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探析

2023-05-16

第一篇:中国企业文化发展探析

创建企业文化探析

创建企业文化探析(供你参考)

摘要:在企业文化概念中,介绍了企业文化的概念、模式及层次结构分析,发现了企业文化的本质——企业的价值观。随后,在企业文化现状中,分析了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和企业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误区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理解透彻企业文化的本质。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指出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以人为本”、有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发展自己的特色以及注重创新几大要点。

关键词:企业文化;现状;建设;以人为本

前言

当今,企业文化的概念,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各种场合被企业家所关注。无论是声名显赫的跨国公司,或是中国本土的民营企业,都开始认识到企业文化的作用。

随着中国市场的企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许多企业面临企业改制、战略转型等管理变革问题,企业文化已逐渐成为能否顺利实现管理变革的最大制约因素。如何通过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竞争优势及企业经营业绩,实现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课题。但是在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由于直接引进了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而对企业文化的内涵、实质等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因此,需要对企业文化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创建我国优秀的企业文化。同时需要真正认识企业文化的深切内涵,真正体会到用优秀文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是摆在每一位中国企业家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企业文化概述

(一)企业文化的定义

要建设企业文化,首先应该清楚什么是企业文化。虽然“企业文化”大家听得多了,但是要任何人给企业文化一个准确的定义,恐怕很难有人能说得清楚。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 国内外的学者有各种不同的表述。

美国学者约朝翰。P。科特和詹姆斯克特认为,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中各个部门,至少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们所拥有的那些价值观念和经营实践……是指企业中一个分部的各个职能部门或地处不同地理环境的部门所拥有的那种共通的文化现象“.据统计,国内外关于企业文化的定义大概有180多种,也就是说,几乎每个管理学家者有企业文化的定义。

魏术著<<企业文化塑造__企业生命常青藤>>中,作者这样总结企业文化的定义:“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信奉并附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也就是说企业信奉和倡导并在实践中真正实行价值理念”

综合以上的专家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文化现象者是以人为载体的现象,而不是以物质为中心的现象,由一个企业文化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普遍享用,而不是企业中某些人特有,并且是企业发展中逐渐积累形成的.

(二)企业文化的必要性

身处二十一世纪激烈市场经济竞争中,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是新世纪的必然要求。

1.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21世纪的竞争将会因经济全球化而加剧,超强的世界经济的竞争,对企业的经营思想、价值观念、思想道德、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都将是一种严峻的考验。要想在经济全球化中生存并有所作为的企业,没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就难以在世界大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2.企业竞争具体表现为产品的竞争,产品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企业文化的较量。企业文化较量的实体是企业高素质的员工队伍,高素质的企业员工队伍来自于比较完善的企业用人机制和良好的企业用人环境。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是创造和谐的企业氛围和优良的企业环境,使企业能够在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得以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

3.半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成功的企业总是与成功的企业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优秀的企业无不有着优秀的企业文化。进入21世纪,尽管世界各国、各地区的企业性质、基础、现状和所处的环境都各不相同,但是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所处的困境以及寻求出路和解决问题的办法似乎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要建立新世纪企业文化。

4.进入21世纪,全球信息化、跨国公司兼并、企业强强联合,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对中国的企业将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中国的企业能否在机遇和挑战面前迅速转变观念和机制,关键取决于企业文化。因此,中国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经济、政治、文化的长远发展,其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突出,意义更加重大。

二、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现状

(一)我国企业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踏人市场经济的时间尚短,企业界对企业文化的接受也就刚刚开始。大多数企业没有企业文化这个概念,因此也就更谈不上如何去建设自己的有特色的企业文化了。

初期,国内企业主要通过CI方式推广,并与企业形象、品牌建设结合在一起,或模仿外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一些形式。到90年代中后期,随着一些大企业的沉浮,认识到了CI式企业文化不能帮助企业发展,人们把目光转向了企业内部员工关系、职业化培训、团队精神等,希望能得到切实的帮助。于是,企业理念,价值观,员工凝聚力等有关企业文化的范畴 ,成为目前企业文化发展的方向。

1.伦理型企业文化。伦理型企业文化主张德治,重视道德感化,而轻制度。中国人重情义,这是多少年来的优良传统。将人情加入到我们的管理中也就自然成为了中国民族企业的特征。这样做自然有着非常积极的方面,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也会给企业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应该说,将感情适当地带入管理中,会给员工带来正面的激励作用。但是,如果单纯由于感情的因素,就破坏了制度的执行,则只能给企业的正常动作带来负面影响。

2.关系型企业文化。关系型企业文化强调各种关系的重要,它将人事关系作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它敬重人事,而不尊重科学;重视同事关系。以关系融洽为衡量成绩的主要标准。裙带关系长期存在,会逐渐使得企业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让我们来看上面提到的事例带来的影响,在我们的统计发现,员工认为,目前公司不良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由于某些员工与领导有关系而拥有特权上。占统计人数的43%,对该企业的正常运转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文化的建设

根据企业文化的形成机制及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抓好以下主要环节:

1.科学地确定企业文化的内容。在确定企业文化内容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文化的渐进性,结合国家、企业的未来目标和任务考虑文化模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和进步,必然导致人们心理及行为模式的发展和变异。文化的渐进是一条客观规律,也是实现民族的、企业的新目标、新任务的必然要求。

(2)根据企业的外部客观环境和内部现实条件,形成企业的共性文化和个性文化。例如社会化大生产要求协作精神、严格的纪律和雷厉风行的作风;商品经济要求与用户搞好关系,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但各企业在自然资源、经济基础、人员构成等方面存在差异,客观上会产生和要求不同的文化特点。例如投资大、见效慢、风险性较大的企业,一般需要远见卓识、深思熟虑、严谨的态度和作风,而生产生活消费品的企业则要求灵活、机敏的作风。

(3)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和现有的企业文化采取批判与继承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辩证分析的方法,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特别要善于发扬本企业的优良传统。

(4)重视个性发展。一个企业的文化个性,是这个企业在文化上与其他企业不同的特性。国内外的优秀企业,都是具有鲜明的文化个性的企业。我国企业自觉的文化建设刚刚开始,更需要重视企业文化个性的发展。首先要认清自己的特点,发挥本企业及其文化素质的某种优势,在自己经验基础上发展本企业的文化个性。

2.积极强化,持之以恒。企业员工的价值观、信条、口号、作风、习俗、礼仪等文化要素,是不断进行积极强化的产物。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也应遵循这些法则,对员工行为给以积极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由组织的少数人创造、倡导的某种文化质,传播到组织的每个团体,再由一个个团体传播给每一个人,使之在企业的每个角落里生根、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改变企业文化的模式,不仅要长期积累新文化质,而且要同旧文化质的“惰性”作反复较量、长期斗争。不仅要经过鉴别,以决定取舍,而且要经过长时间的加工制作、消化领会,才能把它吸收进自己的文化里。因此,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长期努力,持之以恒。

三、结语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创建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基石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基本因素。本文首先对企业文化的概念模式及层次结构进行分析并了解了企业文化的价值观。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中最模糊的领域。也是迄今为止对每个企业来说最具挑战的一环。优

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长久不衰的基础和动力。

参考文献

[1]埃德加H.沙因(美).企业文化生存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刘光明.企业文化(中科院研究生教材)[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3]吴倬.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清华哲学教材系Ⅱ)[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2.

[4]郭湛.哲学素质培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5]陈伯齐.“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M].湖南社会科学,2004.

[6]叶生.思维决定一切:企业战略,文化,与人力资源[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4.

