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学论文范文

2022-05-09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畜牧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本文针对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教学有效性,更好的满足学生畜牧学概论学习需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第一篇:畜牧学论文范文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以产为轴,教、学、研互动”办学模式探索

【摘 要】本文以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为例,针对畜牧兽医专业中师资队伍呈“老龄化”、专业人才缺乏、科研资源不足等问题,提出构建中职畜牧兽医专业“以产为轴,教、学、研互动”办学模式,并通过打造懂经营能服务的工长团队,强化“超级单品”专精技术人才的培养,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形成以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专业实体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等措施,培养能力本位、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畜牧兽医专业 “以产为轴,教、学、研互动”办学模式 产业实体 专精人才

当前,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出现自身建设能力不足、专精技术人才匮乏、难以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而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大部分学生只懂得基本的操作技能,缺乏对专业的深入研究与思考,很多技术只懂得怎么做,不善于去思考其中的机理,导致工作中缺乏随机应变能力,工作的价值感降低,对行业发展的信心不足,致使牧医学生毕业后待业或改行比较多。同时,校企合作深度不足,监管机制不完善,学校缺乏对顶岗实习学生的后续“跟踪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缺乏灵活性,校企双方一旦确定培养模式,合作期間不再调整。本文以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为例,通过校建实体产业,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平台,激发畜牧兽医在教、学、研的发展动力,建设校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围绕能力本位、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畜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畜牧兽医专业办学现状

(一)师资队伍呈“老龄化”。每年高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生不多,农类中职学校教师的薪资增长幅度明显低于物价水平,专业教学对教师的技术操作能力要求高,要求教师理念要走在行业的前沿,因此职业院校招聘到综合素质高的教师较困难,再加上专业教师的流动性大,师资队伍难以得到保障。

(二)专业人才缺乏。相对其他专业,中职农类专业生源少,就业对口率差,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因技术人才缺乏“工匠精神”,人才培养理念更新慢,人才培养的载体不能及时转型升级,专业技术人才出现没有看家本领的窘态,也出现人才与行业能力需求不匹配的现象,难以适应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三)科研资源不足。一方面,中职学校由于师资不足,在岗教师大部分精力都得放在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上,投入科研的时间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教师科研热情缺乏,教师科研动力不足,有些研究成果缺乏生产的论证,缺乏研究的可持续性。

(四)技术人才缺乏“工匠精神”,难以适应畜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畜牧业是受市场波动影响非常大的行业,如果学校的教学没有及时地跟市场接通,那么人才培养理念更新慢,对畜牧业市场的敏感性不够高,作为人才培养的载体学校不能及时转型升级,那么专业技术人才的技术会滞后于当前市场,专业人才能力与行业的需求就不匹配。

二、以产为轴,教、学、研互动办学模式

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依托校、师、生共创产业,校企合作产业,激发畜牧兽医在教、学、研发展的动力,强化“超级单品”专精人才的培养,以产业为平台,以产业市场为检验标准,主动适应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技术精、善经营、能服务“三农”的高素质人才,打造动态发展的畜牧人才培养模式。

(一)模式构建。具体如下:

第一步,打造适应市场发展的产业。广西梧州农业学校依托中央财政支持项目,校、师、生共创业,打造信巴猪产业、信都三黄鸡产业,包括养殖技术、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完整的产业链。校企合作共建肉牛养殖产业,从活牛到牛肉产品的终端销售在当地都占有较大份额市场。两种产业模式,在每个养殖经营关键点,学生承担相应业务,让学生有满足产业需求的技术学习渴望。

第二步,促使教师快速过渡成工长,着力培养技术特长生。产业发展促使教师成为一专多能的工长,参与的学生也形成关键技术特长生。工长与特长生通过产业的技术服务环节,“三农”实用技术培训,实现自身的技术升级、理念更新,并提高行业归属感。

第三步,实现产业与科研的相促进。积极组建科研团队,不断提高科研能力,并向上级积极申报有助于“产教研”发展、促进畜牧兽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科研课题。通过科研课题的研究,解决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满足教学需要,同时促进产业发展。

(二)解决问题的关键举措。具体如下:

1.通过产业的发展,让教师实现第二次“创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技术水平,打造懂经营能服务的工长团队。产业运营的困境,学生技能的局限,直接鞭促教师科研的步伐。通过解决经营问题,可以促使教师积极探索更深层次的对策。作为教育的第一线责任人,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研究,将职业标准与规范融入教学中,直接提高人才的能力。

