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营销论文范文

2022-05-14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物流营销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任何物流企业从事营销活动,都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营销环境因素虽然不决定物流企业的营销,但却影响物流企业的营销。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环境。

第一篇:物流营销论文范文

论物流文化营销策略

【摘要】物流文化营销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营销方式,建立在人性管理为本的基础上,将理念、宗旨、价值、习惯、制度、品牌、形象等文化元素融入物流营销中。本文围绕物流的文化性、文化力、文化人、文化营销力4个方面,对物流文化营销进行探讨。对物流文化性的探讨,基于人性、文化性与消费需求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自觉性与理性消费、体验性与参与性消费、习惯性与常态消费、灵活性与感性消费、草根性与朴素消费;对物流文化营销的核心成分——文化力的探讨,文化竞争力、文化融合力、文化平衡力、文化影响力、文化创新力构成其外在的表现因素;对物流文化人的探讨,要用文化去引导组织及员工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文化物流人;对物流文化营销力的探讨,文化的引领作用最终通过物流工程的贯穿力、品牌的隐性力、策略的思想力呈现出来。

【关键词】物流文化;营销策略;人性管理

【基金项目】2013年度中国物流学会研究课题“物流服务中文化引领作用的研究”(批准号:2013CSLKT093)

【作者简介】钟世臣,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工商管理。(广东广州510900)

物流营销是指物流服务外部供给者为了有效满足物流需求而系统地提供服务概念、价值、价格、沟通的行为组合。简言之,物流营销就是为需求者提供服务的活动集合。物流文化营销是把理念、宗旨、价值、习惯、制度、品牌、形象等文化元素贯穿于物流营销活动中,全过程主动进行文化渗透,用文化含量提高物流需求的基本价值(时间、场所价值)、附加值(补充性的加工活动)和差异化水平(同质化与异质化的交替跟进)。

物流文化营销包括的主体、对象、媒介、渠道、技术、信息等相关因素,既具有无可争辩的科学性,也无时无刻不体现人文关怀。客户关系管理是物流文化营销的核心。物流文化营销从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营销方式。所以,要以人性管理为本源,以思维、价值、理念为依托,触及人的本质,借企业经营哲学、营销文化解读物流营销的根本诉求,围绕物流的文化性、文化力、文化人、文化营销力实现物流文化营销策略的基本构建。

一、物流文化性

文化性即文化属性,是指一个人、一个社会团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定性。文化性肇始于人性,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共同作用于消费行为,或激励、或约束。文化不仅直接影响着消费者的需求,同时还直接影响企业产品的市场销售。文化与营销密切联系、相互作用。

物流文化性涉及到共性与个性,共性即物流系统活动中表现出的文化氛围、文化价值、文化理念、文化制度、文化习惯;个性即渗透于物流系统各环节中的文化接触、文化联想、文化默契、文化共鸣、文化震撼。如果说共性解决的是消费者需求的规模(数量)化问题,那么个性就是解决消费者需求的深层差异化问题。需求背后是人性,人性连接着营销,营销过程有物流,物流操作隐含着文化。文化指导营销其一是用文化理念规范引导营销活动过程;其二是文化引导具体的消费行为。

消费行为的种类有多种分法,为了解决营销的目的要求,我们抽取人类行为特性的自觉性、体验性、习惯性、灵活性、草根性等,借以探讨人性、文化性与消费需求深层的物流联动。

(一)自觉性与理性消费

自觉性就是消费者实现购买的自觉自愿程度,自觉性遵循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关涉消费的理性和规划性。物流营销要通过文化引领促进诸如云消费、健康消费、绿色消费观念的形成,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得出必然而非或然性意见、结论和行动,做到物流营销上的自然、自发、自觉以及文化上的守时、守纪、守信。

(二)体验性与参与性消费

参与性体验消费要清楚顾客的利益点和顾虑点在什么地方,根据其利益点和顾虑点决定在体验式销售过程中重点展示哪些部分。弄清楚了这两点,就找到了文化价值作用于物流营销的关键。

