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论文范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经管类专业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章在分析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将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该体系良好运行的保障条件。

第一篇:经管类专业论文范文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基于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从以下五个方面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展开研究:一是构建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二是完善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三是构建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战略联盟,四是强化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师队伍建设,五是完善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机制,从而为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学习,促进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路径,也是学生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与学生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实践教学战略联盟的达成、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实践教学考核等进行研究,旨在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全面提升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一、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建设

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平台作为支撑,高校应根据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确保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有序、有效实施。

1. 加大资金投入,提升平台建设水平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硬件作为支撑,包括实践教学场所、设备等,这就需要高校基于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实践平台建设水平。具体来说,第一,要通过优化管理,确保实践教学场所等资源得到有效运用;第二,要优化实践教学环境,发挥环境的影响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第三,要不断优化实践教学设备。目前不少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设备较为落后,难以满足学生实践学习的需求,需要及时维护与更新。

2. 更新教学观念,优化实践教学目标

时代在发展,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理念要与时俱进,不能停滞不前,否则就难以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经管类专业人才。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要基于高标准、高起点的平台建设理念,不断提升对实践教学的认识,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实践教学成为学生消化理论、发展实践能力的重要路径。

高校经管类专业要根据时代发展、人才市场和学生学习需求,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并为实践教学目标的达成搭建平台,促使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深入理解专业知识与专业方法。

3. 完善管理制度,拓展平台服务效能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平台构建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断拓展实践教学平台的服务效能。管理制度建设要具有全面覆盖性,涉及实验室各类人员,包括实验室主任、技术人员、学生等,不断完善操作制度建设与安全制度建设,使实验室各个环节都置于制度规范下,做到有章可循。此外,要形成高度统一的协调机制,根据不同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进行统一调配,以提升实践教学平台的使用效率。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实验、实训、实习与毕业论文设计等。这四个环节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与连续性。

1. 实验环节

实验环节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现知识内化的重要路径,在实验环节中教师要突破传统实验单一化的问题,除了进行常态化演示实验、验证实验外,还要积极开展体验型实验、探索性实验、创新型实验、综合性实验等。通过体验型实验突出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实验体验,使学生在亲历实验中获得提升与发展;通过探索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与假设,帮助学生形成实证意识;通过创新型实验、综合性实验,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造能力等。

2. 实训环节

实训环节是对实验教学的有机拓展与延伸,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通过实训学习,突破单一化技能训练,着重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与综合技能。在实训教学环节,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交互能力,促进师生、生生互动,在交流互动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在实训教学中学会合作;在学生专业技能发展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包括业务应对能力、信息化素养等;综合素质方面,则全面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使他们更好地胜任以后的工作。

3. 实习环节

实习环节具有更大的创造空间。高校可以利用仿真实验室、创业基地、校外实习基地等为学生创造更为真实的专业实践环境。仿真实验室实习则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模拟实践环境,从而使学生在高度仿真的環境中不断提升实践能力;此外,高校通过创业基地、校企合作等,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理论知识和实践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实践能力。

4.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设计是经管类学生专业成长的必经环节,能够使学生参与从理论研究到实践研究再到理论研究的有机循环过程。学生经过理论学习掌握了经管类专业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实践促进理论的消化与吸收。毕业论文环节是学生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内化的重要过程,通过撰写毕业论文,学生不仅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内化,并形成自己的理论成果,还实现了对既有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战略联盟构建

现代社会具有极大的开放性,这就需要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狭隘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战略联盟,善于借力,有效实现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

1. 基于参与主体的战略联盟构建

从参与主体来说,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战略联盟主要包括两种:校企战略联盟、高校战略联盟。

首先,高校要基于共赢原则构建校企战略联盟。校企合作是高校实践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中校企合作正逐渐弱化,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不强。高校要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应基于双赢原则构建战略联盟。高校要发挥理论与技术优势,帮助企业实现技术升级。同时,高校要借助企业丰富的实践机会,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

其次,高校要基于共享的结盟原则构建校企战略联盟。目前高校之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这就造成了部分高校比较封闭,过度保护自己的实践教学资源和经验。这种狭隘的思想观念不利于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高校要基于资源共享的原则积极推动校际战略联盟的构建,共享实践教学资源,取长补短,充分利用“他山之石”,将其与自身实际结合起来,形成自身的专业发展特色。