[7]叶生.重塑:企业文化培训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8]王璞.企业文化咨询实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

[9]约翰?科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10]斯蒂芬?P?罗宾森.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回答:2009-09-30 19:27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谢谢

以下是特别推荐给您的相关问题

请答复:建筑施工企业主要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和专职...企业特有风险又称为什么?

如何策划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以什么标准来进行岗位的分级?

小型企业员工绩效考核应怎样开展?

其它回答 共1条回答

评论

罗西难得

[学者]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共同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企业文化可分为四个层次:理念、制度、行为与物质。

其中理念层是核心,包括愿景、使命、价值观、精神、企业哲学、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

制度层包括企业各种制度与规范,尤其是人力资源的各项制度,与企业文化密切相关;

行为层主要包括高层、中层、基层和员工的管理行为,这些行为体现了公司的文化;

物质层主要包括企业的VI、办公环境、雕塑、内刊、宣传栏等一切可见的能够体现公司文化的东西。

如何建立企业文化,主要包括:

中国缺少的并不是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优秀的人才,缺乏的是正确理解企业文化,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管理制度和员工的日常工作,并全力推行的管理者。

在我们长期为企业做企业文化咨询的过程中,结合中国实际,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塑造方法。

一、 提炼企业经营理念并加以宣讲

1. 行业特点分析:企业文化要与行业特性和企业的经营特点相一致,别人的企业文化,未必适合你的企业。

2. 广泛征求意见: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要得到大家的认同,首先要征求大家的意见,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总经理文化、高层文化,这是不对的,企业文化首先应该企业大多数员工都认同的文化。为了做到这一点,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不妨先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采取扬弃的办法,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

3. 提炼核心理念:在我们为企业做咨询的过程中,首先问企业老总的一句话就是:“您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来概括公司的文化吗?”很多企业的老总都要思考半天,其实如果不是在第一秒就回答出答案,这时答案已经不重要了,说明这个企业的文化并不明晰,连老总都不能马上说出,更何况基层的员工呢!因此,我们在为企业做咨询时,都是建议企业必须首先树立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而且要成为企业员工都认知和认同的理念,同时在做品牌推广时,要让客户和顾客也认同企业的这种价值观念。比如海尔,“真诚到永远”已经由最初的产品和品牌的理念,上升为一个企业的理念,成为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

4. 扩展为理念体系:企业应该有一个核心的价值理念,但基于这样的理念,还必须拓展为企业各个层面的管理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完整起来。比如海尔,围绕他的核心理念,形成了完整的理念体系:人才理念——海尔赛马不相马;质量理念——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兼并理念——吃修克鱼;研发理念——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难题。在这些理念背后,又有相应的办法和制度作为支撑,使整个理念体系变得生动而有效。

5. 沟通渠道建设:企业理念要得到员工的认同,必须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公司的文化是什么,怎么做才符合公司的文化。同时,企业高层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应有意识地宣扬企业的文化,让顾客和客户认知本公司的文化,只有产生了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才能成为公司的忠诚客户。

二、 转化为相应的制度

1. 把制度落到纸面:不少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只停留在理念宣传的阶段,不能深入进行塑造,一方面在于领导者缺乏系统建设企业文化的决心和勇气,另外一方面就是对企业文化的塑造有误解,认为企业文化是以理念塑造为主的,如果把他变成制度,就会削弱企业文化的凝聚作用。其实并非如此,优秀的文化要落到纸面,让大家有法可依,有章可寻。尤其对于人力资源制度,包括招聘、培训、考核、薪酬、任免、奖惩等,都应该深刻体现出公司的企业文化。著名的惠普公司,他的文化非常强调对人才的培养,因此他制定了完善的培训制度,员工从入职开始,就一步步地接受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另外,作为制度的一部分,惠普把培训也列入每个经理人的职责,他们90%的培训课程是由经理们上的。在惠普公司的理念中,认为这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投资。惠普公司只所以能成为行业内的楷模,就在于不仅树立了一种优秀的“以人为本”的文化,更把这种文化生根发芽,制定了科学的制度来落实这些优秀的理念。

2. 存在就是合理吗?不少企业重新树立了自己的文化,但是如何修改公司现有的各项制度,使其与公司的文化相融合,是个难点。在我们做咨询的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的管理者发出这样的疑问:“你们做的制度的确很科学,可我们现在的制度感觉更合理。”请问“存在的就一定是合理的吗?”企业多年形成的制度有很多历史的、现实的和人为的原因,在进行战略调整、文化重塑和组织变革后,很多制度已经根本不适应企业的发展了,比如很多企业的薪酬政策,很明显的有忽视绩效考核、因人而异、级差过小的现象,但是企业同时担心如果实行市场化的薪酬制度后,会激发员工的矛盾,引发企业的不稳定,因此陷入取舍的两难之中。企业里有不少领导者最初是变革的积极推动者,可一旦这种变革有损自己的利益,他马上就会成为反对力量。所以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企业领导者必须先问问自己,下定决心了吗?自己会首先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吗?

三、 理念故事化,故事理念化,并进行宣传

1. 理念故事化:优秀的企业文化并不是只让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认同,而是让所有的员工,甚至是临时的员工都认同你,这才叫卓越的企业文化。企业在导入新的企业文化时,首先应该根据自己提炼的理念体系,找出企业内部现在或者过去相应的先进人物、事迹进行宣传和表扬,并从企业文化的角度进行重新阐释。海尔总裁张瑞敏“砸冰箱”的故事耳熟能详,是理念故事化的典范。

2. 故事理念化:在企业文化的长期建设中,先进人物的评选和宣传要以理念为核心,注重从理念方面对先进的人物和事迹进行提炼,对符合企业文化的人物和事迹进行宣传报道。在一家合资公司的企业文化咨询项目中,我们帮助他们按照企业文化的要求进行先进人物的评选,并在公司内部和相关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让全体员工都知道为什么他们是先进,他们做的哪些事是符合公司的企业文化的,这样的榜样为其他员工树立了一面旗帜,同时也使企业文化的推广变得具体而生动。

四、 跨越沟通,让你离员工更近

1. 称呼的艺术:企业文化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不要以为企业文化有多高深,作为高层管理者,只要你在日常工作中稍加注意,一样能塑造出浓浓的企业文化氛围。在惠普,即使对董事长,都是直呼其名。同样的,在联想集团,从总经理到基层员工,大家都提倡直呼其名。通过这样的称呼,拉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从而提升员工之间的凝聚力。如果您是以为老板,明天见到你的一位下属,试着只叫他的名字,看看效果如何。

2. 定期走访:高层管理者是企业文化的“设计师”和“牧师”,既是建设者,也是传播者。不要离你的员工太远,抽出时间到你“大厦”的建筑现场看看那些辛勤工作的“工人”们,慰问一下他们,并适时地传播你的文化,这非常有效。通用电器在自己的价值观里,明确提出“痛恨官僚主义”,提倡管理人员深入基层,进行调查走访。总裁韦尔奇经常找一些中层和基层主管进行沟通,他的一句名言就是“沟通、沟通、再沟通”。

3. 定期接见:不管是大型的公司,还是小型的企业,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定期(每月或者每季)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单独会见一下那些来自公司基层的员工,可以是表现突出的,也可以是问题员工,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仅使您更具亲和力,而且使组织减少官僚作风,保持沟通的顺畅,让您更多的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

