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家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2022-09-10

1 引言

2016年12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刘家义审计长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金融审计要作为来年审计工作的重点, 适应创新完善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安全的相关指示, 强化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及资本市场运行等诸多方面的审计能力, 重点关注跨市场资产管理等金融创新、互联网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情况, 及时做出预警, 促进提高金融监管能力, 推动完善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从此可见, 金融审计作为一项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金融监管途径, 已经越来越被国家所高度重视。

2007年, 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 审计长刘家义首次谈及“国家审计为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次年, 刘家义在我国审计学五届三次理事会暨第二次理事会论坛上再次提及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 并对此进行了深入阐释。这一说法能够从根本上体现出国家审计具有防御与保护的作用, 是对以往国家审计功能认知的提升。

国家金融审计怎样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提出引起了审计实务界与理论界的大讨论。有的文献通过对审计“免疫系统论”演进过程、作用机理与实现路径进行研究, 对国家审计的认知水平也由以往的“经济监督论”, 历经“经济控制论”, 发展成为“免疫系统论”, 最后提出国家发挥金融审计途径:树立科学审计理念、确定重点审计领域、筑牢审计工作根基。有的文献对我国金融审计的目的展开研究, 指出当前我国金融审计目标不够科学, 审计理论更新慢, 审计方法与工具都非常落后, 审计范围相对狭窄, 难以, 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进一步指出我国改变审计观念, 树立起新的审计理念, 应加快调整金融审计目的, 优化审计方法, 完善相关的法制制度, 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 进而全面提高我国金融审计的免疫能力。

2 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机理研究

2.1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原理分析

对于人体而言, 免疫系统能够对自有物质与非自有物质进行精准识别, 从而使得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与此同时, 其还能够促使人体对各种免疫信息做出反应, 提高人体的适应性。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类似, 是一种对外部环境的应答机制, 通过对金融环境变化的关注和监控, 提高金融审计对金融行业的预警能力。

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类似, 国家金融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与作用的内在机理也是识别、清除、修补与免疫, 以此来抵御外部侵扰 (见图1) 。

整个过程为螺旋上升的模式, 也就是说借助监督、防御与揭露等各项功能, 使得整个免疫系统具有极强的建设性与自适应能力。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包括预防、揭露、抵御三种。三种功能是辩证统一的, 揭露与抵御功能的实现都是依托于预防功能而实现的。从某种程度上讲, 揭露与抵御某种问题也就是一种针对该问题的预防表现, 在预防、揭露与抵御这些功能的循环进行下, 整个免疫系统产生免疫作用。对于金融审计而言, 其特有的独立性决定了其具有尽早感知风险的责任, 借助开展一系列的审计调查工作, 能够及时发现各种苗头性的、倾向性的与潜在性的问题, 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发挥预防作用;借助对关键行业开展审计工作能够揭露或查处各种金融违法违纪行为, 有效地揭示金融风险;针对金融监管部门而开展再监督工作, 能够深入到体制层面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从而有效地防范风险。

2.2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与优势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特点表现在三方面:金融审计单位具有极强的独立性, 并不直接对金融风险负责, 因此能够客观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能, 从深层次反映出金融风险,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相对于我国金融业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 金融审计能够立足于行业整体的角度, 对所有业务进行经济监督, 可以更为全面地发展与看待各种问题, 对各项风险进行预警;和金融监管部门相比, 金融审计部门不但可以对金融单位及金融监管单位开展审计活动, 还能够依法对金融相关行业及单位进行调查, 从而获得影响金融风险的各种外部因素, 借助审计的信息优势, 促进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优势具体为:一是能够从微观层面入手对金融企业展开监督审计;二是能够立足于宏观层面, 从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履行状况入手哦, 探究其监督机制的实效性与完善性, 进而提出完善意见;三是针对那些与金融行业关系密切的产业与单位展开调查, 进而做好风险预警工作。这些优势共同构筑金融风险防范的平台。

