合理,污水再生利用缺乏必要的市场环境。目前的水价调整是以补偿供水运营成本,减少财政补贴为目的,没有体现水作为稀缺资源的价值。水价形成没有充分起到对水资源供需关系的调控作用,城市供水水价、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收费之间尚未形成合理的比价关系,尚未形成有效的污水再生利用激励机制。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不高收费率低,不足以补偿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和运营成本,更谈不上落实污水再生利用设施的建设和运营资金。

(3)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和再生利用认识不足,污水再生利用缺乏相应的鼓励和扶持政策。目前有些地区没有把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工作摆在重在的位置,特别是一些水资源目前比较丰富的地区,没有充分重视节水问题。缺水的城市和地区需要节水,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城市和地区同样需要节水,也要重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现在很多城市在解决缺水问题时,往往采用开发新水源、跨流域调水和开采地下水等传统的方式,对污水再生利用作为城市补充水源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由于缺乏促进污水再生利用和政策措施,结果一方面城市用水紧张,另一方面本可以使用再生水和园林绿化、市政环卫、生态景观等却在大量使用十分紧缺的优质水源,出现了非常不合理的现象。

(4)要严格再生水水质管理,运行单位对正常运行的再生水设施需定期化验再生水水质,确保安全用水。改变再生水供水管网结构,提高其可靠性和安全性。再生水生产系统在设计上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灵活性,配水系统要便于实现分质供水,以降低成本。城市污水再生利用事业的发展必须紧密依靠科技进步,要有高新技术的保证和支持。必须重视和加强新工艺、新流程、新技术和新设备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

(5)宣传力度不足,公众的污水资源化意识有待加强。受传统观念影响,加之对污水再生利用的宣传不够,公众对再生水的认识和接受程度还比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污水的再生利用工作的推进。

3 推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进程的任务和措施

(1)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合理配置水资源。在制定城市水资源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明确污水再生利用是城市水资源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水处理和再生水设施建设是供水能力建设的有机组成。要根据城市可用水源的特点和具体需要优化配置各类水资源,统筹安排城市水源、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的规划、建设与管理。

发展污水再生利用,当务之急是加快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步伐,加快污水收集管网能力,为污水资源化人为创造必要的条件。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时,要以实现污水综合利用为目标,同步规划和建设污水再生利用设施。合理确定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布局、处理规模和工艺方案,促进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和协同发展。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建在城市水域的下游,没有考虑日

后再生利用的发展需要,这个问题非常严重。许多大型城市的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很大,污水收集管网很长,造成长距离输送,而处理后果的再生水需要重新敷设管网送至利用地,造成处理成本增加。所以应重新调整污水处理设施的布局规划。只要确保规划合理,就会确保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有机结合,将成本控制在最低限度,发挥规模效应。随着水价的改革和相关政策的出台,污水资源化将成为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然选择,为减少不必要的人为障碍,污水再生利用应尽早考虑,统筹规划。

(2)积极吸引多元化投资主体,充分利用价格杠杆,促进污水再生利用。在城市污水和资源化的管理方面,政府有指导的义务和职能。但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也必然难见成效。因此有必要充分考虑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今后城市污水和再生利用工程项目的建设,应积极探索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投融资方式和运营管理模式,鼓励并引导各类社会资金和境外资金参与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和建设,有必要通过政策引导、法律约束,促进污水处理及资源的市场化,把行业利润推向市场,形成健康市场化运行机制。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产业化,实现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的良性循环,就要加大水价改革力度,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水价形成机制,尽快完善污水处理收费制度。要充分发挥水价杠杆的需求调节、水资源配置和节水、污水再生方面的作用,促进节水和污水再生利用。

要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充分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引导用水单位积极利用再生水资源,扩大再生水的应用范围,特别是市政、绿化、环卫和工业用水等方面要率先推荐使用再生水。

