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改论文范文

2022-05-09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教学课改论文范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第一篇:教学课改论文范文

高中历史课改教学探析

【摘要】在我国,基础教育历史课程设置的现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及肩负的历史重任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因此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高中历史课改所面临的挑战、历史新课程教学流程、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简要的阐述和分析,以供高中历史教学参考所用。

【关键词】高中历史 新课程 实施 挑战

自高中历史课改以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已开始注重根据学生学习历史的特点,加强了科技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内容,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历史教材多样化得到初步实现;在历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除了倡导新的教育理念,加强师资培训外,更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课程评价对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1]。但高中历史课改的真正实施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教学流程及学习方法上亦有待完善。

1.高中历史课改面临的挑战

1.1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有待进一步成熟

高中历史课标构建起“模块+专题”式课程体系的目的是要改变教材传统的呈现方式,并非要刻意追求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性,但在实践中也存在忽略历史的时序性、内容跳跃性大等不足[2]。在普通高中历史课标中,缺少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没有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历史课程的合理衔接。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偏深,缺乏初中两门通史的支撑。

1.2高中新课标历史教材也还不尽完美

在历史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存在着课时少、教材内容多的问题,使得教师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难以实现理想的教材选用原则。

1.3高中历史课改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文化背景

在“应试教育”文化背景的制约下,高中历史课程无论是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研究,还是在学习方式上均以“应试”为目标的情况并未获得根本性扭转。历史新课程先行,评价方式滞后,评价改革步履艰难。

1.4高中历史教材培训不到位,课程实验研究薄弱

在高中历史课改中,实验研究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对课程实验的经验总结尚不充分,推广力度不够。高中历史课程中的实验培训未完全到位,很多教师还不能够真正把握教材精神及历史课标。

1.5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新课改的要求不相适应

在一些城市中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史学理论功底以及能力储备不足,导致其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的历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课改对教师专业化程度的要求形成矛盾,不能适应课改的总体要求[3]。

2.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流程

2.1课前教学设计

传统的历史课程课前教案的设计是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即教案的设计是教师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根据自己对教科书的理解来进行的,教案设计的内容包括预设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这种传统教案设计的方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需求和发展,侧重教师教的需求,忽略了学生的不同学习经验和学习能力。教师一旦形成较为系统和稳定的教案之后,就一劳永逸,很难改变。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强调课前要“以學生为中心”,并不是将课堂上的导语、教师提问及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等均固定在教案里,不再从这种固定的教学内容目标出发,而是着力于实现预设、生成相统一,进行双向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设计过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具有个性化,要求根据每个学生已有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及基础等来分析学生对历史学习的需求,从而预设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4]。尤其是教学设计的问题,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个人差异,既要考虑合作互动,又要发挥个人特长。问题既有预设,又有生成。既有对教师教学活动的预设,也有对学生学习活动的预设,同时还有对教学活动中可能生成的问题进行积极而又充分的预设。将“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出的教案和学案结合起来,教案的设计既要为教学的动态生成创造出条件,又要为学生的主动参与留出空间与时间。

2.2课堂问题探究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历史课堂的问题探究,要求教师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上多花时间多下功夫,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不仅要考虑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应带着怎样的问题学习、如何学习,同时还要考虑历史课堂问题探究是否能够激发出学生的真实情感,是否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提倡注重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新课程的实施给教师上课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必须注重在课堂问题探究过程中的学生探究、合作、自主学习。高中历史新课程的课堂问题探究,要求教师首先要学会探究与合作,要有强烈的合作与交流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与合作。

2.3教后反思(评课)

上课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学会自我反思,善待同行评价。教师的自我反思,就是要教后经常反思自己上的课能否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历史学习,完成历史学习任务。对于课程教后的同行评价,教师要予以重视及善待,多与同行进行沟通和交流,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

3.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并掌握学习方法,已成为高中历史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3.1材料学习法

从历史材料中获得有效的历史信息,即要多阅读必要的历史材料,包括阅读文字形式的历史材料和图片形式的历史材料,从而学会论从史出,史论相结合[5]。

3.2思辨学习法

重视探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运用思辨学习法具有两方面的意义:其一,能够阐释、概括、比较及分析所学习的内容;其二,通过沟通和听取他人的不同观点,来补充自己的论据,并拓宽视野。

3.3实践学习法

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解释现实问题、情境模仿等形式和途径来学习历史的方法,即为实践学习法。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其创造性就可以得到发挥,就会积极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

4.小结

高中历史当前是面临着如何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解决课改中存在的问题的关键时期。就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而言,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巨大的挑战,主要包括制度的完善、投入和条件的保障、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环境与观念转变等方面。就基础教育高中历史课改而言,虽然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依然存在着这些急需解决的难题。这就要通过不断深化改革来一一解决。

对于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流程及学习方法,是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有效的互动和结合,从而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中,非常注重学生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如历史教师向学生传递一些历史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史料的价值、历史的真伪、研习历史的探究精神等,以及历史教师对历史人物的介绍与评价、对历史因果的分析等,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6]。

参考文献:

[1]李林林.对实施高中历史“课改”的认识与思考[J].新课程:上旬,2012,(2).