物流体验可以让顾客参与物流服务的规划设计,参与物流的流程、流速、流效的策划安排,增加顾客的情感价值、过程价值、品牌价值。物流营销是体验经济,它以人性化服务为重点,通过身与身的接触,心与心的沟通,达到情感的交融和关系的忠诚。

(三)习惯性与常态消费

人与社会接触、碰撞、磨合产生习惯。习惯链接过去和未来,它使得过去沉积在感知、思维和行动中的经验复苏为鲜活的现实存在,并长时段地生成未来的生存经验和实践。习惯的生活方式一旦积久养成,就不易更改,如人类消费在不同国家、区域所表现出的不同特征,即文化使然。习惯是沉淀在人心底里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意志,是文化坚定的神经,物流必须服从、服务之。

(四)灵活性与感性消费

灵活性指人消费活动的弹性、敏感性和应变性,也是物流营销应对顾客需求多样性的重要砝码。为满足日益膨胀的消费需求,物流营销要想方设法钻到顾客心眼儿里,了解客户的新需求,找寻满足这种需求的新资源、新技术、新手段,对市场急需、专需、特需做到有求必应、迅速有效,而且做到应的主动,应的及时,应的准确,在满足方式上不仅能做到“锦上添花”,更能做到“雪中送炭”。

(五)草根性与朴素消费

草根即平民,或可延伸到中小物流企业,虽然其个体掌握的可支配资源不多,但群体庞大,影响广泛,市场总的容量不可限量,物流营销应着力满足他们朴素的消费需求,像“双11”那样,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建立文化的链接,实现双赢。

可见,人性引导文化,促进消费,人性、文化与消费绑定在一起成为主链,贯穿于营销的始终,消费文化影响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丰盈物流活动。

由此导出公式:(人性+文化性)—→消费←→营销←→物流文化性。

二、物流文化力

文化是物流运作模式的主动脉,物流文化营销的核心支柱是文化力,而文化竞争力、文化融合力、文化平衡力、文化影响力、文化创新力是其支柱中的重要支点。

(一)文化竞争力

物流竞争力是围绕企业的存在性、发展性、持久性问题,以人、财、物、时间和信息等资源整合为本源,以满足消费需求为最终目标,实现经营利益的最大化。在后现代物流营销中,虽然经济环境、竞争战略、营销策略不确定,但隐藏在物流产品和服务不确定背后的价值需求是确定的。价值关乎人性,价值牵扯文化。竞争战略确定靠文化,如源头之水,树木之根;竞争战略执行需要文化,像发动机之于车、船,雷达之于无人飞机。物流竞争战略的核心即物流活动的本质是提供客户服务,文化竞争力就是首先发现识别客户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并寻找满足这种需求的物流能力,赋予其文化意义和文化价值;其次以尽可能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所期望的服务,着眼于竞争战略总体来分析,物流总成本与客户价值关系应该是物流服务关注的重点。当物流行为对消费成本和客户价值(企业和客户互为成本、价值感受主体和客体)同时带来正面影响时,文化营销创新借助于相互触动心弦,在成本、价值的交汇区域得以实现,成本节约通过取消或压缩某些竞争因素而发生,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价值创造所带来的规模效应会进一步促进成本下降。否则,就是文化营销创新没做到或做得不够好。由此可见,文化是物流竞争的根本力量。

(二)文化融合力

物流是功能联系紧密的一体化系统工程,虽然参与的要素分属于不同企业或同一个企业里的不同部门,有各自独立或近乎独立的运作模式,在行“流”如水中,互不相让,但系统中功能相关的变量、组成部分或目标却能组成统一的整体,相互交错、融会贯通。在物流结构设计和运作中,尤其在物流营销中总有文化无时无刻的存在,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通过要素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融为一体。文化融合力反映在物流环环相扣的链接上。文化如纲,营销似目,纲举目张。

(三)文化影响力

物流系统管理目标选择的是“有效”,即在客户服务、成本节约、规模优化等方面的有效;物流营销选择的着眼点是“适合”,即在产品、数量、价格、渠道、时间、地点、客户等方面的适合。

