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审计论文范文

2022-05-10

写论文没有思路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论文范文,小编为此精心准备了《内控审计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的存在,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首先对科技型企业和内控审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梳理了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在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之后,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第一篇:内控审计论文范文

电网工程物资内控审计的创新实践

[摘要]国网北京电力审计部通过“望”“闻”“问”“切”全面诊断公司物资内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风险,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实现内部审计价值增值的同时,为基层单位开展各类物资内控审计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民生工程    物资    内部审计    创新

网北京电力积极推动内部审计转型,由查错纠弊审计向风险防范审计转变,从风险管控角度入手,对物资管理内部控制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堵塞管理漏洞,规避经营风险。

一、“望”——通过现场核查对物资仓储管理进行诊断

(一)盘点物资仓库,审查物资仓储实物管理

通过查询ERP系统,审计组发现16家供电公司的物资库龄普遍偏高,部分物资的库龄已达3年以上,由于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利用,大量库存物资可能已失去使用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现场盘点物资仓库,对各单位库存物资的数量、型号、库龄、质量等进行全面核查。

经核查,发现各单位普遍存在物资库龄严重超期的情况,物资价值经估算超2000万元。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高度重视,要求各单位积极开展库存物资利用工作。一是及时梳理本单位物资情况,对于有可利用物资的,严禁新采购;二是强化“平衡利库”工作,建立库存物资利用的长效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二)運用ERP系统,审查物资仓储信息管理

在对各单位物资仓库进行盘点时,审计组发现16家供电公司提供的库存物资台账、物资出入库手续、物资盘点记录等资料格式、样式不尽相同,由本单位自行编制,未使用ERP系统中的统一格式进行打印。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查询ERP系统物资出入库时间,与纸质版物资出入库手续进行比对,判断是否有效利用信息系统开展物资仓储管理工作。

经核查,16家供电公司的物资管理水平仍停留在出入库手工记账、每日手动修改库存物资台账阶段,未采用任何信息化手段辅助开展物资仓储管理,更无法实现ERP系统的线上同步管理。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高度重视,在ERP系统物资模块中部署“物资一键式结算系统”,实现物资采购订单从计划上报、中标结果回传、合同信息传输、履约工作开展等环节的全链条监控,提升物资结算工作的精益化管理水平,要求各单位积极应用仓储业务信息系统,项目物资汇总表、项目申请采购物资及其到货表、剩余物资表、调入项目使用物资表以及项目物资结算表等表格均需从系统中直接导出并打印,以信息化手段支持仓储业务高效有序运转。

(三)分析盘库记录,审查物资仓储库存管理

在对各单位物资仓库进行盘点时,审计组发现16家供电公司提供的库存物资台账、出入库手续等资料均比较齐全,但多数单位未对库存物资盘点记录进行归档,仅能提供最近1—2次的盘点记录。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对16家供电公司近三年的库存物资盘点记录进行检查,判断各单位是否定期开展了盘点工作。

经核查,16家供电公司均未严格按照公司规定定期开展库存物资盘点工作,个别单位未留存盘点记录,部分单位盘点工作开展不规范,由仓库管理员单独进行物资盘点,盘点记录缺少签字确认手续,且未将盘点结果录入ERP系统,未打印盘点差异表。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要求各单位采取月度盘点和季度盘点相结合的方式,定期对库存物资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做到账、卡、物一致。盘点时协同财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共同进行,并及时通过ERP系统记录和操作,对于盘盈、盘亏,如实进行账务处理;同时,采用实查实点方式,禁止目测数量、估计数量,严禁弄虚作假、虚报数据。

二、“闻”——通过多种手段对废旧物资管理进行诊断

(一)顺藤摸瓜,查明工程撤旧物资真实去向

通过对各单位的物资仓库进行现场盘点,审计组发现16家供电公司仓库内主要存放的物资均为在建工程物资及工程结余物资,工程撤旧物资数量极少,与公司近几年集中开展“煤改电”工程、配电网改造工程等民生工程,形成大量工程撤旧物资的事实明显不符。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对各单位大型技改项目的撤旧物资退库手续进行审查,查明撤旧物资的实际存放地点,判断是否存在工程撤旧物资未退库或虚假退库的情况。

经核查,16家供电公司物资仓库中的撤旧物资数量均较少,普遍存在工程撤旧物资未及时退库或委托施工单位代为保管的问题,相关拆除施工费已全部支付。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高度重视,要求各单位在工程竣工后加快推进退役设备技术鉴定,严格按照规定办理撤旧物资退库手续,坚决杜绝将工程撤旧物资随意存放在施工单位的行为。

