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专业毕业论文

2022-05-11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经管专业毕业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毕业论文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笔者发现毕业论文已经不能很好地训练和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应向毕业设计转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构建适应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模式。

第一篇:经管专业毕业论文

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文章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剖析了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针对突出原因提出解决之道,积极探索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方法,并进行实践。

关键词: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实践

毕业设计是为实现高职院校培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所必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可以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也是培养高职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手段。毕业设计不同于课堂大群体单科目集中教学,是小范围的多学科综合性教学。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选题、查文献、构思方案、实施设计、书写论文和答辩等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学习走向社会大课堂的必由之路和衔接的桥梁。高职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意义不言而喻,并不能因为高职毕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质量不高而取消。通过对我院07级120位同学的调查,101位同学认为毕业设计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帮助。本文通过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突出原因,以我院的实践,提供解决问题的借鉴之道。

一、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整体低下,究其原因,在于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选题、指导、撰写论文和评阅、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中都存在不少问题。为了有针对性解决问题,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如下概括:

(一)选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很多学生的选题过大过空,脱离实际、脱离专业方向。学生选题的范围太大,对写作领域根本驾驭不了,力不胜任,写得很肤浅。选题空泛的选题主要表现其选题通常是“某某的战略分析”“某某中外比较分析”等等,依照高职学生现有的知识与能力,几乎不可能完成这些选题。

(二)毕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毕业设计制作过程中,绝大部分老师反映学生从来不主动联系指导老师,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采取应付式的态度,论文东拼西凑,敷衍了事。

据调查了解,也存在部分老师指导不到位的情况。有的指导老师根本没有对学生进行指导,有的指导次数也很少。为了了解指导老师对学生指导毕业设计的情况。我们选取2007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了120份调查问卷,回收120份,有5位同学没有接受过老师指导,有15位同学老师只指导过1次。

(三)毕业设计评审阶段存在的问题

目前毕业设计的评审主要由指导老师决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要求所有学生进行答辩,只抽取部分学生进行答辩。毕业设计的评审流于形式,把关不严,几乎所有学生都能通过。

对各环节出现的问题,我们进行简单的归纳,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教师,学生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问题。下面从这三个角度剖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二、存在问题的突出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分析

1.理论知识薄弱。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方式强调的是技能培养,推行的是任务驱动式或情境式教学,对理论的要求相对本科要少,因此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偏弱。论文的写作以资料堆砌为最大特点,在论文撰写过程中过于依赖网络资料,或者不会运用所学的理论找到切入点,不会运用所学的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其结果必然导致按照对论文题目内涵的肤浅理解,利用计算机和网络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机械地剪辑、粘贴和堆砌。

2.实践经验匮乏。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特点,比较难开展顶岗实习,即使是顶岗实习,也是最基层的岗位。学生对所学知识基本停留在模拟或计算机系统训练中。很难与工科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时的具体的“物”的设计相比,这就使得学生不易找到具体“物”的感觉,难以找到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研究对象的切入点,不能学以致用,导致毕业设计空洞无物。

3.就业与实习压力。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大三的最后一学期进行。这时正是学生开始就业与实习的时间。大部分学生重点考虑就业问题和实习问题,毕业设计搁置一边。甚至于有的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任务下达之前,就已离校去找工作或提前上岗,致使毕业论文从选题开始,就几乎成了学生的个人行为。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分析

1.指导学生多,工作量大。由于生师比等原因,加上正常的教学等工作,教师根本没有宽裕的时间去对学生论文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有些教师在论文答辩前才匆匆看一遍学生的论文,即使有小问题,修改已无时间,更不用说大的问题了。如果学生的论文不用答辩,则可能直接给分。

2.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参差不齐。指导过程不够深入和细致,有的是由于教师本身对论文研究的具体对象不够清楚,难以进行更深入的指导。对于一些较新较偏的选题,更是难以有效开展指导。

(三)毕业设计教学管理的原因分析

高职学校制定了“毕业设计环节教学管理规定”等制度,但在执行中不严格、不规范,不能实现过程化管理,对教师的监督力度也不够,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1.目前,尚没有学生因为毕业设计不过关而影响到毕业,从而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根本不重视,认为指导老师最终肯定会放其过关,因而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2.对教师的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缺少管理和质量监控,教师指导随意性较大,影响毕业设计质量。