物流营销是市场需求链中最集中、最具活力的环节,它的使命是围绕市场需求,计划最可能的供给路径,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成本前提下,为客户提供满足的产品:服务空间流动和时间延伸的需要。

文化在物流营销中,作为一种隐性力量,其作用虽潜移默化却也历久弥坚,不容更动,可谓“软手段,硬作用”。当今世界物流系统发展变化极为迅猛,战略在变,结构在变,方式也在变,但为客户服务的宗旨不会变。在稀缺资源中,客户是最稀缺的资源,物流不仅要在物质上实实在在地满足消费需求,还要在精神上千方百计地实施客户关怀,用文化维系客户满意度、忠诚度、保留度和利润贡献度。

(四)文化平衡力

物流营销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平衡物流成本和物流客户服务,重效率更重效果,服务商流、保障生产和方便生活。

无论是美国著名管理学权威彼得F.德鲁克的“黑大陆”说,还是日本早稻田大学西泽修教授的“物流冰山”说,都指出了“物流成本管理是挖掘企业潜在盈利能力的重要渠道”。可见,物流合理化即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获得可以接受的物流服务,或以可以接受的物流成本达到尽可能高的服务水平。

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运输、储存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管理)之间存在着损益的矛盾,即交替损益或效益悖反。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思路是平衡,通过文化引领营销管理,从总成本的角度,能动地利用物流系统的优势,权衡得失,不求极限,但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均衡带来增值。平衡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物流要素流动时序、秩序的调整,即物流活动谁先谁后的安排问题,物流运作的系统化和服务网络化就是最好的例证。

(五)文化创新力

目前我国物流业虽取得显著的进步,但在发展上仍存在不稳定、不协调、不完善等问题。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催生出许多服务的质量问题,究其原因,既有时间短、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问题,也有物流管理工程的学科理论研究不够问题,但归根结底是因为缺乏文化创新力。物流营销变革、再造刻不容缓。

“变”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变”是最完美的适应力。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营销模式都将被创新的模式所取代,营销创新是营销的主旋律。物流营销创新主要集中在客户价值倍增型的营销模式创新,新技术运用型的营销模式创新,策略及资源整合型的营销模式创新。这种营销模式创新的主要驱动因素是顾客。物流营销创新要把关注点聚焦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的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的质量上,并能理解质量背后的精神支持,做到文化创新、发展持续、领先持续。

物流营销拥有了文化优势,就会拥有竞争优势、凝聚优势、平衡优势、效益优势、发展优势。

三、文化物流人

营销就是销售一种利益,营销是人的活动的集成。营销的对象(客体)是人,主体也是人。物流营销给予外部客户特别的关注,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由谁来实现对外部客户的物流服务,如何操作,评价的标准是什么呢?

在主体服务于客体这一确然结论下,还要思考营销的主体和客体的对立统一,销售是在解决营销主、客体“对立”中追求“统一”,即在投诉与纠错的互动中实现满意、忠诚,而顺利实现统一的关键环节就是文化。在营销主体与客体的比较中,主体应优于客体,因为没有主体的优越,肯定就没有客体的优越。所以,主体是物流应最先重视的稀缺资源,破解上述问题的关键也在于此。

小托马斯·沃森(Thomas J.Watson Jr)在他的《一个企业和它的信条》里说:“我认为一个企业成功和失败之间的差距经常可以归咎于这样一个问题,即这个组织是否完全调动了其员工的聪明才智和工作激情。它做了什么来让员工找到共同的事业?在经历了一次次的变动时,它是如何长期保持这一共同目标和方向感的呢?”答案当然是文化引领下的企业愿景、战略、价值、理念。

在对待“人”的态度上,存在着是“人力”管理,还是“人本”关怀;是以人为“目的”,还是以人为“手段”的原则辩争。物流要用文化去引导组织或员工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新时期的文化物流人。

(一)关注“人”重于关注“事”

