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2024-04-19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精选8篇)

篇1: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1.1 实践是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的重点

统计学是经济类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从定性与定量结合的角度,其原理与方法可以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而且是学习计量经济学等其他相关学科的基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统计学认识社会的作用;能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调查研究;并能结合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关情况,学会各种基本的统计分析方法。如果统计学课程仅仅停留于知识点讲授,教学活动中没有统计学实践,那么统计学教学目标就根本无法实现。因此,实践是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的重点。

1.2 培养学生观察、解释经济现象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解释、解决经济管理现象的能力是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重点。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是目前分析经济管理现象及问题的主要方法,而且我国越来越重视经济数据,经济数据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统计学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数据,解读经济政策,培养经济敏感性。此外统计数据的调查与登记越来越完备,为经管类统计学实践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

1.3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路径

目前不少经管类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学与用脱节”,大大降低了学习兴趣。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学活动中缺少实践的机会,学生没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学生感到自己仅仅学习了教材里的知识,不知道有什么用、怎么用。实践不仅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当学生发现知识的用途时,将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统计学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读经济数据、了解经济政策、分析经济管理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2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统计调查方法、描述统计、推断统计、时间序列模型、相关分析及回归模型等六个方面,常用的统计软件为Ecxel及SPSS。本文基于数据的可获得性、分析难度、专业背景知识及教学适用性,整理了每个教学内容对应实践的选题,及需要掌握的统计软件操作。

2.1 描述统计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

描述统计是分析数据的基础,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用图表展示定性数据、用图表展示定量数据、水平的度量、差异的度量。描述统计部分的统计选题应该包括分类型数据与数值型数据,而且可以尽量取材于经济管理实际,如某超市关于顾客性别及其偏好饮料类型的调查记录、某电脑公司120天的销售额等。

描述统计中Excel操作主要包括:数据透视表和数据透视图、直方图、用Excell计算描述统计量。描述统计中SPSS的操作主要包括:生成频数分布表、生成交叉频数分布表(列联表)、制作茎叶图、绘制多批数据箱线图、绘制散点图、用SPSS计算描述统计量。

2.2 推断统计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

推断统计是统计学的重要分析方法,即使用样本数据来估计总量参数,包括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两个部分。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一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两个总体参数的区间估计、样本容量的确定、一个总体均值的检验、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该部分的常用选题范围比较广泛,既可以选择产品质量抽样检查等实际问题,又可以使用某科目的考试成绩,让学生用样本估计总体平均分,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推断统计中Excel操作主要包括:用BINOMDIST函数计算二项分布的概率、用POISSON函数计算泊松分布的概率、用NORMDIST函数计算正态分布的概率、用Excell进行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用Excell进行两个总体方差之比的检验。推断统计中SPSS操作主要包括:用SPSS绘制正态概率纸、用SPSS求一个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小样本)、用SPSS求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置信区间(独立小样本)、用SPSS求一个总体均值的检验(小样本)、用SPSS求两个总体均值之差的检验。

2.3 时间序列模型的常用选题及统计件使用

大部分经济数据都是时间序列,因此时间序列模型是经济管理中的重要统计分析方法,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预测。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选择与评估、平稳序列的预测、趋势预测、多成分序列的预测、ARIMA模型。该部分常用选题可以取材于宏观经济,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关心国家经济运行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对经济数据的理解力与敏感性。如人均GDP的预测、棉花产量预测、钢铁产量预测等。

时间序列模型的Excel操作主要包括:用Excell进行移动平均预测、用Excell进行指数平滑预测。时间序列模型的SPSS操作主要要求掌握:用SPSS计算进行指数平滑预测、用SPSS进行曲线估计、用SPSS进行ARIMA模型预测。

2.4 相关分析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使用

相关分析是用来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常常为回归分析的前奏。相关分析可以确定变量之间是否存在显著的关系、关系的形式及关系的强度。当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时,会应该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该部分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用散点图描述相关关系、用相关系数度量关系强度。很多选题都适宜该部分,为了引导学生关心国家经济运行,积极使用西方经济学知识,可以把选题设定为: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社会消费品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相关分析的Excel操作主要为用Excell计算相关系数;其SPSS操作主要为用SPSS进行相关分析。

2.5 回归分析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使用

假定因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把这种关系用适当的数学模型表达出来,就成为回归分析。本科经管类专业统计学主要学习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实践主要包括:一元线性回归的估计和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相关分析中已经讨论了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关系,为了更好地连接性,这里可以建立固定资产投资与GDP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GDP为因变量,固定资产投资为自变量。回归分析的Excel操作为用Excell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其SPSS操作为用SPSS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

 

