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2022-04-19

着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功利的危害是导致人的狭隘: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人是看不见水的;功利狭隘的人说到底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为此,用充满诗性与理性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呼唤精神家园回归的社会中,意义重大。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课改教学问题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改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篇1:

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一直以来,高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但在课程标准不断改革的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联系实际,就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相关应对策略做深入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英语 教学问题 优化对策

高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学生的英语词汇量的丰富,各项英语学习能力、学科素养的生成与提升都与该阶段的学习有重要联系。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立足实际学情,紧密结合课程标准要求,对英语教学过程进行改善、创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英语。但现阶段的高中英语教学仍存在几点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问题

1.缺乏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

环境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就高中英语学习活动而言,因缺少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与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导致学生没有意识、意愿张口说英语,没有心思在日常交流中用英语,这是当前高中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由于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而学生长期在汉语文化的渲染与熏陶下已经形成了固有的思维,受汉语思维的禁锢,学生难以运用正确的英语思维、英语文化理解、表达相关英语知识与英语现象,导致汉化英语的情况出现。

2.无法深入挖掘教材价值

教材是学生学得知识与技能的重要渠道,灵活运用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可使英语教材的教育价值得到充分发挥,使英语教学效率得以提高。但目前,许多教师对于英语教材的应用十分表面化,并且相对死板,如部分英语教师既将英语教材作为主要的教材支撑,又不能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只是将教材中的知识简单传输给学生,导致学生的思维与视野受到限制。同时部分教师会严格根据教材内容、教材编排组织课堂,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适时为学生普及一些课外知识,给学生的学习带来阻碍。

3.教师能力素质有所欠

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英语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而要想有效达到这一要求,需要英语教师具备与之相配的能力素质,在日常教学中能立足实际学情,结合具体教学内容科学设计、组织课堂,可通过自身渊博的知识与优秀的品质给学生以指导与启发,从而促进英语教学效率提高,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素质的全面发展。但实际上,当前多数英语教师的能力素质有所欠缺。如部分教师英语知识量相对欠缺,教学方法较为传统落后,这都给学生的英语学习以及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二、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对策分析

1.注重英语文化的渗透

高中英语教学,应当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让学生可以不受汉语思维的影响与禁锢自由自在的学英语、说英语,最终促进各项学习能力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要采取有效策略为学生创建起英语学习环境与氛围,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产生学英语、说英语、用英语的意识,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到英语学习活动中且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具体而言,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在英语课堂中渗透英语文化。如在学到某个节日的单词时,教师就可简单向学生介绍与该节日有关的风俗习惯等,促进学生对英语文化、英语国家的了解,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思维与习惯的形成。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并接受汉英文化间的差异性,让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基础,这样才能正确用英语。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语言的媒介作用,将英语视为传播英语文化的有力工具,从而促进英语学习效率的提高。

2.丰富英语教学活动

英语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语言艺术,英语学习活动应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而不是将学生限制在课堂、教室中让学生背单词。具体而言,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能将课内、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设计丰富有趣的课内外教学活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以此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应用学习上永怀热情与动力。如教师可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歌曲演唱会,让学生在一展歌喉的同时学到英语知识,增强英语语感。

3.提升教师能力素质

语言学习是一个长远的过程,要想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英语思维方式,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与应用能力,教师就需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即教师首先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促进自身能力素质提升。同时教师自己也需不断从实践中总结、积累经验,摸索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还存在学习环境不够专业、教材应用古板浅显,教师能力素质有所欠缺等問题。针对这些问题,学校、教师必须要有所作为,要紧紧围绕的新课改要求,深入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结合学生实际英语学习能力与学习需求,采取相应措施对英语教学过程进行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程慧.高中英语课改下如何进行创新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03):102-103.

[2]孙亚丽.课改后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研究》科研成果汇编(第八卷)[C].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5.

【本论文系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2018年度课题《基于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研究》(课题批准号:GS[2018]GHB2568)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酒泉市实验中学)

作者:郭莲

课改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篇2:

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课改面临的功利性问题

着名特级教师程红兵说:“功利的危害是导致人的狭隘:追鹿的猎人是看不见山的,捕鱼的人是看不见水的;功利狭隘的人说到底是没有出息的,是不可能有大作为的。”为此,用充满诗性与理性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催发学生的创造灵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这个呼唤精神家园回归的社会中,意义重大。我在日常调查与分析中发现,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施课改面临严重的功利性问题。

一、以丧失人文精神为代价获得短期“效益”