[2]徐俊兰.高中历史新改革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速读(中旬),2014,(5).

[3]杨文强.高中历史课改中导与学的探索[J].卷宗,2017,(20).

[4]胡同帝.高中历史课改中自主探究教学的技巧与方法研究[J].才智,2016,(9).

[5]王晓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如何调整教学方式、学习方式[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2).

[6]徐慧.浅谈如何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质量[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4,(3).

作者:赵彦秋

第二篇:语文课改教学方式

在进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认识到了课改的必要性、急迫性,初步了解了课改的一些内容。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一、积极探究新的教学方式

教学方式是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的,教师应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进步。

1、充分利用视觉作用,让孩子去画、去看、去描

儿童记忆材料是以视觉加工为主,但孩子更喜欢生动直观、色彩缤纷的图画、图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用图来增加情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画资料,将看图和学习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合理地运用色彩,为教学服务,鼓励学生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色彩,想象、描绘自己心目中的世界。神秘的星空,太阳初升的草原、山村、森林、大海等,在孩子的笔下,变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

2、充分利用学生语言积累,让孩子去说、去读、去讲

大家知道,拼音教学是枯燥的,教学中,我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语言积累,从学生熟悉的语言环境中炼出对拼音符号的认识,再通过学生的口头语言,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例如,我在教学ai这个韵母时,我先请一个孩子上讲台和我一块比高矮,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用一、两句话说出来。有个孩子说:“吴老师比xx高,xx比吴老师矮;还有一个孩子说得更精彩:“老师是a我是i,老师爱我,我爱老师。”在学生兴奋的气氛中,完成了ai这韵母的教学。在指导学生掌握了ai的发音以后,教师对引导学生用这个音节进行组词、说话。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学习了拼音,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开放课堂教学的空间,让学生去玩、去动、去演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教学应顺应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出发,设计教学方法,如:在上《复习拼音》一课时,我将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皮卡丘引进课堂,以学生喜欢的“打靶开花”,“找朋友”等游戏展开复习内容,以闯关的形式贯穿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学习的积极性被激发,情感得以交流,个性得以张扬,自主、实践、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教学轻松活泼,学生学得扎扎实实,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变得丰富多彩,使课堂显出勃勃生机,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学生实现学习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工作,要注意发挥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有特色、有个性、可持续的发展,让学生富有探究新知、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一切,迫切需要教师勇于实践,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

1、从学习内容着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几方面的特征,对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支持,学生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从教学内容入手,在教学中坚持两个原则,即学生自己能说出来的教师不教,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教,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方法交给学生,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如生字的分析,课文的朗读等,尽可能的尊重学生的理解方法,学生谈出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进行点拨。教师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学习过程,学生充满成就感,有了自信心,这一切,又激发他们投入到新的学习活动中。

2、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和习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呢?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成四人一组,互教互学,共同提高,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教师从细微处着眼,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当组长,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有的当主持,负责协调小伙伴的发言顺利;有的作音量控制员,控制小伙伴发言的声音等等,每人承担的角色随时更变,这样,每人都需要与他人交流、合作。不仅如此,对学生如何发言,如何倾听,如何评价,如何质疑等,教师都给予具体的指导。老师参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具体的指导,教师参与其中,对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给予必要的提示与点拨。这样,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的同学的发言做出思考,教学过程既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合作的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3、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语文课程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式和发展,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旨在改变传统的基础教育语文课程的确定性,而感动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情感体验,是文本与教师、学生的生活体验撞击出的火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冷漠、毫无激情的教师,他的教学必定是枯燥无味的,而激情源于感动,开发感动情感是形成教师课堂教学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种前提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与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的根本是创设学生乐学的教学扭转,为此,语文教师必须根据自身的感情认真挖掘教材的感动因素。而教材的感动因素往往源于文本的关键处,它是文本与师生生活最密切的触及点。只要教师紧紧扣住这一触及点切入教学,感动便会如约而至。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其触及点就在儿童喜欢玩乐的天性上,因为喜玩,所以百草园有无限的乐趣;因为好乐,所以三味书屋的教学才枯燥无味。有了这点契合,对把握整篇文章有了体验的基础。

三、平等对话

新课改改变了以往的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居高临下地问,学生规规矩矩地听,小心翼翼地学。当学生平等、互尊的情感得到满足时,才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才会主动探究,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使教学"在师生平等的过程中进行"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对权威、尊严的威胁",让学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这个过程不再是应该使学生处于一种心理放松、精力集中状态,思维活跃,敢想敢问,敢说敢做。