3 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现状和问题

3.1 金融审计范围和内容不够全面

(1) 国家金融审计对证券、保险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审计力度欠佳。长期以来, 国家金融审计资源和精力主要集中在对国有资产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银行业的审计上, 例如包括“一行三会”在内的金融监管机构, 但是对保险、证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审计强度不够, 审计范围及内容上都有很多盲区。在我国金融行业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 我国金融业的发展逐步走上了由分业经营转变为混业经营的道路。目前, 我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多, 如果金融审计得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仍停滞在原传统审计对象上, 金融审计就很难发挥“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效果。

(2) 国家金融审计对金融创新业务领域监督力度不够。当前我国金融行业推出的各种金融产品和服务正处于逐步完善的阶段, 产品不规范的现象时有发生, 相关政策对此的约束力度不强, 担保、票据、金融衍生和内幕交易等表外业务的新型金融犯罪案件明显增多, 特别是非法集资、地下钱庄等案件线索增多, 涉案金额巨大, 社会影响极坏。

然而近年来, 我国的金融审计却对金融创新业务涉及较少, 主要集中在对金融传统业务的审计上 (见图2) 。

审计范围的变化滞后与金融业务的发展, 其无法及早对金融领域中的各种风险进行预知, 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难以充分发挥。

3.2 金融审计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

随着金融业信息化程度日益增高, 纵观国内外的金融案件, 许多大案要案都涉及信息系统的问题。但是现阶段计算机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的应用十分有限, 操作程序不够严密, 信息保密工作不到位, 加之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不高等, 使得金融行业信息系统自带的审计难以顺利开展。通过传统的审计方式和方法去审计交易内容复杂金额巨大的金融业务, 存在巨大的风险。

所以目前主要运用的传统手工审计方法相对于迅速发展的金融信息业务来说, 显得较为滞后;另外有的审计项目即使运用了计算机审计途径, 但具体审计方法还停留在查账户、核对报表的初级阶段, 审计结果只是处理日常问题, 没有对于风险较大问题的预见、分析和评价。所以, 审计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 直接影响了审计效率和审计效果。

(1) 金融审计制度不完善, 监督体系不健全。自1994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以来, 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国家审计机关应对国有金融机构开展审计监督工作, 包括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等, 但是对于与此相关的经营活动, 尚未做出明确的规定。所以在要求审计发挥免疫系统功能的同时, 相关法律却未赋予金融审计相应的监督权力。另外, 此次A股股灾的爆发也对我国的整体金融监督管理体系提出了启示, 目前我国还未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金融监督管理与风险预警体系。当前的金融监管体系没有深刻地认识到早期预警机制的重要性, 该方面的监管手段与预警方法都严重不足。往往结果是等到股市及相关金融市场出现重大异常才进行清场, 缺少先发制人的观念。金融审计作为“免疫系统”, 其作用正是促进金融市场形成一套完善的监督体系, 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督体系对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发挥也起到重要作用, 缺乏系统的监督体系, 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将难以充分发挥。

(2) 审计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目前, 我国国家审计人员素质还不完全适应金融审计发展的要求。首先, 现阶段金融审计还是以财务审计人员为主, 精通金融、法律以及计算机等业务知识的人才不足, 他们在审计工作中也能够发现及解决部分问题, 然而无法对问题的产生进行深层次的研究, 也不能够从根本上对风险形成进行剖析, 难以准确判断相关风险给金融及经济运行产生多大的影响, 进而直接制约了金融审计的进一步发展。其次, 则是审计队伍中有学历和金融知识背景, 但是缺乏金融审计工作经验的年轻人, 其审计经验还需要逐步积累, 审计方法和手段还需要加强学习, 还需要一个过程才能够胜任审计工作。所以, 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以及应对金融风险的警觉性都应得到加强。

4 进一步发挥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途径

我国要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 要充分发挥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 可尝试通过如下四条途径:

4.1 加大国家审计对重点金融行业与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

(1) 加大国家审计对重点非银行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依据我国《审计法》与《审计法实施条例》内的有关内容我们可知:审计机关能够对国有资产控股的银行或非银行机构进行审计监督。当前, 各种非银行金融机构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现象, 积累了非常大的金融风险。随着金融行业改革工作的全面推进, 金融行业正从分业竞争转向混业经营, 一旦出现金融风险, 会在整个金融机构内快速传播开来, 进而对金融行业的发展产生影响。为了满足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 金融审计有必要拓展审计范围, 不仅要对“一行三会”和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加强审计监督, 还应该进一步扩大金融审计覆盖的范围, 抓住机遇, 实现金融审计的规范化与制度化。

(2) 加强对金融创新业务领域的监督和管理力度。金融业要发展依赖于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给金融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其中金融工具的创新特别是金融衍生工具给投资者带来高利润的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 要保证金融创新能够健康而长远的发展, 比较借助科学的金融监管手段控制金融风险。在融资融券推出的过程中, 应该保持适当的杠杆率, 增强金融体系的防御功能。与此同时, 还应对纳西极为复杂且对社会没有好处的衍生金融产品进行取缔。针对那些复杂性极高的金融衍生产品, 由于它们特有的高度不确定性带来的高风险型, 国家审计机构必须要加强监管, 保持其市场透明度, 努力降低金融风险。对此, 金融审计应发挥其独立性和综合性的特长, 控制金融创新业务的风险, 和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加强沟通和交流, 实现协同工作, 综合多方面的监管数据, 借助现代信息系统来评测金融创新业务风险, 增加监管力度和清扫监管盲区。

4.2 深化和扩展国家金融审计的内容和方式

(1) 深化国家金融审计的内容和范围。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下, 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金融行业所面对的形势越来越不容乐观。相关部门应积极总结金融审计经验, 扩展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的内容和范围。

(1) 常规性审计的内容和范围都应加以扩大, 以往不被纳入到审计范围内的证券、信托与保险行业都应被纳入到常规审计的范围下。以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背景下, 突出金融审计综合性监督的优势, 不断揭示金融监管中的不合理之处, 结合信托、保险与证券方面的存在的风险, 制定出更为科学的金融改革策略。

(2) 要对金融创新等高风险业务加强审计, 这部分创新业务涵盖电子银行产品、金融衍生品等, 尤其是部分金融机构为应对监管而进行的业务创新。金融衍生品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金融风险, 金融审计要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将金融风险防患于未然, 必须要加强对这类金融创新产品的审计。

(3) 实现业务经营检查和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度融合。相关经验表明, 仅仅依据金融机构财务收支方面的审计是难以获得其存在的根本问题。所以, 应实现业务经营检查和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入融合, 从金融机构业务经营环节入手, 寻找出风险控制的薄弱环节, 提高审计质量。

(2) 优化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发展, 以往的分业监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金融行业的发展需要。我国应加快构建起立足于国际化视角下的跨保险、银行、证券等多个行业的大型监管体系, 全面监管与控制金融风险。在组织方式上应构建起“以审计为重点、以客户为中心、以资金为导向”的模式, 在管理方面应引入“统一组织、集中审计、突出重点、联网运作、科学管理”的模式。改变目前定期审计的常规方式。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审计在金融审计的作用, 尽快建立和完善各金融行业、金融部门的基础审计数据库, 提高审计工作的信息化程度, 借助系统论, 依据内控制度, 不断创新与改良风险审计方法。审计工作的信息化能够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准确度。相关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种金融企业使用的应用软件的操作技巧, 能够借助计算机调阅报表、凭证与账簿, 审计利息收支, 并对银行计算机程序的合理性进行检查, 对实际操作的规范性进行检查。

4.3 建立与完善国家审计的金融预警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

2015年股灾的爆发和扩散暴露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缺陷, 当前金融监管体系没有意识到市场早期预警的重要性, 为引入该方面的有效监管手段。

