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与运行

2022-09-1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从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上来看:截止2006年底, 普通高校达1867所 (其中本科院校720所, 高职高专院校1147所, 另有独立学院318所) , 在校生人数2500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2%, 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但与此同时, 我国又是穷国办大教育,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存在着质量与数量的两难抉择:一方面需要通过扩招最大程度地满足国民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又希望扩招不会降低高等教育质量。实际情况是, 出现了不容忽视的教学质量问题。众所周知, 教学工作是高校的中心工作, 教学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由此, 建立健全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1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设计的原则

在设计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 应把握好以下五个原则:

1.1“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原则

教学质量人人有责, 但由于每个教职工的职务、职称和岗位不同, 其在“质量工程”中发挥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从管理的角度而言, 学校和学院往往是由一名副校长和副院长单独分管教学工作。这样分工的优势是使正职领导有更多的精力负责全盘工作, 但弊端也显而易见, 就是教学的中心地位很难得到保证。因此, 在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 有必要将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和院党委书记、院长确定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副院长则为教学质量直接责任人, 以便于优先满足教学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

1.2 全员性原则

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可以说, 人人都是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一分子, 只是由于其在整个体系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以不同的方式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发挥着作用。其中, 领导是关键, 职能部门是核心, 院系 (部) 、教研室和教师是基础, 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

1.3 系统性原则

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设施设备, 还与办学理念、管理水平等软件密切相关, 是诸多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院系 (部) 、职能部门、教研室和班级等构成的多层次、纵横交错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高校教学、管理和服务系统。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 其入学——培养——就业也是互相联系、相互影响的系统过程。因此,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必须贯彻系统性原则。否则, 就会导致顾此失彼, 相互制约, 达不到预期效果。

1.4 长远性原则

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一个过程, 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而不是靠几次检查和评估就能大功告成。再说, 教学质量的提高本身是没有止境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构建与运行也应该着眼于长远, 不断修改、完善而趋于科学、合理。

1.5 可行性原则

在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 必须特别注意其可行性, 否则就会失去实际意义, 甚至起反作用。具体而言:一是时间上可行, 不需耗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二是财力上可行, 尽量避免花费较多的经费;三是操作上可行, 有比较明确的评价标准、便于操作的措施和方案;四是效果上可行, 易于为广大师生员工所接受。

2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研究体系、教学服务体系、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反馈体系构成。

教学管理体系是指在主管校长领导下, 以教务处为中枢, 各个学院 (系、部) 密切配合, 上通下达、运转灵活、有权威、高效率的日常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指挥系统和执行系统。指挥系统由分管教学校长、教务处领导和各学院 (系、部) 分管教学领导组成, 定期研究和解决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许多高校, 很大程度上由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行使这一职能。执行系统由教务处和各级教学单位构成。教务处是执行系统的中心, 教务处的工作状态直接反映一个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状态。因此, 必须强化教务处的管理职能、健全教务处的科室结构, 配备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管理干部。在执行系统中, 院 (系、部) 教学管理至关重要, 其工作效率与质量会对教学工作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应配备懂教学、会管理的工作人员, 从而形成一个从主管校长到具体工作人员的优秀教学管理群体。教学管理工作摊子大, 头绪多, 环节琐碎, 极易出问题。当前, 高校都非常重视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而忽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管理人员学历层次偏低, 综合素质较差, 严重影响了教学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务必工作细致, 责任心强, 技术熟练, 知识面较宽, 还要懂得一定的教学规律。由此可见, 教学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应该亚于专任教师。

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 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 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建立教学研究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在高等教育改革深化过程中, 将会不断提出有关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迫切需要通过研究加以回答, 用新的正确的理论指导改革实践。伴随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许多在过去认为是正确的观念、内容、方法、手段, 今天已成为制约甚至是降低教学质量的因素, 必须逐项加以分析、研究和改革。教学研究体系以两种形式体现:一是广大专任教师和管理人员结合各自的本职工作开展教学研究, 二是设置教学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 专门从事教学研究工作, 形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学研究队伍。教学研究在注重理论研究的同时, 更要紧密结合教学工作开展具有实践意义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以便直接促进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担忧的是, 长期以来, 高校普遍不大重视教学研究。以我校为例, 近三年平均每年申报市级以上各级非教研类科研项目450项左右, 申报市级以上各级教研项目却不足30项, 二者反差极大。湖北省每两年评选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每四年才评一次优秀教学成果奖。许多高校推优评先时, 往往主要看一般性学术成果。这样的偏向亟需纠正。