篇2: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0 引言

统计学是一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从数据中获得结论的科学。统计学是一门工具,在其应用中必须与实际问题的专业知识、背景知识结合起来,否则无法解决实际问题。统计学与大学基础类数学不同,它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及应用性,能够给教一个广阔的平台来培养学生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经济管理中的数据不仅非常丰富,而且蕴含着许多具有价值的信息及规律。统计学方法在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发展,可以与多门专业课程相结合,如市场营销、西方经济学、企业管理、财务管理等。定量分析是经济管理研究的发展趋势,统计学实践可以引导同学们从定性分析阶段到定量分析阶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度及能力,并且可以提高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非常重视经管类专业统计学的实践,教师们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统计学实践融入教学,把知识点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龚洁松指出统计学中有大量的专业术语、内容较抽象、涵盖很多统计分析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提不起学习兴趣[1]。谢宗棠,刘宏霞()论述了如何构建统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以及如何进一步优化考试内容和方式等,希望为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改革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2]。可以发现由于经管类专业的统计学实践涉及范围广、内容多、实施条件要求高,如何对统计学实践考核,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践,将实践考核与知识点考试结合,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分析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重要性,梳理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常用选题及统计软件操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方法设计,并且提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考核实施的建议。

 

篇3: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一、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目的

1.巩固理论知识, 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如通过EXCEL、SPSS、MINITAB等统计软件进行上机操作, 培养学生绘制统计图和统计表, 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方差分析, 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等基本技能, 通过实训和统计调查, 培养学生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的实施, 搜集和整理数据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一门方法论学科。因此, 可以设置综合性实验或实训环节, 培养学生应用统计学原理对社会现象和经济现象进行具体分析的能力。如通过直方图的绘制和分析实验, 可以提高学生分析产品或服务质量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性实验、实训、统计调查等实践教学环节, 以团队或小组形式, 通过确定统计研究问题和目标, 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 统计调查的实施, 统计分析等活动, 培训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不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课时难以保证。

由于对统计学课程重视不够, 部分高校总课时数偏少, 因此未设置实践课时或实践课时数较少 (如少于10课时) , 或未设置综合性实验或实训环节。在经管类专业课、综合 (专业) 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课程的教学中不重视学生统计技能的培养。

2.学生对统计学课程的定位模糊, 重视程度不够。

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一般安排在大二开设。但由于学生还没有进入专业课程学习, 加之统计学课程的学习需要数学 (概论和数理统计) 基础, 学生对该门课程有畏难情绪, 重视不够。如上机前准备不充分, 对相关理论不能深入理解, 对统计软件的命令操作或函数不事先预习等。

3.实践指导教师的能力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不熟悉统计软件或组织能力、教学科研能力较差, 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具体表现为:不能正确指导学生上机操作, 不能指导学生科学选择统计研究的对象, 不能科学组织学生团队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等。

4.教学案例数量不足。

统计学数学公式和原理较多, 如果不进行案例教学, 学生会感到上课枯燥无味。特别二本类高校学生, 数学基础较差, 学习兴趣不浓。因此, 进行案例教学可以理论联系实际, 加深对统计学知识和原理的理解。目前, 一般高校还没有专门的《统计学》案例教材和案例集, 部分教师还没有掌握案例教学方法的运用, 影响统计学课程教学效果。

5.未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实践教学效果较差。

统计学实践教学环节包括校内实践环节 (如实验实训) 和校外实践环节 (如统计调查) 。由于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校内实训场地、设备 (计算机和统计软件) 的原因, 或调查单位不配合, 对学生实践教学效果影响较大。

三、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统计学基本原理和统计方法等基本知识, 具有运用统计方法解决企业发展战略、产品质量管理、市场研究、财务分析、经济预测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领域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的技能。因此, 应根据课程教学目的, 构建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结合我校2012年开始的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 笔者认为, 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包括以下几个组成部分:

1.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统计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除了讲授统计学基本方法和原理外, 必须紧贴社会和生产实际, 使学生掌握统计分析的基本技能。如在时间序列分析一章中, 可以一个典型企业为例, 分析企业销售额、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率, 并进行趋势分析和预测。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一章中, 可以分析典型企业广告投入和销售额的相关关系, 建立回归模型和回归方程, 并进行预测。

2.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指学生根据研究目的事先确定一个研究对象,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调查问卷或调查表, 调查统计个体 (如企业或顾客) 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对调查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并写出调查总结报告。统计调查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寒暑假、课程实训、课程设计或综合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 学生都可以进行统计调查。

3.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指借助EXCEL、SPSS、MINITAB等统计软件, 安排专门的课内实验课时, 学生到实验室 (计算机房) 进行实验。实验项目包括:统计数据的整理与显示、统计数据特征的度量、时间序列分析、统计指数的计算和分析、方差分析、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相关与回归分析等。

4.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指学生根据指导教师的任务安排, 收集原始数据 (如通过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统计调查) 和二手数据 (如政府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互联网数据) , 并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 统计分析 (包括描述性和推断性统计分析) 和预测控制, 并得出统计结论, 必要时提出可行建议或措施。如研究某地区或某企业的社会经济现象、各种满意度调查、大学生兴趣调查等。