五、 以身作则,最为关键

1. 企业高层的角色:作为企业文化的建筑师,高层管理人员承担着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也最直接的工作。有一次一个企业老总问我:“你觉得塑造企业文化什么最关键?”我告诉他:“是你先把自己塑造成为企业文化的楷模!”一些企业高层管理者总感觉企业文化是为了激励和约束员工,其实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那些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文化的形成和推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次我辅导一家企业做企业文化,他们老总说自己非常重视人才,希望企业理念在这方面有所体现,在我们谈话时,恰好安排要面试一个中层经理,当他的秘书告诉他面试者来了时,他却满不在乎地说:“让他再等半个小时,我有事走不开。”一件小事足以体现他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了。企业的高层领导往往是各种理念、制度的直接破坏者,他们负面的言行对企业文化的破坏作用更大。

2. 从点滴做起:很多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塑造时,喜欢大张旗鼓地开展一些活动、培训和研讨,其实企业文化的精髓更集中在企业日常管理的点点滴滴上。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管是高层还是中层,都应该从自己的工作出发,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和作风,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在思科,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思科总部的员工看到他们的总裁钱珀思先生,大老远地从街对面小跑着过来,这位员工后来才知道,原来钱珀斯先生看到公司门口的停车位已满,就把车停到街对面,但又有几位重要的客人在等着他,所以他只好几乎是小跑着回公司了。因为在思科,最好的停车位是留给员工的,管理人员哪怕是全球总裁也不享有特权。再比如GE公司,他有一个价值观的卡片,要求每个人必须随身携带,就连总裁,也随时都拿出这个卡片,对员工进行宣传,对顾客进行讲解。试想我们国内的许多公司高层管理者,你有这些世界一流公司总裁的理念和作风吗?

塑造企业文化的办法有很多,但根本的还在于企业管理者尤其是高层管理者,有没有决心和勇气先把自己塑造为企业文化的典范,能不能首先自己先认同并传播公司的文化,这是决定企业文化成败的关键。

第二篇: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探析

摘要:近年来,国家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发展高度重视,乡村旅游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本文总结了现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了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境,并以笔者进行乡村旅游开发的经验总结出了“四新”,“五化”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的路径。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游项目也实现了产业升级、休闲方式升级、景观升级、全时升级等的不断提升。

据统计,在城市居民小长假出游选择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70%以上。不少县的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占当地旅游接待总人数和总收入的比例已达到和超过50%。据《光明日报》2012年7月26日报道,截至2011年底,我国农家乐数量超过150万家,规模以上休闲农业园区超过2万家,年接待游客超过6亿人次。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营业收入已超过1500亿元,带动1500万农民受益。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2010年国务院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积极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2011全国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乡村旅游作为国内旅游的基础工程来抓,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国内旅游的主战场,摆上突出位置抓实抓好。

一、中国现阶段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模式

从经营内容来看,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主要有以下七种模式。

(1)田园农业旅游模式:即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农业游、林果游、花卉游、渔业游、牧业游等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主要类型有:田园农业游和田园观光游等。

(2)民俗风情旅游模式:即以农村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为旅游吸引物,充分突出农耕文化、乡土文化和民俗文化特色,开发农耕展示、民间技艺、时令民俗、节庆活动、民间歌舞等旅游活动,增加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主要类型有:农耕文化游、民俗文化游、乡土文化游和民族文化游等。

(3)农家乐旅游模式:即指农民利用自家庭院、自己生产的农产品及周围的田园

风光、自然景点,以低廉的价格吸引游客前来吃、住、玩、游、娱、购。主要类型有:农业观光农家乐、民俗文化农家乐、民居型农家乐、农事参与农家乐、食宿接待农家乐、休闲娱乐农家乐等。

(4)村落乡镇旅游模式:以古村镇宅院建筑和新农村格局为旅游吸引物,开发观光旅游。主要类型有:古民居和古宅院游、民族村寨游、古镇建筑游、新村风貌游等。

(5)休闲度假旅游模式:依托自然优美的乡野风景、舒适怡人的清新气候、独特的地热温泉、环保生态的绿色空间,结合周围的田园景观和民俗文化,兴建一些休闲、娱乐设施,为游客提供休憩、度假、娱乐、餐饮、健身等服务。主要类型有:休闲度假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

(6)科普教育旅游模式:利用农业观光园、农业科技生态园、农业产品展览馆、农业博览园或博物馆,为游客提供了解农业历史、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旅游活动。主要类型有:农业科技教育基地、观光休闲教育农业园、少儿教育农业基地、农业博览园。

(7)回归自然旅游模式:利用农村优美的自然景观、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发展观山、赏景、登山、森林浴、滑雪、滑水等旅游活动,让游客感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回归大自然。主要类型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上乐园、露宿营地、自然保护区等。

二、“百尺竿头,以何为进?”

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模大,效果显著,其网络化、漫点式的发展过程,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乡村旅游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单体规模小,对应市场难;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少;卫生条件差,产品供应不足;经营单一,同质化强;恶性竞争,质量不高等。从乡村旅游开发的角度,则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问题:

一是乡村旅游存在旅游资源相似,产品同质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以自然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就自然资源而言,主要是强调有山有水,风景美丽、气候宜人。而现在国内各地的山水资源从本质上说区别不大,只是南方的山秀丽一点,北方的山雄伟一些。其次是以人文资源为主的乡村旅游。把乡村生活作为一种资源来看待,并且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本来是很不错的事情,但其中也存在差异不显著,产品雷同的问题。许多地方在没去之前很向往、很憧憬,去过之后却感觉很普通,这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二是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乡村旅游现在大多还只局限于农家乐这一基本的产品模式。一方面是产品模式单一,另一方面是各地的农家乐及乡村旅游本身在地理环境、人文环境、历史传承等方面基本相似,由此形成了严重的近距离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三、中国新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诉求

中国,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对乡村旅游的要求要更高、更多。我们希望中国乡村

旅游的发展,既能促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又能增加农业功能,还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就业渠道,形成系列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推动农民观念转化,培育农村市场机制。这是一种对乡村旅游综合作用的要求,是对其城乡统筹、品质升级的诉求。

四、“四新”“五化”创乡村旅游开发新路径

(1)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四大创新

①培育新型旅游资源,强化主题景观打造。推进创意农业,整合其他产业资源、建设人工景观、策划旅游节庆等。通过产业融合,借助科技手段,人工创意并营造能够体现乡村特质的旅游景观与活动。北京郊区在创意农业发展上已取得明显进展,由华汉旅主持开发的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就是其中的成功案例。

以自然风光和浓郁欧洲情调为复合载体,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与园林风格作为参照系,并在此基础上,糅合了中式园林的形态特征与设计理念,通过“漫天花雨,开心田园”的定位,打造了“北京最美丽的香草花海”——北京怀柔香草庄园。在产品上,提出了开心农庄的方案,主要就是通过人们加入农庄会员籍,认养一块土地,收取费用,人们可以当农夫、做地主,空余时间来田里劳作、采摘、收获,打绿色食品牌。而我们构想的开心农庄,是在此基础上,和网络结合得更紧密,更贴近京城白领的网络和实际生活模式。建立“怀柔开心农庄”网站,网站与“开心农庄”景区即时互动,并通过增值服务获取收益。

②创新资源依托,寻找村庄灵魂,运用国际化理念设计。创新资源依托,主要是指挖掘传统“三农”旅游资源。包括传统农耕文化、乡土传统知识、民族文化遗产等。文化是旅游的灵魂,目前各地乡村旅游发展,对餐饮、娱乐重视有加,而对乡村文化的挖掘利用不足,随着非物质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而涌现出的众多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未能充分利用起来。比如,北京市大兴区长子营镇沁水营村规划是这一模式的成功体现。