2. 基于区域的校际战略联盟构建

区域校际战略联盟主要包括两种:区域内校际战略联盟、全国性战略联盟。目前不少地区基于区域教育发展的现状,对区域内高校进行有效整合,组建大学城、高校園区等,这样就为区域内高校校际联盟构建创造了条件。区域内高校要基于区域战略结盟并进行有效互动,共享实践教学资源、人才资源和场地资源,从而提升区域内高校经管类专业发展水平。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交互方式,“互联网+”模式为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高校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搭建一条交互通道,组建全国性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资源中心,各高校作为资源中心战略联盟的成员参与其中,根据资源贡献与资源价值确定各高校的权限与享受的资源回报值,从而构建高效、畅通的实践教学资源共享通道。

四、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队伍建设

教师是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有效性。经管类专业要根据新时期的教学需要不断优化教师素质,全面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要胜任专业教学工作,必须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促进专业化发展。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理论,根据经管类专业发展动向,及时把握最前沿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等,提升实践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同时,不断转变实践教学理念,根据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学情实际,如兴趣爱好、能力基础、认知特点等,进一步优化实践教学内容,丰富实践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在实践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从而促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2. 优化实践教师的知能结构

目前,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突出的问题是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合理,相对滞后。因此,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一步拓宽教学视野,基于学科融合的视角,将经管类专业课程教学与其他相关课程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迁移能力发展。同时,教师要将自己培养成一师多能型教师,不仅能胜任经管类实践教学,还精通理论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提升实践教学的有效性,改变经管类专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状。

3. 构建立体化教师培养机制

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提升需要构建立体化培养机制,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援培相结合的方法,全面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通过产学研一体化提升教师素质。高校作为高等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必须要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并将之作为提升教师素养的重要路径。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在促进科研成果市场化过程中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从而将教学、科研以及成果转化有机结合起来。

其次,为教师创造学习机会。教师需要通过学习获得提升。因此,高校要出台教师常态化学习与培训机制,深入开展校内教研、校际教研活动,通过培训、竞赛等路径,促进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业务能力的发展。

最后,合理引进高素质教师。高校经管类专业要根据实践教学的需要与既有教师结构,引进高素质教师,并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形成结对帮扶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的形式,为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师队伍注入新鲜活力。

五、完善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考核方法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完善需要发挥考核机制的导向性作用,从而使教学不断趋于完善。

1. 积极推动高校实践教学考核改革

时代在发展,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也在不断创新,并从多个层面积极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拓展改革途径。目前实践教学考核主要以教师为主,考核主体单一,不利于全面反映实践教学的真实情况,这就需要实践教学拓展考核主体,构建多位一体化考核体系,形成院、系、班级相结合的考核主体机制。在班级层面,除了教师评价外,还要积极引入学生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等,建立相对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

其次,拓展考核范围。目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以考核学生为主,对教师的考核力度不够,这需要拓展考核范围,将教师纳入实践教学考核范围。教师群体不仅包括指导教师,还包括辅导教师等,使教师形成合力。同时要加大教师考核效应,与教师绩效、薪酬结合起来;学生考核要改变只重视结果的现状,对实践教学前、实践教学中、实践教学后三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2. 建立完善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基于实践教学考核改革的视角,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要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机制,将评价教学与评价学习结合起来,将宏观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结合起来。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进行评价,还要形成完善的评教方案,促进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重视宏观上的评价,还要将评价进行细化,使考核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依据各项指标对学生进行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的评价,提升实践学习评价的公正性与客观性;不仅要关注学生实践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包括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品质等,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3. 硬性考核与激励性评价相结合

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要将硬性考核与激励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考核制度的刚性需要出发,利用激励机制激发师生潜能。教师激励性评价主要着重于两个方面:物质激励与事业激励。高校要根据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与成果,对实践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给予物质激励,不断提升优秀教师的经济待遇;在晋升职称、绩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激发教师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根据高校教育管理需要,积极吸纳优秀教师进入高校管理层,给予教师事业激励,提升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在学生层面,要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通过实践教学竞赛、课外实践活动等,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机会,使学生在比赛与实践中收获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不断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

4. 強化实践教学考核管理

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考核要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要强化实践教学考核管理,并将管理的触角延伸至每一个环节。

首先,强化前置性管理。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需要师生进行实践前的准备。教师要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教学举措;学生要做好实践学习准备,包括收集资料、预习、质疑等。

其次,注重实践中的管理。实践教学是提升高校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中的管理是关键。教师的实践教学要细化到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起到有效的调控与引导作用。

最后,做好实践后的管理。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管理的结束,教师要做好后续管理,包括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填写实践手册、做好实践小结等。

六、结语

总之,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是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专业的发展,还直接关系到高校经管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校要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进行系统的研究,以全面提升经管类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经管类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厉敏萍,戴春芳.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8(11):36-37.