物流输出的产品是服务,这种无形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也是销售的过程,服务本身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而且更强调个性化、人性化。一般意义的“人力”管理只是从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出发,就事论事,如此有量可考,有据可查,便于操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只是抓住现象,而忽视了本质。物流绩效包括“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要以绩效结果和绩效行为双轮驱动整体考核,从中考核物流人的物质性和文化性,以至于逐渐形成关注“文化性”重于关注“物质性”的状态。

(二)关注“能力”重于关注“绩效”

物流人的核心是“人”,从“人本管理”,甚至从“能本管理”角度对人的评价和判断看,绩效是物流营销的结果(目的),能力(手段)是实现这个结果的本领。企业不能仅从“成王败寇”的狭隘逻辑出发去揣度,从而过分地看重眼前利益,忽视总的长期利益。因此,关注“能力”应重于关注“绩效”。

企业文化是一种文化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物流管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在文化体系中是一种不需要思考就能够表现出来的东西,是在“想做、可做、能做”中间找到交集,物流文化体现营销的文化渗透,总领消费者的精神需求。

(三)关注“发展”重于关注“待遇”

有学者研究指出,通常员工有四种怠工方式:出勤不出工,凸显管理问题;出工不出力,凸显心态问题;出力不出单,凸显效率问题;出单不赚钱,凸显效果问题。解决此问题要从体现“文化人”假设核心思想的人本管理中找到答案。

马克斯·韦伯重点在人性的精神领域规定支撑人性的重要因素。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他提出了人的文化假设,即:“透过任何一项事业的表象,可以在其背后发现一种无形的、支撑着一项事业的时代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决定着这项事业的成败。”

物流人是内部客户链中最活跃的元素之一,物流人通过超强的黏合度,形成“客户链、价值链”,去应对最终客户不断增值的期望,实现物质与精神两获得,两手都硬,实现客户服务的动人、动情、动心。

提升行业现代物流管理水平,实现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四流合一”,离不开一流的物流人才;而人才队伍的建设更是与企业文化建设密切相关,企业文化的建设将影响人才队伍的素质、走向及发展。

四、物流文化营销

物流文化营销是文化掌控物流营销大局,利用文化与营销门当户对的拟合度,实现文化的领导力。文化在物流营销链上运行的动力系统中,是舵手,掌管着方向,也是推动营销前进的内驱力。文化的引领作用可从物流工程的贯穿力、品牌的隐性力、策略的思想力中得到明显的体现。

(一)物流系统工程的文化贯穿力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Haken)在阐述“协同论”时讲到:“我们现在好像在大山脚下从不同的两边挖一条隧道,这个大山至今把不同的学科分隔开,尤其是把‘软’科学和‘硬’科学分隔开。”由此引发我们这样的疑问:在庞杂的物流系统中,什么可以统领相互隔膜的各要素(一般要素、功能要素、流动要素、支撑要素、物质基础要素等)朝着一个方向齐头并进、各司其职?答案只有一个是“文化”。“物流的核心是整合,整合的途径是协同,协同的关键是文化。”文化对物流虽潜移默化却影响深刻。

系统强调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整体与外部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目的性三大基本特征。物流系统是由多个功能单元构成的,是以完成客户物流服务为目的的综合体。物流系统受内部环境、外部环境的要素影响,这使物流系统整体构成十分复杂,要素之间在目标、产权、运作上既存在协调,也有冲突,系统本部与外部环境存在过多的不确定性。

文化贯穿于外部环境与物流系统,通过渠道流、响应流、集合流、协调流和价值流,既适时适应社会大环境发展的需要,又执着于物流系统中,促使物流内部整体优化、合理化。文化物流人借消费者的自觉性、体验性、习惯性、灵活性、草根性所搭设的消费渠道,通过物流文化竞争力、融合力、平衡力、影响力、创新力实现内部协调、内外和谐,达到社会、企业和顾客所共同期望的最佳物流效益。

