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创新论文范文

2022-05-10

本论文主题涵盖三篇精品范文,主要包括《保险创新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本文对保险的投资功能展开探讨,对相关概念的进行定性研究,总结出我国保险产品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对我国保险体系具有一定的完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关键词:我国;保险投资;投资功能;产品创新;因素分析一、保险的投资功能保险除具有储蓄功能外,还具有保障功能。

第一篇:保险创新论文范文

农业保险创新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越来越受重视,与此同时,农业保险也迎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农业发展的全新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农业保险也应随着农业发展的进程进行合理的改革与创新。农业保险应该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保障、放大、普惠、精准和增信的功能,通过分析我国农业保险现阶段所面临的不足,并根据农业发展情况,并据此从农业保险发展方向,保险服务,政府补贴等方面提出农业保险创新的方向,和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农业保险创新;脱贫攻坚;新型农业

引言:

自我国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以来,已经过十几年的积极探索与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给农民撑起了“保护伞”。为切实服务“三农”,推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需加快我国农业保险的创新步伐,助力农业保险普及,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保障农民收入,助力农业保险精准扶贫;有效防范价格风险,推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革;加强农业保险科技赋能,促进多领域融合。

一、农业发展现状

1、新型农业发展模式

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的发展模式也由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等方式,通过同业与其他产业的创新融合,逐渐发展成了农业的新型产业形态。目前农业的新发展形式有服务型、创新型等多种形式。其中订单型农业、定制型农业、休闲型农业、创意型农业和智慧型农业是发展势头较好的五类新型农业类型。

2、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

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仍保留着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民使用简单的机械进行人力化的农业生产活动,对科技的应用不广泛,仍然无法改变靠天吃饭的现状,因此遭受风险损害的可能性也很的,这部分的农业经营也需要大量的农业保险业务服务。

二、促进农业保险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1、创新适应新农业保险产品

农业保险在我国属于政策性保险,同质化情况严重,但随着新型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农业保险不再适用于目前的农业发展发展情况,新农业的生产经营主体对农业保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应该大力开发适应新农业的新型农业保险。通过在传统农业保险的基础之上,根据新型农业的发展特点,构建出包括具有财政补贴的基础农业保险、农业商业保险、增值附加保险和大灾保险等多种保险在内的农业保险体系,还可以将农业保险融入其他商业保险的特征。

2、引入科学技术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

在保险定损时,可以利用各种科学技术手段,来加强确定损失的全面性,准确性科学性。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来准确确定农业受损的面积、部位和程度的大小,防止道德风险的产生,给出合理的保险赔付款项,使农民和保险公司都受益。对此,保险公司也可以通过加强对“互联网+”和大数据信息平台等技术的科研投入,建立统一的农业风险防范信息网络平台,使农业保险更高效、更智能、更易于管理。

3、加大农业保险宣传力度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农民由于知识储备匮乏,对农业保险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深,缺乏参保的积极性,因此政府和保险公司应该加大力度宣传有关农业保险的相关知识,使农民由被动保到自愿保。首先,基层政府部门可以走进农民群众,向农民普及农业保险的相关知识,使农民开始有意识的寻求自我规避风险的方法,让农民自愿购买农业保险产品,促进农业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

4、完善农业保险的法律体系保障

农业保险的发展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进行支撑作用,我国目前涉及农业保险的法律法规很少,无法起到支持农业保险良性发展的作用。而法律的不完整性也无法使有关部门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这也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阻碍。因此我国可以借鉴国外针对于农业保险的有关发律法规,例如日本的《农业保险法》、《农业灾害补偿法》,美国的《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联邦农业保险改革法》和加拿大的《农作物保险法》等等。通过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台我国的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明确与农业保险有关的各方的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切实的保护好农民的权益,为农业保险的良性发展奠定一个完善可用的法律基础,以此实现农业保险向上发展。

