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论文范文

2022-05-14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生育保险论文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小崔是一名外来从业人员,在上海某单位任高级技师。自2011年7月,单位按照《社会保险法》为她办理了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2013年5月,小崔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公司同事告诉她,参保人员只要在工作期间生育,就可以就近到社保机构申领一笔可观的生育津贴。但在申请生育津贴时,小崔却被告知单位为其办理的是“三险”,不属于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象。

第一篇:生育保险论文范文

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付费方式改革研究

【摘要】合理的生育医疗费用付费方式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生育医疗待遇水平、保障生育保险基金平稳运行的关键点。本文通过调查福建省省本级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付费实践,并对不同医疗费用付费方式进行比较分析,提出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付费方式改革政策建议。

【关键词】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付费方式;改革

一、福建省省本级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付费

实践与进展

目前省本级经办的生育保险分为机关、事业单位生育医疗费用统筹与企业生育保险两种。

1.省本级企业生育保险

省本级企业生育保险生育医疗保险待遇支付采用事后报销模式。即参保职工在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直接由个人全额垫付给就医医院后,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报销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对相关费用进行审核后,将医疗费用报销款项发放给参保人员。

2.省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生育医疗费用统筹

在生育医疗费用统筹启动实施初期,省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生育医疗待遇支付也采用事后报销模式。2006年起,生育保险医疗待遇支付方式改为实时刷卡结算,参保职工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费用,直接由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目前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费用结算采用按项目付费方式。即根据参保人产生的目录内费用,扣除稽核剔除的违规费用后,按实支付给医疗机构。

二、生育保险医疗待遇支付与医疗费用付费方式分析

(一)医疗待遇支付方式

医疗待遇的支付方式,是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向参保患者支付生育医疗待遇的方式。

1.事后报销模式

优点:(1)促使参保职工增强节约意识,减少不合理医疗支出。(2)生育保险经办机构经办较为简单,无需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

问题:(1)生育医疗费用需全额由个人垫付,参保人个人负担较重;(2)由患者与医疗机构结算的模式,患者对医疗机构行为缺乏约束力,无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2.刷卡即时结算模式

优点:(1)参保人只需支付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个人负担轻,享受待遇高效、便捷;(2)由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直接进行结算,经办机构可通过服务协议管理、改变付费方式等手段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

问题:(1)如缺乏合理的待遇支付标准,参保人可能倾向于过度医疗消费,导致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2)生育保险经办机构需配备专业的医疗服务管理人员,医疗服务管理压力增大。

(二)医疗费用付费方式分析

医疗费用的付费方式,是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代表参保患者向医疗机构支付医疗费用的方式。

1.按项目付费

(1)定义:是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按照预先确定的价目表以及实际发生的医疗服务数量,向医疗服务提供方付费的方式。

(2)优点:①医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最优的治疗方案,而不必考虑治疗费用问题;②对于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来说,该付费方式简单易行,不需要事先进行大量的费用测算。

(3)缺陷:①医院缺乏成本控制意识,可能因经济利益诱导或防范可能发生的医疗纠纷,过度提供医疗服务,导致医疗费用难以控制;②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审查工作量大,管理成本较高。

(4)实施条件:按项目付费为最传统且最常见的付费方式,对医疗机构缺乏控制手段,应对此种付费方式进行改革。

2.按总额付费

(1)定义:是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向医疗机构支付一笔固定费用,用于指定范围内所有人群的医疗服务支出的付费方式。

(2)优点:①总额预付将提高医疗机构的成本意识,自觉控制医疗费用;②有利于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控制基金支出,管理成本较小;③可以灵活地与其他付费方式相结合。

(3)缺点:①总额预付下,基金被分割到各家医疗机构,弱化了“大数法则”的应用,削弱保险的功能。②存在推诿重症病人风险,及总控额度紧张情况下少收、拒收病人风险;③存在治疗不足或向患者转嫁费用的风险;④减少了市场的作用,影响医疗机构主动提供服务的积极性和开展新技术的动力,服务质量、服务态度可能会下降。