(二)在线审计,分析退役物资处置完成情况

由于各单位绝大部分工程撤旧物资未在主业物资仓库中存放,审计组无法对16家供电公司的撤旧物资数量进行统计,也无法对废旧物资的处置情况进行分析。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查询PMS系统,导出各单位近三年的退役资产明细,统计退役物资数量;通过查询经法系统,导出各单位对应时段内的全部废旧物资处置合同,统计废旧物资处置数量;通过将两项数据进行比对,统计各单位的退役物资处置完成率。

经核查,16家供电公司的退役物资处置完成率均较低,大部分单位的处置完成率低于30%,直接导致废旧物资在仓库中的大量积压。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要求各单位全面实施废旧物资处置ERP线上操作,并加大废旧物资处置考核力度,重点考核各单位竞价成交资金的回收工作成果,根据各单位近五年技改大修投入金额的年平均值确定考核阈值,对于未能达到废旧物资处置要求的单位进行严肃考核问责。

(三)追根溯源,理顺废旧物资处置管理流程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审计组发现16家供电公司对于“废旧物资处置流程执行是否顺畅”这项问题的答案无一例外都选择了“否”,填写的原因都是客观因素,没能找到流程执行不顺畅的根源。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对各单位的流程实际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查明制约废旧物资处置管理流程推进的关键环节。

经核查,除处置周期长、流拍次数多等客观因素外,导致各单位废旧物资处置不顺畅的最根本原因是管理流程出现了脱节。工程形成撤旧物资后,实物资产使用保管部门未按规定办理报废手续,导致物资部门无法掌握新增废旧物资信息,也无法上报废旧物资处置申请。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要求各单位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废旧物资处置管理办法》等制度要求,分层级开展学习,加快推进退役设备技术鉴定,履行第三方评估,高效开展废旧物资处置工作,对未办理技术鉴定的撤旧物资不予入库,明确暂时保管的拆旧物资周期不得超过三个月。

三、“问”——通过访谈调查对物资内控管理进行诊断

(一)填写调查问卷,全面了解物资内控管理现状

由于近几年未开展过全公司范围的物资专项审计,且公司近期对物资职能管理部门进行了调整,部分单位尚未完全调整到位,导致审计组对公司的物资管理情况了解不够,无法有针对性地制订审计实施方案。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组织16家供电公司填写工程物资内控管理调查问卷,通过对物资管理人员主要工作职责及内容、工程结余物资线上线下管理模式、库存物资盘点模式及周期、库存物资利用管理流程、拆旧物资处置流程等事项进行描述,全面了解各单位的物资内控管理现状。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审计组发现各单位的物资管理职能均已由运检部调整至建设部,但部分单位的物资管理专责也随之进行调整,且正在进行工作交接。此外,调查问卷显示,各单位形成工程结余物资后均在ERP系统中退至非项目直发虚拟库(9500库),不会转入其他在建工程中;但通过查询ERP系统,对各单位9500库中的物资明细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单位的库存物资价值均在0—200万元之间,在审计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

(二)组织座谈交流,深入了解物资管理难点问题

由于16家供电公司填写调查问卷的人员大多为物资管理专职人员,回答问题时往往站在物资专业的角度。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组织物资管理专职人员以及建设部、运检部、营销部等专业的项目经理,共同召开座谈会,各自介绍承担的物资管理职责,交流对本单位物资管理的看法和意见,并提出解决措施。

通过座谈交流,审计组发现各单位物资管理专职人员与项目经理之间的合作并不顺畅,双方都认为对方没有履行好工作职责。一方面,由于各单位普遍只设立一个物资管理岗位,个别单位的物资管理专职人员甚至还要承担部分项目管理工作,导致工作量大时流程推进比较缓慢,往往会影响项目经理的正常工作进度;另一方面,一旦遇到休假、培训等特殊情况,物资管理专职人员责就需要将ERP系统账号与项目经理共享,否则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由于部分项目经理对于ERP系统操作不熟练,常常因错误操作导致工程物资反复发货冲销,甚至滥用操作权限,给物资管理专职人员的正常工作带来较大影响。