三、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的实践

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我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实践。

(一)创新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设计符合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

1.毕业设计形式多样化。论文形式的毕业设计和调查报告,是每个专业都可采取的毕业设计形式。除此之外,根据各高职经管类专业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的毕业设计形式。如物流管理专业,制订了“以赛代考”的方案,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物流技能竞赛,只要是获得优胜奖以上的同学,可以参赛方案代替毕业设计;旅游管理专业同学,可以进行旅游线路设计、制订旅游文化节方案等。形式多种多样,与实际紧紧相联系,与其实习或就业关系紧密,减少了其进行毕业设计的压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降低了选题和理论写作难度,但并没有降低人才培养的标准。

2.毕业设计导入真实项目。在校内外实训实习条件较好的专业,毕业设计导入真实项目。如人力资源专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的毕业设计,在目标企业进行了实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销售策划,以真实产品的销售进行了检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理论水平。

3.毕业设计指导模块化和双导师化。以往一个老师指导20个学生,可能就是20个研究方向,指导工作量大。现在采取分模块指导法,改革过去指导老师各自为营、学生被动安排指导老师的情况,采用分组指导,根据教师的特长和经验将课题分成大模块,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内容,进而选教师,大大提高指导的专业性和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单位实习,学校指导老师的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较难开展,对其安排了企业指导老师,实施双导师制。

(二)科学决策、强化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

根据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特点,对毕业设计教学进行科学决策、实施全过程管理。

1.毕业设计时间前移。提前开展毕业设计工作,保证学生毕业设计时间。由于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学生前五个学期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考证上,而第六个学期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实习、找工作上。因此,把毕业设计导师分配和选题放在第四学期末是比较科学合理的。经过认真的选题和严格的开题,后面的工作就相对容易了。

2.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管理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是毕业论文(设计)宣传,在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开始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的动员,也可以组织应届毕业生翻阅历届的优秀毕业论文(设计),使学生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并激励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第二是毕业设计进程中安排前期、中期和结束前三次大检查。第三是毕业论文答辩和优秀毕业设计评选。第四是毕业设计抽查;第五是毕业设计工作总结。

(三)建立毕业论文的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毕业设计的考核

1.为了保证毕业设计的质量,建立质量监控体系。毕业论文质量监控体系包括三方面的评价指标,第一是学校对二级学院或系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评价指标,具体是组织安排、工作落实等。第二是二级学院或系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工作量指标和工作质量指标,用以约束教师和评价教师。第三是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主要是指对学生的约束和评价。确保高职高专毕业设计评分的可操作性,对毕业设计的评分要素进行细化,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态度是否认真、毕业设计的抄袭与否、毕业设计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运用是否正确、毕业设计对实习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分析是否正确等。

2.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不予通过。对不符合毕业设计基本要求又不按指导老师意见修改的毕业设计不予通过,对那些不重视毕业设计的学生起到威慑作用,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整体质量。

3.教务处实行抽查。每年由教务处对指导老师评定通过的毕业设计进行一定比例的抽查,对指导老师评定为优秀的毕业设计进行重点抽查,对查出存在严重问题的毕业设计的指导老师进行批评处罚,以加强指导老师对毕业设计指导的责任感。

总之,通过顺应高职教育特点,将毕业设计教学目标融入人才培养总目标,进行改革,抛弃八股式论文的毕业论文设计,这是高职经管类毕业设计提高质量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李伟庆,叶培群.论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与管理[J].高教研究,2007,(1):34-36.

[2]翁爱祥,强伟刚.构建教学体系实施过程控制提高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质量[J].中国科技信息,2007,(13):230-231.

[3]潘莉.高职院校学生毕业综合实践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9,(8):72-73.

[4]杨怡婷.高职生毕业论文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9-121.

[5]孙佳,何建波.高职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可行性分析[J].高职高教研究,2010,(8).