(4)实施条件:①总额标准的测算。根据历史数据,测算辖区内各医疗机构的预期医疗费用。②根据不同医疗机构的风险承担能力,建立不同的风险分担方式。③对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监督。

3.按人头付费

(1)定义:是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按照预先确定的每个服务人口的付费标准,以及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的参保人员数,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的方式。

(2)优点:①促使医疗机构不仅关注治疗成本,还注重预防保健,避免服务人群日后昂贵的治疗。②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将容易预见,减少了基金风险。

(3)缺点:①在风险调整机制缺失或不充分的时候,医疗机构将会千方百计拒绝与重症病人签约;②总额预付下如果缺乏相应监督措施,存在治疗不足或向患者转嫁费用的风险;③可能导致医疗机构缺乏竞争意识,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4)实施条件:①较为准确地测算人头费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应该有足够的数据积累,能够有效地测算出具有代表性的付费标准。②一定的报销待遇水平。如果报销待遇过低,大部分费用将由参保人自付,这时将无法发挥按人头付费对医疗机构的制约作用。③建立风险调整机制。对老年人、慢性或重症病人等医疗费用明显高于平均水平的人群适当调整人头费标准。④对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监督。

4.按服务单元付费

(1)定义:是指将医疗服务的过程按照一个特定的参数划分为相同的部分,每一部分称为服务单元,如一个门诊人次、一个住院人次或者一个住院床日等,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按照服务单元确定的预算额度向医疗服务提供者支付费用的方式。

(2)优点:①有利于鼓励医院提高工作效率;②有一定控制费用效果。

(3)缺点:①按门诊、住院人次为服务单元付费,可能出现分解住院、门诊分解处方、诱导选择性收治患者行为;②按住院床日为服务单元付费,可能出现延长患者住院日,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4)实施条件:①根据历史数据测算服务单元付费标准;②建立风险调整机制,防止医院推诿重症患者;③对医疗机构实施有效监督。

5.按病种付费

(1)定义:是指生育保险经办机构按预先商定的每个疾病(或疾病组)的付费标准向医疗服务提供方付费的方式。

(2)优点:①提高医疗机构的成本意识,削弱其过度提供医疗服务的动机。②促进医疗机构基于“成本-健康产出”的权衡开发临床路径,有助于医疗行为的规范化。

(3)缺点:①可能出现诊断升级,或者把不需要住院的轻病人收治住院的情况;②存在治疗不足或向患者转嫁费用的风险;③存在推诿重病人的风险。

(4)实施条件:①科学、明确的病种分类方法,需要把诊断、治疗和费用相似的疾病归为一类;②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能够提供足够的基础数据用于测算各疾病组的费用标准;③科学、公认的疾病治疗临床路径,规范医疗行为,促进按病种付费的精细化管理;④对医疗机构的有效监督。

三、完善省本级生育保险待遇支付及医疗

费用付费方式建议

1.采用刷卡即时结算模式支付生育医疗待遇。

通过即时刷卡结算,应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医疗费用由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直接结算,可以有效减轻生育职工的经济负担,方便其高效、便捷享受生育医疗待遇。同时,通过改变结算方式,由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有利于发挥经办机构监管职能,有效控制生育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确保生育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对于即时刷卡结算可能存在诱使参保人过度医疗消费的问题,建议应结合不同的医疗特点,制定合理的医疗待遇支付标准。

2.积极推动生育保险付费方式改革。

建议结合生育保险特点,采取“单病种付费为主,多种付费方式并存”的方式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

(1)住院分娩医疗费用

因生育病种相对单纯,且卫生部门已经制定相应临床路径确保医疗服务质量,建议采取单病种付费为主,重症病例单列结算的方式进行结算。即对于普遍病例,按预先商定的不同分娩方式(顺产、难产、剖宫产)付费标准向医疗机构付费;对于重症病例,相应费用经审核后采取按项目单列结算方式向医疗机构付费。一方面通过实施单病种付费引导医疗机构主动控费,另一方面通过对重症病例单列结算,避免因医疗机构推诿重症病人。