没有优美的山地自然环境,没有保存完整的村落古迹风貌、没有特色突出的民风民俗。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沁水营,只是一个京郊的普通村落,如何在资源现状特色不突出的基础上策划好沁水营,这是本案最大的难点。如何摆脱传统上一村一品策划就资源论资源的局限性,突破京郊乡村开发血拼资源的怪圈,为北京京郊乡村探索新的发展模式?规划者提出了“京晋文化博物苑,乡村记忆第一村”的发展主题,抓住沁水营村京晋文化和村庄记忆两大特色,从“抓住京晋文化,塑造村庄发展灵魂;突破资源局限性,打造特色“沁水生活”;抓住先发机遇,聚合七十二连营精华资源;依托村志,关注昨天、立足今天、畅想明天;文化产品化、产业化;关注村民人文精神,再现村庄记忆”六个方面切入策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③泛农产业复合展示,推进“三生”(生态、生产、生活)立体休闲。创新“三农”旅游资源包括发展特色种养、推进创意农业等。除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合理调整其产业结构,第四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思路,强调建设农业与旅游、商务、教育、科研、科技多元产业复合的综合型、多元化、现代型的农业园,形成“泛农产业复合”的展示空间。

以《湖北宜昌“夷陵农谷”概念规划》为例,该规划将其整体功能布局为“一园二区”,其中一园为科技农业示范园,二区分别为休闲游乐区和田园度假区。科技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农业为主题,集代表多种农业前沿科技的种植园、农业科研、商务、培训等多元功能于一体,同时也是夷陵区乃至宜昌及华中农业提档升级和区域联动的引擎性板块;休闲游乐区以农业主题休闲、游乐为特色,包括“美丽乡村”风情园以及乡村迪士尼等主题园区;田园度假区规划乡村田园风格的主题商务及度假区域,是低碳、环保社区的典范性区域。

④产业融合促城乡一体,规划先行助力“城镇上山”。小城镇处于农村与城市之间,在城乡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农业产业化的服务依托,对广大农村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2011年到2012年上半年,华汉旅依据云南省“十二五”规划明确的生产力布局,通过对1700多个乡村的统一规划,优化调整了其空间布局,明确了其建设用地发展方向,积极引导了城镇建设和产业向山地的聚集,助推云南“城镇上山”战略的实施。山地城镇将成为云南今后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式。

(2)乡村旅游升级的“五化”发展

①产品差异化。应充分利用丰富的乡村景观、生态、文化、民俗等资源,向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升。推广乡村酒店、国际驿站、采摘篱园、生态渔村、休闲农庄、山水人家、养生山吧、民族风苑等八种全新旅游业态,引导乡村旅游走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之路。

②营销品牌化。各地应根据自身的生态、文化、建筑、民俗等条件,创建并打响自身的特色化乡村旅游品牌。也可以根据市场情况创建、树立区域性品牌,以品牌促营销,以营销促发展。

③管理组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由自发到自觉,目前,组织化程度依然不高,必须向管理的组织化、协会化提升。随着乡村旅游规模的扩大和产业基础的完善,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通过组建规范的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如“农家乐”协会、“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旅游服务公司等),提高乡村旅游经营主体自我管理和发展的组织化程度,能够有效地推动、提高乡村旅游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增强乡村旅游的综合竞争力。组建“协会”等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组织,最关键的在于发挥三个核心作用:“保证质量,维护声誉,促进发展。”

④理念时代化。倡导新乡村主义。城里人是用一种浪漫来想象村庄,是专家所言的“民俗风、山水画、田园诗、文化歌、生活曲、梦幻情”的综合体验,是“自然自然大自然,生态生态深生态,文化文化活文化,生活生活真生活”的品质要求。

培育庄园文化。乡村旅游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培育一种庄园文化。这种庄园文化是乡村旅游、乡村休闲发展达到的一种极致,一种高端的境界。在欧洲,这样的庄园文化是非常普遍的。因为欧洲在历史上就形成了领主经济,每一个领主都有自己的一个庄园,所以培育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文化。庄园文化在中国还没有培育出来,所以进一步要培育一套新型的

乡村旅游的庄园文化。这套庄园文化培育出来,就会达到一种极致。现在欧美各国,包括其它发展中国家都有一个概念,叫乡村俱乐部。乡村俱乐部也是在展示一种极致,但是它和庄园不同。乡村俱乐部一般来说,没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不是家族传承,而是一种现代会员制的方式,但培育的也是高端的文化。

⑤发展内生化。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必须把发展的内生力量看做是一个整体,对其各部分力量进行合理架构,使当地政府、乡村基层管理组织和村民各司其职,相互协调,各尽其能,共同推动乡村旅游内生式发展。

第三篇:国有企业文化建设探析

[摘要] 国有企业是一种特定的企业形态,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资本结构的国有化,国企改革在我国已进行20多年,其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条规律,即国企改革的成功总是离不开企业本身管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人预言,21世纪企业最高层次的竞争就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的确,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形象,规范企业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和经营,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国有企业 改革 企业文化

国有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先形成适合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企业文化,如果说我国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大笔勾勒出的一幅幅草图,那么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的逐渐确立,国有企业的原有生产模式,经营理念,员工的思想认识,就需要一种完全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企业文化即国有企业文化来更新和替代。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内涵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长期的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的总称,是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对企业成员具有感召力和凝聚力,能把众多人的兴趣、目的、需要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反映。企业文化本质上属于企业管理的范畴,它的内涵包括四个方面,即:企业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企业的精神文化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企业的制度文化就是企业的法规、管理制度等,它是企业的法律形态、管理形态的集中体现。企业的行为文化就是企业员工在日常生产经营、学习娱乐中产生的群体行为。企业的物质文化就是在企业的产品、服务、环境、设施等物质形态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四者的关系是:精神文化建设是先导、制度文化建设是支撑、行为文化建设是基础,物质文化建设是载体。其主体内容大致分为:1.劳动文化(主体是劳动者);2.生产文化(主体是管理人员);3.经营文化(主体是决策层)。它是企业领导倡导、培植并身体力行的结果,通过各种方式灌输到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中去,日积月累地逐步形成。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企业经营管理发挥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即使领导人更换,也会代代相传。

二、企业文化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家,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国企改革与其他国家国企改革中面临背景的最大不同,也是我国进行国有企业改革中最大的国情,因此,要研究我国国企改革中的企业文化,更应该关注企业文化的来源以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企业文化热的兴起,源于美日在七八十年代由于产业竞争形成的企业文化的调查研究,而在中国明确提出应该进行企业文化研究的是台湾。台湾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把企业文化研究的宗旨归结为寻求中国式管理模式,认为“即使在现代世界中,中国社会及中国人仍有其与众不同的特点,而这些特点则是传统旧文化与外来新文化相互调节与整合的结果”,因此,研究的宗旨是“创造与采取崭新的中国式管理”,以便“在崭新的中国社会管理新的中国人”。

熟悉中国企业管理历史的人们都知道,80年代美国管理学者津津乐道的企业文化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当欧美企业大力推行泰罗科学管理制度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家就发现了它的神妙功能,并在自己的企业内大力塑造企业精神。

范旭东和侯德榜创办的以六大精盐厂、永利制碱厂和黄海化学工业研究所构成的企业集团,1935年正式公布了它的四项基本信念: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

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发展实业;

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莫大光荣;

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而顾全团体。

其他如宋斐卿创办的东亚公司的“东亚精神”,刘国钧经营的大成纺织印染公司的“大成精神”,青岛华新纱厂的“华新精神”都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所留给我们的企业文化遗产。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鞍山钢铁公司培育、倡导了“以厂为家,埋头苦干”的“孟泰精神”。60年代大庆油田培育、倡导了‘三老四严”、“四个一样”的 “铁人精神”。80年代中期,我国企业界掀起了塑造企业精神的热潮。许许多多企业都概括、提炼出自己企业的口号和信条。

