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改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教师课改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已推进了几年时间,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但课改的实践成果却不足以津津乐道。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按照课改的要求去贯彻、尝试,可以说课改的热情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课改的特点、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课改实施的情况以及如何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篇:教师课改论文范文

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

摘 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变革势在必行。故从高尚的人格、全新的教育理念、渊博的知识、科研意识和反思五个角度来阐述新课改下的历史教师。

关键词 历史教师 人格 教育理念 渊博知识 科研意识 反思

国家的教育课程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教师。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该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呢?

一、历史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最可贵的一个品质是人格。只有充满人性、人情,充满爱心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历史教师人格的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不仅要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要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的理想,教师自己首先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为人师表、垂范师德的基础。只有通过教师“润物细无声”的浇灌与培育,让我们的新一代确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使他们牢固树立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增强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奉献社会和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二、历史教师必须要有全新的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这种教育理念主要是在认识基础教育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教学观。

在课堂教学中,应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探求、建构,实现人格的塑造和智慧的生成,教学应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维、生动活泼地发展为根本归宿。

基于现代学习观,人们强调:教师应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启发者、合作者和促进者。面对浩如烟海的信息源,教师只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渠道,教会学生对知识信息的判断和选择的技能,这要比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重要得多。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通过研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历史教学的主题。

三、历史教师必须具备渊博的知识

历史学是研究与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具体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身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必须要有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素养。这包括:具

有贯通古今的通史知识结构,具有熟悉中外的全球史知识结构,具有超过史学范围的多学科知识结构,关心国内外史学研究的动态和学科发展前沿。作为一个有教育理想的历史教师,自踏上中学课堂那一天起,就应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进行业务进修,广泛进行信息交流,开拓视野,拓宽学习领域,力求使自己的历史教学常教常新、与时俱进。

四、历史教师必须增强科研意识,勇于探索创新

教育科研意识是教师对教育活动有意识地追求和探索,也是教师职业理想、知识素质及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历史教学活动是复杂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历史教学的许多领域都有待我们去深入地探索,这就构成了历史教育的科学研究。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旧教育观念猛烈碰撞的今天,历史教学改革中的许多问题既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结论,更需要我们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这是提高历史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完成历史教师由“教书匠”到“教育家”转变的必由之路。

五、历史教师应善于通过反思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反思,对一个教师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实践的考察,立足于对自己教学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的回顾、诊断、自我监控和自我调适,达到对不良行为、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和改善,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并加深对教学活动规律的认识和理解,从而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要求。

总之,我们的教师应当具有一定的危机感,感受到自身的挑战。规划新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观念,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改革,逐步培养自身学术科研能力,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在具体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同时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作者:杜麒 何丽娥

第二篇:怎样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

摘 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已推进了几年时间,课改的理念深入人心,但课改的实践成果却不足以津津乐道。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按照课改的要求去贯彻、尝试,可以说课改的热情不是很高,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就从课改的特点、课改对教师提出的要求、课改实施的情况以及如何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师课改热情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新世纪初我国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日趋完善,课改实践成果喜人。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虽然有本质的区别,但是基础教育课改的理念和成果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有着很大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1 课程改革的特点

1)强调以学为本,注重学生的人格和智力的协调发展,同时把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精神生活和科学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知识不再是终极目标,而是过程目标。

2)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各种学习方式的运用,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课程改革中强调基础学科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3)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渗透与融合。“忽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这已经成为国民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课改加强了对学生道德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的文明程度与文化修养,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

4)加强了课程的选择性,确立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理念,允许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见解,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发展留下充分的空间。

5)加强文化课与专业课的结合,学生的学习不再是单一学科的学习,也不再是学习某一种或某一类知识,而是更全面的学习各类知识。学生学习专业课是为将来走上社会学得一门知识、一门技术,光有技术不行,在社会上生存,人与人之间要交往,自身要有一定的素质、涵养。文化课的学习不在于知识学了多少,而在于通过学习加深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涵养,以此来更好的为专业服务,为专业人才服务。