教学服务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学校的后勤服务部门和管理人员, 应充分认识到服务工作与学校教学质量息息相关, 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为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后勤保障, 做到热情周到、简化手续、方便教师和学生, 解决教师和学生生活中的后顾之优。学校应干方百计为教学和改革提供物资支持。信息时代, 教师要及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学科前沿和发展动态及相关的知识, 需要互联网和相应的技术支持;今天黑板和粉笔的教学手段已经远远落后, 采用电化教学手段、制作高科技的教学用具, 需要现代化的设备设施, 等等。一个改革方案, 只有教师的积极性, 缺少必要的物质条件, 不可能最终完成。以往的教学服务工作分散在各个部门, 程序复杂、效率不高, 造成时间和精力的浪费。例如, 某高校多媒体教室由电教部门管理电脑设备, 后勤部门管理门窗桌椅, 教务部门负责教室的使用。笔者认为, 应该通过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及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一个协调性的机构, 直接隶属于主管校长, 对涉及教学工作的服务部门、物资供应部门、印刷部门、电教部门、维修部门等进行统一协调管理, 使教学服务体系能够为教学正常运转和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方便、快捷、优质服务和物质保证。

教学评估体系具有教学评价和督导功能, 对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监督、引导和推动作用。高校一般设有由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团。督导团应经常深入教学一线, 采用听课、调查、座谈、访问等形式, 检查和监督教学各个环节的秩序和质量, 对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价, 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 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和方案。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新的问题或课题会不断出现, 高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对自己的教学工作进行自我评价, 建立起教学质量自我监控体系, 并使其成为一项经常化、制度化的工作。教学评估体系除了督导团的督导和评估, 还应有同行评教和学生评教。三个评价主体的评教各有优劣, 可以相互补充, 综合起来得出的结论相对比较客观、公平, 应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终考核最重要的依据。

在教学运行过程中, 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有关问题的信息, 应能够通过速度快捷、反映灵敏、准确可靠的系统反馈, 亦即要建立教学质量反馈体系。信息反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高校应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 采用符合本校特点的有效方式。近年来, 我校教务处推行了学生信息员制度, 每个自然班都聘任2~3名学生担任信息员, 定期直接向教务处反应教学情况。我院坚持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教学管理人员听课制度, 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取课堂教学的第一手材料, 掌握教学工作动态, 及时对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研究和改进, 取得了良好效果。

3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运行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把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合理、有效地组织起来, 形成一个职责明确、程序规范、措施有力, 能够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有机整体。其中, 教学管理体系是核心, 教学服务体系是基础, 教学评估体系是根本, 教学反馈体系是关键, 教学研究体系则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它们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缺一则不能形成“运行”之势, 更不能达到“体系”之效。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一旦建立起来, 就可以避免学校教学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使教学工作逐步走上程序化、规范化的轨道。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既然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就必须采用具有整体性、全面性、结构层次性、相关性、动态平衡性、综合和分析统一性等特点的系统分析方法, 将监控内容、方法、机构、标准加以整体分析综合, 构成一个通畅、有序的回路, 从而保证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每一次循环都伴随着偏差的修正和新的探索, 如此不断循环往复, 教学质量便可持续地得到提高。

人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主体, 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 必须充分重视人的作用。例如, 在遴选教学评估督导人员时, 要挑选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质量意识和现代教育思想、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教师来担任。要充分调动专任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 广大教学管理和学生也应该强化质量意识, 自觉地参与保障体系的运行。只有这样,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才能发挥出最佳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和招生数量的迅速增长, 教学质量问题日益凸现,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成为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在设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时, 应把握好“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全员性、长远性、可行性等一系列原则。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由教学管理体系、教学研究体系、教学服务体系、教学评估体系和教学反馈体系构成。教学管理体系是核心, 教学服务体系是基础, 教学评估体系是根本, 教学反馈体系是关键, 教学研究体系则是不可或缺的助推器。

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1] 韩理安, 张斌.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总体设计[M].中国高教研究, 2002.

[2] 张远增.高等教育评价方法研究[M].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探讨建筑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精细化管理的策略下一篇: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台记者采访形式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