作者简介:易丹华(1974-),女,湖南宁乡人,讲师,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教学管理。

作者:易丹华

第二篇:高职经管专业毕业论文向毕业设计转型的研究与实践

摘 要 毕业论文作为一门综合实践课程是高职经管类专业实现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笔者发现毕业论文已经不能很好地训练和检验学生的综合能力与职业素质,应向毕业设计转型。以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构建适应现阶段高职人才培养要求的毕业设计模式。

关键词 高职经管专业;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

Study and Practice on Converting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into

Graduation Design of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Occupation Schools//ZHANG Bei

Key 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major in higher occupation school;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graduation desig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major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准毕业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去分析和解决一至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性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训练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高等学校学生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均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与本科相同,一直以来高职经管类专业都是以毕业论文作为检验学生三年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但是,这是与高职人才培养要求不完全吻合的。高职经管类毕业生作为在“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从工作岗位出发,用人单位通常不要求其必须具备对专业技术领域的深层前沿性问题进行科研的能力,但是需要其对工作岗位业务流程具备熟练的操作能力,在业务风险上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专业技术问题上具备良好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毕业论文的撰写有助于高职经管类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研究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能作为对其的一次语言表达和专业研究的基本训练,但是不能很好地为学生三年人才培养的效果作出综合性和总结性的判定。

1 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选题偏重理论性,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脱节,更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 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与本科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一致,多为理论研究型论题,偏重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检验,这样的选题根本不能体现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效果,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严重脱节。此外,高职经管类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还会出现多名学生选择同一论文题目,甚至某些论文题目多届准毕业生重复使用的情况,这种单纯的理论陈述型论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严重不符。

只能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研究,无法反应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技能 高职经管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围绕一个主题来进行论述的,虽然有些学生可以研究到一定的深度,甚至提出有个人见解和现实意义的观点,但是仍然在广度上较为缺乏,更别说覆盖整个专业岗位能力。因此,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和技能通过毕业论文是无法锻炼和检测的。

学生写作能力差,对毕业论文完成的认真性和积极性极其缺乏 高职经管类学生的来源决定了其写作能力的不足。他们要么是属于高考的第五批次录取生,要么是属于职高、中专或技校的学生通过对口单招录取的,语言表达基础普遍薄弱。表现为一方面其归纳、总结、提炼和再处理等文字的能力较差,另一方面其对论题的选定、文章的架构、论据的搜集和论点的阐述等方面都缺乏基本概念,因此很难形成自己独立的理论和观点,这就导致他们普遍对毕业论文的撰写缺乏认真思考和积极参与。

毕业论文在理论和思想上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 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在理论和思想上应当有所创新,这就要求学生在撰写的过程中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能够提出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此外,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还应当在提出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和新看法的同时,能够将之拓展到相关领域中运用。以上正是所有论文的核心价值所在。然而,现阶段高职经管类学生的毕业论文在理论和思想上普遍缺乏创新性和实践性,要么简单拼凑,要么重复他人观点,根本达不到通过毕业论文来检验三年学习效果的目的。

2 解决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现状问题的措施

基于上述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论文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清楚地了解到毕业论文已经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高职教育,应当被以学生将来从事的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毕业设计所取代。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来实现。

将毕业论文向毕业设计转型,以基于岗位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为主体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因此,综合性和结果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也应当向基于专业岗位工作过程的毕业设计转型。结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就业岗位,依据培养目标,按照相关岗位典型工作流程来设计方案,并融入企业真实案例或真实产品,在设计方案中加入产品调研、市场调研、营销方案设计、客户评估和选择、产品生产或采购成本计算、利润计算、税费计算、往来信函撰写、结汇单据缮制和官方文件处理等方面的内容,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让学生实现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极大地增强他们研究并完成毕业设计的兴趣。

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外贸业务员为基础培养岗位,在对该岗位进行系统分析后,归纳出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为交易准备、交易磋商、合同签订、合同履行和合同善后等模块。由于毕业设计时间上的限制,因此,该专业的毕业设计主要考核学生的交易准备和交易磋商的能力。毕业设计的具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设计方向选择阶段、设计方案形成阶段和设计成果展示阶段。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一种产品的出口或者进口流程方案的设计,并在最后对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进行总结性汇报。通过该方式能够较好地对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社会情感进行综合性检测和评估,并能够通过这样的方式在毕业前向学生指出其弱点和不足,督促其改进和提高。