语文教师缺乏的不是教学方法、技巧,也不是各种各样的理论,而是最起码的语文素养和必要的人文精神,从而导致语文阅读教学存在许多功利主义行为。

部分教师过于追求课堂表现,课堂设计更多考虑的是教师课堂教学表现能否吸引眼球,能否标新立异,能否控制全局等,而不是从学生学习知识、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课堂设计流于表面,华而不实。另有部分教师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分数,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传授和学生解题能力的训练,乏味单调的灌输和机械训练泯灭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极端模式探索弱化了文本内容挖掘。语文教学的极端探索造成了诸多顽疾,它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指向了阅读教学外部条件的构建与改进,试图通过这样的努力能够解决问题: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形成名目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并试图改变当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非阅读”(非人文)问题;借助多媒体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演绎教学内容,意图解决过去教学手段单调乏味的问题;着力于学生综合分析理解问题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纯粹接受知识的泥沼中走出来,进而经受自主、合作和探究的考验,等等。种种努力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传统与单一,而且显然是取得了或者部分取得了预期效果,仿佛给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带来了一丝生机与希望。然而,透过好看的表象我们看到的却是有些糟糕的真实:它追求形式胜过内容,它追求统一胜过个性,它追求“技巧”胜过艺术。这样的表里不一让我们再一次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语文阅读教学。

2、合作探究造成盲目的导向牵引。课堂上一些教师一味迎合新课程标准,追求合作探究这一时髦的学习方式,但合作探究的目的、时机和过程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表面看起来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思维撞击的火花。学生没有时间也不愿独立思考(可能已经习惯了),讨论只是泛泛交流,并没有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没有人愿意倾听别人的不同意见,几乎所有学生都把希望寄托在教师的说教上。这种有名无实的合作探究,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浑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

3、情感目标小结有虚假作秀之嫌。我在很多公开课调研中都有这样的发现,老师为了凸显自己设定的三维目标,在课堂小结中将情感目标像知识目标一样罗列出来,给人虚假的感觉。阅读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它既不能通过生硬的讲授来实现,又不能靠某一节课来完成,而是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从教书育人的機制来看,语文阅读教学应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式的,并不是对每一节课都牵强附会地加上一个环节,只有与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

4、耍弄“技巧”驾驭了饱含内里的语文课程。教师上课耍弄“技巧”,学生在语文课上也基本是学“技巧”,他们熟练地答着试卷,如同在机器旁熟练地处理着一批批零件;他们熟练地写着抒情文章,内心却激发不起半点情感波澜。难怪有人慨叹:“语文教育正有异变为一项纯粹的技能培训和手艺磨炼的可能。”“这是传统中国语文教育,在向现代中国语文教育转型过程中,所发生的最深刻、最惊心、最骇人的核变。”技巧是绝对重要的,但我们绝不可把语文异变为一门单纯学习答题技巧并基本用技巧来驾驭的课程。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对人文精神的重建、民族精神的重建、民族性格的重建都是最佳场所。语文阅读教学到底应着重于语言技术的应用,还是应着重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底?

语文教育说到底实际就是“人的精神培植”,就是“丰富人的精神经验、丰富发展人的生命个性的教育”,是一种“本民族文化的教化”。没有语言就几乎没有人的精神(或说只有极为简单、肤浅的精神)。没有语言,我们根本无法用“人的感觉”来感受这个世界。譬如,只有人才能感触、懂得诸如“花溅泪、鸟惊心”(杜甫,《春望》)的感时忧国和骨肉分离的苦痛;“沧海明月”“蓝田日暖”(李商隐,《锦瑟》)的执着怅惘;“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的挥之不去的思夫凄苦,等等。这诸种感觉与知识是“语言”给予我们的。或者说,我们学得了语言,才懂得了或感触到了这些。很显然,语文教育在外在效能上是语言能力教育和训练。或者说,训练语言能力就是训练精神。

在明确语文教育就是精神(不等于思想)教育的“课程的定性”的同时,我们要紧抓语言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从而奠定人的精神根基。

二、太多的“统一”制约了师生全面获益

阅读教学选文标准的一致性从“以文化的普遍一致性证明当今秩序的合理性”的角度显示出语文教育受历史遗留思想钳制的悲哀,而学生个性发展也因此大打折扣。

由于我们被太多的“统一”(高考的需要)束缚着手脚,语文阅读教学几乎不允许广大师生对文本作出独立的自由见解,诸如《祝福》批判悲剧的社会环境和封建伦理道德,《雷雨》揭露旧中国旧家庭的种种黑暗罪恶的现象和地主资产阶级的专横、冷酷与伪善,这些统一的解读使得阅读教学的“精神空间”极为狭隘,缺乏应有的个体精神的见仁见智。教法也是如此。一位教师的教法成功了,于是在本地区甚至更大范围争相模仿效法、推广,不顾教师个性,而试题思路和考试模式更是如出一辙。于是,学生牺牲了在这个年龄阶段本应有的奇思和幻想,他们过早地成熟和老成,过早地包裹起了真实自由的自我和个性。

作者:吴美玲

课改教学问题分析论文 篇3:

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

[摘要]从目前各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来看,几乎绝大部分都是以理论的灌输为主,然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实践教学的研究现已成为了当前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有必要。针对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展开只有通过社会、学生、教师以及学校的共同协作,才能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的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对策

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践过程有助于学生将实践知识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将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转化为问题解决的方法、观点或者立场,可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对于符合社会以及他人利益的能力与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提升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

1.开课率较高

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技术型人才是高职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院校教学活动有着鲜明的实践特色。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按照相关教育部门的要求将实践教学环节加入到了思政课教学中,且已逐步完善思政课教学实践体系,提升了高职院校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效果。