(2)门诊产前检查费用

对于门诊产前检查费用,建议采取按人头付费的方式进行结算,即按照预先确定的每个服务人口的付费标准,以及签约服务人数,向医疗机构支付费用。促使医疗机构一方面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吸引患者签约,另一方面通过合理控制医疗费用保证获取适当的经济利益。

(作者单位:福建省医保中心)

参考文献

[1]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改革路径. 卫生经济研究,2013.1

[2] 生育保险病种费用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1)

[3] 生育保险新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影响与对策.现代医院,2004.10

[4] 多种医疗付费方式的研究. 卫生经济研究,2013.3

[5] 关于合理选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的分析与思考.南京医科大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 临床路径与病种付费方式的改革——单病种限价的实践与思考.华夏医药.2006.6

作者:张劲妮

第二篇:上海,生育保险经历 “小时代”

小崔是一名外来从业人员,在上海某单位任高级技师。自2011年7月,单位按照《社会保险法》为她办理了上海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2013年5月,小崔生下一个健康的宝宝。公司同事告诉她,参保人员只要在工作期间生育,就可以就近到社保机构申领一笔可观的生育津贴。但在申请生育津贴时,小崔却被告知单位为其办理的是“三险”,不属于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象。上海市各种错综复杂的生育保险政策让小崔着实疑惑不解,殊不知沪上的生育保险制度也正经历着自己的“小时代”。

生育保险津贴的计发标准

就上海市近几年的情况而言,从业人员领取生育保险待遇的政策因人因时而异,随着生育时间的节点而发生变化。生育女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累计满一年的,分别按以下标准计算:

●2011年6月30日前

月生育生活津贴计发基数按本人生产当月的城镇养老保险费缴费基数计发。妊娠7个月(含7个月)以上生产或者妊娠不满7个月早产的,按3个月享受生育生活津贴;符合计划生育晚育条件的,增加1个月;难产的再增加0.5个月;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一个婴儿,增加0.5个月。

●2011年7月1日至2012年4月27日

由于《社会保险法》开始正式实施,从业女性的月生育生活津贴基数标准发生了变化,由本人的缴费基数变为了本人生产或者流产当月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相较以往,待遇计算基数标准发生了改变,但计算时间标准不变。

●2012年4月28日至今

2012年4月28日,《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正式颁布实施,其中将生育妇女的基本产假调整为98天。生育生活津贴基数标准不变,但时间标准由“月”精确到了“日”,按照女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除以30,确定日待遇后,再乘以应享受的产假天数计发。

生育保险津贴的征收与计发对象

●2009年7月1日前

根据上海市2001年10月颁布的《上海市城镇生育保险办法》和2002年4月《引进人才实行<上海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 》中的定义,原则上也涵盖了持有本市“引进人才类”《居住证》的外来人员可以参加本市的各类社会保险。因此,在2009年7月1日之前,沪上生育津贴的征收与计发对象包含两类:一是本市户籍的从业或失业女职工,二是持有“引进人才类(A类)”《居住证》的在职女职工。

●2009年7月1日至2011年7月1日

2009年7月1日,上海市正式实施《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外来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若干问题的通知》(沪人社养发(2009)22号),其中规定了:“与属于参加本市城镇基本养老保

险范围的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省市非城镇户籍、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经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可以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具有专业技术职称。2.具有技师、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证书。3.单位需要的其他专门技术人员等”、“按照本通知第一条、第二条规定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应当同时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

据此,自2009年7月后,可享受生育保险待遇的女职工扩大至用人单位按“2009年22号文件”参加上海市社会保险的外省市户籍技术岗位女职工。但是这个制度并非强制,也就是意味着参加了保险的,可以享受相关待遇;未参保的,仍应当由用人单位计发产假待遇。

●2011年7月1日至今

2011年7月,《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同时,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的《关于外来从业人员和郊区用人单位从业人员参加本市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问答》中指出:“凡与本市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外来从业人员,都应当参加本市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社会保险。其中,非城镇户籍人员目前按规定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三项社会保险。”