三、农业保险创新对我国农业保险发展的影响

1、助力农业保险普及,促进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

目前,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较低,广大农民缺乏主动参与保险市场的意识与能力,保险公司需通过多渠道、多模式的新型农业保险产品创新,来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促进农业保险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例如“保险+期货”创新模式,通过发挥集体优势,建立保险、期货、与农民三者之间的业务对接体系,有效促进了农业保险的转型升级,为过渡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农业保险创新的深化对农村经济发展也具有重大影响,可为乡村振兴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保险支持,促进小农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2、保障农民收入,助力农业保险精准扶贫

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农业保险需向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性保险转型。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和特色农业风险保障在提高农业效率和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农业保险可通过将农产品加工与电子商务及其他关键领域相结合的各种创新型农业保险类型,积极开发并提供足够数量的专属证券投资组合保险产品,构建立体化的农业保险产品系统。如“保险+期货”模式改变了“三农”扶贫工作的旧模式。与往年扶贫“输血”模式相比,该模式使扶贫造血机制得以建立,实现了精准扶贫。

3、有效防范价格风险,推进农产品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改革

农业生产中的经济风险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信贷销售、种子或农药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以及农产品价格下降等方面,而农业保险作为政府实施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农业保险创新是提供有效的农产品价格风险保障的关键。例如“保險+期货”模式为农业合作社提供了最基本的价格变动和效益保障,缓解了自然灾害或信息不完全对价格的影响。在这个保险项目的背景下,被保险人有了农作物价格的“保护伞”。农业合作社更加注重扩大种植规模,提高亩产,为社会提供更高效、更富营养的产品,有效提高了农民经济收入水平。

参考文献:

[1]王绪瑾,王翀.我国农业保险创新实践[J].中国金融,2020(13):73-74.

[2]韩雪.浅析我国农业保险创新发展[J].价值工程,2020,39(1):11-12.

作者:张梓乔

第二篇:保险投资功能及我国保险产品创新发展

摘 要:本文对保险的投资功能展开探讨,对相关概念的进行定性研究,总结出我国保险产品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本文对我国保险体系具有一定的完善作用,进一步促进我国保险业的发展。

关键词:我国;保险投资;投资功能;产品创新;因素分析

一、保险的投资功能

保险除具有储蓄功能外,还具有保障功能。保险的保值增值包括两种收益方式,即纯承保保费收益和间接投资收益。纯承保保费是投保人按照保单约定的保费而缴纳给保险公司的那部分资金。从国际经验来看,由于利率风险或购买力风险的利损差等系统性风险的出现,而且由于保险的承诺特点,当保险人和投保人之间以保单为纽带建立起承诺关系,此时的保单是以当前签订时的通膨率为依据的,很大程度上会和未来的通膨率有所不同,这种通胀率的时间差异,使得纯承保保费会遭受货币贬值的威胁,即资产贬值风险。与之相对的保费和准备金也存在着资产清算风险,具体表现为:如果股市大熊市时,会出现保险公司大量出售股票,但是部分股票可能无法完成转让交易的尴尬局面。因而此收益的获得一般很少,并且大多数情况为负。所以,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本收益方式是间接投资收益。

保险的间接投资方式可概括为银行的储蓄性投资和投资于公司证劵、政府债券、房地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保单贷款和其他形式的、以保值增值为主的间接性投资。从银行的储蓄性投资角度来看,它具有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储蓄功能,而储蓄并不属于投资的范畴,它更为侧重货币的保值功用。当储蓄兑现时,储蓄者所得到的资金只有本金和利息之和。可见,储蓄的投资收益在利息的增值情况,如果利息的增值为正,并且足以抵消由于通货膨胀等市场因素所导致的货币贬值的程度,则我们可以说投资于银行的储蓄性投资为正投资,否则为负投资。