2.强化“超级单品”专精技术人才的培养。推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践教学模式,依托三黄鸡产业、信巴猪产业、肉牛养殖产业平台,建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建立以职业角色的技能为主线,以市场运营的精准技术为需求,基于产业实际运营各个环节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培养掌握一门专精技能,同时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综合人才,推动专业与产业、学校与行业的有效协作,创新“对接企业”“对接岗位”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职业关键技能,最终形成具有广西梧州农业学校特色的畜牧兽医专业办学特色。

3.实现有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通过产业平台,建立健全猪、鸡、牛养殖运营关键技术资源库,通过配备齐全的多媒体系统和虚拟仿真教学系统,让理论课堂实现信息化,可以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实训环节中的真实企业环境,再加上养殖场所配套的摄像系统、机械化自动化设备,实现全方位的实训课程,翻转课堂的素材也随时可获取。应用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构建了学生系统化的学科知识,有助于学生的全面成长。

4.形成以产业促专业、专业带产业、专业实体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依托學校 2013 年“广西信都三黄鸡提纯复壮与推广”项目、2014 年“广西信都原生态优良种猪培育与推广”农业技术推广项目、2015 年与平乐宏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校企合作项目,校、师、生共创业,提供技术、经营、服务多元化发展方向,实现产业化办学,吸引生源,提升人才技术含量。学校坚持“一个专业建立一个产业,产业树立自己的品牌,为学校的品牌添彩”的理念,以产促教,以学助产,形成了学校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良性发展机制,为畜牧兽医为代表的农类专业发展提供新思路,是产教融合的新典范。

三、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创建信巴香猪、信都三黄鸡产业,搭建专业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多方资源的整合,对市场的研究,创建了信巴猪、信都三黄鸡两个主导产业。“现代化养猪示范场”,建筑面积约 1500 平方米,有现代化设施齐备的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高架网床育肥舍,配套有林下放养猪场一个,可存栏信巴猪上千头。“现代化养鸡示范场”,建筑面积约 600 平方米,有现代化设施齐备的种鸡繁育舍、孵化室、育成鸡舍两栋。“信都三黄鸡原生态养殖场”,有符合信都三黄鸡生长生活习性的鸡舍两栋,林下放养园区 10 亩。产业实体在行业中起到了“合作社”的功能,同时提供了多元化技能实践机会,搭建了企业环境与教学环境相互对应、相互依托的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学生能真刀实枪练兵,又培养了适应社会形势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建成集“教、学、研、服务”于一身的产业实体。产业实体,集教学、科研、培训、服务等多功能于一身,借助学校的品牌效应和研究实力,同时具备教学实体、经济实体的产业功能,拓展了学校实体化、培训化的办学功能。产业实体发挥的功能有:一是为学生带来真实的畜牧经营环境,提供实体岗位,强化了学生的职业关键技能。教师将课堂放到实体中,教师即是师傅,又能作为经营管理的引导者,真正达到教学相长。二是产业实体的市场化运作,让学校真正实现了产教融合。三是专业实体发挥了学校的专业技术优势,创建了畜牧兽医门诊服务部,既可服务养殖户、养殖合作社、养殖场,又可助力学校的桂东职业农民学院培训业务。

(三)建立“以产促教、学、研”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坚持“一个专业建立一个产业,产业要能树立自己的品牌,为学校的品牌添彩”的理念,以产促教,以学助产。借助产业实体,学校实现了校企合作共同制定完成《广西梧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该培养方案紧贴行业企业需求,结合广西梧州农业学校教学实际,多举措实施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培养,强调培养学生职业精神、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等综合发展,明确“三会”终极目标:会养、会医、会经营。根据产业实体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制定完成《广西梧州农业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教学指导书》,该指导书明确了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教学活动安排及要求,区分清楚了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并对专业核心课程提出了明确的教学指导意见,确保畜牧兽医专业教学稳步有序进行。

总之,广西梧州农业学校建设了校场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围绕能力本位、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并实践“以产为轴,教、学、研互动”人才培养模式,产校合作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从源头上提高人才适应当前经济提升、转型的能力,推动了专业与产业、学校与行业的有效协作机制,为畜牧兽医专业办学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范式。