6)重视课程和信息技术的整合。以网络与计算机技术为标志的信息化社会正在影响着整个世界,也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课改倡导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如幻灯片、多媒体等将书本上原本静态的、死板的、枯燥的知识,以另外一种形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形象生动,图形并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课程改革的关健在教师”

这是课改以来我们听的最多的一句话。课改对教师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需要教师全方位重塑自我。

2.1 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

课改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新世纪对教师的要求。所以需要教师转变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遵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

2.2 要有多元的知识结构

正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学生,一般都对未来充满憧憬,同时也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在与周边世界的接触中,产生了大量的问题,这些问题吸引着他们去分析、去探索。面对学生的问题,教师要在告诉他们一些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思考。

2.3 要有广泛的合作意识

教师教学的整个过程都具有合作性,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教师与学校的合作;其次是教师之间的合作;最后是师生之间的合作。

3 课程改革的实施情况

课改实施是一个综合系统工程,决不是某一个方面的实验和改革,目前缺少现成模式,要真正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确非易事。相比之下,单一的应试教育其难度远远底于课改难度,其方法也是我们的教师驾轻就熟的。 目前的课改就数学来说,实施情况不是很好,虽然理论上比较成熟,但是实践效果不如人意。主要问题如下。

3.1 数学教材自身不足的问题

教材的课程内容方面删减不档,要求不明确;教材设计空间大,梯度大,难度也不简单;教材对教师的要求过高,很多要求都无法达到,不切实际。整体给人的感觉是有点牵强附会。

3.2 教师的问题

教师在实施课改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很好的实施。(1)由于教师负担较重,校本培训,教研活动没能得到很好的落实,流于形式,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改的进一步深入。(2)数学学习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开课较少,学生的参与面不广。“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能培养、锻炼人的思维,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学习数学不在于让学生学习多少数学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3)“自主、合作、探究”在课堂上的落实还不够深入,部分教师未能理解其精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还不够强。

3.3 学生的问题

职业学校的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尤其是数学,没有必需的知识体系,合理的学习方法,这给他们在学习中带来很大困难。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难度相当大。

4 如何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

可以看出,目前的课改状况是出功不出力。要改变这种状况,使课改能稳步推进,就需要上下同心,激发教师参与课改的积极性。那么如何激发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加大对课程改革的宣传

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光是教师的事,也是学生自己和家长的事。因此,加大舆论宣传,营造一种全社会都来关注课改和支持课改的社会氛围。

4.2 创建学习平台

(1)资源平台——为教师实施课改提供资源支持。比如,我校图书信息中心为教师实施课改提供了大量理论书籍,教师们可以利用此平台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2)交流平台——为教师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经验分享和专题讨论提供支持。教师们通过交流可以取长补短。(3)合作平台——与高等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合作提供支持。应大力提倡“走出去、请进来”做法,多学习其他院校做得好的地方,吸取经验,这样可以少走弯路。

4.3 加强资源整合,减少教师的负担

课改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比如说备课的要求,备教材、备学生。这都需要教师花大量时间去阅读收集资料,了解学生。平时过重的杂事,使教师用于教学上的时间较少,教师没有时间去研究学习,课改的实施效果可想而知。所以除了教学以外,应尽量少安排一线教师做其他事务性的工作。

4.4 必要的奖励措施

毫无疑问奖励能激发人的潜能,相反惩罚只能带来负面影响,没有人愿意在付出辛勤劳动后还接受批评。学校大多数是年轻教师,都很有年轻人的冲劲,这就要多给予鼓励,物质上的奖励,这样才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比如说发表论文,申报课题。重要的在于得到学校的认可,温暖人心。

4.5 要创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课改的设计需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但不容忽略的问题是,我们不仅仅要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同时也要体现以教师为本的观念。和谐的工作环境,才能带给教师好的工作心情,教师才能有积极的工作热情投入到课改中。

作者:吴洋

第三篇:新课改对历史教师的呐喊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体,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问题,显得非常的迫切而又相当重要。要把素质教育进一步推向深入,把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引入佳境,形成良性循环,就必须提高整体历史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应该怎样实施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又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呢?要用哪些方法和途径来提高历史教师的素质呢?