二、我国保险产品创新发展

我国自1980年恢复人保的保险业务和1981年恢复国债以来,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具体阻碍因素如下:其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育不成熟阻碍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我国保险市场的发育不成熟体现在“资金规律较小,投机性过强”。只有在保险市场的发育成熟和体系健全的前提上,才能够谈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挖掘和培养。1980年以前,我国保险业的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断层导致了推销、营销等保险的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出现了断层。“虽国家有意,但后劲不足”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我国错过了保险的绝好发展时机。其二,产品的开发规律限制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研究者认为,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取决于对其派生产品的开发。任何产品都是在发展成熟的条件下,才有时间和余力进行派生产品的开发,以充分挖掘保险产品的潜在市场价值,并以货币化的手段转化为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显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保险市场的发育不够成熟,保险产品的开发体系还不够完善,开发力度还不够,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我国特有的保险产品规律的形成,或者说,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保险产品规律的发展还不够明显。因此,由于产品开发的规律限制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其三,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不完善导致金融浅化,并阻碍保险产品的创新和发展。金融保险机构对保险基金的再投资存在信用责任关系,保险的任务就是在更高经济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找到同等利率时最低风险的最优资本产品组合。我们要充分尊重这种保险准备金的信用责任,并适当建立和发展能提高我国相应风险管理水平的政策性措施,以促进我国金融资本市场的协调有序发展。

三、结束语

目前我国保险业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商业保险、社会保险和政策性保险,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国保险业应该处于安全需求的较低级层次。保险的主要功能包括储蓄功能和保障功能,储蓄功能是以银行储蓄的手段实现,保障功能的实质是保险的保费和准备金保值增值的过程。研究者提出了保险的纯承保保费收益和间接投资收益方式,即纯承保保费是投保人按照保单约定的保费而缴纳给保险公司的那部分资金,保险的间接投资方式可概括为银行的储蓄性投资和投资于公司证劵、政府债券、房地产、抵押贷款、不动产投资、保单贷款和其他形式的、以保值增值为主的间接性投资。研究者在提出这些概念的基础上,又详细阐述了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的阻碍因素。综上所述,相比发达国家的保险业,我国保险业仍存在很大的不足,要实现我国保险产品的创新发展必须克服我国保险市场的发育不成熟、产品的开发规律限制和我国金融市场的金融工具不完善导致金融浅化这些阻碍因素。只有这样才能缩小我国与发达国家的行业差距,建立和维护我国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昭东. 关于我国保险投资状况的思考[J]. 甘肃科技纵横,2012,02:59-62.

[2] 朱俊生,郭金龙. 试论保险产品交易模式的创新方向[J]. 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07:1-5.

作者:周旭

第三篇:“互联网+相互保险+商业保险”创新发展模式探析

摘 要:随着《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的出台,国内掀起一股“相互保险热”,各路资本纷纷涉足。本文分析了相互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互联网+相互保险”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互联网+相互保险+商业保险”的发展模式——结合商业保险在风险防控、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相互保险对社交关系的利用,兼具二者的优点又可以避开各自的局限性。

关键词:相互保险;互联网+;商业保险;创新

一、相互保险

(一)何谓相互保险?

保监会2015年2月颁布《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下称《试行办法》),给出了相互保险的定义:具有相同保险需求的单位或个人,通过签订合同聚集在一起,缴纳保险费形成互助基金,由互助基金对会员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赔偿或给付。相互保险主要有相互保险公司、相互保险社、保险合作社和交互保险社四种形式,其中最为成熟的是相互保险公司。

保险最先起源于互助的形式,之后过渡到较为规范的股份制公司。但是在20世纪初,股份制公司盲目逐利,给社会带来了诸多问题,也使公众对其失去了信心。在这种背景下,相互保险公司所弘扬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模式逐渐赢得社会青睐,众多大型保险公司纷纷从股份制向相互化转变①。虽然二战之后出现了式微的趋势,相互保险公司仍在世界保险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便在去相互化浪潮盛行的20世纪90年代,1997年的一份数据显示:美、日、德、英、法五大保险市场中,相互保险公司几乎占据半壁江山,世界前十大保险公司中有六家是相互保险公司,其规模、影响力可见一斑。2014年,相互保险为全球保险市场贡献27%的保费收入,服务于9.2亿人群。