[2]江海潮,向国成.高校经管类专业现代实践教学研究文献综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8):56-59.

[3]党文娟.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路径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58-160.

[4]梁东,杨宇鹏,顾桥.国外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1):74-75.

[5]肖黎,皮修平,周镕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背景下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高教学刊,2016(23):78-80.

[6]杨明娜,杨明广,程皖川.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28(11):76-78.

作者:刘帅

第二篇:经管类专业创业实践教学研究

摘 要:文章在分析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和学生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的经验,将创业教育纳入常规教学体系,构建了以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该体系良好运行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经管专业 创业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运行保障

地方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其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等基础知识,系统掌握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经济管理过程中的有关问题,适应经营管理类工作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对经管类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系统培训和创业实习实践,不仅符合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能够提高经管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求职竞争力,实现更好的就业预期和创业成功率。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提倡自主创业的环境下,探索和创新适合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及学生创业能力分析

1.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我国各高校经管类专业主要包括有一级学科“管理学”统属下的经济管理专业,如工商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各专业课程的设置虽然在不同院校之间有所差别,但是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及课程内容设置上却大同小异,主要由公共基础教育、专业基础教育、专业教育和实习实践四大模块构成。一般的课程安排是大一进行公共基础教育,主要开设课程有:英语、高数、计算机、思想政治等。大二开设专业基础课,主要课程有: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会计学、经济法等。大三进行专业训练,主要开设课程有:管理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谈判、商务英语等。大四进行实习,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分析。创业能力是指创业者自我评估的完成具体创业行为所具备的能力。创业能否成功,其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基于创业者角度进行分析,创业者若想获得好的创业绩效,须具备市场识别能力,创新能力,策划和概念性能力,管理能力,政策性能力及资源获取能力等基本技能。总结起来创业者具备的创业能力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发现和吸收外部资源的能力,包括识别市场机会——选择好的创业项目、选择适当的市场竞争和盈利模式、发现市场中的人力资源及其他物质资源的供应(如资金、土地、原材料供应等)的机会;吸收外部资源——吸引优秀的人力资源、有效地吸收资金、选择和使用土地和原材料供应。二是对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的能力,包括合理的分配和组合人力资源、有效地利用资金、利用人际关系网络搭建企业经营网络、成本和利润核算。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企业的性质和创办的基本程序等一些法律知识,经过专业知识的系统培训,还能够学习相关管理知识和理论,提升管理技能,会计学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也能够使学生具备创业过程中的成本核算和利润计算等必备的技能。经管类学生在创业中虽然技术专长方面是短板,但是却对经营管理具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另外,作为大学生,经管类专业学生充满想象力,敢于尝试,拥有创业的精神和勇气,具备了基本的创业素质。但是,受现有教学模式的影响,其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比较缺乏。要提高学生创业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系统的创业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二、国内外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经验借鉴

创业教育是国内外大学进取与变革的必然趋势。许多国外的创业教育起步比较早,已经形成了相当完备的体系。我国各高校也对开展创业教育进行了许多探索与实践。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的理念和经验有助于更好地定位经管类专业的创业教育目标,设置更为科学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

1.国外创业教育模式及特点。美国是国外最早开展创业教育的国家,经过多年实践,已在全国300多所大学中广泛普及,其中以下三种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1)百森商学院模式。该模式注重培养创业意识,其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将相互割裂的管理学相关课程重新整合,从整体创业的角度,把创业需要的知识纳入到创业机会识别、企业成长、成功收获等完整的创业过程中传授给学生,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业式思维,提倡创业精神。(2)哈佛大学模式。该模式以培养实际管理经验为主,其创业课程注重实际应用,围绕工商管理的实际问题设置,非常注意实用性和时代要求;注重研讨,激发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考;注重就地取材,通过与企业联合,组织教师开发创业管理的教学案例,并通过实际创业者提供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讨论。另外,将商界精英引入创业课堂,以案例为依托,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针对现实中的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以及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3)斯坦福大学模式。该模式强调系统的学习创业知识。在进行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非常注重系统的思考方式,不仅开设了内容丰富的创业教育课程,而且鼓励学生组建团队,实现自己的创意,做出具体的创业行动,在实际参与中积累管理经验,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强调对经济、金融、市场运转等理论的长期研究,为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持,使学生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2.国内创业教育模式及特点。我国的创业教育兴起于20世纪,通过“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程,创业大赛等形式在各大高校得到实践。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得到成功推广应用的创业教育项目有KAB和SIYB。模块化教学和参与式教学是这两个培训项目的共同特点。