一、在历史教学新课改的过程中,不断实践素质教育

现行《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对历史教学的目标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提高历史人文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其核心主题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正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并实施贯彻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历史的教育教学必须坚持以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学会初步运用这些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评价历史中出现过的事件和某个阶段的人物,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深深植根于平时的历史教学之中。特别是实现新课程改革以来,作为一线的高中历史教师,更要深刻理解新一轮课程改革从理念到课程的目标,从教材内容之选择到知识的呈现方式,从课程的结构再到课程的评价体系均发生了巨变,体现出一种全新的价值观念。它倡导学生“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自助学习新模式。凸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究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协作、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教师只有深刻掌握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精髓,吃透课程标准的要求与目的,再认真精细备课,灵活运用的分析备课,再由课本回到课标。

二、拓宽学科知识,加强历史教师自身建设,增强群体素养

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闪亮登场,给我们历史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因为在新课改的理念之下,学生是主体,教师则仅仅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担当起这些角色,首先教师自己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应该具有良好的道德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的个性和为教育事业奉献一切的精神。应该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毕竟教师的素质高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决定着学生素质的高低,“强将手下无弱兵”即是此意。同时,教师也必须加强对一定的教育理论的再学习,对常见的政治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理论能够活学活用。因为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教什么”,一个是“怎么教”。“教什么”则要求历史教师首先自己能够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且最好能够掌握除本专业以外尤其与历史这一门学科联系非常密切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内容,如果教师自己没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则必然在日常的教学中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也无从谈起。也即“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一桶水”。

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还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召唤着我们历史教师必须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或教学思想去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激情,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启迪开发他们的智慧,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从而提高其思想觉悟。历史教师在平常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应充分挖掘这些知识的备灾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使学生不断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而且也获得能力的发展,促进良好个性的进一步形成。学生们则通过对历史学科的学习,逐步树立起科学意识和人文意识,慢慢地形成科学人文精神,具备一定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人生观,从而进一步学会学习、学会探索、学会生活,养成正确的历史态度和社会态度,最终实现学会做人。

三、营造气氛,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探究是课堂教学架构

众所周知,目前教育仍然围绕着高考指挥棒在转,它在某种程度上也就决定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但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我们当然要注重结果,但更要注重教学的过程,必须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进行转变,不能仍然重复着那昨天的故事:教师一人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满堂灌,”老师领着学生划书,学生在那大声背书,背所谓的“标准答案”,……历史教师应该接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东风,大力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呆板现象,以弘扬素质教育为主旋律,改革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良好学习氛围,在课堂中出现的学生对不同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不“一棍子打死”或大声呵斥,而是对持不同意见的学生加以表扬、激励,引导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探究,逐步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尽可能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历史教学成为真正的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和谐发展的互动过程。

历史教师还必须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改革学生方式,使学生们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更多地变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一个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从新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历史教师首先应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开放、安全的教学环境,激励学生对所学知识或历史现象进行质疑,所提出的问题最好要有一定的梯度和深度,然后让学生独立探究,当然也可采用小组合作或全班讨论探究的方式,来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立体作用,同时也可运用多媒体,在探究的过程中适时插插相应的资料或作某些相关的提示。用于强化或补充有关的历史知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等。

总而言之,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知识和素材储备,重新构建自主探究式历史课堂教学新模式,重建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适应培养现代化人才的需求,为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顾玲丽

上一篇:森林保护论文范文下一篇:文学赏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