相比于股份制公司,相互保险公司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1. 出资性质不同。股份制保险公司的出资属于权益资本,用以维持公司的偿付能力,保证公司的正常运营。出资者出于投资目的,成为公司的股东,按照出资份额享有投票权和剩余收益分配权。此外,出资者严禁抽逃资本金。而相互保险公司没有股东,出资者同时具有公司所有者和保险消费者的双重身份,出资以保费收入的形式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当保险合同结束时,出资者和相互保险公司之间的保险关系和所有者关系同时解除。

2. 经营目的不同。公司是“股东”的代理人,股份制保险公司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通过承保、经营风险获取收益,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而相互保险公司不以营利为目的,由一些具有相同保险需求的个人以互帮互助为目的共同发起设立,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3. 投保人地位不同。在股份制保险公司,投保人只是公司的客户,享有保险事故发生时的保险金请求权,负有按时交纳保险费的义务。而在相互保险公司,投保人不仅是公司的客户,享受保险保障,同时也是公司的所有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和盈余分配。

(二)相互保险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由于法律和监管缺失等原因,相互保险在我国一直都是新鲜事物。目前国内仅有一家试点相互保险公司——2005年成立的黑龙江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以及2013年在宁波慈溪成立的两家农村互助保险社。

不过,随着2015年《试行办法》的出台,全国引发了一场“相互保险热”,众多上市企业纷纷开始涉足,申请成立相互保险公司。2015年2月—2015年11月,保监会共收到23个相互保险申报项目。但是由于监管体系不到位,至今尚无获批案例。这些相互保险申报项目,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类:

1. 基于互联网的众保模式②。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是抗癌公社、e互助、夸客联盟等。抗癌公社的模式类似于众筹——注册会员时,不预收任何会费。在某位会员确定发生疾病时,由平台的所有成员出资,为其众筹得到一定额度的治疗费用。e互助和夸克联盟则代表着另外一种模式——注册会员时,需要向个人账户进行充值,形成一定额度的保证金。会员发生疾病之后的治疗费用,将直接从其他会员的个人账户扣除。两种模式的主要差别在于募集资金的时间不同。

这些众保平台基于公益目的,通过互联网、微信、手机APP开展业务,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截至目前,三大众保平台的会员总数已经超过了100万人,如表1所示。《试行办法》出台之后,有些平台努力申请保监会的相互保险牌照,扩大业务范围;有些则希望延续众筹的模式,规避有关部门监管,获得更多的经营自主权。

2. 基于特定人群的相互保险。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是“天津公能”相互健康保险公司,由南开大学天津校友会发起成立,创始会员(发起人)1000名,初始资本金1亿元,旨在为校友提供健康保障。保险产品主要集中在大病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储蓄型养老保险等。

这类相互保险公司基于会员之间的情感因素开展业务,目标人群具有类似的保险需求和保费承受能力,并且通过彼此之间的信任对风险加以控制,达到互帮互助的目的。如果能够顺利获得牌照,将会对各高校、公司、企业起到带头作用。

3. 基于特定险种的相互保险。这类型的典型代表是安平责任相互保险公司,由中国保险中介行业协会筹办,旨在为保险中介机构提供相关的职业责任保险,技术成熟之后将业务拓宽到会计师、公司高管等职业。截止到2014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46家,保险代理人325.29万人,责任保险市场巨大。然而,责任保险在我国刚刚起步,无法满足保险中介机构的保险需求。

这类相互保险公司从自己最擅长、最熟悉的领域出发,借助互助的优势,将保险引入到传统保险公司难以涉及的领域,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有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风险管理能力。

4. 上市公司参与的相互保险。典型代表是由博晖创新、腾邦国际等4家创业板公司拟成立的相互寿险公司。这些上市公司设立相互保险公司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希望能够完善产业链,与自身主营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例如,博晖创新主要经营医药,与健康险密切相关;腾邦国际主打旅游,对旅游意外险存在大量需求。这些上市公司希望相互保险能够为主营业务带来更多黏性客户,拓宽产业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三)相互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相互保险在我国虽是新生事物,却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中国拥有适合相互保险发展的良好土壤,具体体现在:

1. 行业形象。相互保险以互帮互助为目的,注重成员的切实保障,每一位会员的利益与整个组织的利益高度一致,有助于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支持,改善行业形象,提升公众的保险意识。

2. 集体文化。相互保险所弘扬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扶危济困”等思想,可以与传统文化无缝对接。在集体文化土壤之下,消费者易于接受、认可相互保险,并产生用户黏性。

3. 政策支持。2014年发布的保险业“新国十条”,明确提出了“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相互保险”。2015年出台的《试行办法》,将相互保险纳入到监管范围之内,为相互保险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足以反映政府层面对相互保险的支持和期待。

二、互联网+相互保险

(一)“互联网+相互保险”优势分析

我国现有的相互保险公司和保险互助社都专注于农业保险领域,与互联网几乎没有关联。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相互保险面临全新的发展机遇。夸客联盟、抗癌公社等众保平台,便体现出“互联网+相互保险”的思想。

在移动互联时代,互联网为相互保险的飞速发展提供了沃土。基于互联网的相互保险,优势主要表现在“多、快、好、省”四方面:

“多”是指利用互联网,相互保险可以快速发展海量会员。互联网可以突破人群和地域的限制,在更大的范围内集聚具有相同保险需求的人群。夸克联盟上线一个月,就吸引了十几万会员加入,很容易就可以突破保监会规定的不少于500个发起会员的要求。此外,海量会员可以更好地满足大数法则的要求,分散风险,实现稳健经营。

“快”是指互联网可以在短时间内将出资、赔付、分红等信息,及时通知给每位会员,并且将资金快速归结到位,及时理赔,解决理赔慢、理赔难的问题。同样,每位会员可以及时了解到其他成员的出资、赔偿情况,实现有效监督。

“好”是指相互保险以互帮互助为目的,能使会员受到切实保障。互联网平台可以保证信息和资金的透明度,合理有效地披露信息,方便会员参与管理和决策。更重要的是,会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互动交流,建立线上联系,参与产品设计、研发、体验等环节,优化客户体验。而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能够有效挖掘会员的保险需求,创新运营模式,为会员提供个性化的保险产品和服务。

“省”是指互联网营销能够使相互保险突破地理限制,摆脱传统保险营销的人海战术,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沟通、交易、信任成本,以更少的投入服务更多的人群,使运营成本降低40%甚至更多。而相互保险不考虑利润因素,巨大的价格优势可以使互联网营销更具吸引力,迅速占领市场。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受益的将是投保人。

(二)“互联网+相互保险”的潜在风险

1. 资金实力。相互保险最大的问题在于募资能力弱。当极端事件发生时,由于无法在资本市场上募集资金,赔付准备金很有可能会被击穿,这正是二战之后相互保险公司去相互化浪潮兴起的重要原因。互联网的出现仍然没能解决这一问题,抗癌公社等众保平台甚至放大了这一问题。会员确认患病后,才向其他会员募集资金,如果发生极端事件,患病人数在短时间内迅速增长时,这些平台的持续经营将会面临严峻挑战。

2. 管理能力。保险在定价、承保、理赔、投资等方面专业性很强:定价方面需要依据生命表或其他经验数据,利用精算技术完成;承保方面需要对个体风险进行综合评测,履行必要的核保手续;理赔方面需要专业的事故调查、查勘理赔和核赔;投资方面需要做到资产负债匹配,维持偿付能力。相互保险公司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或人才,可能会出现错误承保和理赔、偿付能力不足、投资失败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和发展。

3. 道德风险。互联网的虚拟性,增加了相互保险的道德风险。一是投保人的道德风险,带病投保、虚假赔案、不按契约补足保费等情况发生概率很高,众保平台在承保、理赔等方面压力很大。二是众保平台自身的道德风险,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募集资金的安全性存疑,卷款跑路的风险仍然存在。