(二)品牌激发感性力量,创造隐性价值

物流从表面上看是理性消费,但实质更多的是感性消费。我国物流企业在盲目的发展过后,现已开始重新洗牌,具有竞争力的物流品牌已逐渐形成。品牌的发展是一个由商品价值向精神价值转移的过程,有文化内涵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力。品牌力是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的有机统一,品牌力的核心是品牌文化,品牌文化创造物流活动的隐性价值,强有力的个性化品牌能够增强企业的生命力和持续力。

(三)文化营销策略

物流营销是围绕市场需求,设计最佳的供给路径,在最有效和最经济的成本控制下,为客户提供满意的产品、服务空间流动和时间延伸的需要。按照物流营销活动的成本控制、规模效益以及利润最大化原则,营销文化的内容包括营销哲学、营销价值观、营销道德与伦理。

1.物流营销哲学

IBM前总裁小托马斯·沃森认为,“一个企业的基本哲学所起的作用,是超过技术或经济资源、组织结构、发明创新和时机选择等因素所起的作用。”物流哲学不仅在于认识物流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的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物流营销的目的需要。物流哲学强调:系统是一种有组织的或综合的整体,强调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紧密关联,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2.物流营销价值观

物流营销价值是对物流活动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由价值取向、价值追求聚集而成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判断价值有无、价值大小的尺度和准则。物流营销的价值目标是通过思维的调整与跟进,贴近顾客需求,创造良好的品牌形象,重视顾客利益。若物流文化营销顾客服务效果远远大于客户期望的顾客让渡价值,客户就非常满意,否则,就一般满意甚至抱怨。忠诚客户是企业最好的营销资源,影响客户忠诚的价值观是出发点,也是终点,决定着物流营销的最终结果。

3.物流营销道德与伦理

物流营销价值链就是一套分析优势来源的基本工具。物流文化能量始终会遵循阻力最小的途径去满足客户需求。企业具有赢利欲望无可非议,但决不可超越道德底线,物流服务尤为如此。物流文化是成员共同恪守的经济伦理,文化评价物流是对客户服务的价值力、吸引力、持久力。只有坚持了道德与伦理,才能赢得客户满意、客户忠诚、客户赤诚。

总之,物流是一个系统,由多个要素组成,物流营销需要强大的整合能力,物流客户满意不仅体现在对一项服务、一个要素、一次机会、一项技术、一种思想上,还体现在对一种体系整体上的满意。

[责任编辑:李小玉]

作者:钟世臣

第二篇:物流企业营销环境分析

[摘要]任何物流企业从事营销活动,都会受到诸多环境因素的影响。营销环境因素虽然不决定物流企业的营销,但却影响物流企业的营销。文章主要分析了现代物流企业的营销环境。

[关键词]物流;营销环境;物流企业;宏微观环境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4073

1宏观环境分析

11有利因素

111国家方面

在物流业进行结构性的升级换代过程中,政府的物流发展政策与一国所制定的物流法律制度环境是极其重要的。这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与法规、与物流服务有关的政策与法规以及有关产品的生产加工与流通的政策与法规。我国中央政府早在“十五”规划中就将物流列为重点发展的产业。

112市场环境方面

我国整体国民经济良好而稳定的增长,企业将运输和仓储功能外包的比例日益增大。物流行业增长潜力巨大,对物流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增长。国内物流企业熟悉市场环境,在国内市场上具有较为稳定的货主和市场份额,由于多年来依托国内发展,已经形成相当的网络优势;有相对固定的流通渠道,在国内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的品牌效应。

113客户需求方面

为了与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形成长期战略伙伴关系,将有更多的客户与第三方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达成利益共享或风险共担协议,从而使客户及其供应链伙伴与物流服务供应商之间合理分享效益,降低合作风险。

114发展空间

从短期来看,国际投资和贸易大幅增长,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物流发展空间。从长期来看,物流业本身的发展又将降低贸易的运输费用,从而对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准差距的缩小带来积极影响,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持续扩张的市场空间。

12不利因素

121政治法律环境

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政府规制体制中“纵向部门分割、横向地区封锁,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依然十分严重;法律规范虽然很多,但是过于分散、层次低,条文笼统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性。