5.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在学完全部理论课程后, 一般在第八学期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的综合性训练。经管类专业的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学生到企业或政府单位进行统计调查。因此, 指导教师应根据毕业论文课题, 合理安排学生的毕业实习时间和地点, 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或调查问卷,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四、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

建立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后, 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 制定适宜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 并按制度严格实施, 及时总结和发现问题, 不断改进。下面以统计学课程实验为例, 举出实施要点如下:

1.编制相关的教学管理文件和实验指导书。

如根据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编制统计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内容可包括:课程简介, 实验教学目的和要求, 实验项目设置表, 单项实验目的、内容和要求, 考核方法与评分标准, 实验教材与参考书等。指导教师根据统计学课程实验大纲编制统计学实验教案, 向学生下发统计学实验指导书, 内容包括:实验课时与类型、实验设备与软件、实验目的、实验准备知识、实验内容和步骤、实验考核要求等。

2.实验过程管理。

在实验教学中, 指导教师应严格考勤, 检查学生的实验准备情况, 明确实验要求, 并进行必要的实验操作和演示。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密切关注学生的上机情况, 及时进行答疑和指导, 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查和验证。实验课程结束后, 学生应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

3.课程实验总结。

在学生完成课程实验后, 指导教师应负责召开学生座谈会, 对课程实验进行总结, 并根据存在问题, 制定整改措施。

五、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和建议

1.重视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 构建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 在保证统计学课程总课时数的前提下, 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类型和课时, 如设置10~20课时的实验 (上机操作) 和综合实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实验,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 可指导学生设计统计调查方案或调查问卷, 进行统计调查。

2.提高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兴趣,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课程的动力和兴趣,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 严格实践教学管理。如在上机过程中, 要求学生独立操作, 并验证实验结果, 必要时进行一对一上机考核。

3.重视统计学课程教师的培养, 提高教师统计软件操作和教学科研水平。

统计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教师应跟踪最新统计软件, 提高统计软件的操作水平;编写和收集实用的统计教学案例, 提高案例教学水平;加强教师自身科研能力的培养, 以指导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

六、结语

统计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必须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 并且持续不断地有效运行, 以培养学生的统计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摘要:统计学课程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提高该课程的实践教学质量, 对培养学生统计基本技能,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 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存在实践教学课时不足、学生定位模糊、指导教师能力有待提高、教学案例不够丰富、实践教学效果较差等问题。因此, 高校应结合自身实际, 构建适宜的统计学实践教学体系并有效实施, 不断改进。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颜泳红.统计学[M].湖南:湘潭大学出版社, 2010.

[2]李爱杰.对高校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实践性教学的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 2014. (31) .

篇4: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能力培养;统计学课程

F0-4

统计学作为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基础课,企业管理、国际贸易、市场营销、物流管理、财务管理、经济学、金融学等不同专业均开设此课程。

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现象。学生理论知识丰富但实际动手能力很弱,即学生的统计学基础知识学的好,公式怎么用、怎么推导能够熟练掌握,但它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什么背景下可以采取哪些统计学分析方法,如何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却不是很清楚。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普遍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教授,但对操作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统计分析软件却很少涉及,如SPSS、SAS、EVIEWS等统计分析软件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绘图功能,这些是经管类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么不涉及,要么很少涉及,即便涉及到由于课时太少,学生也不能够很好的掌握。因而必须加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构建适合当前经济发展、行业要求和学生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

相对于理工科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更侧重应用,实践性更强,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它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一定的统计学理论及相关基础知识,而且要求在此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社会生活和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传统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的转变,统计学课程教学也在向这个方向转变,注重实践部分,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部分与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大多数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的问题。理论部分安排了大量的课时,实践课时很少,或者没有。以百色学院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统计学课程以前的总课时是45课时,理论课时32,实践课时13;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后,总课时为32,理论课时23,实践课时9。理论课与实践课按照7:3的比例进行分配,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受课时和实验室条件限制,所有课时都是在多媒体教室完成,没有专门的实践课或者实验课,实践部分不明显。造成了统计学课程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重视统计调查方法的介绍,轻视统计调查方法的运用;重视数据分析方法的介绍,轻视数据分析方法的运用。

2.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利于形式,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实践课的9个课时怎么上、上些什么内容、取得什么效果,没有具体规定由教师自己安排。因为没有实验课,实践课时教师的教学方法仍是以讲授和演示为主,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如数据整理中的数据筛选、数据的分类汇总,统计制图;数据的描述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需要学生熟练掌握的内容,都是教师在上面演示,学生在下面看,个别老师会抽学生上台演示,但是大多数学生仍不会具体的操作实践教学效果不明显。