(三)开展审计访谈,重点了解物资内控风险隐患

由于本次工程物资内控审计范围较大,涉及全部16家供电公司,导致每家单位的现场审计时间十分紧张,如果不能提前获取审計线索,锁定审计重点,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审计目标。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组织物资管理专职人员、项目经理及仓储配送班人员分别开展审计访谈,重点了解各单位物资管理存在的主要内控风险,初步确定现场审计的关注重点。

通过组织开展访谈,审计组发现16家供电公司的物资管理普遍存在以下内控风险:一是仓储管理人员严重缺失,大多数单位仅配置1人负责物资仓储工作,很难开展正常的物资盘点工作。此外,仓库管理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无法熟练掌握信息系统操作方法。二是受制于“两金压降”库存指标压力,工程形成结余物资后无法正常退至9500库,只能暂时存放在其他在建工程中,经过多次调入调出后,已经很难掌握结余物资的存放位置,无法有效开展结余物资的利库工作。三是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繁重,项目经理疲于在各个施工现场奔波,没有精力办理工程撤旧物资的报废手续,导致废旧物资长期无法得到有效处置,形成严重的库存积压。

四、“切”——通过大数据分析对结余物资管理进行诊断

(一)锁定关键数据线索,厘清结余物资管理职责权限

通过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审计组发现,各单位物资管理专职人员对于利用在建工程存放结余物资的情况虽然有所了解,但是并不清楚该类结余物资的数量及金额,具体数据只由各个项目经理掌握。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统计工程成本明细中“用户”这一关键信息,对ERP系统虚拟库的操作权限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职责权限混乱情况。

经核查,16家供电公司均存在ERP系统职责混乱问题,项目经理操作权限过高,直接导致大量结余物资随意转入或转出在建工程。此外,由于工程结余物资信息散落在各项目经理手中,物资管理专职人员不能掌握本单位结余物资的整体情况,无法有效组织开展周转利库工作。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高度重视,对ERP系统虚拟库的操作权限进行了调整,各单位项目经理保留项目直发虚拟库(9100)的操作权限(物资发货项目,无冲销权限),其余虚拟库操作权限全部取消;各单位物资管理专职人员开通项目直发虚拟库(9100)、非项目直发虚拟库(9500)和废旧物资拆旧现场虚拟库(9700)权限,全面负责ERP系统库存管理工作,统筹管理结余物资和本单位跨项目物资调拨等工作,规范ERP系统操作权限。

(二)建立数据分析模型,摸清工程结余物资真实体量

为控制库存物资金额,完成“两金压降”存货指标,16家供电公司形成工程结余物资后普遍不按规定进行正常退库,而是直接存放于其他在建工程中;由于各单位工程结余物资管理权限混乱,导致物资管理专职人员无法掌握该类结余物资的数量及价值。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导入在建工程成本关键数据,对16家供电公司的工程结余物资体量进行全面统计分析。

经统计,ERP系统中反映的库存结余物资信息严重失实。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高度重视,在ERP系统中建立实物代保管工厂(9900库),要求16家供电公司将全部工程结余物资转入9900库中,建立可利用库存物资信息表,严禁将结余物资随意转入在建工程。

(三)运用审计信息系统,查清大量结余物资形成根源

在逐步消除工程结余物资存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源头控制增量,只有找到结余物资形成的根源,才能确保结余物资数量不再持续增加。针对这一问题,审计组通过查询ERP系统,对16家供电公司竣工决算项目的物资入库金额与退库金额进行比较,统计各单位每年度形成结余物资的体量。

经统计,各单位由于项目物资需求计划提报不准确、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大量工程结余物资的产生,16家供电公司物资退库比例均在20%以上。对此,国网北京电力物资部要求各单位坚持“先利库、后采购”的原则,切实加强可研、初步设计深度,提升项目物资需求计划提报的准确性,要求物资退库比例不得超过5%。一是工程管理部门在项目可研、初步设计阶段,要对照可利用库存物资信息表,优先选用库存物资或可用退役资产,编制库存物资利用计划,向物资公司提出申请。二是物资部门要对各单位报送的需求计划进行严格把关,凡是仓库内可利库物资,原则上不允许重新采购。

(作者单位: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邮政编码:100031,电子邮箱:ctt_ttc@163.com)

作者:崔燃 陈婷婷 石宇鸿 尚颖 吕鑫 黄松 郑昕 顾菲

第二篇: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研究

摘 要: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的存在,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带来了不利影响,同时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本文首先对科技型企业和内控审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接着梳理了相关文献,进行了文献综述并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意义。在分析了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之后,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技型企业  内控审计  风险防范

