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新课改论文

2022-04-17

摘要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成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体育教学新课改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体育教学新课改论文 篇1:

论初中体育教学新课改的教法研究

摘 要:本文提出了中学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新教学尝试,形式行动活泼,简单易行,教法新颖,实用性强,对培养学生的技能、体能和心理健康水平有着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体育;教学;教法研究

新体育课程标准提倡要积极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来获得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集体性思考,提高体育教学的探究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技能、身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

新教材内容生动活泼,结构新颖,图片资料也大大增加,并且采用多元并进的主栏与启发性的补充辅栏相结合,结构创新,提高体育教科书的可读性,为学生的自学创造了条件。让学生先自学有关理论与实践知识,然后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进行,学生学习技能的速度大大加快,且错误动作也随着降低。动作技能是受意识支配的复杂行动,它是在第二信号系统参与下,受了浯言的刺激后在第二信号系统中所建立的暂时联系,这种联系的建立,可以从第二信号系统扩散到第一信号系统。同时,学生知识的认知能力能大大发展,在学生自学过程中,通过知识内在的连贯性,能丰富学生动作想象力,并发展学生思维创造力,在课中有的学生能创新一些新的练习方法。运动原理、运动文化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的运动技能与认知能力有机结合,并一起发展与提高。使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由“主从型”为“合作型”,“被动型”为“主动型”,“传授型”为“进取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果。有关问卷及对比表明,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效果要优于没采用的。

结合新教材遵循认知发展规律去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对提高课堂效果切实大有益处。一般来说认知能力包括:感知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

一、感知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学习各种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样是从感知开始的,各种感知能力的发展,是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从主观因素方面来看,学生的主观状态是影响人们感知质量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现:

1.1感知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感知也就越主动、越全面、越清晰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运用直观教学时,要向学生把看什么、听什么的目的和任务交待清楚。高一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教师运用直观教学更应突出目的和任务,涪言精讲目的要明确,以吸引其注意力。

1.2个人对感知对象的态度,也是影响感知效果的重要主观原因之一

学生对感知对象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的,取决于感知对象是否符合一个人的兴趣、需要、情绪状态等。如果学生对感知对象有兴趣,他就感知得深,反之则相反。因此,教师应根据初一学生生理特点,并结合多数学生兴趣爱好,有针对的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思维能力

在运动技能的形成过成中,学生的思维必须处于积极状态,没有积极思维活动,运动技能动作的科学概念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动作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积极的思维活动能促进运动技能的形成。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应积极启发学生的思维:

2.1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从已知到未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

思维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在一定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基础上去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一个学生的知识经验越丰富,技能就越熟练,思维就越灵活,判断就越准确。任何运动计术都是由一系列科学概念组成的。所谓掌握知识,运动技能,就是掌握科学概念及其体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逐步以科学概念武装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乃是积极思维的过程。像教材中的术语和一般专业用语,一开始可说的通俗一些,以后尽可能的术语化,让其慢慢习惯。

2.2正确提供多种直观材料,从具体到抽象,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在直观材料的作用下(例如:挂图或示范或多媒体课件)学生头脑中会形成丰富的感性认知。感性认知是学生思维活动的基础,思维活动又对感性认知起指导作用。在具体教学中,多运用直观手段,使学生多种感观参与活动,直接或间接获得更多的材料,从具体到概括,在充分增加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掌握概念。例如:多面的示范,逐面的讲解动作要领,有利于学生直观性思维的形成。

2.3丰富学生的语言

人脑的思维活动不是凭空进行的,主要是借助语言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用词准确恰当,说话语句完整,前后语言要连贯系统,层次要分明有条理,要求学生回答老师提问语言要精练、干净、利落,并注意点评学生言语上的各种毛病。

三、记忆能力

任何一项实践活动都离不开记忆,在体育教学中,记忆是巩固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唯一心理因素。人的记忆力和其它心理能力一样具有很大的潜力,在教学、训练的影响下还可以达到迅速发展。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培养:

3.1遵循记忆成功的有效条件

其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记忆的任务、目的明确。在体育教学中提出的认知任务、目标时,应指出那些内容必须记住,以便初中生能有目的去识记。第二、识记时的积极性。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注意力,调动初中生的激情,排除记忆干扰能力。第三、丰富的知识经验。第四、讲就记忆卫生。

3.2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

科学的记忆方法将使记忆效果“事半功倍”。教给学生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在具体教学中可采用:第一、趣味记忆法。采用与同半比赛引起兴趣,激发记忆。第二、歌曲记忆法。把记忆内容编成顺口溜,让学生朗朗上口容易记住,例如:初一途中跑的动作可以说成:两臂体侧用力摆,眼看前方跑直线。第三、数序记忆法。用数字将动作要领串连起来。例如:排球垫球动作要领可为:一夹,二插,三提,等等。