3.课程的考核以理论为主,没有突出实践部分

统计学课程的考核仍以理论为主,没有突出实践部分。虽然统计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查,但是不少老师在期末的考核中,是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题型还是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判断题和计算题,实践的部分不明显。平时成绩主要是由3块组成,考勤、作业和读书笔记,其中作业也主要是每章后的习题。这种传统形式的考核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影响不大。

三、构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原则

1.系统化原则。一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课时和实践课时要系统化统筹安排,并且实践课上什么内容,怎么上,平时和期末如何考核,在统计学课程教学目标中要有明确的规定。二是统计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统计问题的设计,到统计方案的制定,再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最后到调查报告的撰写,有先后顺序是一个完整的环节。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统计学理论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以实际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建立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该从四个方面进行: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方法实践、课程考核实践和社会实践。

1.教学内容实践

教学内容实践指的是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与专业相结合。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如讲到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时,可以查找连续几年的房价相关数据,在计算价格变化趋势的过程中介绍这两个速度的计算过程和意愿,并预测下一年房价的增减趋势。讲到数据的筛选这部分时,可以找出前一年的国家公务员或某个省、市、自治区的各位需求表,列出不同的條件供学生教学筛选。与专业相结合,根据各专业的不同特点,选择与统计学知识相对应的章节联系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如市场营销专业侧重调查方案的撰写、调查方法的选择、数据的处理和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侧重时间序列的分析;经济学专业侧重相关和回归分析。各章节实践课时的多少按照不同专业的侧重点进行灵活安排。

2.教学方法实践

教学方法实践指的是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统计思维,锻炼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如可以采用问题式导向的教学方法、任务式项目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实验法等。问题式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实际问题为主的,如启发学生讨论国家为什么要发布CPI数据,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任务式项目教学法是将任务教学法与项目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自主学习,在统计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学生的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能力等实践能力都能得到提升。案例教学一般是教师给出案例的背景资料和问题,由学生通过讨论分析和解决,如在假设检验这一章,通过被调查者世界杯开赛前和开赛后的媒体收看体育频道的时间数据,是否支持“世界杯足球比赛会显著提高体育频道的收视时间”这一说法。

实验法是指在实验室学生进行统计实验操作的方法。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一定要安排实验课,使学生至少掌握一门数据分析的软件,提升学生软件操作能力。现在大多数统计学教师教给学生的都是2007版及以上版本的Excel中的数据分析功能,这个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条件的学校最好教会学生SPSS、SAS、EVIEWS等中的一种软件。不少参加挑战杯大赛的学生都找老师指导SPSS的操作。当然也不能太过注重统计软件的重要性,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对软件的熟练操作能简化数据计算过程、减少工作量、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但重点还是对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如果学生只会统计软件操作而对软件输出结果不会解释,就违背了使用统计软件的初衷。有的学生做完回归分析后,看着输出的大段英文字母,根本看不懂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是会回归分析的步骤。

3.课程考核实践

统计学的考核方式要注重学生应用及创新能力的考查,不能只以问卷做为判定的依据。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必须明确规定,统计学课程的实践课时、实践内容、实践方法和实践考核标准等,这样老师才能有针对性的备课,学生也对实践部分有深入的了解。

平时成绩的考核根据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如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或小组讨论的积极程度、涉及的调查项目及项目完成情况、课堂展示、撰写的调研报告、上机操作、实验报告、课程论文、数据模拟实验等,提高学生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建议学生先分组,根据所学专业和兴趣特点确定一个调查项目,撰写统计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实施调查,收集数据,通过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整理和分析数据,解释数据并撰写统计调查报告,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做PPT汇报。这样可以把统计学各章节的内容都穿插进来,同时也检验了学会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了学生统计分析软件的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4.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组织学生到统计学教学实践基地实习,如政府统计部门、调查大队、企业等,通过实习学生参与实际问题的抽样调查活动,并可以获得统计调查的原始资料,同时真正体会到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二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如“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的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类和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这两类比赛学生都需要做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学生所学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和统计数据分析方法等都可以运用到这个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中,同时指导教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如何应用统计学的知识和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徐秋艳,万秋成.高校统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统计与决策,2006(11).

[2]李玉红.刑方越.构建统计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研究[J].价值工程,2013(12)。

[3]张丽. 统计学专业实践拓展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004).