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科技型企业发展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拉动经济增长是我国现阶段实施的重要举措。科技型企业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近年来我国通过税收优惠及相关政策鼓励科技型企业的发展,科技型企业数量呈现逐年上涨趋势。与此同时,科技型企业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这是不容忽视的。特别是内部控制方面,良好的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经济性和效率性的重要手段,而内部控制审计则是保证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但从实践来看,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普遍存在,需要制定科学策略进行规避。本文的研究在丰富现有理论的同时也对内控审计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1 概念界定

1.1 科技型企业的内涵

科技型企业是指具有较高技术含量与核心竞争力,能通过创新不断开拓市场的企业。科技型企业的科技人员、专业人员的占比高于其他企业,这与其主营业务具有较大关联;组织特征呈现扁平、哑铃型结构,这是因为科技型企业以研发为主要方向;具有高成长性特征,科技型企业的产品或服务一旦研发成功,其附加值和市场份额都会提升。

1.2 内控审计的定义、要点及目标

内部控制审计是指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的过程,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过程,并提出内部控制改进建议。从内部控制审计的要素来看,主要包含五个方面(见表1)。从内部控制审计的目标来看,总体来说,就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和评价;具体来说,内控审计的目标是对内部控制的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审查其是否确保了企业资产、资金等方面的安全。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目标亦是如此。

2 文献综述

从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文献来看,现有文献主要针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王洁(2018)主要对科技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包含内控意识淡薄、组织治理结构不完善和管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并在增强内控意识、健全机制和人员素质提升方面提出了对策。赵英(2018)指出了内部控制对于科技企业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内控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意识层面、体系建设、评价和监督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姚永江(2019)指出了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控制的要点与难点,并从民营科技企业内部控制的全面性、精细化和实效性提出了内部控制策略。

从企业内控审计方面的文献来看,现有文献专注于企业内控审计存在的问题、影响及引发的思考。陈俊涛(2018)指出了内控审计环境、手段和流程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体系建设、关注风险较大的流程和事项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边新城(2018)主要是针对内控审计对企业经营的影响进行了论述,同时从内控审计部门的权威性和人员的专业性方面提出了内控审计的有效措施。云禄(2018)从信息化的角度论述了企业内控审计引发的思考,对信息化内控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指出了内控审计信息化改革方法。王海燕(2019)主要从内控制度审计方面进行探讨,指出了强化内控制度审计的方案。

从目前的研究文献来看,主要集中于对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以及对不同类型企业内控审计问题、影响等方面的研究,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方面的研究文献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恰好可以弥补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研究方面的空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这也是本文的研究目的所在。

3 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探析

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既有一般企业的特征,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内控审计风险不仅会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正确的评价,而且不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和体系的完善。本文主要从内控审计意识、审计独立性、内控制度审计和审计建议执行方面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进行论述。

3.1 内控审计风险意识不强

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内控审计风险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贯穿于内控审计的全流程。因此,内控审计风险意识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来看,科技型企业的内部管理人员对内控审计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是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加注重研发项目和成果转化,注重企业创新过程,因此会忽视内部控制审计中存在的风险及其产生的不利影响。此外,科技型企业审计人员的风险意识也存在不足。从内控审计实践来看,内控审计部门和审计人员更加注重审计方案的制订和审计过程,往往忽视了内控审计风险。这样,不仅没有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而且可能会对企业内控的完善产生消极影响。

3.2 内控审计独立性无法保证

科技型企业的内控审计主要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等方面做出审查,从而保证企业资产、资金等安全。从科技型企業内部来看,存在内控审计独立性差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内控审计部门容易受到企业管理层的牵制,有时会对部分审计结果进行隐瞒,不在公开的审计报告中显示。同时,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也无法保证。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有时会受到企业管理人员的影响,这时审计结果就会有失公允,同时内控审计质量也会降低。如果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则内控审计结果就会失效,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的合法性、有效性等方面也得不到检验[2]。

3.3 内控制度审计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导企业内控实践的重要依据,是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条件。因此,内控制度方面的问题也会为企业内控审计带来风险。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执行不匹配的情况,这样就增加了内控审计风险。在内控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无法依据内控制度对企业内部控制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价,无法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这样就失去了审计的意义。另一方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近年来,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较为迅速,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很多都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情况[3]。在此背景下,相应的内控审计标准也不统一,增加了内控审计风险。