KAB项目于2005年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2006年开始在我国六所高校进行试点。该项目旨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青年人才。项目的课程是遵循创业者的意识活动规律和创业的基本流程设置的。首先,通过四个模块的学科课程(什么是企业?为什么要发扬企业精神?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创业者?如何成为创业者?)让学生对创业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其次,通过一系列的商业游戏和知识技能等活动课程(如何产生好的企业想法?如何组建一家企业?如何经营一家企业?创业者必知的风投规则和企业商业模式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最后通过实践课程(如何准备商业计划书)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演练。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融入了多种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如情景模拟、分组讨论、辩论、商业游戏模拟、创业人物访谈、团体游戏、小组项目完成和成果分享、案例讨论等,让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创业能力。

SIYB于2001年由国际劳工组织引入,主要培训对象是下岗失业人员,后来逐渐扩展到大学生。SIYB共分为四个模块:GYB-Generate Your Business(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Start Your Business(创办你的企业)、IYB-Improve Your Business(改善你的企业)和EYB-Expand Your Business(扩大你的企业)。该培训项目注重老师与学员之间的互动,每个环节都设有相应的模拟训练。在启发学员产生创业想法后,经过评估市场、组织人员、选择企业法律形态,预测启动资金,制定利润计划几个模块的训练,帮助学员完成创业计划书,成功开办企业,并提供后续的服务和咨询。

三、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1.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创业教育模式及其特点我们发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要明确创业教育的目标,其次需要围绕这一目标,遵循创业的流程,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和内容,并辅之以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针对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和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以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和能力为目标,借鉴国外创业教育模式,以及KAB、SIYB的模块化教学,设置如下实践教学体系,试图将创业教育纳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中。

在公共基础教育阶段开设必修课程,主要对学生进行创业启蒙教育,以行政班的方式组织进行,课程设置主要有创业意识、创业素质、创业基础和创业指导等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础知识,挖掘其自身潜力,使学生对自己有良好自我认知,并做好职业规划,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创业式思维,鼓励学生产生自己的创业想法。

专业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选修课,主要对有创业想法,形成自己创业构思的学生进行进一步指导,主要开设创业技能和创业知识方面的课程。在本阶段,重在帮助学生做好理论储备,了解创业各阶段的相关知识和所需技能,通过案例讲解,模拟游戏,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指导其学会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做出自己的创业计划。

专业教育阶段进行实践活动。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创业计划。主要形式有模拟实践,创业实践和创业计划大赛等。在本阶段,主要对已完成初步创业计划的学生提供指导和实践机会。学生可以参加创业大赛,可以在学校的创业基地进行实践,也会有导师和专家进行指导,使学生的创业计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实习实践阶段为创业教育最终阶段,旨在鼓励学生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促成优秀创业项目的落实,创办学生自己的企业,并将其作为毕业考核的一种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其创业计划书或创业成果取得学位证书。同时,通过第三阶段的实践活动,选择有潜力的优秀的项目,给予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计划。

2.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以上创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需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保障:

强大的专业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一定创业知识和技能的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创业教学和创业课程研究,以保证创业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另一方面需要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除了专职教师和科研人员外,还可聘请拥有丰富创业经验的成功人士和和企业管理人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或者担任学生的创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从而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多样化的实践基地。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获得实际经验。这就需要搭建多样化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如针对经管专业开设的财务管理、商务谈判等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专门的实验室或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与校外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整合资源,建立创业实践基地和创业园区;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在教师的指导下,组建团队,开展创业模拟活动等。

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良好的校园创业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动力。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一些制度化的设计来营造创业氛围,如定期举办创业比赛和讲座等。另一方面,通过一些非制度化手段,如创办论坛和网站,通过校报和社团对优秀企业、成功人士和本校学生创业成功案例进行宣传报道等、鼓励学生参与团队活动,进行创新教育等,从各个方面形成学校的创业文化,潜移默化地熏陶和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创业成功除了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外,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和资金的保障。从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的角度,政府和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政府需要根据大学生创业特点和创业过程中的一些难题制定有利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学校可以建立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对入住园区的企业和项目给予全方位的服务和指导;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或与校外企业合作,为优秀创业项目提供资金保障。