三、互联网+相互保险+商业保险

为了防范“互联网+相互保险”的风险,我们提出“互联网+相互保险+商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建立新型互联网互助平台(下称“互助平台”),结合商业保险在查勘定损、风险防控、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相互保险对社交关系的利用,兼具二者的优点又可以避开各自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巨大优势。

(一)加大对社交关系的利用

现有的互联网众保平台对社交关系利用不足,会员之间不存在现实生活中的情感联系,难以控制个体投保人的道德风险。为了谋取个人利益,投保人可能会铤而走险伪造证明材料,向众保平台骗取保险金,危害其他成员的利益,影响众保平台的偿付能力。

新型互助平台应重视客户之间线下的社交关系,以小组形式聚集现实生活中的熟人,建立保险互助关系。已有成员可以通过网络邀请自己的亲朋好友加入,新加入的人员则需要前期成员的同意。小组成员之间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沟通、交流,维持平台的高频互动。

亲朋好友之间往往拥有同质风险,保险需求与保费承受能力也较为相似。每个小组内风险互助,收益共享(有效的激励机制),客户会自行选择风险更小的客户纳入小组而剔除高风险的客户,实现自我核保,降低保险公司的整体风险。社交网络的现实特性,也使投保人对自己的行为更加约束——欺骗亲友造成的声誉损失,可以有效增加投保人的欺骗成本,减少保险欺诈的发生;投保人发生小额损失时也不好意思让亲友代为承担。这些因素都使互助平台遭遇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大为降低。当然,道德风险的外部控制也是必不可少,对存在恶意骗保、不履行合同义务、危害小组其他成员的客户加以约束或者惩罚,甚至强制清退。

(二)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

相互保险应加强与商业保险的合作,协同发展,规避自身在管理能力上的不足,发挥商业保险在资金实力、风险防控等方面的优势。不过,商业保险公司在传统业务上已经形成难以比拟的竞争力,采用现有产品争抢现有业务也不是“互联网+”的强项,所以新型互助平台应将业务集中在传统商业保险难以涉足的领域:一是创新险种,扩大保障范围;二是保障传统保险产品的免赔额之下、限额之上这些无法覆盖的部分,增加保障层次。避免与商业保险之间的冲突,是双方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新型互助平台与商业保险的合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产品开发。互助平台产品开发能力不足,同时缺乏经验数据,无法与传统保险公司在产品上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新型互助平台应该将运营重点放在客户服务上。而保障范围集中在传统商业保险的免赔额部分,也使得互助平台不需要重新设计新的保险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现有产品的比价服务或许是更好的选择。随着互助平台的不断成熟,当会员出现差异化保险需求时,互助平台可以与保险公司进一步合作,为客户个性化定制保险产品。

2. 偿付能力。为了维持相互保险的偿付能力,每位成员所交的保费会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作为传统保费,用以覆盖商业保险公司在承保、经营、赔付等方面的费用,另一部分则进入共享资金池。发生索赔额度较小的保险事故时,从共享资金池中直接予以赔付;小额索赔过多或发生大额索赔导致资金池赔穿时,则由保险公司介入完成后续赔付。资金池的管理类似于托管式保险基金,同时具备基金性和杠杆性,形成小额赔付互助分摊、大额赔付由保险公司承担的风险共担模式。每年年底,如果小组里没有成员出险,共享资金池的结余会作为激励返还给所有成员;如果发生了索赔,每个成员获得的返还奖励相应降低。

将互助金额限制在商业保险的免赔额之下,可以控制相互保险的偿付能力风险,其余风险则有效地转移给资金实力雄厚的商业保险公司。商业保险公司不仅会介入到大额赔付中,也必然会为了控制风险介入到互助平台的管理运营之中,实现有效监督。

3. 查勘理赔。发生小额索赔时,出险会员需要将证明材料在小组内公示,获得小组成员的同意之后,由共享资金池互助分摊。小组成员之间在现实生活中互相熟悉,虚假的证明材料也很容易被熟人发现。这种机制不仅对赔案实现了有效的审核,还节省了商业保险在处理小额索赔时的管理费用。发生大额索赔时,由商业保险公司进行查勘理赔。商业保险公司的技术优势、对骗保等行为的敏感性,都可以有效地防范道德风险。