作者简介:

篇5: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办学层次为本科。现有统计学教材的编写目标,或者适用于本科,或者适用于专科,没有专门针对独立学院学生编写的,适合“三本”学生特点的教材。而传统的本科院校多数坚持精英教育,专科院校则偏重于技能训练,因此对于夹在传统本科与专科之间的独立学院而言,无论是选择理论多一些的本科教材,还是应用多一些的专科教材,都不能完全适应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的需要。

3.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课程的学习兴趣缺失,那就很难认真对待课程所涉及的知识与练习。对于经管类的学生来说,学生在意识上简单地将统计学课程划归到数学门类,甚至有同学认为统计学仅仅对考研具有意义,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毫无作用。在笔者与授课班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大部分仅仅停留在考研需要的层面上,而“为什么要学习统计学”则是学生发问最多的问题。事实上,统计学作为一门应用型学科,其统计知识,统计技能以及统计理论应用于经济生活的各领域内,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企业单位,都会面临数据处理以及统计方法的应用。掌握扎实的统计知识,既是学科学习的需要,也是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

3.3教学手段陈旧、教学观念落后

虽然统计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但是我们并不能忽略统计学的学习需要建立在较为扎实的概率论、微积分等学科知识基础上,除此之外,统计学学科本身的原理晦涩,计算复杂,这些都给统计学的教学设计带来困难。受到上述条件的约束,许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为了能够将统计学原理介绍的更加清晰,逻辑更加严谨,常常更注重基本原理的演绎和统计方法的.选择,而忽略了统计学在我们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案例的讲解。这样就更加剧了学生认为统计学学习和自己未来的工作、职业发展没有关系,进一步影响学生对于统计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4《统计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对策

对于如何在独立学院中有效的开展统计计学教学工作,使统计学教学既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又可以让统计学的知识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助力。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独立学院《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

4.1改进教材质量,建立与时俱进的教学意识

三本学生具有其自身特点,要找到一本符合这群学生的自身特点的教材是我们更好的开展统计学教学的基础。但是就目前来看,比较有效的做法是授课教师吸取不同教材中的特点,形成符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讲义,并以此为依据建立适合独立学院的,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应用统计学教材。统计学作为一门实用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统计方法普遍存在于生活生产的各领域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案例介绍统计学知识,是最合理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但现在使用的统计学教材中,案例反复陈旧,是多年前的数据,而更多的案例则是来自编写者的假设,不具备一般性和参考价值。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中无法提高对统计学认识更无法培养兴趣。因此对于案例的选择教师可以多选择一些社会流行的话题,比如大数据、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等学生感兴趣或者与学生专业相契合的案例进行统计方法和统计数据挖掘的介绍。也可以让学生针对某一问题,如:学生月消费水平,自己收集相关数据,将数据带入课堂,进行讨论和对比,在此过程中介绍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学生更容易接受。

4.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是知识传输的纽带,教师的授课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能激发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而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又反过来作用于课堂中,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教师是上课绝不是照本宣科,教师上课不仅要系统的介绍统计学本身的学科知识体系,也要让学生明白统计学中的概念和定义与生产、生活有何联系,更要让学生知道统计学学习的意义与价值,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和教师本身的学科知识积累是分不开的。若要给学生“一瓢水”,教师应有“一桶水”,这是教师能够进行学科教学的基础。随着独立学院的深化发展,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学院应培养具有较高学科知识水平的教师队伍,通过交流、学习、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本身的专业素养。此外,统计学是一门数据处理学科,其中数据分析的计算需通过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实现,提高教师实际软件操作能力也是提高提高统计学教学的关键环节。其次,教师上课也应具备相应的教学艺术。《统计学》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应用型兼具的学科,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就更加应该注意多种教学手段交替使用,吸引学生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除去课堂教学之外,统计学教学也要充分考虑其学科应用性,可在日常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统计实践,针对学生在统计实践中出现的疑惑、问题联系统计概念进行解答,也可较好的提高学科学习质量。

5结语

大学课堂应该是与时俱进的课堂,固守旧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不仅会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失望,更会使社会对大学教育失望,统计学作为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更应注重与现实社会的发展相联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随着慕课的流行,大学课堂如何适应社会流行趋势需要、适应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重视、正视的问题。本文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仅是个人的一些总结和感触,统计学教学改革是不一朝一夕的工作,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细致讨论、深入研究。独立学院统计学教学改革之路任重道远,唯有秉承认真探索,兢兢业业的治学态度,才能使独立学院《统计学》课堂教学得到发展。

作者:李茜 周燕茹 单位: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基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本社,.

[2]柳国海.高校经管类统计学教学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6:137-138.

[3]石秀丽.经管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与创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1,12:19-20.

[4]赵艳霞,李宇鹏,王晓巍.改革统计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专业教学研究,,4:157-158.