科学的评价机制。科学的评价机制的建立,有助于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形成良性循环,使创业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制定评价机制时,一是要分目标、分阶段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考核结果进行量化,在注重结果的同时强调对过程的监督。二是要注重对教学双方的考核与评价,既要考核学生学习效果,也要考核教师教学水平。三是建立信息反馈机制,给予学生更多的发言权,从学生的角度对实践教学的过程、效果及管理做出评价。

四、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增加,2014年规模将达727万,是本世纪之初的7倍,毕业生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鼓励大学生创业成为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对经管类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学生创业能力进行了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创业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设计了经管类专业的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提出了该体系良好运行的保障条件,以期为相关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借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2012027)、山西农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经管类专业创新创业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PY-201332)的研究成果。通讯作者:李玉萍,教授,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教学副院长,分管教学,硕士生导师,2013-2017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涉农项目评估的教学与实务。】

参考文献:

[1] 厉敏萍.对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教育探索,2008(11)

[2] 唐靖,姜彦福.创业能力概念的理论构建及实证检验[J].科学学和科学技术管理,2008(8)

[3] 胡宝华,唐绍祥.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计探讨——来自美国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课程设计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7)

[4] 黄四枚.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9

[5] 毛赟美.KAB把创业教育引入大学课堂——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KAB培训师刘帆博士[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8)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太谷 030801)

(责编:贾伟)

作者:郭雪君 李玉萍 杨燕 吴凌芳

第三篇: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探究

摘要:长期以来,统计学被冠以“教师难教学生难学”之名,教学效果不佳。本文对统计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经济管理专业  统计学  教学改革  问题

绕计学是一门关于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论科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目前的教学存在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师资力量良莠不齐、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等诸多问题,这严重降低了统计学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完后仍然不能将统计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生活。如何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进行教学改革,对培养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 统计学教学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据了解,有一部分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他们拿到教材时的第一感觉是“又是数学、又是计算、不喜欢、没兴趣……”。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几个:一是课程比较难。该课程在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中比较难,不仅需要学生有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而且需要数学、概率论的基础知识,包括很多数理知识、统计基本概念及大量的计算公式,比较难掌握。二是学生数学功底差。经管类学生多是文科背景,普遍数学功底不扎实,数理基础十分薄弱,对于生源相对较差的二本民办高校学生尤其如此。比如讲到假设检验的显著性水平和接受域、拒绝域时,许多学生都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当进行假设检验时,很多学生无法区分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三是对课程认识的误区。有的认为学统计学就是学数学,太理论化了,搞理论研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对毕业后工作帮助不大,因此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有的认为统计学虽然很有用,但是只对以后读研究生或者做科研的有用,对于普通学生仅仅是了解表皮的东西,学了也没有用。

1.2 理论与实践脱节

统计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科学。然而,目前统计学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学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对实际的社会经济问题涉及较少,甚至不予关注。这种教育方式淡化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学生只懂理论不会实践,更不要说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及分析能力了。这样就导致学生表面上理解了老师讲授的理论知识,但在碰到实际问题时,却无从下手,不能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不能从定量的角度建立数学模型,即便建立了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不够科学准确,或者对统计结果缺乏认识,不能有效对总体或未来趋势进行合理判断。有的学生虽然学习了统计软件的操作步骤,却因为无法领悟统计学原理的来龙去脉,不能应用自己操作的结果来分析数据特征。

1.3 教学力量有待提高

突出表现为:教学成果不够突出,教学力量稍显薄弱,导致教学互动较差,教学效果不明显。引起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下面几个:一是二本院校对教师的深造学习投入普遍较低,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从时间上和精力上都难以保证。二是师资力量缺乏,教师素质参差不齐,教学经验相对欠缺。例如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的统计学原理教师,现有专职教师5人,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必须大量聘请兼职教师上课,每年的下学期需要兼职教师近20人。兼职教师中,有些是经验丰富的教授,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读研究生,或者是从事其他课程教学的教师,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现有的教师缺乏创新和学习的精神,长期“吃老本”,不愿意、不善于与时俱进的接受新东西、新事物,不愿意用多媒体或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多年来教案一直不更新,甚至所举的案例也一成不变。而学生思想活跃,更愿意接受新东西和新事物,对纯理论、旧观点、老例子感到乏味。这就造成了教学之间的矛盾:“教师讲的学生不想听,学生想学的教师不会教”。

