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课程考试改革初探

2022-09-10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计量学生学习量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 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学分制以发展学生个性为教育的直接目的, 它承认个体的差异性, 让学生根据各自的特点, 自主设计成长模式, 选择成长途径, 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专业和自由选课, 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实现个性发展的需要, 让学生的才华得到较充分的发展。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以学分制为主题的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正广泛展开, 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始采用学分制教学管理方式, 并逐渐显露出学分制取代学年制的主导趋势。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考试制度改革在教学改革中处于关键地位, 科学而符合教育规律的考试制度有助于良好教风、学风的形成, 有利于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和学分制的顺利实施。随着学分制的不断推进和逐步完善, 对考试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要充分发挥现代考试的功能, 就必须对考试制度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

1 当前考试制度与学分制不相适应的主要表现

学分制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原学年制的教学管理格局, 对考试制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高校真正实施学分制的时间并不长, 加上思想观念、管理制度、教学资源、配套政策等主、客观条件的限制, 目前的考试制度仍存在一些与学分制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考试模式单一化

高等教育应以培养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 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目前我国高校的考试制度普遍存在着考试模式单一化的问题。考试模式单一化具体表现为:考试活动单一化, 即只是在课程结束时一次考试定乾坤;考试形式单一化, 即基本为闭卷式;成绩评定单一化, 即单凭课程考试成绩, 而不是综合地考虑学生的整个能力。这种单一化的考试模式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能力的提高, 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 不能客观准确衡量教与学的实际状况, 也成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 不符合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初衷, 也有悖于学分制形式多、灵活性大的特点。

1.2 试卷标准不科学

考试是指国家批准实施教育考试的机构, 根据一定的考试目的, 对受教育者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的测定和评价。高等学校的课程考试也应体现它教育化的特征, 反映考试的效度和信度。高校中一门课程由多个教师同时上, 由于同一门课程, 任课教师不同, 对上课和考试重点的尺度掌握也就不同, 因此试卷的难易标准就不同。有的教师试卷内容偏易, 评分标准较松;有的教师则刚好相反。这种考试试卷标准不科学的模式, 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和能力进行公正的测定和评价, 也不利于反映教师的教学综合能力。在学分制管理模式下, 这种考试很容易把教师和学生带入不正常竞争的状态中。

1.3 对考试分析反馈不够

考试是一个很好的教学信息反馈环节, 从考试不仅可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同时, 教师可对自己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有个比较清醒的认识, 从而明确以后的改进方向。目前考试大多安排在期末进行, 教师对试卷分析不够重视, 只是做表面上的试卷分析, 各课程所在教研室组织分析研究试卷的也较少。从主观原因来说, 授课教师和考试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对考试分析反馈功能认识尚有不足或滞后的一面。这样, 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促进功能就受到较大程度影响, 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1.4 考试管理有效度不够

一是考试管理制度不够健全。考试管理作为一个过程, 包括考前管理、考中管理和考后管理。作为一项完整的工作, 它包括命题、监考、阅卷、补考、总结等环节。有效的考试管理首先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 目前大多数高校有关考场规则、监考守则等考中管理制度较为健全, 而缺少关于考试命题、考后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 考试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够。二是考试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 有令不行或执“法”不严, 使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2 学分制管理下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明确考试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2.1.1 将目光从专业教学上升至学科教学, 从教学范围上升至教育范围

学分制淡化了专业化的管理, 尊重了学生的意愿, 学分制每门课程的教学不应仅局限于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而应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卓越的工作能力、充分的感悟力和对世界及人生的判断力。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从根本上对考试加以重新认识, 突出考试的反馈和激励功能。

2.1.2 确立考试价值多向性的观念,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和素质为中心的考试观念

探索建立新型的高校教育考试评价体系, 充分发挥考试评价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促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强化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彻底改变目前存在的“会考试”而“不会做事”的“高分低能”和“有分无能”的现象。考试的作用是指向学生的, 更是指向教师、指向教学的。

2.1.3 确立考试管理的质量观念和目

标监控观念, 将考试作为教学及课程质量、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评工具

教学质量不是自然形成的, 它需要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确立考试管理的质量观念和目标监控观念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不可缺少的手段。一个完整的考试过程, 一般由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四个环节缺一不可。其中, 检查环节就是监控。这四个环节的结合构成了完整的有机整体。通过制定计划, 然后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 通过管理者的检查, 使其达到预期目标;最后总结经验进行下一步计划。四个环节形成一个闭合的回路, 使整个考试系统不断完善, 为教学质量、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测评提供有力的说明, 确保人才培养达到预期目标。树立正确的考试管理质量观念和目标监控观念, 才能达到教育的根本目的, 即“全人教育”的理念, 使人生平衡发展。