著名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成为国内最早倡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型骨干企业。陈清泰厂长以企业家的战略眼光,看到“二汽文化”应该成为二汽生产经营管理、思想政治工作乃至生活管理工作的惟一标准。他说:“二汽的企业文化,应是我们待人处世所遵循的原则,是二汽家庭中的职工之间、二汽与社会交往的值价观。它代表了我们的信念、精神、行为准则,是我们制订政策的基础。”在整个汽车城,谈论企业文化已成为一种时尚。他们成立了二汽集团企业文化研究会,并创办了《企业文化》杂志。二汽党、政领导密切配合,把企业管理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总结和弘扬以“视今天为落后”的二汽哲学为核心,以系统观、发展观、动力观、创造观为基本结构的“二汽文化”,有力地推动了二汽集团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迅速发展。

具有50多年历史的上海嘉丰棉纺厂,素以严细成风、质量求新闻名,早在1961年该厂产品即已获得出口免检的殊荣。近几年,该厂继承和发扬了“虚心好学,严细成风,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嘉丰风格”,同时结合企业的转轨变型,为企业文化注入了新的内容——“面向市场,不忘国家,赶超世界”。该厂既具有老企业的成熟,又焕发新时代的朝气,经济效益和企业素质同步提高,1989年荣获全国“金马奖”和十佳企业的光荣称号。

些五六十年代以培育“企业精神”闻名全国的企业—大庆油田、鞍钢、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长春百货大楼、上海无线电十八厂等,则趁企业文化的热潮,对本企业的传统进行解剖和升华,在确认本厂优良文化的同时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长远目标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提出了更具时代特点的崭新企业文化,把本企业的文化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构建国有企业文化的理论原则和措施

我国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要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为渊源。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下形成了以儒家文明为主体的多种文化的互相融合统一,形成了现在独特灿烂的中华文明。其中一些传统观点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东南亚各国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并形成了一个广泛的儒家文化圈。这些地区的许多著名企业,如松下公司、三星集团等,便是以儒家文化作为其企业文化的主体,造就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一种互相信任,互为依托,共同生存的关系,从而使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立于不败之地。

1.儒家文化重视人伦的思想有助于我国企业形成“以人为本”的管理特色

中国儒家崇尚“天人合一”,历来的统治者都以“得民心者得天下”,作为自己的最高统治思想。而我国兵法里面也说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而重视人的力量转化到企业里面去就是关心职工的生活,家庭,娱乐等各方面,只有在企业中作到“以人为本”,才有可能凝聚职工工作的热情,发挥其创造力和生产力。

2.儒家文化重视道德传统有助于在企业中形成确立优秀的价值观,孔子说过:“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顺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便是说,只是依靠刑罚和制度来约束管理人民,是不能建立起人的羞耻之心,而只有依靠道德的教化,才能让人民真正从思想上和行为上服从于纪律。企业文化的精髓便是要让职工能从思想上接纳其观念,并在实际操作中恪守自己的职业道德,这是我国企业建立企业文化的宗旨。

3.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礼仪的民族,“汤汤大国,礼仪之帮”,其中有敬老爱幼的礼仪,有尊崇师长的礼仪,更有忠君爱国的礼仪

在企业建设中,礼仪的延续不仅是必要的更是应该的,比如,对领导的尊敬,对年老职工的照顾,特别是对企业的忠诚,这是任何一个团体任何时刻凝聚力量的来源。

而封建社会的一些腐朽没落的思想也会对我国企业文化的形成产生负面影响:

1.大一统国家崇尚中央权威的思想是对企业独立法人地位的挑战

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企业遇到困难“不找市场找市长”的反常现象,国有企业本身作为一个企业而存在,要满足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话,其改革也是应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指挥企业运行向经济手段、市场手段过渡的改革。

2.“均天下,平富贵”在我国传统民众思想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孔夫子曾经说过,“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思想用时髦的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平均主义”,这种思想在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制度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对于现在进行的市场经济改革,却是弊大于利。首先,市场经济的灵魂是崇尚竞争,竞争力是企业保持生存和发展活力的核心条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平等,优胜劣汰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而平均主义的观念从根本上是反对竞争、反对优胜劣汰的。其次,我们知道现代企业的扩大再生产是一个不断积累资本的过程,而平均主义则要求对企业利益进行平均分配,这对企业扩大再生产能力会有重要影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坚持吸收国外著名成功企业的企业经营理念,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补充,因企而宜,洋为中用。但是,任何成功的经济模式和管理文化,都不可能靠照抄别人的经验和成果而获得,因此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有企业文化时,应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考虑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更应该考虑到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的传统思维方式及管理文化现实,在充分了解自己现状的同时,借鉴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并使之与本企业、本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因此,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企业为目标的原则

任何企业的发展和生存都应该树立自己的目标,这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所在,没有发展目标的企业,就像没头的苍蝇,到头来会撞的自身伤痕遍体,甚至死亡。

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只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才能适应这样的经济环境。因此我们的国企改革必然要朝着这一目标努力,这是我国企业摆脱困境,实现自身竞争力的唯一方向性选择。

2.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发展方向

“以人为本”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内外,要充分考虑企业职工各方面的权利、利益,因此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把企业职工的福利及切身利益同改革放到显著的位置,特别是在大型的国有企业当中,只有真正的照顾到职工的生活和生产各方面利益,我们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企业职工团结在一起,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斗,这是企业领导者的一项道德标准,更应该成为企业本身的制度性标准。

3.要培养企业内部员工的竞争、忧患意识

“竞争“是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的动力所在,他存在于企业运营的每一个角落。在现代化的新型企业里面,我们要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吃大锅饭”的混天度日的腐朽风气,一个不会竞争的企业,不会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同样,一个不能适应竞争的员工,也不应该是一个合格的员工,员工的竞争力是企业的脉搏,强而有力的脉搏会带动企业无穷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在精神上必须重视“榜样”,“模范”的作用,在制度上必须奖罚分明,只有这样,才能在企业面对外来强大竞争力之时,能够统一步调,应付困难。

4.要创建开放包容创新的企业文化氛围

现代化的新型企业,必然是一个与外部联系很紧密的企业,比如和外来企业的竞争,对外部知识和人才的吸纳,对国内外市场的联系,这就要求企业始终有一种开放包容的文化,只有包容,才能够多元,只有多元,才能实现企业对各种信息资料的采集,才能实现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最优选择”。

正因为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具有开放性,与社会各方发生广泛联系,各企业之间在经济活动中,就会有相互竟争、相互比较的机会,要想在相互竞争和比较中取胜、就要有不断创新的意识。这种创新,是立足于本企业特色和特征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在创新后仍然具有自己企业的风格和特色。企业文化只有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才能经久不衰。

5.要培养企业内部“参与”氛围

正如任何一项工程,如果没有民工的参与,可能就只是一张纸上的草图,任何一项企业计划,如果没有员工的参与,那就只是一个毫无意义的构思,永远不可能成为现实,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参与原则、主要是指企业内全体职工对企业目标、企业经济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取得确认和认同。要实现这个参与原则,就要尊重企业内全体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尊重企业全体职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全体职工的个人价值观和心理要求,从而使全体职工能够积极自觉地参与企业目标、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道德的确立和建设中来。只有这样,企业文化建设才能真正体现企业全体职工的参与,使企业文化真正植根于全体职工心中。