总之,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革,需要我们做教师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且对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有一定的课堂教学评价艺术,需要教师方方面面无私地付出,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我将一如既往,付出努力,迎接成功。

作者:胡小英

第三篇:新课改历史教学谘议

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宁城第四中学

历史是一门既深刻严肃又丰富生动的学科,但是,我们的历史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 新课程实施以来,通过接受各级各类培训,对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我越来越真实地感受到:作为一个历史教师,只满足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知道历史人物、记住历史发展的过程等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对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关键时期的高中学生,我们的历史教育关注的焦点就不应只是提高历史知识的教学质量,而更应该关注学生未来的成长,注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国民素养的形成,这也正是新课程所强调的。因此,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做的就是还历史教学的本义——教给学生有生命的历史。

一、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思想,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独立、反省和思辨力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历史教育以其宽阔的胸怀、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睿智,赢得了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我们呼唤有思想的历史教育,还历史教育以生命的活力,唤醒我们民族的人文理想,提升未来公民的人文素养,通过兴趣引路,能力渗透、逐步养成,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造就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底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思维方式为出发点,少说废话,空话,大话,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服务。教师应该让学生从历史教育中获取思想,再融化成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人生的大道上,不论处在喜、怒、哀、乐或困难挫折中,都有勇气和能力去面对,不会惊慌失措。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的,每一个教师就有责任让学生获取思想,而且尽可能快地科学地获取有益于他们身心发展,有益于他们个体生存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当然教师首先就应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因为一个人真正可贵的也是他的思想,而使一个人真正有别于他人的也是思想。为人师表,有思想才有光彩,有思想才有魅力,有思想才有价值。

二、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基础上给学生以情感、使学生在感悟历史进程的过程中形成向真、向善的审美力

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在这个精神故乡里,凝聚着每一个民族先贤祖辈沥血之路上的光荣与梦想,借助于历史学这一精神形态,人类的智慧、理想、经验、情感才得以延续下来,积累起来,传承下去,所谓“欲明大道,必先知史”。没有历史,没有对历史的承继与发展,那么我们并不会比“北京猿人”有更多的智慧,生生不息的历史智慧与知识日积月累的历史,发展与变化着的历史,使我们得以继承以往一切时代,一切民族的精神、思想和情感,以此来面对当前的生活,应付未来新的挑战。同时,对自己历史的认同与守护,更是每一个民族保持自尊心、自信心的前提,失去与自己历史联系的民族,忘记或背叛了自己历史的民族,会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精神流浪者。这种无根的痛苦是一个民族最大的不幸,而这一切都将是我们历史教师肩上所承载的重任。

三、历史教育还应给学生以深邃、多维、宽阔的眼界,自信、博大、宽厚的胸怀,以及有品位、有素养的文化

反思我们现在的历史教学,并没有能够真正体现这些新理念。究其原因虽然说是多方面的,但是,学生是否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应该说是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当我们的课堂只注重历史教学深刻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丰富多彩,只注重了它严肃的一面而忽视了它的生动活泼,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對学习历史知识产生退缩、畏难、回避的情绪,从而影响整个课堂教学效果,阻碍历史教学目标的实现 。那么,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历史,亲近历史,学好历史,从而真正领会到历史是有生命的呢?就个人的教学经历及感悟与同行们交流。

第一,丰富教学内容,营造学习历史的良好氛围。有生命的历史必然是丰富多彩的,在教学中,可以把教材内容置于鲜活的历史背景中,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具体,有血有肉,寓哲理于史实,寄智慧于真理,利于激思明理,获取人生启示。心理学研究表明:引起好奇心和启发思维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所以,历史教学中,找准自身的定位,在教学中穿插趣味性,知识性的内容,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讲《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时,在幻灯片中加了一段录像,一个雅典人的政治生活,抽象的历史知识生活化,学生很容易理解。

第二,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和愉快地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是激发学生灵感的源泉。我国古代大教育家 思想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些哲理性的语句都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事先要做好充分准备,通过历史故事、历史人物,或者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创设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教学情境,从而使学生很快进入教学过程。

第三,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层次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一些富有启发性的设疑很感兴趣,他们会不由自主地随着你的思路去思考、去琢磨。因此,我認为提问式教学方法,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所以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历史教学的抽象性,知识层次的台阶性,学生思维的递进性,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在问题设计时还要考虑到问题的梯度、注意把握分寸。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课堂教学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历史课改对每一位历史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突出新课程倡导的新理念,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新功能,实现历史教育的宏伟目标,是每一个历史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才能应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也才能焕发历史课堂的生机与活力,造就越来越多的创造性人才。

作者:赵兰芳

上一篇:景观艺术论文范文下一篇:特点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