由此可见,2011年7月起外省市户籍的女职工,只要是城镇户籍的,就应当参加生育保险,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而外省市非城镇户籍的女职工,按照相关规定缴纳“三险”,而不缴纳生育保险,因此在2015年底前生育的,不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相关待遇。生育保险计发生育津贴待遇的覆盖范围,不仅包含本市户籍的从业或失业妇女,也包含了外省市城镇户籍的从业女职工。

生育津贴支付中的用人单位责任

文叙至此,也许有读者提出,用人单位是不是从此以后就不用承担产假工资或生育津贴了呢?就上海市的具体规定而言,尚不能下此定论。在以下几种情况下,用人单位仍然对生育津贴的支付负有一定的责任。

●完全产假工资支付责任

当用人单位应当为女职工参保而实际未参保,或女职工本身不符合参保条件的(例如,外省市非城镇户籍),用人单位此时负有完全的产假工资支付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任何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与其解除劳动或者聘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女职工生育前的工资水平,支付其工资待遇。

●产假工资的补差责任

上海市在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津贴之外,还对于用人单位规定了双重的补充责任标准:一是在《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调整本市现行有关生育保险政策的通知》(沪府发〔2011〕35号)中规定了,自2011年7月1日起:“从业妇女生产或者流产时所在用人单位的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本市上年度全市职工月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高出部分由用人单位补差。”

二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调整本市女职工生育保险待遇有关规定的通知》(沪府发〔2013〕5号)中规定,自2012年4月28日起:“本市女职工享受的生育生活津贴低于本人产假前工资标准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五条执行。”

综上所述,对于薪资较高的女职工来说,用人单位在女职工领取生育津贴后,既要补足到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又要补足到女职工产假前工资标准。

开篇提到小崔的生育期间的待遇应当由谁支付,怎么计算呢?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八条之规定: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应按照女职工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需要提醒用人单位,生育保险是一项由用人单位承担、并转嫁女职工生育期间工资待遇支付义务的社会保险。制度的创立和政策的实施,对于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选择。

从上面的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一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为劳动者缴纳生育保险不仅是一项法定义务,也是减少企业用工成本的有效手段。及时了解政策信息,向劳动者告知个人信息与政策待遇的关联,是优化企业劳动管理、合理合法转移企业产假工资支付义务的重要途径。二是无论对于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来说,第一时间把握劳动法律变化的脉搏,及时了解当地相关法规和政策的更迭,都是大有益处的。 责编/寇斌

作者:张佶

第三篇:生育保险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探讨

摘 要:生育保险制度评估是保证生育保险健康有序运行的一个重要前提,而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的选择,则是有效评估的重中之重。如何确定生育保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的选择标准,如何选择适合生育保险制度发展而又科学有效的评估方法,如何构建系统科学而又具备可操作性的评估理论模型,这些都是生育保险有效评估的关键因素,也是保证评估结果真实可靠的重要基础。

关键词:生育保险;评估工具;评估方法

一、生育保险评估工具和方法选择的重要性

生育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基本要求,而且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保护女性劳动者合法权益,保障女性劳动力的恢复和再生产。如何准确地对中国生育保险运行现状进行有效的测量、评估,发现问题并深入剖析问题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与之相应的解决方案,是推动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从已有的研究来看,大多数著作仅限于对中国生育保险制度概况和现状的简单描述,缺乏深入分析,也就难以找到制度有效或无效的深层次原因所在。因此生育保险评估体系和模型的构建是生育保险制度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而评估工具和评估方法是否科学有效,则是整个评估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生育保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的选择标准

(一)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生育保险评估中定量分析非常重要,但仅仅依据定量分析数据进行结果衡量或决策同样有失偏颇。一般来说,评估中的定性方法是定量分析的基础与前提,对生育保险进行评估的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行为分析、价值分析、可行性分析、规范分析、利益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模糊评价法、灰色关联度法等。因此在生育保险评估过程中,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单独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必须是二者的有机结合。