(1) 构建起完善的金融预警体系, 一是针对实际状况, 设定科学的预警指标。金融预警体系应具备多层次性, 能够涵盖宏观、中观与微观等多方面的内容。在微观方面, 应设置能够反映出微观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与风险状况的相关指标, 常见的有贷款集中度、经济资本指标与盈利能力指标等;在中观方面, 应面向各个具体的产业, 如证券业、保险业与银行业等分别设置不同的指标;在宏观方面应关注政府赤字率、GDP增长率、出口增长率等相关指标。

(2) 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预警体系。选择科学的建模方法, 借助各项预警指标开展风险预测。在此过程中, 不应将预警指标视为静止的, 而是以动态视角来看待这些指标, 进行科学建模, 依据时间序列等多种计量方法, 对指标之间的风险程度与关系展开实证分析, 进而构建起更为科学的预警机制。

(3) 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预警体系, 最后是要尽快建立跨市场综合监管体系。我国现行的金融监管体制和金融发展的实际状况相关。在金融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过程中, 金融分业监督体系的弊端尽显。所以, 我国应加快构建其跨市场的、综合性的监管体系。政府部门可针对此组建工作小组, 有金融工作的主管领导担任组织, 一行三会共同参与, 提高监管水平与监管力度, 不断完善过层次的金融预警体系。

(4) 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审计能力及应对金融风险的警觉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我国金融业面临的情况越来越复杂, 潜在的金融风险也日益突显, 所以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审计能力及应对金融风险的警觉性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5 结语

综合上述, 审计人员首先要对金融业务知识有较为深入的学习和理解, 并且熟练地掌握金融业相关会计制度以及相应审计准则, 具有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操守和职业审慎, 能够严格地按照法定审计程序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针对审计人员的准入设定严格的制度, 并针对其工作与业绩设置相应的考核体系。我国必须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国家金融审计队伍, 培养一批有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优秀审计人才, 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各项审计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实现审计免疫系统的各项功能。提高审计人员对金融风险的警觉性, 在现阶段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的大趋势下, 金融信贷衍生品等高风险金融工具的出现大大增加了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水平。

摘要:经过了2015年A股市场的“千股暴跌”, 我国“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金融机构和市场体系。金融审计为国家经济最重要的“免疫系统”, 应承担起揭示、预警与抵抗的职责, 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对国家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展开研究与分析, 总结其当前的现状, 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实现国家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的有效途径:加大国家审计对重点金融行业与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深化扩展金融审计的内容和方式;建立与完善国家审计的金融预警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业务能力及应对金融风险的警觉性。只有这样, 金融审计“免疫系统”才能够增强资本市场自身的保健机能和防范市场风险侵袭的抵御功能, 从而及时发现与控制金融风险, 确保国家经济能够安全运行, 健康发展。

关键词:金融审计,免疫系统,经济安全

参考文献

[1] 喻婷.金融审计增强金融系统免疫功能的职能定位[J].审计月刊, 2008 (12) .

[2] 刘家义.审计要担当国家经济运行的“免疫系统”[N].中国青年报, 2008-4-16.

[3] 袁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发挥金融审计的“免疫系统”作用[J].中国审计, 2008 (16) .

[4] 张龙平.“国家审计免疫系统论”的哲学内涵[J].中国审计, 2008 (17) .

[5] 杨京钟.国际金融危机对金融审计的经验教训及其借鉴[J].吉林工商学院院报, 2010 (1) .

[6] 陈艳娇易仁萍.金融审计免疫系统功能实现的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 2009 (3) .

[7] 杨茁黄祖烨.金融危机下的政府审计“免疫系统”分析[J].商业经济, 2010 (2) .

[8] 宋常.“免疫系统”理论视野下的国家审计[J].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9 (1) .

上一篇:学分制管理模式下的课程考试改革初探下一篇:《浙江省关于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解读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