3.4 内控审计建议执行不到位

从内控审计的实践经验来看,内控审计风险不仅存在于审计工作的实施过程中,后续审计建议执行阶段依然存在。审计人员对科技型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查后,会根据企业存在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企业应当根据审计建议对内控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但是,部分科技型企业在收到审计建议后,并未严格执行内控审计建议,对内控方面的问题未及时整改。例如,某科技企业员工考勤制度执行不严格,内控审计人员依据企业情况给出了审计整改建议,建议企业建立严格的考勤制度及奖惩制度,但是企业并未及时进行整改,导致内控审计失效。从这一层面来看,内控审计建议执行不到位也会引发审计风险。

4 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为进一步防范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本文提出了风险防范策略。科技型企业应当从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升、内控审计独立性、内控制度和后续跟踪机制完善方面推进内控审计风险防范策略。

4.1 加强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

内控审计风险意识的提升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发挥审计监督作用的重要保障。一方面,科技型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内控审计的重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加深对内控审计的认识,充分认识审计风险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在企业管理措施制定过程中,应当包含内控审计风险管理的内容,从多方面防范内控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内控审计人员应当不断提高风险意识。审计人员应当将风险意识贯穿于内控审计工作的全过程中,充分认识每一个审计环节的风险,这样才能保证审计质量的提升。

4.2 充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

内控审计结果有效,才能发现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而审计独立性则是提升内控审计结果有效性的必要手段。无论是内控审计部门还是审计人员都应当保持独立性,在审计工作实施过程中不应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从而保证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这就需要科技型企业不断优化内部管理结构,避免内控审计部门和人员受到管理层的牵制,通过平行管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另外,内控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同样重要。内控审计人员应当定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避免在内控审计工作中出现徇私舞弊等行为及产生的不良后果。

4.3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审计风险

一方面,科技型企业应当保证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执行相匹配。也就是说,科技型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内控制度不能形同虚设,应当应用于企业日常运营与管理中。只有保证内控制度与实际执行的一致性,内控审计才能对内控制度进行全面审查,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建议。

另一方面,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科技型企业管理中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也是科技型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制度不断完善,对企业风险的防控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对内控审计风险的防范也具有重要意义。

4.4 完善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督促企业执行审计建议

从我国来看,很多企业仅注重内控审计方案的制订和审计过程,往往忽视了对审计建议的执行,造成内控审计形式主义问题普遍存在。所以,我国应当不断完善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督促科技型企业执行审计建议,对内控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审计后续跟踪机制不仅要对企业内控审计建议执行情况进行审查,而且要对整改后的企业内部控制效果进行评价,充分保证内控审计建议的落实。此外,科技型企业自身也应当提高对内控审计建议的重视程度,不能仅重视审计过程不重视审计结果,并且要根据内控审计建议对自身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保证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5 结论与展望

科技型企业内部控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对内控建设并不重视,因此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风险。这就需要借助内控审计的力量,来提升科技型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其中,内控审计风险同样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了相关风险后制定了风险防范策略。加强内控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审计质量;充分保证内控审计的独立性,提升审计结果的有效性;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审计风险;完善审计后续跟踪机制,督促企业執行审计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随着理论的进一步丰富,还将对科技型企业内控审计风险防范提出更加科学的建议。

参考文献

孙瑜.发挥“免疫系统”功能加强内控审计[J].纳税,2019(15).

彭如倩.GYGS内部控制审计改进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8.

王海燕.如何强化企业内控制度审计的探讨[J].纳税,2019(29).

作者:吴彤琳 刘莎

第三篇:关于内控机制管控社会审计风险的思考

【摘 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进步,企业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审计便成为企业的关注重点。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都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需要建立相应的体系和制度,内控对于审计风险的影响是其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在社会审计方面,影响风险管控的内控机制主要有两个方面,分别是审计组织的内部机制和被审计组织的内部机制,这两个方面有所区别有所联系。分析这个两个方面的时候,需要探究其对社会审计的推动作用,从而有效管控社会审计的风险。

【关键词】内部机制 ;社会审计 ;风险控制

审计风险既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观因素有关,又和客观的审计方法有关。因此,要控制审计风险就应该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和外部同时着手,并将两者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

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的关系

随着企业以及一些社会组织的不断发展,组织结构、治理和管理方面逐渐完善起来,相应的制度也在不断成熟。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审计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内控控制,主要是指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的效率,合理的使用各种资源,来达到企业经营的目标,是企业内部采取的自我调节、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措施。内部控制的目的是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同时也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原始资料的准确和可靠,确保企业经营活动可以持久的经营下去。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理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主要作用是实现控制企业目标的过程。