(二)适合中国生育保险的特点

中国生育保险实施的时间不长,虽然已大致形成统一的制度模式,但各个地方仍有差别。另外,鉴于中国生育保险本身尚未成熟和完善,各地还没有建立起专门的生育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缺乏完备准确的生育保险信息统计数据和相关资料,也没有专门的关于生育保险的统计年鉴。因此,在生育保险评估指标体系的选取过程中,尽量规避那些不宜获取或不存在统计数据的指标,选用所需数据较完备或者可以通过实地调研或其他方法获取的指标。在生育保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的选择方面应尽量考虑到其可操作性和适用性,保证评估结果在现有条件下的科学有效性。

三、生育保险评估工具和方法的选择

结合生育保险评估的要求和各类评估方法的特点,在生育保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建构方面,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在对各指标值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还要用到各种调查抽样方法,并需要对调查结果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这样可以使对生育保险评估的结果更加科学有效。

(一)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即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简称PCA)是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统计学家斯皮尔曼(Chales Spearman)于1904年发明。主成分分析是多元统计分析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方法利用降维思想,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又称主分量分析。该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变量或指标间信息重叠问题,又大大简化了原变量或指标体系的指标结构,保证新指标之间相互无关。通过主成分分析,使分散而复杂的各影响因素趋向整体和简单化,因而在社会经济统计或绩效评估中,是应用较多、效果较好的一种方法。

(二)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评价法以模糊数学为基础,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将一些边界不清、不易定量的因素定量化从而进行综合评价的一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被评判对象的因素(指标)集和评价(等级)集;再分别确定各个因素的权重及他们的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最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评价综合结果。

(三)德尔菲法(Delphi Technique)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通过反复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经过多次反复,最后汇总得出一个比较一致的、可靠的预测结果。德尔菲法避免了专家易于屈从权威和随大流以及产生敌对情绪等弊端,有助于更充分地发表己见以及彼此交流和信息反馈。但德尔菲法的受试者或专家样本,通常涵盖不同领域,其价值认知会有所不同,可能发生意见背离的情况。因此在运用该方法对生育保险评估过程中,要适当调整:首先,在德尔菲专家选择上,排除一般随机取样且非本领域的受访者;其次,加强受访专家的意见整合和统一,针对德尔菲法问卷过程中偏离全体平均的项目,调查人员电话或直接与受访者沟通交流,找出产生意见偏离的原因,尽量获得整体意见上的统一;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定量分析,增强决策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四)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是由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萨蒂(Saaty T.L.)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系统分析方法。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将组成复杂问题的多个元素权重的整体判断转变为对这些元素进行“两两比较”,然后再转为对这些元素的整体权重进行排序判断。因此,采用AHP法,将生育保险评估指标体系分成三个层次,即目标层、准则层和要素层,每一个层级都对隶属于其的因素起支配作用。层次分析法分为两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建立层级结构;第二阶段,求取各层级的权重。当权重评估结果不具一致性时,须对填写该问卷的专家重新访谈,或是检讨问卷设计的问题,层级结构是否须重新修订等。

依据上述方法,在建构生育保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的过程中,首先根据相关理论分析并综合运用德尔菲法、社会调查法、模糊数学、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构造一个预选指标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隶属度分析法确立生育保险评估的主要指标;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从而建构一个逻辑结构合理、代表性较强、具有可操作性的生育保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依据上述原则和标准,中国生育保险的评估指标体系可区分为三个层级,第一个层级为分目标层面,包涵保障生活、就业促进和权益维护三大分目标;第二个层级为评估准则,包涵业绩、财务、管理三方面标准;第三个层级为具体评估指标。

四、生育保险评估体系理论模型的处理方法

依据上述方法确立了生育保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的权重之后,还需对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模型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获得生育保险评估所需的综合评价值,这个过程实际上是综合评价方法在生育保险评估中的运用过程。

(一)获取生育保险各个具体指标值

这个过程是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处理的过程,即将评估指标体系中的每个具体指标进行赋值。具体指标可分为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两大类,其中定量指标的数据值一般可通过统计年鉴和各部门的年报直接获得,也有的需要经过一定计算后求得;定性指标的数据值的获得相对困难,一般采用“格栅获取法”或“李克特量表法”量化定性指标变量,设计出一套调查问卷,之后深入实际通过发放问卷及访谈的形式进行数据调查。