122国内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

国有快递公司如EMS隶属国家邮政部门,享受各国法律保护,享有国际航运和海关验关优先权,被视为最安全的快递方式。再加上国家邮政部门拥有丰富的物流经验和强大的信息网络,在快递行业扎起的发展中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我国中小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经济。

123中国物流形成国企、外企、民企三足鼎立竞争格局

中国物流市场巨大,目前大量海外企业纷纷来华争夺市场。2005年中国的物流和快递市场向外资全面开放,跨国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后可凭借其雄厚的资本迅速扩张,抢占国内市场,并以其在全球的网络优势,可为跨国企业提供全程全面的物流服务。在全球化优势方面,本土企业更是无法比拟。以TNT快递为例,其在全球已有超过50年的行业经验,服务范围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TNT可以在帮助客户节省费用的同时,提供更多灵活性的服务。

124物流技术方面

尽管物流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是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存在着物流人才总体供不应求、物流基础研究和应用教育滞后、供求存在严重结构性矛盾等问题。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基础设施投入逐年增加,虽有利于缓解交通运输全面紧张的局面,但总体规模仍然很小,运输网络密度不仅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而且东部内陆的物流基础设施仍然非常薄弱。物流资源分配不均,物资向偏远内陆地区分拨仍然很困难,同时缺乏较完善的服务控制手段和信息技术的支持。

125外资的注入带来竞争加剧

近年来,外资企业加快了进军中国的步伐,大型跨国物流企业迅速进入我国,利用他们在发展综合物流方面的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势,抢占迅速增长的物流市场,以致于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趋激烈。

2微观环境分析

21有利因素

211供应方分析

在我国,存在很多传统的物流企业,他们的规模比较小,所能提供的物流服务业比较单一,管理能力也比较低下,进而导致了他们的市场竞争力比较弱。一方面,它们对于业主的依赖性比较大,基本上是依靠业主的订单来维持整个企业的正常运营,所以说对于传统物流企业而言,它们可以纳入到供应方的管理体系中,成为供应方日常管理工作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对于大型物流企业而言,它们的资金比较雄厚,基础设施建设也比较完善,服务水平也比较高,从而导致了它们拥有较大的客户群,具备一定的议价能力。

212同行业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主要有四类物流企业,第一类物流企业的发展主要是由传统仓储和运输企业演变而来,现如今在我国物流行业当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第二类是外资跨区域的物流企业,这类物流公司的发展主要是由外资以及港资企业发展而来,服务的对象非常广,他们不仅仅需要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做相应的服务工作,同时也会学习先进的管理以及经营理念来吸引国内企业,并且不断地向物流行业进军。第三类是新兴跨区域的物流企业,这类企业以民营为主,在物流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引入了第三方物流之后,这类物流就不断地向第三方物流发展。而第四类物流主要是企业的内部物流,它是当今时代企业改革的产物,并且伴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企业的发展速度也会不断加快。除此之外,我国的物流服务供应商还包括其他的企业,并且朝着特色化以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213国家重视推进产业政策的制定

如今,国家以及各级政府也正在不断完善物流产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在此基础上,我国物流产业就会不断发展,特别是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

214国内第三方物流业的地缘优势

我国大部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都是由传统的仓储和运输行业转型过来的,本身就具有先天条件的优势,除此之外,第三方物流对我国的国情以及发展方向有着准确的把握,在经过了专业化的发展之后,第三方物流就会积极根据市场的发展来改变自身的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如今也开发了信息网络,增加了仓储、运输以及其他的增值服务。

22不利因素

221服务项目单一

物流企业的规模偏小,并且没有理想化的规划,除此之外,我国的物流产业在管理的过程中也比较松散和分散。对于大部分的物流企业来说,他们的服务范围有限,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单项的物流服务,另一种是分段的物流服务。其在服务功能上也只是停留在储存运输上,对于一些增值服务并不是很多,例如包装、加工以及配货等,这些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服务没有积极扩展,不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这就限制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在物流发展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及时送达,将会增加物流成本,最终造成浪费,不利于物流业的收益。