风险管理是对组织面临各种风险,在有效识别、评估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管理控制的复杂行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发展转换而来的,是用风险角度来进行评估和管理的。风险管理的发展,已经超脱了内部控制机制的约束,其中最重要是风险基本概念的发展和升级。风险除了能为企业带来消极的意义外,还可能为企业带来发展的机遇。风险管理为组织提供一种保障,还可能推动组织的增值。

审计主要是由特定专设机构或者单位主持推进的对组织运行和管理事中或者事后进行审查的管理行为,推进的重点是对组织正常运行和管理方面情况的确定,但是不直接对组织本身起作用。根据审计行为推进主体不同,又分为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个方面。随着风险管理概念在社会企业的发展和传播,风险导向审计逐渐成为现代审计工作的主流趋势,审计工作也变得丰富起来,使组织增值也成为审计工作的目标之一,这是对在内部审计和以企业为审计对象的社会审计而言尤为重要。

二、推进社会审计风险管控的内部机制

社会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最直接的表现是社会审计作为外部审计在目标企业内部开展的内控审计。而社会审计在开展审计项目的同时,也要关注企业组织内部控制体系的完善完整以及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有效。从这两个方面也了解到,社会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会计实务和研究关注的重点。除了以上的内容,内部控制对社会审计的推进和风险管控也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属于事务所的内控机制

社会审计方面的执行人员和团队一般都是来自特定的事务所,对于社会审计的项目来说,事务所内控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受到以下四个方面的影响:(1)事务所团队的组成,由一些有胜任能力的储备人员组成,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审查项目。(2)资源的支持,社会审计项目的进行往往需要一定的资源支持,由于审计单位的独立性,无法从被审计单位直接获取,因此需要事务所方面的保证。如果内控机制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协调机制,就会导致社会审计过程执行困难,进一步可能会影响到审计的独立性。(3)协调的灵活。社会审计对于被审计单位来说就是外部人员,社会审计推进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和需要沟通的事项。为了开展审计工作的事宜,需要事务所在中间相互协调。如果协调机制不健全,就会影响审计项目的正常开展。(4)宏观的质量保证,事务所应该坚守岗位职责和原则,避免因争取审计项目的费用而牺牲审计质量,这方面需要事务所本身具有严格的内控机制,从而为事务所的审计提供质量保证。

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制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机制无法对社会审计的工作人员造成影响,但是却会制约审计工作的进行。完善健全的内控机制可以让审计执行人员容易清晰准确获得被审计单位的各项情况,能够快速搜集到基础信息。其中,基础信息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也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也会提高。内控机制完善健全的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良好,相应的内部风险也较低,风险分析和审计结论开展的环节也较为顺利。

三、内控机制管控社会审计风险的注意要点

上述两种内控机制对社会审计风险管控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内控机制的完善和健全对社会审计具有积极的影响,在利用内控机制提高社会审计安全有效性的同时,应该注意相关要点。

1.强化事务所自身的内控机制和内控审查

在社会审计项目的推进上,事务所的作用和影响虽然不是直接的,却是宏观的并且有决定性的。在利用内控机制管控社会审计风险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就是如何强化事务所自身的内部机制。事务所本身的主要业务就是审计项目,而事务所的内控机制是否健全有效的关键在于能否确保事务所人员坚守行业原则和职业道德规范,从而客观公正地开展审计工作。同时,提供到位的人力物力和其他资源的支持,也是完善事务所内控机制的主要方向。因此事務所应该结合自身的优势,定期对自身进行完善,只有事务所自身的内部机制完善,才能做到一个社会标杆的作用。

2.提前熟悉了解被审计单位内控情况

社会审计团队是为被审计单位提供审计服务,但是对于被审计单位内部的管控机制却无能为力。因此,只有尽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调查被审计单位内控机制情况,才能为审计单位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服务,也能为被审计单位的人员团队进行良好的配置,从而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内控管理机制。

四、结束语

健全事务所内部机制可以更好的管控社会审计的风险,同时也要发挥好事务所审计的作用。完善事务所的内控机制和被审计单位的内控机制,有利于企业组织降低风险的发生,从而实现组织的良性稳定发展,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世鹏.国家审计风险影响因素及控制途径研究[D].天津大学,2016.

[2]马妮.A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的研究[D].辽宁大学,2012.

作者:张德军

上一篇:投资融资论文范文下一篇:投资控制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