(3)采用适宜的技术和工艺,推广使用符合标准的再生水。实施污水资源化,将城市污水处理的战略目标由传统意义上的污水处理、达标排放转变为以提高水的综合利用率为核心的水的循环再用,相应地要调整污水处理技术路线。目前建设部正在组织研究制定污水再生利用的技术政策,鼓励开展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尽快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和再生利用的工艺技术水平。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自然、资源和经济条件不一样,要因地制宜地选择再生水利用方案,优先选择水质要求低的再生水使用途径,尽量缩短输水距离,降低再生水利用成本。积极开发适应当地条件、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工艺。需要强调的是,在大力推广污水再生利用的同时,要特别注重加强水质监测和设施维护,建立应急预案,保障供水安全。

实施污水再生利用,要充分满足水质标准的要求,在技术标准规范的指导下,对各种先进、经济、适用的技术进行技术综合与集成,采用适宜的技术路线和工艺方案,以满足所设定的水质水量再生与资源化目标。目前污水处理及再生仍缺乏系统完善的政策和标准体系,特别是不同用水对象的政策规定、不同用水要求的水质标准,要尽快研究建立各类用途再生水的水质标准体系,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和配套政策,确保健康有序地推进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

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的发展战略,就其本质而言,就是要建立起水的社会循环新模式。具体讲,就是以推动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为根本目的,以遵守市场经济规律和生态规律为实施原则,以不同区域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为实施途径,以保障人体健康安全和环境安全为基本要求,把污水再生利用的内容纳入到城市水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中去,把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系统化地纳入到现有及未来城市的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去,实现与给水和排水系统进行一体化的规划、设计、运行和监督管理。我国淡水资源十分匮乏,污水资源的再生利用已成为当今发展趋势,并且人们还进一步意识到合理利用污水资源,不仅可以缓解全球性的供水不足,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从而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孟庆影

第三篇: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工业和城市的血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改变对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观念。建立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实行区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全面提高水利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强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节约用水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重要问题。

1 依法治水,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进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必须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拟定水长期供求计划、水量分配方案,并监督实施;组织拟定江河、湖泊的水功能区划,核定水域的纳污能力,严格控制排污口的设置。强化城市规划、重大建设项目的水资源和防洪论证工作,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费征收工作。

2 我国水资源主要问题

2.1 我国水资源人均和亩均水量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m3,其中河川径流量为27115亿m3,居世界第六位。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710m3,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的1/4,列世界第88位。亩均水资源量也只有177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数的2/3左右。因此,虽然我国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人均和亩均水量并不丰富。

2.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

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与耕地、人口的地区分布也不相适应。我国南方地区耕地面积只占全国35.9%,人口数占全国的54.7%,但水资源总量占全国总量的81%;人均而北方四区水资源总量只占全国总量的14.4%,耕地面积却占全国的58.3%。由于季风气候的强烈影响,我国降水和径流的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年际变化大,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旱涝灾害频繁,平均约每三年发生一次较严重的水旱灾害。

3 建立和健全水资源保护

科学利用水资源必须同时兼顾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坚决制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尤其是主要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科学、全面规划,以经济发展和减少贫困为切实目标,必须考虑多功能、跨区域的综合利用,坚持环境、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代价换取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

4 科学利用和完善水资源保护的长效机制

建立合理的水资源价格体系,优化配置水资源 目前,人们还没有完全摆脱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旧观念,水污染和水浪费现象现象严重,难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主要原因之一是水资源费和水价偏低。因此,应探索建立水资源有偿占有制度,加快出台全国性的水资源费征收办法,使水资源既体现国家所有权又反映资源的稀缺程度,大力推行既体现社会效益又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这不仅对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巩固水利设施、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效益至关重要,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合理确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和水价的同时,还应同一规划、调动地表水、地下水,优化配置城乡用水、工农业用水,使有限的供水量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 水资源保护是一项涉及多学科、多部门的工作,需要水资源管理部门、环保部门等密切配合,齐心协力,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推广运用新理论、新技术控制污染,实现污水资源化,达到城乡计划用水、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为水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使水资源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发挥综合效益、保障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造福人民、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国策,必须用系统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的重要性,以有限的水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5 全民教育加强节约用水意识

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和综合治理工作。要从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三个方面统筹规划,进行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相当幅度地提高区域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水资源保障。

作者:刘惠芹

上一篇:水土保持论文范文下一篇:电视文化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