2.2 建立适应学分制管理模式的考试形式

2.2.1 考试考核形式多样化

考试形式的丰富和方法的多样是促使传统教育思想转变的有效手段。从学分制教育思想出发, 结合各专业、各课程的特点, 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除传统的笔试外, 还应增加开卷、半闭半开卷、口试、讨论、撰写论文、网络考试以及实验操作或制作等, 有的课程还应多种考试形式相互结合才能全面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给予教师较大的自主权, 让教师可以自主选择考试形式, 但同时应加强对开卷考试、论文考试、口试、实践性教学考试等多种考试形式的应用。

2.2.2 考试考核题型多样化

选择的试题要尽量避免过分偏重于对知识知与不知的测试, 要使学生做题时有一个综合、分析、比较、理解的过程。要充分认识不同类型试题的特点, 了解各种试题的优点和缺点。根据考试内容、考试目标, 灵活采用不同类型的试题, 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各类试题的最佳测试点。

2.2.3 成绩评定科学化

评分是考试的重要环节, 对考试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成绩评定一定要应用科学的手段进行评分, 才能有效地反映考试的效度和信度。根据课程特点、教学目标、教学进度、考试题型采取更加灵活的评分办法。结合学生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完成作业及期终考试过程等方面, 在各门课程综合评价中给予恰当的权重, 建立多元的、综合性的终结考评制度。特别是在成绩评定时要对学生具有创新的、探讨性的观点给以较大的权重。

2.2.4 重视考试结果分析

对考试结果进行科学分析, 也是抓好考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阅卷工作的完成, 并不意味着考试工作结束, 必须对考试做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定性分析包括对试题质量、学习质量、教学质量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定量分析要求统计出各个分数段的人数及所占比例, 了解考试成绩分布是否合理, 从中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 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

2.3 加快考试管理信息化进程

近年来, 随着各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快速增长, 以及学分制模式下教学组织结构的调整和管理功能的拓展, 学业信息及其他教学管理辅助信息量增, 功能要求不断增加, 采用传统的手工操作或是计算机单机管理, 已经难以适应学分制模式下考试批次、类型、人数众多, 情况复杂的实际情况, 无法实现科学、高效的教学管理目标。因此, 高校必须借助现代科技, 加大考试管理现代化的步伐。学分制条件下, 除了师生和课程基本信息, 包括考试安排、成绩管理、学分绩点折算、考试结果分析等信息输入、储存、计算、发布等工作, 都需要通过软件来实现, 并辅以网络和通信技术来完成。突飞猛进的网络和通讯技术, 校园网的迅速普及和互通, 为考试管理信息化提供了很好的网络平台和通畅的信息通道, 网络安全技术、远程交互技术、网络身份验证与锁定技术等技术的推广, 为考试管理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各种计算机辅助管理系统、在线考试系统、质量分析软件等应用型系统软件的大量开发与应用, 为提高考试管理的科学性、高效性提供了现实可能。高校可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选择购买使用或积极组织科研力量自主研发与学校管理制度特点相符的考试管理系统, 并根据需要不断进行更新、升级, 以提高考试管理效率。

2.4 建立和健全考试管理机构

学分制改革后, 学校考试管理工作更为繁重, 各种新的问题和情况也随之而来, 为了保证学分制下各项考试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提高学分制考试管理工作效能, 促进考试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必须建立健全相对独立的考试管理中心和监督机构, 使考试管理工作机制渐趋完善, 使高校考试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3 结语

考试管理既是一项常规性工作, 也是一门管理艺术。如何加强学分制下的考试管理依然值得所有高校思考和探索。在做好日常考试管理工作同时, 学校领导及考试管理人员要加强考试管理工作的教学研究, 从理论与实践方面, 进行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管理改革探索, 使高校考试为国家人才的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摘要:学生制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改革对考试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分析了当前考试制度与学分制不适应的主要表现, 针对相关问题, 结合学分制的特征, 就如何建立适合学分制条件下的新型课程考试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学分制,课程考试,改革

参考文献

[1] 许鹏奎.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6) :78~83.

[2] 黄莹.高校考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教, 2004 (3) :106~108.

[3] 王建军, 许鹏奎.学分制条件下的高校考试制度改革[J].社科纵横, 2003 (3) :72, 78.

[4] 梁时伟.高校考试制度改革与学分制模式的转变[J].成都理工大学学 (社会科学版) , 2004 (11) .

[5] 许鹏奎.论大学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考试制度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 2003 (6) .

上一篇:电子商务对工商管理的影响与对策初探下一篇:浅谈国家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