222服务成本较高

目前,我国大部分的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并不是很高,加上自身的实力欠缺,提供的服务比较低端,价格保持在低水平,和第一方物流以及第二方物流之间的实力差距逐渐拉大。当前,我国物流运输的整体水平较低,特别是现代化的水平一直处于低水平上,物流中心以及配送中心发展的速度较为缓慢,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现象,导致专业化程度低,效率低下。

223信息技术水平落后

物流企业的信息技术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主要包括现代化物流设施的缺乏,机械化的程度低,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

224缺乏现代物流知识和专业物流管理人才

尽管物流行业发展有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是对于物流的综合知识并不是所有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掌握,一般来说,大部分的人只知道物流是用来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的,并不是知道它与传统业务之间的区别,除此之外,物流企业缺少对员工的培训,也导致现代物流管理人才的缺少。

225物流管理分散,物流整体效益较差

多年来,我国的物流行业管理主要是依靠计划经济体制,但是在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原来的系统就被打乱,举例来说,铁路、公路以及航空等资源运输,都是属于交通部的管理,物流的管理比较分散,从而使得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物流原有的功能也被削弱,不能够促进物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姗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策略分析[J].企业导报,2012(2).

[2]刘静宁波市物流企业服务营销危机分析与对策研究[J].商业经济,2013(7).

[3]王晨曦,陈莎,于怡然物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以成都郫县医药物流企业为例[J].企业导报,2014(7).

[4]周雪我国物流企业的服务营销研究[J].中国商贸,2011(29).

[5]冯彬蔚第三方物流市场营销环境分析[J].当代经济,2011(6).

[作者简介]董楠(1985—),陕西咸阳人,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电子商务。

作者:董楠 宋倩

第三篇:物流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传统的4PS营销体系,包括产品战略、价格战略、渠道战略和促销战略,本质上与物流营销战略是相通的。但物流营销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在具体的营销策略中。本文力图从物流营销特点的分析,寻求物流营销的着力点,从而结合物流营销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策略,为此做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物流 营销 策略 特点

早在1916年,市场营销专家阿佳肖在《经营问题的探讨》一书中,就初次论述了物流在流通战略中的作用,同年,威尔德指出市场营销产生三种效用,即所有权效用,空间效用和时间效用,还提出了流通渠道概念,这是早期对物流活动在市场营销中的作用的较全面的认识。后来,著名营销专家弗莱德.E.克拉克于1929年所著《市场营销的原则》一书中进一步将物流纳入到市场营销行为研究范畴之内,可以说物流理论本来就是在研究市场营销理论的过程中产生的。我们在研究物流营销策略组合时,应重视追求整体活动的协调和整体结构优化,突出物流自身的特点。

一、物流产品的无形性

物流产品是物流服务,不同于一般实体产品的有形性,对物流产品认识容易被人们所忽视。服务性的无形性决定了物流产品的复杂性,其产品的特性与品质来源于企业的服务水准以及客户对这种的服务的感受。

从市场营销角度看物流的产品策略,集中体现在物流企业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最快的速度把产品送达客户手中,帮助市场营销完成最后的环节。这有赖于物流配送功能的发挥。物流长距离干线运输完成少品种大批量的运输任务,需经由物流的配送活动,完成支线的配送运输任务,体现的是多品种小批量的门到门服务,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把正确的产品送到指定的用户手中。由供应物流、生产物流到销售物流,企业实现产品价值,最终由高水平的配送保证高效快速的进入市场,以最低库存甚至零库存的精密物流安排,达到高效率、低成本的产品位移要求。

东莞市商品流动量大,如同国内其他城市的配送系统的发展,东莞加大城市配送体系的建设力度,中心城区、镇区的需求旺盛,除连锁巨头如沃尔玛、麦德隆等自建物流外,部分连锁企业都将物流物流配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物流服务将快速及时化,以促进物流业的迅猛发展。