【参考文献】

[1]申红春,等.畜牧兽医专业产教融合的内涵及创新路径[J].综述专论,2016(10)

[2]罗永华,等.产学合作教学模式使畜牧兽医专业办学步入良性循环[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9(3)

(责编 刘 影)

作者:赖江连 朱奕啟 邱洪机 雷明伟 徐琨 刘瑞艳

第二篇:简述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实践

摘 要: 本文针对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发表了一些建议看法,希望可以对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提高教学有效性,更好的满足学生畜牧学概论学习需要,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动物医学专业;畜牧学概论;教学

畜牧学概论属于动物医学专业课程,通过畜牧学概论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对畜牧学系统知识有详细了解。畜牧学概论更多的是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以及技术方面知识,在课程内容方面,包含有畜牧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动物营养、饲料、动物环境工程、动物生产、畜牧业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知识内容,涉及面广。尤其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专业课程学时数明显减少,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使畜牧学概论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得到保证,必须要做好对畜牧学概论课程特点的分析,结合课程特点以及专业发展需要,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取得理想教学效果,本文就此展开了研究分析。

一、因材施教,突出重点

动物医学专业在畜牧学概论开设前开设有各类专业基础课程,比如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解剖学等,受到课时方面限制,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中只能为学生进行畜牧学基础理论以及技能方面讲解。在畜牧学概论讲解过程中,可以所有侧重,避免重复性讲解之前学习过的课程,同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繁殖学、生产学等方面[1]。在生产学方面,可以讲解一些与畜牧主要产业相关内容,比如猪、牛、羊等的生产。在普通遗传学课程教学中已经讲解有动物遗传学基本原理等方面内容,在畜牧学概论教学中,可以减少这些方面知识的讲解。

二、整合教学资源,选择精英教师授课

以往动物医学专业课程教学中,在畜牧学相关知识方面没有足够重视度,畜牧学概论多由一些缺乏畜牧生产实践的年轻教师讲解,学生很难真正学习到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知识,在知识学习方面缺乏足够兴趣,无法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通过对教学资源的额整合,选择具有畜牧生产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畜牧学概论课程的讲解,各任课老师分别负责各自熟悉的章节,比如动物遗传育种和反之、家禽生产等。老师在知识讲解之前对内容进行提炼,确保知识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精炼性,尤其在课时相对较少章节方面,可以选择专题讲座方式。各个章节内容由精英老师负责,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有明显提升,可以取得非常好教学效果。

三、重视实验和实习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和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同时还能够锻炼学生实践操作以及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就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畜牧学概论是接触畜牧生产实践的重要方式,必须要对此有足够重视。因此,学校和老师需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通过开设综合性实验等方式,引导学生课前预习,提前设计实验方案以及技术路线。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验方案适当修改,确保其可行性,之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老师结合学生实验操作情况以及报告等展开综合性评价。

动物遗传育种方面可以开设有生产性能测定综合性实验,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养殖现场,测量家禽在生长发育以及生产性能等方面数据,判断动物生长状况、产肉能力等情况[2]。首先,教学学生生长发育指标以及生长发育数据记录等方法,以此实现对动物生长发育情况的准确分析。需要注意,综合性实验的开展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教学计划中的学时往往无法满足综合实验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让学生真正学习和掌握实践操作技巧,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四、开展教学研究,实现教学相长

当前动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为了实现对教材滞后以及不适用等情况的优化和改善,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查阅和学习相关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自身科学研究,及时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技术以及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实践经验,让学生通过实例对动物医学专业相关知识有详细了解,在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同时为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3]。

动物医学专业中畜牧学概论属于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教学有效性不仅关系到动物医学专业整体效果,同时还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重要影响。畜牧学概论课程的开展,首先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其次要整合教学资源,选择精英教師授课,再次要重视实验和实习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最后要开展教学研究,实现教学相长,通过这些方式,提升畜牧学概论教学有效性,更好的满足动物医学专业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 郭萌,蒋辉,王迎, 等.医学实验技术专业动物学教学实践[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7,(6):488-490.

[2] 周立顺.动物医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探讨[J].中外交流,2018,(21):108.

[3] 卢福山,李生芳,王勇.动物医学专业兽医临床实践教学改革与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372-373.