1.抽样方法。在生育保险各指标数据采集过程中,满足足够的样本量是必需的,由于普查的成本过高,一般应选择抽样调查方法,为防止偏颇,宜选用随机抽样方法。常用的随机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等距抽样等。由于中国地区差异大,可按照个体特征,分为若干群(如东部、中部与西部城市等),适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分层抽样中各层中样本量分布的确定大体包括等数分配、等比分配和最优分配法。

2.样本量的选取。生育保险评估实证研究中,样本数量应适中,样本量太小则代表性不足,太大则过分耗费成本。由于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对样本量要求是不同的,研究涉及的范围也有差异,因此样本量的选择还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般认为,样本数量n最少大于100,大于200更好,如果样本数量小于100,相关矩阵会不够稳定。如果将样本数量n与指标数p或自由度t结合起来,一般认为n/p或n/t大于10比较好。也有专家建议被试样本为观测变量数p的10倍,如包含10个具体指标的评估指标体系,至少需要100个样本最合适。

3.效度检验。针对生育保险评估要收集的样本是不同类型数据的集合体,其效度检验通常包括内容效度和构建效度两个方面。检验内容效度就是检验由概念到指标的经验推演是否符合逻辑,是否有效。通常是请数位绩效评估领域的专家对调查内容进行逐一分析,因此内容效度又称为专家效度。要使生育保险绩效评价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内容效度,理论模型的建立必须依据国内外知名的成熟理论,经反复思考做出初选,并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反复分析。建构效度指一个模型所测量的基本属性是不是适当地代表了所要研究探讨的概念。要保证生育保险评估理论模型构建效度,必须对评估指标体系的结构、测量的总体安排进行精心策划,至于模型构建效度的验证一般安排在运用具体方法计算之后进行。

4.样本数据的信度检验。检验效度的方法大体有三种:再测信度、复本信度和内在一致性信度。在生育保险评估中最为重要的信度是内在一致性信度,其检测的常用方法是α系数法。克朗巴赫(L.J.Cronbach)在1951年发表的《α系数和测验的内在结构中》一文中提出了α系数公式。α系数是分布于0~1之间的数,一般情况下,α系数介于0.80~0.90之间被认为非常好,介于0.70~0.80之间比较好,介于0.65~0.70之间可以接受,0.60~0.65之间不能接受。对于尚未验证过的变量尺度,允许其α系数只要大于0.60即可接受。在生育保险评估的客观赋权方法运用中,应注意α系数的适用限制。当一个维度的相关指标很多时,α系数自然较高,从而不能与指标量少的维度的α系数进行比较。同时,在庞大的指标体系中,较大的α系数也是不能反映问卷题目是一致的,或说是可信的。此情况下应该分不同维度计算α系数。若某一维度α系数过低,则应修改该维度指标或增加整体样本量。

(二)对各个具体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

采用具体的综合评价方法前,应对根据评估指标体系理论模型所获得的样本数据,即各个具体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标准化数据,以排除不同指标中单位差异的影响。该步骤不仅能简化后续计算,还能降低相关主观判断的难度。

(三)加权汇总,获得综合评价值

通过选用结构方程模型或其他评价方法取得各个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后,将经过标准化处理的各个具体指标值加权汇总,即可获得综合评价值。在生育保险评估中,所获得的综合评价值或具体指标值,即评估结果的使用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评价方式是横向比较。指对若干个评价单位的绩效状况在同一时间进行横向评价(横截面比较评估),从而比较出不同评价单位之间的绩效差异。第二种评价方式是纵向比较。指站在不同的时期,对某一个地区进行纵向评价(时间序列比较评估),即同历史数据相比,通过评估了解其在过去基础上的进步与发展的幅度。同样也包括两种比较策略:一是综合值的历史比较;另一种是某一个具体指标的历史比较。当然,根据生育保险评估中的具体需要,还可以演化出其他比较方式。

作者:卢敏 罗莉

上一篇:电子政务论文范文下一篇:地质灾害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