篇6: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高校经管类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不被重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要把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经管类应用人才就必须改变错误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采用以就业为向导指导思想,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践教学法,并建立较为完善的评价体系,只有这样才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高校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目前,高校有关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教学多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尽管国内有相当多的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研究,但是就商务礼仪实践教学实际情况而言,高校比高职院校存在的问题多。

1.高校经管类专业对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不够重视是普遍存在的。我国高校并非所有的经管类专业都设有商务礼仪课程,有些也仅将商务礼仪作为选修课。有些人认为商务礼仪实训、实践、实验和设计是高职院校的事,因而高校的商务礼仪课重理论讲授轻能力素养培养。

2.高校商务礼仪教学手段比高职院校更单一,缺乏多样性。目前许多高校商务礼仪教学法仍较落后,有的实践教学改革仅仅是增加多媒体放映,有的实践教学则放任自流。

3.现在的一些商务礼仪实践教学存在不足。教学研究多不是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与专业特点结合不紧密,大而全,可操作性差。同时,有些商务礼仪教学改革方案细节考虑不周,学生在实践教学中自发的创造性不强,其实践教学改革效果仍待提高。

二、高校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的要点

1.转变高校教师对商务礼仪课程不正确的思想观念。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实情况告诉我们必须彻底转变高校教师对商务礼仪课程的不正确观念。高校教师要认识到商务礼仪课程是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的第一门实用课程,学生的顺利就业与之后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工作的理解、态度、责任心、敬业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而这些都是要以礼仪文化教育为基础的。因此高校经管类专业都应开设商务礼仪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由于商务礼仪理论本身不是什么深奥的知识,对商务礼仪的讲授以点评为主引导,大量的时间应该是商务礼仪实训或实践或策划设计课。

2.提高高校商务礼仪教师的业务水平。高校经管类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不能开展或开展效果不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商务礼仪教师本身对商务礼仪践行能力不足。高校许多教师并没有经历过社会商务活动,真实商务礼仪经验不够,甚至对学生就业面试过程不甚了解。因此要提高商务礼仪实践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商务礼仪教师的业务水平。商务礼仪是一门感性特强的课程,学生对老师的感官认知度非常重要,因此担任商务礼仪课的教师最好是那些思想活跃、性格开朗、注重个人形象、人际关系良好的老师。提高高校商务礼仪教师业务水平的途径除了他们能多参与学校日常的礼仪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机会参与专业的商务礼仪培训,到企事业单位亲身经历一些有关商务礼仪活动,让他们参与学生就业的某些活动,这样才能使老师们了解现代的商务礼仪实情,进而有效地提高商务礼仪教学效果。

3.高校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向导。检验高校办学质量高低的最简单有效方法就是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顺利就业并为社会做出贡献。学生毕业顺利就业不仅取决于他们对专业技能的掌握,也取决他们对企业文化的理解与践行,这正是商务礼仪教学目的所在。所以高校商务礼仪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就业为向导,商务礼仪教学内容、方法、任务都应该围绕各自专业未来就业的实际需要而定,教学效果必须对学生未来就业与事业进步有提升作用。

三、高校经管类专业商务礼仪实践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设计

多年的实践教学告诉我们,实训、实验、课程设计必须以任务为驱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谓的任务驱动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社会需求和实际教学条件等因素,为各种实践教学设置相应的可操作的情景任务来推动教学进程。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商务礼仪任务设计。教学实践任务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学内容不再是死的理论,更多的是多个可检验和可评价的具体实践任务。学生通过对这些任务的完成达到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和能力的掌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 适用于以任务为驱动的商务礼仪实践教学类型。(1)理论课中的参与式教学。参与式教学法可分为案例分析教学法和示范教学法。商务礼仪案例可以是文字案例、图片案例、视频案例。选择典型案例并设置让学生分析评价的任务,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与评价强化学生对具体商务礼仪特点要领的理解。示范教学可以在教学的不同阶段设计一些操作性强的礼仪任务,任务可繁可简。例如某种毕业生面试场合的着装、站姿、对话等等,再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商务用餐或见面仪式等等。示范教学必须让学生提前明白示范任务目的要求并做好理论知识的储备,学生一旦完成示范操作,老师和学生立即给予分析和评价。示范教学法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礼仪意识,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商务礼仪实训课。要较全面提高学生商务礼仪的实际践行能力,理论课堂上的参与式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一要求。商务礼仪实训课可以较全面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商务礼仪实训课比较好的方法是采用小品式模拟法(也叫模拟现场教学法),商务礼仪实训具体任务可以是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人形象礼仪:男女化妆、男女着装、站姿、行走、言谈;②社交礼仪(又可细分为国别社交礼仪、地区社交礼仪、民族社交礼仪):谋面礼仪、接待礼仪、音乐舞会礼仪、公共场所交谈礼仪;③电话礼仪:打电话礼仪、接电话礼仪等等。

小品式教学法非常适合商务礼仪中的交際礼仪及商务专题活动的教学,实训项目任务要设置多种不同的情境,编写前期脚本,由单个或多个学生扮演剧本中的角色再现任务情境,真实的展示学生对某些商务礼仪的理解与掌握,然后组织师生对模拟的情景进行析评价。小品式教学法教师只是编剧,可组织引导但不必导演;学生是“主角儿”,自我导演自我创新与展示;师生集体分析评价,较客观公正,参与者和观看者都会有所收获。

