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开展物理教学互动的探索

2022-09-11

中学物理教学是青少年接受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对于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科学思想和实验素养起着突出的作用。物理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局面就必须转变观念, 在教学过程中应着眼于那些最基本的对学生终生受益的知识、技能以及科学的方法的传授。

一、定向诱动环节

课前教师应精心设置相关内容的问题在课前发给学生, 由于上面有明确的教育目标, 学生准备学习起来有方向, 学有目标, 学有动力。并通过其中的内容诱发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阅读, 查资料增强上课回答问题的自信心。物理创造思维的基点在于物理观察, 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一个学生如果有较强的观察能力, 则他就能在日常观察, 课堂上看演示, 实验室中进行实验以及课外科技活动中发现直观材料的本质特征, 并通过比较、分类、对比想象、推理等各种方式对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物理事实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使思维达到创造的境地。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前提, 没有很强的观察力, 就难以形成很强的创造思维。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与训练学生的物理创造思维要从培养与训练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开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 首先要鼓励学生勤于观察、大胆质疑、勇于发问。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从随意的疑问向有目的的发问, 使提出的问题成为创造思维的源头。其次, 应培养和训练学生搜寻问题, 进而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三, 教师还要从学生实际出发, 与学生一起设疑, 并善于创设问题的情景, 引导学生逐步解疑, 使学生在探索新知识中有所发现和创新。问题就是矛盾。我们要善于在自然现象中发现矛盾, 提出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可以对需要探究的问题为学生设置一定的情景。如一幅图画、一个实验或者一个故事。

二、师生互动的环节

教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教学过程, 而教学是个动态的过程, 它必须通过师生间的信息反馈, 通过反馈及时调整课堂教学, 使教学系统有效地运行, 以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所以师生互动模式, 力图通过在教师诱导下由学生反馈回来的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导向的控制。因为准确的师生信息反馈是理想教学的效果的前提, 也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育心理学认为课堂教学是师生心理交往的过程, 应是情感交往。师生平等交往共同探讨教学, 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但学生这种热情是瞬时冲动, 这需要教师在互动中始终获取准确信息, 让这种冲动迁移到教育目标上。同学们在愉快的心态下不知不觉地主动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更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 而教师却能在畅通的信息中真正做到以诱达思, 以导促学。既然提出了问题, 就要设法把问题的解答探究出来。怎样探究呢?先要针对问题提出一个或几个可能的答案, 叫做假设。有了假设就有了进一步探究的目标和方向。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选择典型的实验, 通过多种实验方案的设计和讨论、辩析来学习的物理创造思维。

三、教师导动环节

在师生互动教学中, 教师的导动功能彻底改变了你教我学、我启你发的传统模式。而是突出"导"字, 教与学双边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的模式是教师引着学生走, 学生推着教师走。

教师在导动中一定要有新意, 能承上启下。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 带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产生学习欲望。这就需要在授业解惑中巧妙而恰如其分地利用学生原有知识, 在司空见惯问题上, 似是而非之处出其不意地展开一幅幅图画, 让学生在情感上燃起对问题寻根究底的欲望。由于学生提出的假设很多, 究竟哪个假设是问题的正确答案, 还要通过实践检验才能断定。检验假设的最好方法当然是动手进行观测实验。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物理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在物理教学中, 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实验的具体做法和一些实验技能, 还要引导他们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 培养他们的物理创造思维。进行实验论证时要讲究科学的方法。例如, 力的分解可以有唯一确定的解的因素可能有很多, 如果我们让各种因素同时发生变化, 可以用弹簧秤结合数学几何知识来进行研究。提出一些引人入胜的疑问, 让学生去思索, 使学生自然进入探索解惑的情景。如果说苹果落地和壶盖跳动分别刺激了少年牛顿和瓦特的求知欲, 那么这种演示便促使了学生对力的分解规律的了解掌握, 所以我们在导学中一定要得法, 一定让学生在山重水覆疑无路时, 在教师点拨和学生参与探索中, 豁然开朗, 使学生在教师设置的规定情境中变得爱学, 因为这种师生教学活动既有师生之间情感得到升华的功能, 又有师生对知识追求并获得成功的共同享受因素。使整个教学活动达到了教学的和谐发展。

通过这种方法对所有的可能因素进行研究, 最后得出哪些假设是正确的, 哪些假设是不正确的。在检验假设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还让学生掌握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师生互动深入研究

一个好的试验或情景应该是能让学生能够把本堂课的所有知识点都通过解决本试验的问题得以掌握, 并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学习结果的基础上和所学知识的应用成效、学习成绩好坏等, 引导出自我评价, 更引致对自己学习态度方法、习惯、能力等深层次的思考, 这种学生自动模式体现了由注意结果转变为注意达到结果的过程的学习观念, 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例在《力的分解》一课中, 通过诱动→互动→导动到最后留了一题思考题给学生, 那就是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来判断和解释帆船是否能"迎风而行"。结果在课后有大部分学生能利用生活经验、物理方面的知识作出了正确的判断和解释。并设计出了许多不同层次的跨学科的方案, 使课堂教育得到了延伸。而学生在领略了自我实现后, 个性得到了发展, 为终身教育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在普通高校教学管理中实践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问题研究下一篇:对语文新课标理念解读的误区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