6.企业领导要率先垂范

企业文化是企业领导人的人格化,作为企业文化的第一倡导者和实践者,企业领导人应当成为企业文化的“传教士”,不遗余力地宣传、贯彻、推进企业文化。其次,要身体力行,成为企业文化的模范实践者。如果企业文化倡导的是创新,领导人就应该带头创新,如果企业文化倡导的是质量第一,就应该真正在产品的设计、制造、服务等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坚决果断地纠正那些与企业文化相悖的思想和行为,宁愿牺牲短期利益,也要确保质量方针的贯彻执行。

以上6条是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建立企业文化的一些原则性总结,而具体到不同的行业部门,应根据不同情况有所区别,“有的放矢”,才能真正作到对症下药,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建设健康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善:企业动力之源-企业文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1年11月

[2]苏勇:中国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9月

[3]赫明道等:中国企业文化概论.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7月

[4]张德刘冀生:中国企业文化-现在与未来.中国商业出版社,1991年10月

[5]黄厚载:中国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1年5月

[6]张兴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科技创业月刊,2005年第1期

[7]李宁:企业文化的价值.山东经济,2005年01期

第四篇:探析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策略

摘 要: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更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企业文化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已不容忽视。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步伐。文章论述了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分析了企业文化创新所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文化创新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创新 策略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5-283-02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软文化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秘诀就是快速学习和持续变革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企业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和社会发展并驾齐驱的关键,因此进行企业管理创新势在必行。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创新企业文化可以将这种创新精神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企业树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从而保证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企业文化创新的重要意义

1.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理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创新。因为企业在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环境、经营策略都不相同,那么与之相应的企业文化也应该不断进行变革。没有创新的企业文化不仅没有生命力,而且会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许多企业经营失败的教训,就在于企业文化的创新没有跟上企业的发展进程,最终导致企业发展的停滞和衰退。因此,企业文化的创新对于企业适应市场、提高核心竞争力和整体素质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是中国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关键。在当前经济背景下,企业文化创新就是要赋予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核心价值观、管理模式和表现方式,使之成为推动企业适应新形势的动力源泉,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2.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整体战略顺利实施的强大保证。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所培育起来并为员工共同遵守的目标、价值观、行为规范的总称,它是企业管理中最持久的驱动力和约束力。企业文化的力量在于它能深入人心,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行为,使人们的行为规范化、协调化,并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和接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战略性资源和培育的核心竞争力,这包括企业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创新。其中,优秀的企业文化创新是构成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支撑点。而任何企业的整体战略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战略的执行力,文化创新正是这种执行力强弱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必须扬长避短,制定灵活的战略方针,以适应多变的竞争环境。这就要求广大员工在价值理念上认同企业的整体战略,通过文化创新,强化员工的思想观念,从而形成全员自觉的行为规范和价值理念,并自觉地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奋斗。

3.企业文化创新是企业完善制度建设和整合文化资源环境的支撑。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文化要注重在观念变革和制度、机制转换的关键环节上进行创新。制度的刚性在企业中比较受重视,然而人们很容易忽视文化柔性对制度的保障作用。企业是一个合作团队,拥有着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企业作为一个时刻保持新鲜活力的经济细胞,不断吸纳着来自四面八方的精英人才,每个人的加盟都是一种新的文化整合与配置,只有在文化创新的环境支撑下,企业的文化内涵才会日益丰厚。文化创新会使企业的传统文化、优势文化、外来文化有机融合、互补,形成企业的文化氛围和?r值理念体系。高扬科学理性精神和人文价值精神,构筑企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激活每一个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当代企业文化创新的根本方向。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

1.观念落后。不少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现象,认为企业文化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不愿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以人为本是企业在管理工作中处理内部成员关系的一项基本准则,但目前我国很多企业仍然把人当作“企业附属物”,采取的仍然是“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模式,员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极大地影响了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2.企业文化创新缺乏个性。由于各个企业的具体起点不同、发展的历史不同、经营理念不同及人员结构不同等情况,所以企业对环境做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但是许多企业在企业文化创新上,不顾自己企业的特点,直接引进西方企业文化的管理形式,照抄照搬别人的模式,严重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不能体现自己的企业理念和企业精神。出现了众多企业在文化创新的模式、内容等方面上大同小异,文化创新变成了标准化模式。

3.企业文化抽象化,脱离企业经营管理。有的企业把企业精神等同于企业文化,在塑造企业文化时,把文化的三个层次割裂开来,使核心层与外层和中间层相剥离,单纯强调企业精神的重要性,而没有和企业的战略、制度等具体手段结合起来,企业文化抽象化,严重脱离企业管理实际。例如,企业设计了一整套企业文化,却疏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向员工灌输,疏于日常对员工的培训和激励,这就很难在企业里真正建立起优秀的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对促进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单独发挥作用的。因此,企业文化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与企业的实际经营管理环节联系起来,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4.片面夸大企业文化的作用。成功的企业总有其良好健康的企业文化,但是,绝不能由此而断定企业文化能够解决企业所有的问题。如果说体制和制度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精、气、神”。离开了体制和制度,企业文化既“治”不了企业,也“救”不了企业。良好的企业文化必须附着于健全的企业体制和制度,否则不可能对企业产生重大的积极推动作用。

三、企业文化创新策略

1.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理念。人是企业文化系统的基点,企业文化建设归根结底是人的建设。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从根本上说就是人才的竞争。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就企业文化而言,对于作为知识载体及其运作主体的人以及团队的重视,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为重要。企业文化创新的关键不仅是企业主要领导人的创新能力、创新水平,更重要的是引导员工树立企业经营理念价值观、企业精神和创新意识与能力。因而,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必须建立在人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新文化理念。

2.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优化企业文化的创新环境、强化企业文化的创新理念已经成为企业文化创新的必然趋势,为此,企业要充分地重视企业内部员工的创造性,完善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借鉴其他优秀企业的文化创新机制。就现阶段来看,当前我国企业的文化创新机制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创新机制还有着一定的差距。在发达国家的优秀企业中,非常注重企业文化的创新,因此,为了建立一种创新性的企业文化机制,企业管理人员要积极地学习优秀企业的文化塑造模式,建立创新性的奖励机制。

3.立足于企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建立崭新的企业文化必须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的要求。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企业将面临全新的挑战。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冲破传统的管理模式束缚,抛弃陈旧过时的理念价值观,建立新的企业管理模式,立足于企业的制度创新进行企业文化创新,确立现代企业经营价值观,提高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发展能力。所以,塑造企业文化必须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市场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必须与我国经济建设大目标以及企业发展的目标相适应。

4.建立企业文化的创新机制。企业文化创新仍然需要建立创新机制,形成良性的创新环境和氛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为目的,建立企业文化的目标机制。目标机制必须和企业的发展前景相一致,要紧紧围绕企业的目标确定相应的企业文化发展内涵和企业文化战略部署。(2)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根本,建立企业文化的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必须以提高人的素质,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这种激励机制应该是精神与物质的“双驱动”,否则就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3)以品牌竞争为主导战略,建立企业文化的传播机制。文化的创新往往伴随着品牌档次的提升,所以企业文化创新要以品牌竞争为主导战略,建立起文化传播机制。

5.构建企业文化的持续创新机制,创新无止境。市场竞争无穷无尽,持续创新应对竞争之策也就不可一刻停滞。在持续不间断的创新过程中,企业品牌价值也得到不断的提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是中小企业赢得竞争和做大做强的唯一法宝,而所有这些创新的源泉来自企业文化创新。市场竞争与创新活动此起彼伏,永不停歇,要求企业文化自身也要不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无论从世界500强企业发展壮大的历史轨迹看,还是从中国华为、海尔、联想、海信等中国优秀企业成长、崛起的过程看,创新至上、企业文化创新活力四射正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勇往直前的动力。