制订合理的实施方案,加强毕业设计指导的过程性监控 毕业设计的实施方案必须合理可行,因此在制订过程中,必须明确人才培养指导思想,成立专业性的毕业设计实施指导小组,根据整个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确定毕业设计中分成讲座、布置、分组、选题、撰写、修改、答辩等七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以及毕业设计中所涉及的各个阶段的要求与分值构成进行理性设置和详细说明,最终制订出合理的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并使该实施方案具有较强的指导过程可监控性。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方案中注明的时间节点完成,讲座和布置环节由一位资深的专业教师完成,分组和选题环节由各班学生自行进行,然后根据同一种产品的进口和出口的相关性进行指导教师的分派。而撰写与修改环节则由指导教师和学生紧密合作来完成。为了较好地监控每一位指导教师的工作,指导教师还必须边指导边对指导情况进行记录。为了检测每一位指导教师的工作,毕业设计实施方案中还特别规定答辩与指导相分离,即答辩教师不得是答辩学生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

此外,系部和学院的相关监管部门还要适时进行各环节的抽查管理,建立起多阶段、多层次的毕业设计评价体系,既对学生毕业设计方案质量进行评价,又对专业组织实施情况以及教师指导情况进行评价,如果出现违反要求的行为,必须做出严肃的处理。为了保证毕业设计方案的有效实施,还应当建设毕业设计过程质量网络监控体系,指导教师均可以通过该网络体系对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跟踪,教务处和系部也可以通过该系统针对各阶段的指标评价体系对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和管理,而学生也能够通过该体系随时联系指导教师,并针对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给予一定的评价和反馈。

如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毕业设计方案要求由系部、教务处和专业教师(包括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毕业设计实施指导小组,系部领导和教务处领导负责监督和管理,专业教师负责实施,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完成后还必须由系部、教务处、专业教师和被指导学生纵横交叉性地对每位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的毕业设计参与情况及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评定。

加强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实现校内、外教师的联合指导 企业专家作为专业工作岗位能力要求的提出者,熟知工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具体要求,聘请他们作为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能够弥补仅仅由校内专任教师充当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不足。因此,由校外指导教师首先根据企业的实际岗位工作过程设置毕业设计环节,然后由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提出理论知识考核点,再将以上两个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充分发挥校外指导教师的作用,帮助学生解决毕业设计过程中出现的有关实际工作业务操作的问题,从而弥补校内指导教师因实践经验不足而造成的在实践和应用方面不能给予学生较好指导意见的状况,极大地增强了毕业设计对职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功能。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已经与多个外贸公司合作,聘请了相关企业一线人才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毕业设计方案制订和指导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职业性。

3 结语

高职毕业设计既考核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也反映了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教师的科研和职业能力,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四者的共同协作才能优质地完成。针对高职经管类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必须勇于探索和改革,努力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高职教育目标的要求,符合相关行业企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杨卫宏.“工学结合”的高职财经类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天中学刊,2012(4).

[2]张杰,王富花.高职毕业设计(论文)改革的必要性:基于一份问卷调查引起的反思[J].教学研究,2011(12).

[3]郭美云.高职学生“专题研讨”模式的毕业论文改革方案探析[J].改革,2012(12).

[4]张永春,陈亚东.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改革研究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11(10).

[5]李慧,杨维波.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毕业设计探讨[J].黑河学刊,2012(11).

[6]刘李娥,徐永红,陈晓松.专业与写作并行指导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9).

[7]何德华.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以“网站制作”课题为案[J].现代阅读,2012(6).

[8]余景波.民办高职学生毕业论文问题探析:以物业管理专业为例[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2).

作者:张蓓

第三篇:农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择业观现状与对策分析

摘要:农科院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突出。本文通过对农科院校经管类毕业生发放问卷进行择业观调查,从择业准备、择业心理、择业目标、择业地域四个方面分析了其择业观,在此基础上,分别从个人、家庭、高校、社会四个层面探索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科院校;经管类毕业生;择业观

據统计,2016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720万,受宏观经济影响,招聘岗位数比去年减少15%,就业专业对口率不到30%,被称为“最难就业年”。然而,对于大多数农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毕业来说,就业难,择业更难,不知道自己选择什么职业,从事哪种工作。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以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择业观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对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顺利就业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调查的对象和方法