1.4 考核方式比较传统

目前统计学课程的考试形式仍然是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且题型基本固定为单选、多选、判断、简答、计算分析。传统的考核方式从教学到考核以“书”为本,考试一过关,就被认为掌握了统计学的知识,具备了统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其实不然,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决定了学生的统计素质和能力很难通过笔试考出来。这种以书本知识为主要考核点的方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无法培育大学生综合能力,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 统计学教学改革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一是因材施教。在前期要做好学生基础的调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鉴于统计学与数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息息相关,因此,在教材的设计上,应该有所侧重,不搞“一刀切”。即使教材一致,也可以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侧重地进行讲解。比如会计专业的统计学课本中应增加更多财务方面的统计应用知识,市场营销专业的统计课本侧重市场调查分析的案例。二要加强教学互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不能“满堂灌”,必须要与学生有互动,在互动中,师生之间容易传递信息,教学效果就好,教师知道学生想听什么,就可以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多让学生了解本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该留出一些时间给学生自学,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三要加强案例教学。努力收集和讲解统计知识在生活中、决策中的应用,配合大量的实际案例教学,可以让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没那么枯燥,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重视程度。另外,综合使用黑板板书和多媒体,利用板书讲解相关理论,推导公式,利用多媒体放映相关图片、最新的相关事件和有关联的视频,不让课堂枯燥无味。

2.2 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讲授上,教师应注意将讲授式教学、启发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訓练与实践式教学、多媒体教学等结合起来。在讲解比较抽象的理论时,尤其要注意要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学生熟悉的案例予以补充说明,这样才会拉近学生与统计之间的距离,认识到学习统计学这门课程的深刻意义。例如,在讲授统计调查的内容时,我们可以将自己所教的班级作为样本采集的对象,由教师设计调查问卷,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看法与建议;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调查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单位、调查时间和调查期限这些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体会。收集调查问卷以后,与学生一道进行问卷的整理和分析,让学生对统计的调查、整理和分析三个工作程序有清晰的认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

在统计工作中,不会使用软件,就好比学骑车只是纸上谈兵。因此,在传授已经形成的知识的同时,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让学生有动手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要结合理论知识,适当讲解如何通过SPSS、Excel软件进行制表、画图、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等统计学相关的问题,并且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进行操作和练习,以加深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认识到统计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广泛应用。统计软件的应用不仅使统计数据的计算和显示变得简单、准确,而且使统计教学由繁琐、抽象变得相对简单轻松、由枯燥变得趣味盎然。

此外,还应促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加以灵活应用,运用统计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以就经管类专业而言,可以设计一次和专业问题有关的专题调研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统计知识,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收集数据和分析数据,并得出专业结论、撰写调查分析报告。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但巩固了所学到的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把所学的知识学以致用,极大地加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2.3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

教师水平是教学的基础,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一方面要加强统计学专业的高素质人才的引进。作为统计学教师,应具备深厚的统计专业理论功底,高质量完成理论教学的同时还应尽可能熟练掌握各种统计软件,指导学生完成各种上机实验操作,不断提高学生的统计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教师的进修和培训力度,送教师攻读学位、进修,或者为教师提供参加学术会议的机会,鼓励教师不断深入学习,充实自我,把握机会深造,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多与同行交流,真正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以身作则,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4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改革考核方式,既考核理论,又考核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综合应用能力。理论知识的考核可通过笔试进行,主要包括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原则和程序等,但要注重把理论知识尽量转化为实際问题,考查学生对理论的理解程度。动手操作能力的考核可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统计学教学除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理论外,还要求学生会利用现代化信息工具开展统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统计电算化教学,应结合每一阶段的特点适时安排学生上机操作,包括用SPSS、Excel解决统计指标的计算、制表、绘图、假设检验等的理解程度和熟练掌握程度。学生的实际综合应用能力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目标。这部分内容的考核可通过调查报告、课程论文等形式来实现。例如:撰写调查报告是调查是统计的经常性工作,无论在政府、企事业单位还是科研单位,都需要开展调查。调查报告既考核了写作水平,又考核了专业水平,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总之,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机制等方面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具备用统计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艳芬,白林.应用型高等教育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类课程案例库构建[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4(4):66-67.

[2]张玉.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析——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视角[J].科教导刊,2014(1):82-83.

[3]黄小艳,吕杰.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当代经济,2014(8):98-99.

[4]熊美娟.参与式教学的改革与探讨——以公共管理学科的《应用统计学》课程为例[J].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54-58.

作者简介:

赖流滨(1977-),男,湖南郴州人,硕士,副研究员,目前从事统计学原理、SPSS等课程教学。

作者:赖流滨

上一篇:非正规金融论文范文下一篇:讲评课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