总之,企业文化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要想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对自身的文化进行及时、有效地创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员工的发展,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建立创新的文化发展趋势,才能不断提高企业文化的创新力。

参考文献:

[1] 王振宇.谈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文化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1)

[2] 江蓉.论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3)

(作者?挝唬汉6?施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宁波 315000)(责编:李雪)

第五篇: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探析

中小型企业发展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在不同的国家或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展中都有着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在社会主义中国,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小型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它的发展正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普遍关注。目前,国家对中小企业的宏观政策存在着许多不适应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都面临许多的难题。如何攻克这些难题、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获得竞争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和面临的机遇

(一)中小企业的基本特点

目前,中小型企业为数众多,各个行业之间既存在生产规模和技术等数量上的差异,又存在着管理结构与组织形式等到实质上的区别,但从整体上看与大型企业相比较而言有他们如下的特点和性质。

1、 数量众多、分布面广、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少

中国的中企业比重比以中小企业比重大而著名的意大利还要高出0.15个百分点。在小型企业比较集中的省份如内蒙古、安徽、福建,比重甚至达到97%以上。中小企业在我国经营范围上十分广泛,几乎涉及到所有竞争性的行业和领域。除个别特殊行业外,中小企业广东省泛分布于第

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各个行业,尤其在农业、加工制造成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餐饮业和其他社会服务业等。对每个小型企业来说,职工人数少,管理层次少往往决策灵活,对市面上场变化反应迅速成,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2、 投资少、见效快

中小企业投资少,建设周期短,资金回收快。因而相对比较容易兴办,能及时为社会提供需要的产品,能很快发挥投资效益,为国家积累资金。

3、 资本与技术的有机构成低

中小企业相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其资金缺乏,只能动用较少的财力开展市场营销活动,许多有关大中型企业的市场营销理论和做法都不适用于中小企业。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的生产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陈旧、科研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低、花色品种少、加工深度低、大多靠模仿获取得新技术;此外人才匮乏、组织不健全、缺乏现代管理观念和知识等更是它们的弱点。

4、 生产经营灵活,适应性强

俗语说“船小好掉头”,这是对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应变能力强的最好概括。中小企业一方面具有填补性功能,适应若干产品市场销路有限的小规模生产,弥补大中型企业的空隙;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无须较大的资金额和技术力量便可开业,中小企业经营项目多,它可涉及制造业、商业、手工业、服务业等众多行业,尤其是大企业经营范围之外的市场空隙,更是中小企业大(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显身手的场所。中小企业可以根据市场行情的变化随时调整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这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大多品种单

一、产量小、加工层次较低,因而能在较短时间内转产,并以量少样多的生产方式,不断开发生产新式样、新款式、新功能的新产品,从而适应变化纷纭的国内、国外市场的需要。

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投资者应客观的认清中小企业本身所具备的优势,又要正视当前中小企业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因为一方面有些困难和问题是企业成长和发展之路上必不可免的;另一方面在看到困难和问题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等到外部环境正在发生着的许多变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从而把握好这种机遇,通过努力使自己的中小企业尽快发展壮大起来。

(二)中小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

在政治环境方面,就我国而言,一方面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十分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反复强调要进一步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和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家成立了一些专门的机构,颁布了一些政策来营造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的政策和市场环境。

在经济环境方面,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使中小企业机制活、专业化强、贴近市场、习惯市场竞争机制的优势得以更好地发挥。其次在现代经济中分工越来越细,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各种经济实体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关系日趋增强,给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无数的机会。

在社会环境方面,一方面第三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了非常多的成长点,另一方面社会消费需求的易变性、高级化、多样化和个性化,使产品向优质化、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等方向发展,也有力地刺激着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技术环境方面,当今新技术革命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物资型向知识和信息型的转变,促进了新兴部门的成长和产品的多品种少批量和小型化的发展,引起了企业规模分散化、小型化的趋势从而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蓬勃兴起。

二、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

(一)总的现状

(1)产权不清。我国有几千万户中小企业,凡属国营或集体的资产都有是国家的企业,而它们究竟有哪些权利却不明确,可是具体生产经营要由企业来进行。产权关系没理顺,财产边界不清,无人承担企业盈亏的责任,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2)经营管理水平低。一些外于困境中的中小企业几乎无一例外都是管理差的企业,即便个别效益好的企业,也存在这个问题。目前中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在:企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决策水平低,日常经营管理水平低。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使用权得许多中小企业对经营管理都缺乏有效而合理的监督约束措施或机制,企业管理混乱,人心涣散,资产流失严重。

(3)中小企业存在着行业壁垒。现在许多行业还是以国有或公有作为进入许可标准,例如医药经营业、邮政通迅业在进行行业审批就规定必须是国有企业。许多政策还是以所有制划线,如私营企业不能享有自营进口权等等。这样一方面限制了非国有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阻碍了一些行业的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通病及诊断

A 战略管理方面

1、缺乏经营理念,缺乏产业定位

美国管理学大师德鲁克指出:“中小企业的成功依赖于它在一个小的生态领域中的优先地位”。这就是说,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力选择一个可以发挥自己特长,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领域,制定自己的战略计划和行为准则,明确经营理念。我国的许多不成功的中小企业在创立以及经营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后,仍无法明确自己的经营理念和定位,总是跟在别人后面跑。人家上什么项目,就上什么项目,结果,等到他的项目上马时,市场已经饱和,产品卖不出去,亏损严重;如同“邯郸学步”,不但没学会人家的好东西,连自己的长处也丢掉了。

例如在大搞基础建设的那几年,我县乃至全国各地对建筑材料需求量增加,东宁建起了第一个陶瓷厂,后来在短短几年内一个学一个建起了六个陶瓷厂,虽然在最初几年经济效益很好,但好景不长,五个陶瓷厂纷纷因经济效益不好而倒闭,在国家的一再扶持下最后还剩下一个在狗延残喘。原因是在当初给企业盲目定位造成的。虽然从陶瓷产品本身来说在市场上是抢手货,而且北方的陶瓷企业为数不多,表面上看似乎发展陶瓷行业很有可行性,但生产陶瓷所需的重要原料大多要从南方进,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生产成本,况且,在自然条件和设备技术上与南方厂家存在着很大差距,在北方这种寒冷的条件下,煤气供应根本达不到标准,再加上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技术设备不过关, 产品质量达标率很低,生产出来的多为三级品(其实就是次品),南方的厂家就地取材,气温适宜,所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好价格又便宜,所以北方的陶瓷根本无法同南方的陶瓷竞争,最终的失败也是必然的事。

这样看来如今已不再是那个凭票供应的年代了,企业要根据市场来选择自己的经营理念,根据市场来给自己的产业定位。

2、缺乏长远发展战略,目光短视

众多中小企业的诞生,往往是因发现了市场空缺,新的商业机会,或有了哪项新的发明,然后激起创办者的热情,在短时间里创办企业,生产产品满足市场需要,赚回了第一桶金。

正如东宁的煤炭事业,当发现东宁的煤炭资源后,大大小小的建起了上百个煤矿,曾一度要建一个“煤城”。虽然在短时间里发展了东宁的经济,但煤炭资源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的,必然导致象鸡西煤矿工人的大下岗,给社会造成具大的压力。

3、主业位置未稳,追求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曾经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又曾经被打入冷宫。撇开“流行”与否不谈,用客观的眼光看待中小企业,有些中小企业也染上了这种普遍存在于大企业身上的病症。

某有限公司是一家国有中小型企业,总资产不到10个亿,净资产7—8千万,销售额1亿。公司原本生产吸铁石,不挣钱后千方百计找出路,终于以对人体健康有好处的磁化杯打开市场,赚了3000多万。有了钱,就想多元化经营。建娱乐城,投资400万,亏了200万;建营养液厂亏600万;开了4家商店,个个亏。很难想象一家私营企业能经得起这番折腾。