作者:樊丽伟

第三篇:推进畜牧业产业化 创建畜牧大市

咸宁市地处鄂南,素有湖北南大门之称,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畜牧业是农业的支柱产业。2007年,咸宁市生猪、牛、羊分别出栏177.17万头、1.55万头和11.27万只,家禽出笼1762.29万只。肉类总产166953t,禽蛋产量30979t,牛奶产量7710t,畜牧业产值28.3亿元。

2008年是“十一五”计划关键的一年。咸宁市畜牧业的发展,要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畜禽生产优势,强化草地保护、建设与利用,加快发展草食畜禽,突破性地发展奶类生产,强化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着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创建畜牧大市。

2008年咸宁市畜牧业发展目标:出栏生猪200万头,出栏肉羊14万只,出栏肉牛2.5万头,家禽出笼2000万只。肉类总产达到21万t。牛奶产量增加到10000t,禽蛋产量增加到3,5万t;蜂蜜产量达到480t;畜牧业产值达到35亿元。为实现上述目标,其主要工作措施如下。

1 大力建设养殖小区,推动规模生产的发展

近年来,咸宁市养殖业规模化虽然有所发展,但还是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较低,不足20%。我们要抓住当前机遇。大力发展养殖小区,促进规模生产的发展,把规模化养殖比例提高到30%。第一,在养猪发达的乡镇,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农民建设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降低疫病风险,提高生产能力。第二,推进“万千十”工程建设。建成一批生猪出栏万头村、千头组、50头户,走“小规模、大群体”的路子。第三,大力推广标准化养猪“150”模式。“150”养猪模式非常适合咸宁市养猪业的实际情况:一是投资不是很大,一些中、小规模养猪户可以拿得出这笔钱。二是见效快。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建好猪舍并投产,在当年就可收益。三是2008年猪市行情较好。目前,咸宁市标准化养猪“150”模式示范户有100户,争取到2008年年底达到500户。

2 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仔畜自供能力

针对咸宁市仔猪自供不足的情况,要狠抓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第一,建设两个原种猪场。一是以通城县种猪场为核心,建好中华两头乌原种猪场,做好通城猪(中华两头乌)的纯繁培育工作及向社会提供“长通”、“大通”内二元优质杂交母猪。二是建好神童牧业原种猪场。该场现有厂区面积66.7万m2、现代化猪舍24栋、生产母猪1800头。全部引进新美系大白、长白、杜洛克。主要负责向社会提供优质外二元种母猪。第二,各县市区要建设好县级良种猪场(扩繁场)。主要任务是喂养优质二元杂交母猪,负责向社会提供优质杂交三元仔猪。第三,抓好品改体系。有的地方品改站是名存实亡,有的地方没有品改站,全市上下要下决心抓好品改体系。首先,淘汰社会上的劣质种公猪,其次,在养猪发达的乡镇要设立品改站,引进优质种公猪,开展人工授精工作。

3 抓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两高一优”畜牧业

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是咸宁市畜牧经济发展的總体趋势和客观要求。总的来说是要实现六个转变,即:由粗放式经营转向精细化经营;由数量型转向效益型:由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经营转向低投入、低消耗、高效益经营;由低品质生产转向高品质生产:由不合理结构转向合理的产业结构;由千家万户散养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工厂化生产。针对当前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我们要全面提高畜产品质量,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促进畜牧业资源合理配置与生产专业化分工,实现畜牧业经济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为此,必须从四个层次上加大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力度,着力提高“四个比重”:

(1)调整优化畜(禽)种结构,提高牛、羊和水禽在畜牧业中的比重。各地要充分发挥优势,加强草地、秸秆、饼粕等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抓好“两稳定,两突破”,即稳定发展生猪和家禽生产,把生猪和家禽调优;突破性发展牛羊和水禽生产,把牛羊和水禽调多。

(2)调整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畜禽优良品种比重。通过实用科技推广和高新技术应用,加快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健全和完善繁育改良体系,提高良种畜禽生产水平和供种能力,加速品种改良和更新换代。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努力使猪、牛、羊、禽的良种率分别达到90%、40%、75%和60%以上。