4. 投资管理。从日本、美国的相互保险发展历史来看,一些商业保险公司为相互保险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有些甚至专门设立管理公司和投资公司,负责相互保险组织的风险管理和资金运作。互助平台在投资、管理方面,加强与大型商业保险公司的合作,可以解决缺技术、缺人才的问题,通过稳健经营,实现可持续发展。

5. 客户资源。小额案件虽然损失不大,但是数量众多,客户对其存在补偿需求,因此是接触客户、维系客户的重要渠道。相互保险可以借助互助优势,将保险机制引入商业保险难以涉足的小额案件。对同一风险,商业保险可以承担其中一部分风险,免赔额以下的小额损失则由相互保险承担。通过交叉销售的方式,实现在客户资源、风险数据上的合作,扩大相互保险和商业保险的可保范围,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

以车险为例,商业车险一般都会设有免赔额。另外,在车险奖惩系统NCD下,投保人为了获得下年度保费优惠,会选择自担小额损失不去索赔③,也相当于自愿承担了一个免赔额。但是小额损失补偿机制的缺失,使得客户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为此,部分车商单独向客户提供免费的小额损失维修服务。如果商业保险公司不能有效介入小额案件的赔付,必将面临客户(尤其是低风险优质客户)的大量流失。利用相互保险对这些小额损失进行保障,不失为一种好的补偿机制。

另一方面,对于这种创新发展模式,需要警惕的是:相互保险如果脱离金融保险监管,有可能出现非法集资、卷款跑路等非法行为,侵害消费者利益,扰乱市场秩序,对保险业的声誉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试行办法》虽然填补了相互保险领域的监管空白,但主要体现的是基本原则和核心理念,缺乏公司治理、业务经营、偿付能力、风险管理等方面的配套细则。

因此,只有完善监管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各项监管配套细则,才能推动相互保险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坚持统一监管,互联网和相互保险都没有改变保险的本质,对新型互助平台的监管也要与传统商业保险的监管体系保持一致,避免监管套利的产生。坚持创新监管,互联网和相互保险极大程度上颠覆了传统保险的业务经营方式,所以对新型互助平台要创新监管手段,采取适当灵活的监管标准。突出监管重点,严格规范互助平台发起人的经营行为,保证平台在经营、筹资、赔付等方面的透明度,防范内部人控制风险,维护会员的合法利益。

四、结语

相互保险有利于扩大保险的覆盖范围,丰富保险市场组织形式,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互联网+相互保险+商业保险”的发展模式,可以结合商业保险在风险防控、资金实力等方面的优势与相互保险对社交关系的利用,兼具二者的优点又可以避开各自的局限性。随着监管的逐渐完善,这种模式不失为一种好的尝试和创新。

注:

①20世纪的前30年中,包括大都会、保德信、保平在内的十几家大型股份制寿险公司纷纷转制为相互保险公司。1947年,相互保险公司为全球保险市场贡献69%的保费收入。

②“众保”一词由抗癌公社创始人张马丁首创,并将其定义为:基于互联网的小额互保。

③2015年商业车险改革试点地区出险频率同比减少26.5%,其中小额索赔减少明显,越来越多的投保人选择放弃小额索赔。

参考文献:

[1]吴韧强.“相互保险热”的动因及对保险业的影响[J].上海保险,2015,(12).

[2]肖文铨.P2P保险是否代表互联网保险的未来——以德国Friendsurance公司为例[J].上海保险,2015,(6).

[3]易辉,郝演苏.共享经济背景下的众筹相互保险[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6,(4).

[4]赵婉竹.相互保险公司在我国发展潜力的SWOT分析[J].经营与管理,2015,(7).

[5]朱孟骅.保险欺诈防范研究与思考[J].保险研究,2009,(5).

作者:冯钰宸 郑苏晋 董雪

上一篇:药学职称论文范文下一篇:高三毕业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