如果说搞多元化经营是为了降低风险,那么中小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前首先应考虑:本企业产品是否确已无增长潜力;本企业是否已在本行业中立稳足跟等一系列自身实力问题,撇开这个现实条件,大谈多元化经营是不现实的。

B 经营行为方面

不擅于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如果简单地把行业竞争看成就是互相攀比,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是对竞争的一种误解对在实力上处于劣势的中小企业也极为不利,搞的不好,会成为别人的桌上餐。

东宁的两家民营企业吉信和华宇都建立了自己的木业公司,正摩拳擦掌,准备在市场上一争高低。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又在导演着一幕陶瓷工业重复建设的悲剧。如果两家能搞联营,把技术、设备力量集中,办一个大型的木材加工股份有限公司,不仅节省了资金,还集中了人力和技术资源,将能在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

C 人事管理方面

1、人才难觅,人才难寻,人才难留

中小企业通常不重视建立寻觅人才的正常渠道,大多数希望能通过亲朋好友的介绍能够找到合适人选,而这往往找不到最优秀的人才,相反,会造成近亲繁殖、裙带关系泛滥,降低了企业的人员素质。

另外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使企业人才难求、难留。家族外的员工即便有较高的管理知识和专业技能,也很难依靠能力获得晋升。有才干的人始终被排除在决策层外,没有归属感和发展前途,只有一走了之。

因此中小企业人才难觅、人才难求、人才难留的根源更在于内部而非外部。

2、不严格遵守劳动法

视劳动合同为无物。有的企业员工入职根本不签定劳动合同,上级劳动部门检查时搪塞过去即可。有的表现为即便签了劳动合同,但视合同为无物,企业操作的随意性非常大,违反《劳动法》,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司空见惯。

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加上法律环境的过于宽松,企业很少有因违反《劳动法》而受到惩戒的,因此纵容了这种现象的蔓延。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企业占了员工的便宜,实际上败坏了中小企业的名声,使企业信誉下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

D 财务管理方面

中小企业大都资本小、人员少,企业主既是经营者又是所有者,他们往往不重视制定利润计划、资金运用计划,不重视会计资料的汇集和分析等。这些现象导致账目不清,企业亏损还不知道。

通过以上对中小企业现状的探讨可以得出:许多中小企业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乎视了“市场”这个概念,只有在市场经营观念的指导下,根椐企业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及可取得资源的情况,制定一个可行的发展经营战略,才能求得企业的生存和长期稳定地发展。

三、建立市场营销战略

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尽快让中小企业走出困境,提高经济效益,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中心,将其塑造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的主体。“九五”以来,中小企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新的趋势,质量、品牌和市场将成为三个关键。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延伸,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起来并走向完善,企业必须面对市场表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否则将被无情地淘汰。今天,企业生产点儿什么然后再想法卖出去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市场已经从企业末端移到了企业的前端,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市场的要求,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的规律来规划整体部署。

(一)产品策略

1、产品定位

生产出来的产品要满足特定消费者的需要,这个产品才有市场潜力。企业应选择有一定需要规模未被竞争者完全控制的,与自身经营能力完全适应的细分市场。其方法是应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根椐自身条件和特点,选择无人占领或竞争较少的市场空隙作为目标市场,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

2、产品质量

质量是一切产品最终制胜的法宝。有些企业通过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获取高额利润,虽然企业的目标之一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靠这种手段虽可一时获利,但绝不能最终获利,势必受到惩罚,而殃及自身。保证产品的质量是与经济效益正相关关系。尽管在短时间内没有看到直线上升的财务指标,但从长远看,可以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企业信誉,吸引有才干的员工,获得政府更多的支持。所以质量第一是企业长远发展的目标。这就是主观为他人,客观为自己的结果。

3、产品包装

现代市场包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仅为容器保护商品的作用,而成为产品促销的有力手段。

*同类型包装策略。易突出企业形象,即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在包装上采用相同图案、相近颜色,体现共同特色。

*异类型包装策略。企业各种产品有独特的包装,在设计上采用不同风格,易扩大销路。

其它还有相关性包装和再使用包装及改变包装等策略。采用包装可弥补品牌上的劣势。

(二)品牌策略

品牌是企业占领市场的关键,最近几年,中小企业的品牌意识普遍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乡镇企业在经历了粗放型的初创阶段、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积累之后,者普遍认识到要占领市场,没有自己的品牌是不行的,在创建名牌过程中,企业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其一,为自己的产品取一个好的名称。如柯达公司为得到一个好的品牌,专门组建立一支调查研究队伍,认真分析世界各地的语言习惯和风土人情,结果以英文字母KodaK来命名产品,让顾客读起来朗朗上口,而又不产生歧义,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喜欢。

其二,要及时为企业成功的商标进行注册。一般说来,商标 的地域范围应当是企业的目标市场,即企业产品正在打入的市场或将来想打入的市场。例如,东宁华宇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在进行商标注册的时,“华宇”商标就被国内某厂家抢先注册了,而改为了“洪宇”商标。

其三,对于企业的品牌,要有一套好的营销推广方案和行动。

(三)市场销售策略

生产点什么,然后再想办法卖出去,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营销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人的智慧,因而好的营销策划已成为重要的课题。通过什么形式把企业的产品特点介绍给消费者,如何沟通产品和顾客的联系,提高产品的销售速度,增加市场购买量也就是要建立一个好的促销手段已成为产品营销的重头戏。

1、广告。借助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向消费者传递信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需人力不多。

2、人员推销。通过售货员或推销员直接与消费者见面,向他们传递信息,介绍商品与劳务知识,引起消费者关注,促进购买。这种促销针对性较强,信息的传递反馈较准确,但要受到人员素质,专业人员数量及较高费用的限制。

由于中小企业主要用工资、费用全包干的提成制,或者采用保底基本工资,而费用和绩效工资实行销售提成等上不封顶的销售激励措施,营销效率相对较高,而且费用包干或依据销售提成,避免了物的浪费。

3、营业推广。营业推广是指采用某种个别手段诱发消费者购买动机和购买欲望的有效措施,包括许多具体形式,如:优惠券、样品赠送、奖券等。广州雅芳(中国)有限公司今年在东宁就取办了两次优惠券和样品赠送活动。这种营推广虽然吸引了顾客,刺激了购买,不过效果往往是短期的,运用不当可能会使顾客对产品产生怀疑。

4、公共关系。是以一种不需要付费的方式,利用各种公共媒体发布有关产品或公司消息,刺激消费者对产品、服务或公司的需要或好感,如报刊的新闻报道、公益性活动等。公共关系是一种长期策略和短期目标的结合,可增强企业凝聚力,获取宝贵的无形资产。

除了以上这些促销的基本工具外还应综合运用促销组合策略,根据商品特点和企业实力、产品生命周期及市场需要等因素选择适当的促销搭配手段进行促销。

这里只谈到的是中小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三个关键要素,解决企业面临的困境和今后的发展道路还需要建立与企业相适应的产权制度,向民营化方向过渡,提高领导者的素质,建立完善的用人机制和财务制度等都是企业应该与市场营销战略同步并进的。如果说,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搞企业还可以仅凭胆量在“乱中取胜”中赌一把,那么在今天,缺乏理论的指导,企业必然在市竞争中经不住各种诱惑而迷失方向。所以,企业不但要走进市场,还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去规化自己的发展战略才能激在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上一篇:中国农大在线作业答案下一篇:中国农民丰收节开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