以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届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个人交流、调查问卷方式收集资料,共发出问卷109份,除去8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01份,有效率达92.7%。从总体情况看,被调查者具有农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的代表性。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被调查对象中男生占总人数的45%,女生占总人数的55%,女生比例稍高于男生比例。城市来源学生占总人数的42%,农村来源学生占总人数的58%。从专业上看,经济学专业占35%,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占25%,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占10%,电子商务专业占12%,信息管理专业占18%。

1.择业准备,择业准备是指未就业者为了能从事某种职业或获得某种职位,在择业之前所做的一系列准备工作,择业准备是否充分对大学生成功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统计数据说明,93%的学生在大三以后,才开始考虑就业问题,在盲目的情况下择业、就业。其中有16%学生在毕业前4个月或更晚,数据显示只有7%的学生在大一、大二就开始为就业做准备,制定目标。访谈交流中问及对目前的就业政策和环境是否了解,是否有明确的择业方向时,数据显示,只有21%的学生了解或非常了解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择业态度明确的只占26%(表1)。可见,大多数学生就目前的就业政策、形式和就业环境不是很了解,自己的择业方向不是很明确。

在调查是否有比较系统的职业规划以及对自己想从事的职业是否了解时,调查结果显示,82%没有或只有不太清晰的规划,对自己想从事的职业了解不多或不太了解的达到53%。可见,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未来职业缺乏规划,对想从事的职业缺少了解。

在调查在校期间对就业最有帮助的项目时,34%的被调查者认为基础专业课的学习对其择业最有帮助,33%的被调查者认为实践、实习活动对择业具有重要作用(表2)。

2.择业心理,择业心理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征。在针对学生对自己的择业前景持何种态度进行调查时,发现21%学生对就业持乐观积极态度,17%学生对就业是悲观或不清楚的态度,反映出这部分学生对未来择业的迷茫心态,这就需要学校和老师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使其度过茫然时期(表3)。建立积极向上的择业态度和确实可行的择业方向。

3.择业目标,择业目标是未就业者对未来职业或职位的期望值和要求,包括行业目标、薪金目标等。选择行业目标时,调查数据显示,有33%的学生参加考公务员考试,加上考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共有80%,去民营企业的仅有17%。从数据可看出,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很高,就业方向还是以稳定为主。与此同时,选择自主创业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在对薪金目标调查时,结果显示,46%期望的薪金在(1500,3000)区间内,选择薪金目标在[3000,5000)的占42%,1500以下的只占1%。由此可见,80%以上的应届毕业生对择业的薪金期望还是相对较高。

4.择业地域,择业地域是指对未来就业的地区或地点。数据显示,在选择就业首选去向时,地域观念较为突出,择业地点过度集中化,选择到中等以上城市就业的学生占大多数,达到77%。基层和西部工作的学生偏少,特别是选择西部边缘地区的只有3%(表4),大学生不愿到艰苦地方工作的思想较为普遍。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到基层就业的非常之少,只有12%,78%持观望态度,选择“政策好有可能去基层”和“暂时没考虑”。现在必须关注的是,国家已在一些去基层工作的政策放宽,优惠条件的实施下,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已到基层工作。

三、对策

1.个人层面。一方面,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另一方面,具备良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农科院校经管类毕业生,就业岗位多为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等岗位,用人单位要求具备较强的事业心、责任心,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这就需要毕业生在平时的大学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修养。

2.家庭层面。首先,给学生就业以科学指导。其次,改变传统观念。“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励指导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去基层就业,为老百姓做实事。父母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孩子毕业找个“铁饭碗”是他们的愿望,但现实的就业压力和失衡的供求关系,应该鼓励孩子到基层去锻炼自己,挑战自我,正确认识就业现状、认识个人与社会,处理好愿望与现实、明确竞争和风险的关系,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3.高校层面。第一,开展从入学到毕业的全程性择业观教育。第二,构建择业观教育课程体系。第三,加强对学生合理的市场定位及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4.社会层面。首先,采取鼓励政策和刺激措施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其次,充分地发挥媒体的正确引导作用。最后,用人单位应积极改变选用人才的标准和观念。不要盲目追求学历高、热门专业的学生,也不要因为各种因素而对农科院校经管类毕业生有所歧视,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参考文献:

[1]罗会举.对我国大中农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观问题的若干思考[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53-53.

作者:邵源春 罗强强

上一篇:机械类工程师论文下一篇:社区安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