二、物流价格的宏观性

物流服务价格不同于其他服务产品的价格,其本身除了关系到企业自身利益外,对全社会市场物价稳定以及抑制通货膨涨都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作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于2011年6月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教育和物流问题进行部署。在发展物流业的八项措施中,第一条就是税收问题,“完善城市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扩大试点范围,尽快全面推广。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问题。完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的土地使用税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都有利于降低物流费用水平,减少企业物流成本,加快物品流转,使最终用户及消费者受益。

国家在宏观政策上降低物流费用,是抑制物价飞涨的有利措施之一。但对物流业自身来说,也存在加强竞争有序性的管理,防止不合理的价格竞争。东莞物流业一段时间内,个别中小物流企业恶性竞争,由于不正当竞争手段(如逃避税收监管等)获得相对优势,扰乱市场秩序,出现价格竞争乱象。表面上价格被压低了,但是由于以对某种市场垄断性追求为目标,潜藏着巨大的危险性,,因此必须重视物流行业自律,注意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公平竞争。

三、物流渠道建设的公共性

一般产品的营销渠道建设可以由企业独自完成,但物流渠道的建设却离不开区域建设规划以国家对全社会经营发展建设的宏观规划。所以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物流业越发达,一方面有充足的产品流动,更主要的是基础设施比较完善,陆、海、空等各种运输方式都较完善。在此基础上物流企业才可能发展自身的物流网点,确保物畅其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某种瓶颈,其中之一就是物流渠道建设滞后,影响经济的正常运行。近年来,东莞作为世界制造基地,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东莞市把建设新型物流城市作为重点,以物流业的发展继续牵运经济的高速运行。市政府确定了“一港三带六园区”的发展规划, “一港”即虎门港,为东莞建设新型的物流城市的龙头;“三带”为:西部港口物流服务带;中部城市物流配送服务带;东部铁路物流服务带;“六园区”为:东莞保税物流园区;立沙岛石化物流园区;中部城市配送物流园区;石龙红海物流园区;茶山铁路物流园区;常平大京九物流园区。过去东莞处在广州与深圳之间,物流运输都是以两地为重心,东莞的物流业远远落后于两地,现在正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加强区域内的公路建设,改变过去南北线路强(以广深高速为中心),东西线路弱的问题,几条高等级的公路加快建设;空中运输东莞是弱项,无机场,但其优势是空中运输可以向周边机场辐射,如广州机场、深圳机场还有香港启德机场,利用邻近这些机场的地理优势,建设东莞的“无跑道机场”。这一系列的措施规划都为物流渠道建设提供有利条件,决定了物流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四、物流服务的社会性

社会化服务是现代物流的一大特点。企业运作物流有自营、外购与外包第三方物流等。从成本的控制出发,企业在选择物流的运作方式时,会衡量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带来的风险,因而利用社会化物流服务往往成为企业的首选。这也是作為独立于买方与卖方之外的,专门提供专业的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的原因所在。

企业物流外包有以下优点:节省了资金投入、减少了设施设备等资源浪费;降低企业运营风险;提高了物流运作服务水平。由于市场需求降低造成的库房及运输车辆闲置的风险可直接转嫁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面向社会服务,有较大运营空间,可以有效地化解这些风险,其专业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又增强了企业市场快速反应能力。

东莞作为生产加工基地,其产品的流量巨大,在外包物流大发展的情况下,城市的发展须适应这种变化要求。因此,东莞市政府提出了建设新型物流城市规划,其思路是西部重点发展以虎门港为中心水运物流,东部重点发展以大京九铁路为依托的铁路物流,中部重点建立和完善城区的物流配送体系,加之物流园区所形成的各个结点,以此东莞的经济发展环境的改观,为城市提供更大的经济发展活力。

物流服务社会性是物流营销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物流营销的难点所在。因此,要根据区域内社会发展实际情况及经济发展水平,采取相应的市场营销对策。

作者:孙景贵

上一篇:职中英语教师德育论文下一篇:总分总结构作文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