(3)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优质畜产品比重。大力组织实施优质三元猪、山羊的杂交改良、肉牛养殖、土鸡及土鸡蛋工程,发展优质三元杂交猪。改善生猪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使全市优质三元猪出栏比重达到60%以上。同时要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名牌战略,营造发展名牌、宣传名牌、保护名牌的良好市场氛围,积极培植一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精品名牌产品,努力提高咸宁优质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4)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畜产品加工转化比重。针对咸宁市畜产品加工落后的薄弱环节,加快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以开发生产金通火腿、广式香肠、无铅皮蛋、冻乳猪、涮羊肉、桂花蜜等名、优、特、稀畜产品为核心,从初、精加工起步,逐步做到大部分畜产品经过精加工、深加工后进人市场,积极推进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4 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咸宁市畜牧业中出现一些好企业,如温氏集团咸宁分公司、神童牧业有限公司、金通火腿厂、向阳湖乳制品场、强人乳业等,这些企业很好地带动了咸宁市畜牧业的发展。仅此还远远不够,因为我们的龙头企业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够大、力量还不够强。2008年,各级畜牧部门要确定一批生产、加工企业,作为重点服务、支持对象,帮助他们上规模、上档次,做大做强,成为省级或国家级的畜牧龙头企业,形成围绕龙头建基地、依靠龙头带基地、特色产品兴基地的格局,确保咸宁的畜产品能够占领省内外市场,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与此同时,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各种资本进入畜牧业各个环节,创建养殖小区、兴办畜禽深加工企业,带动生产发展,促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5 抓科技培训,提高畜牧产业的科技含量

第一,市、县(市、区)两级要大力举办多层次的科技培训班,提高基层兽医、防疫人员的理论知识,掌握新技术。第二,要多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多发放畜牧科技资料,要大力推广普及畜禽饲养科学管理技术、畜禽常见疾病防控技术、生猪三优等实用新科技。第三,要大力推广预混料、浓缩料、全价配合饲料在生产中的应用。

6 抓草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畜牧业

咸宁市草山草坡广袤,共有可利用的天然草场27.1万

hm2,其中千亩以上的成片草场191处,载畜量29万多个黄牛单位;另有农作物秸秆150万t,如果这些秸秆有50%经过处理利用。每年就可养牛18.75万头,发展牛生产的潜力很大。

具体布局:奶牛:以咸安区向阳湖奶牛良种场和通城县强人乳业集团为龙头,辐射周围农户,建立优质奶牛产业带,建设5000头良种奶牛基地。肉羊:以幕阜山区域、106国道沿线的通山、崇阳县为重点,建立肉羊优势产业带,建设30万只的肉羊生产基地。肉鹅:以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沿线、长江沿线及湖区的赤壁、嘉鱼和咸安为基地,建立优质肉鹅产业带,建设100万只的肉鹅基地。肉牛:以嘉鱼县为龙头,以沿江草滩为基础,建立肉牛产业带,建设10万头肉牛生产基地。(部分基地建设在“十一五规划”内完成)

7 外设窗口,内建市场,建立合理的銷售网络

对外,要在广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畜禽批发市场设立窗口,展示我们的产品,开拓销售渠道。在内,要在每个县(市、区),或交通要道,或畜牧发达的乡镇,建立专业化的畜禽交易市场,实行分散饲养,集中销售。这样,内外建立营销网络及物流配送渠道。解决农民卖猪难的问题。

8 搞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保障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免疫密度必须达到100%;二是在强制免疫过程中,对已免的动物实行免疫标识制度,免疫标识率达到100%;三是加强检疫,强化监督,对出栏的家畜实施产地检疫,产地检疫率达到100%:四是对上市、运输、屠宰的家畜严把检疫关,防止疫情传人,检疫率达到100%;五是发现病畜禽100%进行无害化处理;六是对检疫合格的家畜100%出具检疫合格证明;七是严格动物疫情报告制度,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八是完善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建立稳定的动物防疫经费投入机制。九是切实抓好春、秋两季防疫,落实月月补针的政策。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

9 加大畜牧兽医行政执法力度,为畜牧业保驾护航

目前,肉食品安全领域中,存在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疫病污染问题;二是药物残留问题。市、县两级要成立专业的执法队伍,依据《动物防疫法》、《畜牧法》、《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动物检疫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第一,要加强产地检疫、运输检疫、屠宰检疫,把疫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病害肉进市场、上餐桌。第二,要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兽药、饲料,严禁坑农、害农恶劣事件发生。第三,要严厉查处非法生物制品、“瘦肉精”等违禁药物。从而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咸宁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杨志勇 汪大德

上一篇:世界史论文范文下一篇:化学项目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