(3)商务礼仪实习课。尽管小品式教学法可以模拟商务礼仪绝大部分情景,但仍旧是“模拟”。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商务礼仪知识,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校和教师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商务礼仪实践实习。例如在学校让学生顶岗“工作”,或参加社会上的开业、剪彩、交接、新闻发布会等等,或者义务为当地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大型活动担任接待工作,在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礼仪素质,提高学生接人待物的礼仪技巧,这样为大学生步入社会奠定良好的礼仪基础。

(4)商务礼仪项目策划课。如果硬要说高校和一般高职院校在商务礼仪教学上有层次区别,那就是高校更应该重视商务礼仪项目策划设计。商务礼仪项目策划课是学生综合使用商务礼仪知识和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为某些专业的`商务活动设计整套商务礼仪实施计划书的实践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实际要求提前公布相当数量的项目,一般1-5人完成一个项目策划,当然学生也可以自拟项目。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总体策划:商务项目名、项目背景、主題目的、目标公众、时间地点、活动内容;②信息媒介传播策划:电视电台、网络、报纸报刊等媒体宣传策划;③主次会场布置:舞台背景设置、灯光设置、音乐布置、主席台布置和座次、观众席的布置、节目及演员的安排;④宴会礼仪策划:档次与标准、宴会布置、车队礼仪、席位安排、讲话安排;工作程序策划又分为:前期准备工作:活动批文的申报和办理、活动请谏的设计、印刷和寄发 、活动场所的落实、设计和布置、接待人员的组织和培训、活动新闻资料和有关新闻统发稿的编写;活动现场工作 :全程接待礼仪的细化操作和资料发放、全过程监控和具体事物协调、摄影和摄像安排及现场调度;应急预案、善后事务处理等等礼仪。

商务礼仪项目内容要根据不同项目任务而设计,既要符合大致规范性的体式,又要符合项目具体实际要求。

2.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任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1)任务设计一定要科学与合理,实践任务设计要系列化系统化,任务设计要与专业特点、社会热点和未来就业紧密结合,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条件。(2)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任务设计应该综合经管类专业其他课程的知识来设计,例如应当将商务谈判、商务英语、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知识渗透到商务礼仪实践教学中。(3)任务设计要有防作弊设置。实训、实验和策划设计的任务设置一定要考虑学生作弊的可能性,以确保评价的成绩的真实公正。实践教学的防作弊设置主要通过任务的多样性、任务领取的随机性、任务完成过程的可查性和任务细节记录的唯一性来实现。(4)任务设计要构建一套合理的教学成绩评价体系。商务礼仪教学成绩体系总体上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平时考勤成绩、作业任务成绩、理论成绩、实训实践或课程设计操作成绩。关键是任务操作成绩必须再次细化,要细化考察实际操作过程中的具体步骤或考察点,即要制定出操作过程中的具体环节的指标权重及其相应的定性定量考核标准,同时要及时记录这些成绩,最后汇总出学生总成绩。

四、结束语

篇7: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论文

一、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着,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

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

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

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

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

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

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习组长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的情形,计量经济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3、应采取“讲授”和“考核”适度分离的考核方法。从计量经济学课程的讲授角度来看,教师授课应保证知识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掌握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操作方法,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分析实证结果的应用能力。而站在学生角度,他们当然重视考试分数。为此,考核的试卷设计应根据具体专业的学生差异凸显知识性、操作性和应用性,综合考察学生的学习水平。

篇8:经管类专业统计学实践的考核设计论文

西北民族大学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的综合性普通高等学校, 其办学过程中始终以为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提供各种应用型人才为最重要的培养目标。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主要有金融学、经济学、国际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 《统计学》课程作为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科平台必修课而开设的。鉴于笔者多年从事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统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 对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

1.授课课时不够。一直以来, 在经济管理本科专业中, 统计学课程的课时并不多, 大多为54学时, 在教学过程中, 除了介绍统计学的基本理论, 如统计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方法、统计调查与整理、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动态数列、统计指数、抽样调查等, 同时还增加了统计数据的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回归分析和统计决策等。统计推断内容的增加丰富了统计学的教学内容, 适应了大数据时代对统计学发展的需要。但在有限的课时容纳这些内容并结合案例进行讲解, 课时不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另外, 有限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内容是有一定难度的, 更谈不上经济管理实践中去应用。

2.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不衔接。与统计学课程相关的课程主要有微积分、概率论, 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多元回归分析等。由于在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这些课程内容的讲授主要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分别承担, 使得各课程教学活动缺乏统一的组织, 各门课程老师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沟通渠道。在统计学课程的讲授过程中, 其中的统计推断与概率论中课程存在着重复,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时的大量浪费;而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统计决策等内容没有足够的学时进行讲授, 这在一定程度上, 为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带来了不便。