2.教学形式单一化

绝大部分高职院校目前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都是利用寒暑假、周末或者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旅游景区、纪念馆或者博物馆,对于社会实践形式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然后提交一份实践报告就可以了。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雷同且单一,不仅没有考虑学生、学校的特征而且实践教学形式也缺乏新颖性,且教学组织混乱、形式化教学以及较低的教学效果等问题都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普遍存在的。

3.思政课实践教学脱节严重

一是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出现了严重脱节的现象。在思政课教学设计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缺乏一定的连贯性以及相容性,对于思政课理论教学效果难以通过实践部分进行巩固。二是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脱节。高职院校不但要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是高职院校教学应注重的。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受到专业实践与思政课实践教学融合的直接影响,然而高职院校中普遍都是专业实践教学与思政课实践教学互不干扰的,未能做到两者之间的有效融合。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部分高职院校,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都缺乏足够的认知,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作用部分思政教师也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思政教师以及一些职能部门对于思政课理论教学部分较为重视,然而确定实践教学环节的认识不足。与此同时,受传统教育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绝大部分学生对于思政课持可有可无的态度,因此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也有抵触的情绪存在。

2.缺乏实践教学教师队伍

相比较理论教学而言,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有较大的难度,思政教师在管理学生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与风险,而且教学组织工作实施难度较大,需要教师四处奔波不断去协调。所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过程中需要多部门、多人的共同协作。只有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专职教师队伍,才能通过他们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理顺,形成凝聚力,才能确保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充分发挥育人资源的真正作用。

3.经费保障不够充足

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保障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效果得以提升的基础就是教学经费。而企业见习、社会服务、参观考察以及社会调查等这些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形式都离不开教学经费的大力支持。经费不足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强化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

1.提高认识,强化协调工作与组织管理

各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认识,革新教育理念,对于思政课教学实践给予高度重视。相比较其它专业课程的实习以及实验等应给予思政课实践教学同样的对待,强化思政课教学实践的组织与管理,相关部门协调统一,使得思政课教学实践的效应得以充分的发挥。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可以成立思政课实践教学管理机构,由主管教学的院领导或者安排专门负责人主抓。各部门应明确教学职责,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给予相应的配合,不断使得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以及针对性得以提升。

2.明确内容要求,不断规范实践教学

(1)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再有条块分割以及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对于实践教学的要求与标准进行统一规范,从而使得教学体系合理化、完善化以及科学化。在此过程中要实现人本化的教学观念,即将学生放在实践教学的主体位置,以学生为本,使得学生的合法权益得以切实的保障与维护;教育对象必须个性化,也就是说在实践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特征,以因材施教代替一锅煮或是一刀切;人性化的教学管理,也就是要将关爱融入到教学管理之中,让学生在感受关怀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与管理,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成才。

(2)结合学生所属专业的特点,使实践教学效果得以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应根据学生所属的专业特点展开专业性及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所属专业的特征,既可以使得教学的实效性以及针对性有所提升,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对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3.强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建设

各高职院校现有的思政课教师已不能满足思政课教学实践的需求,必须建立一支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队伍,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部分有所保障。第一,可以充分调动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其他教师对于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热情,鼓励他们投身到思政课教学实践中去。第二,可以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年轻教师在思政课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与协助。第三,思政教师及其他教师对于思政课教学实践方面的研究应给予鼓励与支持,以便使得实践教学方面有更完善的理论指导。

各高职院校应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教师提供进修以及培训、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教师实践教学的素质,形成一个以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年轻教师为辅助,思政课教师为主且经验丰富、专兼结合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队伍。最后,对于实践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给予强化,使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作用能得以充分发挥,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规范性及有序性。

4.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投入

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就是经费的缺乏,因此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有经费资源意识,避免经费资源出现浪费的情形,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可以发挥最大的效益。总体来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开发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是思政课实践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实践教学基地是教学实践活动展开的保障与依托,必须注重实践基地开发的适度性,不然会导致财力、物力以及人力的浪费。如有的高职院校出巨资建设了一个覆盖面积广、规模大的实践基地,但却具有较低的利用率,这就造成了教育经费资源的严重浪费,是不可取的。二是对现有资源的充分利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专业见习以及专业实习或者军训等现有的教育资源,将现有资源充分利用到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去。三是对于社会资源进行整合。由于各高职院校的资源有限,因此整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可以使得资源效益得以最大化的发挥。最后是高职院校应加大经费投入,在年度经费预算中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同时设立专项教学基金以及经费,创建思政课实践教学经费保障体系,将以往无款可拨或临时拨款的局面彻底推翻,确保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的顺利性。

高职院校思政课中实践教学的研究现已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将高职院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密切地结合起来,才会不断促进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只有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共同协作,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才能越办越好,充分发挥思政课实践育人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利琳.浅析民办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现状及对策[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

[2]郭容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及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2015(05).

(责任编辑 史玉英)

作者:朱静

上一篇:科学美感研究管理论文下一篇:施工项目质量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