在体育教学中正确运用这些新方法,使学生的兴趣得以激发,主体地位得以突出,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学生的身体练习活动明显增多,运动技术、技能的学习和掌握显著加快,使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作者:林文军

体育教学新课改论文 篇2:

对体育教学新课改的探讨

摘 要 素质教育教学中,教师成为引导者与组织者,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关键词 体育教师 引导 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教师的教,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和调动教学的主体(学生)学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将教学方法的模式由注入式发展到学导式。学习离不开教师,但学习是学习者自身的活动,教师只能引导不能代替学生的学习。教师诱导的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因此,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对传统教学内容进行改造和对现有教学内容的拓展

陶行知先生说:“课程要有系统,但也要有弹性,要在课程上争取时间的解放。”在旧的课程体系下,体育课只注重身体素质检验和竞技项目运动技能的培养,其教学内容多集中于对学生进行统一测量的竞技项目,无法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是体育课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目标是通过教学内容来实现的。传统的教学内容不可全盘否定,应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优化,增加其项目的趣味性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其能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以达到教学目标。新课程的教学主体是学生,只有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除了学生本身之外,更重要的还是教师的诱导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体育兴趣与爱好已经逐渐集中,开始形成对某一些运动项目比较稳定的兴趣。但由于初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体能和运动技能还不能适应竞技运动的要求,必须对所学的竞技运动进行改造,即改变场地、器材、规则等以提高趣味性、多样性、普及性,使之适应初中学生的体能特点。体育课中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的选择活动内容去练习,这样既满足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之,教师在选择教材内容时要考虑学生身体锻炼的全面性,培养学生运动兴趣,掌握多种运动技能,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体育教学方法的新颖性、多样性和实效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习惯于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只需“跟我学”就可以了,所以形成“教师教什么,我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我就学多少。”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与新课程的提倡的“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导向,以“育人”为最终目标的教学理念背道而行。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益。”在体育课中,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有关体育学习方法和技巧,只要学生能掌握一项运动技能并坚持用这一技能进行锻炼,他的身心就会受益,也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基础。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通过教师主导作用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法来实现。举例如下:

1.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教师提供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和相对宽松的时间,让学生在其中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实践来达到学习目标。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不是一种固有的,前人经验总结出来的东西,而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内容,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贫乏,更多地是靠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势在必行。自主学习的形式有:体验学习、实践学习和创新学习。例如:在体育课上,指导学生预习教材,在准备部分让学生轮流领操,不仅让学生了解准备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和纠正,及时以语言和肢体鼓励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自学和自立能力。

2.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通过参与者相互进行协作、交流、沟通、分享,达到互补、互动和双赢的目的的学习方式。合作是一种发挥参与者优势的手段而非相互依赖、减轻负担的手段。传统教学中的合作方式并不完全是作为一种主体学习的方式,学生在教师统一组织下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处于被动状态,而新型的合作学习具有交流性、协同性和分享性的特点。合作学习的形式有:互补学习、互动学习和集体学习。例如:在初中障碍跑课中,教师先布置场地器材让学生分组练习体会,之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并依据教学要求利用已有的器材进行场地布置,发挥小组的最大优势,同时进行教学比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融入其中,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研究的学习活动,它强调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和确定学习内容,通过个人即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适度的研究,以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的体育教学存在着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和机械训练的不足,新课程提倡探究式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欲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与新课程的“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理念相符合。探究学习的形式有:模拟学习、迁移学习、归纳学习和建构学习,探究学习的实施必须以一定的体育活动为载体。

三、总结语

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该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改进原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和教学手段,重新认识和确立自己的角色,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无论是教什么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都应关注、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各个环节处处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

参考文献 :

《初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季浏,汪晓赞

《体育与健康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体育教学案例》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董玉泉 刘学军

作者:杨武战

体育教学新课改论文 篇3:

走进农村体育教学新课改

在体育教学中,由于体育观念的滞后,场地器材的严重短缺,师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在基础教育改革中,农村中小学要进行体育课改,笔者认为:

1 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存在改革的必要性。但是,由于历史的,传统的和主观的原因,人们对体育教学认识程度深浅不一,对体育与健康课的本质观、目的观和质量观的认识,目前仍处在较低水平的社会意识层次上。导致了农村学校体育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1.1 重文轻体现象依然存在,忽视了学校体育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把“分数、升学”放在重要位置。据调查了解,很多家长,一方面崇拜奥运冠军,崇拜为国争光的英雄们;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唯有学好文化课升学才是唯一的出路。由于受这种观念的制约,给学校体育的决策、管理和发展带来了很大阻力。因此,很难发挥学校体育的各种功能和作用。

1.2 农村中小学由于信息的闭塞,学校体育观念落后。学校体育具有容德、智、美、身体锻炼、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这是其它学科所不能媲美的,这种多功能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但在生活中,不少人,包括一部分管理者,认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中要让学生跑跑跳跳,不出现安全事故就可以了。没有提高到学生身体素质、身心健康,是更好的、更有效的保障学生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这一层面上。观念的滞后,极大地阻碍了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3 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体系没有形成。管理机构流于形式,对于体育教师、课外体育活动、场地器材建设、体育教学等的要求仍处于目标模糊,没有一定的资金投入,缺乏宏观目标和微观管理意识。学校体育管理系列化、制度化和科学化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1.4 体育教学评价机构不完善。对体育教学评价缺乏科学性、制度化。体育教师的业绩只能或最多算其它学科的平均成绩,严重影响体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至使一部分体育教师不愿意代专业课而改代其它学科或者兼代其它学科课程,导致了体育教学工作不能很好的开展。

1.5 在农村学校体育仍然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认为只有在各种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是体育教学效果好,而对体育教学却不十分关心。当然,体育教学与竞技运动是有联系;但也有区别,共同点就是为了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和物质文明建设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不同点是,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竞技运动,主要是通过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成绩。体育数学和竞技比赛,并不完全是一回事,概念不同、目的任务也不同。只不过体育比赛易见到效果,由于这种片观的追求竞技比赛,而忽视了学校体育教学工作。

2 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对策

2.1 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的价值的舆论宣传,通过各种媒介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公民的体育意识,真正了解体育与健康课程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接触和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多角度的宣传和剖析体育的各种功能和社会价值。参加体育锻炼是促进人体结构和肌肉完美发展,增强体质,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情感、情操和审美观念,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从而增养社会合格人才。

2.2 加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的学习。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懂得一些基本的体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体育教学的价值具有终身效益,真正的把体育课改纳入到课程改革之列。这是解决当前课改的重要环节之一。

2.3 建立健全监督体系

①要充分发挥宣传媒体的舆论监督,对学校体育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单位要“曝光”。②充分发挥群众作用,对领导重视体育的态度及落实的措施进行评价。③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督导检查的重要内容。

2.4 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学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结合学校工作的实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评价体系,把体育教师的业绩,列入到评优、晋级的管理中。对课改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

2.5 体育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在广大体育教师心中留下了很深的烙印。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方面:

①加强学习,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新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的学习,认真钻研新课改的精髓之所在。在教学中要结合学校、学生以及自身的实际,有选择性的融于教学之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②善于总结。对于广大农村教师来说,没有先进的电教设备,没有好的场地器材,要上好体育课,就必须有课前设计课后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原因,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改进,才能不断的提高。③善于和同行之间相互交流。新课程改革对老师来说也是一个探讨、摸索的过程,同行之间的交流可以相互促进,互相提高。④课后要多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要让学生对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搞好师生互动互评。

2.6 学生学习观念要转变

①“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观念要转变。农村中小学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容易受到父母“劳动就是体育锻炼”的观念的影响。诚然,体育锻炼是劳动人民长期在生产劳动和与自然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项运动。它来自于生产劳动,但又区别于劳动。劳动是单一的、局部的一项活动,而体育锻炼是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一种身体锻炼。中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快速增长时期,应注意身体各方面锻炼,以促进健康成长。②体育考试观念要转变。近年来体育中考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开展,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但由于考试分数过低,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考试而训练,或是不愿意参加体育训练,认为只要文化课考好,照样可以升学,忽视了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好处。③“我不学体育,我跑步干什么”的观念要转变。笔者在农村中学工作多年,常常会看到偌大的操场,早上跑步的没有几个,学生中出现那种“我不学体育,我跑步干什么”的错误观点,参加体育锻炼并不一定非要学体育,忽视了体育锻炼对自身健康是有益处的。健康的身体是幸福生活的基础,是文化课学习的有力保障,所以中小学学生应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逐步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

2.7 加强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建设,增强体育经费的投入。采取体育教师自制一些简易体育器材,学生自制毽子、沙包、跳绳等一些小器材,以备教学之用。

作者:唐荣前

上一篇:证伪主义金融学论文下一篇:小组合作教育学论文