3.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合理。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在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仍是单一的以传统讲授为主, 这种单一的课堂教学, 缺乏对学生的启发, 课堂上师生缺少一定的互动环节, 以致课堂教学气氛沉闷, 某种程度上对许多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起不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虽然在讲授过程中各章内容增加了一定的案例分析, 但由于课时有限, 案例分析大多只能布置学生课后完成。在教学过程中,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很多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课堂信息, 但相关软件 (EVIEWS, SPSS, STATA等) 并没有跟进, 使得学生利用相关统计软件分析、处理实践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一定的提升。

4.实践环节缺失。统计教学除了课堂讲授外, 统计实践教学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统计实践教学一般通过实验课和实践课来实现。在实践教学过程中,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通过社会调查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统计学理论的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学生运用统计思维、统计学相关软件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而目前的情况是,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时教学时间较短, 每周仅为三课时, 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统计学教师往往由于受限于课时少等原因, 把统计学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 而对于实践教学重视不够。同时, 学生在课后主动结合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操作的机会也是比较少见, 致使学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严重脱节。

二、改革探索的举措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在教学实践中, 统计教学组的教师通过长期的不断探索和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 进行大胆改革, 在教学实践中推进统计学教学的改革措施, 重点解决了以下方面的问题。

1.统计教学内容的改革。为了克服在教学过程中授课课时不够的现象, 以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展示更多的教学内容。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统计教学组的全体教师删除了统计学与概率论中重复的内容, 进一步突出了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的特点。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内容的构成上并不是将概率论中的部分内容简单地叠加到统计学课程之中, 而应该是着重加强统计学在经济管理活动中分析的功能。更何况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一般在讲授统计学课程之前会开设概率论课程, 两者重复的内容主要有:概率与概率分布、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等。这样的删除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使得统计学学科的科学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出来。

2.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衔接。在教学过程中, 针对统计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相关课程内容不衔接的问题, 西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根据统计学的前导课程、统计学课程本身和统计学的后续课程内容之间的特点, 经过多次讨论后制定了经济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现代经济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 西北民族大学经管类专业将统计学教学内容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部分。其中理论教学部分主要有:数据整理与展示、描述统计分析、抽样分布、回归分析和方差分析等。而统计推断内容仍放在概率论课程中, 主要有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来讲授。实验教学内容主要是统计软件 (SPSS, EVIEWS, STATA等) 的使用, 教学重点放在对统计结果的解释和分析上。基于此, 在一定程度上要以保证相关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与统计学之间的界限分明, 同时, 在有限的课时内尽可能多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知识;另一方面,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相互结合, 使学生全面掌握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提高解决经济社会中实践问题的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可通过两方面的改革来确保其顺利完成。一方面, 在统计学课程教学过程中, 改变以往的只注重“课堂讲授”, 适当增加了“学生课外统计调研+讨论课+实验课”。这在一定程度下增强了学生从经济社会应用的视角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从而提高了学生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解决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 克服以往教学中的“数学证明+手工计算”, 同时也防止只讲专业统计相关软件而不讲统计学基本原理,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同时也能利用统计学相关软件, 如SPSS、EVIEWS、STATA等解决实际经济管理问题。

4.构建实践环节。统计学是一门运用科学方法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资料, 并最终进行统计推断和统计决策的科学。我们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始终在努力探索构建统计学的实践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曾经做过多次问卷调查, 其中, 被调查者有95%的认为统计学的教学应与实践相结合。可以说, 统计学的理论基础和技能的培养离不开统计实践, 统计学理论的进一步强化必须能够经受实践的检验, 并不断在社会经济中不断发展。在统计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 我们始终以培养学生经济管理专业的实践能力人重中之重。为了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我们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给学生留有一定量的大型实验作业, 让学生独立完成运用统计理论和方法分析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管理专业问题。实验作业的内容应紧密联系学生本专业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基础, 同时兼顾目前社会经济生活实际。通过这一实践活动, 使学生能够达到对某一经济管理实际问题的认识, 使他们具有成就感, 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本专业知识。二是我们对教师教学过程也是严格要求, 教师必须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讲授, 给学生示范应用统计学相关的具体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高校学生对对国内外经济、政治生活了解不多, 对企事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接触较少的弊端。

摘要:本文在全面总结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特点的基础上, 论述了在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加强教学内容的改革、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以及如何构建统计学课程的实践环节等, 以期为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永奎.民族院校发展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 (4) .

[2]张朝晖.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科技和产业, 2010, (12) .

[3]何丽红.管理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 2014, (2) .

[4]黄介武.民族高校统计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 (4) .

[5]莫维冰.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梧州学院学报, 2008, (8) .

[6]游传新.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模式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4) .

上一篇:大学生做文员的实习日记下一篇:阿尼帕妈妈和她的180人大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